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章:1、遥感得基本概念就是什么?应⽤探测仪器,不与探测⽬标相接触,从远处把⽬标得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出物体得特征性质及其变化得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个部分?被侧⽬标得信息特征、信息得获取、信息得传输与记录、信息得处理与信息得应⽤、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段相⽐有什么特点?①⼤⾯积同步观测:传统地⾯调查实施困难,⼯作量⼤,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地区进⾏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得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量⼈⼒物⼒,⽤⼏年甚⾄⼏⼗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范围地区动态变化得数据。
因此,遥感⼤⼤提⾼了观测得时效性。
这对天⽓预报、⽕灾、⽔灾等得灾情监测,以及军事⾏动等都⾮常重要。
(⽐较多,⼤家理解性得删除⾃⼰不需要得)③数据得综合性与可⽐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然、⼈⽂信息。
由于遥感得探测波段、成像⽅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得数据具有同⼀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得传感器与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性。
与传统地⾯调查与考察相⽐较,遥感数据可以较⼤程度地排除⼈为⼲扰。
④经济性遥感得费⽤投⼊与所获得得效益,与传统得⽅法相⽐,可以⼤⼤得节省⼈⼒、物⼒、财⼒与时间、具有很⾼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得电磁波有限,有待进⼀步开发,需要更⾼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得其她⼿段相配合,特别就是地⾯调查与验证。
第⼆章:6、⼤⽓得散射现象有⼏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得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得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中粒⼦得直径⽐波长⼩得多时发⽣得散射)、②⽶⽒散射(当⼤⽓中粒⼦得直径与辐射得波长相当时发⽣得散射)③⽆选择性散射 (当⼤⽓中粒⼦得直径⽐波长⼤得多时发⽣得散射)、⼤⽓散射类型就是根据⼤⽓中分⼦或其她微粒得直径⼩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
遥感导论第四章课后习题
第四章1.熟悉颜色的三个属性。
明度、色调、饱和度,选取自然界的某些颜色例如:树叶、鲜花、土地、建筑物等,比较它们三种属性区别。
2.在图4.5中,若有红、绿、,蓝三原色分别位于红:0.61μm,绿:0.54μm,蓝:0.47μm附近,将这三点连成三角形,以此为基础找到它们的补色位置,说明补色黄、品红、青的波长及饱和度。
3.理解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在彩色合成时,有滤光片分别透光并照射到白色屏幕上利用什么原理?若是滤光片叠合透光又利用什么原理?分别解释之并实际例子说明。
4.利用标准假彩色影像并结合地物光谱特性,说明为什么在影像中植被呈现红色,湖泊、水库呈蓝偏黑色,重盐碱地呈偏白色。
5.一幅黑白影像,在以下两种情况时,(1)人头像,(2)单波段影像,分析对比度适中、过大、过小所造成的视觉影响。
6.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数字图像时,常常感觉炒出它与模拟图像的区别?7.卫星或飞机的传感器所接收的辐射信号除了地物直接反射的信息外,还混入了其他途径来的辐射,需要作辐射校正把它们去掉。
请分析有几种其他辐射进入传感器。
8.引起遥影像位置畸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作几何校正,遥感影像有什么问题?如果作了几何校正,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9.在作几何校正时,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
若图像一角没有任何控制点,估计几何校正后这一角的位置畸变将缩小还是增大?为什么?10.右图为数字图像,亮度普遍在10以下,只有两个像元出现15的高亮度(“噪声”)(1)采用模板为的均值平滑方法,求出新的图像。
(2)采用中值滤波,仍用3×3窗口,求出新的图像。
(注意计算前原图像的左右上下各加一行或一列,亮度与相邻亮度值相同,然后计算。
) 11.数字图像如右图所示,用两种方法提取边缘:(1)罗伯特方法求出新的图像。
(2)索伯尔方法求出新的图像。
(计算前原图像的左右上下各种加一行或一列,亮度与相邻亮度值相同。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考试整理
第一章;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掌:8.遥感中的大气窗口,其实就是指在不同的光谱波段中,同一种地物的敏感或者不敏感,或者说是地面植被对某个波段的吸收与不吸收。
通过大气窗口的研究和划分,可以确定采用某个波段的数据时,可以排除哪些因素的影响,或者可以明确是主要受某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某个波段的数据对水敏感,那么就可以根据其遥感数据的变化,反应水含量的变化。
再比如,热红外遥感,就是利用了对热量非常敏感的一个波段。
第四章:1.引起遥感影像位置畸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作几何校正,遥感影像有什么问题?如果作了几何校正,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①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航高、航速、俯仰、翻滚、偏航。
②地形起伏的影响:产生像点位移。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答案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名词解释辐射亮度:由辐射表面一点处的单位面积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称为辐射亮度。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面积的黑体在单位时间、单位立体角内和单位波长间隔内辐射出的能量为B(λ,T)=2hc2 /λ5 ·1/exp(hc/λRT)-1灰度波谱:用该类型在该波段上的灰度值反应的波谱曲线黑体辐射:任何物体都具有不断辐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本领,为了研究不依赖于物质具体物性的热辐射规律,物理学家们定义了一种理想物体——黑体(black body),以此作为热辐射研究的标准物体。
电磁波谱:将电磁波按大小排列制成图表。
太阳辐射:太阳射出的辐射射线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地球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后,向外辐射的射线。
地物波谱特性:各种地物因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都有不同的电磁波辐射或反射特性反射率:地物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之比。
比辐射率:某一物体在一特定波长和温度下的发射辐射强度与理想黑体在相同波长和温度下所发射的辐射强度之比。
