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FBCB2通信系统
转型中的美国陆军(二)——美国陆军的数字化建设
转型中的美国陆军(二)——美国陆军的数字化建设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14期20世纪80~90年代以后,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在美国“持强思变”和谋求绝对优势军事思维的牵引下,以及美陆军急于解决海湾战争后逐渐被边缘化的问题,美国陆军于90年代初决定开展部队数字化建设,试图通过革新现有编制、采用新技术、研制新型武器等措施,打造一支未来强大陆军。
美国陆军数字化历程回顾美国陆军第一支数字化部队的建设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初期探索、正式实施、建成演练和模块化改制四个阶段。
初期探索阶段(1992—1994年)数字化部队建设之初,美国陆军举行了从数字化排到营的一系列演习,以验证数字化部队的建设理念。
1992年3月,美国陆军用一个MIA1坦克排进行了“数字信息传输”实兵演练。
时隔一年,又举行了第一次战场数字化野外演习,这可以被视为数字化部队建设实践的起点。
1994年1月,成立了“陆军数字化特别工作组”,制定了初步的数字化发展方案。
同年4月,进行了以一个数字化营为主体的“沙漠铁锤”Ⅵ实兵对抗演习,这是数字化部队与非数字化部队的首次实兵对抗。
主要参加部队有24机步师第3旅、第194独立装甲旅和177独立装甲旅。
演习的主角是一个数字化营,它的20辆MIA2坦克、6辆M2A3战车等120件数字化装备显示了巨大威力。
在这次演习中,数字化部队能在3分钟内对目标瞄准开火,而非数字化部队需要6分钟。
最后数字化部队在实施侦察与反侦察、机动与反机动、冲击与反冲击、突破与反突破等各种作战行动中,全面战胜非数字化部队。
这次演习是美军进行数字化部队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使美军看到了数字化部队的巨大潜力,更使列席观看演习的一些西方国家的军事代表大为震惊。
此后,在美陆军的影响下,美军其他军种也纷纷效仿陆军,制定或准备制定各自实现数字化的长远计划。
西方一些国家,也开始提出建设本国数字化部队的设想和计划,并由此在全球掀起一股数字化部队热。
从C4ISR到GIG再到C4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综述
标准化联接,实现了战场的一体化指挥 息系统集成为一个陆海空军共用的被称
控制。这种一体化的联合指挥控制能力 为“诸网之网”的全球网,以实时方式和
在 2003 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 真实图像向指战员提供全面的态势感知
力,使美军的各军兵种协同作战效能大 能力,使信息得以通畅、及时地流向任何
大提高。
11 F o r e i g n T a n k
《国外坦克》2007 年第 9 期
综合述评 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综述
息系统的规模和内涵,在 C3I 系统的基础 上增加了另一个 C(计算机),使 C3I 系统 演变为 C4I 系统。C4I 系统为美军打赢海湾 战争功不可没,但也暴露出了各军兵种 C4I 系统不能互联互通的严重的“烟囱”问 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使世界任何地方 的美军部队在任何时间从任何综合电子 信息系统都能获得所需的任何信息,美 军于 1992 年提出了“武士”C4I 计划,并 启动了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 C C S )建设 计划。1995 年,美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普遍采用 2.0 版 GCCS 软件后,各军种的 C4I 系统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1997 年, 美军决定将监视(S )和侦察(R )纳入 到综合 C4I 系统中,从而启动了 C4ISR 系 统的建设。同年,GCCS 因采用了联合作 战规划与实施系统(JOPES)软件而具备 了支持联合作战的能力,2002 年,GCCS 软件升级到 5.0 版后又具备了情报分析 能力及与盟国的互操作能力。2 0 0 3 年, GCCS 软件又升级到 6.2 版,从而使 C4I 系统和监视与侦察实现了综合集成,初 步建成了一体化 C4ISR 系统。C4ISR 系统 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美军数据实时共享 能力和联合作战能力。例如美军在“沙漠 风暴”行动中,各级指挥员只能了解 10 万平方千米战区内约 15% 的重大事件,而 伊拉克战争中数字化部队的指挥员可了 解战场 90% 以上的重大事件。再如,在伊 拉克战争中,陆军的“爱国者”防空反导 系统可以接收海军的 DDG-75“宙斯盾” 驱逐舰为其提供的预警信息,从而实现 了陆军防空反导力量和海军防空反导力 量的信息共享和联合作战。
美军战术级指挥信息系统界面设计的发展及启示
收稿日期:2020-01-15修回日期:2020-02-27作者简介:肖彬(1992-),男,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人机适应性评估。
摘要:战术级指挥信息系统(T-C4ISR 系统)是指挥控制师或师以下部队遂行战术任务的信息平台。
围绕T-C4ISR 系统用户界面设计相关问题展开如下研究:通过智能化战争条件下T-C4ISR 系统界面应具有的新特点引入,首先介绍了美军T-C4ISR 系统界面设计理论的演变;结合美军RAPTOR 系统,介绍了生态界面设计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应用;分析了生态界面设计理论对我军T-C4ISR 系统建设的一些启示,并展望了下一步可以开展的主要工作。
关键词:美军,T-C4ISR 系统,用户界面,生态界面设计中图分类号:TP311;TP391;TJ01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2-0640.2021.02.002引用格式:肖彬,李琳琳,张文瑾.美军战术级指挥信息系统界面设计的发展及启示[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21,46(2):11-16.美军战术级指挥信息系统界面设计的发展及启示肖彬1,李琳琳1,张文瑾2(1.火箭军工程大学,西安710025;2.解放军96941部队,北京100085)Development and Inspiration of Interface Designin Tactical-C4ISR system of the U.S.ArmyXIAO Bin 1,LI Lin-lin 1,ZHANG Wen-jin 2(1.Rocket Force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Xi ’an 710025,China ;2.Unit 96941of PLA ,Beijing 100085,China )Abstract :Tactical-C4ISR (T-C4ISR )System is a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command and controldivisions or troops below division to carry out tactical tasks.The user interface design of the T-C4ISRsystem is focused on.The new features of T-C4ISR system interfa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telligent warfare are explanied ,the evolution of interface design theory in T-C4ISR systems of the U.S.Army is introduced firstly ,the main cont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interface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RAPTOR system of the U.S.Army are described ,some inspirations of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interface desig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C4ISR system in our army are analysed ,and theflowing main tasks that can be carried out in the future are forecasted.Key words :U.S.Army ,Tactical-C4ISR system ,user interface ,ecological interface design Citation format :XIAO B ,LI L L ,ZHANG W J.Development and inspiration of interface design in tactical-C4ISR system of the U.S.Army [J ].Fire Control &Command Control ,2021,46(2):11-16.0引言现代战争呈现快速化、智能化趋势,战场信息复杂、战场环境多变,一线指挥人员认知能力不足的“瓶颈”日益显现。
美军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
美军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FBCB2是一个数字化的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它为战术作战、战斗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指挥官和士兵提供机动、实时和接近实时的作战指挥信息,它是美军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的关键组成部分。
FBCB2向旅及旅以下战术指挥层提供态势感知和指挥控制。
它有助于形成贯穿整个战场空间的无缝作战指挥信息流,并能与外部指挥、控制和传感器系统(如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ATCCS))互操作,最终形成战场空间数字化和旅及旅以下战术部队的横向和纵向集成。
1 FBCB2系统的组成FBCB2为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各战术层提供近期的指挥控制能力,它由嵌入式设备以及系统硬件、软件和数据库组成,包括:.合适的嵌入式硬件.在结构上与国防信息基础结构公共操作环境(DII COE)一致的FBCB2软件.导航定位及报告能力,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嵌入式定位/导航(POSNA V)能力.远距离或崎岖地带通信时,与地面通信系统(如单信道地面和机载无线电系统(SINCGARS)和/或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EPLRS))或与卫星通信系统的接口。
.作战识别能力(如战场作战识别)2 功能及特点从功能上讲,FBCB2支持对战术级部队作战指挥的战术任务需求,包括;.为指挥员、参谋和士兵提供态势感知.共享战场空间公共图象.图表显示,同时显示敌军和我军部队的位置.目标识别.综合后勤支持.与主平台的通信/电子接口FBCB2可连接于:.旅及旅以下各级已建立的项目。
这类项目为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嵌入武器/平台的C4I能力。
.陆军战术互联网,这是陆军实施策略的第二个突破性目标。
FBCB2系统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开发了在所有系统相应指挥层中通用和无缝互操作的软件和数据库能力。
FBCB2软件重用及引入现有的商用和政府软件,能满足陆军战术体系结构确定的开放系统标准,同时,该套软件在开发时.也考虑了与未来商用硬件和软件开发的主流相兼容,以便使陆军在迈向21世纪部队时能引入新技术。
-数据链
伊战中美军的战术数据链数据链已成为美军获取信息优势,提高各种作战平台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关键设备。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多种战术数据链,例如战术数字信息链路、公共数据链/战术公共数据链等,这些数据链的使用为美军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战术数字信息链路(TADIL)战术数字信息链路(TADIL)是美军用于传输机器可读的数字化信息的标准通信链路,目前投入使用的战术数字信息链路有4种,分别是TADIL-A、TADIL-B、TADIL-C和TADIL-J。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军舰、战斗机以及侦察监视飞机等都装备有一种或多种此类数据链。
