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PPT课件
![《古典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9262bcad51f01dc381f15f.png)
精选PPT
16
• 利润理论(利润=企业家的报酬):
使用资本的经营能力:
A、资本的供给:报酬=利息
B、资本的经营能力供给
C、一定的组织
报酬=正常利润=管理工资
(1)企业组织管理能力的需求价格由它的边际生产 力决定;
(2)企业组织管理能力的供给价格由它的生产成本 即教育训练费用决定;
• 资产阶级需要新的辩护理论以对抗马
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精选PPT
8
A.马歇尔—“当代英国经济学之父”
• Alfred Marshall
• (1842~1924)
• 英国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 始人。
• 主要著作:
1890年《经济学原理》
1879年他和夫人共同署名,出版 《工业经济学》。
• 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 既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 又融合了19世纪70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 定的学说,故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精选PPT
2
开端:
• 边际革命 继(英)杰文斯、(奥) 门格尔和(法)瓦尔拉斯之后,19 世纪末(英)马歇尔以其代表作 《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 学理论体系的完成。
(2)劳动的供给价格由培养、训练和维持 有效率的劳动者的生产成本决定。
(3)工资由劳动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 均衡点决定。
精选PPT
15
• 利息理论:
(1)资本的需求价格由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决定。
(2)资本的供给价格由资本对延期消费或 对未来享受的“等待”所期望的报酬决定。 (与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同)
• 从需求角度: 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主观价
古典经济学中价格形成机制与供求法则详解
![古典经济学中价格形成机制与供求法则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5545f4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e.png)
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供给
⌛️
•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
时期内愿意并能够提供给
市场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 供给对价格的影响:供
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
供求关系
减少,价格上升
• 供求关系是指在一定时
需求
期内,市场上供给和需求
的相对状况
•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供求平衡,价格稳定;供
求失衡,价格波动
• 解释价格变动的原因:供求失衡导致价格波动
• 当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时,价格趋于稳定
• 指导价格政策的制定:通过调整供求关系来实现价格稳
定
供求法则与价格变动的关系
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的内在联系
• 当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时,价格下降
• 当供给减少,需求不变时,价格上升
• 当供给不变,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
经济学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04
古典经济学价格形成机制的现
实意义与局限性
古典经济学价格形成机制对现代经济学的启示
古典经济学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论贡献
古典经济学价格形成机制的实践意义
• 强调了供求关系在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 为价格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 为现代经济学价格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古典经济学价格形成机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古典经济学价格形成机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通过调整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实现农产品价格的稳定
• 为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古典经济学价格形成机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通过调整工业品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实现工业品价格的稳定
第3讲 古典经济学时期
![第3讲 古典经济学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8d86de02de80d4d8d15a4fd3.png)
3、古典经济学经济思想的评价 ⑴古典经济学为整个社会服务 因为它的理论鼓励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商人和工业家作为国家财富的促进者获 得了新的地位与尊严,企业家追求利润的 行为也被视作在为社会服务。这些思想最 终导致了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可以获得 越来越多的物质利益。
⑵古典经济学通过消灭封建体制的残余而鼓励了 商业企业的发展 ⑶古典经济学的长远影响 古典经济学家对当时的经济世界进行了最好的 分析,远远超过了重商主义者和重农主义者。他 们提出的“规律”在现在标准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仍 被当做经济学“理论”进行讲授。 例如收益递减规律、比较优势理论、消费者至 上、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市场作为 协调个人与社会利益的一种机制。
(2)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了英法等国工商业的巨大发展, 与此同时,贸易、发明、教育与劳动分工取得了实 质性的进展。这些经济增长的成果需要在理论上得 到概括和解释。 (3)经济学理论需要得到升华 经济增长、工业化的发展重商主义不能得到有 效的解释,重农学派虽然将经济学研究的重心由流 通转向了生产领域,但是其思想也不能有效解释工 业化发展和资本主义商业发展的现实。
(2)提出了对经济有贡献的一系列观点 一是将国际贸易看成是一种正数和博弈,即 支付总和是一个正数 二是研究了在国际贸易中富裕国家的优势是 否会长期保持的问题。 三是提出了需求弹性的概念,被引用到了经 济学的分析之中。
(5)经济规律 通过对明显的经济理论或规律的集中 分析对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例 如,比较优势理论、收益递减规律、人口 理论、地租理论、货币数量论、劳动价值 理论、分工理论。这些基本规律对后世经 济学思想的演变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6)在经济学的一系列重大范畴上取得了进展 其理论思维在深度与广度上大大超过了漫长 的中世纪形成的思想。利息、货币、价值等范畴 已经成为独立的概念。 (7)在理论体系上,初步形成了微观分析和宏 观分析两个领域 (8)在分析方法上形成了抽象法与现象描述法 的二重分析方法,而且抽象分析方法日益深入人 心 (9)以自由主义为基调,呼唤和造就了一系 列的经济学巨匠,将经济学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 时代,构建了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对经 济学理论的系统化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8435abbe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9.png)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引言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学派之一,它通过对经济活动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并对其特点和贡献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
