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直线运动(及答案)

高中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直线运动(及答案)
高中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直线运动(及答案)

高中物理试卷分类汇编物理直线运动(及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

1.如图甲所示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场馆“雪如意”的效果图.如图乙所示为由助滑区、空中飞行区、着陆缓冲区等组成的依山势而建的赛道示意图.运动员保持蹲踞姿势从A 点由静止出发沿直线向下加速运动,经过距离A 点s =20m 处的P 点时,运动员的速度为v 1=50.4km/h .运动员滑到B 点时快速后蹬,以v 2=90km/h 的速度飞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空中飞行,以v 3=126km/h 的速度在C 点着地.已知BC 两点间的高度差h =80m ,运动员的质量m =60kg ,重力加速度g 取9.8m/s 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求

(1)A 到P 过程中运动员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2)以B 点为零势能参考点,求到C 点时运动员的机械能;

(3)从B 点起跳后到C 点落地前的飞行过程中,运动员克服阻力做的功 【答案】(1) 4.9m/s a = (2)41.010J E =-? (3)42.910J W =? 【解析】 【详解】

(1)150.4km/h 14m/s v ==

由2

12v as =

解得:2

1 4.9m/s 2v a s

==

(2)290km/h 25m/s v ==,3126km/h 35m/s v == 由能量关系:2312

E mgh mv =-+

410290J 1.010J E =-=-?

(按g 取10m/s 2算,411250J 1.110J E =-=-?) (3)由动能定理:22321122

mgh W mv mv -=

- 解得:429040J 2.910J W ==?

(按g 取10m/s 2算,430000J 3.010J W ==?

2.伽利略在研究自出落体运动时,猜想自由落体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他考虑了速度的两

种变化:一种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另一种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有一种“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极短,且固定不变。为估测“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石子在A 点正上方1.8m 的高度自由下落.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0cm.(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

a.计算石子到达A 点的速度大小A v ;

b.估算这架照相机的曝光时间(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6m/s ,0.02s ; 【解析】 【详解】

a 、由自由落体可知,设从O 点静止下落:h OA =1.8m

2

12OA h gt =

,20.6OA h t s g

== 6/A v gt m s ==

b 、由图中可知h AB 距离近似为两块砖厚度 方法一:h AB =12cm=0.12m h OB =h OA +h AB =1.92cm

212OA B h gt =

t B =0.62s 曝光时间△t=t B -t A =0.02s

方法二、由于曝光时间极短,可看成匀速直线运动

△t=0.12

0.026

AB A h s s v ==

3.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4s 后速度达到,然后匀速运动了10s ,

接着经5s 匀减速运动后静止求: (1)质点在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 (2)质点在第16s 末的速度;

(3)质点整个运动过程的位移.

【答案】(1)5m/s2 (2)12m/s(3)290m

【解析】

【分析】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得加速和减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求解。

【详解】

(1)设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1,则:v1=a1t1

解得质点在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a1==m/s2=5m/s2

(2)设减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为a2,

由于v2=v1+a2t2,所以,a2==m/s2=-4m/s2

当t=16s时,质点已减速运动了:t3=16s-14s=2s

质点在第16s末的速度为:;v3=v1+a2t3=(20-24)m/s=12m/s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1=t1=4m=40m

匀速直线运动位移:x2=vt2=2010m=200m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3=t3′=5m=50m

则质点整个运动过程的总位移:x=x1+x2++x3=(40+200+50)m=290m

4.如图甲所示,质量m=8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过a点时给物体作用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并开始计时,在4s末撤去水平力F.选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所得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为

10m/s2)求:

(1)8s 末物体离a 点的距离 (2)撤去F 后物体的加速度

(3)力F 的大小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1)48m 。(2)﹣2m/s 2。(3)16N ,0.2。 【解析】 【详解】

(1)8s 末物体离a 点的距离等于梯形的面积大小,为:S=48

82

m +?=48m (2)撤去F 后物体的加速度为:a=

0884

v t ?-=?-=﹣2m/s 2。 (3)撤去F 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a=8×(﹣2)N=﹣16N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撤去F 前物体匀速运动,则有:F=|f|=16N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680

f m

g ==0.2。 【点睛】

本题关键先根据运动情况求解加速度,确定受力情况后求解出动摩擦因数;再根据受力情况确定加速度并根据运动学公式得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5.物体在斜坡顶端以1 m/s 的初速度和0.5 m/s 2的加速度沿斜坡向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斜坡长24米,求:

(1) 物体滑到斜坡底端所用的时间. (2) 物体到达斜坡中点速度.

【答案】(1)8s (2/s 【解析】 【详解】

(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

201

2

x v t at +=

代入数据得到:

14=t +0.25t 2

解得:

t=8s 或者t =-12s (负值舍去)

所以物体滑到斜坡底端所用的时间为8s

(2)设到中点的速度为v 1,末位置速度为v t ,有:

v t =v 0+at 1=1+0.5×8m/s=5m/s

22

0 2t v v ax -=

2210 22

x v v a -=

联立解得:

113m/s v =

6.一辆汽车以1m/s 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12秒,驶过了180m 。之后匀速行驶了105m , 求:

(1)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 (2)汽车的末速度是多少?

(3)简要画出全过程的v-t 图像(注:标出关键点坐标即可) 【答案】(1)9/m s (2)21/m s (3)如图所示:

【解析】(1)由公式:

201

2

x v t at =+,可以得到:

011801112/9/2122x v at m s m s t ??=

-=-??= ???

