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

合集下载

生物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生物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生物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纳米技术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生物纳米技术利用纳米级别的材料和纳米器件来实现对生物体的精确控制和操作,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本文将介绍生物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前景。

一、纳米药物载体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纳米药物载体是生物纳米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将药物精确运输到肿瘤组织,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常用的纳米药物载体包括纳米颗粒、纳米胶束和纳米脂质体等。

这些载体可以通过控制大小、表面修饰和表面电荷等方式,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并实现靶向治疗,提高药物的疗效。

二、纳米影像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纳米影像技术是指利用纳米级别的材料作为造影剂,通过成像设备观察和分析肿瘤细胞的分布和转移。

纳米影像技术可以提高肿瘤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并且可以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

纳米影像技术主要有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和光学成像等,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将为癌症的个性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三、纳米治疗器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纳米治疗器件是指利用纳米级别的材料和机制来实现对癌症的治疗。

例如,纳米热疗通过纳米颗粒吸收光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引发肿瘤组织的凝固坏死。

此外,纳米免疫疗法可以通过纳米颗粒携带免疫刺激剂,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

纳米治疗器件的应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四、纳米基因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纳米基因技术是指利用纳米级别的材料来传递和调节基因,实现基因治疗。

通过纳米颗粒携带的基因载体,可以将治疗基因精确地送入肿瘤细胞内,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此外,纳米基因技术还可以通过RNA干扰技术,选择性地靶向抑制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达到治疗的效果。

纳米基因技术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望未来,生物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可以预见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纳米药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

纳米药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

纳米药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肿瘤的治疗手段也得到了显著进展。

在过去,放疗和化疗是肿瘤治疗中的主要手段,但其存在的副作用和限制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药物成为了肿瘤治疗领域的新热点。

而纳米药物的关键在于其药物载体。

纳米药物通过利用多种载体将药物精确输送至病灶,可以大大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纳米药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

一、纳米药物的优势纳米药物通过纳米技术制备而成,具有许多传统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纳米颗粒大小具有尺度效应。

纳米颗粒比普通药物小很多,能够更容易地渗透至肿瘤组织中,而不会被正常组织过滤掉。

其次,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分解性。

药物载体在体内不会引起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不会被排斥。

最后,纳米药物具有特异性。

纳米药物可以通过特定的靶向分子选择性地与肿瘤细胞结合,实现对肿瘤组织的精确识别和定位。

二、纳米药载体的类型纳米药物的药物载体是纳米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不同类型的药物载体对纳米药物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常见的纳米药物载体主要包括脂质体、蛋白质纳米粒子、聚合物纳米粒子、金属纳米粒子、碳纳米管等。

1、脂质体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和胆固醇等组成的微小球形结构,可用于携带各种药物。

脂质体具有尺度效应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稳定地携带药物并减少药物的毒性。

同时,脂质体能够通过改变其表面组分实现对靶向分子的选择性结合,因此在靶向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蛋白质纳米粒子蛋白质纳米粒子是由蛋白质自组装形成的一种纳米粒子。

这种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分解性,且在体内不会引起免疫系统的攻击。

除此之外,蛋白质纳米粒子还具有天然的靶向性质,可以通过特定靶向分子识别肿瘤细胞并实现精确的靶向治疗效果。

3、聚合物纳米粒子聚合物纳米粒子是由多种合成材料组成的一种纳米粒子,其在靶向治疗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纳米体系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

纳米体系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

纳米体系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随着纳米科技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纳米体系已成为药物输送的一种有效手段。

药物输送系统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药物的溶解度和可吸收性必须得到提高;2、药物应该经过选择性置入并有指向性释放,以避免误伤健康细胞或无效的副作用;3、能够经口或经皮给药,以提高患者的便利性和治疗效果。

纳米体系药物输送系统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一、纳米粒子药物输送系统纳米粒子是指涂层具有活性分子的微小颗粒,其大小在1-100纳米之间。

纳米粒子药物输送系统是一种可以将药物粒子稳定的注入纳米粒子中,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选择性的治疗效果。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纳米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更高,可吸收性更强,能够更加集中地作用于病变组织。

二、纳米脂质体药物输送系统纳米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和胆固醇等脂肪酸组成的微粒子。

纳米脂质体药物输送系统是将药物注射入纳米脂质体中,使药物在生物体内得到更好的分布和吸收,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纳米脂质体药物输送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可通过经口或经皮途径给药,患者便利性更高;2、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排泄时间较长,可以降低药物频繁注射的需要;3、可增强化疗剂量的选择性和针对性,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三、纳米肝素药物输送系统纳米肝素是针对抗凝药物肝素副作用而研发的一种新型治疗药物。

