林业遥感考试___中南林业科技大学__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遥感监测技术考核试卷

2.森林资源遥感监测中,常用来估算森林叶面积指数的指数是______。
3.遥感影像的三个基本分辨率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4.在雷达遥感中,P波段雷达主要用于______类型的遥感监测。
5.用来表示遥感图像像元亮度的物理量是______。
C.植被指数算法
D.雷达遥感算法
16.以下哪些是遥感和GIS集成的优势?
A.空间分析能力增强
B.数据管理能力增强
C.实时监测能力增强
D.地理信息可视化
17.在森林火灾预警中,以下哪些指标可以作为预警依据?
A.植被干旱指数
B.气温
C.相对湿度
D.风速
18.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遥感图像的校正?
A.辐射校正
D.绿波段
4.下列哪种指数可以用于监测植被健康状态?
A.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B.热红外指数
C.水体指数
D.建筑物指数
5.遥感影像中,哪一个分辨率指的是影像上可以分辨的最小尺寸?
A.空间分辨率
B.波段分辨率
C.亮度分辨率
D.时间分辨率
6.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于提高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
A.主成分分析(PCA)
3.描述如何利用遥感技术估算森林生物量,并讨论在估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4.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中,为什么需要进行图像校正?请列举至少三种图像校正的方法,并简要说明每种方法的目的和应用场景。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B
4. A
5. A
6. D
7. B
8. B
林业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估技术考核试卷

3.遥感图像分类步骤包括预处理、选择训练样本、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训练。影响精度的因素有样本质量、图像质量和分类算法选择。
4.激光雷达遥感通过提供高精度三维数据,用于树高、生物量和森林结构调查。其优势在于垂直分辨率高、不受光照条件限制,能夜间作业。
C.地面控制点校正
D.高级图像处理算法
4.在进行遥感图像分类时,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分类误差?()
A.训练样本的选择
B.图像质量
C.波段选择
D.分类算法
5.以下哪些指标可以用于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A.叶面积指数
B.森林生产力
C.生物多样性
D.森林火灾频率
6.在遥感监测中,哪些波段可以用于水体识别?()
16. C
17. D
18. A
19. C
20. D
二、多选题
1. ABC
2. ABC
3. AB
4. ABCD
5. ABCD
6. AD
7. ABC
8. ABC
9. ABC
10. ABC
11. ABC
12. AB
13. ABCD
14. AD
15. ABC
16. ABC
17. ABC
18. ABC
19. ABC
D.热岛效应监测
12.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
A.传感器设计
B.卫星轨道
C.地球自转
D.数据处理速度
13.以下哪些是遥感监测中常用的分类算法?()
A.最大似然分类
林业遥感复习资料总结

1、遥感的广义概念: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2、遥感科学定义:把不同高度的平台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加以处理,从而达到对物体的识别与检测的全过程。
3、林业遥感:应用遥感手段获取林区地面物体的一整套技术。
4、传感器:收集地物反射或发射电磁波能量的装置。
是遥感技术的核心部分。
5、遥感卫星地面站:是跟踪、接收、记录、处理遥感卫星数据的地面系统。
一般由地面接收站地面处理站组成。
6、电磁波:交变的电场和交变的磁场交替激发,相互套环向远方传播的运动形式。
7、电磁辐射: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称为电磁辐射。
8、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100%)的物体。
9、黑体辐射:黑体的热辐射称为黑体辐射。
10、气溶胶:弥散在气体中的悬浮混合物11、散射:电磁辐射通过不均匀物质时,辐射方向发生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的现象。
12、瑞氏散射:当微粒直径比光的波长小很多时(d<λ/10)发生的散射。
13、米氏散射:大气中的微粒及气溶胶等引起的散射。
14、大气窗口: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投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15、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的波长改变而改变的规律。
16、加色法:红绿蓝三种基色中两种以上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产生其他方法为加色法。
18、减色法:从白光中减去其中一种或两种基色而产生新色彩的方法。
19、航空摄影:利用安装在飞机上的航摄仪器,按照预定的计划从空中向地面摄影取得航空像片的全部作业过程就称为航空摄影。