; (2)由速度与时间关系可以得到: 09/112/21/v v at m s m s m s =+=+?=; (3)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11105

521

x t s s v =

==,如图所示:

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汽车的运动性质,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直接列式求解。

7.据《每日邮报》2015年4月27日报道,英国威尔士一只100岁的宠物龟“T 夫人”(Mrs T)在冬眠的时候被老鼠咬掉了两只前腿。“T 夫人”的主人为它装上了一对从飞机模型上拆下来的轮胎。现在它不仅又能走路,甚至还能“跑步”了,现在的速度比原来快一倍。如图所示,设“T 夫人”质量m=1.0kg 在粗糙水平台阶上静止,它与水平台阶表面的阻力简化为与体重的k 倍,k=0.25,且与台阶边缘O 点的距离s=5m 。在台阶右侧固定了一个1/4圆弧挡板,圆弧半径R=

m ,今以O 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T 夫人”通过后腿蹬地可

提供F=5N的水平恒力,已知重力加速度。

(1)“T夫人”为了恰好能停在O点,蹬地总距离为多少?

(2)“T夫人”为了恰好能停在O点,求运动最短时间;

(3)若“T夫人”在水平台阶上运动时,持续蹬地,过O点时停止蹬地,求“T夫人” 击中挡板上的位置的坐标。

【答案】(1);(2);(3)

【解析】

试题分析:(1)在水平表面运动过程中:

(2)在加速运动中:

由可求得,

而加速运动中最大速度:

在减速运动中:

则T夫人在台阶表面运动的总时间:

(3)若在台阶表面一直施力:

离开台阶后有:

且有:解得:

8.两辆玩具小车在同一水平轨道上运动,在t=0时刻,甲车在乙车前面S0=4m的地方以速度v0=2m/s匀速行驶,此时乙车立即从静止开始做加速度a=1m/s2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甲车,但乙车达到速度v m=3m/s后开始匀速运动.求:

(1)从开始经过多长时间乙车落后甲车最远,这个距离是多少?

(2)从开始经过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此时乙车通过位移的大小是多少?

【答案】(1)6m (2)21m

【解析】 【分析】

(1)匀加速追匀速,二者同速时间距最大;

(2)先判断乙车达到最大速度时两车的间距,再判断匀速追及阶段的时间即可.匀加速追及匀速运动物体时,二者同速时有最小间距. 【详解】

(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即v 0=at 0,故t 0=2s ; 此时两车距离x =S 0+v 0t 0-12

at 02 解得x =6m ;

(2)先研究乙车从开始到速度达到v m 时与甲车的距离. 对乙车:v m =at 1,2ax 乙=v m 2 , 对甲车:x 甲=v 0t 1

解得x 甲=6m ,x 乙=4.5m t 1=3s

x 甲+S 0>x 乙,故乙车达到最大速度时未追上乙车,此时间距为△s =x 甲+S 0-x 乙=5.5m , 乙车还需要时间20 5.5

5.532

m s t s s v v ?=

==--, 故甲追上乙的时间t =t 1+t 2=3+5.5s =8.5s , 此时乙车的位移为X 总=x 乙+v m t 2=4.5+3×5.5m =21m ;

9.我国ETC (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大大缩短了车辆通过收费站的时间,假设一辆家庭轿车以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接近人工收费站时,轿车开始减速,至收费站窗口恰好停止,再用10s 时间完成交费,然后再加速至20m/s 继续行驶.若进入ETC 通道.轿车从某位置开始减速至10m/s 后,再以此速度匀速行驶20m 即可完成交费,然后再加速至20m/s 继续行驶.两种情况下,轿车加速和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均为2.5m/s 2.求:

(l )轿车从开始减速至通过人工收费通道再加速至20m/s 的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2)两种情况相比较,轿车通过ETC 交费通道所节省的时间. 【答案】(1)160m ,26s ;(2)15s ; 【解析】

(1)轿车匀减速至停止过程2

0110280v ax x m -=-?=,01108v at t s -=-?=;

车匀加速和匀减速通过的路程相等,故通过人工收费通道路程12160x x m ==; 所用时间为121026t t s =+=;

(2)通过ETC 通道时,速度由20m/s 减至10m/s 所需时间t 2,通过的路程x 2

102v v at -=-

解得:24t s =

22

1022v v ax -=-

解得:26x m =

车以10m/s 匀速行驶20m 所用时间t 3=2s ,加速到20m/s 所用的时间为t 4=t 2=4s ,路程也为x 4=60m ;

车以20m/s 匀速行驶的路程x 5和所需时间t 5:5242020x x x x m =---=;5

50

1x t s v == 故通过ETC 的节省的时间为:234515t t t t t t s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汽车在两种通道下的运动规律,搞清两种情况下的时间关系及位移关系,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和时间公式进行求解.

10.近几年,国家取消了7座及以下小车在法定长假期间的高速公路收费,给自驾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道路的畅通增加了压力,因此交管部门规定,上述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在专用车道上可以不停车拿(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若某车减速前的速度为v 0=20m/s ,靠近站口时以大小为a 1=5 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通过收费站口时的速度为v t =8 m/s ,然后立即以a 2=4 m/s 2的匀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试问:

(1)该车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口多远处开始减速?

(2)该车从减速开始到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3)在(1)(2)问题中,该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1)33.6m (2)5.4s (3)1.62s 【解析】 【详解】

(1)设该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该车进入站口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距离收费站x 1处开始制动,则有:v t 2-v 02=- 2a 1x 1 ① 解得:x 1=33.6 m. ②

该车通过收费站经历匀减速和匀加速两个阶段,前后两段位移分别为x 1和x 2,时间为t 1和t 2,则

减速阶段:v t =v 0 - a 1t 1 ③ 解得:t 1=2.4 s ④ 加速阶段:t 2=

=3 s ⑤

则加速和减速的总时间为:t =t 1+t 2=5.4 s. ⑥ (3)在加速阶段:x 2=

t 2=42 m ⑦

则总位移:x =x 1+x 2=75.6 m ⑧ 若不减速所需要时间:t ′==3.78 s ⑨

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Δt =t -t ′=1.62 s. ⑩

【点睛】

此题运动的过程复杂,轿车经历减速、加速,加速度、位移、时间等都不一样.分析这样的问题时,要能在草稿子上画一画运动的过程图,找出空间关系,有助于解题.