后向散射·问答题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是什么?当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本身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u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该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
两峰交叉之处是两种辐射共同其作用的部分,在2.5~6um,即中红外波段,地球对太阳辐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什么是大气窗口?试写出对地遥感的主要大气窗口答:大气窗口的定义: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包括:部分紫外波段,0.30mμ~0.40mμ,70%透过。
全部可见光波段,0.40mμ~0.76mμ,95%透过。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答案
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名词解释假彩色遥感图像:利用卫星或飞机拍摄到的基础遥感图像,将感兴趣的部分(如森林,水体,沙漠,重力异常区等)用不真实且夸张的颜色表示出来,与自然色不一致。
边缘检测:用于判断图像地物的边缘。
数字影像:数字影像是以二维数组形式表示的影像。
该数组由对连续变化的影像作等间隔抽样所产生的采样点组成。
几何校正:几何校正是指将遥感图像参照地形图、已校正图像或GPS控制点进行重采样,消除传感器成像的几何变形,使其具有地理坐标并与地面实际对应。
K-L变换:主成分变换;是建立在统计特征基础上的多维正交线性变换,就是一种离散化的Karhunen -Loeve变换。
辐射校正:对由于外界因素,数据获取和传输系统产生的系统的、随机的辐射失真或畸变进行的校正直方图均衡:是用一定的算法使直方图大致平和。
问答题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124 126 127120 150 125115 119 123什么是计算机图像处理,它包含那些内容,如何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来提高遥感图像的解译效果?答: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一系列加工,以便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效果。
常见的图像处理有图像数字化、图像编码、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分割与图像分析等。
(1)图像数字化通过取样与量化过程将图像变换成便于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形式。
通常,图像在计算机内用一个数字矩阵表示,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像素。
将图像数字化的设备有各种扫描仪与数字化仪。
(2)图像编码对图像信息进行编码,可以压缩图像的信息量,以便满足传输与存储的要求。
(3)图像增强使图像清晰或将其转换为更适合人或机器分析的形式。
图像增强并不要求真实地反映原始图像。
(4)图像复原消除或减少在获取图像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些退化,尽量反映原始图像的真实面貌。
(5)图像分割将图像划分为一些互不重叠的区域。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答案
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名词解释可见光与近红外成像原理:可见光成像是对目标的反射率的分布进行记录。
近红外成像原理近红外光源发出的近红外辐射照射到研究对象后,由近红外摄像机接收被研究对象反射回来的近红外辐射,形成研究对象的近红外图像。
热红外成像原理: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
微波成像原理: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
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接收机的方向,被天线获取。
中心投影卫星:光线通过投影中心投射到投影面上的成像方式的卫星。
多中心投影:有若干个投影中心的投影。
光谱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问答题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图像有什么特征?答:传统摄影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胶片来记录物体影像;数字摄影则通过放置在焦平面的光敏元件,经过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影像。
图象特点:投影:航片是中心投影,即摄影光线交于同一点。
比例尺:航空像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像片比例尺。
⑴平均比例尺:以各点的平均高程为起始面,并根据这个起始面计算出来的比例尺。
⑵主比例尺:由像主点航高计算出来的比例尺,它可以概略地代表该张航片的比例尺。
像点位移:⑴位移量与地形高差成正比,即高差越大引起的像点位移量也越大。
当高差为正时,像点位移为正,是背离像主点方移动;高差为负时,像点位移为负,是朝向像主点方向移动。
⑵位移量与像点距离像主点的距离成正比,即距像主点越远的像点位移量越大,像片中心部分位移量较小。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答案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名词解释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纹理特征: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光机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目视解译标志: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直接标志是地物本身的有关属性在图像上的直接反映。
间接标志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目视解译过程:是解译者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如放大镜等)识别所需地物信息的过程。
遥感制图:通过对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或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各种遥感信息进行增强与几何纠正并加以识别、分类和制图的过程。
·问答题阐述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和具体工作步骤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1.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①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②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③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①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②野外考察:填写各种地物的判度标志登记表,以作为建立地区性的判度标志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影像判度的专题分类系统,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3.室内详细判读①统筹规划、分区判读②由表及里、循序渐进③去伪存真、静心解译。