纳米肝素药物输送系统是一种将药物稳定注入纳米粒子中,达到针对性治疗效果的药物输送系统。

与传统的肝素相比,纳米肝素药物输送系统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可有效降低肝素副作用产生的风险;2、可以大幅度减少注射次数,增加患者的治疗便利性;3、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更加集中地作用于病变组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四、纳米载体药物输送系统纳米载体是指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使药物大面积处于纳米颗粒表面,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纳米载体药物输送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中。

纳米载体药物输送系统可以选择性的将药物运输到肿瘤组织,避免对正常细胞的副作用,提高肿瘤治疗的成功率。

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章节一:引言肿瘤是一种常见且具有严重威胁的疾病,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症,但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而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纳米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具有精准、高效和可控性的特点,展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探讨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章节二:纳米药物的概念与特点纳米药物是指药物通过纳米技术制备成具有纳米尺度特征的药物载体,用于传递和释放治疗剂量。

纳米药物具有以下特点:1. 精准性:纳米药物的尺寸通常在几十到几百纳米之间,可以较好地穿透肿瘤组织,实现精确靶向治疗。

2. 高效性:纳米药物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载荷量,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并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 可控性:纳米药物通过调节纳米载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可以实现对药物的释放速度、递送路径和靶向性的精确控制。

章节三:纳米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3.1 靶向递送纳米药物通过表面修饰靶向配体,如抗体、肽、蛋白质等,可以实现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识别和递送。

这种靶向递送方式可以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积累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并增强治疗效果。

3.2 药物联合递送纳米药物可以同时携带多种治疗剂量,从而实现药物联合治疗。

例如,纳米载体可以同时携带化疗药物和免疫调节剂,达到双重治疗效果。

此外,还可以将化疗药物和光敏剂结合在一起,实现光动力疗法。

3.3 缓释递送纳米药物通过调节纳米载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这种缓释递送方式可以使药物在肿瘤组织中持续存在,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

章节四: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成功案例4.1 防治肿瘤复发纳米药物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递送方式和持续时间,提高对肿瘤干细胞的杀伤效果,从而防止肿瘤的复发。

4.2 提高化疗效果纳米药物可以提高肿瘤组织的药物积累量,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并通过靶向递送方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从而提高化疗效果。

新型载药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

新型载药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

新型载药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高效、低毒的治疗需求。

因此,新型的药物载体——纳米颗粒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

利用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药物负载量高、治疗效果稳定持久、低毒副作用等优势。

本文将介绍新型载药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应用。

一、纳米颗粒的制备纳米颗粒是一种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粒子,其中药物可以被装载在这些纳米颗粒的载体中,以达到治疗目的。

纳米颗粒的制备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等多种方式实现。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包括溶剂沉淀、超声辐照、喷雾干燥、微乳液等等。

其中,微乳液制备法是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方式。

微乳液是一种均相混合物,是由表面活性剂、油和水三者组成。

在微乳液制备纳米颗粒时,药物和载体分别在水相和油相中分别被溶解和分散,然后进行乳化反应,使用更换水相、降低界面张力等方法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粒径及其分散性。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热化学反应法、混合系统热还原法等等。

其中,化学沉淀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化学方法。

在溶液中存在基础离子和阴离子时,加入反应剂,通过形成沉淀来制备纳米颗粒载体。

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溶液pH值、控制配位原子离子浓度、调节反应温度等来控制纳米颗粒尺寸及分散性。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和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等方法。

这些方法利用生物自身的自组装功能,制备纳米颗粒。

例如磷脂结构的蜜蜂毒素,可以通过蜜蜂毒素在水-有机相的交界处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

二、纳米颗粒药物载体的应用1. 肿瘤治疗纳米药物载体适用于肿瘤治疗,可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中的积累,增强肿瘤细胞内部的药物浓度。

例如,将氧氮化钼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可在癌细胞内部释放其药效成分,达到治疗的目的。

2. 细胞标记和成像纳米颗粒作为细胞标记和成像的载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纳米颗粒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细胞的结构、轮廓等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生命活动过程。

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病情,但仍然存在许多限制和副作用。

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纳米技术利用纳米级别的材料和器件,通过精确的设计和控制,将药物和治疗手段送达到癌细胞,实现精准治疗。

本文将重点介绍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纳米探针和纳米成像。

纳米探针是一种能够选择性地与癌细胞结合的纳米级别的材料,通过与癌细胞的特定分子相互作用,实现对癌症的早期诊断。

例如,纳米探针可以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结合,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标记,从而在早期发现癌症病变。

