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二首 教师版
古诗二首—绝句-人教(部编版) (共33张PPT)
![古诗二首—绝句-人教(部编版) (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61bee4d31b765ce0508143b.png)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黄鹂鸟】
黄莺是大自然的“歌唱家”。鸣声圆润嘹亮,低昂 有致,富有韵律,非常清脆,极其优美,十分悦耳动听。 古人把它的鸣啭称为“莺歌”、“黄簧”,是诗人经常 歌咏的对象。古人以莺音入诗者,如“春日载阳,有鸣 仓庚”、“莺歌暖正繁”、“暖入黄簧舌渐调”、“夏 木阴阴啭黄莺”、“隔叶黄鹂空好音”、“两个黄鹂鸣 翠柳”、“树树树梢啼晓莺”等。
wú
吴
音序:W 部首:口 结构:上下
组词:东吴 吴国 造句:孙权建立了三国时 期的东吴。
书写指导: “口”稍小, “天”第二横长,撇捺舒展。
核心问题: 这首古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一读: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物? 2.二画: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在诗中画出来。 3.三品:品读诗中描写景物的词句,感受景物的特点。 4.四探:这首诗诗人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的?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 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 悦,意蕴畅达,描写了诗人居住草堂附近明 媚秀丽的春色。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愉快的 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师点拨:首先借助汉语拼音解决生字新词,然后 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最后在理解诗 歌的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完成背诵。
●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参考答案: ◇刚刚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小黄鹂在欢快的鸣叫着, 远远的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一、在读音正确的苹果上打“√”。
晓
慈
映
绝
x√iǎo xǎo
√cí chí
yìn yìng jüé √
juÎ
二、拼拼写写。
hú shuǐ lián yè
冀教版五年级第六课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冀教版五年级第六课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https://img.taocdn.com/s3/m/b30d186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1.png)
冀教版五年级第六课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一篇:冀教版五年级第六课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备课:索文锋冯林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寺”,掌握两个生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
(重点)2.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接天莲叶”等词构筑的画面与意境,独处诗的韵味与美感。
(重点)3.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观与人文观产生向往之情。
(难点)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师生问好,由祖国美景引入课文二授新课一)初读诗文、整体感受出示问题:1.通过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2.体悟诗文中的韵味与美感。
3.感情诵读诗文。
4.对比这两首诗写法的不同。
二)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5.作者资料详解6.指名读诗齐读分组读7.学生分析诗句释义三)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8.作者介绍 9.诗句赏析四)比较学习对比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三课堂小结作业训练1、写出《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描写“晴”时西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外积累:描写桃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句话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荷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风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篇:古诗三首(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文档资料古诗三首(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分别写了春、夏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的美丽景物,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爱赞美之情。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5篇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ffdaa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a.png)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5篇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诗人汪国真的作品。
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等奖
![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baec604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e.png)
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等奖《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2、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的能力3、诵读欣赏两首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教学难点:诵读欣赏两首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少年的你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朝气?(生讨论回答)师总结学生的要点并在黑板上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人朱湘的《少年颂》,了解诗人笔下的少年形象。
(二)1、简介作者作品(幻灯片1)2、跨越障碍:(幻灯片2)(三)、进入文本1、请同学们诵读这首诗,能够把握诗歌的节奏。
师点评。
2、分组自由朗读,讨论每小节的朗读语气或感情并能够说说其中的理由。
生讨论并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或自告奋勇。
3、师总结学生的要点并板书(幻灯片2)4、再读诗歌,尝试圈点每小节的关键词语或语句并能说说其中的依据。
师总结学生的要点并板书5、师: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用什么样的语气?(生回答)明确:这首诗表现了少年的活泼与清纯,勇敢的斗争精神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所以读的时候要轻快,活泼一些,要符合少年的这种性格。
6、诗人在第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把我们说成是小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幻灯片)明确:诗人把少年比喻成小羊,跳跃的轻快动作显出了少年们的活泼。
提着嗓子的笑,撒开腿的跑进一步写出少年活泼的情态和动作。
(幻灯片)7、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幻灯片)明确:第二节主要突出了少年的清纯。
诗人用山泉、白云来比喻少年的清纯。
然后用了一个泾渭分明的典故来说明我们青少年要做纯洁的人。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cc22e25ca0116c175e0e48cc.png)
归巢cháo
我爱学字词
wěi
芦苇
mián
睡眠
剪秋罗luó
霸占 bà zhàn
词语解释
芦苇 一种高大的禾草,匍匐的根状茎,叶宽而扁平。 红颜 指貌美的女子。 剪秋罗 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剪秋纱,汉宫秋。 霸占 强行占据,依仗权势占为己有。 偷渡 指秘密地渡过某一水域。
帮你学课文
一边浏览课文,一边想一想: 1.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什么画面?
