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成矿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河北易县于城铁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因分析

河北易县于城铁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因分析

26
10
21
180 30
24
100 60
如 表 1 所 示,区 内 花 岗 闪 长 岩 SiO2,平 均 69.53%,K2O 平
均 4.71%,Na2O 4.09%,其化学成分以富碱 K2O+ Na2O=8.8%,
K2O> Na2O 为 特 征。其 碱 度 指 数 AR=2.85 ~ 4.12,平 均 3.27,
YWL2 1507 3.3 31.3 0.7 11.1 5.0 10 200 13 11.2 27.2
26
100
<10
10 10
21
20 200
40
40 40
24
14 25
<10
10 10
样号 Rb Sc Sr Ta Th Ti U V Zn Zr K2O % YWL2 80 5.4 582 0.8 10.1 2815 1.68 54 49 148 3.99
在赖特的碱硅关系图上投影于碱性岩区,相当于皮科克的钙碱
性岩 ;里特曼指数 δ=2.46 ~ 3.65 <4(亦属钙碱性岩),戈蒂尼
指数 τ= 21.10 ~ 41.7,在 lgδ - lgτ 图上投影于造山带火山岩区,
与区域岩浆岩特征一致。
与 中 国 岩 浆 岩 类 平 均 化 学 成 分 中 花 岗 闪 长 岩 相 比,区 内
M 矿产资源 ineral resources
河北易县于城铁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因分析
邢东雪,张 胜,王 齐,王凯垒,辛志伟
摘要 :于城铁矿区位于河北省易县与涞源县两县接壤地带, 燕山期王安镇杂岩体北接触带,属岩体侵位于中元古界白云岩 地层形成的矽卡岩型铁矿床,矿体规模中型。含矿地层为中元古 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二段,受乌龙沟—上黄旗深大断裂及次级构 造、接触带构造、褶皱构造控制及影响,共圈定矿体 1 条。燕山 期花岗闪长岩为铁矿成矿母岩,提供了重要成矿物质来源和热 液活动,区内接触带构造、褶皱构造为铁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 赋矿空间。矿区内赋矿地层单一、构造控矿明显,成矿物质来源 单一,主要控矿因素为构造、岩浆岩及地层围岩,矿床成因为早 期矽卡岩型磁铁矿床。

铁矿石成分全分析报告

铁矿石成分全分析报告
铁元素含量
铁矿石中铁元素的含量是评估矿石品质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等方法进行测定。
铁元素分布
铁元素在铁矿石中的分布形式对矿石的冶炼性能和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一般通过矿物学研究和显微 镜下观察来了解其分布情况。
有害元素含量及分布
有害元素种类
铁矿石中常见的有害元素包括硫、磷、砷、铅、锌等,这些元素对钢铁生产过程和产品 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体系。
针对不同成因类型提出找矿建议
加强区域地质调查和变质岩系的研究,注意寻找沉积 变质型铁矿的赋存层位和变质程度较高的地段。
输入 岩浆标型题铁矿
注意研究岩浆岩的类型、分布和岩浆活动期次,寻找 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铁矿床。同时,注意利用地球物理 和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深部探测。
沉积变质型 铁矿
火山岩型铁 矿
有害元素含量及分布
有害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是评估铁矿石质量的重要方面,一般通过化学分析和矿物学 研究等方法进行了解。
伴生元素含量及利用价值评估
伴生元素种类
铁矿石中常伴生有铜、钴、镍、钒、钛 等元素,这些元素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可 以被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VS
伴生元素含量及利用价值
伴生元素的含量和利用价值是评估铁矿石 综合利用潜力的重要指标,一般通过化学 分析、矿物学研究和工艺流程试验等方法 进行评估。同时,还需要考虑伴生元素的 回收成本和市场价格等因素,以确定其实 际利用价值。
磁性
利用铁矿石的磁性差异,可以采 用磁选工艺实现铁与其他非磁性 杂质的分离。
密度
根据铁矿石与脉石矿物的密度差 异,采用重选工艺可实现二者的 有效分离。
综合利用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优化选矿流程
1 2 3
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对铁矿石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各 元素含量及赋存状态,为选矿工艺提供基础数据 支持。

浅析新余市铁矿床(下坊、巴丘、花桥)矿区成矿规律

浅析新余市铁矿床(下坊、巴丘、花桥)矿区成矿规律

浅析新余市铁矿床(下坊、巴丘、花桥)矿区成矿规律我国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元古宙震旦系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储量的50%以上。

具有矿床规模大,品位低,矿体埋藏浅,易于分选的特点,分布于江西中西部的新余铁矿床(下坊、巴丘、花桥)矿区也属于该类型,该矿区位于原新余钢铁责任有限公司主矿体良山铁矿区的西南延伸部位,是新余钢铁责任有限公司后备资源地,该类型矿床品位虽然低贫,但矿石可选性能较好,开采条件较有利,储量规模较大,该矿区从1957年起开始江西省地矿局下属单位(于一九五八年至二零一零年间)历经50多年先后进行过大量地质勘查工作,查清了矿床分布情况,笔者通过对前几代地质工作者的成果中进行反复分析、认真研究,并结合多年对该矿区矿山开采勘探工作经验积累,对该矿区的成矿规律得出一些粗浅认识。

标签:新余铁矿床;研究分析;重要意义引言该矿区区域构造位于钦杭东段结合带,江西境内中部南华造山带北缘,以武功山-北武夷隆起带西段武功山隆起东段的神山倒转背斜为主,背斜南翼及南西部收敛部位为含铁岩系,北翼为萍乡-广丰深断裂切割破坏,南西部北西向断裂发育。

在此倒转背斜南翼上又发育一系列紧密排列的北西-北北西向同斜褶皱群,是赣西铁资源的主要富集区。

区域构造以神山倒转背斜为主体,北翼为萍乡-广丰深断列切割破坏,南西部北西向断列构造非常发育,在花桥矿区明显见到;背斜南翼及南西部收敛部位为松山群含铁岩系分布,沿铁矿层走向有一系列的紧密同斜褶皱群展布,区内构造分为三部分:(1)东部正常区:九龙山及以东构造线为北东东的背斜,由北向南依次出现次级褶皱,局部出现倒转褶皱,常出现规模不大轴面平行岩层的倒转或同斜小褶皱,微褶皱发育;(2)中部转折区:井头——冒顶庵间,岩层为正常层序,而到鸡婆寨、狮子山则为倒转层序。

(3)西部倒转区:在扬家桥、松山长富构造线为EW方向,岩层倾向南西和北西,岩层层序与东部完全相反,是倒转层序,此区构造复杂,由北向难出现一序列次级倒转向斜、背斜褶皱,区内断层十分发育。

