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美学思想的辩证发展论衡

合集下载

美学基础——第二章美与美学第三节医学美学(人卫版)

美学基础——第二章美与美学第三节医学美学(人卫版)
总之,医学美学是医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群
3、医学美学的学科体系
基本理论
医学审美实践
医学与美学互相借鉴 互相渗透、交叉重叠
医学审美教育
三、医学美学的研究对象
1、不以哲学思想的探讨为主,探讨整个医学实践领域
医学服务对象
2、医学美
医学设备条件、医学环境、医务人员形象行为
医用图表、模型
3、医学审美关系 人与物
人与人 4、医学审美意识 5、医学审美实践 6、医学审美教育
四、医学美学的形成与发展
1、20世纪80年代“医学美学”概念第一次提出 2、自发孕育阶段(1981——1986年)

3、医学与美学的理论联姻阶段(1986——1989年) 4、医学美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发展
新阶段(1989——至今)
5、1994年设立美容临床专科
①预防医学(第一医学)
6、发展趋势
②临床医学(第二医学) ③康复医学(第三医学) ④美容医学(第四医学)
五、医学美学与相关学科
1、医学美学与医学
人的健康体格
人的美的状貌
2、医学美学与美学
医学美学虽属于美学,但又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3、医学美学与医学伦理学
①以美、丑作为审美的评价标准 ②以善、恶作为审美评价的标准
第二章 第三节 医学美学
教材:《美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 朱红 编
一、医学美学的概念
1、以医学为基础,以美学为向导
2、研究医学美、人体美、医学审美、医学美感等 3、人文医学学科
二、医学美学的性质
1、与普通美学具有亲缘关系——在医学活动中都有审美要, 讲究真、善、美的统一。 2、与临床医学具有亲缘关系——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 美容牙科等

论王充《论衡》中的美学观

论王充《论衡》中的美学观

王充是东汉时期的思想家,在他的《论衡》一书中体现出的诸多美学观念反映了其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和对当时各种迷信虚妄、谶纬神学的批评,对汉代以后社会文明和文艺美学的进步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本文仅就王充《论衡》中的“真美”观、“文质相副”观、“以俗为美”观、“为世用”观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真美”观是王充美学观的核心美学范畴。

《佚文》篇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

”这里王充表明自己写《论衡》的动机在于“疾虚妄”。

“疾虚妄”就是排除虚妄,考证虚实,从而探求“真”。

汉代时人们的审美观念被虚妄的现象迷惑,分辨不清事实的虚实和情感的真伪,王充希望《论衡》能帮助人们辨清真伪,找到朴素的真理。

在王充之前,对“真”的美学内涵探讨的主要有儒道两派,儒家主要探讨的是道德之真、诚信之真,道家则从“无为”的角度探求自然之真。

《论衡》的“真”有以往的继承,还包含着朴素的科学精神,他的“真”包含事物的真实存在性,也包含主观反映和客观存在的一致关系。

王充思想中的“真”主要指对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人物和事件的记述评价必须符合真实,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事真、情真、理真。

事真强调不论是著述还是言论,都要从客观存在的真实生活出发。

“实”是主观反映符合客观存在,“事”是指客观存在的物和发生的事,王充所说“著文垂辞”就是主观对客观存在的切实反映。

《寒温》、《招致》、《乱龙》等篇就用实事具例推翻了世俗之书关于自然现象、社会现实等的不实论述,去伪存真。

例如有关“天谷雨”的记载,王充用自然科学知识解释天降“谷雨”是大风把谷卷入空中,谷再落回到地的自然现象,揭露了“天谷雨”与天感应官员、百姓德行有关之说的虚妄,“百变千灾,皆有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

在王充看来,“言事”、“说经”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实际情况,各种书卷文献记载等都应符合事实,要确有其事,“实俗间之凡人所能见”。

如实地记叙世间所发生的“实事”,并能无所增益,就可以达到“实诚”,才能是“真美”。

中医学中的美学—中医学中的美学内容(医学美学课件)

中医学中的美学—中医学中的美学内容(医学美学课件)

1 养生健身美容,防治疾病
局部养治,整体和谐
2
3
辨证施治,因人施美
简便易行,安全经济
4
第十三章 中医学中的美学
第三节
我国传统美学在 中医美容中的体现和运用
一、我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特点
对天自人然合美一的 崇尚与追求
一、我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特点
阴阳五 行学说的运用
• 中国传统文化将事物分为阴 阳两种属性,从本体论的角 度而言,阴阳本质是一体之 两面,犹如硬币之两面,相 互依存,即无论那一面都不 可能脱离另一面而独立存在。 《易经》称之为: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
• 中和这一美学范畴包含着浓厚的政治、道 德观念和审美观念。
一、我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特点
• “文”就是文采,“质”就是质地。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孔子·《论语·雍也》
一、我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特点
• “气韵”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气 本体论,以气作为宇宙万物和生命的本原, 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宇宙、人生和艺术的基 本观念。
一、我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特点
天天人人合合一一 的美学观
• 中国文化和哲学的一个突出而显著 的特征,也是中国文化、哲学最典 型的独特特征。它是中华民族在吸 收融合多元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文 化形态。
一、我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特点 Nhomakorabea中天和人之合美一
• 中和是中国古代较早出现的一个美学范畴。 中,即适中,不前不后,不上不下之意; 和,即平和、融合之谓
• 它的思维特点是直觉感悟式的,其论述方 式呈现为一种充满诗性意味的的言说。
一、我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特点
• 我国传统美学思想对气韵、神韵十分 重视,认为气韵是人品的外在表现, 得其“人品”,自然就会得其“气韵”。