此外,纳米探针还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高度识别和定位。

纳米成像是一种利用纳米级别的材料和技术进行癌症影像学诊断的方法。

纳米级别的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光学、磁学、声学等性质,可以被用于构建高灵敏度的成像探针。

例如,通过将纳米材料与荧光染料结合,可以实现对癌细胞的高分辨率荧光成像;通过将超顺磁性纳米材料注射到体内,可以实现对肿瘤的磁共振成像。

这些纳米成像技术在癌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纳米药物载体和纳米热疗。

纳米药物载体是一种将药物包裹在纳米级别的材料中,实现药物的定向输送和释放。

传统的化疗药物常常由于其毒副作用而对正常细胞产生损伤,而纳米药物载体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物释放的方式,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积累,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此外,纳米药物载体还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纳米热疗是一种利用纳米级别的材料对肿瘤组织进行局部加热的治疗方法。

纳米热疗通过将具有光热、磁热等性质的纳米材料注射到体内,并利用外部的光、磁等能量激活纳米材料,使其局部加热,从而引发肿瘤组织的热损伤。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Jul,2023,39(4)收稿日期:2023-04-03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2019203556)作者简介:杨逸博(199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化疗与免疫联合治疗中的研究,Email :*****************通信作者:李健(1976-),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非编码RNA 与肿瘤发生相关机制研究、抗肿瘤药物靶向性转运载体的构建、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肿瘤早期诊断试剂盒的研究与应用,Email :*****************.cn 。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杨逸博,李健(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0)摘要:癌症免疫治疗是一种倍受关注的治疗策略。

然而,免疫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患者反应性低、肿瘤特异性差、存在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等。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s,NDDS )被用于负载药物,经修饰后可表现出肿瘤靶向性给药、肿瘤微环境响应和位点特异性释放等优异性能。

因此,NDDS 可以被有效地用于癌症免疫治疗,能减少毒副作用和免疫相关抑制。

本文重点介绍了近来基于NDDS 的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包括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 )、联合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促进免疫治疗疗效、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3个方面。

关键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免疫检查点;肿瘤微环境中图分类号:R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653(2023)04-0135-08DOI :10.16809/ki.2096-3653.2023040302Research progress of 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s in tumor immunotherapyYANG Yibo,LI Jian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 0660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cnAbstract:Cancer immunotherapy is an attra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y.However,the main challenges faced by immunotherapy include low patient responsiveness,poor tumor specificity,existence of 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etc.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s (NDDS)have been applied to load drugs extensively.After modification,NDDS exhibit excellent performances,such as tumor targeted drugs,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sponse and site-specific release.Therefore,NDDS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to reduce toxic side effects and immune related suppression.In this review,we focused on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immunotherapy based on NDDS,including the induction of immunogenic cell death (ICD),the combination of tumor 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 to promote the 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and the improvement of tumor immune suppression microenvironment.Key words: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tumor cell;immunogenic cell death;immune checkpoint block;tumor microenvironment目前癌症仍是全球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发病率逐年上升[1,2],癌症治疗研究备受关注。

纳米载体在靶向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纳米载体在靶向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纳米载体在靶向药物递送中的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药物治疗一直是对抗疾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药物递送方式往往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如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对正常组织产生毒副作用、药物利用率低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创新的药物递送技术,其中纳米载体在靶向药物递送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纳米载体是指粒径在 1 1000 纳米之间的药物载体,它们可以将药物包裹或吸附在其内部或表面,实现药物的有效运输和释放。

纳米载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使其在靶向药物递送中具有巨大的优势。

首先,纳米载体的小尺寸使其能够通过增强渗透和滞留(EPR)效应在肿瘤组织中富集。

肿瘤组织由于快速生长,其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纳米载体能够更容易地渗透进入肿瘤组织并滞留其中,从而提高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浓度。

其次,纳米载体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靶向作用。

例如,在纳米载体表面连接特定的抗体、配体或多肽,能够使其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从而实现精准的药物递送,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常见的纳米载体类型包括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胶束、纳米囊泡和无机纳米粒子等。

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封闭囊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

它可以包裹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通过改变脂质体的组成和表面性质,能够实现不同的靶向效果。

聚合物纳米粒通常由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制成,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等。

它们可以通过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组成和制备方法来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靶向性。

胶束是由两亲性分子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结构,内核为疏水区域,可以负载脂溶性药物,外壳为亲水区域,有助于提高纳米载体在血液中的稳定性和水溶性。