湖北大冶铁矿成矿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湖北大冶铁矿成矿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湖北大冶铁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一)区域地质概述(1)区域地质特征鄂东南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侧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以梁子湖北北东向断裂带和大磨山—鄂城隆起带为主)的复合地段。

大致与传统构造区划的下扬子褶皱带西部大冶复式向斜构造部位相当。

区内西南角大磨山一带有元古界板溪群及震旦纪地层零星出露。

古生界和中生界及中下三叠世地层广泛分布于本区,除志留系、泥盆系为一套砂页岩建造外,其余均为碳酸岩建造,夹有少量碎屑岩及煤层。

上三叠及其后的中生代地层分布于本区北部和西部。

西部梁子湖一带中生代断陷盆地广泛分布侏罗纪砂页岩及白垩纪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建造。

新生界为陆相红色碎屑岩堆积。

主要分布于长江沿岸及梁子湖、大冶湖盆地附近。

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与铜铁矿产有关的多期侵入的中酸性复式岩体、规模大小不等,有三十多个,其中主要的自北向南依次有鄂城、铁山、金山店、阳新、灵乡、殷祖六大岩体,同时还有铜山口、丰山洞、阮家湾等许多小岩体分布。

(2)地层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其次为二叠系上统大隆组和龙潭组。

大冶群碳酸盐类岩石在铁山火车站以北,由于燕山期铁山岩体的改造而不同程度变质为大理岩。

由于多次区域构造变动,特别是铁山岩体侵入时热力和动力等因素的作用,在大理岩中形成复杂的摺叠层,造成标志层不清,地层层序不明。

但矿区地层区内与区外的地层完全可以对比,即他们的大部分均属下三叠统大冶群,次为上二叠统的大隆组与龙潭组。

由于矿区内变质岩系地层中未见到古生物化石,所以在地层对比中主要依据的是变质前后的岩性特征、组合特点、残存的原岩结构与构造标志(如缝合线,层理度等)。

(3)岩浆岩铁山岩体东西长24公里,南北宽5公里左右,面积约120平方公里,成北西-南东纺锤形。

经前人76年1:5万铁山幅地质测量确认,铁山岩体是燕山期多次岩浆活动侵入形成的复式岩体。

矿床范围内出露的岩浆岩有四种岩浆岩,属铁山侵入体南缘中段部分,根据野外穿插关系和间接证据、适当参考同位素年龄数值确定上述四种岩浆岩形成顺序自早而晚为:中细粒含石英闪长岩、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正长闪长岩和斑状含石英闪长岩。

西藏措勤县磁石地区铁矿床成矿条件及成因分析

西藏措勤县磁石地区铁矿床成矿条件及成因分析

比 研究 , 步 划 分 出具 有 寻 找 铁 矿 及 多 金 属 矿 前 景 的克 马 得 果 、 则 、 松 等 地 区 ; 据 磁 石 铁 矿 初 尼 吉 根 矿 体 分 布 特 征 、 石 特 征 , 步 认 为 磁 石 铁 矿 属 于 岩 浆 晚 期 贯 人 型铁 矿 床 。 矿 初 关 键 词 : 磁 石 铁 矿 ; 矿 条 件 ; 床 成 因 ; 藏 成 矿 西 中 图 分 类 号 : P 1 ; 68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4 2 2 1 ) 40 2 —5 62 P 1 . 1 0 11 1 (0 10 —420
冈底 斯板 块 受 古 特 提 斯 洋 和 新 特 提 斯 洋 的 影
石 、 功等铁 矿床 , 恰 尼雄 铁矿 的远景 资 源 量约 为 5 ×
响, 在尼雄 阿索地 区形 成 了 Nww 向带状 展 布 的
1 , 石铁 矿在 尼雄铁 矿西 北方 向约 5 m 处 , 0 t磁 0k 铁 班公 湖一 怒江结 合带 、 白垩 纪岷千 日残余 海 盆 、 阿索 矿远 景资 源量达 1 0 。本 文 试 图通 过 现有 资 料 构造 混杂 岩带 、 日错 一 当雄燕 山期岩浆 弧 、 多晚 ×1 t 它 邦
少量 火 山岩 , 度 达 万米 以上 。至 晚 白垩 世 该 区结 厚
0 引 言
束 了海相 沉积 历史 , 始新 世一 渐 新世 出现 了磨 拉 石
建造 。带 内构造 十分发 育 , 以走 向断裂 为 主 , 系 多 一
列 近 E 向的 逆 冲 断层 常 把 老地 层 逆 冲 至 新 地 层 W 西 藏 自治 区措 勤县 的磁 石地 区位 于 中 国西部 6 之上 。板块 内中新 生 代 的 中 酸性 岩 浆 活 动 十 分 强 个 富铁 矿成 矿远景 区之 一 的班 公湖一 怒 江缝合 带 与

赤铁矿的矿床类型与成矿规律分析

赤铁矿的矿床类型与成矿规律分析

赤铁矿的矿床类型与成矿规律分析赤铁矿是一种重要的铁矿石,广泛用于钢铁冶炼和建筑材料制造等领域。

本文将对赤铁矿的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赤铁矿的矿床类型可以分为火山岩型矿床、沉积岩型矿床和变质岩型矿床。

火山岩型矿床是最常见的赤铁矿矿床类型,形成于含铁火山岩熔融作用的结果。

火山岩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在火山喷发过程中,铁矿石以溶液或气态形式从岩浆中分离出来,沉积在火山口周围形成矿床。

沉积岩型矿床主要形成于大规模的沉积作用过程中,当河流、湖泊或者海洋中的铁元素达到饱和状态时,赤铁矿石就会形成。

变质岩型矿床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当含有铁的岩石经历高温高压变质作用时,铁元素会以溶液的形式分离出来,形成赤铁矿矿床。

其次,赤铁矿的成矿规律主要与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和化学成分有关。

首先,赤铁矿的形成与火山喷发和沉积作用紧密相关。

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中的铁元素会以溶液或气态形式从岩浆中分离出来,随着火山活动的不断发展,铁矿石沉积在火山口周围,逐渐形成火山岩型赤铁矿矿床。

沉积作用也是赤铁矿形成的重要因素,当河流、湖泊或者海洋中的铁元素达到饱和状态时,赤铁矿石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岩型赤铁矿矿床。

其次,构造运动对赤铁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构造运动是地壳变形的结果,常常伴随着岩石的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这种构造运动不仅改变了地质环境,还改变了地壳中铁元素的运移路径。

由于构造运动的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岩石中的铁元素可能会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逸出,进而形成变质岩型赤铁矿矿床。