高三物理试卷分析

高三物理试卷分析 测试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动能B.动量 C.电场强度D.磁感应强度 2.F1、F2是力F的两个分力。若F = 10N,则下列哪组力不可能是F的两个分力 A.F1=10N F2=10N B.F1=20N F2=20N C.F1=2 N F2=6N D.F1=20N F2=30N 3.某正弦式交流电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电流的最大值为10A B.电流的有效值为10A C.该交流电的周期为0.03s D.该交流电的频率为0.02Hz 4.两个电量相同的带电粒子,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只受磁场力作用而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若它们的运动周期相等,则它们的质量相等 B.若它们的运动周期相等,则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 C.若它们的轨迹半径相等,则它们的质量相等 D.若它们的轨迹半径相等,则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 5.如图所示,a、b为静电场中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一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从 a 点沿 直线运动到 b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点的电场强度比a点的电场强度大 B.b点的电势比a点的电势高 C.试探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比在a点的电势能大 D.试探电荷在b点的速度比在a点的速度大 6.在一竖直砖墙前让一个小石子自由下落,小石子下落的轨迹距离砖墙很近。现用照相机对下落的石子进行拍摄。某次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AB为小石子在这次曝光中留下的模糊影迹。已知每层砖(包括砖缝)的平均厚度约为 6 cm,A点距石子开始下落点的竖直距离约1.8m。估算照相机这次拍摄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A.2.0×10-1s B.2.0×10-2s C.2.0×10-3s D.2.0×10-4s 7.一列简谐横波以10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传播,t = 0时刻这列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则a质点的振动 图象为

高三物理试卷分析

高三物理试卷分析 一.试题综述 试题突出了对中学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对中学物理教 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试卷能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能体现对考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查。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较大的难度。但从题中看仍然是重庆卷模式,没有全国卷的味道,考 试内容太多,让很多老师复习进度就被打乱了!本次一诊题目能力立意很好,但电学实验那 个计算内阻数字设计不科学,很好的一个分压式命题,让多少学生在运算中望而却步,出题 人没有注意到这是理科综合考试,不是考数字运算。这套物理试题过多地保留了重庆高考题 创新的影子,试卷中有好几道题提法上欠准确,不严谨,与全国卷重情景,重过程,注重多 对象、多过程的分析来考查学生能力不相符。全套题,为了体现所谓的“知识迁移能力”、“物理来源于生活”,堆砌了大量的假情境,让学生无所适从,偏、怪、冷。如计算题的第 一题24题,完全是个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特殊的问题,复习到了,学生回答很容易,没复习到,学生很难作答,既不能体现考查基本的物理思维、方法,又不能考查能力与技巧。纯是偏题,信度较差,总分12分的题县平均分仅为2.1分。再如16题与21题,考试知识 载体相似度太高,21题没有体现出压轴选择题的技巧性,有为考而考的嫌疑,并且创设的情 境“载流超导线圈”提法怪异学生难以理解,重力加速度突然增大有失物理实际,而且B选 项的作用力指向不明确,让学生费解,题目本身难以理解超越了物理、数学模型的构建。反 之16题较好,考查学生两次建模能力。本试卷同一物理模型多次重复出现,三次考察了斜 面模型。选修模块3-3、3-4、3-5难度差异太大,3-5过程过多,且对半衰期要求过高。 总分15分的题县平均分仅为3.4分。选做题3-5的选择题的五个选项考点太单一,计算题 的过程太复杂,计算量大了。总的来说高考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是一份考能力的试卷,但难 度太大,信度较差。 二、卷面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对基本规律掌握不准确,基本技能不能够灵活运用。选择题 失分较多;总分48分的选择题题县平均分为29.1分。 2.对实验重视程度不够,实验题得分率低;总分15分的题县平均分仅为7.8分。 3.答题过程中不能认真读题,审题不清; 4.答题过程表述不规范,卷面书写混乱; 5.数学计算能力差,不能完成物理题中的数学计算。计算题25题总分20分,县平均分 仅为2.5分。

近三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doc

近三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一、对三年试卷的总体评价 1.较好地体现了命题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年来,命题遵循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体现了“立足于平稳过渡,着眼于正确导向,确保试题宽严适度”的指导思想。 2.试卷既遵循考试大纲,又体现地方特色 三年的试题严格按照《当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普通高等学 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规定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思路清晰,试题科学规范,未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错误;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考生所学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某些试题体现四川特色。 3.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难度在合理范围控制试题难度,确保区分效果,三年的全卷的平均得分率为0.57,达到了较佳的区分度,Ⅰ卷和Ⅱ卷总体来看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合理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中学教学,引导教学和复习回归教材。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技,强调知识应用,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如2006年试卷的4、6、11、14、22、26、28、29、30题; 2007年试卷的3、4、12、14、17、25、26、29、30题等;

2008年试卷的1、3、12、16、20、22、28、30题等。 这些试题均考查了考生运用理、化、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理科学习的价值。 5.体现新课标精神,凸现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注意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标的内容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如2006年试卷的第22题、第26题、 2007年试卷的25题等,对课程改革起着良好导向作用. 6.突出学科特点,强调实验能力的考查 三张试卷有鲜明的理科特色,而实验题与教材联系更加紧密,坚持“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教材”的思想,对中学实验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对物理试题的基本评价 (1)试题结构非常稳定,难度有变化但幅度不大,试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物理试题的区分度,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2)全卷所考查的知识点的覆盖率较高,注重回归教材,这对促进考生注重双基,全面复习,减少投机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知识点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各部分知识考查比例为:力学53分,占44.2%;电学49分,占40. 8%;热学6分,占5%;光学6分,占5%;原子物理学6分,占5%,和大纲和教材内容的比例一致。特别注重了对牛顿第二定律、力和运动、功能关系、动量、机械能、电场、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的考查。易中难的比例大约为1:7:2 。 2008年全卷考查的知识覆盖了考试大纲中17个单元中的14个(未涉及到电场、电磁场和电磁波、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涉及到30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考

高一物理试卷分析.

