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件第02章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PPT演示课件
5
细菌化石
6
(二)人类揭开微生物世界奥秘的 历史
• 1.史前期 史前期是指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 个体尤其是细菌细胞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 时期,大约在距今8000年前一直至公元 1676年间。当时的人类虽未见到微生物的 个体,却自发地与微生物频繁地打交道, 并凭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开展利用有益微 生物和防治有害微生物的活动。 酵母菌是人类最古老的家养生物之一
11
• 本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法国的巴斯德 (L.Pasteur,1822~1895)和德国的科赫 (R.Koch,1843~1910),他们可分别称 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和细菌学的奠基人。
12
• 巴斯德学派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生命只能 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并认为只有活的微 生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 再加上消毒灭菌等一系列方法的建立,就 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二、发展史:
• (一)一个未知的世界 (1)个体微小 一般地说,人眼对小于1mm
的物体就看不清楚了,而微生物的大小多 数是在几μm至几十μm范围内,因此就无法 发现或辨认它们。
2
• (2)外貌不显 微生物的个体(细胞)虽看 不见,但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群体(菌落 或菌苔)却是可见的。然而,各种微生物 群体的外形往往平淡无奇、不甚显目,因 此,对其作用就极易忽略。
13
• 科赫学派的重要业绩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一系列重要方法,尤其在分离微生 物纯种方面,他们把早年在马铃薯块上的固体培养技术改 进为明胶平板培养技术(1881),并进而提高到琼脂平板 培养技术(1882)。在1881年前后,科赫及其助手们还 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包括细菌鞭毛染色在内的许多染 色方法、悬滴培养法以及显微摄影技术。 ②利用平板分离方法寻找并分离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 例如炭疽病菌(1877)、结核杆菌(1882)、链球菌 (1882)和霍乱弧菌(1883)等。 ③在理论上,科赫于1884年提出了科赫法则,其主要内容 为: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而不存在于 健康个体中;这一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并被培养为纯 种培养物;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后,应当出现 特有的病症;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重新分离 出来,并可在实验室中再次培养,此后它仍然应该与原始 病原微生物相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章-原核微生物(2)
(三)细胞的结构
3、细胞质和内含物
5)气泡(gas vocuoles)
(三)细胞的结构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胞质和内含物
6)核糖体(ribosome)
略
(三)细胞的结构
4、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
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三)细胞的结构
4、核区(nuclear region or area)
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变得高度失水, 因此,具极强的耐热性。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
5、特殊的休眠构造——芽孢 6)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
(三)细胞的结构
少数芽孢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 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 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特点:不溶于水,对蛋白酶类不敏感;容易溶于碱性溶剂。
专性好氧的盐杆菌属(Halobacterium)的细菌,却生活在含氧极少的饱 和盐水中,它们细胞中气泡显著,其作用被认为是使菌体浮于盐水表面, 以保证细胞更接近空气。 有些厌氧性光和细菌利用气泡集中在水下10-30米深处,这样既能吸收适宜 的光线和营养进行光和作用,又可以避免直接与氧接触。
蓝细菌生长时依靠细胞内的气泡而漂浮于湖水表面,并随风聚集成块,常使 湖内出现“水花”。