4.野外验证与补判①野外验证包括: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检验解译标志.②疑难问题的补判:对室内判读中遗留的疑难问题的再次解译。
5.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答:可见光成像是对目标的反射率的分布进行记录。
热红外成像原理: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
遥感课后习题答案之欧阳体创编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遥感导论试题及答案
遥感导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主要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获取地球表面信息?A. 直接接触测量B. 无线电波传输C. 卫星轨道观测D. 地面传感器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遥感数据的主要类型?A. 光学影像B. 微波数据C. 声音数据D. 红外影像答案:C3. 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中的主要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作物种植面积估算B. 病虫害监测C. 土壤质量分析D. 天气预报答案:D4. 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是指:A. 影像的像素大小B. 影像的覆盖范围C. 影像的清晰度D. 影像的光谱范围答案:A5. 以下哪种传感器不适合在夜间进行遥感监测?A. 光学传感器B. 红外传感器C. 雷达传感器D. 微波传感器答案:A6. 遥感数据的光谱分辨率是指:A. 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小光谱范围B. 传感器能够捕捉的光谱波段数量C. 传感器的光谱响应速度D. 传感器的光谱稳定性答案:B7. 以下哪个术语与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无关?A. 辐射校正B. 投影转换C. 地形校正D. 配准答案:A8. 遥感影像的分类通常不包括以下哪种方法?A. 监督分类B. 非监督分类C. 人工分类D. 机器学习分类答案:C9. 以下哪个因素不影响遥感影像的辐射分辨率?A. 传感器的灵敏度B. 传感器的动态范围C. 传感器的光谱响应D. 传感器的像素数量答案:D10.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主要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B. 城市绿化覆盖率评估C. 交通流量分析D.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森林覆盖变化监测B. 水资源评估C.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D. 地震灾害评估答案:A, B, C, D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数据的质量?A. 传感器的性能B. 大气条件C. 地表反射特性D. 数据处理方法答案:A, B, C, D3.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通常包括以下哪些步骤?A. 辐射校正B. 几何校正C. 光谱增强D. 数据压缩答案:A, B, C4. 以下哪些是遥感技术的优势?A. 覆盖范围广B. 时效性强C. 成本效益高D. 精度高答案:A, B, C, D5.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作物种植面积估算B. 病虫害监测C. 土壤质量分析D. 作物产量预测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球表面的光学影像。
遥感导论试题及答案
遥感导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卫星遥感属于以下哪种类型?A. 地面遥感B. 航空遥感C. 航天遥感D. 空间遥感答案:C2. 遥感影像中,波段数最多的是哪种传感器?A. 多光谱传感器B. 高光谱传感器C. 热红外传感器D. 微波传感器答案:B3. 以下哪种遥感数据的分辨率最高?A. 全球覆盖B. 区域覆盖C. 国家覆盖D. 地方覆盖答案:D4.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不包括以下哪项?A. 辐射校正B. 投影转换C. 地形校正D. 配准答案:A5. 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中,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主要区别在于?A. 算法复杂度B. 计算速度C. 需要的训练样本D. 影像的分辨率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遥感影像的______是指影像上某一像素所代表的实际地面面积。
答案:空间分辨率2. 遥感影像的______是指影像上不同波段之间的相关性。
答案:光谱分辨率3. 遥感影像的______是指影像上不同波段之间的相关性。
答案:时间分辨率4. 遥感影像的______是指影像上某一像素所代表的实际地面面积。
答案:光谱分辨率5. 遥感影像的______是指影像上不同波段之间的相关性。
答案:空间分辨率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植被覆盖度分析、水体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等。
2.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有哪些步骤?答案: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步骤包括影像配准、投影转换、地形校正和影像镶嵌等。
3. 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的目的是什么?答案: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的目的是消除由于传感器本身的不均匀性、大气影响以及地形起伏等因素对影像辐射值的影响,以获取更加准确的地物反射率信息。
4. 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有哪些?答案: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面向对象分类、机器学习分类等。
遥感导论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遥感导论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遥感导论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第一题: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来研究地球现象的一种技术。
它利用遥感卫星、航空器等平台获取的电磁波辐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地表及大气的各种参数和特征。
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二题: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相互作用的特性来获取信息。
地球表面的特征会对电磁波产生散射、吸收和辐射等作用,这些作用会导致电磁波的能量和频率发生变化。
遥感技术通过接收和分析这些变化,可以获取地表的信息。
第三题:遥感图像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表信息的可视化呈现。