1. 古典经济学1.1 亚当·斯密学派亚当·斯密学派是古典经济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了“劳动分工”和“自由放任”等重要理论,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斯密认为,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他的代表作《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1.2 大卫·李嘉图学派大卫·李嘉图学派对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李嘉图关于价值理论和经济增长的理论。
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主张商品的价值应当取决于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劳动量。
此外,李嘉图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对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也为后来的人口经济学打下了基础。
2.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在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引入了边际效用理论,通过供求模型对经济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
2.1 马歇尔派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供求曲线的概念,并建立了一种解释价格变动和资源配置的框架。
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2.2 神经经济学神经经济学是新兴的经济学研究分支,它将神经科学和经济学相结合,探讨了人类决策和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
神经经济学的发展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在经济活动中的决定性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
3.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流派,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
凯恩斯批判性地分析了自由市场经济不能自行调整的问题,并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就业增长。
他的代表作《通论》对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c54d7007b52acfc789ebc997.png)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
Hale Waihona Puke 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 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的发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总产出使得社会 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 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 因此古典经济学似乎是想告诉人们,顺从市场对资源 的配置,保持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会更好地促进经 济增长。但他们又看到劳动分工是受条件约束的,资 本的积累会使现有的劳动分工以更大的规模出现,并 表现出工资的随之上涨,而劳动分工的发展却不易实 现,这将使资本积累受到劳动分工发展跟不上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产生了自身的矛盾。李嘉图特别强 调过这种矛盾,不过他的解释也不能消除这种核心思 想中的矛盾。
自由放任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其中著名的有李嘉 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该理论指出,一个国家能够从进口 甚至那些它以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中获益,只要它在生 产其他商品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所以,按照这一理 论,一个国家应该将其生产能力更多地集中在比较起来 优势更大的产业上。 休谟研究的国际收支问题的成果为这方面理论研究的发 展打下了基础。他认为,国际收支逆差将通过黄金的流 出来减少货币供给,从而也降低物价水平,使得出口具 有竞争力而进口的吸引力减少,这一均衡机制将持续地 发生作用,直到黄金外流暂停,收支进入平衡为止。 而李嘉图等人的看法是,当黄金外流时,作为货币供应 的一部分纸币发行必须收缩,因为黄金外流是物价水平 太高的一种征兆。这些思想至今不无启发意义。 古典经济学争取自由贸易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 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 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 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 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 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古典经济学着重经济总量研究,这涉 及到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货币经济 和财政问题等方面。这与1870年以后 盛行的研究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 是有所不同的。 古典经济学关心的是国家经济问题, 虽然那时候的学者也非常强调个人利 益必须尊重,但他们更强调的是如何 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保持协调。斯 密在讲到这一点时,总是谆谆地开导 人们,国家大事相比个人更重要。
西方古典经济学
![西方古典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1c36b11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8.png)
西方古典经济学在古典主义经济学范式的演化进程中,以斯密(1723-1790)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进行了创造性研究,为现代经济学创立奠定了基础;以马克思(1818-1883)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进行了批判性研究,其提出的从资本积累到扩大再生产的社会经济发展路径,在某种意义上包含了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以威廉・阿瑟・刘易斯(1915-1991)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家对创立二元经济理论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刘易斯发现了劳动力转移及乡城人口转移与二元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且认为这种关系可以从当代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得到验证。
