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基本标准(试行)
(安全生产)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最全版
![(安全生产)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a9068c10a6f524ccbf85d2.png)
(安全生产)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试行)基础管理部分1安全生产责任制1.1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1.1.1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整;1.1.2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齐全;1.1.3企业坚持安全生产投入规划和实施;1.1.4企业坚持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且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1.5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整、齐全,定期组织演练实施;1.1.6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能及时、准确向上级汇报;1.1.7企业定期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1.2建立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且且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1.3建立各级各类人员包括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1企业安全规章制度2.1.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2.1.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2.1.3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2.1.4工伤事故管理制度;2.1.5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2.1.6现场安全管理制度;2.1.7电气安全管理制度;2.1.8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2.1.9安全投入保障制度;2.1.10安全例会制度;2.1.11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2建立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3安全生产投入3.1建立安全生产保障制度,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费用。
3.2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台帐,做到专款专用。
3.3企业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工伤保险费。
3.4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4.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网络4.1.1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且积极开展工作;4.1.2企业依法设置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且且有管理职能;4.1.3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参加企业各种涉及安全生产的会议和有关决策决定;4.1.4企业工会应履行监督职能。
DB33T 789-2013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
![DB33T 789-2013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f0835dd195f312b3169a525.png)
浙江省工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
![浙江省工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c8d59b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f.png)
浙江省工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一、引言工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保障企业员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任务。
为了规范工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工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的工矿企业,包括矿山、炼焦厂、冶炼厂、电力厂、化工厂、机械制造厂等各类工矿企业。
三、标准主要内容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求:–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完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分析和评估。
2.安全设施和设备要求:–各类工矿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设施、防护装置等;–对于特殊行业或特殊作业环境的工矿企业,应配置相应的安全设备,如酸碱中和装置、排气设备等。
3.应急管理要求:–工矿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
4.危险因素控制要求:–工矿企业应评估和控制存在的危险因素,如火灾、爆炸等;–定期检修、维护设备和装置,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5.安全生产监督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机制,加强对工矿企业的监管和检查;–工矿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工作,如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信息。
四、标准实施和遵守1.工矿企业应根据本标准要求,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工矿企业应制定相关措施和计划,逐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实施。
3.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工矿企业的监督和检查,提高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
4.违反本标准的工矿企业将被依法追究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暂停生产等处罚措施。
五、总结《浙江省工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工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工矿企业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控制危险因素,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并与政府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浙江机械加工行业评定标准
![浙江机械加工行业评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c15ad8f680203d8ce2f24fd.png)
隐患整改
查上级和企业安全检查时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单,检查现场整改完成情况,一处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扣5分。
10
小计
35
(十三)
危险源
管理
1
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估
1.危险有害因素应定期进行辨识和评估,重大危险源按《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进行辨识,未进行的扣全分;
2.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风险应建立档案,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查清单、台帐等资料,一项不符合扣2分。
2.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未进行的扣4分。
10
小计
50
(二)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以下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3)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
(4)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查看文本,每少一种扣4分,扣完本项分为止。
35
检查
项目
考评内容
考评说明
额定分
(二)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续)
工伤事故统计报告
1.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如实统计,未统计扣5分。
2.发生工伤事故时,应立即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有瞒报、谎报、拖延不报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证据的扣本项全分;
15
2
工伤事故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查事故处理结案记录等资料,应有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者及单位的处理决定、防范措施等内容,一项不符合扣2分。
5