此外,赤铁矿的成矿规律还与矿石中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赤铁矿石主要由铁氧化物组成,在形成过程中,矿石中含有的其他元素也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例如,硅、镁、铝等元素能够影响赤铁矿矿石的成色和矿石的硬度。

同时,还存在着一些辅助元素如磷、锰、钒等,它们不仅影响赤铁矿矿石的性质,还可能影响赤铁矿矿石的使用价值。

总之,赤铁矿的矿床类型主要有火山岩型矿床、沉积岩型矿床和变质岩型矿床。

铁矿矿床及矿床成因分析

铁矿矿床及矿床成因分析

铁矿矿床及矿床成因分析王堆仓;王堆珍;徐明芳【摘要】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整体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铁矿是中国十分重要的矿产资源,能够为中国工业的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中国铁矿众多,目前已经探明的矿床类型主要有3种,分别是内生型铁矿床、外生型铁矿床和变质型铁矿床.对铁矿矿床具体成因进行研究,对于铁矿勘探开采和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年(卷),期】2016(007)009【总页数】2页(P114-115)【关键词】铁矿;矿床;成因分析【作者】王堆仓;王堆珍;徐明芳【作者单位】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五队,吉林延吉 133000;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三队,吉林延吉 133000;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五队,吉林延吉 1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对铁矿矿床及其成因的分析能够为铁矿的整体勘探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能够提升铁矿的整体开采和冶炼品质,为中国整体工业的发展引领方向。

1.1 内生型铁矿概述内生型铁矿床,顾名思义就是铁矿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内地影响较大的一种铁矿床类型。

这种铁矿床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较大,其主要矿体是在高温和高压下形成的。

其成矿的主要物质是玄武岩浆和超基性岩浆。

同时这种铁矿床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受内力影响导致铁矿床的上升,铁矿床自身发生冷却和凝固,最终形成铁矿。

1.2 岩浆型铁矿床岩浆型铁矿床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矿床类型,这种铁矿床主要由冷却的岩浆组成。

铁矿床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内力影响,会产生高温和高压的整体形成环境。

同时岩浆在进行分流的过程中,整体延伸长度非常长,形成的铁矿床规模非常大。

由于岩浆整体性能的不稳定,会在不同的岩层进行冷却和凝固,最终形成岩浆型铁矿床。

这种铁矿床会有较大厚度,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岩浆型铁矿床的矿物主要以钛磁铁矿为主。

总之,岩浆型铁矿床自身化学元素的组成非常复杂,铁矿床的整体分布和整体规模较大,矿床矿体的整体分布往往呈条状、带状和块状。

广西钟山县老虎冲铁矿成矿构造体系分析

广西钟山县老虎冲铁矿成矿构造体系分析

03 % ~0 2 整体 上 氧化矿T eP . 2 . %, 9 F 、 含量 较原 生 高 , 、i 2 而S SO
含量较原生矿低 。矿石经过加工处理后可达到一般冶炼要求 。
42 矿 石 类 型 .来自【. 质 与勘 探 ,0 7 ( ) J地 】 2 0 ,1.
O 引言
中, 一般为宽缓 的不对称褶皱 。矿 区断裂较为发育 , 以北东 、 北
西走 向两组为主 , 次为近东西向 、 近南北 向两组。 中近东西向 其
老 虎冲矿 区位于广西钟山县红花镇老虎 冲一带 , 面积 勘查
为3 .5 m , 广西 著名 的老矿 区 , 02 k 2是 主要 矿种 为磁 铁矿 、 赤铁
程Z 6 K 控制, 出标高+ 0 产 5 m。矿体 赋存于 I 含矿 层 中, 呈似层
状、 透镜状 ; 矿体厚度2 6m, 角1 。。 . 倾 0 5
3 矿 石 特 征 及 结 构 构 造
作为夹石 ; (F ) O 且厚度小于2m , 若w e ≤2 %, r 时 单工程平均 品位
4 矿 石 质 量 、 型 及 矿 体 围岩 和 夹 石 情 况 类
41 妒 石 质 量
根据 以上分析可知 , 接找矿标志在地表反映很少 , 直 因此 , 根据老虎冲地 区综合基 岩地质 图研究 间接找矿标 志具有 特别
重要 的指导意义 。这里主要是地层标志和围岩蚀 变标 志。
地层标志 :信都组 中含铁砂岩层是寻找铁矿 间接标志 , 当 含铁砂岩受热液变质作用后 , 铁质进一步 富集形成铁矿体。 围岩 蚀变标 志 : 与铁 矿有关 的蚀变 , 主要有硅 化 、 黄铁 矿
参 考 文献 : 【1 王 瑜 , 朗 田 , 1 李 苏绍 明. 东铁 矿 成矿 地 质 特 征 与 找 矿 预 测 鄂

智利Rodados Negros铁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理与找矿前景分析

智利Rodados Negros铁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理与找矿前景分析

智利Rodados Negros铁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理与找矿前景分析智利是世界上重要的铁矿石生产国之一,而Rodados Negros 铁矿床是智利最大的铁矿床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Rodados Negros铁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机理和找矿前景,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地质特征1、岩石类型Rodados Negros铁矿床位于智利北部,其围岩主要为下白垩统的大面积砂岩和泥岩。

矿床的主体矿物为磁铁矿,伴生矿物有赤铁矿、硬铝矾土、黄铁矾矿物等。

2、铁矿床类型Rodados Negros铁矿床是一种类型为磁铁矿-赤铁矿属于交代成因型磁铁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hydrothermal-metasomatic 型铁矿床。

3、铁矿石质量Rodados Negros铁矿床的铁矿石质量很高,铁含量一般达到63%以上,硅含量较低。

二、成矿机理1、含铁岩体来源Rodados Negros铁矿床的含铁岩体起源于大陆裂谷构造,是由地壳深部向地表推进的基性玄武岩,而随后的地壳运动和热液流体作用导致其形成了含有高品位铁矿石的形态。

2、热液流体Rodados Negros铁矿床的成矿热液流体主要来源于区域深部地幔,其特点是高温、高压、高含气和强蚀性。

热液流体在侵入含铁岩体时,对其进行了交代作用并沉积下来,形成了铁矿床。

3、热液流体的运移途径Rodados Negros铁矿床成矿热液流体的运移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通过脆性断层向上运移,另一个是从下伴随着玄武岩流向上到达含铁岩体的位置。

三、找矿前景1、找矿方向Rodados Negros铁矿床的找矿方向需要综合考虑其地质、地球化学、物理地球学和遥感等方面因素,针对可能的地质建筑、岩浆-热液活动、热液矿床类型、地质演化定位及深部矿床综合预测等方面展开工作。