马克思说:“古典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4]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古典经济学家在英国有配第、斯密和李嘉图,在法国有布阿吉尔贝尔、魁奈、杜尔阁和西斯蒙第。
在二元经济结构思想演进中,主要涉及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刘易斯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其共同点在于将劳动力市场假定为实际工资为生存工资并且劳动力无限供给,从斯密到马克思的古典经济学都认为只要支付维持生活的最低工资就可以获得无限的劳动供给。
[5]鉴于刘易斯的经济发展理论也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说基础上,所以本文将其纳入西方古典经济学范畴。
从思想传承的角度来看,对二元经济结构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以古典经济学先驱配第、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
魁奈认为,一切利益的本源在于农业,与农业这个主要生产部门并存的还有一个小小的非农业部门,以提供劳务、手工业产品和贵族阶层所需要的其他产品为主要任务,只有农业才能够生产“纯产品”,因为农业创造物质财富,工业只是变更或组合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只是物质财富的交换。
[6]这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农业、工业二元经济结构思想的萌芽形式。
随着工业革命引发的工业化进程启动,通过针对工业化时期各种现实问题的研究,古典经济学的二元经济理论逐渐成型。
经济学流派发展历程
![经济学流派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72eec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3.png)
经济学流派发展历程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随着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学不断发展、演变和分化出了多个流派。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主要的经济学流派的发展历程。
1. 古典经济学流派古典经济学流派是经济学的最早期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他们主张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并且坚信劳动价值论。
2. 马克思经济学流派马克思经济学流派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发展而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尔·马克思,他批判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该流派强调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倡导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纳尔逊·维克塞尔、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
他们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否定,并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强调市场的供求关系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并赞成市场机制的自由运行。
4. 凯恩斯经济学流派凯恩斯经济学流派是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他的代表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经济学流派反对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以解决失业和经济不稳定问题,提出了“有效需求”和“多重均衡”的理论。
5.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流派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流派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米尔顿·弗里德曼、罗纳德·科斯、杰克·哈尔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流派强调市场的完全竞争和效率,主张个体理性行为和市场均衡的重要性,提出了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平衡分析。
6. 行为经济学流派行为经济学流派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丹尼尔·卡尼曼、理查德·塞勒等。
行为经济学流派批评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行为假设,并研究了个体的认知偏差和择优报酬等非理性因素对决策的影响,提出了认知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等新的研究方法。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b3037fd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9.png)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流派。
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里卡多,而新古典经济学则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学派,代表人物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的自由和竞争,认为经济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并且劳动分工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可以自动调整到最优状态。
里卡多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是古典经济学中的重要贡献,它指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可以通过专门从事自己相对优势的产业来获得更大的利益。
新古典经济学则更注重个体在市场上的行为和决策。
马歇尔提出的边际效用理论就是新古典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个体在消费中会考虑每个商品的边际效用,即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也更关注市场失灵的问题,它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纠正市场失灵。
总的来说,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学发展中都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自由和竞争,而新古典经济学更注重个体的行为和市场失灵的问题。
两个学派都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
《古典经济学体系》课件
![《古典经济学体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c76b5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5.png)
提供了实证研究方法
古典经济学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 过对经济现象的观察、实验和分析, 为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 法论。