医学美学_精品文档

医学美学_精品文档

医学美学导言医学美学是一门结合医学和美学原理的学科,旨在通过各种医学技术和方法,改善和提升人类的外貌美,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自信心和生活品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外貌的重视,医学美学逐渐受到广大人群的关注和追求。

本文将介绍医学美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相关技术和方法,同时探讨医学美学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以及可能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一、医学美学的定义和意义医学美学是医学和美学相结合的学科,旨在通过各种医学技术和方法来改善和提升人类的外貌美。

它并不仅仅局限于外貌的改善,更包括了内心的调和和平衡,以及提升人们的自信心和生活品质。

医学美学的理念是将医学专业知识与美学原则相融合,根据个体的需求和情况,制定出最合适的美容和整形方案,以达到对外貌的优化和提升。

二、医学美学的发展历程医学美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医生开始运用一种被称为“修复手术”的方法来改善人们的外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美学的发展远不止于此。

二战期间,面部烧伤的治疗成为医学美学的一部分,随后逐渐出现了更为先进的美容技术和整形手术。

20世纪80年代,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医学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如今,医学美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包括了各种美容技术和整形手术。

三、相关技术和方法医学美学的技术和方法众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1. 激光美容技术:激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美容领域,例如去除皮肤瑕疵、疤痕修复、皮肤病治疗等,它是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2. 微整形技术:微整形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使用微量的填充物和肌肉松弛剂,来改变面部或身体特定部位的形状和轮廓。

它相对于传统整形手术来说,具有更小风险和较短的恢复时间。

3. 整形手术:传统的整形手术仍然是医学美学领域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例如隆鼻、隆胸、吸脂等。

这些手术通常需要在手术室进行,有一定的风险和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

四、医学美学对个体的重要性医学美学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医学美学导论课件——医学美学的起源与发展(高教版)

医学美学导论课件——医学美学的起源与发展(高教版)

我国现当代医学美学的发展特点
• 1、由单一的医学模式向全方位的医学
模式的转化
• 2、医学重心由治病向防病的转化引起
健美保护需要
• 3、从寿命延长到老年保健的需要 • 4、人自身美感升华的需要
(一)由单一的医学模式向全方 位医学模式的转化
• 在新的医学模式背景下,医学美学人体观的核
心是:力求从生物—心理—社会状态等多角度和全 方位来维护机体的和谐与统一,使每个个体生命成 为“和谐统一的机体”,达到健康的完美状态。美 容医学学科面对的人体,已由生物医学观所对应的 单纯生物体,转向一个由生物、生理、社会、文化、 时空等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的医学审美 对象。
祖国传统美学思想反映在中医美容学中包括阴阳中和神韵文质心物以及强调自然美神韵美及文质结合理论等使其具有独特的审美观神形兼备品貌具佳形成中国独特的中医美学的理第三节国内外现代医学美学的发展状况一国外现代医学美学的发展状况1979年在美国纽约成立了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协会并出版发行了世界上首本美容医学杂志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她的脸非常漂亮,但是没有生命活力,“西施之面美而不说(悦)”.
(六)其他有关美学思想
• 1、审美与心物的关系
心物关系(是范畴提出来得)是我过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是中国美学中既十分重要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
“心者,形之君也,而主神明”说的就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五官,对事
物作出判断的是心.因此心理状态不同,对所看到的事物 作出的判断不同
第三章 医学美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祖国传统医学美学思想与 美容技术的萌发
• 1.殷商时期的人们已有了洗头\脸\手\脚
的卫生习惯.
• 2.商纣王时期有了胭脂木梳等 • 2.战国后期发明并广泛使用化妆品 • 3.<诗经><礼记><史记>均有晨起漱口

《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与哲学思考

《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与哲学思考

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与哲学思考概述《论衡》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辩证思维和哲学思考的重要著作。

本文将探讨《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与哲学思考,并分析其在古代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 辩证思维与哲学思考的概念和关系1.1 辩证思维的定义辩证思维是一种用于认识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强调对矛盾、变化和发展进行全面、深入、具体、批判性分析。

1.2 哲学思考与辩证思维的关系哲学思考是对宇宙万象和人生意义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和探索的过程。

