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事迹演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英雄事迹演讲稿
革命英雄事迹演讲稿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友爱的同学们:大伙儿好!
今天,当我们凝视着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我们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炮火纷飞的岁月。

在祖国危险存亡的时刻,为了祖国的解放,很多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战火中出生入死,监牢里坚贞不屈,刑场上大义凛然。

他们用生命,用热血,换来了华夏民族的新生,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

今天,我演讲的故事的题目是:宁死也不做俘虏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滨公园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白色群雕,群雕雕刻的是八名神情各异的女战士,它再现了中国抗战史上悲壮的一幕。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四、五军为摆脱困境被迫向西转移。

队伍中,有第五军妇女团,当时,任妇女团指导员的冷云,为了革命事业,告辞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小孩,强忍悲痛,随部队西征。

1938年十月的一天,部队撤退到了乌斯浑河边,部队决定晚上就在岸边休息,翌日清晨再过河。

非常快,战士们在篝火旁睡熟了。

但他们没有想到,篝火暴露了目标。

特务把消息报告给了日本人,后半夜,日本人纠集了一千多日伪军,把抗联战士包围了。

翌日拂晓,日伪军开始向抗联战士发起进攻。

妇女团的宿营地离大部队比较远,冷云听到枪声后马上命令女战士们卧倒,因此,敌人并没有发觉她们,而是直截了当向大部队逼近。

在这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们从背后突击敌人,吸引日伪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

最终,抗联主力部队顺利突出重围。

尽管抗联主力部队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八名女战士,但终因日军火力强大而未能成功。

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在背水作战、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冷云坚决地队大伙儿讲: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折断枪支,高唱着《《国际歌》》,挽臂走入波涛滚滚的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牺牲时,他们中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的才13岁。

八女投江的悲烈壮举,令敌人震撼。

日军指挥官连声哀叹,连女的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具有八女投江如此英勇不屈的气节,我们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环境里。

我们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好青年。

以英雄为榜样,用我们的热情,用我们的才智,奋发学习,让先烈们奋斗的轨迹在我们的拼搏中延伸,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让我们的国旗更鲜艳,五星更闪亮!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伙儿好!我是群立小学五年级二班的王全淦。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那个地点为大伙儿讲一个故事。

故事的题目是鲜血铸就的幸福。

站在余姚这充满温暖的幸福土地上,望着这曾经洒满革命英雄热血的土地,我,想起了他们,令我永久铭记于心的革命英雄们!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刘志丹同志和黄明同志,因此,我想把他们作为我这次演讲的主人公
刘志丹同志,1903年冬出生于陕西保安县,在青青年时期目睹了民不聊生的凄惨景像。

因此,他想改变社会,复兴中华。

通过努力,他考进了黄埔军校。

1926年毕业了,然后随军出征,他多次带领革命战士与敌人发起斗争,屡战屡胜,并联合老百姓们打土壕,分土地
之后,他带领着部队又在三交镇与敌人展开斗争,与敌军从清晨对战到下午,由于敌众我寡,他在亲自上战场指挥战斗时,他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射中了左胸,伤到了心脏,在牺牲前他含着最后一口气,大声朝战友们讲:兄弟们,一定要把三交镇给拿下来话落,刘志丹同志倒下了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刘志丹同志放心不下的仍是三交镇,他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不禁让我热泪盈眶,视线模糊中,又让我不得不想起与他一样,同样令人钦佩的伟大英雄,那就是革命战士黄明同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明同志的故事吧!
黄明原名金达,家住余姚市南面15公里处的一个金岙村。

由于,在一次掩护地下党组织撤退中,不幸被捕,被关在了梁弄监狱,小小的牢房竟关了50多个人,房内破棉被散发着浓重的霉气,粪便桶发出阵阵恶臭,大伙连睡觉都要轮流,黄明既要在恶劣环境下生活,又要应付敌人,还联合难友们制订了一个隐秘越狱打算。

一次,四明山党组织指导梁弄地下党与黄明配合行动,黄明组织难友们用筷子把浸湿的报纸塞进墙缝以减少干灰浆的粘性,把石块挖出来,白天用棉被堵住洞口伪装现场,晚上在部分难友的掩护下干,一切预备妥当之后,不料敌人突然查牢,洞口暴露,黄明毅然挤在了难友们的前面,并承认是他主使的,敌人气的当场将黄明吊在了房梁上,对他一阵严刑拷打后发觉黄明仍未讲出一句话,因此,敌人决定利用黄明来一个猎鹰行动,将地下党们一网打尽
敌人唯恐会有批漏,在一个小小的梁弄,竟调集了一个特务营,一个保警中队,县自卫大队,还有绥靖指挥部的警卫班等兵力。

