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策略论文
高校职称评聘工作论文
高校职称评聘工作论文摘要:对高校教师职称改革而言,制度健全了,体制理顺了,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是一个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要从根本上更新观念、变革管理方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用人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等相关配套制度,使人员进出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关键词:高校职称工作对策一、坚持政策导向,适当提高评审标准,确保评聘质量在修改标准条件时,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突出业绩导向,重点考察其工作实绩;二是提高标准的针对性,对不同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实事求是地提出不同的要求;三是提高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调整现行条件中不够具体难以掌握的评价标准,尽可能量化,避免标准解释的随意性。
近年来,各高校对职评政策均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一致的做法是条件更高,要求更严。
众所周知,评聘质量是职称工作的生命线,而条件、职数和程序控制是保证职称评聘质量的三大法宝。
为确保评聘质量,在程序控制上应加大职称工作各环节的透明度;在职数控制上宜采取结构比例控制、定编设岗和适度从紧的原则;在条件控制上,应坚决取消有关福利政策。
总之,评审政策的调整,应根据形势的变化,以建立重业绩、比贡献、观实效的职评导向,破除急功近利的价值趋向,倡导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摆正个人位置,正确处理为国家、集体奉献与为个人奋斗的关系,引导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创造岗位实绩。
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是晋职考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深化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的关键所在。
坚持重实绩,重客观公正,重竞争和可量化操作,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规范性的考核原则。
按照有关规定,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力戒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的现象。
可考虑实行贡献排序法,就是在评审职称时打破时间界限,将每个参评者的教学工作、科研业绩、思想政治表现、所获荣誉以及学历、学位等各方面情况综合打分进行累加,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按照晋升名额从高分到低分开始录定。
探究如何做好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
探究如何做好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摘要:针对某一专业进行合理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可以有效的提升职员的专业技能素养,同时也可以让企业存在一些合理的优良竞争关系,从而达到维护企业稳定发展的目的。
本文从职称评审的概述说起,讲述了专业技术评审工作的实际意义,说明了目前我国专业技术评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做好专业技术评审工作的主要措施,最后根据如何做好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做了总结。
关键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引言:在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时候除了需要对企业发展做出合理考虑,还需要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保持一定的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可以让企业的发展走向更加规范的轨道,在一定意义上是企业前进的必要因素。
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需要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对整个评审结果保持公开透明化,这样就可以让工作人员用正常的眼光去对待产生的评审结果。
一、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概述职称评审一般是由站在某一专业领域领先地位的专家对所从事专业人员进行资格评审,职称就是评审之后产生的客观公正的结果。
不同等级的职称代表某一专业领域不同专业素质的人才,职称的评定是具有真实有效的性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在一定意义上特指专业性极强的领域进行的职称评审,严格性和公平性是不容置疑的,一般来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对专业素质的要求是极其高的,但是参与职称评审的工作人员需要在其他方面也具备优秀的素质来达到职称评审的整体要求,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针对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各种不足进行改正,从而达到职称评审对员工各方面的要求。
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的实际意义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具备很多现实性的意义,企业中参选工作人员会在合理竞争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成为对企业更加有用的人才,企业也需要适当的竞争力来加强企业的自身实力。
(一)提升参选人员的工作专业素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具备较高的专业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专业性也在不断变化,为了让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优势得到发挥,且在职称评审结果出来的时候能够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工作人员会在参选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最终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身实力的表现。
关于高校职称评定的思考及对策探讨论文
关于高校职称评定的思考及对策探讨论文推荐文章探讨计算机专业职称资格证书新模式实施论文热度:和谐社会背景下职称工作的创新思路探讨论文热度: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聘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热度:职称计算机考试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论文热度:基于政策扶助的政工干部职称激励方法探讨论文热度:近年来,高校职称评定呈现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趋势。
按科研成果多少打分,成了很多高校采取的评职措施。
然而这种看似科学的评价体制,在中国当前的科研体制制度下真的是行之有效吗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高校职称评定的思考及对策探讨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关于高校职称评定的思考及对策探讨全文如下:【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评定机制方面的不足,提出了规范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策略。