20、中心投影:所有的投影光线都交于一点所形成的投影21、垂直投影:所有投影光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22、立体效应:用立体镜对相片进行立体观察时,所感觉到的立体模型,随像对位置安放的不同而变化。
22、正立体效应:如果像对的相对位置与摄影时相同,用左眼看左像,用右眼看右像,这时所获得的立体模型与地形相似,称正立体效应。
林业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考核试卷

B. 土壤湿度指数(SMI)
C. 热惯量指数(TIR)
D. 水体指数(NDWI)
17. 下列哪种遥感技术不适用于监测森林土壤侵蚀?( )
A. 雷达遥感
B. 光学遥感
C. 激光雷达
D. 热红外遥感
18. 在遥感图像处理中,下列哪个环节主要用于将不同来源和时间的遥感图像进行整合?( )
C. 光学遥感
D. 无人机遥感
14. 在遥感图像分类中,下列哪个参数可以反映分类结果的准确性?( )
A. 总体精度
B. 生产者精度
C. 消费者精度
D. Kappa系数
15. 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遥感图像中的树木高度估算?( )
A. 光学遥感
B. 激光雷达
C. 雷达遥感
D. 红外遥感
16. 在林业生态环境监测中,下列哪种指数可以反映森林干旱程度?( )
9.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估算森林生物量,不需要地面实测数据的支持。( )
10. 多光谱遥感图像包含了比高光谱遥感图像更多的波段信息。( )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请简述光学遥感和雷达遥感在林业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差异,并给出至少两种各自的优势。
2. 描述无人机(UAV)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并分析其相较于传统遥感技术的优势。
A. 多光谱传感器
B. 红外传感器
C. 雷达传感器
D. 高光谱传感器
2. 在林业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用于估算树木生物量的常用指标是( )
A. 树木高度
B. 树木胸径
C. 树叶面积指数
D. 土壤湿度
3. 下列哪种遥感数据不适用于林业资源调查?( )
林业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开发与应用优化考核试卷

9. D
10. C
11. D
12. D
13. D
14. C
15. D
16. C
17. D
18. C
19. C
20. B
二、多选题
1. ABD
2. ABCD
3. ABCD
4. ABC
5. ABCD
6. ABCD
7. ABCD
8. ABCD
9. ABCD
10. ABCD
11. ABCD
12. ABCD
A.超光谱遥感
B.激光雷达遥感
C.人工现场测量
D.微波遥感
2.关于林业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快速监测
B.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森林资源信息
C.遥感技术能够监测森林火灾
D.遥感技术无法应用于林业病虫害监测
3.下列哪种传感器不常用于林业遥感监测?()
B.遥感技术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动态监测能力
C.遥感技术无法应用于林业资源微观监测
D.遥感技术对森林资源的监测精度较低
(以下为答题纸,请将所选答案填入括号内)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遥感技术在林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哪些优点?()
A.多光谱传感器
B.高光谱传感器
C.红外传感器
D.倾斜摄影传感器
4.在林业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中,以下哪种数据不包括在内?()
A.遥感影像数据
B.森林资源调查数据
C.气象数据
D.社会经济数据
5.关于遥感影像分类,以下哪种方法不正确?()
林业资源遥感监测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种遥感技术主要用于林业资源调查?()
A.遥感影像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无人机
2.遥感监测林业资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监测森林火灾
B.统计树木数量
C.评估森林资源现状与变化
D.监测野生动物
3.下列哪个波段对植被监测最为敏感?()
A.可见光波段
B.红外波段
C.微波波段
D.紫外波段
4.在遥感影像中,哪种颜色通常表示植被?()
A.红色
20.下列哪个指标可以评估遥感监测林业资源的成果?()
A.精度评估
B.变化检测
C.成本效益分析
D.所有上述指标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中可以提供以下哪些信息?()
A.森林覆盖率
B.森林火灾监测
4.无人机遥感可以提供比卫星遥感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5.遥感监测林业资源时,可以使用单一波段的影像进行有效分析。()
6.在遥感数据处理中,图像镶嵌是将多幅图像拼接成一幅大图像的过程。()
7.遥感技术可以准确估算森林火灾的过火面积。()
8.不同的植被类型在遥感影像上呈现的颜色完全相同。()
9.遥感监测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林业调查方法。()
6.森林火灾的遥感监测通常使用______(遥感技术)来实时监测火情。