3.“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夕阳的余晖映照在白色的 芦苇上面,使芦苇映照上夕阳颜色的样子说成是“红颜” ,不仅使表达更有意趣,同时白红两种颜色对比鲜明,更 加突出了江面上的风景之美。
4.试分析“霸占”的表达效果。
答:”霸占“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刻画出了天空中 白云朵朵的场景,说明天气很晴朗。
《现代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作者简介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 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 文学史家。代表作品有《卖布谣》《旧梦》等。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 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 冷翠的一夜》等。
——《清晨》
随堂演练
一、给画线字注音。
归巢(
) 芦苇(。
(
)的鸟儿
(
(
)的红颜
(
三、按要求写词语。
ABB式词语:滴溜溜
) )
)的芦苇 )剪秋罗
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24245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b.png)
新2024秋季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诗歌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如“巢、苇、罗”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体会诗歌中描绘的秋晚江上的景色,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珍惜自然之美,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四、教学资源•课文《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的多媒体课件或教材。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展示秋晚江上的景色。
五、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上一课所学的诗歌,回顾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创设情境:播放秋晚江上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景色。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绘秋晚江上景色的现代诗——《秋晚的江上》。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标记出生字新词,借助字典或生词卡片进行初步理解。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新词,进行集中讲解和练习。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确保字音准确、句子流畅。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分段指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节):描绘秋晚江上的景色,夕阳斜照、归鸟归巢。
第7课 散文诗二首(教师版)
![第7课 散文诗二首(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b4e28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5.png)
第7课 散文诗二首(一)基础知识一、词语:匿名(n ì m íng) 林阴(l ín y īn) 敷衍(f ū y ǎn) 膝盖(x ī g ài) 并蒂(b ìng d ì) 浓阴(n óng y īn) 莲蓬(li án p éng) 菡萏(h àn d àn) 敧斜(q ī xi é) 慈怜(c í li án) 荫蔽(y īn b ì) 荫庇(y ìn b ì) 覆盖(f ù g ài) 祷告(d ǎo g ào) 姊妹(z ǐ m èi)木梗(m ù g ěng) 沐浴(m ù y ù) 遮蔽(zh ē b ì) 徘徊(p ái hu ái) 嗅觉(xi ù ju é) 揣摩(chu āi m ó)二、词语解释①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②沐浴:洗澡。
③匿笑:偷偷地笑。
④花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兆头。
⑤慈怜:慈爱怜惜。
⑥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待放。
⑦攲斜:倾斜、歪斜。
5.文学常识: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3、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
1913年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原名谢婉莹。
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诗集《繁星》《春水》。
适合教师朗诵的诗歌(通用10篇)
![适合教师朗诵的诗歌(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b993f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a.png)
适合教师朗诵的诗歌(通用10篇)适合教师朗诵的诗歌(通用10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适合教师朗诵的诗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适合教师朗诵的诗歌篇1是谁撒下一片银铃笑声那么熟悉,那么甜美是谁咬着耳朵说莺声细语那么动听,那么清脆仿佛听到她说亲爱的少年朋友,我来了。
请你猜猜,我是谁?哈哈,听到了啊,看到了,别再躲着啦,春妹妹。
我早就猜到,准是你你这可爱的调皮鬼。
去年你跟我说再回,还说今年快快回。
我等得多焦急,不停地打开心灵的窗扉。
爱的天使——春妹妹,你是那么慷慨,那么尊贵,哪里有了你的倩影,哪里就播下一片春光明媚。
你来到冰封的小河,冰层融化成淙淙的流水,你来到沉睡的原野,原野铺上绿色翡翠。
你来到光秃秃的枝头,枝头生出绿叶和花蕾,你来到沉寂的树林,枝叶呼呼长啊你赶我追。
春风里——百灵鸟歌唱,燕子展翅飞,小白兔忙着采蘑菇,小松鼠尾巴摇得像鼓槌。
春光中——红领巾把春的脚步跟随。
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我们是迎春绽开的红梅。
胸怀远大目标,面对困难百折不回。
小伙伴们有共同的名字,这名字叫少年先锋队。
它象征着希望与未来,我们的名字可与春花比美。
只要祖国召唤,理想就化作无边的春晖。
春妹妹,好妹妹,其实你并没有迟迟回。
我早就看到你婀娜多姿的身背。
在神舟飞船遨游太空时,有缕缕春风伴随,化作耳语深情祝福,好样的,中国杨利伟!在雅典奥运会比赛时,你为中华健儿喝彩、助威。
春潮涌,刘翔风驰电闪一马当先,春雷响,中国女排过关斩将树丰碑。
春雨绵绵思绪飞,岁岁春去又春回,今朝不相同,春光分外美。
我对春妹妹说,春光明媚不陶醉,红领巾是展翅的雏鹰,奋发学习有作为。
少年人生无怨悔,春日里,我把明天来描绘。
为了祖国春常在,我愿献出百倍热情与智慧。
适合教师朗诵的诗歌篇2说起我们的岗位呀,是多么普通又是何等的不寻常———这里不是汽笛悠扬的海港,却见成群的海燕展翅翱翔,曾有多少勇敢的船队从这欢乐的平台下水,迎着拍天的大浪齐刷刷地竖起了远征的桅樯!这里不是钻机隆隆的矿山,但却储存着祖国最珍贵的宝藏,曾有多少彩色的矿石在这里开采和冶炼,变成铮亮的铆钉在精密的机床上闪光! 这里不是百灵鸟欢唱的原野,但却有千朵万朵迎春花竞相绽放,曾有多少破土的新苗在这里化作了金稻、青稞、红高粱!这里不是梅花鹿雀跃的丛林,但却有澎湃的松涛在耳边轰响,多少红枫,多少绿柳,多少白杨,在这里长成了立地顶天的栋梁!啊,谈起我们的职业哟,是那么平凡又是何等的高尚———我们不是水手长,却带领孩子们征服了多少惊涛骇浪;我们不是设计师,却架设了多少通往真理的桥梁;我们不是炉前工,却冶炼了多少优质的钢锭;我们不是医学家呀,却抚平了多少孩子心灵深处的创伤!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却珍藏着亿万人深情的希望;我们的青春虽不能永远存在,但却在未来的岁月中加倍地延长!我们用心血、汗水和皱纹、白发为祖国换来满园的春色和遍野的花香……适合教师朗诵的诗歌篇3在无数平凡和不平凡的职业中我拥有着一个宝石般闪亮的职业。