一种内源性氮源贮藏物,同时还兼有贮存能源的作用。
通常存在于蓝细菌中。
由含精氨酸和天冬氨 酸残基(1:1)的分枝 多肽所构成,分子量 在25000~125000。
3、细胞质和内含物
2)贮藏物(reserve materials):
⑤硫粒(sulfur globules) 很多真细菌在进行产能代谢或生物合成时,常涉及对还原性 的硫化物如H2S,硫代硫酸 盐等的氧化。 在环境中还原性硫素丰富时, 常在细胞内以折光性很强的 硫粒的形式积累硫元素。 当环境中环境中还原性硫缺 乏时,可被细菌重新利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件
实验室技术与操作
常用实验室技术
微生物分离与培养、鉴定与检测、微生物生态学 研究等。
实验室操作注意事项
如何确保实验室安全,正确处理试剂、垃圾等, 避免污染和误操作。
课程总结
知识掌握
掌握微生物基本概念和环境 工程中的微生物学应用。
实验操作
掌握常用实验室技术和操作 注意事项。
应用案例
了解环境工程中微生物应用 的具体案例,深度理解其应 用价值。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探索微生物的神奇世界,发现它们在环境工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课程介绍
1 课程目标
介绍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深入探讨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2 课程内容
•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 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学应用 • 案例研究 • 实验室技术与操作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领域的重要性
微生物是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 病毒等。
土壤修复中的微生物应用
4
解和还原等,净化空气质量。
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废水处理案例
使用微生物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减少了COD和氨氮的排放,同时提高了水质。
废气处理案例
利用微生物处理化工尾气,成功降解了有机物污染物,减少了沉积物产生。
土壤修复案例
在重金属污染地区进行微生物修复,成功修复并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微生物在土壤形成、营养循环、能源转换和生物 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学应用
1
应用领域的概述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领域包括
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应用
2
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和土壤修复等。
利用微生物净化废水,将有机物转化
为无害的物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概述ppt课件
芽孢没有繁殖意义,仅仅是芽孢细菌生活史中的一环, 是细菌的休眠体。
1.1.3.5 鞭毛(flagella)
1. 概念:是一条由细胞质膜上的鞭毛基粒长 出,穿过细胞壁伸向体外的纤细的波浪状 的丝状物。
2. 化学组成 蛋白质,少量的多糖或多肽
3. 分类
① 一端生鞭毛:菌体的一端只生一根鞭毛,如霍乱弧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绪 论
0.1 微生物与环境工程
0.1.1 环境工程面临的问题 0.1.2 微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成员; 是环境中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是参与环境污染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的积极分子; 某些微生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可污染环境,危害人体 健康; 在特定的环境中可产生大量的CO2等温室气体,有可能 有助于大气温室效应。
新细胞的排列方式可作为分类鉴定的依据。
1.1 细菌(bacteria)
1.1.1 细菌的个体形态 单杆菌 2. 杆菌 双杆菌 链杆菌
其排列方式不可作为分类鉴定的依据。
1.1 细菌(bacteria)
1.1.1 细菌的个体形态 弧菌 3. 螺旋菌 螺旋菌
螺距、螺数因菌种而异,可作为分类鉴定依据。
4. 丝状菌
② 两端生鞭毛:菌体两端各具一根鞭毛,如鼠咬热螺旋体 ③ 丛生鞭毛:菌体一端生一束鞭毛,如铜绿假单胞菌;菌体两端
各具一束鞭毛,如红色螺菌
④ 周生鞭毛:周身都有鞭毛,如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等。
根据着生部位、数目和排列,鞭毛可作为细菌分类的依据。
(a) 周生鞭毛 (b) 极生鞭毛 (c) 丛生鞭毛
1.1.4 细菌的培养特征
3. 衣鞘(sheath) —指水生环境中的一些丝状菌体表面的粘 液层或荚膜硬质化,而形成一个透明坚韧 的空壳。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02章PPT课件
能使有机物甲烷化,产生具有经济价值的生物能物 质—甲烷。 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菌,现把它分为3目、7科、19属、 70种。