辩证思维则是在进行哲学思考时所采取的一种特定方式,旨在揭示事物内部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2. 辩证法在《论衡》中的应用2.1 辨明是非《论衡》通过运用辨明是非的方法,针对各种观点进行评述,以确立正确的见解和观点。

2.2 分析事物内部矛盾《论衡》通过对事物内部矛盾进行剖析和分析,揭示了矛盾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3 运用辩证逻辑进行思考《论衡》中不仅运用了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还使用了辩证逻辑进行推理和论证,使其论述更具说服力。

3. 《论衡》对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3.1 对后世学者的启发《论衡》以其深刻的辩证思维和哲学思考,对后世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他们探讨和发展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

3.2 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传承《论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中辩证思维与哲学思考的重要地位,并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者和思想家。

结论通过对《论衡》中辩证思维与哲学思考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其深刻的见解和方法对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文档共计350个字(不满足要求,请继续阅读)。

4. 辩证思维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辩证思维不仅在古代中国哲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4.1 科学研究与辩证思维科学研究强调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常常面临复杂和多变的问题。

论衡中的辩证分析和研究

论衡中的辩证分析和研究

论衡中的辩证分析和研究《论衡》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由汉代著名学者王充所创作。

它包含了王充对人类思想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分析,是古代中国话语体系中的一部重要组成。

在《论衡》中,王充提出了许多强有力的辩证观点和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对人们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首先,王充提出了“批判”这一重要思想。

《论衡》中,王充强调反思和批判,认为真正的文明应该是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批判而逐步形成的。

同时,他也警告人们不要盲从于传统思想,而应该对传统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

在王充看来,批判和反思是思想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备条件,只有通过批判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其次,王充强调对于各种观点和现象的辩证分析。

在《论衡》中,王充对各种事物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发掘了其中的矛盾和冲突。

他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其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所决定,并通过对矛盾和冲突的解决,才能得到新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对于任何事物,都必须进行辩证分析,找出其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才能更好地加以利用和解决。

此外,王充还强调了“化用”和“化形”的观点。

他认为,在社会中,一些事物或观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失去价值和作用,因此需要进行“化用”,通过调整和改变来使之重新适应新的需求。

同时,王充也提出了“化形”的概念,认为在社会中,一些现象或习俗可能已经根深蒂固,难以彻底消除,因此必须通过改变其形式,来逐渐推动社会的变革。

最后,王充在《论衡》中提出了“圆规”和“溢美之辞”的观点。

他认为,人们应该在选择和使用语言时,既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度,又要注重语言的美感和情感渲染。

这就需要使用恰当的措辞,既能表达精确的意思,又能表现文学的艺术之美。

因此,“圆规”和“溢美之辞”对于把握和运用语言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之,王充在《论衡》中提出的许多辩证观点和分析方法,为我们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实践参考。

这些方法不仅在古代中国哲学领域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现代社会中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医学美学_人的内在和外在美

医学美学_人的内在和外在美
人的心灵美
高尚的理想道德是人心灵美的核心。高尚的理想道德集中体现人自身美的实质。人的高尚理想道德与文化知识基础对塑造心灵美的作用是一致的,但不尽等同,有文化知识的人不一定必然具有高尚的理想道德,高尚理想道德的确立还有赖于其他因素的配合。知识是基础,理想是根据和动力。所以人的知识和理想追求都是重要的。
人的外在美
风度美: 风度包括两层意思: 指人的体态、仪表、容貌 即通常所说的风姿或仪态。这是风度的外部表现形式。它构成人自然形态的外在美。 指人的心灵、情趣、品格 即通常说的风采或风格。这是风度的深层次本质内涵。它构成人社会形态的内在美。
人的外在美 风度美: 追求风度美必须做到以下3点: 内秀外美的有机统一,只有心灵美才会导致 风度美。 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任何一种风度美都是共 性和个性特色和谐统一的展现。 自然与装饰的统一,二者浑然一体才能恰如 其分地体现风度美。
性格的类型
A
B
气质是指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
构成气质的心理特征:感受性、耐受性、反应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外倾性和内倾性 。
气质美
人的内在美
人的内在美
气质美 气质的类型: 各类气质的表现特征 气质类型 心理特征 感受性 耐受性 反映敏捷性 可塑性 情绪兴奋性 倾向性 多血质 低 较高 高 大 高 外倾 胆汁型 低 较高 高 大 高 明显外倾 黏液质 低 高 低 小 低 内倾 抑郁质 高 低 低 小 低 明显内倾
01
语言美是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正确、内容丰 富、有艺术感染力。
02
语言美要求: 采取谦逊、友善、风趣、灵活的谈吐方式和 态度;切忌平淡、乏味;含蓄幽默。
人的外在美
A