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辩护
主张自由放任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竞争和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这是 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的最佳途径。
维护私有产权
古典经济学家主张私有产权的重要 性,认为私有产权是保障个人自由 和经济繁荣的基础。
缺乏对经济危机的预警
古典经济学未能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和根源,因此 未能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CHAPTER
05
古典经济学在现代的应用与启 示
对市场经济的维护与启示
总结词
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这对现代市 场经济具有重要启示,即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 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
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CHAPTER
04
古典经济学的贡献与局限
对现代经济学的贡献
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强调了劳动价值论
古典经济学对市场机制、供需关系、 价值理论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现 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典经济学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这一观点对现代 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发挥作用。
主张自由贸易与国际分工
古典经济学家主张自由贸易和国 际分工,认为国际贸易能够促进
国家间的经济繁荣和福利。
他们认为国际贸易能够发挥各国 的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资 源利用效率,增加全球总产出和
福利。
古典经济学家强调国际分工的好 处,认为通过专业化生产可以提 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技
VS
详细描述
古典经济学核心理念
![古典经济学核心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fd33bfb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0.png)
古典经济学核心理念
古典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理论学派,闻名于18世纪和19世纪的英国。
它的核
心理念是基于自由市场和自由竞争的观念,主张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其中,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由市场经济:古典经济学家相信,市场经济能够自发地调节供求关系,并
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他们主张政府干预应该最小化,而市场机制应该自由运行,以达到经济的整体效益。
2. 个人自由和自利动机: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个体应该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
而这种追求自利的动机能够推动经济的繁荣。
他们相信,在自由市场环境下,个体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来满足需求,最终实现整体社会的福祉。
3. 劳动价值理论:古典经济学家赞成劳动价值论,即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基础。
他们认为,商品的价值应该由其中所包含的劳动数量所决定,而不仅仅是生产成本。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4. 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古典经济学家关注资本的积累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
要性。
他们认为,通过资本积累、创新和技术进步,经济可以实现长期增长和繁荣。
总之,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强调自由市场经济、个人自由和自利动机、劳动
价值论以及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
这些理念对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原则。
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f514d48f3b3567ec112d8a34.png)
一般均衡分析是经济学中用来考察 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商品的价格和 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假 定各个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 求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一种商品价 格与供求的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 格与供求达到均衡时才能确定。
代表人物:洛桑学派的瓦尔拉
2. 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
假设本期(t)的工资率(Wt)决定下期的劳动 力供给量,以St+1表示, 即本期的工资率Wt为自变 量,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St+1为因变量。则两者 之间的关系为 St+1=f(Wt)
(二)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
1.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 弹性
在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 弹性的条件下,工资率与劳动力供 给量的波动会越来越小,最后能够 恢复均衡。其图形称之为“收敛型 蛛网” 。
2.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表明相对于工资率变动,供给变动的反应 程度大于需求变动的反应程度。因此,当 劳动力市场失衡时,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 的波动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无法恢复均衡。 这种波动称为“发散型蛛网”。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被 看作是“蛛网不稳定条件”。
缺乏劳动力。在生产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率长期 保持在高水平的状态下,人口、劳动力资源相对 或者绝对减少,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此外,供 不应求除了有总量问题之外,还有结构性问题, 即有可能出现特定部分劳动力需求难于满足的现 象(特别是高质量、专业性人员短缺)。
供求均衡 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
社会对其需求量达到 均衡的状态.包括质量、 职业类别、地区分布 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均 衡。其标志是: (1)劳动力供给能够为 社会全部吸收
《古典经济学派》课件
![《古典经济学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b1939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3.png)
19世纪初
大卫·李嘉图加入,古典经 济学派达到鼎盛。