二、公共数据链/战术公共数据链(CDL/TCDL)公共数据链(CDL)是作为卫星、侦察机及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间传输图像以及信号情报(通信、电子等情报)的标准链路。
此类数据链用于接收来自各种情报、监视和侦察传感器的图像、信号情报数据以及测量与特征情报数据。
此次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捕食者”、“全球鹰”等无人机均装备有CDL/TCDL数据链终端。
三、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态势感知数据链(EPLRS/SADL)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EPLRS)是21世纪部队的骨干数据通信网和战术互联网的心脏,能够为战术部队提供近实时、抗干扰、保密数据分发和通信、识别、定位、导航辅助以及自动报告等功能。
它支持“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作战指挥”(FBCB2)系统。
美空军国民警卫队为其近空支援飞机(如A-10和F-16)购买的是硬件经过改进的EPLRS,又称作态势感知数据链(SADL)。
四、自动目标移交系统(ATHS)此次参战的美陆军第4机步师OH-58D侦察直升机就是利用ATHS 和其他通信设备与UH-60、AH-64直升机和空军的F-16、A-10攻击机以及炮兵战术火力系统实时通信,与师属炮兵下辖的目标搜索连的移动目标定位雷达、火炮定位雷达共同搜索、识别和定位敌方各种目标,并引导火力实施打击。
[doc]美军AN/PSC-5型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简介
美军AN/PSC-5型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简介‘外军电信动态》2003年第5期美AN/PSC一5型便携式2墨通伤绵俞张海翔在外国电视媒体报道的伊拉克战争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军地面部队使用的一种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该终端就是AN/PSC一5型便携式卫星通信设备,它是一种新型通信设备,美军于2000年9月才开始装备部队.单信道战术卫星(SCTACSA T)是美军战斗网无线电(CNR)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AN/PSC一5型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则是美军单信道战术卫星系统的地面部分设备.该终端是一种新型通信设备,美军于2000年9月才开始装备部队.海湾战争后,美陆军特种部队,测量部队,核爆炸观察部队和远距离侦察部队都提出,需要一种可以在复杂战术环境下为战术分队提供小容量话音通信的卫星战术通信系统.当时,美陆军和其他军兵种的特种部队为满足眼前急需,分别各寻门路,先后自行发展了几种单信道战术卫星终端.主要有AN/Psc一3,AN/PSC一7,AN/PSC一10和AN/VSC一7型.其中AN/PSC-3和AN/VSc_7采用同一种类的收/发信机,专为车载系统使用,而AN/PSC一7和AN/PSC一10则是两种主要结合了商用技术的终端.这些终端在总体上各有利弊.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战术卫星通信资源,满足营以下战术分队的实际需要,并实现新的战术卫星通信系统与传统通信系统(如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SINCGARS)),最大限度地互通.美参联会发布了第37号政策备忘录,指定由美陆军牵头负责AN/PSC一5(见图1)型单信道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的研发.随后,美军与美国雷声公司签订了首批2部车载式和227部背负式的AN/PSC一5型的设备合同,并要求该公司在2000年9月交货.美军的订货要求图1AN/PSC-5型终端及卫墨通信天线提出,AN/PSC一5型设备要能根据战术需要按固定,车载或人员背负灵活配置,能满足美军各军兵种的不同需求.美军打算用AN/PSC一5型设备最终替换掉其他便携式战术卫星通信终端.目前,美各军兵种部队配备的AN/PSC一5型终端大约有5000部.AN/PSc-5型终端的主要特点1.选用了美军现有的多种空间装上加密设备后的AN/PSC一5型终端总重量不到12磅.在战场使用中,美军各部队一致反映该系统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美军空降部队的伞降兵在着陆5分钟后便可利用该终端实现与本土指挥所的联系.2.该终端具有多种通信速率,与其他设备有较好的兼容性.AN/PSC一5型终端可按视距通信,卫星通信和按需分配多路存取(DAMA)~种方案选择通信速率.视距通信的速率为16kb/s;卫星通信的速率为1200b/s,2400b/s,9600b/s和16kb/s;按需分配多路存取的速率为:75b/s,300b/s,600b/s,1200b/s,2400b/s,4800b/s,9600b/s和16kb/s.AN/PSC一5型终端可使用的话音和数据加密设备包括KY一57/58,KG一84,KW一5(可以与KY99和KY99A兼容),其接口与KL一43C/F,AN/PSc一2A,数字文电设备组(DMDG)和SINCGARS所使用的接口及电缆设备通用.由于AN/PSC一5型终端可以用视距内方式和”简单转发方式”与SINcGARS实现互通,所以,投入使用后为美陆军,海军陆战队等地面部队已大量装备的SINcGARS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视距通信.计划改进的主要内容AN/PSC一5型终端经美军各军兵种试用,一致反映设备的可靠性高.但战术分队在指出该终端能支持视距通信,架设,撤收都比较方便且易于操作使用的同时也提出了几项改进意见.主要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应该嵌入该终端内,系统应改进话音识别并应具有寻呼和密钥空中重新分发功能,要能动中通并且可以用按需分配多路存取的方式寻由.本栏责任编辑:刘俊平战术卫星通信是未来美国地面部队作战的关键尽管在伊拉克战争中,地面网络发挥了作用,但是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都认为他们的视距通信不适于快速部署和分散作战.当部队在作战地域快速展开并超出其无线电覆盖范围时,通信罔络便会不畅,即使是像第4步兵师这样的数字化释取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第4步兵师使用最先进的视臣电台,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E—PLRS)以及其他基于EPLRS战术互联网主干的数字化系统.在伊拉克战争之前,第4步兵师也进行了多年的试验.当部队成群作战时,EPLRS电台工作良好,但当该师在伊拉克大部分地区展开时,便出现了问题.美国陆军通过为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战斗指挥(FBCB2)系统建立一个卫星接口解决了这个问题,初期是为了使用EPLRS并生成敌我双方作战平台的战场图像.当使用EPLRS系统时,该系统便被用于附近作战的低级战术部队间的通信.在伊拉克, FBCB2系统一直配备到连级作为蓝军跟踪系统使一44一用.卫星通信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陆军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该如何使用基于EPLRS的FBCB2.陆军不会放弃这种能力,因为该系统有其优点,其系统更新和数据交换速率几乎是瞬时的,但相比之下,通过卫星更新敌我军队图标的时间是5-7 分钟,并且发送报文只需要几秒钟.此外,每辆车上都配备视距电台,但一个连队只有几台蓝军跟踪系统,因而所有部队无法共享态势感知.陆军下一步开发一种可在视距电台与卫星间快速交换的混合能力.陆军还期望软件系统与其他能力能够交互.陆军正计划将卫星能力综合进下一代软件电台.战术卫星将是通往未来的必由之路.译自(Jane’sDEFENCE~gEKL Y)(2003年8月号)(贺玉寅李申)。
“空中勇士”美国陆航飞行员生存防护系统
“空中勇士”美国陆航飞行员生存防护系统美国陆军航空兵在近一段时间的反恐战争中,可谓命运多舛,由于直升机频频遭遇地面防空武器的攻击,致使许多飞行员身涉险境,甚至命丧黄泉。
为了挽救飞行员的生命,增强航空兵单兵遇险生存能力,美陆航加紧了“空中勇士”机组乘员生存救生系统的研制,它是继“陆地勇士”和“骑兵勇士”系统之后美国陆军单兵作战系统的又一子系统,也是美国陆军单兵作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勇士”三兄弟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后,美国陆军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战争,开始实施“陆地勇士”系统计划,同时决定开发“骑兵勇士”和“空中勇士”系统。
它们是美国陆军三个完整的士兵系统计划,就像亲兄弟,相互依存,完全兼容和集成。
“陆地勇士”系统是第一代的合成作战系统,包括士兵在战场上需要穿戴和使用的所有装备。
它将士兵以前相互独立的装备――防护服、通信装置、传感器、动力装置和武99等有机融合到一个综合作战系统中,能为士兵提供“完全可视化的战场”。
未来的“陆地勇士”系统,还能大大提高单兵和步兵部队的杀伤能力、指挥控制能力、信息共享能力、生存能力、机动能力、战术感知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同时保持他们与数字化指挥和控制系统全面协同作战的能力。
“骑兵勇士”也是美国陆军的重点研制项目,将配备给机械化部队乘车士兵,意在提高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的战斗效率,增强其态势感知能力。
“空中勇士”系统是一个为直升机飞行员设计的综合模块化个人生命支援装备,通过增强飞行员在战斗或紧急情况中的生存、逃逸或被救援能力,提高了机组人员执行任务的效率。
由于未来作战中它将能配合陆军“未来作战系统”和“陆地勇士”项目使用,因此许多内容与“陆地勇士”系统相同,也还有一些特殊的设备,比如附加的逃生装备.每个士兵携带有一个个人救生艇和漂浮圈,还有遇险弹射装置和指南针等。
除了外部的装备,陆军未来的航空兵将身若目前特种作战部队使用的全身式化学防护内衣。
与目前的服装相比,这套衣服将会为未来航空兵提供2~3倍的防护能力,将会连接微气候冷却系统。
蜂群战术
“蜂群战术”(Swarm Tactics),顾名思义,就是像蜜蜂那样成群结队地攻击同一个目标,这样的攻击具有快速、机动和密集等特点。
虽然提出这一战术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很久以前它就已经在战争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因而在军事史上完全可以找到类似的战例。
至少在13世纪蒙古人远征中亚和欧洲的作战行动中,就体现了这一战术的特点。
相对于欧洲的大规模步兵和重骑兵兵团,蒙古人的轻骑兵人数少、规模小,但更加快速灵活,因而能以快速的机动迅速集中力量,对一个个城堡进行密集的进攻,在局部战场创造出了相对的力量优势,因而取得作战的胜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工业时代即将过去,代表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大兵团作战模式的缺点已经开始不断暴露出来。
就像农业时代欧洲的重兵集团受到蒙古骑兵的挑战一样,机械化战争的作战样式肯定也会受到未来的挑战,遭受失败。
然而未来的战斗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呢?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实施的“蜂群战术”也许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尝试。
历史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蜂群战术”好像与蒙古骑兵的战术类似,但无疑具有这个时代鲜明的特点。
“蜂群战术”作为一种新的作战理论,或许可以作为信息时代作战方法探索的有益借鉴。
“蜂群战术”是什么样的?美军是这样解释“蜂群战术”的:以小规模部队穿越敌军防线,遇袭时,先保存自己,然后呼唤精确制导武器和集束炸弹对敌施以密集攻击,压制敌人。
之后附近的炮兵部队进行轰炸以巩固战果,地面部队在计算机导航设备指引下,对敌施以突袭。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用了“蜂群战术”,部队不保持紧凑队形,而是展开更小更独立的单位前进。
作战单位快速机动,所有单位都掌握相互的位置信息,一旦某个单位遇袭,附近的其他单位就可以迅速赶来增援,像“蜂群”似地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发起攻击。
从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实践来看,“蜂群战术”应当具备以下特点:1、部队更加分散,作战单位规模更小。
以地面部队为例,通常投入战斗的各个作战单位只有几百人,以营连为主进行作战。
美军FBCB2通信系统
