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常用数据表格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2
目次目录2基本规定 (4)2.1道路分级 (4)3.2设计速度 (4)3.3设计车辆 (5)3.4 道路建筑限界 (7)3.5 设计年限 (9)3.6 荷载标准 (10)3.7 防灾标准 (10)4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12)4.1 一般规定 (12)4.2 快速路 (12)4.4 自行车道 (16)4.5 人行设施 (18)5 横断面 (20)5.1 一般规定 (20)5.2 横断面布置 (20)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22)5.4 路拱与横坡 (27)5.5 缘石 (27)6 平面和纵断面 (29)6.1 一般规定 (29)6.2 平面设计 (29)6.3 纵断面设计 (32)6.4 线形组合设计 (35)7 道路与道路交叉 (36)7.1 一般规定 (36)7.2 平面交叉 (36)7.3 立体交叉 (38)8 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43)8.1 一般规定 (43)8.2 立体交叉 (43)8.3 平面交叉 (44)9 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 (48)9.1 一般规定 (48)9.2 行人交通 (48)9.3 非机动车交通 (50)10 公共交通设施 (51)10.1 一般规定 (51)10.2 公共交通专用车道 (51)10.3 公共交通车站 (52)11 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广场 (54)11.1 一般规定 (54)11.2 公共停车场 (54)11.3 城市广场 (56)12 路基和路面 (57)12.1 一般规定 (57)12.2路基 (57)12.3 路面 (60)12.4 旧路面补强和改建 (63)13 桥梁和隧道 (66)13.1 一般规定 (66)13.2桥梁 (66)13.3隧道 (68)14 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 (72)14.1 一般规定 (72)14.2 交通安全设施 (72)14.3 交通管理设施 (74)14.4 配套管网 (75)15 管线、排水和照明 (77)15.1 一般规定 (77)15.2 管线 (77)15.3 排水 (78)15.4 照明 (79)16 绿化和景观 (81)16.1 一般规定 (81)16.2 绿化 (81)16.3 景观 (82)本规范用词说明 (84)引用标准名录 (8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86)2基本规定2.1道路分级3.1.1城市道路应按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应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
2.1 2 术语…........….........…...........................….......... 2.2 3 符号….................................…........................... 3 基本规定……………………………………………………… 5 4 总体设计……………………………………………………… 9 4. 1 9 一般规定.....................................................……. 4.2 9 总体设计要点...................................……·…......... 5 11 横断面设计……......................................................
7.2 28 纵坡................................….........…·…….........
6
29 7.3 坡长................….......….........….................…..
7.4 合成坡度 ….......…................…·….......….......…. 30 7.5 竖曲线 …...................................…................... 31
9.1 一般规定 ……................…................................ 36 9.2 平面交叉 ....................................…................... 36 9.3 立体交叉 ................................….................….. 38
公路规范常用数据
2.5(1.5) 0.75(0.75) 400(250)
1.5(0.75) 0.75(0.5)
括号内数值表示最小值。 重要术语: 错车道:路基宽4.5,300米内需设错车道。 避险车道:长陡下坡设避险道,宽度不小于4.5m。 中央分隔带+左侧路缘带=中间带。 高速,一级整体式路基必须设置中间带。 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最大超高一般为8%。最小超高与直线段路拱坡度一致。 双车道路面当圆曲线半径不大于250m时,应设置加宽,加宽值与曲线半径和公路等级有关。 路线转角小于7°时,平曲线长度加长。 回头曲线:尽量避免设置回头曲线,山路地形受限制为克服高差可考虑设置回头曲线。 最大坡长:不同纵坡有最大坡长限制,连续上坡或下坡,应在最大坡长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
公路设计部分参数数据