XX高中XX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试卷分析 高一物理备课组XX 本次考试所采用试卷为高一物理备课组自行命题的《XX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卷》,共XX名高一学生参加了此次考试。 一、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 二、试卷评价 (一)综合评价 1.题型多样。 全卷共21道题,满分100分。单选题14道,共42分;填空题4道14空,每空2分,共28分;计算题3道,设置多个小问,3道分别为8分、12分、10分,共30分。 2.内容全面,知识覆盖面较广。 (1)《运动的描述》:本章考察了各个运动学物理量的概念、强调矢量的方向性。(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本章考察了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关系式、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自由落体运动、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有效数据等知识点3.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能力要求相对偏低。本试卷总体难度系数为0.42。 通过考察考生对基本物理概念和基本物理规律的了解、认识、理解和应用,考察了考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处理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命题符合学科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全面准确检测上半学期所教学内容的落实情况。 4.区分度较好。试题表述准确、简洁,难易结合,循序渐进,如同样是位移速度关系式的考察,既有直接数据代入公式求解的简单单过程问题,也有相对复杂一些的多过程问题(最后一道计算题)。 (二)试题评价 单选题的特点 1.轻松上手。没有出现难题怪题,全部为平时要求的甚至训练过的类似试题。考生容易上手,有利于考生进入考试状态,有助于考生正常发挥水平。 2.贴近生活,体现新课改。题目情景多取自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体现知识回归生活和应用的新课程精神。 3.设置梯度,第12第14道设计了一定的难度梯度,第12考察了根据速度图像信息求位移应用。第4题要求学生速度概念、位移概念和空间上的概念提出了比较综合的要求。 填空题的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体现教学难度重心下移的落实。 2.题中涉及的物理情景简单,利于建模,便于物理过程分析。 3.重视实验内容,强调基本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计算题的特点 1.考察全面到位,速度概念、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关系式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等知识点都得到了考察。试题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和建模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以能力为目标的命题原则。 2.第20题只所以设置了4个小问,出发点是为了降低难度,引导学生处理刹车问题

高三一模考试物理试卷分析和评价

高三一模考试物理试题评价及质量分析 高三物理组 一.试题评价 (一)试卷结构 本次检测命题范围涵盖高中物理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必考题占95分,选考题占15分,试卷共17小题、其中必考15小题、选考2小题,满分110分。(二)命题指导思想 试卷以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为指导,依据物理学科新课程《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结合高三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和特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知识考查注重基础、注重常规、能力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三)试题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试题涉及的基础知识有:物理学史、受力分析、静电场、动量守恒、变压器、卫星运行规律、牛顿运动定律、电磁感应、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偏转、振动与波、光的折射、功能关系、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每个题目都有其考查的能力点。 2.注重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试题重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机械能、电场、电流、磁场等主干知识,考查了较多的知识点,其中必考题中力学占53%,电磁学占47%。 3.注重常见物理模型、常用物理方法,体现学科基本要求。试题涉及的物理模型有:木块木板模型、匀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类平抛运动、圆边界等。 4、选择题、实验题、选考题难度设置均较为基础、贴切高三一轮复习学生的特征,整套试题区分度来看不是很好。第9、10、13题是整个试卷的亮点、第9、10题侧重能力考查,第2、3、13题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试题的不足之处在于压轴题15题没有难度,学生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即可相对比较容易得出满分。 二.答卷中暴露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生对基本概念掌握不准确,如1题、5题;基本物理学史记错、理解不到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没有形成,最基本的问题没有掌握住,这是不少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在电学实验中不会进行电路分析,本次考察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要通过图像的截距求电流和电阻,很多学生找不到关系,无法求出答案。14题中学生表现出逻辑混乱,找不到几何角度关系等问题。在选考3-3中,选择题考查固体、液体的知识,学生对晶体、非晶体的区别,及固体和液体的分子排列的知识点有些含糊不清,导致误选AD情况比较多,解答题考查气体的状态变化等压变化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压变化过程 ?=+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W为负值,求得学生基本没有问题,但是热力学第一定律U W Q Q U W =?(24),很多同学出现减去24J得了376J的错误,对热力学第-=400--J=424 J 一定律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到位。 2.常规方法掌握不熟练。如:第8题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在木板木块中的应用,第14题的圆边界模型。 3.审题能力存在问题。如:13题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将匀速与匀减速过程都当做匀速过程来处理,把匀加速过程的加速度直接运用到匀减速过程中去。

高一物理下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高一物理下学期物理期 末试卷分析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4---2015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高一物理组李锋 一、试卷分析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是由高二物理组根据高一物理教学情况提供的试卷。试卷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知识覆盖面较大,贴近教材,符合学生与教学的要求,题量适中,题型符合同高一物理的测试要求,题目设计难度适中,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题目的设计中,区分度设计比较平稳,确实对高一物理的学习起到评价作用。 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考查了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规律的应用,题目较易,属于基本题,多数学生得分较高。 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也是考查了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规律的应用,题目较易,属于基本要求,但由于是多项选择题,学生在答题时,每小题得满分的较少,得部分分的学生较多(学生在答题时,由于对多项选择题的答案无十分把握,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选择答案中的一个选项或二个选项,这样虽然不能得满分,但至少可得一些分)所以学生的得分不高。 实验题题共2小题,第16、17两小题为实验题目,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知识在物理实验中的最基本应用,多数学生在该题的解答过程中,即不会实验的基本要求,也不懂物理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6题考查学生对基本规律的应用能力,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平抛运动中的最基础的计算能力,学生错误率较高,也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解答。尤其17小题在该章知识考查时是每次必考题,老师在新课教学和