55Force XXI Battle Command Brigade and Below (FBCB2)/ Blue Force Tracking (BFT)Executive Summary • The August 2004 Operational Test Report identified several operational and performance issues which require follow-o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Force XXI Battle Command Brigade and Below (FBCB2) Enhanced Position Location and Single Channel Ground and Airborne Radio Systems (EPLRS-SINCGARS) terrestrial performance was assessed in the March 2005 Army Battle Command System Test Event. • Performance of the FBCB2 terrestrial was lower than observed in previous developmental and operational test events of the FBCB2 (L-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program.System • FBCB2/Blue Force Tracking (BFT) is a digital, battle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tended to provide commanders, leaders, and soldiers with integrated, on-the-move, near real-time battle command information and situational awareness from brigade to vehicle level.• Three principal components are the hardware, software, and either a Tactical Internet (Terrestrial FBCB2) or L-band satellite (Blue Force Tracker) communications means.• FBCB2 provides a capability for developing and distributing orders, friendly locations, operational graphics, combat reports, and free text messages.Mission • Commanders, leaders, and soldiers will employ FBCB2/BFT as an information system to gain near real-time situational Activity • FBCB2 terrestrial participated as a supporting system in the 2005 Army Battle Command System 6.4 test event at Fort Hood, Texas.• The Army Battle Command System 6.4 test event centered around a 4th Infantry Division command post exercise as part of the Joint Red Flag/Roving Sands 2005 exercise. The event did not include maneuvering platforms.Assessment • The FBCB2/BFT (L-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program has not identified operational test events to verify corrections to shortcomings identified in the 2004 DOT&E Operational Test Report or to confirm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FBCB2/BFT 55awareness intended to assist in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ir unit mission. • FBCB2/BFT provides the means for Brigade and Battalion commanders to command when away from the Tactical Operational Center and when interoperating with subordinate commanders and leaders who are also using FBCB2/BFT.operational suitability of the terrestrial (EPLRS-SINCGARS) FBCB2 system.• The FBCB2/BFT (L-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program and terrestrial (EPLRS-SINCGARS) systems are not yet interoperable or at the same classification level.• FBCB2/BFT are identified as main legacy components required to interoperate with the Future Combat Systems Modular Brigade Combat Teams. Recommendations 1. The FBCB2 Test and Evaluation Master Plan must be updated to address integration and interoperability with Future CombatSystems Battle Command and current battle commandnetworks. It should include a strategy to test information assurance and security functionality.2. Conduct focused event to test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the FBCB2 (L-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program, the56 FBCB2/BFT FBCB2 (EPLRS-SINCGARS) terrestrial, and current battle command components.。
美军战术互联网模拟与运用方法研究_王国民 (1)
2013年第06期,第46卷 通 信 技 术 Vol.46,No.06,2013 总第258期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258,Totally美军战术互联网模拟与运用方法研究王国民, 丁兆忠, 夏兴宇(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3部队,河南 洛阳 471000)【摘 要】战术互联网是美国陆军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战术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无缝的、安全的通信链路和通用数据通信平台。
在我军通信对抗训练领域,模拟美军战术互联网并为受训部队提供“靶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分析美军战术互联网体系结构与运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美军战术互联网“精简式”与“典型式”的构建方法,深入研究了模拟战术互联网的运用方法。
对提升基地训练中的蓝军扮演能力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形成通信对抗部队的实战能力。
【关键词】战术互联网;模拟方法;通信系统【中图分类号】TN9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802(2013)06-0069-03 Si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S. Tactical InternetWANG Guo-min, DING Zhao-zhong, XIA Xing-yu(PLA Unit 63893, Luoyang Henan 471000, China)【Abstract】Tactical interne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S. army communication system, could provide reliable, seamless, safe communication links and general dat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army tactical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In the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 training domain, to simulate U.S. tactical internet and provide drone for training-receive forces becomes an urgent task. Based on analysis of U.S. tactical internet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ode, the “condensed mode” and “typical mode” of U.S. tactical internet construction are given, and the operation methods of simulated tactical network studied in detail. All this could improve the simulation capability of blue army and help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 force develop actual-combat ability.【Key words】tactical internet;simulation method;communication system0 引言作为军事训练转型中出现的新型专职扮演作战对手信息力量的部队—电子蓝军,其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是面向对手,基于能力。
浅析美军“蜂群战术”
浅析美军“蜂群战术”2009-11-08 11:31“蜂群战术”(Swarm Tactics),顾名思义,就是像蜜蜂那样成群结队地攻击同一个目标,这样的攻击具有快速、机动和密集等特点。
虽然提出这一战术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很久以前它就已经在战争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因而在军事史上完全可以找到类似的战例。
至少在13世纪蒙古人远征中亚和欧洲的作战行动中,就体现了这一战术的特点。
相对于欧洲的大规模步兵和重骑兵兵团,蒙古人的轻骑兵人数少、规模小,但更加快速灵活,因而能以快速的机动迅速集中力量,对一个个城堡进行密集的进攻,在局部战场创造出了相对的力量优势,因而取得作战的胜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工业时代即将过去,代表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大兵团作战模式的缺点已经开始不断暴露出来。
就像农业时代欧洲的重兵集团受到蒙古骑兵的挑战一样,机械化战争的作战样式肯定也会受到未来的挑战,遭受失败。
然而未来的战斗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呢?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实施的“蜂群战术”也许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尝试。
历史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蜂群战术”好像与蒙古骑兵的战术类似,但无疑具有这个时代鲜明的特点。
“蜂群战术”作为一种新的作战理论,或许可以作为信息时代作战方法探索的有益借鉴。
“蜂群战术”是什么样的?美军是这样解释“蜂群战术”的:以小规模部队穿越敌军防线,遇袭时,先保存自己,然后呼唤精确制导武器和集束炸弹对敌施以密集攻击,压制敌人。