机床照明符合要求
6
机床电器箱,柜与线路符合要求
7
未加罩旋转部位的楔、销、键,原则上不许突出
8
备有清除切屑的专用工具
9
磨床:砂轮合格,旋转时无明显跳动
车床:加工超长料应有防弯装置
省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标准解析
![省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标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b9a88c4028915f804dc2d4.png)
浙江省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标准解析一、基础管理1 安全生产责任制1.1 设置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一项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制度,是各种职业安全健康制度的核心,它明确规定了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及各类人员对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权力和义务。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各层次、各类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具体体现,也是“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和正常运行的关键,为此,特设置本项目。
1.2 适用范围1.2.1 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主要负责人、各级领导、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是企业、车间(分厂)、工段、班组一把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1.2.2 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如生产、计划、技术、设备、动力、人事劳资、教育、供销(运输)、消防保卫、安技环保等部门。
1.3 考评要求1.3.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履行下列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指在本单位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指挥权的领导人员,包括厂长、经理以及其他主要的领导人员。
主要负责人具备以下特征:(1)是本单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最高负责人,负有生产经营的决策权和指挥权。
(2)是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指挥者。
(3)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实施指挥和决策。
(4)主要负责人可能同时包括几个高层决策者。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既赋予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定的指挥决策权,也规定了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定义务。
①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②组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③保证本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④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⑤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⑦向职代会、股东大会、董事会报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1.3.2建立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并应该有文本,覆盖企业内所有部门;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1)一般情况下,企业主要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要点如下:a 安全技术部门的职责①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指示,在经理、厂长和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②负责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对新入厂职工进行厂级安全教育,组织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组织开展各种安全活动;③组织制订、修订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编制劳动保护专项措施计划,提出劳动保护专项措施方案,并检查执行情况;④组织参加安全大检查,贯彻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协助和督促有关部门对查出的隐患制订防范措施,检查隐患整改工作;⑤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及大修项目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试车投产等工作,使其符合安全技术要求;⑥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搞好安全装置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⑦深入现场检查,解决有关安全问题,纠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遇有危及安全生产的紧急情况,有权令其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处理;⑧监督检查安全防火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⑨负责各类事故的汇总统计、上报工作,并建立、健全事故档案,按规定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⑩负责对企业各单位的安全考核评比工作,会同工会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总结交流安全生产先进经验,积极推广安全生产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及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指导基层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最全版
![(安全生产)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418a0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6.png)
(安全生产)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最全版(安全生产)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试行)基础管理部分1安全生产责任制1.1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1.1.1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整;1.1.2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齐全;1.1.3企业坚持安全生产投入规划和实施;1.1.4企业坚持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且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1.5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整、齐全,定期组织演练实施;1.1.6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能及时、准确向上级汇报;1.1.7企业定期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1.2建立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且且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1.3建立各级各类人员包括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1企业安全规章制度2.1.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2.1.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2.1.3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2.1.4工伤事故管理制度;2.1.5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2.1.6现场安全管理制度;2.1.7电气安全管理制度;2.1.8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2.1.9安全投入保障制度;2.1.10安全例会制度;2.1.11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2建立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3安全生产投入3.1建立安全生产保障制度,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费用。
3.2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台帐,做到专款专用。
3.3企业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工伤保险费。