7.散文诗二首(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
![7.散文诗二首(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https://img.taocdn.com/s3/m/96254a9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4.png)
7*.散文诗二首积累与运用——字词1.【答案】B【详解】A.匿(ruò)笑——(nì)。
B.三帝莲——三蒂莲。
C.攲(jī)斜——(qī)。
故选B。
积累与运用——词语2.【答案】A【详解】此题考查字词含义,解答此题,可结合具体语境,结合平时积累作答,注意不写错别字。
此题作答,可结合日常积累辨析作答。
A、解释不完全正确,“沐”,是洗头即洗发的意思。
3.【答案】D【详解】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D 项词语解释有误,“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积累与运用——句子4.【答案】A【详解】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
划分朗读节奏有两种方法:一是按音节划分,二是按意义单位(相当于句子成分)。
据此可知A 项中“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这句话正确的划分应是“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故选A。
5.【答案】B【详解】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B项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我”比作“荷花”,把“荷叶”比作“母亲”,体现出“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
抒发了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无私以及那份淡淡的温暖。
其余各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积累与运用——文学文化常识6.【详解】B项“他以《新月集》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表述有误,泰戈尔是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的。
积累与运用——语言表达与应用7.【答案】(示例)关键词:母爱课文题目:《金色花》理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详解】开放类试题,按题目的要求,选择一个关键词和一篇指定散文,然后围绕内容和主旨拟写理由即可。
如:关键词“温馨”。
课文题目《金色花》,理由:本文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温馨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8.【答案】孩子的淘气、机灵、调皮,撒娇的语气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及朗读语气。
第07课散文诗二首(教师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讲练(部编版)
![第07课散文诗二首(教师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讲练(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4daf6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0.png)
第7课 散文诗二首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能力目标 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难点)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难点)知识点011.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
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 》、《 》、《 》、《吉檀迦利》等。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一种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 。
1900年生于福建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
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和“小诗”,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写母爱与童心、自然以及人生,语言清新淡雅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答案】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谢婉莹3.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嗅.(xiù):闻(气味)。
匿.笑(nì):偷偷地笑。
匿,隐藏。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 yù):洗澡。
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并蒂: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
菡萏..(hàn dàn):荷花。
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欹.斜(qī):倾斜,歪斜。
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6f2327227916888486d7f0.png)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
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作者介绍】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
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
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
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
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小说集:仅《轮盘》;戏剧:仅《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现代诗歌二首》PPT[优秀课件]
![《现代诗歌二首》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c8af7981c758f5f61f67b5.png)
二、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碧 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 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 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
花牛歌
第2课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
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了哪些有趣 的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 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 、散文家。原名章垿,留学英国 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 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作 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 夜》。
自由读第二小节,画出这一段描写的 景物。
想一想:第二节描写了一幅什么 样的画面?