章节复习、期末复习中都会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但学生的正确率仍然较低,值得深思? 第18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将基础知识的考查蕴涵于具体的物理情景之中,试题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双基”的同时,又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与运用。 第19小题为动能定理的直接应用,学生在应用规律时出现了各种错误,状态、过程不会分析,代公式时各物理量出现错误等,说明学生在分析物理状态、物理过程时分析能力较差,在教学中应该有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分析,老师不能代替,要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放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第20小题为万有引力的最基本的应用,考查学生应用万有引力的基本规律解决天体运动问题,只要运用万有引力基本公式和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代入即解决问题,该题的得分率也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不能正确解答,该题对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低,方法也较死,不知什么原因,学生仍不能正确解答。 第21小题考查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在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应用,还有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和黄金代换式的考察,以及图象问题的理解。物理过程也分析不清,得分率较低。 二、成绩统计 1.平均分较低,各班差异较大。 2.非选择题得分分布图 3.平均分情况:

(完整版)高中物理试卷分析

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的分析 1、试卷覆盖的知识点全面,注重了对学生掌握与理解物理基本概念、规律的考查,重视对物量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考查,重视了对基本公式理解与直接的考查。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来说,选择题命题是成功的,突出了重点,涉及的知识点全面。 2、试卷注重了对学生掌握基本规律及其解题方法的考查。理解物理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公式的解题的方法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基础,试卷很好地注重了对基本公式的应用和方法的考查。本次考试主要内容是本学期的教学知识,分为这样的几个大块:(1)曲线运动(2)平抛运动。(3)匀速圆周运动(4)匀速圆周运动 的具体实例分析(5)万有引力定律(6)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3、注重了对实验教学的考查,突出了对常见题型的考查。试卷中填空题第 18小题是新课标中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做的实验,通过这道题可以检测出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能够处理平抛运动实验。 4、试卷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突出了重点,对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检测效果,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具体实例分析、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是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本套试卷突出注重了对这几个知识点命题考查。计算题第20题、第21题、第22题突出了对这些主干知识的考查。考核的内容分 别为:汽车过凸形桥面的受力分析、平抛运动的处理办法、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的应用实例,星体表面重力加速的求解办法,星体的线速度,周期求解办法。 二、考试诊断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考后启示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三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2012-2013学年高三物理学科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试卷结构 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命题范围涵盖高中物理所考察的所有知识内容,力学占68%,电学占32%,试卷共18题,满分100分。其中:第一卷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二卷共7题52分,其中2个实验题,共15分;2个计算题,共32分;选修部分每个模块2个小题,共15分。 (二)命题指导思想 试卷以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为指导,依据物理学科新课程《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结合高三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和特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知识考查注重基础、注重常规、不过多涉及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不过多涉及思维量较大的问题。 (三)试题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试题涉及的基础知识有:电场线、场强、电势和电势能、运动学、卫星、受力分析等,每个题目都有其考查的能力点。 2.注重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试题重点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机械能、电场、电流、磁场、选修内容的主干知识,考查了较多的知识点,包括一些非主干知识。 3.注重常见物理模型、常用物理方法,体现学科基本要求。试题涉及的物理模型有:质点、斜面、同步地球卫星、交变电流、匀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

动、平抛运动、氢原子的能级跃迁等;涉及的物理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图像法、程序法、假设法等。 4.呈现新情境、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第16、18、24题属于新情景问题,24题最后一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这些题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5.依纲扣本设置难易梯度,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考试题目易、中、难比例结构合理,其中14、15、17、22、24属于容易题目, 19、20、21、25属于较难题目,整卷有较好的区分度。 二、试卷分析 (一)答卷情况统计(Ⅱ卷答卷情况为抽样统计) 第一卷平均分。第二卷抽样平均分,总平平均分。 (二)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14.【说明】隔离法的运用,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答题情况良好。15.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对运动情景的理解和运动学推论,平时学生很少做这类题目所以正确率不高。 16.【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人造卫星运动与地表物体的模型,这道题学生审题没审好,错把距地面的高度理解为卫星的轨道半径导致计算失误。 17.【说明】本题主要考查整体法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题目比较简单得分率较高。 18.【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竖直面内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动能定理等知识。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出错,很可能是对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基本情况未掌握,也可能是利用物理情景处理问题的能力差。19.【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了电磁感应定律的力与能量转化等知识,也考查了学生受力分析的技能。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简单推理能力。学生出错主要是多选一项,说明知识掌握不熟练。 20.【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了线圈发电机的特殊值以及学生对中性面的认识。

高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物理期末统测试卷分析 高二物理备课组 一、试卷总体评价: 1、本次考试是面向全县高二学生期末调研试卷。内容主要为高二物理选修3—1所学的内容。本试卷共四大题,13小题。以辽宁高考考纲为依据,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试卷总体难度不大,但能力也较高。 2、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规律的考查与运用。考查的基本概念有: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势、电功、电功率、电容、电流的磁效应、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力、洛仑兹力。考查的基本规律有:电阻定律、导体的伏安特性、分子电流假说、闭合定律欧姆定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 3、3.注重实验基本原理和操作能力的考查。本学期共4个学生实验,考到1个,分值为18℅,对认真完成实验教学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体现了新课程重视实验教学的理念,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二、试卷具体分析: 1、考试结果及抽样分析: 本次物理考试试卷满分为100分,全年级最高分88分,最低分6分,平均分为30.3分,及格率8.1%。从试卷统计来看:一方面说明试卷难度适中,适合学生的水平,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说明试卷的区分度较好,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开来同时,暴露了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些问题,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还较弱,学生的两极分化较重。下面就阅卷中,学生卷面存在的主要失分情况做简要说明 2、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2)试题考点、学生答题分析及主要存在问题 ⑴单项、双项选择题(1-9题为选择题,其中单项选择题1-4题,双项选择题为5-9题) ①第4题得分率比较低,此题主要考查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学生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公式的理解,电功率的理解不够透彻 ②第8题得分率也不高,仅有57.8%,此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速度选择器的理解和应用,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对带电粒子在电场与在垂直磁场中运动轨迹理解不够,说明学生公式运用不够掌握,把握度不够 ③第9题得分率也不高,只有31.4%左右,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像与物理能力理解与运用,对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答卷并不是很理想。 ⑵实验题(第10题共18分,平均分为12.1,得分率为20.2%) 第10题Ⅰ考查的实验是.螺旋测微器读数及多用电表的使用和读数。学生主要错在估读不准确,忘记了估计值,用多用电表测电阻,忘记了测电阻时选择的倍速档要乘以倍速档的倍速了。Ⅱ考查了测量电动势内阻的数据处理,知识点的遗忘较严重,对基本的物理模型掌握不牢,不理解。说明了学生没有很认真去理解、分析、掌握物理有关知识点 ⑶计算题 第11题主要考查安培力的计算。从本题平均分为2.28,得分率为20.2﹪来看,可以反映出一下几点第一:很多学生连安培力的方向都不会确定,第二不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都不会,没有掌握物理过程的分析方法,处理综合题目的能力较差。出错原因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2、对物理过程的分析较薄弱,需要加强3、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做练习题。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的基础掌握,更应要求学生知识迁移和关联的掌握。 第12题:平均得分3.5分左右。大部分考生得分0—2分;少数学生得分6分;没有人全对,第二问题得分率为0。 1、受力分析错误。 2、大部分考生知道小球共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电场力和拉力,但在力与合力与分解时大部分考生时思路不清析,存在乱套公式的现象。 3、本题的第2 问是考察的是有关动能定理和圆周运动的知识。难度中等,但是学生对功的理解不深刻、应用不熟练。说明考生基本功不过关。