林业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考核试卷

B.森林垂直结构
C.雷达波长的变化
D.土壤湿度
17.以下哪个不是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
A.森林资源调查
B.森林火灾监测
C.森林病虫害监测
D.森林景观设计
18.下列哪种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形测绘?( )
A.多光谱遥感
B.雷达遥感
C.红外遥感
D.摄影测量
19.在遥感图像处理中,以下哪个环节主要用于提取图像特征?( )
A.校正大气影响
B.转换图像数据为地面反射率的实际值
C.提高图像对比度
D.校正传感器随时间的老化
10.下列哪种传感器不是用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获取?( )
A. QuickBird
B. GeoEye-1
C. MODIS
D. WorldView-2
11.在林业生态环境监测中,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遥感图像的解译?( )
A.植被指数法
B.光谱混合分析法
C.线性回归分析法
D.数字地面模型
5.用于林业生态环境监测的遥感卫星系统一般不包括哪一项?( )
A. Landsat系列卫星
B. MODIS传感器
C. GPS系统
D. Sentinel系列卫星
6.下列哪种遥感指数可以用于估算森林叶面积指数?( )
A.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
A. Landsat系列卫星
B. Sentinel系列卫星
C. QuickBird卫星
D. GPS系统
13.以下哪些波段属于Landsat 8卫星OLI传感器的波段?( )
A.红波段
B.近红外波段
C.短波红外波段
D.微波波段
14.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森林火灾的监测?( )
林业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估技术研发考核试卷

7.在遥感监测森林覆盖率时,以下哪个指标最为关键?()
A.遥感影像分辨率
B.植被指数
C.地形坡度
D.土壤类型
8.下列哪个遥感传感器主要用于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A. MODIS
B. TM
C. IKONOS
D. ALOS
9.关于林业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以下哪个说法正确?()
A.遥感技术可以完全替代传统林业调查方法
A.精度
B.稳定性
C.可靠性
D.一致性
15.在遥感监测林业生态环境变化时,以下哪个方法可用于消除季节性影响?()
A.时间序列分析
B.地理加权回归
C.多元回归分析
D.主成分分析
16.下列哪个因素对遥感监测森林火灾的影响最小?()
A.气候条件
B.地形地貌
C.植被类型
D.遥感传感器类型
17.关于遥感技术在林业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以下哪个说法错误?()
4.下列哪种方法常用于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
A.灰度校正
B.镜头校正
C.地形校正
D.大气校正
5.在林业生态环境监测中,以下哪个因素对遥感数据质量影响最大?()
A.气象条件
B.地形地貌
C.植被类型
D.遥感传感器
6.下列哪种评估方法适用于遥感监测森林火灾风险?()
A.模型分析法
B.现场调查法
C.历史统计法
A.辐射校正
B.几何校正
C.植被指数计算
D.图像增强
15.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监测中森林覆盖度的估算?()
A.遥感影像分辨率
B.植被类型
C.地形坡度
D.季节变化
16.以下哪些遥感技术适用于城市林业的调查与监测?()
林业害虫的遥感监测技术考核试卷

10.为了提高林业害虫遥感监测的准确性,应结合______数据和______数据进行分析。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林业害虫的实时动态监测。()
C.遥感雷达
D.伽马射线遥感
2.在林业害虫监测中,以下哪项不是遥感的优势?()
A.实时监测
B.大范围覆盖
C.高效率
D.低成本
3.下列哪种传感器不适用于林业害虫的遥感监测?()
A.多光谱传感器
B.高光谱传感器
C.热红外传感器
D.激光雷达传感器
4.在林业害虫遥感监测中,以下哪项不是遥感图像处理的主要步骤?()
A.现场验证
B.交叉验证
C.精度矩阵
D.回归分析
8.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遥感监测到的林业害虫活动假象?()
A.云层遮挡
B.水体反射
C.森林火灾
D.土壤湿度变化
9.在林业害虫遥感监测中,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数据预处理?()
A.辐射校正
B.大气校正
C.几何校正
D.图像增强
10.以下哪些指标可以用来量化林业害虫的危害程度?()
4.实时监测林业害虫通常采用的遥感平台是______。
5.遥感图像的______是指图像中一个像素所代表的地面大小。
6.在遥感监测中,通过比较健康植被与受害植被的______差异,可以识别害虫侵害区域。
7.林业害虫遥感监测中,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8.害虫的生命周期信息可以通过遥感数据的______分析来获取。
林业遥感监测考核试卷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图像的质量?()
A.大气条件
B.传感器性能
C.地面反射特性
D.数据处理方法
2.在林业遥感监测中,哪些波段可以用于识别不同的树种?()
A.红波段
B.近红外波段
A. Landsat系列卫星
B. MODIS传感器
C. Sentinel-1卫星
D. QuickBird卫星