公路等级 设计速 车道 度km/h 数 8 120 6 4 8 高速公路 100 6 4 6 80 4 6 100 4 一级公路 80 4 60 80 二级公路 60 40 三级公路 30 30 四级公路 20 2或1 双6.5单4.5 3.00 0 双0.25单0.5 30(15) 150 2 2 7.5 7.5 3.25 3.25 0 0 0.5 0.5 65(30) 65(30) 350 350 四级公路 20 100(40) 20 100(70) 9 60 200(100) 200(100) 50(20) 2 2 10(8.5) 8.5 3.5 3.5 0.75(0.25) 0.75(0.5) 0 0.75 200(125) 100(60) 1500 600 三级公路 25 25 150(50) 150(50) 30 30 150(100) 150(100) 8 8 100 100 400(250) 400(250) 400(250) 400(250) 60(25) 60(25) 四级公路 4 2 24.5(21.5) 23(20) 12(10) 3.75 3.5 3.75 2.5(1.5) 0.75(0.75) 400(250) 2.5(1.5) 0.5(0.5) 200(125) 400(250) 2500 1500 2500 二级公路 50 35 300(100) 200(70) 75 40 350(250) 200(150) 6 7 150 120 2000(1400) 700(450) 1500(1000) 700(450) 120(50) 90(35) 三级公路 70 50 70 400(140) 300(100) 400(140) 110 75 110 550(350) 5 6 5 200 150 200 4500(3000) 2000(1400) 4500(3000) 3000(2000) 1500(1000) 3000(2000) 170(70) 120(50) 170(70) 二级公路 6 26(23.5) 32 3.75 3.75 3(2.5) 0.75(0.75) 700(400) 4000 2500 一级公路 85 70 500(170) 400(140) 160 110 4 5 250 200 10000(6500) 4500(3000) 4500(3000) 3000(2000) 210(85) 170(70) 一级公路 24.5(21.5) 33.5 3.75 3.75 2.5(1.5) 0.75(0.75) 400(250) 3(2.5) 0.75(0.75) 700(400) 2500 4000 70 85 400(140) 500(170) 110 160 5 4 200 250 4500(3000) 10000(6500) 3000(2000) 4500(3000) 170(70) 210(85) 33.5 26(23.5) 32 3.75 3.75 3.75 3(2.5) 3(2.5) 0.75(0.75) 700(400) 0.75(0.75) 700(400) 4000 4000 2500 整体式路基 宽度m 42(40) 34.5 28(25) 41(38.5) 车道宽 度m 3.75 3.75 3.75 3.75 右侧硬路肩 宽度m 3或3.5 3或3.5 3或3.5 3(2.5) 右侧土路肩 宽度m 圆曲线最小 不设超高圆曲线 回旋线最 平曲线最小 停车视 半径(极限 最小半径m(路 公路等级 小长度m 长度m 距m 值)m 拱≤2%) 5500 5500 5500 4000 高速公路 85 85 70 500(170) 500(170) 400(140) 160 160 110 4 4 5 250 250 200 10000(6500) 10000(6500) 4500(3000) 4500(3000) 4500(3000) 3000(2000) 210(85) 210(85) 170(70) 100 100 100 85 600(200) 600(200) 600(200) 500(170) 210 210 210 160 超车视距m 最大纵 凸竖曲线最小 最小坡长m 坡% 半径m 3 3 3 4 300 300 300 250 凹竖曲线最小 竖曲线最小 公路等级 半径m 长度m 0.75(0.75) 1000(650) 0.75(0.75) 1000(650) 0.75(0.75) 1000(650) 0.75(0.75) 700(400) 17000(11000) 6000(4000) 250(100) 17000(11000) 6000(4000) 250(100) 17000(11000) 6000(4000) 250(100) 10000(6500) 4500(3000) 210(85) 高速公路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常用尺寸(满满的干货)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常用尺寸(满满的干货)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尺寸数据都有哪些?都给你整理好了,赶紧收藏吧!一、人行道人行道宽:不小于1m,并按照0.5的倍级递增。
小区路:6m-9m组团路:3m-5m宅间小路:>2.5m园路,人行道坡道宽:1.2m轮椅通过:W≥1.50m轮椅交错:W≥1.80m二、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三、车道1.道路宽度1.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1.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1.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1.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1.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2.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2
目次目录2基本规定 (4)2.1道路分级 (4)3.2设计速度 (4)3.3设计车辆 (5)3.4 道路建筑限界 (7)3.5 设计年限 (9)3.6 荷载标准 (10)3.7 防灾标准 (10)4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12)4.1 一般规定 (12)4.2 快速路 (12)4.4 自行车道 (16)4.5 人行设施 (18)5 横断面 (20)5.1 一般规定 (20)5.2 横断面布置 (20)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22)5.4 路拱与横坡 (27)5.5 缘石 (27)6 平面和纵断面 (29)6.1 一般规定 (29)6.2 平面设计 (29)6.3 纵断面设计 (32)6.4 线形组合设计 (35)7 道路与道路交叉 (36)7.1 一般规定 (36)7.2 平面交叉 (36)7.3 立体交叉 (38)8 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43)8.1 一般规定 (43)8.2 立体交叉 (43)8.3 平面交叉 (44)9 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 (48)9.1 一般规定 (48)9.2 行人交通 (48)9.3 非机动车交通 (50)10 公共交通设施 (51)10.1 一般规定 (51)10.2 公共交通专用车道 (51)10.3 公共交通车站 (52)11 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广场 (54)11.1 一般规定 (54)11.2 公共停车场 (54)11.3 城市广场 (56)12 路基和路面 (57)12.1 一般规定 (57)12.2路基 (57)12.3 路面 (60)12.4 旧路面补强和改建 (63)13 桥梁和隧道 (66)13.1 一般规定 (66)13.2桥梁 (66)13.3隧道 (68)14 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 (72)14.1 一般规定 (72)14.2 交通安全设施 (72)14.3 交通管理设施 (74)14.4 配套管网 (75)15 管线、排水和照明 (77)15.1 一般规定 (77)15.2 管线 (77)15.3 排水 (78)15.4 照明 (79)16 绿化和景观 (81)16.1 一般规定 (81)16.2 绿化 (81)16.3 景观 (82)本规范用词说明 (84)引用标准名录 (8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86)2基本规定2.1道路分级3.1.1城市道路应按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应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alignmentCJJ 193-2012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3 年 3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50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193-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6.6.1、10.2.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有关科研成果,参考国外现行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总体设计;5.横断面设计;6.平面设计;7.纵断面设计;8.线形组合设计;9.道路与道路交叉;10.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政编码:200092)。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王士林赵建新和坤玲王晓华方守恩孔庆伟赵广福张慧敏朱兆芳秦健张兰芳崔新书邢锦陈雨人欧阳全裕汪凌志张琦张欣红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崔健球徐波张汎杨斌袁韬吴瑞麟魏立新马国纲徐一峰裴玉龙11 总则1.0.1 为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合理确定路线设计技术指标,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制定本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2
城市道路⼯程设计规范2012⽬次⽬录2基本规定 (4)2.1道路分级 (4)3.2设计速度 (4)3.3设计车辆 (5)3.4 道路建筑限界 (7)3.5 设计年限 (9)3.6 荷载标准 (10)3.7 防灾标准 (10)4 通⾏能⼒和服务⽔平 (12)4.1 ⼀般规定 (12)4.2 快速路 (12)4.4 ⾃⾏车道 (16)4.5 ⼈⾏设施 (18)5 横断⾯ (20)5.1 ⼀般规定 (20)5.2 横断⾯布置 (20)5.3 横断⾯组成及宽度 (22)5.4 路拱与横坡 (27)5.5 缘⽯ (27)6 平⾯和纵断⾯ (29)6.1 ⼀般规定 (29)6.2 平⾯设计 (29)6.3 纵断⾯设计 (32)6.4 线形组合设计 (35)7 道路与道路交叉 (36)7.1 ⼀般规定 (36)7.2 平⾯交叉 (36)7.3 ⽴体交叉 (38)8 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43)8.1 ⼀般规定 (43)8.2 ⽴体交叉 (43)8.3 平⾯交叉 (44)9 ⾏⼈和⾮机动车交通 (48) 9.1 ⼀般规定 (48)9.2 ⾏⼈交通 (48)9.3 ⾮机动车交通 (50)10 公共交通设施 (51)10.1 ⼀般规定 (51)10.2 公共交通专⽤车道 (51)10.3 公共交通车站 (52)11 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场 (54) 11.1 ⼀般规定 (54)11.2 公共停车场 (54)11.3 城市⼴场 (56)12 路基和路⾯ (57)12.1 ⼀般规定 (57)12.2路基 (57)12.3 路⾯ (60)12.4 旧路⾯补强和改建 (63)13 桥梁和隧道 (66)13.1 ⼀般规定 (66)13.2桥梁 (66)13.3隧道 (68)14 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 (72) 14.1 ⼀般规定 (72)14.2 交通安全设施 (72)14.3 交通管理设施 (74)14.4 配套管⽹ (75)15 管线、排⽔和照明 (77) 15.1 ⼀般规定 (77)15.2 管线 (77)15.3 排⽔ (78)15.4 照明 (79)16 绿化和景观 (81)16.1 ⼀般规定 (81)16.2 绿化 (81)16.3 景观 (82)本规范⽤词说明 (84)引⽤标准名录 (85)中华⼈民共和国⾏业标准 (86)2基本规定2.1道路分级3.1.1城市道路应按道路在道路⽹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路、次⼲路和⽀路四个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控制出⼊⼝间距及形式,应实现交通连续通⾏,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4--CJJ37-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局部修订
P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
CJJ37 - 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e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
2012-05-01 实施
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表 6 单侧人行道宽度与道路总宽度之比值参考表
道路类别
快速路 主干路
单幅式 1/5~ 1/7