要重视教学与科研能力;注重教师的实践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职称评定氛围;加强职称评定中的监督力度。
【关键词】高校;职称评定;竞岗机制;代表作评价;问题;对策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是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了教师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切身利益,职称评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它一方面肯定了教师在科研领域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教师对待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性。
然而在当前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影响了高校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本文通过分析与思考,提出了规范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策略。
一、目前高校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论资排辈现象极其严重在高校职称评定中,论资排辈已经成为高校惯用的评价标准,一些资历深、工龄长的老教师会被优先考虑,这种做法严重打击了年轻优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在很多高校中,年轻教师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尽管他们没有很长的工龄,也没有很深的资历,但在教学科研领域的能力很强,工作态度非常认真,这些年轻的优秀教师应该受到学校充分的赞扬与肯定,论资排辈的评定方式会抑制教师工作的热情。
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才能促进职称评定工作的正常开展。
学校职称评审工作改革论文(全文)
学校职称评审工作改革论文一、打破奇异感,增加透明度在高校,职称改革工作必须打破奇异感,做到该公开的公开。
因为它是一件十分敏感的事,牵动着每个教职员工的心。
人们十分情愿了解凡与职称改革有关的问题。
进入评审范围的人,更想知道自己能否评得上。
因此人们就设法到处打听,打听的情况有真有假,做出的分析和结论也有对有错,在人们思想当中就会形成这样那样的思想间题,结果给职称改革工作增加了难度。
因此,打破奇异感,增加透明度,做到能公开的公开,临时不能公开的,向大家说明情况,十分必要。
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公开:(一)职称改革的文件公开。
职改工作一开始就需要把ZY、省的有关文件,向学校各系、各单位的领导原文传达,将省主管部门对此项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原原本本地讲清楚。
有些重要文件,或某些文件的有关部分,可翻印出来,发到各系各有关单位,便于负责同志们传达贯彻和加深对文件的理解。
被评审人员吃透了文件精神,就会用文件去对比自己,哪些方面自己够条件哪些地方自己欠缺,都会心中有数。
这样做,同时也起到了教职员工监督学校在执行政策方面有无差错的作用。
在职改中,遇到文件中尚未涉及,但学校存在的问题,都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请示的结果也应及时在各系各单位领导中公开,及时传达给群众。
群众掌握了文件精神,学校又严格按文件办事,在职改过程中,出问题就会少,工作进展就会顺利。
(二)岗位数额和进入评审范围的人数公开。
职改工作中,本次晋升多少个正高、副高、中级,是大家非常关怀的。
对此应做到公开。
在公开岗位数额的同时,也要把学校经汇总后各系、各单位的情况,进入评审范围的人数加以公开。
两个数字摆出来,被评审人员就会考虑自己的情况,他人的情况,何人通过无问题,何人是边沿人物,何人根本无望,自己属于什么情况,都会有个概略分析。
当然,在这时明知自己条件差点,碰碰运气者有之,但碰不上就算了,觉得理所当然,怨言也少了。
根据岗位数额,各单位往学校推举人选,就能本着好中选优,优中选尖子的原则办理。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策略
准等 , 是聘 任前培训 、 择优聘任 、 聘后 考核 、 奖惩 、 晋升 的重要依
设 岗的原则 : 一是 因事设 岗, 岗责对应 。即以“ 事” 为 中心 , 按 照单位 各项 工作 的需 要 , 确定 岗位 的职数和职务层 次, 明确 岗位 职责 , 切实做到有事 即有 岗, 有岗就有责 。 二是重点导向 , 竞争激 紧缺 、 力量薄弱的岗位倾斜 。 三是结 构合理 , 整体优化 。 按照 岗位 有 层次 、 结构要合理 、 组织最优化的要求 , 依据单位工作性 质 、 专
2 . 有利于加 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 ; 人才竞争 , 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 的挑战 。人才 问题 , 是决
定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职称是激励人才 的重要手段 , 职称二 [ : 作
l 通过对专业技 术人 员专业技 能 、学术研究水平及业绩 的考核评 ; 价 和专业技术 职务评聘 , 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进取 , 促 进人才
职务聘任更加成为聘任管理的关键环节 。聘任是专业技术人员
履行岗位职责 、 享受相应 工资待遇 的依 据 ; 没有聘任专业技术职
务, 专业技术人员就不能享受相应 的工资待遇。聘任专业技 术职
务, 必 须是 在有 岗位 且符合聘 任条件的前提下进 行 , 没有 岗位 或 不符合聘任 条件 , 则不能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 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坚持 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 德才 兼备 、 注重工作实绩 的原则 ; 二是坚持 公开 、 平等 、 竞争 、 择优 的 选聘 、 竞聘原则 ; 三是 实行分类 、 分级聘任 的原则 ; 四是坚持 岗职 相符 、 职级相符 、 职责 相符 、 对应聘任 的原则 ; 五是坚持聘任双方
评职称研究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评职称研究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第一篇:职称评定的标准与方法研究本文主要研究职称评定的标准和方法。
根据最新职称评定细则,我们对评定标准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不同职称的评定标准进行了梳理,并总结出各个职称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其次,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评定方法,通过综合考量个人的学术成果、教学能力、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表现来评定职称。
最后,我们对现行评定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第二篇:评职称的公平性和客观性研究本文旨在探讨职称评定的公平性和客观性问题。
我们通过对近年来的职称评定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一些不公平和不客观的现象。
具体来说,一些评审人员往往更倾向于降低职称评定的标准,导致一些优秀的申请者无法获得应有的职称。
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增加评审人员的多样性和独立性,建立更严格的评审流程等,以提高评职称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第三篇:职称评定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研究本文研究职称评定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我们通过对一批职称评定结果和个人职业发展轨迹的对比分析,发现职称评定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产生了影响。
职称的提升可以为个人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从而激励个人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不断努力提升。