10
11
产甲烷菌的培养方法: 由于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的,其分离和培养等要求特
殊的环境和方法。如厌氧的培养条件、厌氧的操作条 件(如厌氧手套箱)。
授课学时:4学时
5
细菌
原核生物: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放线菌
具有细胞结 构的微生物
古菌
微
生
真菌
物
的
种 类
真核微生物
显微藻类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
没有细胞结构的
微生物:病毒
原生动物 草履虫
6
第一节 古菌
过去,由于研究手段技术原因,对古菌的了解 很少,一直将它列入细菌范畴内。从1977年 起,人们改进了研究方法, Carl Woese和 George Fox发现这类菌在细胞结构、化学组 成及生存环境条件等方面的特殊性,所以将它 从细菌中划分出来,称为古细菌(而细菌则称 为真细菌),或称古菌。现在已将它与细菌、 真核生物并列。
黑暗食物链 :依靠地球内源能量即地热支持,在深 海黑暗和高温的环境下,通过化合作用生产有机质 。
深部生物圈 微小的原核生物 ,新陈代谢极其缓慢,但"寿 命"极长
15
三.研究古菌的意义
16
第二节 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球状
基
本
杆状
形
态
螺旋状
17
球状
球菌细胞个体呈球形或椭圆形,不同种 的球菌在细胞分裂时会形成不同的空间 排列方式,常被作为分类依据。分有: 单球菌、双球菌(肺炎球菌)、四联球 菌、八叠球菌(甲烷球菌)、链球菌、 葡萄球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PPT演示课件
生理生化试验
通过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活性 等生理生化指标,推断其种类和代谢 特性。
培养法
通过特定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微 生物得以生长繁殖,进而观察其菌落 形态、生长速度等特征,进行微生物 的分离、纯化和计数。
现代微生物检测技术
分子生物学方法
利用PCR、基因芯片等技术,检测微生物特定基因序列的存在和表 达情况,实现快速、灵敏的微生物检测和鉴定。
常见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介绍从环境样品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和步骤,如平板划线 法、稀释涂布法等。
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
详细讲解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培养基的配制以及微生物的计数方法 ,如平板计数法、比浊法等。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
介绍常见的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如糖发酵实验、蛋白质分解实验 等,用于鉴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环境治理中潜力挖掘
微生物燃料电池原理
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 作原理及基本构造。
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阐述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废 水处理、土壤修复等方面 的应用实例。
技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战与解决方案
分析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实 际应用中面临的技术挑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
未来发展方向
探讨微生物燃料电池在环 境治理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及潜在应用前景。
环境工程领域的微生物技术应用需要稳定的微生物群落支持,如何维持
群落稳定性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03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技术的影响
环境因子如温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如何
优化环境因子条件以提高微生物技术的处理效果需要进一步探讨。
THANKS
感谢观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前沿研究
2024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章完整版
contents •微生物基本概念与特点•微生物代谢与遗传基础•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应用•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方法与评价指标•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环境工程领域其他相关知识点拓展目录01微生物基本概念与特点微生物定义及分类微生物定义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01处理废水废气02生物修复03微生物生长繁殖条件营养物质温度pH值氧气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能够降解多种有机污染物,如假单胞菌、芽孢杆菌等。