19.在遥感图像处理中,下列哪个步骤属于图像分类?()
A.图像配准
B.图像融合
C.灰度变换
D.特征提取
20.下列哪种技术可以用于提高遥感图像的地面分辨率?()
A.遥感图像压缩
B.多源数据融合
C.图像插值
14.哪些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湿地资源的监测?()
A.光学遥感
B.热红外遥感
C.雷达遥感
D.激光雷达遥感
15.下列哪些波段在遥感图像中通常用于监测城市热岛效应?()
A.红外波段
B.微波波段
C.热红外波段
D.可见光波段
16.在林业遥感监测中,哪些技术可以用于估算森林火灾的燃烧强度?()
A.光学遥感
B.热红外遥感
B. MODIS传感器
C. Sentinel-1卫星
D. QuickBird卫星
13.在遥感图像处理中,下列哪个步骤属于图像增强?()
A.图像配准
B.图像融合
C.灰度变换
D.波段选择
14.下列哪个波段在遥感图像中通常用于监测水体的污染程度?()
A.可见光波段
B.红外波段
林业遥感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遥感的定义: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探测和接受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通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
2、波粒二象性: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波动性;当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粒子性,这即为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3、地物的光谱特性:自然界中任何地物都具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具有反射、吸收、透射电磁波的特性,称为地物的光谱特性。
4、叶绿素陡坡反射特征:绿色叶子反射率在0.55 µm附件有一个反射峰,它恰好位于绿光波段,故叶子天然色调呈绿色。
大约在0.7 µm附件,其反射率骤然上升,至1.1 µm近红外波段达到高峰,这是含有叶绿素植物的共同特点,称为叶绿素陡坡反射特征。
5、大气窗口: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发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6、景物的反差:景物中最亮部分的亮度与最暗部分的亮度之比或其对数之差成为景物的反差。
7、反差系数:影像反差与景物反差之比成为反差系数。
8、航向重叠:航测成图中,为保证立体模型间的连接,要求相邻两张像片间沿航线方向对所摄地面有一定的重叠,称为航向重叠。
9、判读标志:在航空像片上,不同地物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判读各种地物的依据,称为判读标志(解译标志)。
10、光谱效应:同一地物在不同光谱波段的图象上,其色调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采用不同波段图象判读时,识别地物的能力和判读效果是不一样的,称为光谱效应。
考试要点一、遥感的分类:按遥感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等。
按遥感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二、遥感的技术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控制系统。
三、遥感过程:遥感实验、遥感信息获取、遥感信息处理、遥感信息应用。
四、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按波长的大小(或频率高低)一次排列成图表即为电磁波普。
紫外线:只有0.3~0.4 µm的紫外线部分到达地面,且能量很少,但可使AgBr底片感光,其余被大气吸收;主要用于探测碳酸岩分布,也可用于油污染的监测,不适于高空遥感。
林业资源遥感监测技术考核试卷

5.激光雷达遥感技术可以获得森林的______结构信息。
6.遥感图像处理中,直方图均衡化主要用于增强图像的______。
7.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是遥感图像分类中的两种基本方法,其中监督分类需要先选择______样本。
8.雷达遥感中的后向散射系数与地表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A.森林类型识别
B.森林生物量估算
C.森林火灾监测
D.森林病虫害防治
3.下列哪些传感器可用于林业资源遥感监测?()
A.多光谱传感器
B.雷达传感器
C.红外传感器
D.激光传感器
4.在遥感图像处理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图像增强?()
A.直方图均衡化
B.图像锐化
C.噪声消除
D.图像复原
5.下列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提高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A.后向散射系数
B.波束宽度
C.入射角
D.雷达波长
14.关于激光雷达遥感,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
A.激光雷达遥感只能获取地表信息
B.激光雷达遥感不适用于夜间林业资源监测
C.激光雷达遥感可以获得森林三维结构信息
D.激光雷达遥感对气象条件不敏感
15.在林业资源遥感监测中,以下哪个波段对土壤湿度敏感?()
A.遥感图像合成
B.遥感图像插值
C.多平台数据融合