然而,也存在一些申请者因未获得职称而受到职业发展的阻碍的情况。
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职称评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等,以改善职称评定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以上是评职称研究论文范文精选的三篇文章,分别从职称评定的标准与方法、公平性和客观性、以及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改进职称评定制度,提高评职称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并推动个人的职业发展。
评定职称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评定职称论文范文精选3篇本文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郑州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民技术人员在推动农业进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有一大批拥有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成为当地农村经济进展的带头人,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起到了带动作用。
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在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中应有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职称评审总量少,结构不合理。
调查资料显示,农民技术人员评定职称的总人数不多,与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和农村技术人员队伍总数比例不尽协调,结构也不合理,且年龄结构偏大。
参加职称评定的大部分为初级职称的农民技术人员,学历偏低,整体知识水平低,专业结构显得单一,且大多以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为主,但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治理及其他一些新兴行业中职称评定工作滞后。
很多农村青年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却不情愿从事农业工作,他们不满足于祖辈沿袭下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到城市谋求进展。
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
那些靠经验积存成长起来的农民技术人员已逐渐走向老龄化,难以继续发挥技术专长和带头作用。
2.职称评定在农民技术人员中影响较小,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农民技术人员中有许多符合申报评定职称条件的人员,但要求申报评审职称的人数却比较少。
一方面,由于人员比较分散,不少人长期离乡在外打工,难以获得评审职称的具体信息。
另一方面,他们对农民技术职称评定不感兴趣,获得职称并不能立杆见影地为其带来明显的利益。
一些农民技术人员更是片面地认为,评职称与不评职称都一样,没有什么实惠,因此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0XX年,郑州市评定农村技术职称初、中、高三级总数为200多人,还不到全市农业人口的万分之一。
职称评定成了政府部门“剃头挑子一头热”,并没有受到广大农民技术人员的足够重视。
3.基层组织认识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平衡。
现代职称评定工作的对策论文
现代职称评定工作的对策论文自1977年我国恢复职称评审工作以来,职称评审工作历经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各省、市为了更加科学、公平、公正地评价人才,相继对职称评审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在以衡量专业技术人员能力、业绩为导向的前提下,目前职称工作大多采用量化申报评审的工作模式。
量化申报评审不仅简单易行、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提高职称评审工作效率,而且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基本能力和工作业绩要求,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进取的动力,为保证评审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们在体验量化申报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不断扩大着量化应用的范围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断显露出来,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一、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1.在职称评审中,普遍存在论文越多学术水平就越高的认识倾向。
发表论文数量多,只是学术水平的一个方面,它不能完全代表学术水平。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想的高水平论文我们应该把专业技术人员的注意力引导到学术创新和做好本职工作上来,而不是把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力主要引导到论文数量上去,搞学术短期行为。
2.在职称评审中,习惯认为论文发表期刊级别越高论文质量就越高,而忽视对论文本身学术水平的认真考核。
主办单位级别越高,管理相对越规范,整体论文学术水平相对高一些是事实,但不能绝对而论。
期刊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不等于期刊质里级别,许多地方高等院校的学术期刊和专业学报的质远远高于一些由国家级单位主办的期刊。
在职称评审中,习惯认为国家级论文水平高于省级论文,省级论文水平高于市级论文。
其实,所谓“国家级”,只是因为主办单位是国家级单位,“省级”也是因为主办单位是省级单位。
国家这种划分是出于期刊管理上的考虑,而不是对期刊质量上的分等定级,如果据此认定期刊的质量,贝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
3.由于学术评价的复杂性人们容易寻找更为简便的方法进行间接衡,如以论文发表刊物的级别代替论文的质,以科研基础上的立项级别和获奖级别代替成果水平等。
评职称论文范文
评职称论文范文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各行各业对于员工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名职称评审人员,我深知论文对于职称评定的重要性。
因此,本文选取了“职称评审标准与实践”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职称评审标准的分析,探讨职称评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职称评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职称评审标准分析。
1. 职称评审标准的内容。
职称评审标准是评定职称的依据,它主要包括个人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学术贡献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个人学术水平是评定职称的基本条件,包括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科研成果是评定职称的重要指标,包括科研项目、科研论文、专著等方面的要求。
最后,学术贡献是评定职称的综合考量,包括学术活动、学术交流、学术影响等方面的要求。
2. 职称评审标准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职称评审标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评审标准不够具体、明确,导致评审工作的主观性较大。
其次,评审标准与实际工作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评审结果与实际表现不符。