横断面形式 两幅式 1/6 ~ 1/8
三幅式 1/5~ 1/8
道路类别
次干路 支路
单幅式 1/4~ 1/6 1/3~ 1/5
横断面形式 两幅式
三幅式 1/4 ~ 1/7
2 绿化带是指在道路路侧为行车及行人遮阳并美化环境, 种植单排行道树时,绿化带最小宽度为 1.5m。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期规定。
GB50014 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 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 32 号 3 号楼 (市政总院大厦) ,邮政编码:
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
9 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 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3)3基本规定 (8)3.1一般规定 (8)3.2设计要素 (8)4路基、垫层与基层 (14)4.1 路基 (14)4.2 垫层 (14)4.3 基层 (14)5沥青路面 (18)5.1一般规定 (18)5.2沥青面层类型与材料 (18)5.3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21)5.4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 (23)5.5新建路面结构层的计算 (26)5.6加铺路面设计 (29)6水泥混凝土路面 (34)6.1一般规定 (34)6.2设计指标与要求 (34)6.3结构组合设计 (35)6.4面层材料 (36)6.5路面结构计算 (38)6.6面层配筋设计 (44)6.7接缝设计 (49)6.8加铺层结构设计 (53)7砌块路面 (57)7.1一般规定 (57)7.2砌块材料技术要求 (57)7.3结构层与结构组合 (59)7.4结构层计算 (60)8其它路面 (62)8.1透水人行道 (62)8.2桥面铺装 (62)8.3隧道路面铺装 (63)9路面排水 (64)9.1一般规定 (64)9.2路面排水设计 (64)9.3.路面内部排水 (66)9.4分隔带排水 (67)9.5交叉口范围路面排水 (67)9.6桥面排水 (67)附录A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68)附录B 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沥青表面处治材料规格和用量 (70)附录C 沥青路面设计参数参考值 (73)附录D 水泥路面设计参数参考值 (75)附录E 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抗剪强度试验方法 (76)附录F 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动态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78)本规范用词说明 (81)附:条文说明 (82)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沥青路面asphalt pavement铺筑沥青面层的路面。
2.1.2容许剪应力allowable shear stress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与抗剪强度结构系数之比。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2
目次目录2基本规定 (4)2.1道路分级 (4)3.2设计速度 (4)3.3设计车辆 (5)3.4 道路建筑限界 (7)3.5 设计年限 (9)3.6 荷载标准 (10)3.7 防灾标准 (10)4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12)4.1 一般规定 (12)4.2 快速路 (12)4.4 自行车道 (16)4.5 人行设施 (18)5 横断面 (20)5.1 一般规定 (20)5.2 横断面布置 (20)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22)5.4 路拱与横坡 (27)5.5 缘石 (27)6 平面和纵断面 (29)6.1 一般规定 (29)6.2 平面设计 (29)6.3 纵断面设计 (32)6.4 线形组合设计 (35)7 道路与道路交叉 (36)7.1 一般规定 (36)7.2 平面交叉 (36)7.3 立体交叉 (38)8 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43)8.1 一般规定 (43)8.2 立体交叉 (43)8.3 平面交叉 (44)9 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 (48)9.1 一般规定 (48)9.2 行人交通 (48)9.3 非机动车交通 (50)10 公共交通设施 (51)10.1 一般规定 (51)10.2 公共交通专用车道 (51)10.3 公共交通车站 (52)11 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广场 (54)11.1 一般规定 (54)11.2 公共停车场 (54)11.3 城市广场 (56)12 路基和路面 (57)12.1 一般规定 (57)12.2路基 (57)12.3 路面 (60)12.4 旧路面补强和改建 (63)13 桥梁和隧道 (66)13.1 一般规定 (66)13.2桥梁 (66)13.3隧道 (68)14 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 (72)14.1 一般规定 (72)14.2 交通安全设施 (72)14.3 交通管理设施 (74)14.4 配套管网 (75)15 管线、排水和照明 (77)15.1 一般规定 (77)15.2 管线 (77)15.3 排水 (78)15.4 照明 (79)16 绿化和景观 (81)16.1 一般规定 (81)16.2 绿化 (81)16.3 景观 (82)本规范用词说明 (84)引用标准名录 (8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86)2基本规定2.1道路分级3.1.1城市道路应按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应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2012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常用数据表格