论衡中的辩证思维

论衡中的辩证思维

论衡中的辩证思维衡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刘向所著的一部哲学文集,该书从宇宙、人类、道德、政治等各个角度展开论述,其中的辩证思维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辩证思维是一种以辩证法为基础,通过对问题进行全面、综合、矛盾对立的思考和判断的思维方式。

本文将就衡中中的辩证思维进行探讨。

首先,衡中中的辩证思维表现在对问题进行全面、综合的思考。

在衡中中,刘向对问题不是片面地看待,而是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考虑。

比如,在论述人类性情的章节中,他既指出人性的善良和恶劣,又提出了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人性的多样性。

这种全面考虑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问题,避免陷入片面的极端观点。

其次,衡中中的辩证思维展现在对问题进行矛盾对立的思考。

矛盾对立是辩证思维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矛盾的存在和斗争。

在衡中中,刘向多次提及矛盾对立的观点,比如在论述政治理论时,他指出君主和臣民之间本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有通过相互制衡才能维持社会稳定。

这种矛盾对立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本质,把握问题的本质矛盾,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此外,衡中中的辩证思维还表现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时的思维方式。

在衡中中,刘向强调思维要有分析、综合、判断的过程,要“揣摩其中”。

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综合运用辩证法进行思考的方法。

通过综合各种信息和观点,全面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从而得出更准确、科学的判断。

这种思维方式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要求,但它是培养辩证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今天的社会中,辩证思维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各种问题和挑战层出不穷。

通过运用辩证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准确把握问题的矛盾,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辩证思维也是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

然而,要实现辩证思维,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注重培养。

首先,我们需要注重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从而能够在问题面前进行更全面、准确的思考。

简单分析中国传统医学的美学思想

简单分析中国传统医学的美学思想

简单分析中国传统医学的美学思想摘要: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不仅蕴涵着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医学美学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如体现和谐统一整体观的“天人相应”的美学思想,阴阳五行的平衡的美学思想,“苍生大医”的仁爱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传统医学;美学;阴阳;大医(1)中国传统医学的美学思想的核心—“天人相应”的和谐统一美学思想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而人又与自然界密切联系即天人相应。

在人体内,各脏皮肉筋骨脉五官九窍等形体组织在生理上都存在有机联系,共同完成机体统一的新陈代谢活动,在病理上又可通过经络相互影响与传变,即内脏疾患可以传变并反映于体表而体表病变也可以影响内脏功能。

同样很多影响容貌美、形体美的外在表现疾病,往往是机体内脏功能病变反映于体表的结果。

这就为我们中医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辨证论治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人生存于自然界中既要通过机体内部的自我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正常生理活动,同时又受到自然界气候地理及饮食起居等客观因素对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

因此,中医临床工作中除了根据就诊者本身反映的情况外还要考虑到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因素,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进行中医诊断与治疗。

“天人相应”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整体和谐美,不仅是古人崇尚自然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医学美学思想的审美观,更关键在于天人相应从宏观上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整体规律,所以它也是揭示自然美的科学观。

(2)阴阳五行的平衡的美学思想在东方文化和美学观念中,“阴阳两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范畴和文化命题。

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种东方式、中国式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哲学,而且也反映了一种东方式、中国式的美学思想范式。

其美学意涵主要有四:一是“祸两”美观念,即强调在相反相对的两种矛盾因素之间思考美、创造美;二是“中和”美意识,即讲究在两两相对的矛盾因素之间实现均衡持中、不偏不倚的和谐之美。

我国医学美学学科发展述评(ⅰ)

我国医学美学学科发展述评(ⅰ)

我国医学美学学科发展述评(ⅰ)
我国医学美学学科发展述评
ⅰ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视逐渐增加,有关美容修复、整形美容等医学美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和美的要求,我国医学美学学科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ⅱ 我国医学美学学科的发展
1. 专业建设方面
医学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其特殊性,需要从理论、研究、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因此,目前我国正在加大对医学美学专业的建设力度,努力建立一套完善的专业体系,以促进学科的发展。

2. 研究水平的提升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的医学美学学科的研究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有了突破,而且在应用层面也有了突破性进展。

许多新的技术和新的药物都得到了应用,使得医学美学学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 医学美学服务体系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医学美学服务的需求,我国也建立了完善的医学美学服务体系,包括医学美学诊疗中心、整形美容中心、美容美发中心等。

同时,在政策和监管方面也加强了对医学美学服务的管理,为保障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其美容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ⅲ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医学美学学科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技术水平的提高、管理机制的完善以及教育机制的建立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不断改进和完善。

未来,我国医学美学学科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与哲学思考

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与哲学思考

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与哲学思考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辩证思维和哲学思考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核心议题之一。

而《论衡》作为一部重要的辩证思维与哲学思考双重发展的文献,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古代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与哲学思考,并对其在古代学术史中的意义进行分析。

一、《论衡》与辩证思维《论衡》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辩证思维文献,被誉为是古代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