高二物理月考试卷分析

高二物理试卷分析 从成绩的分布上,可以看出本次期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难度不大:年级平均分数适中,全卷22道题里,单一知识点的考查所占比重稍大,且与必修知识紧密相关。但是,整卷难度不大,基本没有出现错题、怪题与严重超标的题。 2.区分度差:虽然没有出现满分卷与零分卷,高分段较少,低分段学生数量大。70分以上的同学对物理学习有兴趣,且学习主动,学法得当;而40-70分的同学,对课本中与课标直接相关的知识点掌握较好,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20-40分的同学,学习物理吃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掌握有困难;少数考30分以下的同学,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被动。 3.各科任任教的班级均分正常。班级平均分差距减小,说明备课组活动正常,教学常规落实到位。 4.解题不规范。解题不规范反映了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不科学,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浮燥情绪。也可能是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或认识不到位。 今后,从教师教学角度看,我们要着重落实以下几点: (1).切实引导学生从课本入手,使用课本学习,而不是只学课本。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更是要用课本教,而不是只教课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课程标准、教科书、习题三者的关系。特别是要强调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手头的其他学习资料,包括练习册,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不能舍近求远,从习题入手,或从辅导书入手,进行学习。在落实课本知识的掌握上,要加入力度,增加书面作业的面批面改的机会,对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以求达到举一反三之效。

(2).对练习册的使用问题,要充分利用备课组的活动时间,按教学进度对相关单元的习题进行取舍。删除有错、繁难、严重超标的题目。而对巩固知识、掌握课标要求有益的习题,要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并加大检查的力度。 (3).结合新教材的有关栏目,注重新课的引入方式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在努力达成“三维目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物理的趣味性、实用性及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4).要进一步研究学情,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认真备课。注重收集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各种方式,保持与学生的联系与交流。努力做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多引导、多鼓励,转变学习态度,营造学习氛围;注重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重视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重视学科方法的指导,力求答题规范、表述准确、条理清晰;加强培优补差,关注优等生,不放弃后进生;实施分层教学。

高三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长安区2017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题评价: 1、题型分析:本套试题包括8道选择题、2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1道选做题。题型全面,题目设计灵活性强。比较贴合这次高考考纲变化,把3-5中设计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点放在11题,做重点考核。在实验题中也对这部分知识做出强调,我认为这样的考核对高三一轮复习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2、试题难度分析:本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线,包括一些学生易于理解,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常识,难易适中。出题者教材把握较好。符合课标要求。 3、试题质量评价:本试题符合课标要求,重点突出,知识点考查全面,质量较高。 二、卷面作答分析: 学生对基础方程掌握较好,大多数学生均能够准确书写方程式,但是学生对大题的文字说明很是缺失,导致方程中出现的一些下角标说明不足。在实验中学生失分较为严重,看来是试卷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学生的掌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关于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中一些关键的实验操作,大概是因为学生的复习进度导致学生对第9题的作答不太理想。另外有些同学因为字迹书写不够工整出现看不清,回答不完整有失分现象。例如下图

三、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学生在大题书写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平时的作答训练不够,所以学生在作答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 2.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没有经历过亲手验证,所以在实验的作答过程中针对实验的要求不能用准确有效的文字说明。 3. 复习的进度没有赶上这些试卷中出现的知识点,所以学生在作答的过程中感觉力不从心。 四、改进教学措施 通过这次考试,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教育学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科学的学习。无论是讲课、学生复习、教师提问都要做到一丝不苟。 2、记忆理解相结合。上课,不能只要求学生死背,重要的是理解,理解了也就会背了,答非所问的情况也能得到改变。 3、注重学生的表述。教师的提问不能光是口头提问,更要让学生书

2016-2017下学期期末高一物理考试试卷分析

2016---2017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物理组孙文生 2017年7月20日