真菌在废水处理、土壤修复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如霉菌、酵母菌等。
病毒在环境工程中主要用于生物治理和生物修复,如噬菌体等。
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法等废水处理工艺中起到重要作用,如钟虫、轮虫等。
常见微生物种类及其功能02微生物代谢与遗传基础微生物代谢类型及特点发酵01呼吸02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031 2 3DNA结构RNA结构遗传物质功能遗传物质DNA与RNA结构功能转录水平调控通过调控转录因子的活性和数量,控制特定基因的转录速率和转录产物的数量。
翻译水平调控通过调控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效率,控制特定蛋白质的合成速率和数量。
表观遗传调控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机制,调控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细胞命运。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突变与选择压力对遗传变异影响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和基因功能的丧失或获得。
选择压力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种群中不同基因型的选择作用,使得适应环境的基因型得以保留和传递。
遗传变异与进化突变和选择压力共同作用,推动微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过程。
03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应用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原理及操作条件优化活性污泥法原理操作条件优化微生物种群调控固体废物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作用分析堆肥化过程微生物作用影响因素大气污染治理中生物过滤技术应用生物过滤技术生物滤池构造影响因素土壤修复中微生物接种和强化技术微生物接种技术强化技术应用范围04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方法与评价指标常见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方法介绍显微镜检测法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种。
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讲稿
这种分法也是具有价值的。
细菌的各种形态图在正常情况下,细菌的个体形态是相对稳定的,故它也是细菌分类时的重要依据。
但是,环境条件的变化,如营养条件、温度、培养时间等,会引起细菌个体形态的改变或畸形;不同的种类和菌龄,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菌的大小有变化,刚分裂的新细菌小,随发育逐渐变大,老龄细菌又变小;另外,有的细菌种,是多形态的,即在其生命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个体形态出现。
因此,在描述细菌的个体形态时,需要在给定条件下(给定的培养基、培养温度、时间等)。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可分为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一般结构(或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内含物及细胞核物质等。
它们是所有细菌所共有的。
特殊结构:如芽孢、荚膜、鞭毛等。
它们是某些细菌所特有的。
所以特殊结构是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细菌细胞的模式图:(一)细菌的一般结构从细胞外开始,由外向内,依次有下列的细胞一般结构:1. 细胞壁细胞最外面的坚韧而略有弹性的薄膜。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肽聚糖、蛋白质、脂类革兰氏染色:由于细胞壁组成的不同,可把细菌分成两大类:G+菌和G-菌。
这种分类法的起源是革兰氏染色试验,是由丹麦科学家Gram在1884年建立的。
革兰氏染色试验是一种复染色法,即通过多次染色达到区分不同细胞结构的目的。
其主要步骤如下:见图细胞壁的作用:保护细胞;维持形态;控制物质进出;为鞭毛提供支点细胞壁之内,统称为原生质体。
2. 细胞质膜(质膜)在细胞壁和细胞质之间的一层半透性膜,它可以选择性吸收物质。
化学组成和结构:磷脂30-40%,蛋白质60-70%,约2%的多糖。
其结构为双层结构,上下两层磷脂分子层,蛋白质镶嵌在磷脂层中。
见图细胞质膜结构模式图P28细胞膜的作用:(1)控制内外物质的交换(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2)膜上有许多重要的酶(蛋白质),是氧化和供能的场所;如:渗透酶、氧化磷酸化酶等;(3)细胞壁合成的场所;(4)鞭毛的附着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通常极端嗜盐菌的要求盐浓度下限为1.5mol/L