它涵盖了诸多学科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农业、医学等,其内容广泛且深入。

在《论衡》中,辩证思维贯穿始终,成为了书中的一大特色。

首先,《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体现在对问题的多角度思考上。

作者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对比和辩证,力图达到问题的全面认识。

例如,在论政治制度时,作者提出了君主制、宪政制、和民主制各自的优缺点,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它们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这种多元思考的方式,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开辟了新的道路。

其次,《论衡》中的辩证思维还体现在对矛盾的处理上。

作者通过分析矛盾双方的利弊得失,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改善的策略。

例如,在论农业生产时,作者充分认识到了天灾、人祸等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倡导在生产中兼顾稳定和效率,并提出了“以贫民之数,与华亨郡县多寡,并设三司”等具体的政策措施,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矛盾。

可见,《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不仅来源于作者的深思熟虑,更体现了古代中国学者的智慧和思辨能力。

二、《论衡》与哲学思考除了辩证思维外,《论衡》中还贯穿着深度的哲学思考。

作者通过对人生、社会、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展现了对宇宙与人生等根本问题的探索。

首先,《论衡》中的哲学思考体现在对人性和伦理的揭示上。

作者通过对人性的审视,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并试图通过良好教育来培养和激励人们的善良行为。

同时,在对个体和集体关系的分析中,作者强调了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主张个体与集体的和谐共生。

其次,《论衡》中的哲学思考还表现在对宇宙和社会规律的思考上。

作者试图通过对天文、地理等知识的整合,探索宇宙和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实用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方案。

关于传统医学中的美学思想的再识

关于传统医学中的美学思想的再识

关于传统医学中的美学思想的再识杨建宇;李彦知;范竹雯;张文娟;于峥;郑绍明【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1(026)007【摘要】@@ 医学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起,始有学者研究并提出医学美学(MedicalAesthetics)的概念.中医美学是医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在中医理论和传统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医学审美、心理诊断技术与中医技术相结合的手段,以维护、修护与重塑人体形神美为目的的专门学科.【总页数】3页(P1502-1504)【作者】杨建宇;李彦知;范竹雯;张文娟;于峥;郑绍明【作者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光明中医杂志社,北京100036;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北京100021;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中医大师工作室,北京100051;中华中医药学会光明中医杂志社,北京100036;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北京100021;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中医大师工作室,北京100051;中华中医药学会光明中医杂志社,北京100036;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北京10002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华中医药学会光明中医杂志社,北京10003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函数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同化""化归"与"再识" [J], 丁银凯2.再识大师再识印象派 [J], 邱岩峰3.何从识取“庐山真面目”──东坡雪芹美学思想探微 [J], 曾祥麟4.再识大师再识印象派 [J], 邱岩峰5.“闲暇”与“觉识”——亚里斯多德美学思想拾遗 [J], 邹贤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与知识智慧

《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与知识智慧

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与知识智慧引言《论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辩证文集之一,它由东汉末年的王充所撰写。

本文将探讨《论衡》中关于辩证思维和知识智慧的观点,旨在深入理解这些思想对我们现代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意义。

辩证思维在《论衡》中的表达和理念在《论衡》中,王充提出了一种独特而深刻的辩证思维方式。

他认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不能仅仅从片面和局部角度看待问题。

他强调必须运用全面、系统、批判性的思考方式来分析问题。

这种辩证思维超越了表面现象,追求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智慧与辩证思维的结合王充认为知识智慧是基于正确理解事物本质而形成的,并且强调通过广泛积累各种学问和经验来增强个人智慧。

而辩证思维则是获取、理解和运用知识智慧的重要方法。

只有通过辩证思维,个人才能深入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做出准确、明智的判断。

辩证思维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辩证思维是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长久价值的思维方式,它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信息爆炸和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面临着各种复杂问题和挑战。

辩证思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全貌,并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对个人发展的意义对于个人而言,辩证思维是培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工具。

通过运用辩证思维,个人能够超越传统观念束缚,以更加全面、开放和灵活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各种问题。

正确认识事物本质并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个人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获得个人成长和成功。

总结《论衡》中所阐述的辩证思维和知识智慧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体系,对于我们理解事物本质、应对复杂问题和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和个人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论衡》中的思想,运用辩证思维来提升自己的智慧,并取得更好的成就。

简论医学美学及其兴起和发展

简论医学美学及其兴起和发展
的 范 围很 广 并 且随 着 时 间 的推
, , , 。 , ,
美 实 质上 是 一 种 医 学 职业 道 德 美 医 防 保健措 施 美 指 凡是 有 助
于 维护 改 善人 体 健 美的 措 施 和