3.4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4.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网络4.1.1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且积极开展工作;4.1.2企业依法设置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且且有管理职能;4.1.3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参加企业各种涉及安全生产的会议和有关决策决定;4.1.4企业工会应履行监督职能。
安全生产基本标准
![安全生产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86816c0a21614791611282d.png)
2. 金属切削机床
防止上肢误通过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 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47mm,安 全距离应不小于460mm。
防止足尖误通过,防护罩底部与地面 (或站立台面)的间隙应小于76mm,安 全距离应不小于150mm。
2. 金属切削机床
• c)防护罩、盖、栏的通用要求 • ①材质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无明显的锈蚀或变形;
3. 冲、剪、压机械
3.2.8 剪板机等压料脚应平整,危险部位有可靠的防护。 • ①重要部件上螺母螺栓、销钉有严格的防松措施;②剪
切过程应先压紧再剪切;③溅飞出伤人的区域设活动防 护网;④剪板机刀片安装正确牢靠;⑤剪板机重锤、杠 杆防护可靠;⑥压力机上的压力表定期检验合格。
4. 木工机械
4.1安全要点 4.1.1 限位及联锁装置灵敏可靠。 • ①行程范围要求应装设限位装置。对吊截锯和横截
要求 3.2.8 剪板机等压料脚应平整,危险部位有可靠的防护
3.2.1 离合器动作灵敏、可靠,无连冲
①刚性离合器的转健、键柄和直键无断裂;②杆销钉或弹 簧无裂纹、折断;③继电触点接触可靠;④上死点停止角 度≤±50度,正常停机滑块在上死点附近;⑤距下死点 25mm行程内应有滑块制动;⑥滑块行程大于200转/min 不用滑销;⑦确保滑块无连冲。
2.2.9 其他安全要求: a.磨床:砂轮合格,旋转时无明显跳动;
①砂轮运转径向跳动;②整机振动;③防护罩盖好无颤动; ④旋转无明显跳动。
b.车床:加工超长料应有防弯装置; ①普通、六角、半自动或全自动等机床有防弯装置②各 类防弯、防甩装置可靠有效,且有警示标志。
2. 金属切削机床
c.插床:应设置防止运动停止后滑枕自动下落的配重 装置;
2. 金属切削机床
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考核评定表
![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考核评定表](https://img.taocdn.com/s3/m/ef7e8e15915f804d2b16c1ff.png)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一项不符合扣5分。
30
2
建立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
1.有文本,覆盖企业内所有部门,缺少一个部门扣2分,无文本扣全分;
2.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未进行的扣4分。
10
3
建立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
1.有文本,涵盖企业内各级管理者(含班组长)、从业人员,且与其职能相符。缺一处扣2分;
5
小计
40
(三)
安全生产投入
1
建立安全生产保障制度,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费用
每项5分,未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费用扣5分。
未建立台账扣3分,未专款专用扣2分。
未参加工伤保险,扣4分,保险少
1人扣1分,小项分扣完为止。
未提供或提供不符合标准规定扣5分,每少配备1人扣1分,本大项分扣完为止。
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考核评定表
一、基础管理考评检查表
(450分)
检查
项目
考评内容
考评说明
额定分
(一)
安全生产责任制
1
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
1.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6)参与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审查,督促和管理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使用;
(7)参与组织本单位应急预案的制订及演练;
(8)组织或者参与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向本单位提出报告;
(9)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3d3472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1f.png)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基础管理部分1 安全生产责任制1.1 企业要紧负责人职责1.1.1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整;1.1.2 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齐全;1.1.3 企业坚持安全生产投入规划与实施;1.1.4 企业坚持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并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1.5 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整、齐全,定期组织演练实施;1.1.6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能及时、准确向上级汇报;1.1.7 企业定期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同意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1.2 建立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同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1.3 建立各级各类人员包含管理与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
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1 企业安全规章制度2.1.1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2.1.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2.1.3 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2.1.4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2.1.5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2.1.6 现场安全管理制度;2.1.7 电气安全管理制度;2.1.8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2.1.9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2.1.10 安全例会制度;2.1.11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2 建立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3 安全生产投入3.1 建立安全生产保障制度,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费用。
3.2 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台帐,做到专款专用。
3.3 企业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工伤保险费。
3.4 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4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4.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网络4.1.1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者领导小组,并积极开展工作;4.1.2 企业依法设置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同时有管理职能;4.1.3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参加企业各类涉及安全生产的会议与有关决策决定;4.1.4 企业工会应履行监督职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0868ec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2.png)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4.30•【字号】浙政办发[2010]56号•【施行日期】2010.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56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转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四月三十日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省安监局二○一○年四月十三日)为进一步强化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基础,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浙委〔2009〕88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当前,我省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安全隐患大量存在,防范生产安全事故任务艰巨。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部署,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创新安全监管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机械制造领域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稳中有降、不突破年度控制指标,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督促和指导企业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改善安全管理、保障安全生产的一项根本性和长效性措施,组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对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突出重点内容、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设施和重点岗位,从规章制度、作业规程、设备设施、现场管理、员工培训等方面,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种安全隐患和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计划,确保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间和预案“五落实”。