2、找矿重点Rodados Negros铁矿床的找矿重点需着眼于磁性异常体、岩石蚀变带和脆性断裂构造带,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空间遥感和化探等多种技术手段,以尽可能的探测到更多的含铁矿体。

山东省沂水宿山钛铁矿矿床特征及成矿分析

山东省沂水宿山钛铁矿矿床特征及成矿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山东省沂水宿山钛铁矿矿床特征及成矿分析赵 飞,管仁君,魏鸿飞摘要:山东省沂水宿山钛铁矿矿床赋存于红门岩套三官寨单元中粗粒角闪辉长岩中,矿体大都裸露于地表,总体呈正地形,且中间高两侧低,平面上呈不规则带状,立体形态呈不规则的楔体状,受岩体的严格控制,其矿体出露地表,矿体特征、分布规律、赋存位置较明显,矿体形态简单,矿化组分均匀,为中型矿床,同时矿石属易选矿石,矿床开采难度小,加工选矿技术条件相对简单。

关键词:钛铁矿;矿床特征;组分;成矿理论1 区域地质背景宿山钛铁矿位于沂水县城北偏西约30km,地处诸葛镇东部、宿山北部一带,行政区划属沂水县诸葛镇,属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麓地形特征明显,地势南西高北东低,海拔+481.8m~+215.2m,相对高差266.6m。

区内基岩裸露良好,局部低洼处有第四系覆盖,植被发育。

该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区内以农业为主,工副业不发达。

1.1 区域地质特征沂水宿山地处华北陆块(Ⅰ)、鲁西隆起Ⅱ(Ⅱ)、鲁中隆起区Ⅱa(Ⅲ)、泰山—沂山断隆Ⅱa1(Ⅳ)、沂山凸起Ⅱ(Ⅴ)南部。

1.1.1 地层区域内地层出露较齐全,由老到新发育新太古代、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地层。

新太古代地层发育泰山岩群柳杭岩组,仅在区域北部的程家官庄附近出露,以小包体的形式赋存于古元古代二长花岗岩中,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变粒岩夹黑云阳起片岩、斜长角闪岩及磁铁石英岩等。

新元古代地层发育土门群佟家庄组和浮来山组,佟家庄组呈角度不整合于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之上,在区域西部广泛分布。

古生代地层发育寒武纪长清群和九龙群。

长清群发育李官组、朱砂洞组和馒头组,广泛分布于区域西部。

(1)李官庄组。

土黄色、紫红色薄层含砂质铁质泥岩,底部紫红色含泥质砾岩、砂砾岩。

(2)朱砂洞组。

主要为微晶灰岩、泥晶灰岩和白云岩,局部夹砂质页岩、钙质粉砂岩。

(3)馒头组。

紫红色、砖红色页岩为主,夹云泥岩、泥云岩、白云岩、灰岩和砂岩。

用层控矿床理论浅析白云鄂博铁矿的成矿

用层控矿床理论浅析白云鄂博铁矿的成矿

1白 云 鄂 博矿 区的 形 成 和 分 布 的 主 要 条 件 .
11 浆 活 动 条 件 .岩

本 区 铁 质 主 要 来 源 于 H8白云 岩 , 其 富集 成 矿 却 与 加 里 东 期 的 但
热 液 活 动 密 不 可 分 。稀 土 、 有 元 素 主 要 来 源 基性 热 液 。可 以说 , 有 稀 没
图 1 —1
详 见 内 蒙 古 铁 铌稀 土 矿床 地 质简 图 ( 1 1 图 -)
矿 的 成 矿 , 而 为 白云 鄂博 铁 矿外 围 找矿 打 下基 础 。 从 白云 鄂 博 矿 区 是 一 个 老 矿 区 , 括 矿 床 、 体 、 石 、 岩 矿 物 以 包 矿 矿 围
() 2 断裂 构造 及 物 质 成 分 在 内 的 各 方 面 工作 都 已做 得 十 分 细 致 。 作 程 度 很 高 。相 工 区 内 断 裂 十 分 发 育 , 据 断 裂 的形 成 力 学 和 组 合 关 系 , 依 主要 分 为 比之 下 , 关 用 层 控 矿 床 的 理 论研 究 该 矿 略 显 欠 缺 。 本 文 就 应 用 层 控 近 东 西 向 的 宽 沟 大断 层 及 N 有 E和 N 向 的逆 断 层 。 W 矿床一些新理论 , 其进行初步的探讨。 对 2 成 矿 物 质 来 源 ,
【 摘
040 ) 1 0 0
要】 本文用现代成矿理论的层控矿床 构造 浅析 白云鄂博稀土一铁矿的成矿机理 , 从矿床 物质 来源, 构造成矿各 个方 面对矿床 形成进
行 说 明 , 而 对 其 成矿 模 式加 以 总 结 为“ 从 沉积 变质 一 热 液 交代 叠加 ” 型 , 白云 鄂 博 外 围找 矿 打 下基 础 。 类 为
t e fa u e y o e —f r ng ma e a s a d sre u a o to . I i h wn t a r s e t g mo e o i n 0b e i g t d o h r l h e trs b r o mi tr l n tit r ]c n r 1 t s s o h t p o p c i d l f Ba Ya o 0r s ma ma i Hy r t e ma i n e a t i — e me tr Ma a r h s wh c St e b s f c i t s di n a y vy tmo p im. i h i h a e o Ba Ya o 0r Ro n d p i. i n 0b e u d e ost

河北省白涧铁矿成矿规律及成因分析

河北省白涧铁矿成矿规律及成因分析

河北省白涧铁矿成矿规律及成因分析摘要河北省白涧铁矿为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富铁矿床之一,其含铁量高、矿物品位好、勘探资源丰富等特点,使其成为热门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对白涧铁矿的野外考察、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其成矿规律及成因。

结果表明,白涧铁矿主要以磁铁矿为主,矿床呈层状或叠层状分布,随深度增加矿化度逐渐降低。

白涧铁矿成因为热液矿化作用,地质环境为中酸性岩浆或变质岩,矿物化学组成多数属于矽酸盐和氧化物矿物。

本文研究结果对于白涧铁矿的开发利用和相关矿床的勘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白涧铁矿;成矿规律;成因分析;矿物学;地球化学河北省白涧铁矿成矿规律及成因分析1.引言白涧铁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境内,地处环渤海湾金属矿产的核心地带。

其主要产出的矿物为磁铁矿,以其含铁量高,品位优良,勘探资源丰富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步枯竭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白涧铁矿的开发利用和资源管理已成为热门的研究方向。