之后附近的炮兵部队进行轰炸以巩固战果,地面部队在计算机导航设备指引下,对敌施以突袭。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用了“蜂群战术”,部队不保持紧凑队形,而是展开更小更独立的单位前进。
作战单位快速机动,所有单位都掌握相互的位置信息,一旦某个单位遇袭,附近的其他单位就可以迅速赶来增援,像“蜂群”似地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发起攻击。
从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实践来看,“蜂群战术”应当具备以下特点:1、部队更加分散,作战单位规模更小。
以地面部队为例,通常投入战斗的各个作战单位只有几百人,以营连为主进行作战。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伊拉克战争是美军进行后勤改革以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在战争中,尽管美军后勤保障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依靠其周密筹划和严密组织,特别是使用大量先进的后勤装备,有效地保障了部队作战,充分显示了美军后勤保障的优势。
一、美军后勤保障装备的运用特点1.战略机动装备高速运转,“兵力投送”快速准确冷战结束后,美军将其“前沿部署”战略调整为“前沿存在”,大量减少在海外的基地和驻军,这就要求美军必须拥有快速兵力投送能力。
美陆军提出应在96小时内将1个旅、120小时内将1个师、30天内将1个5师制应急军连同其战斗勤务保障力量投送到世界任何事发地点。
为满足这一需求,海湾战争后,美军加强了战略空运和战略海运力量的建设,并在重点地区强化了装备物资预置,以缩短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
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使用大量的战略机动装备,空运与海运相结合,向海湾地区及时进行了兵力投送和物资装备运输,为战前准备和保证战争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使用战略空运装备,确保人员、物资快速抵达美军的空运力量主要包括建制空运部队和民用后备航空队。
战略空运主要由美军运输司令部所属空中机动司令部负责。
空中机动司令部下辖2个航空队,承担战略空运任务的主要装备是104架C-5战略运输机和58架C-17战略运输机。
民用后备航空队和其他商用飞机是美军战时空运的重要补充力量,国防部必要时可征调民用飞机向战区运送部队和战备物资,以弥补军队运力的不足。
今年2月8日,根据国防部与22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的协议,美军首批征用了47架民用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
2月14日,美军还租用了2架俄罗斯“安-124”大型运输机,将一批军需食品和装备从美国驻德国的基地运抵保加利亚黑海城市布尔加斯附近的萨拉佛沃机场,为对伊作战进行准备。
此后连续几天,美军一直租用“安-124”运输机从德国和法国向保加利亚空运军需物资。
据美军运输司令部透露,此次空运是继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的“柏林空运”和海湾战争空运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空运,在战争部署阶段共空运人员16.3万名,空运和海运装备物资36万吨。
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情况及启示
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情况及启示作者:岳松堂李丹来源:《现代兵器》2017年第10期本文全面研究了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其发展建设的主要做法,最后总结提炼了其发展建设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基本情况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美国陆军信息系统装备建设经历了海湾战争前的军兵种系统独立建设的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军兵种系统集成建设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实现体系功能整体融合的一体化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20世纪50年代,苏联相继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为了防备苏联的战略突袭,美军于1958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军事信息系统——“赛其”半自动化防空指挥控制(C2)系统。
该系统首次实现了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指挥决策过程中部分作业的自动化,开始了作战行动中指挥控制方式由手工作业为主向自动化作业转化的质变过程。
针对C2系统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通信能力弱、可靠性差等缺陷,美军随后在其基础上增加一个C(通信),使之成为C3系统。
C3概念的出现表明美军已逐渐认识到,指挥、控制与通信在现代战争中应融合为一个整体。
1977年,美军首次将情报(I)作为不可缺少的要素融入到C3系统中,形成了C3I系统。
此举确立了以指挥控制为核心、以通信为依托、以情报为灵魂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体制,反映出美军信息化建设在观念和认识上的新突破。
1989年后,为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速度,美军在C3I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个C(计算),使C3I系统演变为C4I系统。
在美军信息系统装备发展的大背景下,美国陆军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了由战术指挥系统、射击指挥系统和后勤物资保障系统组成的陆军自动化数据系统,即第一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
20世纪80年代,美国陆军研制了战略级的陆军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和被称为“五角星”系统的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ATCCS)。
作为形成阶段美国陆军的骨干信息系统装备,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包括机动控制系统(MCS)、先进的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S)、前方地域防空C3I系统(FAADC3I)、全源分析系统(ASAS)、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CSSCS),分别用于遂行机动控制、火力支援、近程防空、勤务支援、情报与电子战五大指挥控制功能。
美军FBCB2通信系统介绍
FORCE XXI BATTLE COMMAND, BRIGADE AND BELOW (FBCB2)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Army’s Battle Command System and the Battlefield Digitization effort are the Force XXI Battle Command, Brigade and Below (FBCB2) program and its supporting Tactical Internet. FBCB2 is a digital, battle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tended to provide commanders, leaders, and soldiers—from brigade to individual soldier, and across all the Battlefield Functional Areas—improved command and control and enhanced situational awareness information. FBCB2 primarily consists of software, but will also include a ruggedized computer for those users and platforms without an existing computer system. Systems with existing computers capable of hosting FBCB2 software will receive the Embedded Battle Command software—a sub-set of FBCB2—and additional hardware as necessary. Embedded systems for the near term include the M2A3 Bradley Fighting Vehicle, the M1A2 System Enhancement Program Tank, and the Army Tactical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s (ATCCS).FBCB2's primary functions are to send and receive automatic position location reports derived from its interface with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d to send and receive command and control message traffic via digital over-the-air radio transmissions. The Tactical Internet is the network of radios and routers that provide linkages to connect the myriad FBCB2 platforms (both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across the combined arms force. The Tactical Internet consists of the Enhanced Position Location Reporting System, the Single-Channel Ground and Airborne Radio System, and the Internet Controller router.FBCB2 and the Tactical Internet perform as a network within brigade-sized and smaller units. At the brigade and battalion Tactical Operations Centers (TOCs), the Tactical Internet interfaces with ATCCS, an Ethernet-based local area network of computers representing the functional areas of intelligence, maneuver, air defense, combat service support, and fire support. This interface permits information collected and disseminated via ATCCS systems to be rapidly passed through the Tactical Internet to FBCB2 computers. Likewise, the position reports of individual and unit locations are passed upwards through the FBCB2 and Tactical Internet into the ATCCS system for dissemination throughout the force. Network initialization an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re performed by the Tactical Internet Management System that resides at the brigade TOC.BACKGROUND INFORMATIONThe Army initiated the Force XXI Battlefield Digitization program in 1994, with the intent to proliferate and integrate 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across