最后,评审标准的更新和完善不够及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评审需求。
三、职称评审实践问题分析。
1. 评审工作的主观性较大。
在实际评审工作中,评审人员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评审结果不够客观、公正。
这主要表现在对于科研成果的评定上,有些评审人员可能会偏向于某些学术流派或学术观点,从而影响了评审结果的客观性。
2. 评审结果与实际表现不符。
另外,由于评审标准与实际工作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一些评审结果与被评审人的实际表现不符。
这主要表现在对于学术贡献的评定上,有些评审人员可能会过分强调学术活动、学术交流等形式,而忽视了学术成果的实际贡献。
3. 评审标准的更新和完善不够及时。
最后,由于评审标准的更新和完善不够及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评审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学术观念的不断更新,原有的评审标准可能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评审需求,这就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评审标准。
职称评审论文如何写范文
职称评审论文如何写范文随着职称评审制度的日益完善,职称评审论文成为评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而如何写好一篇职称评审论文,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下面就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职称评审论文要遵循相关要求。
不同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写作之前一定要仔细研读评审规定,明确写作要求。
比如,某些职称评审要求定量研究结果,而另一些要求更侧重于实践经验,所以在写作之前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和方向。
其次,职称评审论文要突出特色。
要想在诸多评审论文中脱颖而出,就要在论文中展示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深入研究。
可以通过对前沿研究领域的深入了解,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新颖的见解和观点,使评审专家眼前一亮。
再次,职称评审论文要细致入微。
论文写作要注重细节,包括排版格式、逻辑连接、引用资料等方面都要做到严谨规范。
在写作过程中,要反复修改润色,确保论文的逻辑清晰,表述准确,语言流畅。
最后,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个职称评审论文范文,仅供参考:题目:《XX技术在XX行业应用的研究与展望》摘要:本文针对XX技术在XX行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对该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XX技术,应用,研究,展望。
正文:首先介绍了XX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然后分析了该技术在XX行业中的当前应用情况,包括市场份额、技术优劣势等方面。
接着,结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对XX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空间。
结论:通过对XX技术在XX行业中的研究与展望,可以看出该技术在未来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加强研究和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技术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通过以上的范文和写作技巧,相信大家对如何写好一篇职称评审论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写出一篇优秀的评审论文,为职称评审顺利通过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析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
浅析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浅析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摘要: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称评审及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使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竞争意识、调节企业人才队伍结构等作用。
论文关键词: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员二十一世纪是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识与技术水平体现的标志,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公正、客观评价的有效工具,也是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激励的一种手段。
1 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历史背景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经历了从建国初期到六十年代中期的“学衔制”、1977年至1983年实行的“职称制度”和1986年我国推行的专业技术职务制度,以及1999年上海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竞争、激励机制,率先建立的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的职称评聘分级分类管理的社会化评审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立,使人们对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有了新的理解,它不再单一的与学衔、学术、技术等称号联系在一起,而是更趋于专业技术职务和专业技术资格。
评审中强化了专家的作用,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专业技术职务的社会化评审使职称评审工作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 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相关概念2.1 职称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等级的称号,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任职资格,代表着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工作实绩,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与技能证明,同时也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认可的评价。
2.2 职称评审人们通常所说的“评职称”一般指的就是职称评审,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在担任某一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进行评审,其实质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用于晋升职称目的的功能测评。
在进行职称评审的实际操作时,一般分为两个步骤:首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需向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反应本人学历、资历、外语等基本申报材料和业绩、成果、论文等评审材料。