遥感图像可以分为光学图像和雷达图像两种类型。
光学图像是通过接收可见光和红外线辐射来获取地表信息的,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但受天气和云层的影响较大。
雷达图像则是通过接收雷达波辐射来获取地表信息的,它可以在任何天气条件下获取图像,但分辨率较低。
第四题: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中的颜色和反射率等信息,可以获取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水体的水质和水量,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中的水体颜色和反射率等信息,可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量变化情况。
第五题: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中的植被指数和反射率等信息,可以评估农作物的健康状况和产量水平。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土壤的湿度和肥力,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中的土壤反射率和温度等信息,可以评估土壤的湿度和肥力状况。
第六题:遥感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地表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地球系统和环境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提供及时的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帮助人们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完整版)遥感真题答案解析
遥感真题答案解析考研遥感专业课真题与课后题答案解析第一套真题答案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探测;狭义理解:利用探测仪器, 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 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 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和动态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平台: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按高度分类, 可以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和航天平台。
大气窗口:指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散射和吸收的, 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 横坐标表示波长, 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同一物体的波谱曲线反映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 将此与遥感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据相对照, 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对应地物的识别规律。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和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 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该轨道叫~BIL格式: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的格式。
波谱分辨率:指卫星传感器获取目标物的辐射波谱信号时, 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间隔越小, 分辨率越高。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这种散射主要大气中的微粒引起, 例如气溶胶、小水滴。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并且向前散射强度大于向后散射强度, 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 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 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 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SAR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 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
天线孔径愈小, 方位分辨力愈高。
图像锐化:又叫图像增强, 是增强图像中的高频成分, 突出图像的边缘信息, 提高图像细节的反差, 图像锐化处理有空间域与频率域处理两种。
1、黑体辐射的特性。
与曲线下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出射度是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满足斯忒潘-波尔兹曼定律, 即黑体总的辐射出射度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MT,作用:对于一般物体来讲, 传感器探测到的辐射能后就可以用此公式大致推算出物体的总辐射能量或绝对温度。
遥感导论答案
遥感导论答案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第二章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2.电磁波谱主要分为哪几个波段?遥感利用最多是那些?分析原因频率由大到小: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最常用的是:红外,可见光(被动遥感);微波(主动遥感)3、几类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性.1.植物: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的反射强,在绿波段形成波峰,在红和蓝是两个吸收带,在远红外波段有一反射陡坡,是因为植物的叶细胞结构不同,同时植物的种类、季节、病虫害影响、含水量也影响植被的光谱性质2.土壤:没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3. 水体: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是近红外波段吸收更强。
水中含泥沙时,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
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
4. 岩石:没有统一的变化规律。
5.城市道路,建筑物的反射波谱曲线受太阳的位置影响第三章1.主要遥感平台是什么,各有何特点?地面平台:高度在0~50m范围内,与地面接触的平台称为地面平台或近地面平台。
它通过地物光谱仪或传感器来对地面进行近距离遥感,测定各种地物的波谱特性及影像的实验研究。
航空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
飞机按高度可以分为低空平台、中空平台和高空平台。
航天平台:包括卫星、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高度在150km以上。