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
![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32431f6bd97f192279e93a.png)
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定办法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指导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促进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制定本评定办法。
二、本评定办法适用于浙江省各类机械制造企业。
三、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定,应当按照《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基本标准》和《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考核评定表》(详见附件)的要求,采用资料核对、抽查考核和现场查证的方法进行。
其中:基础管理考评部分,对人员抽查考核数量不少于现场(或在册)人数的10%;机电设备设施安全考评部分,按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量(H)比例抽样:1.H≤10,抽100%。
2.10<H≤100,抽10台。
3.100<H<500,抽10%。
4.500≤H≤1000,抽50台。
5.H>1000,抽5%。
四、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定得分以1000分为满分。
被评定企业的得分计算方法:各项目实得分之和×[1000÷(1000-各空项分之和)]五、安全生产标准化机械制造企业分为省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和市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
评定标准如下:省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定得分不少于800分(含800分);市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评定得分不少于700分(含700分)且每个考评单元的实得分应大于每个考评单元应得分的70%。
六、考核评级的程序:1.按照《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考核评定表》的要求,企业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工会参加的小组进行自评。
2.企业自评后,形成自评报告,向承担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复评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复评机构)提出复评申请。
申请省级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向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提出复评申请。
申请市级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一家复评机构提出复评申请。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机械制造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机械制造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625f157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6.png)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机械制造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08.05.30•【字号】•【施行日期】2008.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机械制造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年以来,我省在机械制造行业率先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
各地通过试点、召开现场会、出台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达标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工商贸企业事故多发的势头有所遏制。
至去年年底,全省已有国家级36家、省级95家、市级139家企业,通过了复评验收,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基础性工作奠定了基础。
但从整体上看,当前各地安全生产标准化普及推广工作进展尚不平衡,个别地区差距较大。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加快实现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提升基础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预防和控制事故的能力,根据我省安全生产实际,对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领导。
要坚持“夯实基础、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当地安全生产实际,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思路、方法和措施,落实责任。
通过认真组织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形成制度约束,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设备设施和运行控制等方面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保证法律法规、规程标准、规章制度、工作部署执行到位,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提高防控事故的能力。
二、加大普及推广力度,认真做好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级安监部门要对近年来机械行业推广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经验进行认真总结,摸清辖区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和底数,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对策措施,对下一步推广实施作出规划,提出目标和要求,细化分解落实。
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考核评定表
![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考核评定表](https://img.taocdn.com/s3/m/ff179ec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0.png)
工伤事故统计报告
1.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如实统计,未统计扣5分。
2.发生工伤事故时,应立即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有瞒报、谎报、拖延不报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证据的扣本项全分;
15
2
工伤事故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查事故处理结案记录等资料,应有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者及单位的处理决定、防范措施等内容,一项不符合扣2分。
1
8
空压机必须放在有足够通风的房间里、其区域内无灰尘、化学品、金属屑、油漆漆雾等
1
小计
10
(二)
金属
切削
机床
1
防护罩、盖、栏应完备可靠
一处不合格,扣3分;每台得分低于18分时,该台设备为不合格.
实得分=
25×
25
2
防止夹具、卡具松动或脱落的装置完好
3
各种限位、联锁、操作手柄要求灵敏可靠
4
机床PE连接规范可靠
7
2
重大危险源
1。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一项不符合扣2分.
2.重大危险源及应急措施应上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一处未上报扣3分。
3。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缺少一处扣3分。
10
3
应急救援预案
1.制定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的应急救援预案,缺少一项扣3分。
2.应急救援预案中有组织指挥机构;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和分工;潜在危险性评价;应急救援的组织、人员及装备情况;紧急救援措施;经费保障;训练与演习等内容。缺一项扣1分。
1。查安全管理协议,无安全协议扣全分;
2。查安全管理协议内容,安全职责不明确的扣2分;
3。抽查施工现场,安全防范措施不全的扣2分,无安全防范措施扣全分.