行刑那天,黄明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的百姓们,当在一个偏僻角落发觉一个熟悉的战友时,他竟不顾一切大声喊着:有埋伏,不用管我,快走..地下党们听到了,迅速撤离,在敌人们眼皮底下溜了,敌人气的当场开枪打死了他,革命英雄黄明同志!
一个刘志丹倒下了,一个黄明倒下了,可千千万万个像刘志丹、黄明如此的英雄前仆后继的冲上来,是他们用鲜血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为了我们奉献出了一切。

时间飞逝,今天已是21世纪的和平年代了,虽这些革命英雄们已去逝多年,可他们却永久活在我们的心中,眼角的一滴泪悄然落下,化成一颗闪亮的五角星散发出耀眼的光茫,望着胸前鲜红的红领巾,我不禁轻轻伸出了右手,庄重的举过头顶,行起了少先队礼,感激的讲道:革命英雄们,你们辛苦了!
我的演讲完毕,感谢大伙儿!!!
【篇三】
敬爱的老师,友爱的同学们:
大伙儿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沿着先辈的足迹。

又一个清明节来临了,又一个缅怀先烈的生活。

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假如没有他们,我们怎能过上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呢?
先烈们,是你们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建起了万里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血杀拼搏。

你们英勇倒下了,而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民却站起来了,他们高声唱着《义勇军进行曲》,那声音传到大江南北、传到长城内外;先烈们,是你们把中国人民从生死边缘拯救回来,你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用血肉建设了新中国,让老百姓们当家做主了。

友爱的老师,同学们,还记得邱少云吗?敌人的一枚枚燃烧弹扔下,正巧有一枚落在了他周围,要明白,当时他只要打几个滚,就能够免遭死亡的危险。

但,为了整个埋伏部队,为了整个作战打算,他坚韧地忍下来了。

他绝不是钢铁铸造的,而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假如换成当今世界的每一位,能做到吗?然而,他却做到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坚韧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
刘胡兰,一个听起来多么娇弱的名字,那颗爱国的心却远远重于泰山。

她在已成为敌区的视力故乡往来奔跑,隐秘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尽管她只有15岁,但站在敌人面前却镇定自若,坚决的目光吓得敌人心惊胆颤。

死亡的狰狞并没有使她畏缩半步,争取革命的胜利才是她不灭的信念。

然而,凶狠的敌人毫不留情地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她为中国历史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辉煌一页。

是呀!在那段困难的岁月里,涌现出许许多多胆识过人的革命英雄,他们为了国家的以后,为了人民的幸福,宁可抛头颅、洒热血。

这种无私奉献、英勇的行为,难道不值得我们世代传颂、永久学习吗?我们的革命志士是多么爱我们的国家!
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环境里。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明白得珍惜,明白得我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才会更加努力地去制造以后,制造美好的生活。

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坚强与勇敢,和平环境同样会把我们培养成材,我们要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
我们是祖国的以后,民族的希望,我们是国家的接班人,让我们沿着先辈的足迹,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前辈爱国精神,为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富强而发愤图强、珍惜时刻、努力学习、积极锻炼,共创祖国美好改日!
【篇四】
"假如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假如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假如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培育了有用的生命?假如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久的坚守岗位?"
雷锋,就是这一缕阳光、这一滴水、这一粒粮食、这颗最小的螺丝钉,尽管他的一生短暂,但他的精神长存,尽管他的一生平凡,但他的形象伟岸。

有人讲:"雷锋差不多永久离开了我们",他确实离开了吗?不,没有!尽管他的肉体离开了,可他的崇高灵魂却永久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你听,兰考县的父老乡亲们呼唤县长的声音响起来了,"焦县长,你如何啦"声音是那样关切,是那样深情,因为他们的县长为了兰考县的人们病倒了,倒在了兰考那片贫瘠而又富饶的土地上。

你看,新时代的焦裕禄向我们走来了,他的感人事迹,传唱大江南北。

两次进藏的他,领养了三个孤儿,让家境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有时甚至须靠捐血来贴补家庭,可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救济时却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千元,最终实现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

这位视少数民族同胞为骨肉的汉族干部却倒下了,用他的鲜血染红了他所热恋的雪域高原。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