一、试卷分析1、试题结构:(1)试题范围:高一物理必修2及选 修3—5的动量一章。(2)考题形式:整张试题满分100分。选 择题14个题(共50分)、填空题2个题(共14分)、计算题4 个题(18题8分,19题8分,20题10分,21题10分,共36 分)。 2、试题特点: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规律的考查 与运用。考查的基本概念有:曲线运动的概念、平抛运动的知 识、圆周运动的知识、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知识、功、功率及动 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二、试卷分析 1、试题考点、学生答题分析及主要存在问题 所评阅试题:计算题20题(10分,考查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知识)存在的问题: 1、知识点的遗忘特别严重,做为一道中档题,考查的是常规的万有引力与航天问题。但是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平均分只有1.99分,最高分满分10分,最低分0分。规范的答题步骤中所要求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接受的特别好,但是学生不会复习和巩固,导致期末在答卷的时候记忆不是特别清楚。 2、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提高,能列出完整的式子,但是学生算不出正确的结果。 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考查了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规律的应用,题目较易,属于基本题,多数学生得分较高。 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也是考查了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规律的应用,题目较易,属于基本要求,但由于是多项选择题,学生在答题时,每小题得满分的较少,得部分分的学生较多(学生在答题时,由于对多项选择题的答案无十分把握,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

选择答案中的一个选项或二个选项,这样虽然不能得满分,但至少可得一些分)所以学生的得分不高。 实验题题共2小题,第16、17两小题为实验题目,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知识在物理实验中的最基本应用,多数学生在该题的解答过程中,即不会实验的基本要求,也不懂物理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6题考查学生对基本规律的应用能力,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平抛运动中的最基础的计算能力,学生错误率较高,也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解答。尤其17小题在该章知识考查时是每次必考题,老师在新课教学和章节复习、期末复习中都会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但学生的正确率仍然较低,值得深思? 第18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将基础知识的考查蕴涵于具体的物理情景之中,试题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双基”的同时,又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与运用。 第19小题为动能定理的直接应用,学生在应用规律时出现了各种错误,状态、过程不会分析,代公式时各物理量出现错误等,说明学生在分析物理状态、物理过程时分析能力较差,在教学中应该有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分析,老师不能代替,要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放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第20小题为万有引力的最基本的应用,考查学生应用万有引力的基本规律解决天体运动问题,只要运用万有引力基本公式和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代入即解决问题,该题的得分率也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不能正确解答,该题对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低,方法也较

2019年高三一模理综物理成绩分析

2019年一模理综试卷(物理部分)分析 -----高三物理组2019年的一模理综试卷由物化生综合的试题组成, 本次一模考试理综物理卷考查了物理必修Ⅰ、必修Ⅱ、及选修3-1、选修3-2的内容,突出对主干知识及能力的考查。物理试题仍把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对考纲中提出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查。而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能力薄弱的问题,又由于化学部分较难,学生刚刚开始进行综合学科的考试,在时间安排上没有合理的分配,所以导致留给物理部分的答题时间很短,没有能够答完物理部分试题的同学较多。 一.2019年一模物理试卷简析 一模理科综合高考试卷中,物理部分共14题,总分110分。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选择题8道,单选6道,多选3道,每题6分,共计48分,占总分的43.6%。主观题4题,共47分,占总分的42.7%。其中实验题2道题(一力一电)15分,占总分的13.6%。计算题2道,32分,占总分的29%。选考部分:选择题1道,计算题1道,共计15分,占总分的13.6%。 试卷题型、内容及分值如下表:

试卷中,高中物理的主干内容,占的比重较大,如力与运动的关系、功能关系(即物理必修1和物理必修2的内容)约占了49分,电路、电场、磁场和电磁感应的内容约占了46分,选修知识,占分较小。 二、2019年高考物理复习的思考 针对上述分析,并结合个人在高考总复习中的一些体会,对2019年的高考物理复习有如下思考: (一).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三七班 1、整体成绩分析: 2、60分以上2人,50分以上4人,40分以上11人,30分以上13人。理综物理还是需要加强训练。 3、个人成绩分析: 年组前420名中有8人物理成绩低于年组平均分。 (二)学生的不足之处,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理综答卷时各科时间分配不合理,侧重点不同(很正常),但是容易得分的题时间分配过多,并且不知道舍弃难题(说过),但是还是需要加强训练。 2.学生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根本建立不起来,导致24、25题最少有10分丢失(简单的第一问,根本没有难度)。选考3-5得分率太低,本来应该至少得分在十分左右的。 3.选择题失分率太高,这是主要的大问题,很多学生的得分在10分-20分之间(而且主要是指在年组420名左右的同学)。 常规问题依然存在: 1.解题不规范,不能正确的用物理语言和公式进行表述,有的学生在写过程时公式中字母符号和数字混写,最后的结果用非简洁的分数表示等。 2。计算能力较差,代入数值进行计算时结果出错。 3.建模能力差,不能正确的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的物理模型,不能从题目给的条件分析和判断出物体运动规律,特别是对临界条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应采取的措施