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野外考察、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以揭示白涧铁矿的成矿规律及成因。

其中,野外考察主要包括对矿床产出区域的地形、地貌、岩体、矿体分布等方面的实地观察;岩相学及矿物学主要通过对精选样品的显微镜观察和薄片分析获取矿物学、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则通过对样品中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化学成分的分析,揭示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

3.研究结果3.1 矿质特征白涧铁矿多以磁铁矿为主,其它矿物有黄铁矿、白云石、方铅矿等。

矿床呈层状或叠层状分布,方向以北东-南西向的断裂控制为主,不同层次之间主矿体浸染连续,成矿地质条件多属于中酸性岩浆或变质岩。

3.2 化学成分磁铁矿元素的平均含量为Fe43.78%,Mn2.44%,SiO229.98%,Al2O3 2.11%。

矿物多数属于矽酸盐和氧化物矿物,主要氧化物有Fe2O3,SiO2、CaO,其中Fe2O3含量最高;稀土元素富集程度适中,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

矿山宝铁矿矿体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矿山宝铁矿矿体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矿山宝铁矿矿体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分析了广东省龙川县矿山宝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探讨了该矿区铁矿的矿床成因。

标签:矿山宝铁矿矿体特征矿床成因广东省龙川县矿山宝铁矿位于广东省龙川县城NE13°方向,直距约57km处的小长沙村附近,属龙川县麻布岗镇所辖。

近几年来,我队在该矿区开展了地质详查工作,并提交了详查报告。

本文以本次详查的成果为依据,分析矿山的矿体特征与矿床成因。

1矿区地质特征概述矿山宝矿区处于大长沙盆地南部,矿区内地层主要有二叠系龙潭组、侏罗系高基坪群、第四系冲洪积层及残坡积层。

龙潭组分布于矿区南部,岩性为板岩夹细砂岩、粉砂岩薄层、中粒石英砂岩夹砂页岩和含磁铁矿中粗粒石英砂岩。

高基坪群大面积分布于矿区内,为含砾凝灰岩夹火山角砾岩、白云岩、矽卡岩、粗安斑岩。

第四系冲洪积层分布于溪流及两岸等低洼地段,由粉质粘土、粉砂、砾砂、卵石等组成;残坡积层分布于山坡、山顶、山麓地带,由红褐、褐色砂质粘土、亚粘土及岩石碎屑组成。

区内的构造包括褶皱和断裂。

褶皱为小长沙背斜,自西向东,背斜轴向为近东西向拐至北东向,轴部为石炭系,两翼为二叠系。

断裂为北东向的硅化断裂带(F23),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0°,断裂面显压扭性特征,呈舒缓波状[1]。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按侵入的先后顺序及岩性划分为:白云母花岗岩、安山玢岩、细晶闪长岩脉、侵入流纹斑岩、石英斑岩脉、花岗斑岩脉、二长斑岩,反映出本区火岩活动与岩浆侵入活动息息相关[2]。

2矿体特征概述2.1矿体规模及空间形态矿区已发现7个铁矿体,主要分布在呈脉状产出的花岗斑岩两侧的矽卡岩中,其中V01为主矿体,由于V02~V07这6个矿体规模较小,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V01主矿体:赋存于0~4号勘探线的矽卡岩中,其顶板为灰色、青灰色凝灰岩和浅灰~灰黑色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

凝灰岩厚度18~61m,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含角砾;透辉石石榴石矽卡岩厚度3.5~17m,变晶结构、块状或斑杂状构造。

新疆青河县哈旦孙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新疆青河县哈旦孙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新疆青河县哈旦孙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新疆青河县哈旦孙铁矿矿体形成于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的晚期,主要赋存在早二叠世第三侵入次辉长岩中,矿石中矿物成分与辉长岩中造岩矿物成分基本相同。

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哈旦孙铁矿成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通过物探技术得到主矿体主体位于30米深度以上,往下可能急剧变窄,矿化趋于减弱的结论。

标签:地质特征成矿物探铁矿1概述哈旦孙铁矿地处准噶尔地槽褶皱系与阿尔泰地槽褶皱系的交汇部位。

属卡拉先格尔的Ⅰ级Cu、Au成矿带内,该带经不同时期的地质工作先后发现和评价了卡拉先格尔铜矿、托斯巴斯套含铜磁铁矿、哈旦孙铁矿和圈出了部分以铜、钼、钴、镍为主的各类异常。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矿产的需求量也逐年上升,各类矿产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国家加大地质勘查力度进行基础地质研究和找矿,本文通过对哈旦孙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探究,为类似地质条件下找矿提供借鉴意义。

2地质特征2.1区域地质特征工区位于玛因鄂博断裂以南,处于准噶尔地槽褶皱系内,靠近准噶尔地槽褶皱系与阿尔泰地槽褶皱系的交汇部位。

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如图1所示。

区内地层属北准噶尔地层分区二台地层小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分别为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D1t)、中泥盆统北塔山组(D2b)、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C1j),西部大范围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

本区处于准噶尔地槽褶皱系与阿尔泰地槽褶皱系的交汇部位,不同期次构造活动相互叠加、相互作用,形成了以北西向为主的复杂构造变形体系,其中加普萨尔复背斜从工区的南西通过,并形成次级的宽缓型和闭合型的背、向斜构造,由南西往北东形成科克吐木苏克向斜、萨勒阔腊斯背斜。

区内断裂也较发育,根据断裂空间分布、变形特征及相互切割关系,分为左行斜冲断裂和剪切走滑断裂两大类型,其中规模较大的卡依尔特-二台断裂、卡拉先格尔-接勒的卡拉他乌断裂和交勒哈依尔很断裂是区内主要的定型构造,分割了本区地层,控制着区内Au、Cu、Fe等矿产的分布。

铁矿石提炼中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

铁矿石提炼中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

铁矿石提炼中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铁矿石是制造钢铁的重要原料之一,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铁矿石的提炼过程中,热力学和动力学是两个关键的方面。

本文将对铁矿石提炼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相关的理论与应用。

1. 热力学分析热力学是研究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转化过程的学科。

在铁矿石提炼过程中,热力学分析可帮助我们了解矿石的热力学性质以及反应的热力学条件。

矿石的热分解是铁矿石提炼的核心反应之一。

以Fe2O3为例,其热分解反应可表示为:2Fe2O3(s) → 4Fe(s) + 3O2(g)该反应需要输入一定的能量(反应热),而矿石的热分解温度是一个重要参数。

根据热力学原理,反应热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由Gibbs自由能变化ΔG与温度T的关系给出:ΔG = ΔH - TΔS其中,ΔH是反应焓变,ΔS是反应熵变。