技术员评定职称论文(2)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育模式探索与建议收稿日期:2017-09-30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7JGB223;2017JGA193);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GY2017054,JGY2015072)作者简介:张法碧(1978-),男(汉族),湖北钟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一、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历史与变革非全日制研究生在统筹管理之前一般主要表现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其丰富了我国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内涵,为非常多的企业、事业员工搭建了提升学历学位和更新知识技术的平台,有效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与高层次教育的紧密对接,培养造就了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产生了非常深远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2000年开始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开始实行全国联考。
该时期正是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规模快速扩张期,企业与事业单位非常需要这种边工作边学习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
在需求的推动下,各种各样在职研究生班遍地开花。
同时,中介机构由于盈利的需要,推波助澜,形成了“空前繁荣”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
但是,这种在职研究生班同时也被认为是速成性的学位工具,带着非常浓厚的浮躁气息与功利性。
社会上关于在职研究生“买卖文凭”、“混学位”等议论和报道不绝于耳,对国家研究生教育声誉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1]。
造成这种乱象的根源在于准入门槛与毕业门槛相对较低,没有证明水平的刚性学位授予规范。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这为今后研究生教育基本走向奠定了基调[2]。
统筹管理要求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都必须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显出了研究生教育体系本应具有的高质量原则,同时这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如今混文凭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往,必须具有真才实学、突出的研究与工程能力才能够顺利毕业。
机械师职称评定论文
机械师职称评定论文机械师职称评定论文关于机械师职称评定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机械师职称评定论文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机械师职称评定论文时光荏苒,转眼我在XX公司担任产品技术工艺和质量管理负责已八年有余了,XX公司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生产研发挖掘机挖斗配件、阀门用阀体法兰、卡车板簧锁紧件的外商独资企业。
在这里我感到充分发挥了我的专业特长,同时在辛勤的工作中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的工作是繁琐和严谨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质量的决定了企业在经济市场的生存和发展。
这过去的几年中,我在公司领导支持和同事的配合下,在紧张和充实的工作氛围中,参与了公司各类产品工艺流程设计改进工作,编写了各项质量检验标准,较好地完成了公司要求的各项质量管理工作,使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进而对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专业经验的积累,也培养了我作为中级工程师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同时,我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单位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三个代表”精神作为自己工作的行动纲领,积极要求上进,注重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不断地学习、钻研,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从而由一个普通的质量工作执行者到现在的专业技能和统筹管理双驱并进的质量工程师。
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一、刻苦钻研新产品技术,及时解决生产质量问题近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热处理技术也不断在进步,新的工艺、技术和材料层出不穷,这都为金属材料的质量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从事热处理的质量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教师职称评定浅议论文
大学教师职称评定浅议论文高校职称评定制度既关系到教师的发展,也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影响。
我国高校职称制度改革经历了技术职务任命制、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三个发展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职称终身制、能上不能下,学术评价机制不健全,论资排辈,重视科研、忽视教学,评聘制度不灵活,人才流动受限制,聘后管理落后等。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教师职称评定浅议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大学教师职称评定浅议全文如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上海交通大学讲师晏才宏的个案,认为大学职称评定应在学术自由的理念下,引导教师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大学教学也是学术活动,教学水平应是学术评价的首要内容,而不应过分强调论文数量在学术评价中的份量。
【关键词】晏才宏;高校职称评定;学术水平;学术评价一、引言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讲师,殁于肺癌,享年57岁,至死也未能评上副教授。
这是一个让人伤感的人生活剧,伤感的中心词是职称。
职称,是任何大学教师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人们眼中,职称的高低代表着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影响着他们的经济利益和占有的学术资源,所以每一位大学教师都积极地向更高层次的职称奋斗,五十多岁的年龄差不多都是个教授。
晏老师年近六十,至死才是个讲师,他的学术水平不高?这是很多人都会想到的。
然而与人们的想法大大不同,“在晏老师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的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
”他高超的教学水平为学生认可、推崇,他在课堂上的音容笑貌为学生怀念。
学生们在宴老师身后的所作所为,恰恰是给了他教学水平一个极高的评价。
可是,现实与希望又有着那么远的距离。
了解了宴老师的经历,笔者以为,职称作为现行的评价大学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存在商榷之处。
二、大学教学也是学术活动,教学水平也应是学术评价的重要内容1、教学水平也是学术水平现在的人们普遍认为职称代表学术水平,那什么是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是不是学术水平?笔者认为,学术水平是一个复合概念,有研究水平的成份,也有教学水平的成份。
评审职称论文六篇
评审职称论文六篇评审职称论文范文1一、现行职称评审制度存在的问题现行的职称评审方式是年确定的。
从确立之初至今起到了拨乱反正、促进学术富强、调动学问分子乐观性、吸引人才、盘活人力资源等乐观作用。