thecombined arms spectrum. The Army's effort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in a series of Advanced Warfighting Experiments (AWEs). The Task Force XXI AWE equipped a brigade from the 4th Infantry Division with FBCB2 (Appliqué) hardware and software on all of its 1,600-plus vehicles. Due to immaturity of the FBCB2 and Tactical Internet, the degree of digital connectivity achieved during the Task Force XXI AWE was not sufficient to achieve expected increases in lethality, survivability, and op tempo and was not suitable for tactical operations.A Limited User Test (LUT)-1 was conducted at Ft. Hood in FY98 with a Battalion Task Force of 232 platforms equipped with FBCB2. The FBCB2 software lacked several critical capabilities called for in the ORD and experienced many heat-related failures. Nonetheless, FBCB2 system performance during LUT-1 represent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ver that observed during the Task Force XXI AWE. The friendly situational awareness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FBCB2 and the new Tactical Internet architecture was generally accurate and timely, and the improved system stability permitted soldiers to employ FBCB2 information during the execution of their missions. A Reliability Demonstration Test (RDT) was conducted from June-July 1999 to demonstrate correction of heat-related hardware failures experienced during LUT-1.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hardware reliability was observed, but a comparable demonstration during an OT is required to determine that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can be reproduced in the operational environment. It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RDT results did not factor in failures of non-FBCB2 equipment critical for FBCB2 to be effective.In June 1999, the Army proposed a restructured FBCB2 Program with heavy emphasis on system-of-system digitization, and also on the role of the Army Battle Command System (ABCS). Under the revised architecture, FBCB2 hardware will not be present in Tactical Operations Centers. Situation awareness information will be processed by Embedded Battle Command software, and command and control functions (messages, orders, overlays, etc.) will be performed by ABCS software, both hosted on ATCCS workstations. Therefore, any testing that includes units above the company level must include ATCCS systems and requisite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FBCB2 and ABCS software. This requires FBCB2 spiral development to coincide with the spiral developments of other Battlefield Digitization programs, as determined b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xt capability package.A combined LUT-2/Force Development Test and Experiment was scheduled for FY00 to examine performance and interoperability of FBCB2 and ABCS systems, as well as critical tactics,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As a result of immature ABCS software, the Army downgraded the LUT-2 to a Customer Test (CT) when it became clear that the LUT-2 entrance criteria could not be achieved. Although not technically an operational test, the CT was essentially the same test as LUT-2. ABCS functionality proved ineffective at developing and disseminating operational orders and overlays during CT, hindering the attainment of the Common Tactical Picture and prosecution of the maneuver battle. TEST & EVALUATION ACTIVITYThe Army conducted Field Test-3 in January 2001 at the Electronic Proving Ground, and this test was followed by a brigade-level LUT-2 in April 2001 at the National Training Cente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Army’s Division Capstone Exercise. Although new functionality was demonstrated, network performance measures for FBCB2 messag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from prior tests, and the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FBCB2 and ABCS was ineffective.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 Army decided to pursue a revised acquisition strategy where the links between FBCB2 and ABCS are severed for the threshold requirement. The FBCB2 ORD has been revised with new blocks, and is to be reviewed by the Joint Requirements Oversight Committee in late 1QFY02. Changes to the TEMP and Test Plans are also underway.In September 2001, production-representative FBCB2 hardware and software were examined in Field Test-4 to determine their readiness for the FBCB2 IOT&E scheduled for December 2001. The IOTE entrance criteria were not met, and this event was downgraded to a LUT.TEST AND EVALUATION ASSESSMENTSurvey data from operational tests suggests that the employment of FBCB2 assists commanders in the control of maneuver and in the synchronization of combat power. Other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situation awareness provided by FBCB2 permits commanders to focus more of their time on actually commanding, as less time is required to track positions and movement of their forces.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of FBCB2; however, these anecdotes reflect the satisfaction of soldiers in FBCB2 when it works, and belie the inconsistent performance that has been observed to date. A number of critical enhancement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achieve a reliable and operationally effective and suitable capability.Specific concerns, or required enhancements, include the following:• A network management capability that can perform required unit task reorganizations, monitor the network’s health, and respond to identified problems has yet to be demonstrated.•Interoperability with ABCS software is required in order to provide brigade-and-below capability. FBCB2-ABCS interoperability has not achieved the maturity required to performbasic command and control tasks.•Network stability and system reliability are much lower than would be operationally suitable, and extensive contractor support has been required to achieve even these performance levels.System support plans have yet to be finalized, but drafts are at odds with Army policy thatlimits the number of contractors on the battlefield.