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泄漏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泄漏事故
案例一宁波麦芽有限公司氨泄漏事故
事故时间:2005年4月30日
事故地点:宁波麦芽有限公司
事故经过:因公司制冷系统中的4号蒸发器有一组盘管锈蚀,为安全起见,公司决定将该该段盘管割除,并将割除后的系统口(两端分别是高压口和低压口)焊封住。
于是,2005年3月份公司请专业资质公司十四化建进行施工。
2005年4月30日9时25分许,该公司生产部制冷车间制冷工范辅官、陈光旭两人到制冷车间二楼,对4号蒸发器(靠窗,公司厂区道路旁)进行调试,当刚打开阀门时,氨气立即大量泄漏,两人立即关阀门(实际未完全关死)后,奔向一楼,立即报告了车间主任、调度、安全主任、生产部经理、总经理等。
从现场来看,氨雾气从制冷车间二楼窗口冒出,车间里面雾气很大,分不清方向和位置,下风口氨味很重。
公司领导立即组织人员疏散附近所有员工,转移到安全地带;报告消防队请求救援;制冷车间主任和另一制冷工立即穿上防毒面具,试图进入车间去关阀门,无奈里面雾气太大进不去;立即切断有关电源;组织保安警戒,避免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禁止在附近用火、打手机。
北仑消防大队接警后在指导员和有关领导带领下立即赶到公司,争分夺秒投入抢救,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冲入车间,关好阀门,并不断
用水枪稀释。
区领导、经发局领导、安监局领导、公安局领导、环保局领导、卫生局领导等到现场指挥。
在有关领导正确指挥和北仑消防大队全力救援之下,约15分钟时间即将事故消除。
事故原因:
产生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4号蒸发器盘管低压口没有焊封,当时公司有关人员没有对其进行检查确认是否焊接好,当调试打开阀门时3公斤压力的氨气立即从低压口冲出,进而在空气中弥漫。
调试时制冷工未戴防毒面具,在大量氨气泄漏情况下,制冷工无法将阀门完全关死,导致事故扩大。
公司立即采取了应急措施和制冷工及时采取了保护自我的措施,所幸本次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也基本未造成财产损失。
采取整改措施:
1、请专业资质公司将低压口焊封好;
2、对技术改造和施工过的部位,作一次全面、仔细的检查;
3、对全体员工尤其是制冷车间等危险部位员工再进行一次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教育,并常抓不懈;
4、危险部位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否则不得操作;
5、对危险部位,每年举行不少于一次的应急演练。
案例二青岛崂特啤酒有限公司制冷车间氨泄漏事故
2007年6月16日晚8时许,位于崂山区崂山路的青岛崂特啤酒有限公司制冷车间的氨水出现泄漏,险情发生后,厂内的职工及周边村庄的村民们迅速疏散,急救人员将附近敬老院中6名出现不适反应
的老人送至医院,经抢救,老人们都已脱离危险。
不少村民熏出家门。
险情发生后,“崂特”公司立即疏散了厂内正在加班的职工,紧邻该公司的砖塔岭村村民闻到异味后也从家中跑了出来。
“我当时正在家里看电视,当我闻到了这股怪味后,立刻推醒了正在睡觉的孩子,带着老人跑了出来。
”一名村民捂着鼻子向记者介绍说,当时许多村民都闻到了这股怪味,当他们发现氨气是从“崂特”公司泄漏的后,连忙跑到上风口,躲避氨气的“袭击”。
由于抢险及时,此次氨水泄漏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与“崂特”公司仅一墙之隔的沙子口街道中心敬老院众多老人却出现了不适反应。
“有6人出现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
”敬老院护理员王爱欣向记者介绍。
“我们启动了紧急救助预案。
”昨晚,市急救中心主任赵珊介绍,险情发生后,他们立即带着5辆急救车赶来救人,并已准备好第二梯队。
案例三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液氨泄漏事故
阜阳市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5月4日发生的“5・4液氨泄漏事故”原因已经查明,储氨罐区2号氨球罐进口管支管截止阀质量不合格,是导致液氨泄漏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该事故造成33名工人吸入氨气中毒被送进医院治疗,其中9人处于重症状态。
2007年5月4日零点许,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车间储氨罐区2号氨球罐在液氨进料过程中,进口管支管截止阀突然开裂,造成氨气泄漏。
发现氨气泄漏后,当班工人立即关闭放氨阀和2号氨球罐进氨阀。