19世纪中叶
边际主义兴起,古典经济 学派逐渐衰落。
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观点
经济自由主义
主张市场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货币数量论
认为货币供应量是决定物价水平的主要因素 。
劳动价值论
认为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
比较优势理论
ABCD
深入研究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古典经济学派对市场经济的深入探讨,启发现代 经济学家深入研究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价值论的再思考
古典经济学派的价值论引发了现代经济学家对价 值理论的再思考,促进了价值理论的发展。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古典经济学派》 ppt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古典经济学派概述 •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 大卫·李嘉图与比较优势理论 • 古典经济学派的贡献与局限性
01
古典经济学派概述
古典经济学派的形成
01
02
03
18世纪中叶
古典经济学派开始形成,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
亚当·斯密与《国 富论》
亚当·斯密的生平简介
01 02 03 04
亚当·斯密(1723-1790),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古典经济学 派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爱丁堡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曾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 学和文学,后转入道德哲学领域。
斯密在1759年发表了《道德情操论》,奠定了他在哲学界的地位。
政策建议
古典经济学派为当时的政府提供了许 多政策建议,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典经济学专题一 亚当 斯密
![古典经济学专题一 亚当 斯密](https://img.taocdn.com/s3/m/3d222b7527284b73f2425016.png)
亚当斯密童年体质孱弱多病,孤儿寡母,长大成人后 一直陪伴母亲身边,终身未娶。他母亲去世后,斯密已经 61岁,6年后斯密去世。他从小喜欢自言自语,常因害羞 而频频口吃,做事情非常认真,甚至常发生蠢事。“他别 无所好,所好的只是书” 4岁被绑架,“变成一个穷苦的吉普赛人” 中学时期学习了拉丁语、希腊语,他最喜欢的是数学 和哲学 17岁骑马去牛津大学求学,呆了6年。他崇尚押韵诗, 但一生未创作一首自己欣赏的押韵诗,而无韵诗他又不屑 写,所以他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的诗人。 在牛津大学里他不是一个幸福的学生,他几乎被学校 开除,原因是他看休谟的《人性论》。他没有认真学习自 己的专业,却整天泡在图书馆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 3
(3)专家点评
P8: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但是,对个人 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 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反而要好。 ——亚当· 斯密
26
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 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反而要好。 试用学过的知识评价斯密的观点。 (1)斯密从自然秩序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 人利益是人们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2)斯密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着作用, 其机制就是自由竞争。 (3)斯密认识到了商品生产者为了把商品卖掉以实现其赚 钱的目的,会把他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 部门中去;认识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但他未 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 来资源浪费、经济被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4)人的本性在本质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因而是具体的,发展的。不能把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者利己 的本性作为一切社会形态中人的本性。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5aed3fca10a6f524ccbf85dc.png)
第1章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1.1 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经济学?教科书上的典型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多种经济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学问。
但是,这种新古典式的定义,同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差别。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关注的重点并不是资源配置问题,而是如何才能使一个国家更加富裕,并尤其关注分工如何能够减少资源的稀缺程度。
马歇尔之后,新古典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逐渐转向在给定稀缺程度下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市场的功能则局限在决定投资品和消费品的相对价格和数量上。
新古典的这种定义,丢弃了古典经济学最本质的东西,从而使经济学的解释力大大降低。
因此,必须对经济学进行重新定义,使之能同时涵盖新古典和古典经济学的思想。
在给出新的经济学定义之前,我们先观察一些经济现象。
在中国很多地方,农民盖房通常是多年前就开始自己积攒材料。
材料备齐后则找一群亲朋好友一齐动手。
同一个木工,肯定是既做门窗,又做梁檩,还顺便给主人做几把椅子,而砌墙、装修等也多是由同一批泥瓦工完成。
木工、泥瓦工、装修等也多是“全能型”工种,绝不会有很复杂的内部分工。
盖房用的工具,也大都十分原始,极少会用上自动钉钉子的气动装备,最多不过是一些简单的电锯而已。
我们再来看美国的农民是如何盖房的。
通常,他们会将盖房的活承包给一家专业建筑商,各种费用统一与建筑商结付。
建筑商揽到这笔盖房业务后,先找专业公司设计好图纸,然后去找分包商,比如,专门处理地基的公司、专门砌墙的公司、专门做木工活的公司,每一类业务又都有众多相应的专业公司提供服务。
仅就木工活而言,就包括5类:屋顶的梁檩是一个专业做大批梁檩标准件的分包商;做厨房的木柜及台桌又是另一个专业木工分包商;做楼梯也是一个专业公司;而室内的门窗、地板、墙脚又是一个专业公司负责;支撑房子的木架结构又是另一个专业公司。
而且,每个专业分包公司都从其他专业公司购买很多材料和工装设备,专业工人用的工具,则五花八门,让人叫不上名字。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a59b20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7.png)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中的资源分配和利用方式,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起源、发展阶段以及主要学派等方面,详细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二、经济学的起源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对经济活动进行了研究,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供求关系等概念。