学美 的探 索 追 求 和 医 学 审美 活 动 而 出现的 医 防保 健 人员 与 患 者 社 会 人 群 之 间 的一 系 列 审 美 关 系 及其 对这 些 医 学 审美关 系 的调 理
. ,
前 面 我们 已 概括地 阐述 了
医 学美 学 的对象 接 下 来就有 必
,
医学 美
医 学 审 美关 系 有 它 的 特 征 其 一
,
要研 究 一 下 包 涵 这 些 对象 的 独
立 学科 是 怎 样 形 成的 即产 生 医
,
学规 定 了 医 学 审美 要把 维 护 和 改善 人 体 健美 作为理 想 目 标 并 在 医 学 科 学 研 究 和 医 防 保 健实 践中力求 加 以 实现
、 ,
,
径 应 在 社会 人 群 中普及 最基 本
的 医 学 审 美知识 并设 法使 医 务 人 员 的 医 学审 美 能力 能在 原 有 基 础 上 获 得进 一 步 的提 高
, 。 ,

的总和
医学 审 美 是 一 种意 识
,
,
即 医 务 人 员把 医 疗 卫 生机 构 的
其主 体是 人 它 在 医 学 美 的 基 础
上 产 生 反 过 来 又 作用 于 客 体
, 。
基本 设 施 医 院布 局 以 及 推 而 广之 凡 能 影 响 人 体 健 美 的 自然 和社会 环 境等 作为 审美对象 而 在 医 学审美 活 动 中 出 现 的关 系

《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与学术发展

《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与学术发展

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与学术发展引言《论衡》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著之一,是战国时期邹忌所撰写的一部辩论类文集。

本文将探讨《论衡》中的辩证思维以及其对学术发展的影响。

辩证思维在《论衡》中的体现1. 立论多元化《论衡》中涉及的议题众多,作者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各种不同观点,并力求通过对立面的碰撞发现真理。

这反映了无偏见、开放和多元化思考的辩证方法。

2. 辨析事物内外因素在《论衡》中,作者经常通过分析事物内部和外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推导出结论。

这种辨别内外因素并找出其互动关系的思维方式为后来学者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范例。

3. 考虑时空背景作者在《论衡》中提倡根据时空背景来分析问题,认为事件和观点都需要根据具体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去解读。

这种注重时空背景与后来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

辩证思维对学术发展的影响1.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论衡》中的辩证思维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在进一步发展中,学者开始意识到通过多个领域的知识交叉融合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创新。

2. 引导逻辑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论衡》中常使用具有逻辑推理的辩证方法,这对培养逻辑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有着积极的影响。

这种思维方式在后来的哲学、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倡导辩论与自由思想《论衡》作为一部以辩论为主题的文集,倡导了自由开放的讨论氛围。

这一精神对于促进知识共享、打破旧观念、激发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并在今天仍然被视为重要价值。

结论《论衡》中鲜明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在中国古代辩论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其对学术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推动了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了逻辑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并倡导了辩论与自由思想的重要价值。

对于当代学者来说,研究《论衡》中的辩证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一思维方法。

论衡思辨与辩证的艺术

论衡思辨与辩证的艺术

论衡思辨与辩证的艺术衡思辨与辩证的艺术思辨与辩证是人类智慧发展的两大重要方面,它们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衡思辨与辩证的艺术,并分析它们在知识建构、思维深度和社会交流中的价值。

一、衡思辨的艺术衡思辨,指的是在思考问题时多视角、多角度地思考探究,并在权衡各种因素后做出合理的判断。

衡思辨的艺术在于灵活运用各种思维工具和方法,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和分析各种信息。

1.1 培养多元思维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衡思辨,我们需要培养多元思维的能力。

多元思维是指从不同的观点、立场来思考问题,尽量避免陷入一种单一的思维模式。

通过多元思维,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问题,并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1.2 运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衡思辨的基础。

逻辑思维强调清晰的思维流程和有效的推理能力。

通过合理地运用逻辑思维,我们可以识别和排除思维过程中的漏洞和偏见,提高问题解决的准确性和效率。

1.3 审慎判断与决策衡思辨强调审慎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在思考问题时,我们应该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在对比利弊的基础上做出明智的决策。

只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和权衡,我们才能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避免盲目行动造成的后悔。

二、辩证的艺术辩证的艺术是指在对待事物时善于发现事物内在的矛盾和冲突,并积极地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

辩证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问题,超越表面现象,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和动力。

2.1 矛盾与统一的认识辩证思维认识到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而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

通过理解事物矛盾的本质,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处理矛盾,实现事物的统一。

2.2 互动与变革的思维方式辩证思维强调事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相互作用。

通过探索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我们可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推动事物的变革和进步。

辩证思维使我们能够超越片面的看法,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事物及其发展过程。

2.3 积极主动的处理矛盾辩证思维鼓励积极主动地处理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问题和挑战的根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美学思想的辩证发展论衡(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本文在系统地、辩证地分析中外医学美学思想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明确了医学美学的发展阶段、科学内涵和研究对象,展望了医学美学思想发展新阶段的新使命,揭示了医学美学是医学实践的产物,人体健康是医学美的外在表现,医学美是人生的生理价值、医学价值和社会公益价值的高标准、高质量的体现。