但职称评审制度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其进展过程中也带来了肯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对于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由于受学历、地域、全部制、行业、岗位、系列等因素的限制,职称评审制度及标准也不一样。
以目前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专业技术人员的初、中级职称资格由企业的评审机构来确定,符合有关文件规定的基本上都能通过,职数基本上不受限制,需要达到的条件也不算苛刻,此阶段虽有竞争,但不激烈。
真正的竞争在副高或相当于副高以上职称的评定上。
后者和前者的区分在于,企业的高级职称职数主要依据企业的人员规模,按肯定的比例来确定聘数,由聘的数量打算评的数量。
由于受每年人员变化的影响,每年的聘数大都不一样,但总量基本上是个定数。
随着时间的推移,聘职数正在趋于饱和。
另外,高级职称和初、中级职称在待遇等方面的差别很大,所以这一阶段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职称评审制度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它使职称评审制度及过程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成为一项有章可循、易于操作的日常工作。
然而也带来了一些弊病,据笔者观看,近年来这些弊病主要表现:1.在职称的非学术化倾向。
其中包括:(1)州评审范围过宽、过滥,使得职称原有的学术化指向渐渐淡化;(2)远离了它的学术背景,成了个人共享社会资源的一种依据,成为一种年资或阅历的自然积累;(3)职称的评定逐步演化成了对一个人的综合评价或行政性评价。
2.评聘不分,以评代聘。
评上了就等于聘上了,从今就端上了铁饭碗,其结果是不公正的人才竞争环境,人才素养的下降,职称的贬值等等。
3.对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实行申报指标和条件的双向掌握。
由于受方案经济体制下的人事制度限制,评聘不能彻底分开,所以升职称既掌握职数又掌握条件或水平,不能实行条件或水平的单向掌握。
职称社会评定机制完善策略论文
职称社会评定机制完善策略论文职称社会评定机制完善策略论文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价和管理的制度。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学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才能和工作成就与贡献的重要标志,建立职称社会评价机制是深化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经历了从解放初期至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技术职务任命制度,到1977-1983年的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再到1986年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发展过程。
先后出现了六种具体评价模式:第一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原获得的技术职务基本上予以确认和保留,由单位领导和组织部门考核任命;第二种是1955年至1965年,我国在卫生、科研、高教及工农林水系统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度,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只聘不评;第三种是1978年至1983年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称制度,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只评不聘,只是一种荣誉性的学术称号;第四种是1986年以来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其特点是评聘结合,先评后聘;第五种是评聘分开模式,其特点是放开资格评审,控制职务聘任;第六种是单位自主聘任模式,其特点是评聘统一于单位内部,只聘不评。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这是中国人才评价机制的重大突破。
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重在确立标准、改革方式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手段。
在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必须改变计划经济时期那种单一评价主体的人才评价方法,发挥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构作用,增加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程度,确立相互有所区别的评价主体和各有侧重的评价方法。
二、建立职称社会评价机制的现实意义所谓职称社会评价机制,就是职称评定由社会各专业协会或各行业中最有声誉的专家组成的职称社会评价团队来承担完成,而政府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其相关政策执行及其评审质量监控亦即职称评定与质量监控互动的工作机制。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策略论文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策略论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策略论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策略论文【1】摘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是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完善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制度,既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基础,又可以有效地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文阐述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制度的意义、岗位设置方法、聘任条件的确定和聘后考核等问题。
关键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人才资源一、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制度的意义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
它不同于一次获得后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各种学术、技术称号。
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规定明确的职责和任职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的、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有一定的任期,在任职期间领取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核心内容是“评聘分离、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并在职务聘任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优胜劣汰。
这项制度的全面推行和有效实施从根本上打破了在专业技术职务上实际存在着的终身制,有利于建立一个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
2.有利于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人才竞争,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