纳米囊泡类似于脂质体,但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能够实现对药物的多阶段释放。

无机纳米粒子,如金纳米粒子、氧化铁纳米粒子等,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光学、磁学特性等,可以用于实现成像引导的药物递送和磁靶向治疗。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04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 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成果
成功利用纳米载药系统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
通过特殊的药物载体,将药物准确地输送到肿瘤组织内,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
实现了对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有效控制
通过纳米载药系统,医生可以更精确地控制药物释放的部位和时间,从而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纳米载药系统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神经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通过精确的药物输送, 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纳米载药系统,可以更精确地控制药物的释放,从而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害,降低副作用。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多功能修饰
将多种修饰方法结合使用,实现纳米载药系 统的主动靶向、物理靶向和化学靶向等多重 功能。
纳米载药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评估
稳定性测试
通过加速稳定性试验、长期稳定性试验等手段,评估纳米载药系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其对药物释放 行为的影响。
安全性评估
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方法,评估纳米载药系统对机体的安全性,包括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免疫原性、 生殖毒性等。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优势
精准度高
纳米载药系统可以包裹药物, 通过被动或主动靶向作用,实 现对肿瘤组织的精准投递。这 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还 可以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药物剂量可控
纳米载药系统可以精确控制药 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避免 传统给药方式中药物剂量波动 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纳米载药系统可以减少传统化疗方法的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抗肿瘤电穿孔疗法联合纳米载体递送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抗肿瘤电穿孔疗法联合纳米载体递送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抗肿瘤电穿孔疗法联合纳米载体递送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一、引言癌症,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一直是人类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型的抗癌技术层出不穷,其中抗肿瘤电穿孔疗法联合纳米载体递送系统就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创新疗法。

那这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呢?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电场的力量,给癌细胞来个“透心凉”,同时用纳米小车把药物精准送到病灶处,实现精准打击。

听起来是不是很酷炫?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疗法背后的原理,以及它在临床上是怎么大展拳脚的。

二、核心观点一:抗肿瘤电穿孔疗法的基本原理2.1 电穿孔技术的科学基础先来说说电穿孔吧。

想象一下,如果你把一根细铁丝伸进水里,然后迅速通电,水分子就会因为电流的作用而瞬间排列整齐,形成一条通道。

同样的道理,当外部电场施加到细胞膜上时,细胞膜也会因为电场的作用而暂时失去其稳定性,形成微小的孔洞。

这些孔洞虽然小,但足以让外界的药物分子趁机而入。

而且,这种穿孔是可逆的,一旦电场消失,细胞膜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这就是电穿孔技术的精髓所在。

2.2 纳米载体的选择与设计光有电穿孔还不够,我们还得有合适的“运输工具”来搭载药物。

这时候,纳米载体就派上用场了。

纳米载体是一种超小型的“货车”,它能装载大量的药物分子,并且能够在体内稳定存在一段时间。

更重要的是,这些纳米载体还可以被设计成具有特定的靶向性,能够识别并结合到肿瘤细胞上。

这样一来,药物就能直接送到病灶处,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三、核心观点二:联合疗法的优势3.1 提高药物渗透效率传统的化疗方法往往面临着药物难以穿透细胞膜、到达肿瘤内部的问题。

而电穿孔疗法就像给细胞膜开了一扇“窗户”,让药物能轻松进入。

纳米载体又能确保药物在体内的稳定传输和高效释放。

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像是给药物装上了“翅膀”,让它能更快、更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3.2 降低系统毒性与副作用传统化疗的另一个痛点就是副作用太大。

抗肿瘤酶响应型纳米载体递送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抗肿瘤酶响应型纳米载体递送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抗肿瘤酶响应型纳米载体递送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抗肿瘤酶响应型纳米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抗肿瘤酶响应型纳米载体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介绍了酶响应型纳米载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接着,详细阐述了其作用机制,包括酶触发的纳米载体解离、药物释放以及靶向性增强等;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评估了该系统在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副作用方面的实际效果,并讨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研究表明,抗肿瘤酶响应型纳米载体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化疗的局限性,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抗肿瘤酶响应型纳米载体;作用机制;临床治疗;数据统计分析;靶向性;药物释放一、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和复发风险。

因此,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肿瘤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中,抗肿瘤酶响应型纳米载体作为一种智能药物递送系统,因其能够在特定病理环境下响应肿瘤相关酶的变化,实现精准药物释放,从而显著提高药物疗效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受到了广泛关注。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概述本论文旨在深入剖析抗肿瘤酶响应型纳米载体的作用机制,并评估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内容包括:介绍酶响应型纳米载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性。

详细阐述抗肿瘤酶响应型纳米载体的作用机制,包括酶触发的纳米载体解离、药物释放过程以及如何通过靶向性设计增强治疗效果。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对比传统化疗方法,评估抗肿瘤酶响应型纳米载体在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方面的优势。