此后,古罗马时期的经济学家塞涅卡、托马斯·阿奎那等人也对经济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三、经济学的发展阶段1. 古典经济学阶段古典经济学阶段是经济学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阶段,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自由市场以及市场自发调节等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 边际革命阶段边际革命阶段是经济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代表人物是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他在《政治经济学纲要》中引入了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对商品的需求是以边际效用递减的方式进行决策的。
3. 新古典经济学阶段新古典经济学阶段是经济学发展的第三个重要阶段,代表人物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他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供求曲线、均衡价格等概念,并对边际效用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发展。
4. 凯恩斯主义阶段凯恩斯主义阶段是经济学发展的第四个重要阶段,代表人物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他在《通论》中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并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以解决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
5. 新古典合理期望主义阶段新古典合理期望主义阶段是经济学发展的第五个重要阶段,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卢卡斯。
他在《经济学方法与理论》中提出了合理期望理论,强调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会考虑到未来的预期。
四、主要经济学学派1. 古典经济学学派古典经济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他们强调市场自由竞争、劳动分工以及供求关系等理论。
2. 边际革命学派边际革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卡尔·门格尔等。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8052236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c.png)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流派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中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方式。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早期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重要性,认为市场自由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的政策,即不干预市场,让市场自行调节经济活动。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劳动价值论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来源,商品交换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一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较优势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观点。
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不同商品上具有不同的相对优势。
他认为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的比较优势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然而,古典经济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忽视了市场失灵的可能性,未考虑到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现实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经济学逐渐演变为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和扩展。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均衡的重要性,认为市场竞争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它引入了供给和需求的概念,通过供求关系来解释价格形成和资源分配。
新古典经济学还发展了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满足需求时会考虑边际效用的变化。
与古典经济学相比,新古典经济学更加注重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关注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学方法和工具,如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等,用来解决经济问题。
社会经济学三大流派介绍与评价
![社会经济学三大流派介绍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45c73e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6.png)
社会经济学三大流派介绍与评价一、社会经济学三大流派介绍1. 古典经济学派的介绍古典经济学派是社会经济学的开创者,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杰里米·边沁等。
他们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认为市场是最理想的调节资源配置的机制,强调市场机制下的价值理论、劳动力市场、价格竞争等。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是社会经济学的重要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是不稳定和危机的,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不能解决社会矛盾,主张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即计划经济和公有制。
3.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介绍新古典经济学派是经济学的现代主流,主要代表人物有理查德·科斯、劳伦斯·克恩特、保罗·萨缪尔森等。
他们主张市场经济体制,认为市场是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机制,但他们强调市场失灵的可能性,认为政府应当发挥必要的调节作用。
二、关于社会经济学三大流派的评价1. 古典经济学派的评价古典经济学派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崇和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机制的理解是当今经济学的基础。
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模式也有其局限性,古典经济学派没有给出制度完备的解决方案,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重视中央银行的重要性,关注市场结构、市场因素以及市场民主等问题。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的评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倡导在20世纪初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总体的经济思想并未能指导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实践。