从泄漏发生到关闭有关阀门结束,历时约9分30
秒,泄漏液氨量约5.5立方米。
氨气泄漏扩散过程中,致使在附近施工的33名人员吸入氨气而中毒被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其中住院治疗的有28人。
由于当班工人处置迅速果断,阻止了事故后果的扩大。
事故调查组经过调查发现,事故截止阀系该企业2005年8月从上海购置,事故中该截止阀底部脆断飞出,断口直径100mm。
经检验及技术分析,该型号阀门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是导致液氨泄漏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同时,该企业在建的40万吨尿素生产装置,在未经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许可、试生产方案备案和安全验收许可的情况下,擅自组织项目建设和生产,而且违法生产12个月后仍未取得项目设立批准。
在边施工、边生产情况下,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现场无人监护,埋下了事故隐患。
另外,现场施工人员过多,也是事故后果扩大的重要原因。
案例四浙江省某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氨厂压缩机爆炸事故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1年5月15日14时38分,浙江省某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氨厂压缩机爆炸,死亡3人,重伤1人,轻伤10人,经济损失400万元。
是日6时30分,该厂油气化车间2号油气化炉停车检修,下午13时检修完毕投油开炉。
14时20分,变换气合格,送7号压缩机,按工序送铜洗工段。
14时33分,铜洗气体合格后送合成,当打开配氮阀约5分钟后,合成车间即发生爆炸着火。
爆炸的主要部位在7号压缩机的主铺机和3号铜液塔附近的设备管道,7号压缩机的辅助设备一段回收管、一段缸、一段出口缓冲器、一段出口水冷器、二段进口缓
冲器、二段出口缓冲器、二段出口油水分离器和3号铜液塔进气管三通等8处都有爆裂口。
由于爆炸的影响,气体外泄,使TD总管、3号铜液塔顶部和底部、2号碱液塔下部、6号压缩机进口水封槽等15处着火燃烧。
7号压缩机一段缸为爆炸中心遭到严重损坏,一段气体出口阀腔、阀腔外壳西侧大部炸飞,其中一气阀阀座炸飞后击穿厂房屋面板飞出室外,一块重约30千克的缸体碎片飞离原位87米,一段出口缓冲器和二段进出口缓冲器全部炸碎,一段出口水冷器外壳及二段油水分离器等均被炸坏。
6号压缩机一段水封槽体被碎片击破,破洞直径约400毫米。
8号压缩机二段油水分离器筒体受碎片撞击,打成深40毫米,直径为200毫米的凹坑。
3号铜液塔由于内部发生爆炸,塔体下部外径胀大了73.5毫米,塑性变形达6.7%,爆炸冲力将塔顶盖掀动,缝隙达10至30毫米。
铜液塔顶部操作平台有一块重26干克的方形盖板,被炸飞离塔顶远达100米.塔体从框架坠落,陷入地下1米多深,铜液塔气体进口连接高压焊接三通被炸飞一块。
合成车间主厂房、铜洗厂房以及框架、配电室等建筑物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电气仪表装置大部分被烧坏或震坏,门窗、玻璃、石棉瓦等几乎全部被毁。
爆炸波及范围半径为150至200米,在这半径范围内各建筑物的门窗玻璃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二、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当时情况和记录表明,水洗气中含氧量超标,高达5~11.5%(正常生产要求低于0.2%),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体而引起爆炸。
造成水洗气中混入氧气的主要原因是在2号油气化炉停车检修完毕后,进行最后一次充氮,准备投油时,当班操作人员忘记关掉气化炉上32毫米和40毫米两只充氮阀门,造成氧蒸汽倒入氮气总管。
当合成车间合成工段打开配氮阀后,使氧气进入水洗系统及7号压缩机,因而导致系统爆炸事故。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油气化充氮与合成配氮应分别由二条总管送气,同一台氮压缩机不得同时向一条总管供气。
2.为了保证合成氮气质量,在合成配氮管装微量氧自动分析仪和压力自动调节,控制合成氮管的压力不低于21公斤/平方厘米(表),以防水洗气倒回,重要操作阀门坚持执行操作票制度。
3.进气化炉高压蒸汽,进变换炉一、二段补充蒸汽管线、气化炉、脱硫、加变的充氮管线等分别加装止逆阀,并对全厂重要岗位的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全面审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