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二、抗肿瘤酶响应型纳米载体的基本概念与特性2.1 纳米载体的定义与分类纳米载体是指尺寸在纳米级别的材料,它们能够负载、运输并在一定条件下释放药物或其他生物活性分子。

纳米粒子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纳米粒子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纳米粒子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极大的进展。

纳米粒子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了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工具。

本文旨在探讨纳米粒子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一、纳米粒子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纳米粒子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包括:作为载体将药物输送到靶组织、通过成像技术进行肿瘤诊断、用于肿瘤切除后的伤口修复以及对抗肿瘤细胞增殖与扩散。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纳米粒子作为载体将药物输送到靶组织。

纳米粒子拥有大比表面积、优异的穿透能力以及原位释放优势,可以实现高效药物输送。

与传统药物相比,载药纳米粒子在肿瘤细胞内的持续时间更长、且释放得更加稳定,有效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了治疗周期和频次,提高了治疗效果。

此外,纳米粒子还可以利用肿瘤细胞的长明度差异,通过成像技术进行肿瘤诊断。

纳米粒子的功能标记,如荧光标记、MRI、CT等可以显著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和敏感性。

二、市场现状目前,全球纳米粒子在医药领域的市值已超过百亿美元。

以载药纳米粒子为例,常用的有脂质体、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低密度脂蛋白(nLDL)等。

这些载体的广泛应用,使得载药纳米粒子已成为现阶段纳米肿瘤治疗应用最为成熟、已经进入市场的领域之一。

市场现阶段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以及亚洲市场。

其中,国内市场起步较晚,但目前正在迅速发展,并已逐渐开始涉足国际市场。

未来,纳米粒子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有望延续高速增长。

三、未来发展趋势纳米粒子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该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载体的研发、纳米粒子的成像技术、基于纳米技术的肿瘤免疫治疗等。

未来,纳米粒子将逐渐发展成一个强大的整合平台,融合创新药物设计、可视化检测和基因组学,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四、结论纳米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肿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有:作为载体将药物输送到靶组织、通过成像技术进行肿瘤诊断、用于肿瘤切除后的伤口修复以及对抗肿瘤细胞增殖与扩散。

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化疗等存在诸多问题和副作用。

而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文将就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探讨。

一、纳米载体在药物传递方面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利用纳米载体实现药物的精确输送至肿瘤部位。

纳米载体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以及与药物结合能力强等特点,在药物传递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1. 通过纳米载体提高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率传统化学制剂由于其化学性质以及颗粒大小等原因,在体内容易遭受分解或排泄,导致药效低下。

而纳米载体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些问题,通过封装药物进入载体内部,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并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率。

2. 实现药物对肿瘤的靶向治疗纳米载体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实现针对肿瘤细胞的精确释放。

例如,通过改变载体表面的功能基团,使其在血液循环中避免被吞噬细胞识别并迅速清除,从而达到更长时间地保持在血液中。

而当纳米载体进入肿瘤组织后,则会受到靶向生物分子或表观特性的作用,从而发生定位至肿瘤组织、释放药物的效应。

二、纳米技术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光动力治疗是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法,在纳米技术的辅助下取得了潜在突破。

1. 纳米光敏剂协同治疗纳米光敏剂是指一种带有特定功能,能够吸收外界光能,并将其转化为活性氧等形式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的纳米颗粒。

纳米光敏剂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治疗,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 纳米载体介导的光敏剂输送纳米载体不仅可以用来输送药物,在光动力治疗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光敏剂封装进纳米载体内部,在输送过程中保证其稳定性,并实现对肿瘤组织的定向释放。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光敏剂的生物利用率,并增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积累效果。

三、其他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除了纳米载体和纳米光敏剂,在肿瘤靶向治疗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重要应用。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以下是一些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1.纳米载药系统:纳米材料可以作为药物载体,通过控制纳米颗粒的大小、表面性质和化学功能将药物转运到靶细胞。

纳米载药系统可以增强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延长药时间和减少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

2.生物成像: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荧光纳米颗粒、磁性纳米颗粒等可以被用于生物荧光成像和磁共振成像。

此外,金属纳米颗粒还能用于X光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

3.治疗肿瘤:纳米材料可以被用于诊断和治疗肿瘤。

例如,纳米颗粒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内部结构和代谢状态来实现抗肿瘤作用。

纳米热疗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方法,它通过金属纳米颗粒的局部加热来杀死肿瘤细胞。