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考核评定表
![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考核评定表](https://img.taocdn.com/s3/m/3d213b4e7375a417866f8f7e.png)
2.查安全管理协议内容,安全职责不明确的扣2分;
3.抽查施工现场,安全防范措施不全的扣2分,无安全防范措施扣全分。
5
2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的发包或出租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的规定
1.查安全管理协议,无安全协议扣全分;
2.查发包或出租合同,承包或租赁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相应资质为不合格扣全分。
3.安全管理人员应参加企业内各种涉及安全生产的会议和有关决策决定,查会议记录,不合格扣2分;
4.企业工会应履行监督职能,一个车间不合格扣1分。
10
检查
项目
考评内容
考评说明
额定分
(四)
安全生产机构
与人员(续)
2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按企业职工人数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①人数<300人,专(兼)职人员≥1人(或者委托有资格的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5
小 计
40
(三)
安全生产投入
1
建立安全生产保障制度,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费用
每项5分,未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费用扣5分。
未建立台账扣3分,未专款专用扣2分。
未参加工伤保险,扣4 分,保险少
1人扣1 分,小项分扣完为止。
未提供或提供不符合标准规定扣5分,每少配备1人扣1分,本大项分扣完为止。
5
3
对厂区内临时作业人员、实习人员、参观人员及其他外来人员应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1.查管理制度和现场检查记录,凡一人次不符合规定扣0.5分;
2.无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扣全分。
2
4
租用气瓶或外购气源应与相关方签定安全协议,供气单位应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资质、入库验收制度
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基本标准(试行)
![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基本标准(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82009a4e767f5acfa1c7cd12.png)
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基本标准(试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境内机械制造企业。
2 引用标准本标准引用的相关技术标准见附录A。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定义、代号3.1定义3.1.1安全人员没有受到伤害和死亡,财产未受到损失和破坏的状态或条件。
3.1.2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3.1.3危险因素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3.1.4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3.1.5工伤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责任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3.1.6安全评价对生产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
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3.1.7三级安全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3.1.8五新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
3.1.9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领导责任未追究不放过、广大职工未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3.1.10相关方关注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或受其职业安全卫生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1.11三同时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至竣工验收、投入生产和使用,都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要求进行建设与管理,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3.1.12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
3.1.13危险源辨识确认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1.14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1.15危险化学品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特性,会对人(包括生物)、设备、环境造成伤害和侵害的化学品。
浙江省行业安全生产基本标准
![浙江省行业安全生产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4f8030f52ea551810a687e2.png)
《浙江省行业安全生产基本标准》编写导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关于“制订和颁布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安全生产质量工作标准”的要求,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6】28号)提出的“省安全监管局要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订相关行业的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基本条件,组织企业实施,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的任务,指导浙江省按照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特制订本导则。
2 引用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GB 1.1-86《标准化工作导则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编写规定》 GB 1.8-86 UDC 0093 术语略4 标准编写基本要求4.1 行业安全生产基本标准应包括该行业的所有设备、所有活动和所有人员。
4.2 标准的技术内容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并依据我国有关法规和标准设置考评要求。
4.3 行业安全基础标准应重点明确该行业存在的风险,并对其控制措施进行考评。
4.4 基本标准后应附考评表。
标准考评总分值设置为1000分。
各行业依据安全权重系数,分别设置基础管理、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三个方面的分值。
4.5 基本标准的考评表,按本导则附录A设置。
5 基本标准的结构5.1 范围基本标准条款1。
明确该标准的适用范围。
5.2 引用标准基本标准条款2。
列举该基本标准引用的技术标准。
可作为附录设置。
5.3 定义基本标准条款3。
对该标准中的术语进行定义。
5.4 安全生产要求基本标准条款4、5、6。
本条款应覆盖该行业的所有设备、所有活动和所有人员,并参照本导则附录B的要求按基础管理、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三类进行设置。
根据行业特点,可以进行必要的细化或删减。
6 对安全生产要求条款的编写要求6.1 依据本行业的特点,对安全生产要求条款逐项分解,形成考评内容。
例:标准条款危险源管理考评内容 1 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估2 重大危险源3应急救援预案6.2 考评要求依据我国有关法规和标准,详细说明考评内容的考评要求。
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浙江省机械制造领域
![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浙江省机械制造领域](https://img.taocdn.com/s3/m/ad15fecf9b89680203d825b1.png)