D.遥感图像重建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遥感技术是通过______(传感器)从远处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2.在林业资源遥感监测中,常用的多光谱传感器包括______和______。
林业遥感总复习

林业遥感总复习第一章概论1.遥感的概念遥感广义概念: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科学定义: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
目前,主要有两个研究领域:遥感技术研究和遥感应用研究2.遥感的特点, 宏观性、综合性: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
一景TM影像为185×185平方公里;影像包含各种地表景观信息,有可见的,也有潜在的。
, 多波段性:波段的延长使对地球的观测走向了全天候。
, 多时相性: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
6.遥感的分类按遥感对象分:(1)宇宙遥感,以外太空其它星体为感测对象(2)对地遥感地球表层环境——环境遥感;在环境遥感中若地球表层资源为对象称为资源遥感按遥感平台分:(1)航天遥感平台H>80km 火箭、人造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等(2)航空遥感平台H<80km 普通飞机、气球、飞艇等(3)地面遥感遥感车、遥感塔、“远洋测量船” 按遥感媒介分:(1)电磁波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是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2)声波遥感潜水艇的声纳技术、探测珍贵鱼群的回游路线和迁徙规律(3)重力场遥感地质探矿,通过”g”值的变化来推断地层中是否有某种元素富积(4)地震波遥感)被动遥感:遥感本身并不发射任何人工探测信号,只是被动接收来自于目标按遥感器的工作方式分:(1的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性质、数量、空间位置等特征进行识别的遥感方式。
“无源遥感”,如中午拍照。
(2)主动遥感:遥感器发射人工探测信号,到达目标后信号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从而对目标性质、数量、空间位置进行识别的遥感方式。
如,夜晚拍照通常要在相机上装闪光灯。
主要是“微波遥感”按遥感所获资料的形式分:(1)成像方式遥感(能获得目标的图像Image,图形Graphics)a 摄影方式b 扫描方式(2)非成像方式(不能获得目标物的图像,常是一些曲线,如气象中温度辐射计)按应用领域分:地质、农业、林业、草原、水文、测绘、环境、灾害、城市、海洋、大气、军事等按遥感所利用的电磁波谱段形式分:(1)光学遥感:电磁波的辐射源:太阳和人工光源观测采用的电磁波波长范围: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区域,探测目标物的反射与散射特征(2)热红外遥感:电磁波的辐射源:目标物观测采用的电磁波波长范围:热红外,探测目标物的发射特征(温度与发射率)(3)微波遥感:电磁波的辐射源:目标物;观测采用的电磁波波长范围:微波,探测目标物的后向散射特征(主动微波);发射率和温度(被动)第二章遥感的物理基础第一节电磁波与电磁波谱一、电磁波及其特性3.电磁波(ElectroMagneticSpectrum ):交变的电场和交变的磁场交替激发,相互套环向远方传播的运动形式,就称为电磁波电磁辐射: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称为电磁辐射。
林业遥感复习资料(林学专业).doc

1、大气窗口,在遥感技术中,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2、加色法,红绿蓝三基色中的2种以上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产生其他色彩的方法。
3、像主点:过s点做像平面的垂线,该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像主点。
4、投影差;指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5、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位尺寸。
6、遥感具有的特性;空间特性、时相特性、光谱特性7、遥感技术系统:实现遥感口的的方法论,设备和技术的总称,现己发展成一个地面到高空的多维,多层次的立体化观测系统.主要由遥感平台,传感器和遥感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装置3部分组成。
8、电磁波谱按按波长从长到短的顺序可分为无线电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r射线七类。
9、三基色:红色、绿色、蓝色、航空像片上的误差;比例尺误差、倾斜误差和投影误差卫星的特点;近极地近圆形的轨道、一定的运行周期、轨道与太阳同步11、主要卫星遥感数据的分辨率;MSS影像空间分辨力为80米和240米:TM影像的空间分辨力为迎米和120 米两种;ETM+影像的空间分辨力为坦米,迎米和也米:IK0N0S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金米和1_米;QUICKBIRD 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0.61米和2.44米。
.MODIS分辨率(250m 500m 1km 。
OrbView-3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1米和4米,GeoEye-1 (OrbView-5)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0.41米和1.65米,Worldview-1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0.5米和1.8米,版)rldview-2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0.5米和1.8米,ALOS空间分辨率2.5叫10mo K0MPSAT-2 (阿里郎)卫星空间分辨率:lm和4m。