4.生物传感器:纳米材料还可以被用于制造生物传感器,通过探测生物体内的物质来实现疾病的检测与诊断。

例如,纳米线作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荷尔蒙、蛋白质、DNA等生物分子的检测上表现出了优越的性能。

5. 抗菌材料:纳米材料在抗菌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即通过纳米材料的固有属性(如表面活性、电荷、毒性等)而实现对病原菌的杀灭。

这为靶向菌感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纳米药物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药物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药物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肿瘤一直是世界公认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但这些治疗方式都存在一些弊端,如手术后容易复发,放疗会损伤正常细胞,而化疗则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等。

近年来,纳米药物的应用在癌症领域掀起了一股“革命”,成为治疗肿瘤的新选择。

一、什么是纳米药物纳米药物是指通过纳米技术,将药物分子或化合物制成纳米尺度的粒子,采用口服、皮下、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给药的药物。

与普通药物相比,纳米药物具有以下优点:1.增强药物的疗效。

纳米药物能够精准地针对肿瘤细胞,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2.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纳米药物能够在血液循环中长时间稳定存在,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的效率。

3.降低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纳米药物能够选择性地靶向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二、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纳米药物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肿瘤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的效果非常重要。

传统的肿瘤诊断手段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

但这些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难以准确定位和判断肿瘤细胞的活性程度。

因此,纳米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诊断手段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例如,利用磁性纳米颗粒和荧光标记的纳米粒子,能够在磁共振成像(MRI)和荧光成像中清晰地显示肿瘤位置和活性细胞的变化。

此外,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金属纳米粒子还可以用于 PET-CT成像等多种诊断手段。

2.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纳米药物除了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外,更为人所知的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纳米药物在癌症治疗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载药纳米颗粒和功能纳米材料。

其中,载药纳米颗粒是将药物包装在纳米颗粒中,通过靶向修饰,实现肿瘤细胞的针对性治疗。

而功能纳米材料则是通过对肿瘤细胞进行干扰和杀灭,实现对癌症的治疗。

(1)载药纳米颗粒载药纳米颗粒是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一种药物载体。

纳米颗粒的粒径一般在1-1000nm之间,这种范围内的颗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好的生物透性,能够更好地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

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

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
性 气 氛 下 可 得 到 镍 与 氧 化 硅 复 合 的 微 / 结 构 空 心 纳
车 还 能 递 送 多 种 不 同 的 货 物 ,包 括 各 种 基 因 、 干 扰
球 的普适 方 法 (a g ur 0 0 6 (8 ,1 8 0 L n m i,2 1 ,2 1) 4 3 — 1 8 4。相关 的 系列成 果如 硅酸 铜 和硅 酸镁 等发 表 4 31 在 《 学 通 讯 》 《 洲 化 学 》 《 米 科 学 与 技 化 、 欧 、 纳 术 》及 《 纳米技 术》等 杂 志上 ,并 申请 了相关 的国
件 温和 、简单 、可控 .适宜 存土 壤重金 属污 染治 理
中作 为 反 应 渗 透 墙 及 包 施 技 术 很 好 的 吸 附 剂 材 料 。 这 些 研 究 结 果 为 下 一 步 针 对 土 壤 中 持 久 性 污 染 物 的
的新 型纳米 载药 系统在 恶性 肿瘤 治疗及 其生 物安 全
新 型 纳 米 载 药 系统 应 用 于 恶 性 肿 瘤 治 疗
三 是 提 基 于 有 机 功 能 团/ 属 之 间 的 弱 络 合 金
作用 的新 型复合 纤 维 的设 计 思路 ,利 用 电纺技 术 , 结 构 多 孑 纤 维 ,相 无 纳 L 关 结 果 发 表 在 英 国 化 学 会 《 料 化 学 杂 志 》 上 f 材 J _
性 评价 方面取 得 的新 突破 。
理 化 技 术 研 究 所 唐 芳 琼 研 究 员 带 领 的 纳 米 可 控
治理 工作 奠定 了材料基 础 。
来 源 : 中科 院
制 备与应 用研 究室创 新研 制 出高产 量 ,可精确 控制 颗粒 尺 寸 、外 壳厚度 、内部空 腔大小 ,具 有 中空 和

药物纳米递送系统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探索

药物纳米递送系统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探索

药物纳米递送系统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探索药物纳米递送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技术,通过将药物包裹在纳米级载体中,可以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并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

本文将探讨药物纳米递送系统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包括其原理、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药物纳米递送系统的原理药物纳米递送系统是指将药物封装在纳米级载体中,以实现精确控制药物的释放和靶向递送。