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浙江省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公安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浙安委办[2010]15号【发布部门】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布日期】2010.03.19【实施日期】2010.03.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浙江省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安委办〔2010〕15号)各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浙委〔2009〕88号),全面实施“365”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切实抓好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督促指导企业排查、治理和消除隐患,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办制订了《2010年浙江省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三月十九日2010年浙江省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督促指导企业排查、治理和消除隐患,改善基层基础工作,增强防范事故能力,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2010年浙江省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浙委〔2009〕88号)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标本兼治、治本为主”“安全发展”原则,深入开展机械制造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促进机械制造领域生产安全事故的持续稳定下降。
力争机械制造企业隐患排查覆盖面为100%,一般事故隐患整改率在95%以上,重大事故隐患上报备案率为100%,重大事故隐患在整改期限内整改率为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基本标准(试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境内机械制造企业。
2 引用标准本标准引用的相关技术标准见附录A。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定义、代号3.1定义3.1.1安全人员没有受到伤害和死亡,财产未受到损失和破坏的状态或条件。
3.1.2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3.1.3危险因素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3.1.4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3.1.5工伤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责任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3.1.6安全评价对生产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
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3.1.7三级安全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3.1.8五新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
3.1.9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领导责任未追究不放过、广大职工未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3.1.10相关方关注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或受其职业安全卫生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1.11三同时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至竣工验收、投入生产和使用,都必须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要求进行建设与管理,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3.1.12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
3.1.13危险源辨识确认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1.14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1.15危险化学品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特性,会对人(包括生物)、设备、环境造成伤害和侵害的化学品。
3.1.16电气设备包括发电、变电、输电、配电或用电的器件,例如电机、电器、变压器、测量仪表、保护装置、电器用具。
3.1.17安全特低电压用安全隔离变压器或具有独立绕组的变流器与供电干线隔离开的电路中,导体之间或任何一个导体与地之间有效值不超过50伏的交流电压。
3.1.18Ⅰ类工具它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还包括一个保护接零或接地措施,使外露可导电部分在基本绝缘损坏时不能变成带电体。
3.1.19Ⅱ类工具它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还包括附加的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不提供保护接零或接地或不依赖设备条件,外壳具有“回”标志。
Ⅱ类工具又分为绝缘材料外壳Ⅱ类工具和金属材料外壳Ⅱ类工具二种。
3.1.20Ⅲ类工具它的防触电保护依靠安全特低电压供电,工具中不产生高于安全特低电压的电压。
3.1.21安全防护装置配备在生产设备上,起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作用的所有附属装置,如防护罩、安全门、安全阀、限位器、联锁装置和报警器等。
3.1.22安全工具在危险部位或危险区域内,能代替人进行操作或排除故障的专用工具。
3.2代号3.2.1 N——中性点、中性线、工作零线。
3.2.2 PE——保护零线,保护线。
3.2.3 PEN——具有中性和保护线两种功能的接地线,又称保护中性线。
3.2.4 TN——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零线接地的接零保护系统。
3.2.5 TN-C——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合一设置的接零保护系统。
3.2.6 TN-C-S——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前一部分合一,后一部分分开设置的接零保护系统。
3.2.7 TT——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接地保护系统,其中电气设备的接地点独立于电源中性点接地点。
4 基础管理4.1安全生产责任制4.1.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履行下列职责:a 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b 组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c 保证本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d 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e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f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4.1.2建立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并应该a有文本,覆盖企业内所有部门;b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
4.1.3建立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并应该a 有文本,涵盖企业内各级管理者(含班组长)、从业人员,且与其职能相符;b 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
4.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4.2.1企业必须建立以下规章制度:a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b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c 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d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e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f 现场安全管理制度;g 电气安全管理制度;h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i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j 安全例会制度;k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4.2.2建立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4.2.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4.3安全生产投入4.3.1建立安全生产保障制度,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费用。