在铁矿石的热分解反应中,当ΔG为负时,反应是可逆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ΔG来确定反应是否可行。

此外,热力学还可以帮助我们优化铁矿石的还原过程。

在还原过程中,常使用一种称为还原剂的材料,如石墨、煤等。

还原剂的选择和使用对铁矿石提炼的效率和成本都有重要影响。

热力学分析可用于确定最佳的还原剂以及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从而提高铁矿石的还原效率。

2. 动力学分析动力学是研究物质在反应过程中速率及其机理的学科。

在铁矿石提炼中,动力学分析可帮助我们了解反应过程的速率和控制步骤,从而优化生产过程。

铁矿石的还原过程是提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一般情况下,还原反应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来描述。

其中的关键步骤可能包括氧化物的表面吸附、表面反应和扩散等。

动力学分析可用于确定反应速率常数以及反应机理,从而为铁矿石还原过程的优化提供基础。

除了还原过程,铁矿石的燃烧反应也是提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燃烧反应的速率对提炼效果有直接影响。

动力学分析可用于确定燃烧反应的速率常数以及影响速率的因素,从而为提高燃烧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南山铁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

南山铁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南山铁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张生奇摘要:在铁矿找矿及其开发过程中,铁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铁矿矿床地质特征与形成原因的科学明确,本文对迁安市马兰庄镇南山铁矿主要地质特征和主要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探索南山铁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铁矿的主要地质特征,总结了南山铁矿矿床的主要形成原因,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的科学分析提供依据,从而促进迁安市及其周边铁矿找矿及其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铁矿矿床;形成因素;铁矿地质特征;铁矿资源储量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的加快,钢铁工业迅速发展,冀东地区有唐钢集团、首钢、建龙实业、京丰、迁钢、港陆等多家钢铁公司,对铁矿石需求量较大,整个冀东地区钢铁原料自给率不足,需进口国外铁矿石以满足钢铁厂原料需求。

冀东地区易采露天铁矿资源趋于枯竭,逐渐转入地下硐采,随着市场对铁矿资源需求的增大,近年来,开发条件较复杂的矿床陆续被开发利用,如司家营铁矿、张庄铁矿、东安铁矿、闫庄铁矿、常峪铁矿等。

南山铁矿位于京津唐工业经济圈内,经济发展急需铁矿资源,矿床具有规模大、质量好,易采,易选铁矿,矿床资源量的提交、开采可缓解本地区市场需求。

在对铁矿矿床进行地质特征和形成原因分析的过程中,地质工程技术人员与铁矿相关单位要充分搜集以往地质工作资料以及现有的地质环境条件。

技术人员要认识铁矿开采的重要性,通过现有的地质状况及资料,深入了解铁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铁矿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其主要形成原因展开科学分析,了解采矿权设置,确保无自然保护区、无名胜古迹、无明显的地质灾害和军事禁区,不属于限制开采矿产的范围。

在铁矿矿床分析中要依据授权的矿床开采权范围内的规模、形态、铁矿产状、厚度等情况,熟悉矿区的开采条件,对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及环境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和查明,对该地区的铁矿资源储量进行估算,从而为后续的铁矿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

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

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李厚民;王登红;李立兴;陈靖;杨秀清;刘明军【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12(39)3【摘要】Iron resource is an important metal resource in China. Summaryof iron metallogeny and analysis of iron resource potential are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natural endow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ron resource in China. Iron deposits in China are classified into metamorphosed sedimentary -type iron deposits, magmatic -type iron deposits, contact metasomatic -hydrothermal -type iron deposits, volcanogenic type iron deposits, sedimentary type iron deposits and weathering-infiltration type iron deposits as well as 40 typical iron deposit styles. Metallogenic models of Anshan type, Damiao type, Mengku type and Daxigou type iron deposits are established. This paper divides China's iron resource into 36 iron minerogenic units, and also summarize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ron deposits of different genetic types, different deposit sizes, and different ore types. The resource potential of 7 important minerogenetic units is also discussed.%铁矿是中国重要的大宗金属矿产资源,对其进行成矿规律总结和潜力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总结了中国铁矿资源的禀赋特征;将中国铁矿床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淋滤型6种成因类型和40个矿床式,并建立了鞍山式沉积变质型、大庙式岩浆型、蒙库式海相火山岩型、大西沟式沉积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划分了36个中国铁矿成矿区带,编制了成矿区带图,总结了不同类型铁矿和不同时代铁矿的空间分布规律;总结了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和矿石类型的时间分布规律;最后,探讨了7个重点成矿区带的资源潜力.【总页数】22页(P559-580)【作者】李厚民;王登红;李立兴;陈靖;杨秀清;刘明军【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相关文献】1.辽宁鞍本地区铁矿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分析 [J], 张朋;乔树岩;姜海洋;石国明2.广西硫铁矿成矿规律研究及资源潜力评价 [J], 周旭霞;梁秋明;何劲松;曹晨昀3.内蒙古自治区铁矿成矿规律及资源潜力特征 [J], 许立权;张彤;李雪娇;赵静;姜万德4.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 [J], 任经武;郗文亮;杨艳绪5.河北省铁矿成矿规律研究及资源潜力预测 [J], 任树祥;贾正海;张贵宝;宋立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胡发卯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并对其勘探和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在地质特征方面,铁矿床的分布与产状、矿石类型、岩石组成、矿物学特征以及矿物资源量和品位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描述;在成因分析方面,主要探讨了铁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以及成矿机制等;在勘探和开发利用方面,介绍了铁矿床的勘探方法、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铁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分析;勘探;开发利用铁矿是人类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钢铁、建筑、机械、交通等各个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铁矿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研究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对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铁矿资源,提高铁矿勘探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铁矿床是指地球上含有铁矿的岩石体,它的产状和地质特征对于铁矿的勘探和开发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入手,分析铁矿床的分布、产状、矿石类型、岩石组成、矿物学特征以及矿物资源量和品位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对铁矿床的成因进行分析,包括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以及成矿机制等方面的内容,为铁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最后,本文还将探讨铁矿床的勘探方法、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1 铁矿床的地质特征1.1 分布与产状铁矿床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产状形式多种多样。

一般来说,铁矿床的产状与地质构造、岩性、变质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地质构造方面,铁矿床常位于褶皱带、断裂带、地堑、岛弧和盆地等地质构造带内。

