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理调研报告
班级:建筑学X
姓名:XXXX
时间:2011/10/4
摘要:中国地跨亚热带、温带、亚寒带三个大气候区,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传统乡土建筑有较大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气候区的气候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来达到有效地提高建筑适应环境的能力,以最少的消耗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活动空间。并通过调研分析各气候区代表城市中的气候特点及建筑实例,尤其是传统乡土建筑,从中借鉴传统的生态建筑理念,对今后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结合产生更深入的指引。
关键词:乡土建筑生态理念气候特点建筑
正文:
1武汉调研报告
1.1武汉市的气候特征
1.1.1雨水充沛
武汉有江城一说,湖泊多。降水与温度武汉市雨量丰沛,雨热同季,但分配不均,易涝易旱。武汉市因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但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降水强度大,降水过于集中,持续时间又久,易造成洪涝灾害和土壤冲刷流失。
1.1.2冬冷夏热
作为交通发达的商埠的武汉,其“火炉”之称流传久远。武汉热,热得有“特色”。一是夜间温度高、温差小;二是空气湿度大、风力小,导致人体散热不畅。造成这种“特色”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也有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的原因。
然而,武汉也有四季不同的气候。春季春雨绵绵,常有大风,气温回升快,但升降剧烈,冷暖多变。初夏多梅雨、暴雨。盛夏高温干旱。秋季秋高气爽。秋季武汉高、低空分别受暖、冷高压所控制,上暖下凉,空气上升受到抑制,天空晴好,形成“秋高气爽”天气,平均气温在16~22℃。冬季常有低温冻害。武汉冬季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33.1%。日平均≤7.5℃天数占冬季总天数的83%,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武汉冬季气温显得较低,同时寒潮活动频繁。
1.1.3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点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武汉市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江河湖泊水面成片,大体是“四分平原四分岗,半分丘陵半分山。”
这样的地形,加之位于中亚热带到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便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小气候效应。诸如江河的“沙洲效应”、湖区的“湖泊水体效应”、低山丘陵区的“山地逆温效应”、“坡地补偿效应”和市区的“城市热岛效应”等。
1.2武汉市与同气候区的上海、合肥气候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主要是受海陆差异和地形影响。
上海地处江海交汇的长江三角洲东部,位于东亚季风盛行的北亚热带地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上海是海陆热力差异的作用应该是上海比武汉要好,因为这个太平洋暖流经过上海的海边区域,使得上海冬天不至于太冷,上海很少下雪的,就算有都是很小的,一会就没了.气候比武汉好很多。
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
晴朗天气多。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38°,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武汉夏天很热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高空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着;其次就是地形的影响。武汉在海拔较低的长江流域河谷中,河谷的地形特点尤如锅底,四周山地环抱,地面散热困难,使气温不断升高;三是这些地方水田网密布,水汽多,湿度大,人体出汗后不易蒸发,出汗的散热效率大大降低,高温加高湿,更使人感到闷热。
2五大气候区调研报告
2.1夏热冬冷地区
2.1.1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
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候条件较差。其显著特点是夏天热,冬天冷,而且常年湿度很高。夏季高温潮湿:夏热冬冷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5至30℃,而无锡最热月七月的月平均气温达到28℃。夏天太阳辐射相当强烈,而且静风天气较多,人们白天感觉酷热,晚上静风率高,白天积蓄的热量难以散发,气温仍居高不下。另外该地区年平均湿度75%,夏季高温加上潮湿,使人感觉闷热难受。冬季阴冷潮湿:夏热冬冷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7℃之间,而无锡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仅为2.9℃。冬天相对湿度仍然较高,使人感觉阴冷潮湿。雨量充足,日照丰富。
2.1.2代表城市及建筑实例——苏州
市的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水处理问题,在扩
初设计中,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一是大部
分建筑面积处于地下水位之下,楼板和墙
板系统都有特殊处理,以使地下水压不超
出建筑本身之重力,并考虑防潮;二是由
于屋顶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屋面排水十分复杂,但在扩初设计中,均有简洁的构造处理。
自然采:苏州博物院大量的得用了自然的阳
光,充分考虑自然采光。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
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
为参观者提供导向。金属遮阳片在玻璃屋顶之下
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
线。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
从外观上只能看到许多三角、棱形等玻璃的屋顶、
其实那都是天窗,一但进入内部,明亮舒展的空
间超过人们的预想。
保温节能:博物馆采用了一层地下室的构造方式,这样解决了层高对周边古园林建筑的揉合问题的同时也考虑了建筑的节能保温效应。落入地下的部分充分考虑了防水防渗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
在传统建筑中,减少建筑能耗,降低围护结构的热量,是靠降低墙体、门窗、屋顶、地面的热量以及减少门窗空气渗透来实现。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能取得成效的关键。
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贝老结合对环境的揉合,采用地下温室的原理结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