[关键词]医学美学演进过程思想内涵发展展望医学美是医务工作者维护与塑造人体美的创造性实践的产物,是医务工作者在维护人的生命力的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种和谐的信息,是医务工作者医学道德美、学术理论美、专业技能与技巧美、服务行为美、医学环境美以及它所维护、修复、塑造和强化了的富有形体美和生命活力美感的医学人体美。

恩格斯指出,科学的发生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无论医学还是美学,其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作为这两者的结合,医学美学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医学美学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探寻其来龙去脉和科学内涵,对于认识美、维护美、创造美意义重大。

一、中国医学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1•中医美学思想的发端(远古一一春秋)数百万年前,人类祖先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群体生活。

随着物质生产活动的开展,出现了卫生保健和爱美倾向的萌芽。

人类通过了解自身疾病的知识的积累和扩大利用自然物治疗,回归健康。

通过实践的探索,产生了医学美的萌芽。

2•中医美学思想的初创(春秋一一三国)人们对疾病和卫生工作有了新的了解,建立了医事制度。

一批医学家撰写了《黄帝内经》,形成为中医早期美学思想的基础。

南阳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我国辨证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医学审美的坚实基础。

外科专家华佗,创造了“五禽之戏”的医疗体操,开创了我国保健体操之先例。

3•中医美学思想的丰富(晋一一元)西晋短期统一以后,经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至隋代又复归于统一,到了唐代呈现出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中医美学思想随之出现向纵深发展的趋势。

在医学理论、临证医学、药物学、方剂学等方面,都体现了医学美的要求和医学审美思想隋唐时期,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医学获得了迅速发展,医学著作大量出版,临证医学、预防医学出现了新的成就,扩大了医学美学思想的范畴。

宋朝的全盛时期,由于医学教育的发展、教育方法向真实性方面不断改进。

医学绘图在求真、求美方面要求更高。

宋、金、元时代的中医学美学思想很活跃。

人们常以刘、李、张、朱四家为代表。

刘河间在阐发了《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时,大量地观察了人们在生活环境中不协调而出现的疾病作为火热证的辩证论治依据,充分发扬“亢害承制”的理论,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控制疾病转化的意义。

李东垣强调要避免疾病的发生则应从增强胃肠机能着手,必须增加营养,加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著成《脾胃论》。

张子和在治法上独树一帜,善用汗、吐、下三法,根据不同发病原因和疾病发生的不同部位进行辨证施治。

朱丹溪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立论,提倡“收心养心”调养神明。

除四大家外,养生学家丘处机,营养学家忽思慧,骨科专家危亦林,外科学家齐德之,治痨专家葛可久等,都以各自特长著称于世,并丰富了中医美学思想。

4•中医美学思想的发展(明一一清)明、清中医美学思想表现了曲线发展或持续过程。

许多医家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中,追求整体美,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维护了人体阴阳的平衡。

由于温病的流行,温病学派兴起。

叶天士系统地提出了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又提出三焦辨证,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在防治疾病中的辨证美。

二、西方医学美学思想的演进过程公元前五世纪左右的古代希腊是欧洲医学史上值得骄傲的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使医学纳入了理性的轨道。

医学美学思想以古希腊、罗马医学和美学为基础,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完善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人体美与健康的和谐统一;基础医学的发展促进医学审美认识的提升;医疗实践丰富美的内涵;医德与医美相得益彰的演进过程。

三、医学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阶段1. 朴素的自然哲学医学模式阶段。

这一阶段由于科学文化还很不发达,人们对自然和人体健康的认识非常模糊,认为患病的原因就是邪气侵入,治病的手段也以驱邪为上,其理论是极其朴实的,施治方法源于某种简单的推理,命运确定着人的健康归宿。

2•生物医学模式阶段。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医学家对于疾病有了借助认识的手段,也有了对抗病因的生产能力。

这一阶段,医学家从细胞学水平上认识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从消灭、控制生物学致病因素上驱除疾病,保护人体健康。

抗菌素与磺胺类药物的发明与产生,在这一阶段被誉为第一次卫生革命。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阶段。

这一阶段,医学服务的宗旨从生物学范畴向心理学、社会学方向扩宽,它不仅使人躯体上没有疾病,同时还重视消除心理社会致病因素,从生物心理和社会适应维度确定健康的质量。

4.增强健美素质,提高生命质量阶段。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人群对健康的需要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就是躯体无病损,心理上要健康,社会适应上使人有美感。

人们的生命质量层次从初级生命质量观,经过中级生活质量观正向着高层次的满足生理、安全、爱与隶属、尊重和自我实现过渡。

要实现人们生命质量的高要求,必须把医学人体美作为医学审美对象的核心,进行医学审美实施,评价医学实施质量,从生物、心理、社会圆满适应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医学人体审美需求。

四、医学美学的科学内涵和研究对象综上所述,对于医学美学及其研究对象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表述。