在岩性方面,铁矿床常与含铁质的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等有密切的关系。

在变质作用方面,铁矿床往往形成于区域变质作用或者热液蚀变作用的影响下。

此外,铁矿床还可分为海底铁矿床、沉积铁矿床和热液铁矿床等多种类型,各种类型的铁矿床产状也有所不同。

因此,了解铁矿床的分布和产状对于其勘探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矿成矿理论一、成矿条件和地层岩浆岩构造三者关系密切1.层位与岩性对铁矿的控制1)稳定的层位2)含矿层位往往是大范围分布, 一般沿走向延展数千米至数百千米, 沿剖面矿体厚度数米至数十米;3) 铁矿层的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4) 矿层顶底板围岩岩性与铁矿体富集存在明显依存关系, 当矿层底板为含砾砂岩时, 矿层稳定, 且延展较大, 若为砂质板岩或二者交替出现时, 矿体则延展较小, 多为透镜体, 从而反映了海水深度的变迁及环境对铁质的富集有着直接的影响。

2 岩相古地理对成矿的控制一个地区强烈的上升造陆运动,容易造成地层间角度不整合接触,运动强度的不同又使得方向的改变。

3 古构造对成矿的控制地台与褶皱带的结合地带,容易发生构造运动。

4 变质作用对成矿的控制1)变质作用的影响: 当在动力活动强烈的挤压部位, 由于动力变质热液的影响, 有机硫( H2S) 和处于还原环境中赤铁矿, 在还原剂( H、HS) 的作用下, 还原为磁铁矿。

因此,铁矿体中磁铁矿含量明显增多, 粒度加粗( 由微细粒变为中粗粒) , 常形成厚度较大的磁铁矿体, 且磁铁矿石中普遍出现大量的黄铁矿, 硫含量也略高于赤铁矿。

故动力变质作用是使赤铁矿变成磁铁矿的一个重要因素。

2) 热液变质作用的影响: 在空间位置上,当铁矿层呈现出愈靠近岩体或岩脉, 铁矿石磁性率愈增高的趋势, 故岩浆热液活动是该区磁铁矿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变质作用又有使矿层铁质变贫的趋势, 当磁铁矿形成以后, 大量的饱和SiO2 溶液, 在磁铁矿形成斑晶的空间停留, 重结晶再形成石英、绿泥石等, 而磁铁矿又进一步被石英、绿泥石交代, 使磁铁矿变得残缺不全, 而使原有的矿石铁质变贫, 故磁铁矿品位一般要比赤铁矿品位低些。

所以变质作用只能促使磁铁矿的生成和铁矿物粒度加大, 却并未使铁质富集。

3)的赋矿地层存在, 是铁矿富集的基本条件之一。

4)具导源于岩浆,而岩浆岩及其接触带,一向被认为是成矿的最重要的控制因素。

地壳中的基底扩张断裂时岩浆的主要活动区和集聚区;地幔物质上涌后,在陆壳中的连续性是不均一的。

只有当陆壳中存在区域性基底扩张断裂时,地幔物质才有可能继续上升,并形成岩浆活动的主要场所。

中国东部古生界基底隐伏断裂和古生代大陆扩张的扩张轴,都是发生在陆壳中的区域性狂涨断裂,因而也是岩浆活动和成矿的主要构造区。

相反,在缺少扩张断裂的隆起区,岩浆活动减弱,成矿不好。

长期扩张的凹陷区,有利于岩浆的分异和铁的富集。

其次是构造环境相对稳定,有利于岩浆充分分异和形成铁的富集。

而隆起区。

则相对成矿较差。

3)成矿区域往往离褶皱带或者造山带很近。

断裂构造活动是内生矿产成矿物质活化迁移的主要驱动力二、成矿的形成机理1)钙碱性安山岩火山岩浆的原始成分有利于铁的富集。

根据Kuno和MacDonald的研究,各种不同系列的岩石,由于岩浆晶出物和残浆中所含的FeO+不同,决定了铁在残浆中的富集程度也有不同。

实验证明,钙碱性岩系岩浆晶出物中的FeO+高,可达8-14%,残浆中铁不富集2)岩浆演化完全,有利于铁质富集成矿,并且主要成矿作用多发生在火山活动主期的较晚阶段。

含矿岩浆具有一定的Fe、Mg比关系,即与岩浆分异的一定阶段有关。

岩浆旋回发育完全,才有可能使岩浆中的铁在长期演化中得到富集,并在主岩浆旋回的晚期形成铁矿。

如果岩浆演化不完全,或构造不稳定,则铁组分不易富集,或富集后又为新的平衡反应所破坏。

3)岩浆中铁的多次演化富集,是铁矿具有多阶段多类型的特点。

1现有资料表明,铁除在岩浆分异早期仅形成铁镁硅酸盐而不形成铁氧化物,在其它阶段均可导致铁的富集,并在一定的ph Eh条件下沉淀,形成铁矿。

4)岩浆中天水的参与,氧分压的增高,是形成铁氧化物的一个重要条件具Osborn资料表明,方铁矿的晶出,与岩浆熔体的压力有关,而主要是与氧分压有关。

当熔体为S02、H、N饱和时Fe2O3不晶出,。

但随∫O2增大,Fe2O3晶出即加强.在岩浆熔体结晶晚期或岩浆期后阶段,Fe2O3的晶出需要有一定的氧分压,即有水的参与。

对于陆相火山岩铁矿来说,天水的参与作用是一个重要条件。

氧分压的增高,表明岩浆处于半封闭半开放系统。

5)成矿铁质主要来自深部岩浆的分异作用三、铁矿成矿地质特征1)长江中下游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主要是安山岩的一套火山岩组合,碱质偏高,属钙碱性岩石系列。

2)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主岩浆旋回的晚期,如宁芜地区的大王山旋回。

3)随含矿岩浆的结晶分异,在不同阶段。

课形成各种类型的矿床。

4)矿区深部存在隐伏矿体,并在空间上控制着铁矿的分布。

5)围岩蚀变强烈四、铁矿成矿规律1.中偏基性(富钠质)的闪长岩类浅成-超浅成相岩体(以下简称“含矿岩体”)是铁矿的主要成矿母体。

铁矿与岩体在空间上紧密伴生,时间上有继承性,成因上密切相关。

作为主要矿质来源的含矿气热溶液来自岩体。

所以,岩体是铁矿形成的内在因素。

2.构造是控制铁矿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它提供了矿液活动的空间。

常见的容矿构造有角砾演化带、破碎带构造、裂隙带构造。

当然,一个铁矿床的形成往往受多种构造控制,如梅山铁矿除受接触带构造控制外,也受岩体冷凝剥离崩塌角砾岩、蚀变角砾岩化带、裂隙带等构造控制。

因此,具体分析一个铁矿床的控矿构造是,要注意全面分析各种与矿有关的构造因素,并分清主次,进而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围岩作为成矿过程中物理-化学作用的反应物之一,对铁矿的形成起着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层位、岩性两个方面。