人才问题,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职称是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职称工作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学术研究水平及业绩的考核评价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进取,促进人才成长,对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对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不断完善,拓展了人才评价内涵,从过去重学历、重资历逐步向重能力、重业绩转变,打破了职务评聘过程中的“论资排辈”和少数高职称者故步自封、不求上进、不讲奉献的现象,改善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以评审和考试相结合的人才评价体系已经运作起来,为选拔优秀中青年人才创设了环境。
浅谈职称评审制度论文
浅谈职称评审制度论文摘要:文章介绍职称评审制度的历史与发展,通过笔者长期参与职称评审工作的体会,提出对现行职称评审制度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职称;评审;制度职称,职务的名称,是授予专业技术人员的衔或称号,它的内涵包括了职务、职位、学衔、称号、资格等多种含义。
1986年我国开始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不再实行职称制。
但由于人们习惯职称这个词,职称便沿袭下来,但其实质意义已发生变化,现在所说的职称是指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与成就的评价以及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统称,它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等。
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力的一项制度,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人才科学配置和使用的重要依据。
职称评审是指已经过初次职称认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经过一定工作年限后,向本专业的评审委员会评委提交评审材料,经过本专业的专业评委来确定其是否具备高一级职称资格。
一、职称制度的历史与发展(一)职称制度的历史我国职称制度的变化与发展与各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主要经历了20世纪中期的技术职务任命制与职务等级工资制、19781983年的职称评定制、1986年以来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三个过程。
(二)现行的职称制度我国现行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其基本内容是: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它不同于一次获得后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各种学术、技术称号。
我国现行职称体系分为三个等级五个档次,以专业属性划可分为二十九个系列,如工程技术、经济、会计等,涵括了工、农、医科等12个大类学科700多个专业(三)职称制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以及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推行,在我国已实行多年的专业技术职称制度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正由单一评价模式转向多元化评价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策略论文
[摘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是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完善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制度,既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基础,又可以有效地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文阐述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制度的意义、岗位设置方法、聘任条件的确定和聘后考核等问题。
[关键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人才资源
一、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管理制度的意义
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
它不同于一次获得后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各种学术、技术称号。
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技术工作岗位,规定明确的职责和任职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的、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有一定的任期,在任职期间领取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核心内容是“评聘分离、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并在职务聘任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优胜劣汰。
这项制度的全面推行和有效实施从根本上打破了在专业技术职务上实际存在着的终身制,有利于建立一个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
2.有利于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人才竞争,是我
们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
人才问题,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职称是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职称工作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学术研究水平及业绩的考核评价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进取,促进人才成长,对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对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不断完善,拓展了人才评价内涵,从过去重学历、重资历逐步向重能力、重业绩转变,打破了职务评聘过程中的“论资排辈”和少数高职称者固步自封、不求上进、不讲奉献的现象,改善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以评审和考试相结合的人才评价体系已经运作起来,为选拔优秀中青年人才创设了环境。
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岗位设置的方法
岗位设置是人事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基础。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前提条件,没有岗位就不能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所谓科学设岗,就是按照单位的性质、规模、人员的构成,科学分析单位的工作任务,在分解具体任务的基础上,运用职位分类原理,明确相应的工作岗位,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范围内,依据单位的定编定员情况、各职务系列确定的结构比例幅度内进行分类设岗,确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和专业技术职务档次。
岗位设置包括岗位名称、岗位数量、岗位职责、聘任条件等内容。
设岗时制定的岗位职责、任期任务及工作考核标准等,是聘任前培训、择优聘任、聘后考核、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
设岗的原则:一是因事设岗,岗责对应。
即以“事”为中心,按照单位各项工作的需要,确定岗位的职数和职务层次,明确岗位职责,切实做到有事即有岗,有岗就有责。
二是重点导向,竞争激励。