航天飞机240~350km高度。
遥感导论课后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2)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平台称为遥感平台。
(3)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4)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5)传感器:接收、记录目标地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遥感器。
(6)空间分辨率: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7)数字图像:数字图像是指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图像。
(8)遥感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遥感图像。
1.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3雷达: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在很短时间内,向目标地物发射一束很窄的大功率电磁波脉冲,然后用同一天线接收目标地物反射的回波信号而进行显示的一种传感器。
二、填空题(1)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2)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组成。
(3)微波的波长为1mm~1m。
(4)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5)微波遥感的工作方式属于遥感(6)侧视雷达的分辨力分为距离分辨力和方位分辨力,前者与脉冲宽度有关;后者与发射波长,天线孔径,距离目标地物。
(7)遥感探测系统包括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记录和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8)与常规手段相比,RS的特点为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9)大气散射包括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10)数字图像增强的方法包括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遥感导论习题及答案复习资料
1.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2.主要遥感平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3.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1.引起遥感影像几何畸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做几何纠正,遥感影像会有什么问题?如果做了几何纠正,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2.在做几何纠正时,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若图像一角没有任何控制点,估计几何校正后这一角的位置畸变将缩小还是增大?为什么?----------------------------------------------------------------------------------------------------------------------------------------------------- 1.对以下数字图像,分别用罗伯特方法和索伯尔方法求出新的图像。
(注意:计算前原图像的上下左右各加1行或1列,亮度与相邻像元相同)2 2 10 10 102 2 10 10 102 2 10 10 102 2 2 2 22 2 2 2 2罗伯特方法:0 16 0 0 00 16 0 0 00 16 0 0 00 8 16 16 160 0 0 0 0索伯尔方法:0 32 32 0 00 32 32 0 00 32 48 32 320 16 32 32 320 0 0 0 02.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比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覆盖的原因。
3.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谈谈遥感与非遥感信息复合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7.对照书内卫星传感器表中所列波段区间和大气窗口的波段区间,理解大气窗口对于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
?对于遥感传感器而言,只有选择透过率高的波段才有观测意义。
根据卫星传感器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波段区间进行观测,选择电磁波通过大气层透过率高的大气窗口,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
8.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1大气的吸收作用;○2大气的散射作用;大气的反射、折射、散射、透射9.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本身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u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该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
两峰交叉之处是两种辐射共同其作用的部分,在~6um,即中红外波段,地球对太阳辐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粗糙度等物理特性。
特别是曲线形态特殊时可以用发射率曲线来识别地面物体,尤其在夜间,太阳辐射消失后,地面发出的能量已发射光谱为主,单侧起红外辐射及微波辐射并与同样温度条件下的比辐射率(发射率)曲线比较,是识别地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地物反射波普曲线除随不同地物(反射率)不同外,同种地物在不同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下形态表现(发射率)也不同。
一般说,地物发射率随波长变化有规律可循,从而为遥感影像的判读提供依据。
10.几类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性.1.植物:a.在可见光的μm(绿)附近有一个小反射峰,在μm(蓝)和μm(红)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带。
b.在~μm是一个陡坡,反射率急剧增高,在近红外波段~μm之间形成一个高的,形成反射峰。
c.以μm、μm和μm 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
2.土壤:没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3.水体: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近红外吸收更强。
水中含泥沙时,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
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
4.岩石:形态各异,没有统一的变化规律。