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高一物理期末统一考试是由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根据全市高一物理教学情况提供的试卷,是根据全市高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高一物理的教学要求组织命题。试卷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知识覆盖面较大,贴近教材,符合学生与教学的要求,题量适中,题型符合同高一物理的测试要求,题目设计难度适中,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题目的设计中,区分度设计比较平稳,确实对高一物理的学习起到评价作用。 选择题共10小题,是考查了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规律的应用,题目较易,属于基本要求,但由于是多项选择题,学生在答题时,每小题得满分的较少,得部分分的学生较多(学生在答题时,由于对多项选择题的答案无十分把握,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选择答案中的一个选项或二个选项,这样虽然不能得满分,但至少可得一些分)所以学生的得分不高。 实验题共2小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学知识在物理实验中的最基本应用,多数学生在该题的解答过程中,即不会实验的基本要求,也不懂物理在实验中的应用,尤其12小题在该章知识考查时是每次必考题,老师在新课教学和章节复习、期末复习中都会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但学生的正确率仍然较低,值得深思? 第13小题为牛顿第二定律的最基本的应用,考查学生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规律解决运动问题,该题的得分率也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不能正确解答,该题对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低,方法也较死,不知什么原因,学生仍不能正确解答。 第14小题考查学生牛顿第二定律及受力分析能力。由于学生应用能力不强导致出现错误,这是教学中要反复重视的问题。 二、成绩统计 1.全市平均分为60.0,各校差异较大。 2.各分数段统计 三、几点思考 1.从试卷的整体分析可知,要求并不高,尤其是在思维能力方面的考查,要求更低。 2.低分人数较多,及格率太低,只有5%,是历有最低。为什么会那么多人不及格? 3.较低分的人数为什么这么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批学生30分(20分)都考不到? 四、教学建议 1.正确引导学生对待高中物理的学习态度,要让学生对学习物理有兴趣,自己愿意学。 2.降低教学要求,现有的物理题目难度较大,老师要选择一些基本题让学生训练,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要求,不要追求难、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评价: 1、试题紧扣教学大纲,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能力的考查,知识覆盖面适当,突出教材的知识考查,知识点有针对性,能体现对考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查,知识点和题目设计与大纲、教材要求吻合,没有超出要求的题出现,难易适中。 2、注重考查学生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注重知识的应用。 3、试题很有心意,传统题目体现的并不多。 5、注重对物理实验与会考、高考中物理知识的考查。 6、试卷中设计了多选题,与现行的高考相适应。但相应增加了考试的难度,试题区分度明显。 二、学生答题基本情况 1、单项选择题:总分30分,学生平均得分不高,主要错误出现在第8小题。9小题和10小题。 2、不定项选择题:总分16分,学生很多都是只选择一个正确选项,主要错误:11、14小题。 3、填空题:总分18分,学生平均得分6分左右。 4、计算题:总分36分,学生平均得分10分。最后一题难度相对较大,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分析出来。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1、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与规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机械能和动量的理解不透切。 、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物理图像的含义,不能应用物理2.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不能正确应用已学过的物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处理问题。 4、审题和解题的习惯差,解题思路混乱,数学计算能力差,书写混乱。 四、原因分析: 一是高中物理主要是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明显提高了,对此进入高中的学生有一个调整的过程。二是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三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为学习物理就是做题,不注意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理解与掌握,结果是越做越糊涂,学习效果不好。 五、教学建议: 1、认真学习研究《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 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的研究,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

高一物理试卷分析(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XX高中XX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试卷分析 高一物理备课组XX 本次考试所采用试卷为高一物理备课组自行命题的《XX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卷》,共XX名高一学生参加了此次考试。 一、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 二、试卷评价 (一)综合评价 1.题型多样。 全卷共21道题,满分100分。单选题14道,共42分;填空题4道14空,每空2分,共28分;计算题3道,设置多个小问,3道分别为8分、12分、10分,共30分。 2.内容全面,知识覆盖面较广。 (1)《运动的描述》:本章考察了各个运动学物理量的概念、强调矢量的方向性。(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本章考察了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关系式、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自由落体运动、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有效数据等知识点3.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能力要求相对偏低。本试卷总体难度系数为0.42。 通过考察考生对基本物理概念和基本物理规律的了解、认识、理解和应用,考察了考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处理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命题符合学科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全面准确检测上半学期所教学内容的落实情况。 4.区分度较好。试题表述准确、简洁,难易结合,循序渐进,如同样是位移速度关系式的考察,既有直接数据代入公式求解的简单单过程问题,也有相对复杂一些的多过程问题(最后一道计算题)。 (二)试题评价 单选题的特点 1.轻松上手。没有出现难题怪题,全部为平时要求的甚至训练过的类似试题。考生容易上手,有利于考生进入考试状态,有助于考生正常发挥水平。 2.贴近生活,体现新课改。题目情景多取自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体现知识回归生活和应用的新课程精神。 3.设置梯度,第12第14道设计了一定的难度梯度,第12考察了根据速度图像信息求位移应用。第4题要求学生速度概念、位移概念和空间上的概念提出了比较综合的要求。 填空题的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体现教学难度重心下移的落实。 2.题中涉及的物理情景简单,利于建模,便于物理过程分析。 3.重视实验内容,强调基本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计算题的特点 1.考察全面到位,速度概念、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关系式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等知识点都得到了考察。试题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和建模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以能力为

高中物理试卷分析

物理期中考试考情分析 机电工程系:张永亮 一、试卷特点的分析 1、试卷覆盖的知识点全面,注重了对学生掌握与理解物理基本概念、规律的考查,重视对物量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考查,重视了对基本公式理解与直接的考查。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来说,选择题命题是成功的,突出了重点,涉及的知识点全面。 2、试卷注重了对学生掌握基本规律及其解题方法的考查。理解物理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公式的解题的方法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基础,试卷很好地注重了对基本公式的应用和方法的考查。本次考试主要内容是本学期的教学知识,分为这样的几个大块:(1)匀变速直线运动(2)加速度(3)自由落体运动(4)牛顿第一定律(5)牛顿第二定律(6)牛顿第三定律。 3、注重了对实验教学的考查,突出了对常见题型的考查。试卷中体现了新课标中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做的实验,通过这道题可以检测出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学效果。 4、试卷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突出了重点,对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检测效果,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本套试卷突出注重了对这几个知识点命题考查。计算题第1题、第2题、第3题突出了对这些主干知识的考查。 二、考试诊断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考后启示 教学中应强调基础,把握主干。基础不扎实是考生失分的最主要原因,尤其对于普通班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以后

的教学中尤其要强调学生回归教材,理清线索,夯实基础,教学中切忌不切实际地拔高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加强对学生解题的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强调答题的规范性。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分析整理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找出针对性措施。 三、几点思考 1.从试卷的整体分析可知,试题在思维能力方面的考查,要求相对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大多数题都是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最基本的要求,但学生的答题情况很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低分人数较多,及格率太低。为什么会那么多人不及格? 3.较低分的人数为什么这么多?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50分都考不到? 四、教学建议 1.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物理的学习态度,尤其对于差生来说,要让学生对学习物理有兴趣,自己愿意学。 2.降低教学要求,课上尽量选择一些基本题让学生训练,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要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能力。 3.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要做到针对性强,不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观判断选择教学要求,而是合理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次教学,是学生学有所成。 2017年11月2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