HyMap光谱分辨率:13, 15, 17nm0 AVIRIS分辨率20mo12、遥感图像直接判读因子有哪些:色调/颜色,形状,阴影,纹理,大小,图案,位置,布局组合。
林业遥感试题

林业遥感试题林业遥感是指利用遥感技术来获取、分析和解释与森林相关的信息。
它是现代林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提供关于森林健康状况、植被类型、树种结构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林业遥感,可以实现对大范围森林资源的快速调查和监测,以及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关于林业遥感的试题。
问题一:林业遥感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解答:林业遥感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技术对森林进行观测和数据收集的过程。
它可以用来获取森林的空间分布信息、植被类型、树种结构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状况等。
利用林业遥感数据,可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管理和保护。
问题二:什么是遥感影像?林业遥感中常用的遥感影像有哪些?解答:遥感影像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技术获取的图像数据。
在林业遥感中,常用的遥感影像有多光谱影像、高分辨率影像和合成孔径雷达影像。
多光谱影像可以提供植被类型和健康状况等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提供树冠结构和地形信息,而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则可以穿透云层和林冠,获取地表和地下的信息。
问题三:如何利用林业遥感数据进行植被类型分类?解答:利用林业遥感数据进行植被类型分类有多种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基于像元的分类和基于对象的分类。
基于像元的分类利用像元的光谱信息进行分类,通过像元的光谱特征和训练样本进行判别。
基于对象的分类则是将像素组成的对象作为分类单元,利用对象的光谱、纹理、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问题四:如何利用林业遥感数据估计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解答:通过林业遥感数据可以估计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
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遥感数据提取森林的植被指数,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然后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来估计碳储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森林的三维结构信息,从而估计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
问题五:林业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是什么?解答:林业遥感在森林火灾监测中可以提供火灾的快速信息和火灾范围的监测。
通过热红外遥感影像可以检测火点和火线,而多光谱影像可以提供火区的空间分布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2、遥感技术的4大物质构成要素:1对象(Objects):被探测、被感知的事物和现象2传感器(Sensor):能感测事物并能感测的结果传递给使用者的仪器3信息传播媒介(Media):在目标与传感器之间起信息传递作用的介质4遥感平台(Platform):搭载传感器并使之正常工作的装置3、遥感的分类A按遥感对象分(1)宇宙遥感,以外太空其它星体为感测对象(2)对地遥感地球表层环境——环境遥感;在环境遥感中若地球表层资源为对象称为资源遥感B按遥感平台分(1)航天遥感平台H>80km火箭、人造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等(2)航空遥感平台H<80km普通飞机、气球、飞艇等(3)地面遥感遥感车、遥感塔、“远洋测量船”C按遥感媒介分(1)电磁波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是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2)声波遥感潜水艇的声纳技术、探测珍贵鱼群的回游路线和迁徙规律(3)重力场遥感地质探矿,通过”g”值的变化来推断地层中是否有某种元素富积(4)地震波遥感D按遥感器的工作方式分:(1)被动遥感:遥感本身并不发射任何人工探测信号,只是被动接收来自于目标的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性质、数量、空间位置等特征进行识别的遥感方式。
“无源遥感”,如中午拍照。
(2)主动遥感,遥感器发射人工探测信号,到达目标后信号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从而对目标性质、数量、空间位置进行识别的遥感方式。