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突出成就充分证明了市场导向经济的发展必要性和可行性。
3.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评价新古典经济学派主张的制度完备化虽然暴露出自由意志和去中心化的意味,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市场运行,而是指挥市场。
新古典派经济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实践,但其在市场失灵、共享困境等方面的理论分析仍然存在种种问题和局限性。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2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第二课时 斯密的政策主张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2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第二课时 斯密的政策主张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b7b73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d.png)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2.评价
绝对成本学说揭示了□41 国际分工 、□42 自由贸易 的必要 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43 科学性 。从根本上看,这一学说反映 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44 对外贸易 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
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 的唯一动力。他的自然秩序思想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产业资 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没有 看到人的本性在本质上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把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者利己的本性作为一切社会形态中人的 本性。
2.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1)主要观点是: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 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 产自己在生产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即本国生产这种商 品所需要的生产成本绝对地少于其他国家,然后通过对外贸易, 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 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二、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1.绝对成本学说内容
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35 成本 是不同的,且各国 有各国的□36 优势 。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 本上具有□37 绝对优势 的商品,然后通过□38 对外贸易 ,
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选修2
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货币数量论中的“货币” 定义
货币数量论中的货币是指一种为公众普遍接受用 来作为商品、服务和其他有价值的资产的支付手 段和债务的清偿手段的东西。这样定义的货币也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狭义的货币 (M1) ,它包括现 金(含硬币)和银行活期存款,而不包括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有息)和各种公债券这些“近似货币”。 根据这种狭义的货币定义,在任何时点上货币的 总供给必然等于公众手头持有的现金和活期存款 数量(对货币的总需求)。
(3) 完全竞争假设:经济体系中的各类市场都是 完全竞争型的,单个买主的需求量只占这个市场 需求量的一个很小比例,单个卖主的供给量只占 这个市场供给量的一个很小比例,因而单个买主 或卖主无法通过他的供求行为来影响市场价格, 每一个经济当事人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 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他在一组既定的价格下做 出数量决策(购买多少或生产多少)。
M是人们手头持有的货币量(“钱包中的货 币” ) —— 现金余额或名义货币余额。现金余额方 程式中的 M 是人们手头持有的货币 ( “栖息的货 币”),
交易方程式中的 M 是强调的是货币需求 , 用于交 换的货币(“飞翔的货币”),它强调的是货币供给。
从分析方法上看,交易方程式使用的是一种宏观 经济学方法,它试图在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总水平
第1章. 古典经济学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特色 第二节 就业与产量决定理论 第三节 储蓄、投资理论与萨伊定律 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 第五节 古典经济学宏观体系概要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 假设和特色
凯恩斯以前的西方经济学家侧重于微观经济分析, 马歇尔(AlfredMarshall)的《经济学原理》(初版于 1890年)是微观经济学成为一个比较完整体系的标 志性著作。凯恩斯把他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作 “古典经济学”,把从亚当· 斯密(AdamSmith)、大 卫· 李嘉图(DavidRicardo)到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阿 瑟· 庇古(ArthurCecilPigou)的西方正统经济学家称 作“古典学派”。不过,凯恩斯以后的西方经济 学教科书所说的“古典经济学”一般是指从19世 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开始,到凯恩斯《通论》 出版以前的西方经济学,这个时期的主流经济学 家形成“古典学派”。马歇尔是古典经济学的集 大成者,庇古是古典学派的最后一个重要代表。
当劳动市场上决定了均衡就业量时,经济中的总产出 就决定了
。
图1-4完全无弹性的总供给曲线: 货币工资率完全弹性.
(a)部分表示总量生产函数;(b)部分表示劳动 市场上的供求函数;(c)部分表示货币工资; (d)部分表示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储蓄、投资理论与萨 伊定律
储蓄会不会造成总需求不足呢?古典学派的回答是: 不会。其理由是:利息率是一种有效机制,它可 以保证计划(或意愿)储蓄与计划(或意愿)投资相等。
第四节 货币数量论
一、货币数量论中的“货币”定义
二、货币数量论的表达式 三、作为价格总水平理论的货币数量论
四、作为总需求理论的货币数量论
当短期总供给曲线在充分就业水平上呈垂直状态 (完全无弹性)时,它只说明了总产出水平是多少, 没有说明这条总供给曲线上的各种价格中哪一种 价格会成为现行的价格总水平。古典学派把这个 问题的答案留给了货币数量论。
在古典经济学体系中,相对价格(或价值)在实际部 门由供求关系决定(均衡价格论),在实际部门,所 有的经济行为仅仅依赖于相对价格;绝对价格(或 一般价格)水平在货币部门由货币数量决定(货币数 量论),一般价格水平与实际部门的供求无关;实 际部门与货币部门是分离的,货币部门的货币数 量变化不影响实际部门的实际变量(如就业量、产 出和实际利率等)的均衡值,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 作用是中性的。