这些纳米载体可以是纳米颗粒、纳米胶囊或纳米纤维等,具有较小的尺寸和高比表面积,可以穿越细胞膜进入细胞,并将药物释放至目标组织或器官,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二、药物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1. 药物纳米递送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肿瘤治疗是药物纳米递送系统最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

通过将抗癌药物封装在纳米载体中,可以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积累量,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同时,药物纳米递送系统还可以通过改变纳米载体的表面性质,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靶向递送,提高治疗效果。

2. 药物纳米递送系统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

药物纳米递送系统的出现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研究人员通过将神经保护剂封装在纳米载体中,可以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血药浓度曲线,并将药物精确释放至神经组织,从而减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药物纳米递送系统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传统的药物治疗方式存在药物浓度难以维持、抗药性等问题。

药物纳米递送系统可以通过改变载体的性质,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并实现对感染灶的精确识别和递送,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三、药物纳米递送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药物纳米递送系统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功能纳米载体的设计和合成,以实现多药物递送和联合治疗。

2. 提高纳米载体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减少药物递送过程中的药物泄漏和不良反应。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报告一、引言癌症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肿瘤治疗的研究始终是医学界的重点和热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1 100 纳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其独特的性质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一)增强药物靶向性传统的肿瘤治疗药物往往缺乏特异性,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

纳米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裹在纳米载体中,通过在载体表面修饰特定的分子,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标志物,从而实现药物的精准投递,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二)改善药物溶解性和稳定性许多抗肿瘤药物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

纳米载体可以增加药物的溶解性,使其更容易在体内运输和分布。

同时,纳米载体还可以保护药物免受体内环境的影响,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其作用时间。

(三)实现药物控释纳米载体可以根据肿瘤组织的特点和治疗需求,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或按需释放。

例如,在肿瘤酸性环境或在特定酶的作用下,纳米载体可以释放药物,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四)多模式治疗纳米技术可以将多种治疗手段集成在一个纳米平台上,实现化疗、放疗、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的协同作用,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三、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一)纳米药物载体1、脂质体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囊泡结构,可以包裹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

通过在脂质体表面修饰抗体或配体,能够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给药。

2、聚合物纳米粒聚合物纳米粒通常由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制成,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它们可以通过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组成来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

3、无机纳米粒无机纳米粒如金纳米粒、氧化铁纳米粒等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金纳米粒可以用于光热治疗,氧化铁纳米粒可以用于磁共振成像(MRI)引导的肿瘤治疗。

(二)纳米诊断试剂1、量子点量子点是一种半导体纳米晶体,具有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纳米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优势及挑战剖析

纳米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优势及挑战剖析

纳米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优势及挑战剖析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渐改变医药领域。

纳米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具有许多优势,特别是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

然而,纳米药物也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重点讨论纳米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优势和挑战。

一、纳米药物的优势1. 靶向性:纳米药物通过调整其大小、形状、表面修饰等特征,可以精确地靶向到肿瘤部位。

这种靶向性有助于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药物输送能力:纳米药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药物负荷量,可以将药物有效地包裹在药物载体中,延缓药物释放速度,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并且能够通过靶向识别分子与肿瘤细胞结合,实现精确输送药物至肿瘤细胞内。

3. 多功能性:纳米药物可以通过表面修饰等手段增加多种功能,如改善药物溶解度、增强靶向性、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等。

此外,纳米药物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实现多治疗模式,在肿瘤治疗中展现更好的效果。

二、纳米药物应用的挑战1. 药物安全性:纳米药物的生物分布和代谢途径不同于传统药物,对机体的影响需要充分针对性的研究。

此外,纳米药物的制备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污染和副产品,对生物体产生毒性作用,因此需要进行充分的安全性评估。

2. 制备和规模化生产:纳米药物的制备过程复杂,需要精确控制各种因素,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药效。

同时,纳米药物的规模化生产也面临着技术和成本的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制备方法和工艺技术。

3. 药物释放和代谢:纳米药物在体内释放速率的控制和生物降解机制的研究仍然是一个挑战。

药物的释放速率应适中,既能保证有效治疗肿瘤,又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此外,纳米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研究也需要更加深入。

结论:纳米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具有许多优势,如靶向性、药物输送能力和多功能性等。

然而,纳米药物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药物的安全性、制备和规模化生产以及药物的释放与代谢等。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摘要: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技术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本文旨在回顾和分析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强调了这一技术的关键优势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首先,我们介绍了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随后重点讨论了其在药物输送、药物释放和靶向性方面的应用。