(约9%),大多数为2~4mol/L(约12~23%),甚 至高达5.5mol/L(32%,达饱和状态)。有的种类也 能在低盐浓度下生长。
这种细菌是英国微生物 学家安东尼· 瓦尔斯比于19 80年发现的,地点在红海 附近一个盐分含量很高的水 池里。它身长约0.15微米, 呈方形,样子有点像邮票, 这在细菌中极为罕见。
以游离状态或多聚核糖状态分布于细胞质中。
它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细胞质内含物 内含颗粒
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沉淀 颗粒。当细菌生长到成熟阶段,因营养过剩而形成。 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物。 ①异染粒 因其可用蓝色的染料(甲苯胺蓝或甲烯蓝)染成紫红色 颗粒大小为0.5~1.0μm,是无机偏磷酸的聚合物,一般 在含磷丰富的环境下形成。 功能是贮藏磷元素和能量,在老龄细菌中,异染粒常被用 作碳源和磷源。
拟核
细菌的染色体和质粒
质粒 染色体
间体
是质膜向内延伸的膜结构,它是一种由细胞膜内褶
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
功能(不完全清楚),推测可能有如下一些功能: ①相当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 ②相当于真核细胞的内质网 ③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
④可能与核分裂有关。
但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不同观点,认为间体只是电 镜制片时因脱水操作而引起的一种假象。
重点、难点、授课学时 重 点: • 细菌的个体形态与菌落形态 • 细胞结构中细胞壁、细胞膜结构与功能 • 芽孢、荚膜的特性与应用 • 细菌与放线菌的形态与菌落形态差异。 难 点: • 细菌细胞壁结构与革兰氏染色 • 芽孢、荚膜的特性与在环境工程中的应 用 授课学时:4学时
细菌 原核生物: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 具有细胞结 构的微生物
A
A
A B
B B
A
B
革 兰 氏 染 色 程 序 和 结 果
(3)脱色(95%乙醇10~20S)
(1)初染(结晶紫30S) (2)媒染剂(碘液30S)
A
(3)脱色(95%乙醇10-20S)
A
A
(4)复染(蕃红30 ~ 60S)
B
B B
A
B
革 兰 氏 染 色 程 序 和 结 果
(4)复染(蕃红30 ~ 60S)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 荚膜:有些细菌在细胞壁外面存在被外多糖。如果具 有较好结构也不易洗掉,称为荚膜;如果薄并且容 易消失称为粘液层。
1.2细菌细胞的结构
一般构造
② ③ ④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间体 核区 内含物 核糖体
特殊构造
鞭毛 菌毛
芽孢
① ⑤
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微荚膜
荚膜 粘液层
糖被
细胞壁
细菌细胞壁(cell wall)是位于细胞最外
的一层(一般结构)厚实、坚韧的外被,主
要成分为肽聚糖。细菌细胞壁可用电子显微 镜直接观察细菌的超薄切片。细菌细胞壁绝 大多数以肽聚糖为基本成分,但不同细菌, 细胞壁在结构和成分上各有自己的特点。
在环境工程中,产甲烷菌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厌 氧条件下,产甲烷菌与其他菌(水解菌、产酸菌等)
共同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这就是所谓的“沼
气发酵”。
②嗜热嗜酸菌
包括古生硫酸还原菌和极端嗜热古菌。 这一类菌 的特点:好氧、严格厌氧或兼性厌氧,G-,杆状、 丝状或球状,专性嗜热(最适温度在70~105℃之 间),嗜酸性和嗜中性,自养或异养。大多数是硫 代谢菌。 ③极端嗜盐菌 这类菌对NaCL有特殊的适应性和需要性。栖息在高盐
②聚β-羟丁酸 为脂溶性物质,不溶于水。很容易被脂溶性染料苏丹黑着 染,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当缺乏营养时,被用作碳源和磷源。
③硫粒 一些硫化菌如:贝日阿托氏菌可以利用H2S作为能源, 氧化为硫粒积累在菌体,当缺乏营养时,氧化体内硫粒 为SO42-,从中获得能量。 硫粒具有很好的折光性,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轻松看到。 ④肝糖和淀粉粒 均可用碘染色,前者为红褐色,后者为蓝色,二者可作为 碳源和能源。
①产甲烷菌 产甲烷菌与其他微生物(水解菌、产酸菌)协同作用, 能使有机物甲烷化,产生具有经济价值的生物能物
质—甲烷。
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菌,现把它分为3目、7科、19属、 70种。
产甲烷菌的培养方法: 由于产甲烷菌是严格厌氧的,其分离和培养等要 求特殊的环境和方法。如厌氧的培养条件、厌氧的操
作条件(如厌氧手套箱)。
细胞质膜的超薄切片电镜照片(标尺:0.2μm)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①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选择性地控制细胞 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
②含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膈膜组分的酶,合成细胞壁 重要基地;