E按遥感所获资料的形式分(1)成像方式遥感a摄影方式b扫描方式(2)非成像方式F按应用领域分地质、农业、林业、草原、水文、测绘、环境、灾害、城市、海洋、4、遥感的特性与优势特性;1空间特性距离远、感测范围大因此具有宏观性和直观性;先进传感器也能探知目标的细节。
2 时间特性运行周期短动态监测 3 光谱特性使用的谱段多,可选性强,多光谱高光谱优势:4 数据量巨大“海量”数据,研究的压缩技术、存贮、处理算法5 受地面限制少沙漠腹地、大洋深处、悬崖绝壁人无法到 6 经济效益好7 用途广8 发展速度极快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判读和应用的全过程遥感技术应用 1 资源监测查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动态消长(土地利用类型、森林资源、水、矿产等) 2 环境监测、灾害损失评价(森林火灾、水灾、病虫害等) 3 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 4 生物物理建模生物量估算小麦、水稻、玉米估产、草场承载力评价、近海生产力评价、物理参数反演,水质、大气污染等5 军事侦察6 气象预报电磁波:交变的电场和交变的磁场交替激发,相互套环向远方传播的运动形式,就称为电磁y=Asin[(wt-kx)+j]电磁波谱:按照波长的长短顺序将各种电磁波依次排列而制成的一张图表从左到右按波长增加排列为:宇宙射线—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微波—无线电波和工业用波. 不同性质的电磁波波长不同的原因在于:波源性质不同大气窗口:是指在大气中传播受到衰减作用较轻因而透射率较高的电磁波段大气组成:大气对电磁波传输过程的影响包括5个方面:散射(Scattering)、吸收、扰动、折射和偏振,而对于遥感数据而言,最主要的因素是散射和吸收气态成分:N2、O2、H2O、CO、CO2、CH4、O3等固态成分:尘埃、冰晶、盐晶、气溶胶等5 什么是大气的选择性吸收大气对不同波段辐射的吸收作用也不同。
这种性质称为大气对辐射能的选择吸收...6、大气的散射(简答条件效应)吸收作用是将电磁波能量转换为分子热运动的热能,散射只是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并没有能量转换。
第三章1、航空摄影:利用安装在飞机上的航摄仪器,按照预定的计划从空中向地面摄影取得航空像片的全部作业过程(包括飞行摄影、暗室冲洗、质量评定等环节)就称为航空摄影。
2、航空摄影质量评定A 像片倾斜角B 摄影比例尺C 摄影航高 D 像片重叠度E 航偏角3、航空像片的投影性质1 投影种类中心投影:所有的投影光线都交于一点所形成的投影垂直投影:所有投影光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中心投影有以下3个特点:(1)空间点在投影面上的中心投影仍为一个点(2)空间直线在投影面上的中心投影一般为直线,但通过投影中心的空间直线其中心投影为一个点(3)空间曲线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一般仍为曲线,但若空间曲线在一个平面上,而该平面又通过投影中心,其投影仍为直线2 航空像片是地面物体在摄影胶片上中心投影后的构像,航片中心投影带来三大误差,是比例尺误差、倾斜误差和投影误差,因此使用前往往需要正射校正比例尺误差航片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其对应的地面实际长度之比,称为航片比例尺1/m=f/H=ab/AB 式中:f是摄影机的焦距,H是飞行器的相对航高,ab是像片上某地物的长度AB是对应的地物在地面上的实际长度1、航天遥感的特点1、观察范围大航天器飞行高度远远大于航空飞机,新航天器的视野要开阔得多2、效率高在相同的时间内,探测的地域面积更大。
3、成本低,不必组织航空飞行4、实施动态监测具有周期性、可重复观察5、空间分辨力不及航空遥感总体上看,航天遥感对地物细部的特征表现力较差,但对整体、宏观的轮廓表现力较好,但也有对地物细节表达能力强的传感器。
2、遥感影像的质量评价与选择一、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影像上一个像元所对应的地面实际面积的,通常有3种表示方法:1 像元:指单个像元所对应的地面面积的大小,以m或Km为单位。
如Quickbird的0.61米,Landsat-TM的30米,NOAA-A VHRR的1.1Km等,像元是扫描影像的基本单位,由行、列号及对应的亮度值描述。
2 线对数:对于摄影系统而言,影像最小单元通过1mm间隔内包含的线对数确定,单位为线对/mm。
3 瞬时视场:指遥感器内单个探测元件的受光角度或观测视野二、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段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
三、时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器重复覆盖同一地区的频率或时间间隔的长短,时间间隔越短,则说明时间分辨率越高。
主要由遥感平台的回归周期来决定。
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有助于对地物进行动态监测。
根据遥感探测系统周期的长短1、图像的实质:就是一幅反映地物目标电磁波辐射特性的能量分布图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主观心理感受。
图像是人们对客观景象、事物以及人们的思维、想象的真实记载和表达。
2、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1 图像获取研究图像获取的手段及传感器2 图像存储主要研究图像数据的压缩编码、图像存储格式及图像数据库技术3 图像传输主要解决图像数据占用带宽问题,系统内部传输和网络传输。
4 图像处理(1)几何操作主要包括图像的几何校正、图像放大、缩小、平移、旋转,多图像间配准,周长、面积、重心的计算等内容。
(2)图像增强a 单一图像变换线性拉伸、非线性变换等,平滑和锐化操作、直方图均衡化等 b 多图像变换主成分换、缨帽变换、植被指数、小波变换等c 图像彩色增强真彩色、假彩色和伪彩色等(3)图像复原去干扰和模糊,恢复图像的本来面目。