然后,我们详细探讨了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包括药物的选择、治疗效果的提高以及减轻副作用的潜力。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未来研究方向,展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肿瘤治疗,药物输送,药物释放,靶向性,研究进展引言肿瘤是全球健康领域的一大挑战,其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如化疗和放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肿瘤的生长,但也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因此,寻找一种更有效且副作用更小的肿瘤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界的追求目标。

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一技术利用纳米级别的药物载体,将药物精确地输送到肿瘤组织,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一、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原理与制备方法1.1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基本原理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是一种利用纳米级别的药物载体,将药物精确输送到靶组织或细胞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涉及到药物载体的设计、构造和药物的高效装载。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旨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毒性副作用以及增强治疗效果。

1.1.1药物载体的选择药物载体是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效果。

常见的载体材料包括纳米粒子、纳米胶束、纳米脂质体等。

不同的载体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尺寸、表面性质和药物承载能力,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载体。

1.1.2药物的高效装载药物的高效装载是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成功的关键之一。

这要求药物能够紧密地结合到药物载体上,同时保持药物的稳定性。

不同的装载方法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共价结合和胶束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CSnano和Biomaterials相继报道了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在恶性肿瘤治疗及其生物安全性评价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将正常细胞一同杀灭,是一种“玉石俱焚”的癌症治疗方法。

纳米药物载体可以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并且降低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大大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存期,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机遇。

无机纳米材料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后起之秀,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特殊的结构及高稳定性,可以克服有机纳米材料的功能单一、可控性差等硬伤,在药物输送、医学成像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不过,对于将来的临床转化,无机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一直是人们担忧的问题。

如果不能有效代谢出体外,会在体内不断蓄积而产生毒性,甚至产生血管堵塞等严重后果。

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做为生物相容性优异的无机纳米材料的卓越代表,被公认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药物传递载体,已经被广泛用于磁性纳米颗粒、量子点等功能材料的包覆,以降低毒性、提高稳定性,开发在体内具有良好稳定性,高效低毒、产量高。

可代谢的介孔二氧化硅药物载体材料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难点,一旦这种药物载体材料开发成功,将为癌症病人恢复健康,走向新生带来曙光。

理化技术研究所纳米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室创新研制出高产量、可精确控制颗粒尺寸、外壳厚度、内部空腔大小,具有中空和介孔结构的“夹心二氧化硅”后,根据肿瘤治疗的需求,一直潜心研究,设计可与药物相配伍的新型药物载体材料夹心二氧化硅。

该夹心二氧化硅装载多烯紫杉醇的载药量远高于国际上同类纳米药物载体。

夹心二氧化硅装载多烯紫杉醇治疗肝癌的抑瘤率提高到72%,显著高于多烯紫杉醇静脉注射剂多西他赛57%的抑瘤率。

同时,研究发现,夹心二氧化硅装载多烯紫杉醇能显著降低多西他赛的肝脏毒副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对夹心介孔二氧化硅经静脉给药的急性和长期毒性作用进行了系统评价后发现,夹心二氧化硅对小鼠的致死性毒性极低,LD50大于1000mg/kg,远高于国际同类报道数据(<300mg/kg)。

夹心二氧化硅的靶器官主要为肝脏和脾脏,并可以逐渐从这些器官代谢出去。

这一结果有效证明了夹心二氧化硅的生物安全性,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扫平了障碍。

这种新型夹心二氧化硅纳米载药系统治疗恶性肿瘤安全高效,为无机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和生物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生机。

相关工作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

应用纳米技术去除饮用水微污染物
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智能所为首席单位的科技部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应用纳米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础研究”日前取得成果。

这套包括新型纳米材料及配套处理程序的技术对控制饮用水源砷、氟等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在常规饮用水处理方式下,部分重金属等微污染物会有明显残留,长期饮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所以,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处理是饮用水安全领域最富有挑战性的前沿课题。

负责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智能所刘锦淮研究员介绍,富有活力的纳米材料具备常规材料无法比拟的高吸附效率等优势,为解决这些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

刘锦淮及其合作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同时具有微米级材料的易处理性和纳米级材料高效率、高活性等优点的三维微纳分级结构材料,包括花状镁铝双氢氧化物、花状氧化镁、类棉花糖状氧化铜、铁基金属有机骨架等,对于砷、氟等微污染物具有快速吸附动力和超大吸附容量。

同时,科研人员还配套设计了有别于常规自来水处理的应用程序。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现场使用,为改善当地农民饮用水质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在饮用水处理上使用纳米材料及其处理程序。

741
技术与市场纳米技术第20卷第1期2013年
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
刊名:
技术与市场
英文刊名:Technology and Market
年,卷(期):2013(1)
引用本文格式: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期刊论文]-技术与市场 20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