4.围岩蚀变时探索铁矿成矿规律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于铁矿有关的围岩蚀变,在各式矿床中式不同的。

有些矿床没有围岩蚀变,有些围岩蚀变十分普遍而强烈。

围岩蚀变对成矿作用的影响,还表现在为蚀变对围岩物理化学性质的改造,是围岩在某一方面促进成矿作用的进行。

此外,围岩蚀变尤其是钠长石化对围岩中铁质的迁移富集起着重要作用。

五、找矿标志与远景分析随着各种理论的不断创新,铁矿成矿理论也有改变,找矿方向也不得不随之改变。

以前在万能岩浆主宰下的专门注意火成岩及接触带的找矿方向似乎需要修改了。

我们将不得不更多的注意围岩的成分以推断矿源层的存在。

详细研究各种构造模式及可能形成对矿质的圈闭,一发现矿床。

此外深大断裂,结合大地构造及成矿岩浆体系的成矿预测,前寒武纪地质发展史,潜伏构造及围岩蚀变与矿床带状分布等问题都对找矿有重大意义,先略论其次a)围岩岩性纪围岩的含矿性所谓围岩岩性是指围岩对于含矿的渗透性、交代性及空间的充填性等而言的。

b)构造模式及圈闭c)深大断裂及潜伏构造铁矿的形成于深大断裂及潜伏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后应该在沿着深大断裂带的延伸方向,在其周围区域内布置找矿工作,必须首先把许多已知矿点及岩浆活动,围岩性质等联系起来,以便初步看出这个带已经发现了或可能发现的那些矿种和类型,然后再布置系统的综合研究。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而具体的找矿方向,应该深入研究认真工作。

d)结合大地构造及成矿岩浆体系的找矿预测e)围岩蚀变及铁矿的分布规律研究和发现盲矿体将是今后找矿工作的一个新的任务。

2▪第二章铁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一、铁矿资源概述▪二、铁的工业矿物、矿石类型▪三、铁的成矿地质作用▪四、铁矿床主要类型及其特征▪五、我国铁矿资源评价▪一、铁矿资源概述▪铁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元素之一,据美国矿务局(1983)统计,世界铁矿储量为2903.5亿吨,主要分布于俄罗斯、中国、巴西、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均超过100亿吨),其次为印度和南非(矿石平均品位>60%)。

▪我国铁矿资源丰富,1996年统计储量为463亿吨(保有储量),仅次于前苏联的599亿吨。

我国铁矿床主要分布于鞍山-本溪、冀东、四川攀西、内蒙古白云鄂博、湖北大冶、宁芜地区、甘肃镜铁山、山西五台、海南石碌、莱芜-邢台等十大铁矿产区,是世界上铁矿类型最齐全的国家。

▪ 2.1 铁的工业矿物▪已知含铁工业矿物有300多种,主要的工业矿物:▪ 2.2 铁矿石类型▪按矿物成分划分为:磁铁矿矿石;赤铁矿/假象赤铁矿矿石;褐铁矿矿石;钛磁铁矿矿石;菱铁矿矿石▪按结构构造划分:致密块状矿石;浸染状矿石;条纹条带状矿石;网脉状矿石;角砾状矿石;鲕状和肾状矿石▪按铁含量:–富矿石 Fe>45%(磁、赤铁矿型);Fe>30-35%(菱铁矿型)–贫矿石 Fe25-45%(磁、赤铁矿型);Fe20-30%(菱铁矿型)▪按共生有益组划分:单一铁矿石;综合铁矿石(锰、镍、钴、钒、铬、钼、钨等);▪按氧化程度划分:氧化矿石:TFe/FeO>3.5;原生矿石:TFe/FeO <3.5*TFe指矿石的全铁,包括可溶铁(SFe)和硅酸铁(冶炼时一般不能提取)▪三、铁的成矿地质作用▪基性-超基性岩:超基性岩平均含Fe9.85%;基性岩平均含铁8.56%;当上地幔发生局部熔融作用,基性-超基性岩浆沿深断裂侵入地壳时,通过岩浆的结晶分异和残余熔融作用形成岩浆矿床。

▪中-酸性(含碱性)岩浆岩:中性(碱性)岩含Fe平均为5.82%,酸性岩平均含铁为2.7%;–中酸性岩浆活动过程中,铁主要通过气水热液作用得到富集,在热水和F、Cl、B、P等挥发性组分参与下,铁的活度大为增强,Fe与挥发性组分形成FeCl2,FeF3等卤化物Na3[Fe3+(PO4)2]、Na2(Fe2+Cl4)等形式的络合物与热液一起运移,在适当的地质构造环境中沉淀,形成铁矿物和多金属硫化物。

–与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的铁矿主要属岩浆期后热液形成的,但也有例外,如智利拉科铁矿,由含矿熔浆喷溢而成。

▪(3)外生成矿作用:外生条件下,铁主要聚集于海相沉积。

–海相沉积物中铁质来源可能有四种:陆源岩石风化产物;海底火山喷发或海底火山热液作用;海水对海底岩石的溶解或化学反应;宇宙尘埃散落物;–铁在海水中的搬运方式有三大类:①可溶铁:铁离子,铁的有机络合物(如腐殖酸络合铁)及铁的无机络离子;②溶胶体:Fe(OH)3,为正胶体③不溶铁:铁矿物或含铁硅酸盐的微碎屑颗粒,海洋生物携带或吸附的铁等。

–铁的沉淀作用与其搬运方式有密切关系:不溶铁主要通过机械或生物方式沉积;可溶铁及溶胶铁主要以化学方式沉积;盆地中铁的具体沉淀矿物与环境的PH、EH、fo2、fco2等条件有密切关系,一般表现为随着水深增大,3fo2↓,fco2↑,故沉积产物表现出氧化物相→硅酸盐相→碳酸盐相→(硫化物相)的沉积分带规律;▪(4)变质作用:已形成的铁矿在变质作用中很少发生铁的迁移,只是由高价氧化物转化为低价氧化物(赤铁矿变为磁铁矿);在发生强烈动力变质地段,铁质可发生迁移,甚至沿断裂带转移,形成局部再富集。

如BIF铁矿。

▪四、铁矿床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1.岩浆型铁矿床▪ 2.矽卡岩型铁矿床▪ 3.玢岩型铁矿床▪ 4.沉积型铁矿床▪ 5.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6.多成因叠加型铁矿床▪ 4.1 岩浆型铁矿床▪指产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中的钒钛磁铁矿矿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