大型车
12
2.5
4
1.5
6.5
4
铰接车
18
2.5
4
1.7
5.8+6.7
3.8
3.3.2非机动车设计车辆及其外廓尺寸
车辆类型
总长
总宽
总高
自行车
1.93
0.6
2.25
三轮车
3.4
1.25
2.25
3.4.3道路最小净高
道路类型
行驶车辆类型
最小净高
机动车道
各种机动车
4.5
小客车
3.5
非机动车道
自行车、三轮车
一般值
260
210
150
130
110
80
60
极限值
170
140
100
85
70
50
40
圆曲线最小长度(m)
85
70
50
40
35
25
20
6.2.4-1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100
80
60
50
40
30
2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85
70
50
45
35
25
20
6.2.4-2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一般值
210
170
120
100
90
60
50
极限值
85
70
50
40
35
25
20
6.3.7合成坡度
设计速度(km/h)
100,80
60,50
40,30
CJJ37-2012城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总结
1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级别设计速度80 100 快速路6040 60 主干路5030 50 次干路4020支路40302345快速路两侧设置辅路时,应用四幅路,不设置辅路时用两幅路。
主干路采用四幅路或三幅路,次干路采用单幅路或两幅路,支路采用单幅路。
67.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做成。
侧向净宽为路缘带宽度与安全带宽度之和。
分隔带采用立缘石围砌,考虑防撞要求应采用相应等级的防撞护栏。
8当快速路单向机动车道数小于3条时,应设置不小于3米应急车道。
连续设置有困难时设置应急停车港湾,间距不大于500米,宽度不小于3米。
9.10道路横坡是由路面宽度、类型、纵坡及气候特征决定的,宜采用1%~2%。
快速路及降雨量大的用1.5%~2%,严寒积雪地和透水性路面用1%~1.5%,保护性路肩横坡度可以比路面横坡度大1%。
11平面线形设计直线与圆曲线或大半径圆曲线与小半径圆曲线之间要设计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要采用回旋线,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符合上表要求,当设计速度小于40km/h时,缓和曲线可用直线代替。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上表的半径时,直线可与圆曲线直接连接。
12当需要设置超高时,超高横坡度应符合上表的设计值,在圆曲线范围内设置超高,且当由直线段的正常路拱断面过渡到圆曲线上的超高段时必须设置超高缓和段。
13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设置加宽缓和段。
14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上表的规定值,会车视距是上表停车视距的两倍,当货车比例较多段应验算货车视距。
在平、纵曲线设计过程中对有可能影响停车视距的路段要进行视距验算。
1516.新建道路应采用小于或等于最大纵坡一般值,改建道路、受地形条件或特殊路段可采用极限值。
除快速路外的其他等级道路,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后,最大纵坡极限值可增大1%。
积雪或冰冻地区的快速路的最大纵坡不应大于3.5%,其他等级道路不应大于6%。
道路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遇到特殊困难情况下小于0.3%时,设置锯齿型边沟或其他排水设施。
公路工程现行标准规范一览表(2012年10月)
检测
公路 施工
施工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桥隧 交通 JTG/T F50-2011 JTG F60-2009 JTG/T F60-2009 JTG F71-2006 JTG/T F72-2011 JTG F80/1-2004 JTG F80/2-2004 JTG/T F81-01-2004 JTG/T F83-01-2004 JTG G10-2006 JTJ 076-95 JTG H10-2009 JTG H11-2004 JTG H12-2003 JTG H20-2007 JTG/T H21-2011 JTG H30-2004 JTG H40-2002 JTJ 073.1-2001 JTJ 073.2-2001 JTG/T J21-2011 JTG/T J22-2008 JTG/T J23-20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 机电工程)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 高速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导则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路面设计常用参数表
部位 材料最小强度CBR (%)、(PMa) 成都 导则 P5 P5 市政规 范 压实度(%) 回弹模量(MPa) 最大粒(块)径 (mm) 压碎值(%) 级配要求 厚度要求(cm) 公路 规范 公路 成都 市政 公路 成都 规范 导则 规范 规范 导则 重40 P6 中30 P73 ≥96 P15、73 P15 P19 ≥97 P15、73 P15 P73 P71 P21 P21 ≥5.0 ≥3.5 市政 公路 成都 市政 公路 成都 市政 公路 成都 市政 公路 成都 市政规 规范 规范 导则 规范 规范 导则 规范 规范 导则 规范 规范 导则 范 主30 次20 P73 37.5 ≤30 P7 15~25 ≥15 P73 31.5 37.5 31.5 P73 P18 ≤26 ≤28 P70 P71 P72 P20 P9 P8 ≥18 ≥15 ≥8 ≥18 P22
பைடு நூலகம்
路基 垫层
路床 路堤
上-水稳层 P8 下-水稳层 级配碎石层 水泥面层 沥青面层 上面层粗集料 P4、 中下面层粗集料 P14 细集料 P14 矿粉 P14 稀浆封层 停车场广场 基层 人行道 交通等级 极重 特重 重 中等 轻
8、10
P23、P36
>2500 1200~2500 300~1200 <300
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总结.