“鸟翻双翅,抖落斜
双翅一翻,
阳”是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何好处?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这是夸张的修辞手 法;这一“翻”体现了
也妆成一瞬的红 鸟的豁达,鸟知道既然
颜了。
太阳不属于它,何必强 求呢?还是勇敢地面对
三、这首诗表面上写花牛,其实是在告诉我 们什么呢?
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自由的生 活,珍惜时间,不辜负青春。
花牛走路是什么样 子的?
从“尾巴甩的溜溜”可以体会到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 西山的青峰。
为什么说“做梦”,不说 “睡觉”呢?
我会想
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哪几 幅图画?
花牛压剪秋萝,云下花 牛眠,花牛甩尾图,花牛梦 中见夕阳。
诗词赏 析
读着这首诗,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头憨态可掬
的花牛。它或坐或走或卧,都悠闲散漫,自由自
3.现代诗歌二首
本课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
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3.体会作者善于观察、思索、热爱生活的精神。
现代诗歌二首(《也许》《再别康桥》)(精选5篇)
![现代诗歌二首(《也许》《再别康桥》)(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c32c6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2.png)
现代诗歌二首(《也许》《再别康桥》)(精选5篇)第一篇:现代诗歌二首(《也许》《再别康桥》)现代诗歌二首(一)教学目标1.声情并茂地朗读和背诵。
2.体会诗人深沉浓烈的情感。
3.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深沉浓烈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曾经为周国平《妞妞》里可怜的小女孩而难过,她还没来得及感受人间的花草树木,还没来得及在爸爸妈妈面前撒娇,感受人间的挚爱亲情,就匆匆地告别人世。
更为那个全身心爱护女儿的父亲,为那位面对女儿的疾病却束手无策的痛苦的父爱而难过。
今天,我们可以在《也许》中再次体会到这种情感。
二、诗人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
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闻家铺人。
现代著名诗人、学者。
抗战开始,清华、北大和南开等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他随校迁往昆明。
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当选为民盟中央执委、《民主周刊》社社长等职务。
抗战胜利后,他更加积极参加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他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同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将惨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1946年7月15日,昆明各界为遭国民党特务杀害的爱国进步人士李公朴先生举行追悼大会。
在会上,他慷慨激昂地痛斥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内战;会后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他的诗歌感情激烈,形式精美。
内容上抒写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朱自清称他“是个爱国主义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艺术上追求“三美”,开创了新格律诗派。
后期的杂文创作,充满了战斗精神,是他为民主而斗争的有力武器。
闻一多一生,历经诗人、学者、斗士三个阶段,最后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诗篇。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名师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名师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eb51462bd64783e09122b67.png)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名师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王凤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赏析重点诗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5.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6.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德育渗透点让孩子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总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秋晚的江上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
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楼,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丐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
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
1931 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
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
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古诗二首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古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10c68b6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4.png)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村 居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我会认
yīng fú dī liǔ zuì
莺拂堤柳醉
我会写
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ī
左右结构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 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 映生活,抒发情感。
诗歌
我会写
cūn
左右结构
农村 村民
我会写
村庄的风景很美丽。
我会写
tóng
上下结构
儿童
我会写
我喜欢看童话故事书。
拂堤:杨柳低垂,像在抚摸着 河堤。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 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拂:轻轻地擦、扫。 纸鸢:风筝。
村居
草 长 /莺 飞/二 月 天, 拂 堤 /杨 柳/醉 春 烟。 儿 童 /散 学/归 来 早, 忙 趁 /东 风/放 纸 鸢。
课堂小结
«村居»主要描写了一幅春天孩子们 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情景, 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 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的、春意盎 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段落大意
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 着东风,赶快放起了风筝。儿 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 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 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 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句段精析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赏析:这是诗歌的前两句,主要着眼于对春天景物的描写。 “草长莺飞”四个字鲜活地写出了村野春天万物复苏、欣 欣向荣的景物特点;第2句中的“醉”字,不仅写活了杨 柳的娇姿与柔态,更刻画出了它在春风中随风摇曳的神韵。 因而这两句诗歌勾画出了一幅迷人的“春景图”,读来令 人喜爱、迷醉。