•Many operations/tasks require cumbersome workarounds that are time-consuming and invite mistakes. The soldier operators have often responded to this situation by not employingrequired capabilities, with resulting mission degradation.•There have been high levels of fratricide in all digital events to date.•Scalability, or the ability of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s to perform well with a large but operationally realistic number of nodes, remains a concern. Many unexpected problemssurfaced during April 2001 LUT-2 testing with two brigades, and the proposed fixes have yetto be demonstrated in a large network.•Operational testing conducted to date has been restricted to near-ideal conditions of EW/IW, weather, visibility, and terrain. Significant degradation in performance is expected as any ofthese conditions become more stressful. Furthermore, tactics,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tosupport graceful degradation are immature. The Army proposes to defer OT in theseenvironments until after Milestone III. Adequate testing in the above environments isrequir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how much degradation the systems can tolerate beforebecoming ineffective and the ability of soldier operators to recognize problems and executethe proper response.This Page Is Intentionally Left Blank。
美军心理战数字化系统的构成、特点及其启示
美军心理战数字化系统的构成、特点及其启示心理战场一美军心理战数字化系统的构成、特点及其启示Enlighenment in a Study of U.S.Ar my Ps yc ho lo gic al Warfare DigitalSystem。
S Cont ent an d Characteristics■王永昌刘凤健摘要:数字化系统是心理战在信息化条件下提升指挥效能和保障任务成功的有效手段。
美军的心理战数字化系统大量利用了各类军事信息系统的既有功能,同时又有自己的专用系统,经过多年建设和实战考验。
这些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
本文分析了美军心理战数字化系统的构成、特点,探讨了这些经验对我军心理战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美军心理战数字化系统构成特点启示中图分类号:E3/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547(2008)02-0092-03数字化系统在心理战部队中的应用是密切协调心理战各要素并保持心理战与整个作战行动同步和一致的必备技术手段,是通过信息广泛共享和快速流动,提高作战效能的有效工具。
美军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为其心理战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字化支撑。
一、构成’美军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开始,一直把心理战作为研究重点,在军队特别是陆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视心理战的作战需求,随着军队转型与各军兵种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美军心理战部队使用的各类数字化系统逐步得到完善和提高。
从信息流程角度观察,美军心理战数字化系统主要有四个部分构成。
在信息获取领域,主要是利用心理战自动化系统(POAs)访问和操作国家、国防部和各军种部及其部队的各类数据库。
心理战自动化系统已融入美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红网(REDNET)系统之中。
该系统支持对国外目标对象的基础研究与分析、心理战产品开发、心理战情报制作、特别行动、常规与特种部队的战役部署。
心理战自动化系统主要通过用户对众多数据库的访问、检索实现上述功能。
这些数据库包括:国防部信息中心、心理战战略研究中心的数据库、电台,电视台统计数据作者简介:王永昌。
FBCB2系统的作战应用及未来发展
收稿日期:2004-06-10修回日期:2004-12-25 基金项目:十五 国防预研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方秀花(1965-) 女 浙江金华人 硕士 主要从事情报研究,文章编号:1002-0640(2006)03-0001-04FBCB 2系统的作战应用及未来发展方秀花 姚瑞芳(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北京101416)摘要:FBCB 2是美国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等航天系统与地面及空中通信系统~图像获取系统集成的一体化系统 是天~空~地系统综合应用的典范,介绍了FBCB 2系统的性能特点及其在部队中的配备情况 在作战中的应用情况 就目前美国对FBCB 2系统所进行的完善改进工作进行了分析,关键词:FBCB 2 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战斗指挥 卫星应用中图分类号:E 211文献标识码:AThe FBCB 2System s Application in Combat and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FANG Xiu -hua YA0Rui -fang(The Academy of eg/ipment command and Techno ogy Beijing 101416 china )Abstract :FBCB 2is a integrated system of net W or k ing c om p uters radios and sate 11ite c ommuni c ation na V igation systems that p ro V ides so 1diers and b att 1efie 1d c ommanders W ith on -the -mo V e near rea 1-time situationa 1a W areness and c ommand and c ontro 1information a 11o W ing them to see friend 1y and enemy for c es on s c reen .T he p a p er introdu c es its p erforman c e gi V es the information of e g ui p ment in the for c es and the a pp1i c ation in the b att 1e .T he p a p er a 1so ana 1yses the ongoing im p ro V ement of BFCB 2.K ey W ords :FBCB 2 for c e XX I b att 1e c ommand b rigade -and -b e 1o W sate 11ite a pp1i c ation引言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战斗指挥 (For c eXX I Batt 1e Command -Brigade and Be 1o W FBCB 2)系统是一个基于战术互联网的新型战场指挥系统 是美国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计划 经过几年的评估和论证 于1993年开始研制 2001年开始装备部队并投入实战应用 进行初步作战试验 至今已在部队部署8000多套,FBCB 2可将G PS 数据~卫星及空中侦察机获取的信息~地面部队以及美中央情报局等机构的信息进行融合 向旅及旅以下部队直到单兵级提供动中实时和近实时的作战指挥信息和态势感知信息 能使战场上的官兵以三维方式实时观察战场的地形和态势,该系统能向战场中处于任何位置的友军提供语音和电子邮件数据 并随时更新 还可帮助参战部队识别敌军及友军 尽可能地防止友军间的误伤 提高打击敌军的效率,地面作战人员可以不携带指南针~地图和电台 在该系统终端的帮助下与己方部队保持联系并深入战区打击敌人,FBCB 2是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航天系统与地面及空中通信系统~图像获取系统集成的一体化系统 是天~空~地系统综合应用的典范,FBCB 2第一次实现了营~连级指挥官能够在地面机动车辆上制定作战计划~确定补给路线~下达任务~估计武器射程~跟踪友军及敌军的行动,FBCB 2是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 S )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助于形成贯穿整个战场空间的无缝作战指挥信息流 并能与外部指挥控制和传感器系统(如陆军的战术指挥控制系统(A T CC S ))互通 最终形成战场空间数字化~旅及旅以下战术部队纵向和横向的集成,FBCB 2系统的外形如下页图1所示 下页图2是嵌入武器平台的FBCB 2系统 第3页图3是V o 1.31 No .3M ar c h 2006火力与指挥控制Fire Contro 1and Command Contro 1第31卷第3期2006年3月FBCB2系统的显示终端图中显示了战场上的态势图中图标能随着态势的变化移动图1FBCB2系统图2嵌入武器平台的FBCB2系统1FBCB2系统概况及部队配备情况1.1FBCB2系统概况1.1.1FBCB2系统的主要组成FBCB2由嵌入硬件设备以及系统硬件~软件和数据库组成主要包括以下部分:D嵌入硬件设备(用于将FBCB2嵌入坦克~车辆等);@FBCB2软件在结构上与国防信息基础结构公共操作环境(DII COE)一致并兼容;导航定位及报告系统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嵌入式定位/导航设备;@与地面通信系统及卫星通信系统的接口设备与卫星通信的接口主要用于远距离或崎岖地带的通信;@战场作战识别系统1.1.2FBCB2系统的主要功能从功能上讲FBCB2支持对战术级部队的作战指挥任务主要提供以下能力:D为指挥员~参谋和士兵提供态势感知;@共享战场空间公共图像;图表显示同时显示敌军和我军部队的位置;@目标识别;@与主平台的通信/电子接口1.1.3FBCB2系统的主要特点FBCB2的主要特点是:近实时~定位精确~图标移动全自动~可嵌入各种武器平台1.1.4FBCB2系统的作战效益FBCB2的作战效益:扩大作战区域~缩短定位时间~使各军兵种可在夜间及恶劣气象条件下协同机动~降低了决策的不确定性~减少误伤~提高杀伤力1.2FBCB2系统的部队配备情况2001年FBCB2系统开始装备到美陆军第4步兵师(美军第一个数字化师)仅该师就需要7500台FBCB2V4型计算机阿富汗战争开始后FBCB2的研制和生产工作全面提速不到半年时间FBCB2的制造厂家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就向美军交付了约1500套可投入实战的系统把其中的一部分装备在阿富汗的第82空降师等部队在阿富汗的美军使用的是能与卫星连接的FBCB2 伊拉克战争期间美陆军总共拥有约8000套FBCB2系统除美军在伊拉克的地面主力部队第3步兵师~第4步兵师外参战的其他陆军部队都装备了FBCB2 海军陆战队也装备少量的FBCB2 主要用来使陆军在战斗中能识别陆战队以免发生误伤事故美国还为每支师级规模的多国联军部队提供了约50套FBCB2 