主要用维纳滤波、同态滤波等。
(4)图像重建由某种数据来生成图像。
如CT(5)图像编码对具有空间相关性的原始图像进行压缩,其主要目的:减少数据存储量;降低数据率以减少带宽;便于特征抽取,为识别做准备。
(6)模式识别统计模式识别;句法结构模式识别;模糊模式识别)(7)图像理解5 图像输出与可视化3、遥感图像处理主要的内容包括:1 图像变换FFT、Harr、Discrete Cosine、Wavelet 等2 图像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3 图像增强4 多源信息融合Fusion 多平台、多时相遥感数据融合,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融5 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分类后各类型地物的提取。
几何校正:是指采用特定的数学变换方程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图投影或图形表达要求的新图像的技术过程,就称为图像的几何校正。
几何校正的目的:就是要纠正这些系统及非系统因素引起的图像变形,从而实现与标准图像或地形图(我们认为地形图的几何位置是准确的,尽管地形图也存在一定的变形,但只要在一定的容差范围内就可以接受)的几何整合。
几何校正的几个基本术语(1)图像配准同一区域里一幅图像对另一幅图像的校准,以使两幅图像中的同名像元配准如GIS中扫描地形图的配准、用配准后的地形图配遥感影像等。
(2)图像纠正)借助于一组地面控制点,对一幅图像进行地理坐标的校正。
这一过程又被称为地理参照(3)图像地理编码是一种特殊的图像纠正方式,把图像纠正到一种统一标准的坐标,以使GIS中的来自于不同传感器的图像和地图能方便地进行不同层之间的操作运算和分析。
(4)图像的正射投影纠正借助DEM对图像中每个像元进行地形变形的校正几何校正的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实现像元的坐标变换,即将畸变图像坐标转换成标遥感图像的辐射校正:辐射校正是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出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的技术过程1、辐射校正的原因:由遥感成像过程的复杂性可知,传感器接收到的电磁波能量包含3部分:a 太阳辐射经大气衰减后照射到地表,经地面反射后又经大气第二衰减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b 地面本身辐射的能量经大气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c 大气散射、反射和辐射的能量遥感图像的辐射误差主要包括:a 传感器本身的性能引起的辐射误差 b 地形影响和光照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辐射误差c 大气的散射和吸收引起的辐射误差2、遥感图像辐射校正的方法(2)光电变换系统的特性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3)太阳高度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4)地形坡度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5)大气校正这些影响的处理过程称为大气校正。
图像增强:指对一幅图像进行试探性的加工、改造,使人们感兴趣的目标信息突出,易于识别的技术过程图像复原:是指对已知降质)原因的图像采用确定的模型和方法,恢复图像本来面目的技术过程图像的边缘定义为图像局部特性的不连续性,主要是指图像灰度、颜色和纹理结构等的突变。
10、HIS变换物理学上表示颜色体系的表色系统主要有两类,一是根据实验把颜色作为生理物理量而定量处理的混色系统,简称RGB系统或RGB空间;另一类是使用记号、色谱等定性处理人所感知的颜色的表色系统,简称HIS系统。
H(色调),I(强度亮度),S(饱和度)采用HIS系统操作原因:1 人眼不能直接测定R、G、B三色的比例,因此对地物目标彩色特性的描述不便 2 人眼通常是通过感知亮度、色调和饱和度来区分地物的,所以HIS系统更容易理解3 在彩色显示上为了得到期望的视觉效果,采用HIS系统操作比RGB系统更易实现HIS变换与反变换示意图11、图像运算2 多光谱图像的减法运算效应:(1)有利于提取在不同波段辐射特性差异较大的地物类型(2)有利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动态监测如森林过火面积的动态变化3 植被指数效应:(1)消除地形起伏产生的阴影的影响(2)提高与地面实测生物物理参数的相关性——生物物理建模(参数反演)再求出各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13、遥感数据融合是指将多源遥感数据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中,采用一定的算法生成一组新的信息或合成图像的过程遥感数据融合的目标既能保留多光谱数据的光谱特征同时又发挥了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的优点,实现了两种类型数据的优势互补,使各类地物特征清晰,易于目视判读和计算机解译遥感信息融合的三个层次(1)基于像元层次的融合(2)基于特征的层次融合(3)基于决策层的融合遥感信息融合的技术关键①充分认识研究对象的地学规律,因为只有对研究对象的地学规律有深入的认识,才可能为图像信息融合找到理论的支撑;②充分考虑不同遥感数据间波谱信息的相关性而引起的有用信息的增加和噪声误差的增加,对多源遥感数据作出合理的选择;③多源遥感数据的配准,包括空间配准和数据关联,就是要解决各类遥感数据的几何畸变,实现以几何校正为基础的空间配准,达到同一区域不同图像数据地理坐标的统一;④融合算法的建立与优化,最大限度地利用多源遥感数据中的有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