第3课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
![第3课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5e0fb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9.png)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诗的基本特点、情感表达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秋晚的江上》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现代诗。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秋晚的江上》这首现代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认真思考现代诗的形式和情感表达。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现代诗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意识到自己在提问的开放性和深度上还有待提高。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我将在设计问题时更加注重启发性和层次感。
总的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诗歌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提高课堂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现代诗,感受文学的魅力。同时,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现代诗的基本特点。《秋晚的江上》是自由诗体,语言富有节奏感,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抽象的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现代诗的形式特点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秋晚的江上》这一课。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秋天的江边景色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现代诗中描绘的秋晚江景的奥秘。
2023年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
![2023年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fbaf224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5.png)
2023年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2023年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1一、说教材这两首现代诗简短,文字优美,容易理解。
诗歌描绘的场景,平常可见却富有生机和色彩,简单却绚烂有趣。
二、说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
3.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是教学重点;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是教学难点四、说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意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几幅画面,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
你会怎么描绘这样的画面呢?? 归纳学生发言,秋天的江面上,夕阳的余晖洒满江面,归巢的鸟儿从江面飞过,岸边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这样的图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刘大白先生的小诗《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了解作者。
(课件展示)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2.读准字音。
(课件展示)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学生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三)赏析诗歌。
1.思考感悟:(课件展示)(1)边读边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斜阳、芦苇)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2)诗歌中有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驮着、一翻、头白、妆成、一瞬)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也可以试着模仿其中的动词,仔细品读,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
(“驮着”运载货物,倦鸟将斜阳当货物一般背负着回去,似乎并不轻松;“一翻”,翻的这个动作利索突然,顿时觉得鸟儿轻松了;“头白”指白色的芦花,“妆成”化妆装扮,“一瞬”时间的短暂迅速,白色的芦花在那一瞬间将自己装扮成灿烂的红色,过程跳跃突然,蕴含着惊喜的变化,将一瞬之景定格,意犹未尽。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必背古诗词20首(教师版)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必背古诗词20首(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2dd2cf76eeaeaad1f330e9.png)
四年级第二学期必背古诗词20首【作者】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
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
年少时博闻强记,聪慧过人。
官至容管经略使,在任期间政绩卓著。
【作者】张旭(675—750),字伯高,唐代诗人,是盛唐著名的大书法家,精通草书,狂草最为著称,【作者】韦应物(737—792)他的诗以古风和七律最受人推崇。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后人以“王孟韦柳”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
其田园诗【作者】陆游(1125—1210)观,自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
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
【作者】孟浩然(689—740诗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作者】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
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
年少时博闻强记,聪慧过人。
官至容【作者】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作者】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作者】元稹(779—831),字微之。
早年家贫。
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
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号青莲居的1首。
附件3:本学期背诵古文10则诸子百家——《墨子》(选5)【作品简介】《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墨子言行的记录。
墨子,姓墨名翟,鲁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有教高的生产技术,主张“兼爱”,爱一切人如同爱自己一样;提倡“非攻”,反对掠夺战争;提倡节用,反对浪费;主张任人为闲。
热心为天下百姓谋利益。
(1)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二首
高新二中徐哲编咏史怀古诗
燕昭王1
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2,遥望黄金台3。
丘陵尽4乔木,昭王安在哉5?