③膜内陷形成中间体,含有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 ④膜上含有进行能量代谢的酶系,在细胞质膜上进行物 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⑤细胞质膜上有鞭毛基粒,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 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放线菌
古菌
微 生 物 的 种 类
真菌
真核微生物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 没有细胞结构的 微生物:病毒
显微藻类
原生动物 草履虫
第一节 古菌
过去,由于研究手段技术原因,对古菌的了解
很少,一直将它列入细菌范畴内。从1977年起,
人们改进了研究方法, Carl Woese和George
Fox发现这类菌在细胞结构、化学组成及生存
细菌细胞壁功能:
1.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的破裂作用;
2.维持细菌的形态。溶菌酶处理不同形态的菌 体细胞壁后,菌体均呈球状。 3.细胞壁为多孔结构的分子筛,可以阻挡某些 分子的进入。 4.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细胞质膜
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
磷 脂 分子
水溶性甘油和磷酸 难溶于水的脂肪酸
双球菌
链球菌
四 联 球 菌 八 叠 球 菌
葡萄球菌
杆状
细胞呈杆状或圆柱形,一般其粗细
(直径)比较稳定,而长度则常因培
养时间、培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分有:单杆菌、双杆菌和链杆菌。
单杆菌 双杆菌 链杆菌
球杆菌
炭疽病的病原菌 -------炭疽杆菌
螺旋菌
螺旋菌呈螺旋卷曲状,螺纹不满一圈的称为弧菌。
( 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构造的比较)
革兰氏阳性细菌(G+) 革兰氏阴性细菌(G﹣)
肽聚糖
外膜
肽聚糖
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化学组成与结 构:
细菌 壁厚度 肽聚糖 磷壁酸 脂多糖 蛋白质 /nm /% /% /% /% 脂肪 /%
革兰氏 20~80 阳性菌
40~90
+
-
约20
1~4
革兰氏 阴性菌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问题
1、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2、细菌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3、细菌的染色原理及染色方法 4、古菌的特点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5、放线菌的形态及应用 6、蓝细菌的特点及在环境中的危害 7、其它原核微生物
主要内容
•了解细菌的个体形态、大小,掌握细胞一般 结构;理解细菌的培养特征;掌握细菌的染色 原理、方法 •了解古菌的特点及分类内容 •了解放线菌的形态、大小、菌落特征及繁殖 方式 •理解蓝细菌的特点,了解其代表属 •了解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和枝原体
细菌的大小以微米(µ m)计。 多数球菌的大小(直径)为0.5~2.0 µ m; 杆菌(长×宽)为(1~5)×(0.5~1.0) µ m; 螺旋菌(宽度×弯曲长度)为(0.25~1.7) ×(2~60)µ m;
另外,细菌的大小与个体的发育情况有 关,刚分裂的新细菌小,随发育逐渐变 大,老化后又变小。
黑暗食物链 :依靠地球内源能量即地热支持,在
深海黑暗和高温的环境下,通过化合作用生产有机
质 。
深部生物圈 微小的原核生物 ,新陈代谢极其缓慢,但" 寿命"极长
三.研究古菌的意义
第二节 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球状
基 本 形 态
杆状
螺旋状
球状
球菌细胞个体呈球形或椭圆形,不同种 的球菌在细胞分裂时会形成不同的空间 排列方式,常被作为分类依据。分有: 单球菌、双球菌(肺炎球菌)、四联球 菌、八叠球菌(甲烷球菌)、链球菌、 葡萄球菌。
革兰氏染色
1884年,丹麦医生C.Gram发明
程序:(1)初染(结晶紫30S)
(2)媒染剂(碘液30S)
(3)脱色(95%乙醇10~20S) (4)复染(蕃红30 ~ 60S) 结果判断: 菌体呈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菌(G+) 菌体呈红色的为革兰氏阴性菌(G-)
革 兰 氏 染 色 程 序 和 结 果
弧菌
螺旋菌
螺旋体菌
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其程度不足一圈, 形似“C”字或逗号,鞭毛偏端生。
蛭 弧 菌 霍乱弧菌
螺旋菌:
菌体回转如螺旋,螺 旋数目和螺距大小因 种而异。鞭毛二端生 细胞壁坚韧,菌体较 硬。
细菌的大小
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是μm
大小的测量方法
显微镜测微尺
显微照相后根据放大倍数进行测算
拟核
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
细胞核。没有核膜和核仁。
它由DNA高度折叠组成。例如:大肠杆菌体长为1~2微 米,但其DNA长度为1100微米,等于菌体的1000倍,由 于高度折叠而只占菌体的很小一部分。 拟核携带着细菌的全部遗传信息,其功能就是: 决定着细菌的遗传性状和传递遗传信息,是重要的遗 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