1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2345快速路两侧设置辅路时,应用四幅路,不设置辅路时用两幅路。
主干路采用四幅路或三幅路,次干路采用单幅路或两幅路,支路采用单幅路。
67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做成。
侧向净宽为路缘带宽度与安全带宽度之和。
分隔带采用立缘石围砌,考虑防撞要求应采用相应等级的防撞护栏。
8当快速路单向机动车道数小于3条时,应设置不小于3米应急车道。
连续设置有困难时设置应急停车港湾,间距不大于500米,宽度不小于3米。
910道路横坡是由路面宽度、类型、纵坡及气候特征决定的,宜采用1%~2%。
快速路及降雨量大的用1.5%~2%,严寒积雪地和透水性路面用1%~1.5%,保护性路肩横坡度可以比路面横坡度大1%。
11平面线形设计直线与圆曲线或大半径圆曲线与小半径圆曲线之间要设计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要采用回旋线,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符合上表要求,当设计速度小于40km/h时,缓和曲线可用直线代替。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上表的半径时,直线可与圆曲线直接连接。
12当需要设置超高时,超高横坡度应符合上表的设计值,在圆曲线范围内设置超高,且当由直线段的正常路拱断面过渡到圆曲线上的超高段时必须设置超高缓和段。
13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设置加宽缓和段。
14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上表的规定值,会车视距是上表停车视距的两倍,当货车比例较多段应验算货车视距。
在平、纵曲线设计过程中对有可能影响停车视距的路段要进行视距验算。
1516新建道路应采用小于或等于最大纵坡一般值,改建道路、受地形条件或特殊路段可采用极限值。
除快速路外的其他等级道路,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后,最大纵坡极限值可增大1%。
积雪或冰冻地区的快速路的最大纵坡不应大于 3.5%,其他等级道路不应大于6%。
道路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遇到特殊困难情况下小于0.3%时,设置锯齿型边沟或其他排水设施。
171819积雪或冰冻地区道路的合成坡度小于或等于6%。
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alignmentCJJ 193-2012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3 年 3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50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193-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6.6.1、10.2.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有关科研成果,参考国外现行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总体设计;5.横断面设计;6.平面设计;7.纵断面设计;8.线形组合设计;9.道路与道路交叉;10.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政编码:200092)。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王士林赵建新和坤玲王晓华方守恩孔庆伟赵广福张慧敏朱兆芳秦健张兰芳崔新书邢锦陈雨人欧阳全裕汪凌志张琦张欣红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崔健球徐波张汎杨斌袁韬吴瑞麟魏立新马国纲徐一峰裴玉龙11 总则1.0.1 为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合理确定路线设计技术指标,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制定本规范。
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规定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基本
要求、设计原则、技术规范等内容,是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重要指导
性文件。
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要求。
规范要求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市道路建设规划和
城市防洪规划进行设计,注重环保、节能、安全和便民的原则,科学
合理设置路缘带、交通标志标线、照明设施等。
二、设计原则。
规范要求设计应当满足交通需求和人民群众出行
的实际需要,尊重城市历史文化、艺术特色和自然环境,注重展现城
市形象,使城市路网系统连贯、通畅、安全、美观。
三、技术规范。
规范要求设计应当按照道路等级、功能分类和车
流量分级、防洪标准等要求确定设计参数和工程规模,注重道路的平
面布局、纵断面、横断面和路面结构等技术细节,确保道路工程设计
质量。
四、审查与验收。
规范要求建设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按照规范
的要求进行设计,相关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评审、审查和验收工作,以
确保道路工程建设符合规范要求,具有安全可靠性和高效性。
综上所述,《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文件,对于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等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是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和便民出行的重要保障。
同时,该规范也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公路路线设计用表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查用表)新规范表2016-11-1兴发规划公司日喀则市仁布路205号2. V/C是在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
基本通行能力是四级服务水平上半部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3. 延误率为车头时距小于或等于58的车辆数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
- 3 -FRIC=Int(0.25×TRA+ 0.2×EEV + 0.18×PSV + 0.15×PED + 0.12×SMV + 0.10×LU+0.5) (3.1.4)路侧干扰等级规定如表3.1.4-2。
公路设计小时交通量宜采用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也可根据当地公路小时交通量的变化特征,采用年第20〜40位小时之间最为经济合理时位的交通量。
设计小时交通量应按公式(3.1.5)计算:DDHV=AADT×D×K(3.1.5)式中:DDHV——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veh/h);AADT——预测年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veh/d);D——方向不均匀系数宜取50%〜60%,亦可根据当地交通量观测资料确定;K—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为选定时位的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3. 1. 6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1) 新建公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可参照公路功能、交通量、地区气候、地形等条件相似的公路观测数据确定。
(2) 缺乏观测数据地区,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可参照表3.1.6取值。
①车道宽度和路侧宽度对设计速度的影响如表3.2.1-2。
- 5 -- 7 -f- 9 -ff—路侧干扰修正系数,按表3.4.2-4取值。
注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最小值”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的值。
- 11 -2.高速公路为八车道时,内侧车道宽度可采用3.5m。
圆曲线最大半径值不宜超过10000m- 13 -表7.2直线最小长度表7.3.2圆曲线最小半径圆曲线最大半径值不宜超过10000m- 15 -注:“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最小值”为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的值。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7 28 纵断面设计............................................................