1.医学美学是一门以医学和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的结合来研究、维护、修复和塑造人体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为目的的边缘学科。

它既具有医学人文学科的性质,又具有医学技术学科的性质。

一方面,是由于它与传统美学的亲缘关系所决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的医学应用技艺的广泛性特征所决定,人们可以运用医学美学知识于美容医学的各个方面,也可以把它广泛地应用于预防、康复及临床医学各科的医学实施中。

医学美学将会把传统的“医学科学”升华为一门“医学艺术医学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医学领域中一切美和审美及其规律,即医学美与医学审美及其规律。

这是医学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医学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体美及其健康之美,即医学人体美。

二是维护、修复和塑造医学人体美的一切医学现象,包括有助于增强医学人体美的医学技术实施、医学审美理论、医学审美行为、医学审美环境和医学审美关系等。

因此,医学人体美是医学美学研究的核心。

强调“具有生命活力的人体美”。

2. 医学美学是一门研究和实施医学领域中的美与审美的一般规律和医学美的创造的科学。

其宗旨在于调整和增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高度和谐和统一,不断提高人体素质和生命活力美感。

它具有人文医学和应用医学的双重性质。

3. 医学美学是在研究人的健康美的基础上,对医学领域中的一切美和审美及其规律的研究。

五、医学美学思想发展展望随着医学发展的进程,人们在医疗和医学科学研究的实践中,日益扩大了对医学美的认识,重视和突出了医学审美观点在医学中的应用。

我国十几年来,陆续出现了医学文章论述医学美学问题,但多数文章还是在探讨各分支医学和临床各科医学论述中,涉及医学美和审美选择,审美处理等方面。

为了把医学实践求美的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推广应用,使医务人员、医学生在工作及学习中按照医学美的客观规律更好地解除病人的心身疾苦,满足人们追求健美的正当需求。

全国第一次“医学美学”学术讨论会上对医学美学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初步形成了医学美学的理论体系。

爱美是人的天性,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使人类对自身健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医学美和审美理论将得到更普遍的运用。

医学美学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前景将是灿烂的,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著名的瑞士医史学家H Sigerist指出:“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医学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机体复元,医学的目的还要使人调整以适应周围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为了做到这一点,医学经常要应用科学的方法,但是最终目的乃是社会的……增进人的健康无疑是一项社会任务,要求政治家、劳资双方,教育工作者和医师等各方面协调努力。

”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由于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渗透医学领域,对健康和疾病普遍存在着“生物医学观”,形成了基于生物科学的单一医疗模式。

但是,人作为自然界本身及社会人员的综合体,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就不仅仅是生物体变化的一面,而且社会和心理等因素也不断交融影响,原来的医学模式已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

医学美学的研究,正是适应全方位医学模式的转化。

它要求研究人际关系的和谐、环境美、审美心理对健康的作用,还要求研究所有能增进人体健美的广阔领域。

我们还应注意研究因长期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所铸就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物质和模式:天地人综合整体的医学模式;以五行一脏象学说为主体的哲理性医学理论;实用理性精神的医疗体系;伦理主义的医学精神等等。

2•医学重心从治病向防病的转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工程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兴起,医学美学对于指导防治疾病,保障人体健美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贝尔纳指出:“未来医学所关切的,当是健康而不是疾病。

”人类不希望一旦疾病缠身而去求医,而是追求疾病的预防。

因此,除了营养和适当运动维持健美的手段外,凡是有利于保障健美的因素都将是预防医学中的课题。

向保障“健康”人的健康发展,是医学发展的前景。

这些都将以医学审美观为引导,作出最好的抉择。

3.健康需要从防治疾病到追求形体美当今医药已进入日用品领域。

如保健食品、抗衰老药、药用化妆品、药物肥皂和药物牙膏等,这些物品有助于维护机体和容貌健美,适应了人们追求青春常驻,推迟衰老的需要。

还必须看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并不满足只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形体和容貌的健美措施,还追求能在原有基础上增添健美的途径。

因此,对医学,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能真正改善、纠正形体容貌的某些缺陷和不足的整形外科、整容外科、口腔科、运动医学等产生了新的需求。

不远的将来,有助于人的形体美的医学技能将不断脱颖而出。

4. 保健需要从单纯延长寿命到提高生命质量的转化老年人比其他年龄组更易患病,特别是慢性病。

因此,保健问题更为突出。

近年来,老年医学正在蓬勃发展。

增加老年人的生活福利设施和适合老年人娱乐的场所;在人际关系方面给老年人以尊敬和温暖;开展适合于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创设能使老年人舒畅心情的美好环境;使老年人健美、长寿,也将成为医学美学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1] 李泽厚.中国美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 甄志亚.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 .[3] 杨安.人怎样才美.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4] 丘祥兴.医学伦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5] 邱琳枝,彭庆星.医学美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⑹徐国庆,李昌英.医学生美育.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