并负责培训工作由于英国是派出了实质性地面部队的唯一国家因此英军有3个旅都获得了该系统[1]第4步兵师的FBCB2使用战术互联网进行通信与其它部队装备的FBCB2系统稍有不同战术互联网由陆军3个主要的战术通信系统即由改进型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SINCGARS-SIP)~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EPLRS-VHSIC)和移动用户设备互联而成包括无线电~通信卫星~移动电话~光缆和交换设施战术互联网能够实现战术级用户间的无缝连接提供语音~数据~图像和实时视频传输支持文电~网络管理和安全以及电子邮件业务可快速~准确地将战地情报和指示传递给每个作战单元它能提供无线动中通能力但须依靠中继设备才能进行超视距通信陆军的其他部队目前还未普遍部署战术互联网因此陆军为他们的FBCB2配备了工作在L频段的卫星链路使其具有超视距通信能力为此在伊拉克建立了一整套卫星通信基础设施使信息能从装有FBCB2的平台传给通信卫星再传给多哈兵营的美军作战中心[2]在伊拉克FBCB2除装备坦克~战车和直升机等平台外通常还配备到连长一级2FBCB2系统作战应用分析FBCB2系统使在伊拉克的美军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导航能力~识别跟踪能力和通信能力它在战争中的表现使其在战后备受关注各部队对其作战应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2.1FBCB2的作战应用2.1.1依靠FBCB2系统导航GPS收集的定位信息及用户提供的数据通过一颗L频段卫星发送到指挥中心的数据融合中心经融合后的信息通过卫星回传给网络上所有的指挥官当能见度不够时系统能够使飞机和地面车辆穿越浓雾~灰尘和沙尘暴或在夜间行使[3]2(总第31-162)火力与指挥控制2006年第3期图3FBCB2提供的态势感知图2.1.2依靠FBCB2跟踪友军,减少误伤在伊战中,许多作战车都配有电子地址识别器,可通过GPS卫星不断更新具体方位,加密处理后的数据由无线电通信装置传送给各作战车辆,通过频繁交换频率来防止敌军截取信号,所有这些步骤可自动完成O由于FBCB2能跟踪友军(蓝军D的位置,因此,美军把它部署到了伊拉克,以减少误伤O 在海湾战争中,联军的误伤率曾高达25%,其中61%是地面部队对地面部队的误伤O2OO2年在阿富汗又发生美军F-16战斗机误伤3名加拿大士兵的事故,误伤成为困扰美军的一个严重问题O在伊拉克,美军使用了好几种新的敌我识别装置,如战斗识别面板(CIP D等,但误伤事故仍未能根绝O2OO3年3月23日,美军爱国者导弹在科威特和伊拉克边境击落一架英军旋风式战斗机,英军2名飞行员遇难O这是伊拉克战争中联军的首次误伤事故O紧接着美军一架F-16战斗机击中了陆军爱国者的雷达系统,而一架A-1O飞机攻击了英军的装甲车队O 尽管这些事故大部分涉及空军,但美军战斗识别特种计划办公室的官员们认为,最麻烦的战斗识别是在地面部队之间O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跟踪蓝军能力的FBCB2自然会受到军方领导的青睐O据称,在伊拉克战争中,FBCB2果然不负众望,凡安装了该系统的部队迄今还未发生过误伤事故[4]O2.1.3依靠FBCB2系统进行通信伊战之前,军事作战必须依靠指挥官使用无线电台在其指挥位置上反复呼叫来实施,而伊战中使用的FBCB2综合使用了应答器~C4I~战斗管理系统~显示双方态势的显示屏,指挥官在屏幕上移动图标便能识别己方部队,指挥官还可以点击一个蓝色光标与它代表的那支蓝军通信,不管这支蓝军是美陆军部队~海军陆战队还是英军部队O士兵通过FBCB2也可以沿指挥链把收集到的情报向上反馈给通用作战态势图O驻科威特多哈军营的美军指挥官和五角大楼的将军每天都可以观看到这些态势图,这些态势图是美国防部领导集团计划和指挥攻打伊拉克不可或缺的工具O2.2FBCB2在实战中暴露出的问题FBCB2是美国陆军当今信息技术应用的闪亮招牌和代表作,在前不久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初次接受实战检验,得到了一致好评,但也暴露出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问题O2.2.1FBCB2的信息分发系统易被阻塞干扰虽然FBCB2要进行远距离及跨越崎岖地带通信时,采用的是卫星通信,但向旅以下分队分发态势感知信息时,主要采用的是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和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这两个是采用跳频传输方式的战术无线电系统O美国的对抗部队目前还没有在实战中截获和确定这些系统位置的能力,但一些最新的电子战系统可以跟踪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部分跳频频率组,并且通过宽带阻塞干扰技术和同时使用多个干扰系统,对其实施压制或部分中断其传输O敌方部队还能容易地掌握攻击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弱点的战术及技术O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基站的物理特点是:紧靠着旅战术作战中心并与移动用户设备(MSE D的节点设备布置在一起O这种基战式的~有一定机动能力的通信节点中心很容易被观察到O若能发现MSE通信阵地,肯定就能发现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的基站O据此,对抗部队命令所属的师~团侦察分队在作战侦察阶段首先要找到这些通信车辆集中~容易识别的通信阵地,然后在攻防阶段使用精确的远程火炮火力或航空兵火力来消灭这些目标O敌方此举可有效截断我方的信息流动,消除我们对敌方的不对称技术优势OFBCB2的另一个组成部队是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O如果不在作战区域设置空中或地面转发站,这一系统同样也是一种限于视距的~容易被高山阻断通信的系统O采用跳频方式工作时,其通信距离将缩短一半O所以,为了保持较远距离通信并能重新建立联络,操作人员通常要将电台置于单信道的非跳频方式,而此时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的信号就极易被捕捉定位,并易被干扰机阻塞O 2.2.2FBCB2所使用的卫星通信链路保密级别不够在伊拉克,大部分美陆军和联军装备的FBCB2使用的是L波段的卫星链路O此链路采用商用加密技术,而不是国家安全局的标准加密技术O陆战队认为,这使该系统不能传输一些保密要求高的指挥控制信息O再者,卫星的带宽有限,其通信信道比原来-3-方秀花,等:FBCB2系统的作战应用及未来发展(总第31-163D给FBCB2设计的视距电台窄,在超载情况下,传输速度慢,妨碍了数据的及时刷新,2.2.3FBCB2与其它系统的互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陆战队为了提高和陆军的互通能力,并能被陆军部队识别,也购买了1OO多套FBCB2系统, FBCB2需通过卫星通信系统或无线通信系统才能与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交换数据,而这些通信系统中有的接口还有缺陷,致使FBCB2与GCCS 的连接有一定的难度,3FBCB2未来发展美军根据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实战中收集的数据,对FBCB2的可靠性做出了评价:尽管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总的来看,无论美国军方还是生产商,对FBCB2的能力给予了肯定,对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未来可能会在以下方面有所发展,3.1进一步改善FBCB2性能美国国家安全局已于2OO3年评估并批准了FBCB2的体系结构,负责FBCB2系统中卫星通信部分的厂商也已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为其提供更多的带宽并保证系统的安全,现已与国家安全局合作,将使系统达到高级保密标准,3.2研究拓展FBCB2的应用D美陆军正在多哈兵营的作战中心安装Link 16,以便把FBCB2的数据传给装备有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AWACS)的E-3飞机,从而把地面部队和空军的飞机连接起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了美军及其联军地面部队的车辆具有同样的通信能力,已研制出了一种FBCB2系统的改进型,新系统较以前的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可支持单兵战地通信,满足陆军提出的希望士兵在离开车辆之后也具有更好的通信能力的这一要求,通过它,下车士兵能与车上的FBCB2直接连通,以便在下车作战时仍能获得FBCB2提供的情报,并可通过安装在车辆仪表盘上的1O英寸的彩色触摸屏终端,向作战人员提供友军在战场上的蓝色位置信息,以及红色的敌军信息,由于在伊战中,美海军陆战队配备了6数据自动化通信终端9,所以美陆军和陆战队也在研究如何使FBCB2和6数据自动化通信终端9具备相互交换信息的能力,@美陆军已成功地把FBCB2系统中用于跟踪友军的系统与空军的监视与瞄准系统结合起来,使结合后的新系统具备了跟踪敌军的能力,FBCB2系统能够跟踪友军,却无法跟踪敌军,美空军的E-8C6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9飞机只能跟踪地面目标的运动,无法知道这个目标是友方目标还是敌方目标,当两系统结合后,不但具备跟踪识别友军的能力,而且还具备跟踪识别敌军的能力,3.3改进FBCB2在联合作战环境下的通信能力美国的FBCB2和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已经与英军6弓箭手9战术通信系统进行了合作,将和英军6弓箭手9计划的管理人员加强接触,可能建立直接的工程交换,以便使两国军用平台能直接共享态势信息~蓝军跟踪信息和文本报文信息,另外,还将在采用哪种网关以及卫星传送的信息能否交换等方面开展研究,美也计划与北约其他盟国加强联系,开展建立互通标准的工作,希望将FBCB2的体系结构作为一个标准加以推广,3.4研制专门的蓝军跟踪系统由于FBCB2系统使在伊拉克的美军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蓝军跟踪能力,同样也由于这些系统还有局限性,美国防部在国会的大力支持下,决定研制一个专门的(可互通的)蓝军跟踪系统,并已指定陆军作为此计划的牵头军种,4结束语作为集卫星导航~通信~遥感于一体的天~空~地综合应用系统,FBCB2已成为卫星导航定位~卫星通信等应用领域的一个典型范例,鉴于FBCB2系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成功应用,2OO8年以前美军将再装备近4O OOO套这种系统,跟踪研究国外典型应用系统,不断学习借鉴已有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对于我国导航定位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参考文献:[1]LaWlor M.Operation Iragi Freedom Keeping Trackof the Blue Force[J].SIGNAL MagaZin2OO3,4:13-17.[2]吕俊,刘俊平.美陆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革命性通信系统FBCB2[J].外军电信动态,2OO3,6:33-34.[3]陈亚来.美军FBCB2系统首次投入实战[J].外军电信动态,2OO3,5:29-31.[4]3D Graphics Improve FBCB2VisualiZation[J].Janes s INTERNATIONAL DEFENSE REVIEW2OO3,1:21-24.4(总第31-164)火力与指挥控制2OO6年第3期。
战术互联网
美军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步骤:战术互联网对战场上的军队和指挥官来说,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移动无线通信网,利用新的作战管理系统或数字化设备便无从谈起。
换句话说,指挥官和军队在战场上也需要应用互联网,不过这种互联网是无线互联网,或叫做战术互联网。
上世纪末以来,美军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军队都在进行战场数字化试验,战术互联网便是这些试验的直接产物。
就美军而言,战术通信的总体结构包括从战区到机动部队的各级作战指挥通信。
在战场网络的配置上,美军战术互联网分为上层战术互联网和下层战术互联网。
上层战术互联网主要连接旅级以上的作战指挥单元。
它包括计算机网(美陆军的A1CCS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和连接旅的传输网(移动用户设备和特高频近期数字无线电台等)。
下层战术互联网用于连接旅和旅以下作战单元,同样包括计算机(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和无线电台(经高级系统改进的甚高频"辛嘎斯"电台、特高频班EPLRS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电台和全球定位系统)。
由于旅和旅以下用户的机动性高,从而使得这些级别指挥所要保持指挥控制的连通性和必要的数据率比起旅级以上的司令部来要困难得多。
美陆军进行营级数字化先期战斗实验时,依靠改进型"辛嘎斯"电台和EPLRS电台构成两层传输网络结构,其中"辛嘎斯"电台提供数据率为每秒300-1200比特的战地通信,而EPILRS电台作为补充手段,对旅提供每秒58千比特的移动数据主干连接。
到1997年,美陆军根据实验取得的经验,对下层战术互联网的性能要求作了修改,改用三层传输网络结构,在旅和营战术作战中心之间增加了大容量数据通信通道,即采用每秒288千比特的近期数字无线电台将上层和下层战术互联网连接起来。
最近几年,在营级下层互联网中又添加了态势感知和指挥控制网络。
在指挥控制链的下层通信链路中,使用EPLRS电台向营级提供态势感知,而独立排的子网中仍旧采用改进型"辛嘎斯"电台来提供态势感知和指挥控制信息。
美军第一个数字化师