7. 1 一般规定 ................................….........….......... 28
8.4 Coordination between Alignment and AncilIary Facilities ...... 34 8. 5 Coordination between Alignment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 34 9 Road-Road Intersection ..............…...................…… 36
8 Combination of Road Alignment ...... .................. ...... 32
8.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32
8.2 Combination of Horizontal , Vertical and Cross
7.2 28 纵坡................................….........…·…….........
6
29 7.3 坡长................….......….........….................…..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目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3)3 基本规定 (8)3.1一般规定 (8)3.2设计要素 (8)4 路基、垫层与基层 (14)4.1路基 (14)4.2垫层 (14)4.3基层 (14)5 沥青路面 (18)5.1一般规定 (18)5.2 沥青面层类型与材料 (18)5.3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21)5.4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 (23)5.5 新建路面结构层的计算 (26)5.6 加铺路面设计 (29)6 水泥混凝土路面 (34)6.1一般规定 (34)6.2设计指标与要求 (34)6.3结构组合设计 (35)6.4 面层材料 (36)6.5路面结构计算 (38)6.6面层配筋设计 (44)6.7接缝设计 (49)6.8加铺层结构设计 (53)7 砌块路面 (57)7.1一般规定 (57)7.2 砌块材料技术要求 (57)7.3 结构层与结构组合 (59)7.4 结构层计算 (60)8 其它路面 (62)8.1透水人行道 (62)8.2 桥面铺装 (62)8.3隧道路面铺装 (63)9 路面排水 (64)9.1 一般规定 (64)9.2路面排水设计 (64)9.3.路面内部排水 (66)9.4 分隔带排水 (67)9.5 交叉口范围路面排水 (67)9.6 桥面排水 (67)附录A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68)附录B 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沥青表面处治材料规格和用量 (70)附录C 沥青路面设计参数参考值 (73)附录D 水泥路面设计参数参考值 (75)附录E 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抗剪强度试验方法 (76)附录F 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动态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78)本规范用词说明 (81)附:条文说明 (82)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and symbols (2)2.1 Terms (2)2.2 Symbols (3)3 Basic Requirement (8)3.1 General Requirement (8)3.2 Control Element (8)4 Subgrade,Bed course and Base Course (14)4.1 Subgrade (14)4.2 Bed Course (14)4.3 Base course (14)5 Asphalt Pavement (18)5.1 General Requirement (18)5.2 Asphalt Pavement Category and Material (18)5.3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Combination Design (21)5.4 New Construction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Index and Demand (23)5.5 New Construction Pavement Structure Calculation (26)5.6 Overlay Design (29)6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34)6.1General Requirement (34)6.2 Design Control Element (34)6.3 Pavement Structure Combination Design (35)6.4 Material (36)6.5 Pavement Structure Calculation (38)6.6 Pavement Reinforcement Design (45)6.7Joint Design (49)6.8 Overlay Design (53)7 Block Stone Pavement (57)7.1General Requirement (57)7.2 Block Material Performance Demand (57)7.3 Structure Combination (59)7.4 Structure Calculation (60)8 Other Pavements (62)8.1Permeable Footway (62)8.2 Bridge Pavement (62)8.3 Tunnel Pavement (63)9 Pavement Drainage (64)9.1General Requirement (64)9.2 Pavement Drainage Design (64)9.3 Pavement Subsurface Drainage (66)9.4 Median Divider Drainage (67)9.5 Intersection Drainage (67)9.6 Bridge Pavement Drainage (67)Appendix A Asphalt Pavement Performance Climate Zone (68)Appendix B Asphalt Mixture grade Composition, Bituminous Surface Treatment Material Specification and Dosage (70)Appendix C Reference Value