设岗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向关键岗位、重点项目倾斜,向人才紧缺、力量薄弱的岗位倾斜。
三是结构合理,整体优化。
按照岗位有层次、结构要合理、组织最优化的要求,依据单位工作性质、专业的特点及担负的责任,选择最适用的主系列和辅助系列,确定各系列最适合的档次,配置每个系列最适合的岗位职数。
设置的高、中、初级岗位要根据内部各部门、各专业的不同特点,保持合理、优化的结构比例;所设岗位一经确定就应相对稳定,不能因人而随意变化,同时又要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及时对岗位的职数、结构进行局部调整。
只有坚持设岗原则,依据实际需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岗位设置工作,才能保证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得以顺利进行,发挥应有的效果。
三、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聘任条件的确定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改革以来,评聘分开以后,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交由各级专业评审委员会负责,使得评审更加公正、准确和严格,有效地减少了单位的负担,也使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更加成为聘任管理的关键环节。
聘任是专业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享受相应工资待遇的依据;没有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人员就不能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
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必须是在有岗位且符合聘任条件的前提下进行,没有岗位或不符合聘任条件,则不能聘任专业技术职务。
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工作实绩的原则;二是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聘、竞聘原则;三是实行分类、
分级聘任的原则;四是坚持岗职相符、职级相符、职责相符、对应聘任的原则;五是坚持聘任双方平等的原则,即单位与受聘双方均有履行聘约的义务,同时享有聘约规定的权利。
开展聘任工作中,要严格把关,这是保障聘任顺利进行和发挥作用的关键。
首先,要把握好聘任的基本条件:凡受聘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近两年年度考核为合格以上;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具有本职务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符合本单位规定的其他任职条件。
其次,要把握好聘任的方式方法:聘用部门要在核定编制内优先从现有人员中选聘,如果在同等条件下,本单位人员可以优先选聘。
单位聘任要采取竞聘或选聘的方式,实行政策公开、岗位公开、各额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以考核为依据,以实绩为标准,优胜劣汰,择优上岗。
第三,要把握好聘任的基本程序:无论是采取竞聘还是选聘都要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
一般要由以下阶段组成。
宣传动员阶段:单位行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组成聘任委员会,公布岗位、职数、职责、聘任条件、聘期和聘任的有关事项;具备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申请。
资格审查阶段:人事部门要对申请聘任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初审,对照岗位职责、任职条件,核实申请人员是否符合该岗位的要求,并将结果上报评审委员会,经评审委员会审核后进行公示。
竞聘或选聘阶段:采用竞聘方式的,由聘任委员会组织公开的竞聘会议,申请人陈述竞聘意见,聘任委员会评分或投票形成初步意见。
聘约签订阶段:聘任委员会对竞聘或选聘结果审定后予以公示,人事部门组织签订聘约,行政领导向受聘人员签发聘书。
四、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的聘后考核
考核是对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完成目标任务的监督检查,同时也是聘后管理的主要内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是进行重新聘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决定专业技术职务续聘还是被解聘的有效办法。
考核一般分为年度考核和聘任期满考核两种,但也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定期的临时考核。
考核主要是考核受聘者的德、能、勤、绩,以考核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档次。
考核结果要与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职务和工资晋升以及奖惩挂钩。
为了使考核结果真正体现专业技术人员是否优秀、合格,改变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年度和期满考核中存在的各种弊端,要创新考核办法,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不断提高考核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要特别加强对能否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岗位目标任务情况的考核,要通过考核了解被考核者的工作能力和实际水平。
通过考核,掌握被考核者的真实情况。
同时,要健全考绩档案制度,将考核结果及时记录、归入个人档案,把它作为专业技术职务和工资晋升、续聘、解聘、奖惩等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监督管理是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基本保障
组织人事部门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要把监督和管理工作贯穿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的始终。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更是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能否抓好将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成效。
而且由于牵涉部门面广,专业技术人员人数众多,情况非常复杂,因此,组织人事部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精心谋划、规范操作,花大力气去抓紧抓好,决不可以掉以轻心。
在做好科学设岗、推荐评审、规范聘任的同时,要按照单位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关的管理办法,依法依章实施管理。
在岗位设置、聘任管理和聘任考核等各个环节上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保障各个工作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一是要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进行分类管理。
二是要对高、中、初级三个不同层次的职务聘任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重点抓好高、中级职务的聘任管理,管理手段要细化、硬化。
三是要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动态监督、管理。
随着岗位的增减、人员的流动、职务的升降、辞职、解聘现象的出现,对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管理必然要走上信息化管理道路。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加强对岗位聘任进行动态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