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受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等影响第三章:1.主要遥感平台是什么,各有何特点?地面平台:高度在0~50m范围内,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和遥感船等与地面接触的平台称为地面平台或近地面平台。
它通过地物光谱仪或传感器来对地面进行近距离遥感,测定各种地物的波谱特性及影像的实验研究。
航空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
飞机按高度可以分为低空平台、中空平台和高空平台。
低空平台:2000米以内,对流层下层中。
中空平台:2000-6000米,对流层中层。
高空平台:12000米左右的对流层以上。
低空气球:凡是发放到对流层中去的气球称为低空气球;高空气球:凡是发放到平流层中去的气球称为高空气球。
可上升到12-40公里的高空。
填补了高空飞机升不到,低轨卫星降不到的空中平台的空白。
航天平台:包括卫星、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高度在150km以上。
航天飞机240~350km高度。
卫星:低轨:150~300km,大比例尺、高分辨率图象;寿命短,几天到几周(由于地心引力、大气摩擦),用于军事侦察;中轨:700~1000km,资源与环境遥感;高轨:35860km,地球静止卫星,通信、气象。
航天平台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气象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
2.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图像有什么特征?传统摄影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胶片来记录物体影像;数字摄影则通过放置在焦平面的光敏元件,经过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影像。
图象特点:投影:航片是中心投影,即摄影光线交于同一点。
比例尺:航空像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像片比例尺。
⑴平均比例尺:以各点的平均高程为起始面,并根据这个起始面计算出来的比例尺。
⑵主比例尺:由像主点航高计算出来的比例尺,它可以概略地代表该张航片的比例尺。
像点位移:⑴位移量与地形高差成正比,即高差越大引起的像点位移量也越大。
当高差为正时,像点位移为正,是背离像主点方移动;高差为负时,像点位移为负,是朝向像主点方向移动。
⑵位移量与像点距离像主点的距离成正比,即距像主点越远的像点位移量越大,像片中心部分位移量较小。
像主点无位移。
⑶位移量与摄影高度(航高)成反比。
即摄影高度越大,因地表起伏的位移量越小。
3.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扫描图像与摄影图像有何区别?扫描成像是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象。
与摄影图像区别:乳胶片感光技术本身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它所传感的辐射波段仅限于可见光及其附近;其次,照相一次成型,图象存储、传输和处理都不方便。
光/机扫描成像利用光电探测器解决了各种波长辐射的成像方法。
输出的电学图象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十分方便。
固体自扫描成像具有刷式扫描成像特点。
探测元件数目越多,体积越小,分辨率就越高。
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图象是多达数百个波段的非常窄的连续的光谱波段组成,光谱波段覆盖了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区域全部光谱带。
可以收集200或200以上波段的收据数据。
4.微波成像与摄影、扫描成像有何本质的区别5.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一、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地面分辨率取决于胶片的分辨率和摄影镜头的分辨率所构成的系统分辨率,以及摄影机焦距和航高。
二、图象的光谱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传感器的波段选择必须考虑目标的光谱特征值。
三、辐射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像元的辐射量化级。
某个波段遥感图像的总信息量与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有关。
四、图象的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时间分辨率对动态监测很重要。
第四章:???7 .熟悉颜色的三个属性。
明度、色调、饱和度,选取自然界的某些颜色例如:树叶、鲜花、土地等,比较它们三种属性区别。
?○1明度:指颜色的亮度。
任何色彩都存在明暗变化。
其中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绿、红、蓝、橙的明度相近,为中间明度。
另外在同一色相的明度中还存在深浅的变化。
?○2色调:色调是指一幅图片色彩外观的基本倾向。
常可以从色相、明度、冷暖、纯度四个方面来定义一幅作品的色调。
○3饱和度?:彩色强度的浓度。
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
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
含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小。
?比较:树叶、鲜花、土地?树叶:绿色。
中间明度,冷色调,饱和度较高。
?鲜花:红或黄。
明度相对高,暖色调,饱和度高。
?土地:棕色。
明度较低,冷色调,饱和度低。
8.引起遥感影像位置畸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作几何校正,遥感影像有什么问题?如果作了几何校正,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①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航高、航速、俯仰、翻滚、偏航。
②地形起伏的影响:产生像点位移。
③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一是像点位置的移动;二是像元对应于地面宽度不等,距星下点愈远畸变愈大,对应地面长度越长。
④大气折射的影响:产生像点位移。
⑤地球自转的影响:产生影像偏离。
如果不作几何校正,遥感图像则有在几何位置上发生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
有时根据遥感平台的各种参数已做过一次校正,但仍不能满足要求,就需要作遥感影响相对于地面坐标、地图投影坐标系统的配准校正,以及不同类型或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响之间的几何配准复合分析,以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
9.在作几何较正时,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
若图像一角没有任何控制点,估计几何校正后这一角的位置畸变将缩小还是增大?为什么?位置畸变增大。
在图象边缘处,在地面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如河流拐弯处等,由于没有控制点,而靠计算推出对应点,会使图像变形。
图象一角若没有任何控制点,则会出现外推现象。
(本题没有明显答案,“位置畸变增大”为笔者据“外推现象”推断,请根据情况自行表述。
)13.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比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覆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