of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Parameters (73)Appendix D Reference Value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Design Parameters (75)Appendix E Method of Uniaxial Peneration Experiment (76)Appendix F Method of Uniaxial Compression Dynamic Mudulus Experiment (78)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81)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82)1总则1.0.1 为适应我国城镇道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路面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保证路面工程安全、可靠、耐久,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车
12
2.5
4
1.5
6.5
4
铰接车
18
2.5
4
1.7
5.8+6.7
3.8
3.3.2非机动车设计车辆及其外廓尺寸
车辆类型
总长
总宽
总高
自行车
1.93
0.6
2.25
三轮车
3.4
1.25
2.25
3.4.3道路最小净高
道路类型
行驶车辆类型
最小净高
机动车道
各种机动车
4.5
小客车
3.5
非机动车道
自行车、三轮车
2.5
人行道
行人
2.5
5横断面
5.3.2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
车型及车道类型
设计速度(km/h)
>60
≤60
大型车或混行车道(m)
3.75
3.5
小客车专用车道(m)
3.5
3.25
5.3.3一条非机动车道宽度
车辆类型
自行车
三轮车
非机动车道宽度(m)
1.0
2.0
5.3.4人行道最小宽度
项目
人行道最小宽度(m)
一般值
260
210
150
130
110
80
60
极限值
170
140
100
85
70
50
40
圆曲线最小长度(m)
85
70
50
40
35
25
20
6.2.4-1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100
80
60
50
40
30
2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85
70
50
45
35
25
20
6.2.4-2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常用数据表格
3基本规定
3.2.1各级道路的设计速度
道路等级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设计速度(km/h)
100
80
60
60
50
40
50
40
30
40
30
20
3.3.1机动车设计车辆及其外廓尺寸
车辆类型
总长(m)
总宽(m)
总高(m)
前悬(m)
轴距(m)
后悬(m)
小客车
6
1.8
2.0
0.8
3.8
设计速度(km/h)
100
80
60
50
40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m)
3000
2000
1000
700
500
6.2.5最大超高横坡度
设计速度(km/h)
100,80
60,50
40,30,20
最大超高横坡(%)
6
4
2
6.2.7停车视距
设计速度(km/h)
100
80
60
50
40
30
20
停车视距(m)
160
一般值
210
170
120
100
90
60
50
极限值
85
70
50
40
35
25
20
6.3.7合成坡度
设计速度(km/h)
100,80
60,50
40,30
20
合成坡度(%)
7.0
6.5
7.0
8.0
110
70
60
40
30
20
6.3.1最大纵坡
设计速度(km/h)
100
80
60
50
40
30
20
最大纵坡(%)
一般值
3
4
5
5.5
6
7
8
极限值
4
5
6
7
8
6.3.3最小坡长
设计速度(km/h)
100
80
60
50
40
30
20
最小坡长(m)
250
200
150
130
110
85
60
6.3.4机动车最大坡长
设计速度(km/h)
100
80
60
50
40
30
2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1600
1000
600
400
300
150
70
设超高最小半径(m)
一般值
650
400
300
200
150
85
40
极限值
400
250
150
100
70
40
20
6.2.3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100
80
60
50
40
30
20
平曲线最小长度(m)
机动车道
0.5
0.25
0.25
0.25
非机动车道
-
-
0.25
0.25
侧向净宽Wl(m)
机动车道
1.0
0.5
0.75
0.5
非机动车道
-
-
0.5
0.5
分隔带最小宽度(m)
2.0
1.5
1.5
1.5
分车带最小宽度(m)
3.0
2.0
2.5(2.0)
2.0
6平面和纵断面
6.2.2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
100
80
60
50
40
30
20
凸形竖曲线(m)
一般值
10000
4500
1800
1350
600
400
150
极限值
6500
3000
1200
900
400
250
100
凹形竖曲线(m)
一般值
4500
2700
1500
1050
700
400
150
极限值
3000
1800
1000
700
450
250
100
竖曲线长度(m)
100
80
60
50
40
纵坡(%)
4
5
6
6.5
7
6
6.5
7
6.5
7
8
最大坡长(m)
700
600
400
350
300
350
300
250
300
250
200
6.3.5非机动车道最大坡长
纵坡(%)
3.5
3.0
2.5
最大坡长(m)
自行车
150
200
300
三轮车
-
100
150
6.3.6竖曲线最小半径与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一般值
最小值
各级道路
3.0
2.0
商业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
5.0
4.0
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
5.0
4.0
长途汽车站
4.0
3.0
5.3.5分车带最小宽度
类型
中间带
两侧带
设计速度(km/h)
≥60
<60
≥60
<60路缘带宽ຫໍສະໝຸດ (m)机动车道0.5
0.25
0.5
0.25
非机动车道
-
-
0.25
0.25
安全带宽度Ws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