(2) 在短期内,经济社会使用不变的资本存量和 不变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
(3) 经济通常是处在充分就业的水平。因此,这
里的夕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于是,货币数量 论的结论是:货币数量与价格总水平同向同比例 变化,货币数量的变化是价格总水平变化的原因。
交易方程式:
MV=PT
(1-9) 交易方程式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费雪 1911 年 在其《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来的。 M 是流 通中的货币数量或货币供应量; V 是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 —— 在一定时期单位货 币周转的次数; P是价格总水平或交易的平均价格, T 是一定时期 ( 如一年 ) 的交易量或用货币进行物 品或服务交易的次数(交易次数)。 式(1-9)右边的PT表示一定时期的交易的总价值, 左边的MV表示一定时期用于交易所需要的货币量。
(4) 市场出清假设:在完全弹性的价格下,各类
市场都可以出清,不存在持续短缺或持续过剩。
古典经济学家都是“市场崇拜者”。他们承认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可能出现失业和经济波动,但 是他们相信,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偏离充分就业的 均衡水平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
古典经济学家的基本信念是,通过完全竞争的市 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是一种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 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最优配置方式。 由于对市场机制的崇拜,古典经济学倡导“自由 放任”。他们认为经济生活应当自由放任,让经 济当事人自由交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 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三、作为价格总水平理论的 货币数量论
在古典经济学体系中,货币数量论的功能之一是 用货币数量的变化来解释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这 种用途的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与价格总水 平之间关系的一种经济理论。
坚持货币数量论的经济学家们认为: (1)V 或 k 的大小由一个社会的支付习惯、制度、
结构等因素决定,这些因素包括:经济单位收入 和支出的频率,收入和支出的规律性,基于货币 交换或物物交换的收入和支出的比重,人们是更 多地使用转账和信用卡来进行交易,还是更多地 使用现金或支票来进行交易。由于这些因素在相 当长的时间内是稳定的,因此可以把V或是看作常 数。
二、货币数量论的表达式
货币数量理论至少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大卫· 休漠 (DavidHume)。休漠在1752年发表的《论利息与货 币》一文中就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货币数量论。此 后,李嘉图、詹姆斯· 穆勒(JamesMill)、马歇尔、 费雪(1rvingFisher)、庇古、哈耶克和20世纪30年代 以前的凯恩斯都是货币数量论的追随者。
一、储蓄、投资与利息理论 二、萨伊定律
一、储蓄、投资与利息理论
古典经济学认为,利息是储蓄的报酬,是投资和 资本形成的成本,利息率是资本市场上的价格, 它可以保证经济社会的资源实现充分就业。
S=S(r) (1-6)
I=I(r) (1-7) 其中, S , I 和 r 分别是储蓄、投资数量和利息率 水平。 古典经济学家假定利息率具有完全弹性,利息率 是凋节资本市场供求、从而保证资本市场出清的 有效机制。当储蓄从而借贷资金供给增加,利息 率会下降,投资将跟随储蓄一同增加,因此人们 减少当前消费(节俭)并不影响资源的充分就业。
古典学派都信奉亚当· 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封闭的市场经济模 型,即没有对外经济部门。古典经济学把这种经 济分为两个部门 —— 实际部门 (real sector) 和货币 部门来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思路后来被凯恩斯称 作“古典二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
凯恩斯在《通论》第2l章“价格理论”中认为,
古典经济学体系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价值论和 分配论、货币和价格论。在论述价值理论时,古 典经济学认为价格由供给和需求状况决定,其中 边际成本和短期供给弹性起重要作用。但是,在 讨论货币和价格理论时,他们又说价格由货币数 量、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流通速度与交易量之 比、货币窖藏、强迫储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等因素决定。至于这两部分之间的联系却避而不 谈。
第二节 就业与产量决定理论
一、生产函数
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一、生产函数
图1-1总量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 量
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在技术和资本存量一定的条件下,实际的总产出 由就业量决定。那么,就业量又由什么决定呢?古 典学派认为,经济中的总就业量决定于劳动市场 上的供求关系,工资率是劳动市场上的价格,它 是调节劳动市场上供求平衡的机制。
即Nd(W/P) Ns(W/P)=时,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就业量
就被决定了(见图1-2)。
图1-2 劳动的供给函数与需求函数
图1-3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水平。
在古典经济学的世界里,只有“摩擦失业”和 “自愿失业”。所谓摩擦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市场 上供求比例暂时失调所造成的失业,如由于机器 设备出现故障、工作岗位更换、工作的季节性等 所造成的暂时失业。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不 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劳动条件而造成的失 业。这两类失业的存在与充分就业并不矛盾。因 为这两类失业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市场经 济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经济中存在一定的失业量 是建立新企业和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必要条 件。
由于交易次数 T难以衡量,所以经济学家们倾向 于用经济中的总产出(实际的国民收入 )y 来替代 交易次数T,于是交易方程式又有了另一种表达形 式:
MV=Py (1-9A)
现金余额方程式
:M=kY=kPy (1-10)
现金余额方程式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和庇 古提出来的。在现金余额方程式中,
部生产过剩和失业的办法是扩大生产,增加供给
萨伊和此后的古典经济学家实际上是相信自由的 市场制度可以解决自身的需求问题,只要这种市 场制度能够无障碍地运转。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总 供给或总产量的决定,而总需求及其决定因素则 被忽视了。古典经济学宏观理论中缺少总需求理 论。
假设前提
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结构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前提 之上的。这些假设前提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