可他们又是"雷锋"是时代前进中的"雷锋",你能讲,雷锋差不多离开了我们吗?
老师把自己的知识和道德力量传播给莘莘学子们;工人农民们用自己的汗水描绘着祖国的蓝图;警察叔叔们用自己的青春和鲜血守护着人们的和平、安静;白衣天使们用自己的和气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美好
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雷锋的身影,他们学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贡献,雷锋尽管逝去多年,然而他的精神却被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了,他的精神在学习中体验出来了,在生活中体验出来了,在任何一个岗位中都体验出来了。

你又能讲,雷锋差不多离开了我们吗?
雷锋精神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平凡,但并非琐碎;神圣,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


国家利益遭到损失时,"雷锋们"挺身而出;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雷锋们"倾力相助;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不能统一时,"雷锋们"坚决果断地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你还能讲,雷锋差不多离开了我们吗?
不,没有!也永久可不能!雷锋他那流淌着无私奉献的血液将撒遍祖国各地,他的精神将永久激励着我们前进,在新世纪的建设大潮中,我们也将谱写一曲曲壮丽的雷锋之歌!
【篇五】
尊敬的老师们,友爱的同学们:
大伙儿好我是初一(8)班的施娇娇。

伟大的红军长征胜利75年了,很多的长征故事一直感动着我们的心。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不能不记得长征,不能不记得千千万万红军流血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与奉献,能有我们的今天吗?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

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

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因此,我把她尊称为长征路上的红小丫。

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10岁开始到12岁跑着参加了长征,因为她人小,不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

1935年3月30日晚上,不满11岁的王新兰,由宣传队的老老大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

王新兰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

往哪走?那时她不明白,只明白必须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

山路崎岖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

他们一边艰难的行走,一边宣传鼓动。

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

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

但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

一天早晨,躯体越来越虚弱的王新兰,拄着一根木棍,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咬着牙坚持着。

宣传队的老老大大姐姐们咨询她要不要歇一会儿,她摇摇头。

走了10多里地以后,她眼前一黑,一头栽到了地上。

大伙儿用树枝扎了一个担架,抬着她走。

躺在担架上的味道非常不行受,抬担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艰难。

几天以后,王新兰连饭也吃不下,昏昏沉沉,头发眉毛都脱落了,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

炊事员老谢给她送饭来,摸摸她的头顶,翻开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讲:这娃儿可能不行了。

彭道华大姐抱着一线希望,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

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形,建议给当地的老乡30元钞票,把她留
下。

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明白以后,亲自来到宣传队,讲:不能把她留下,这小孩能唱会跳,再艰难也要把她带上。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

同志们都讲: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
奇迹发生了。

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

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

部队来到了雪山足下。

军长许世友亲自来到宣传队给大伙儿讲了过雪山的注意事项。

临走时,军长开玩笑地对王新兰讲:你这么小,山那么高,爬得过去吗?王新兰满有信心的讲:爬的过去!
徐军长又讲:山上冷得非常啊!可不要冻哭了,一哭眼泪就成了冰棒棒,在脸上扒不掉。

王新兰讲:哪个会哭啊!
这天夜里三点,队长就把王新兰几个小姐叫了起来,讲该上山了。

大部队五点钟动身,宣传队早点上山去预备宣传,还要搭个棚子。

每人发了一块布,让把足裹上,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水。

队长讲山上冷,让大伙儿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套上。

来到山足下,凉气袭人。

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

大伙儿把所有的东西都穿上披上,都不顶用。

雪山皑皑,冻煞人啊!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刚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始到来了。

王新兰打起了小竹板,向一队队红军一遍遍讲着她背的滚瓜烂熟的顺口溜:同志们,加劲走,赶快穿过大风口。

莫歇劲,莫逗留,三不准要求记心头。

累了不准地上坐,坑洼里的积水不能喝。

不准打闹大步跑,互相关心都走好。

红军战士英雄汉,定能制服大雪山
十一师政委陈锡联带着队伍走上来了,他爱怜地摸着王新兰冻得通红的小脸蛋,讲:部队快走完了,那个地点风大,不能多呆。

宣传队领导决定让年龄小的队员先上山,大一点的再坚持一会儿。

王新兰还想坚持,然而不得不服从命令。

到了雪山顶,她往下一看,只见红军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长龙,把茫茫雪山划成了两半,十分壮观。

王新兰又打起了小快板,等队伍差不多都过完了,才坐冰飞机滑下了山。

红军长征堪称世界奇迹,10岁的王新兰跑着长征是人一辈子的奇迹。

我们要纪念长征,也要学习长征路上的红小丫王新兰,向千万红军先辈致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