霸图6今已矣7,驱马8复9归来。
①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有名的贤明君主,善于纳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了当时的强国——齐国。
②碣(jié)石馆:即碣石宫。
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
碣石,指墓碑。
碣,齐胸高的石块。
③黄金台:位于碣石坂附近。
相传燕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
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
④尽:全。
⑤安在哉:宾语前置句,“在安哉”的倒装,在哪里之意。
⑥霸图:宏图霸业。
⑦已矣:结束了。
已,停止,完结。
矣,语气词,加强语势。
⑧驱:驱使。
⑨复:又,还。
古抒情,这首诗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诗的开篇两句,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
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的向往。
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接下二句紧承诗意,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描绘了眼前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由景衬情,寓情于景,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
诗人借古以讽今,对古代圣王的怀念,正是反映对现实君王的抨击,是说现实社会缺少燕昭王这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
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
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
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屑一顾的地位,从而更显
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
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的抱负之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如此昏庸,这叫人为国运而深深担忧。
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
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矣”二字,感慨至深。
这“驱马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
神功元年(697年),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
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
”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抑郁失意诗
秋来
李贺
桐风1惊心壮士苦,衰灯2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3一编书,不遣4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5。
秋坟鬼唱鲍家诗6,恨血千年土中碧7。
①桐风:指吹过梧桐叶的秋风。
壮士:诗人自称。
②衰灯:暗淡的灯光。
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因秋天季节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
③青简:青竹简。
一编书:指诗人的一部诗集。
竹简书久无人读,蠹虫就在其中生长。
④不遣:不让。
花虫:蛀蚀器物、书籍的虫子。
蠹(dù):蛀蚀。
⑤香魂吊书客: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诗人。
书客:诗人自指。
⑥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
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⑦“恨血”句:《庄子》中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赏析
本篇写秋天来临时诗人的愁苦情怀。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这原是古往今来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
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表现了特异的敏感,以致秋风吹落梧桐树叶子的声音也使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
这时,残灯照壁,又听得墙脚边络纬哀鸣;那鸣声,听来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岁月将暮。
诗开头一、二句点出“秋来”,抒发由此而引出的由“惊”转“苦”的感受,首句“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的强烈。
第二句“啼寒素”,这个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络纬啼声时的心寒。
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惊”与“苦”。
这一、二两句是全诗的引子。
一个“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笼罩以下六句。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
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我们仿佛听到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自
己写下的这些呕心呖血的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蠹鱼白白地蛀蚀成粉末呢?”情调感伤,与首句的“苦”字相呼应。
五、六句紧接上面两句的意思。
诗人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深深为世无知音、英雄无主的忧愤愁思所缠绕折磨,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
诗人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仿佛看到赏识自己的知音就在眼前,在洒窗冷雨的淅沥声中,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我这个“书客”来了。
这两句,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用笔又极其诡谲多姿。
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一空依傍,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萦绕心头,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
凭吊之事只见于生者之于死者,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自己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雨冷香魂吊书客”,诗人画出了一幅多么凄清幽冷的画面,而且有画外音,在风雨淋涔之中,仿佛隐隐约约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唱着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他的遗恨就象苌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表面上是说鲍照,实际上则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志士才人怀才不遇,正是千古同恨!
此诗上半篇采用的是习见的由景入情的写法,下半篇则是全诗最有光彩的部分。
“思牵今夜肠应直”,在牵肠情思的引发下,一个又一个恍惚迷离的幻象在眼前频频浮现,创造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以幻象写真情的独特境界。
诗人深广的悲愤与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之间达到了极其和谐的统一。
在用韵上,后半篇也与前半篇不同。
前半篇虽然悲苦、哀怨,但还能长歌当哭,痛痛快快地唱出,因而所选用的韵字正好是声调悠长、切合抒写哀怨之情的去声字“素”与“蠹”。
至后半篇,与抒写伤痛已极的感情相适应,韵脚也由哀怨、悠长的去声字一变而为抑郁短促的入声字“客”与“碧”。
这是一首著名的“鬼”诗,其实,诗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鬼”,而是抒情诗人的自我形象。
香魂来吊、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等形象出现,主要是为了表现诗人抑郁未伸的情怀。
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阴冥世界寻求同调,不亦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