--------------------------------------------------------------------------------
目 前 全 世 界 都 在 关 注 着 伊 拉 克 的 局 势 , 美 国 将 如 何 “ 倒 萨 ” 也 众 说 纷 纭 。 可 以 肯 定 的 是 , 美 国 希 望 以 最 小 的 代 价 速 战 速 决 , 因 而 对 迫 在 眉 睫 的 对 伊 之 战 不 敢 掉 以 轻 心 , 这 从 美 国 的 军 事 准 备 就 可 以 看 出 。 为 拿 下 伊 拉 克 , 美 国 已 在 伊 周 边 集 结 了 20多 万 的 兵 力 , 其 中 不 乏 精 锐 之 师 , 如 继 第 3步 兵 师 后 第 二 个 整 编 制 调 往 海 湾 地 区 的 陆 军 作 战 师 — — 第 4机 械 化 步 兵 师 , 就 是 一 支 值 得 高 度 注 意 的 、 不 同 寻 常 的 部 队 。
1997年 3月 下 旬 , 以 第 4步 兵 师 第 1旅 为 核 心 部 队 , 在 加 利 福 尼 亚 州 欧 文 堡 国 家 训 练 中 心 附 近 的 莫 哈 维 沙 漠 中 , 举 行 了 举 世 瞩 目 的 “ 21世 纪 特 遣 部 队 ” 高 级 作 战 试 验 ( 即 数 字 化 旅 演 习 ) 。 这 次 演 习 一 共 试 验 了 陆 军 精 选 的 72个 与 数 字 化 有 关 的 项 目 , 内 容 包 括 数 字 化 部 队 的 新 编 制 方 案 、 C4I系 统 和 武 器 装 备 等 。 由 于 这 次 演 习 的 成 功 , 陆 军 向 建 成 全 面 数 字 化 的 21世 纪 部 队 前 进 了 一 大 步 。 这 次 演 习 也 被 视 为 具 有 里 程 碑 意 义 的 事 件 。 在 旅 级 演 习 之 后 , 第 4步 兵 师 又 于 同 年 11月 举 行 了 数 字 化 师 演 习 。 1998年 6月 , 陆 军 终 于 确 定 了 数 字 化 重 型 师 的 编 制 和 主 要 装 备 , 其 中 的 数 字 化 骨 干 系 统 包 括 “ 21世 纪 部 队 旅 及 旅 以 下 作 战 指 挥 系 统 ” ( FBCB2) 。 第 4步 兵 师 第 1旅 率 先 进 行 了 全 数 字 化 装 备 的 换 装 , 成 为 美 国 陆 军 第 一 个 数 字 化 旅 。 2000年 底 , 第 4步 兵 师 基 本 按 新 编 制 和 新 装 备 完 成 了 向 数 字 化 师 的 过 渡 , 成 为 美 陆 军 第 一 个 数 字 化 师 。
美国陆军改进FBCB2作战指挥系统
美国陆军改进FBCB2作战指挥系统
张卫东
【期刊名称】《国外坦克》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目前,美国陆军正在对其蓝军跟踪(BFT)系统——"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FBCB2)——进行若干项高技术改进,采用新一代软件和速度比现有系统快10倍的卫星通信网络。
【总页数】1页(P46-46)
【作者】张卫东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11
【相关文献】
1.美国陆军作战指挥系统
2.美国陆军改进战场情报工作的几点做法
3.美国陆军第三批次改进型“阿帕奇”直升机将具备网络中心战能力
4.美国陆军改进无人直升机的电子侦察能力
5.美国陆军工程师团改进变压器的防漏油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BCB2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F B2的 现 状 及 未 来 发 展 BC
陈 文 清 , 秀花 方
( 备 指 挥 技 术 学 院 , 京 1 1 1 ) 装 北 04 6
摘
要 :B B F C 2是 一 个 新 型 战场 指 挥 控 制 / 势 感 知 系 统 , 阿 富 汗 、 拉 克 战 争 中投 入 应 用 后 , 大 地 增 强 了作 战 单 元 态 在 伊 极
Vo. 3 No 1 1 5, . 0
火 力 与 指 挥 控 制
FieConr & Co r toI mma d Co to n nrl
第 3 5卷
第 1 O期
Oc . 0 0 t2 1
21 0 0年 1 月 0
文 章 编 号 :0 20 4 ( 0 0 1- 0 10 10 —6 0 2 1 )00 0 —3
t e t O s u i s ofi p o i h W ol ton m r v ng FBCB2.
Ke r s F y wo d : BCB2 Co , mm a d a d Co to ( ) FB n n n r lC2 , CB2J 一CR ,B P J C—
l t t n . I r e o o e c me t e p e iu e so S s o tal i i n w n e g ig mao y t m i a i s n o d r t v ro h r vo s v r in’ h rf l t s o u d r o n jr s se mi o s
Ab t a t: s r c FBCB2 i me gi g Co ma nd Con r l C2)a d Siu to a s an e r n m nd a to ( n t a i n l Awa e s SA )s s e r ne s( y t m u e n o r ton. I s is il d i gha i t n a d I a iOpe a i s FBCB2 h s g e ty i s d i pe a i t wa fr t fede n Af n s a n r q r ton . a r a l mpr v d oe u i s t a i a a r ne s,f ind y or e d ntfc to n t iu ton l wa e s re l f c i e iia i n,c mm u c to a d o nia i n n na i ton. The r t ii vga i fa rcde i c d nt e r a e no m o l I c i v d go d f m e Alh g n i e s d c e s d e r usy. ta h e e o a . t ou h FBCB2 p r o m e dmia y,t ha t efr da r bl i s i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
Force XXI Battle Command Brigade and Below (FBCB2)/ Blue Force Tracking (BFT)
Executive Summary • The August 2004 Operational Test Report identified several operational and performance issues which require follow-o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Force XXI Battle Command Brigade and Below (FBCB2) Enhanced Position Location and Single Channel Ground and Airborne Radio Systems (EPLRS-SINCGARS) terrestrial performance was assessed in the March 2005 Army Battle Command System Test Event. • Performance of the FBCB2 terrestrial was lower than observed in previous developmental and operational test events of the FBCB2 (L-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program.
System • FBCB2/Blue Force Tracking (BFT) is a digital, battle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tended to provide commanders, leaders, and soldiers with integrated, on-the-move, near real-time battle command information and situational awareness from brigade to vehicle level.• Three principal components are the hardware, software, and either a Tactical Internet (Terrestrial FBCB2) or L-band satellite (Blue Force Tracker) communications means.• FBCB2 provides a capability for developing and distributing orders, friendly locations, operational graphics, combat reports, and free text messages.
Mission • Commanders, leaders, and soldiers will employ FBCB2/BFT as an information system to gain near real-time situational Activity • FBCB2 terrestrial participated as a supporting system in the 2005 Army Battle Command System 6.4 test event at Fort Hood, Texas.• The Army Battle Command System 6.4 test event centered around a 4th Infantry Division command post exercise as part of the Joint Red Flag/Roving Sands 2005 exercise. The event did not include maneuvering platforms.
Assessment • The FBCB2/BFT (L-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program has not identified operational test events to verify corrections to shortcomings identified in the 2004 DOT&E Operational Test Report or to confirm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FBCB2/BFT 55awareness intended to assist in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ir unit mission. • FBCB2/BFT provides the means for Brigade and Battalion commanders to command when away from the Tactical Operational Center and when interoperating with subordinate commanders and leaders who are also using FBCB2/BFT.
operational suitability of the terrestrial (EPLRS-SINCGARS) FBCB2 system.• The FBCB2/BFT (L-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program and terrestrial (EPLRS-SINCGARS) systems are not yet interoperable or at the same classification level.• FBCB2/BFT are identified as main legacy components required to interoperate with the Future Combat Systems Modular Brigade Combat Teams. Recommendations 1. The FBCB2 Test and Evaluation Master Plan must be updated to address integration and interoperability with Future Combat
Systems Battle Command and current battle command
networks. It should include a strategy to test information assurance and security functionality.
2. Conduct focused event to test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the FBCB2 (L-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program, the
56 FBCB2/BFT FBCB2 (EPLRS-SINCGARS) terrestrial, and current battle command compon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