4.3.2 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台帐,做到专款专用。
4.3.3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
4.3.4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4.4安全生产机构与人员4.4.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网络a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b企业应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 企业工会应履行安全生产监督职能。
4.4.2按企业职工人数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a 人数<300人,专(兼)职人员≥1人(或委托有资格的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b 300人≤人数<1000人,专职人员≥2人;c 1000人≤人数<5000人,专职人员≥3人;d 人数≥5000人,专职人员≥5人。
4.4.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a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决策;b督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c制定安全生产检查规程,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现事故隐患,督促有关业务部门和人员及时整改;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d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经验;e参与本单位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及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f参与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审查,督促和管理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使用;g参与组织本单位应急预案的制订及演练;h组织或者参与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向本单位提出报告;i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
4.5 安全生产教育4.5.1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4.5.2新职工入厂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4.5.3特种作业人员应经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持有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4.5.4 变换工种、复工和“四新”应进行安全教育。
4.5.5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取得相应的资格证或合格证书。
4.6事故管理4.6.1工伤事故统计报告a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如实统计;b 单位负责人接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迅速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4.6.2工伤事故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4.7 “三同时”管理4.7.1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8班组安全管理4.8.1班组安全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4.8.2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两次。
4.9安全操作规程4.9.1 应建立健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4.9.2操作人员应熟悉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4.10机电设备安全管理4.10.1采购主要机电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特种设备应是有资质的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
4.10.2应建立主要机电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及台帐:a设备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b设备定期保养维修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c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d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防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e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4.10.3主要机电设备应按规定定期保养维修。
4.11 相关方安全管理4.11.1外来施工(作业)方应与企业应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职责;施工现场应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
4.11.2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的发包或出租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的规定a 签定安全管理协议;b 承包或租赁方应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具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资质。
4.11.3 对厂区内临时作业人员、实习人员、参观人员及其他外来人员应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4.11.4租用气瓶或外购气源应与相关方签订安全协议,供气单位应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资质。
4.12现场安全监督检查4.12.1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12.2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安全防护用品。
4.12.3特种作业人员应做到持证上岗。
4.12.4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完成。
4.13危险源管理4.13.1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估a 危险有害因素应定期进行辨识和评估;重大危险源按《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进行辨识;b 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风险应建立档案,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4.13.2重大危险源a 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b 重大危险源及应急措施应上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c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4.13.3应急救援预案a 制定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的应急救援预案;b 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有组织指挥机构,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和分工,潜在危险性评价,应急救援的组织、人员及装备情况,紧急救援措施,经费保障,训练与演习等内容;c每年应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习,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4.14安全生产档案4.14.1企业应建立以下档案:a 工伤事故档案;b 安全生产健康教育档案;c 违章记录及安全奖惩档案;d 隐患及整改档案;e 特种作业及危险作业人员健康档案。
五、设备设施5.1空压机5.1.1各种出厂技术资料齐全。
5.1.2机身、曲轴箱等主要受力部件无影响强度和刚度的缺陷,所有紧固件必须牢靠并有防松措施。
5.1.3压力表、温度表(计)、安全阀、液位计(油标)等安全装置(附件)应完整、灵敏可靠,且在检测周期内使用。
5.1.4外露的联轴器、皮带传动装置等旋转部位必须设置防护罩或护栏,螺杆式空压机保护盖必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