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间套立体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立体栽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0.8专题论述立体栽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任如冰刘鲁江陈小文魏平张海珍(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北京100083)摘要:立体栽培是一种省力、高效的现代无土栽培方式。
笔者主要从立体栽培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立体栽培的优Q、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更好的推广立体栽培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立体栽培;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立体栽培是一种省力、高效的现代无土栽培方式,通过竖立的栽培柱或其他栽培容器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不仅能节约土地,还能提高产量叫因其节约土地、减少土壤连作障碍、省工省力、操作方便等优点得到广大种植户的推崇$但是其投资成本高、保温效果差等现实因素又制约着立体栽培的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种立体无土栽培基本、范等投资规模较大的种植地。
根据现实推广因素,研新、成本较低的立体栽培能利用的栽培,进栽培的植物种是研工作的$1立体栽培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20,立体栽培模式;在发达国家发,、本、大利等研不式的立体栽培,立体栽培、式立体栽培等$2090代,立体栽培模式:术研,过的,立体栽培柱体、面体,成面、柱体、面体、式、式、式等种栽培式$本,不地提叫1.1平面多层立体栽培面立体栽培是无土栽培应用为广的栽培方式,、本等的大分植物工应用$栽培方式是栽培间作者简介:任如冰(1990-),男,硕士,从事园艺作物栽培工作#一的成,用培方式,栽培架底,通过压力泵及供将养液输送到平面栽培内。
由于受到设施的高度和空间限制、栽培作物生长高度和空间需求,操作管理的制约,栽培架一般局限在4内$然而,一些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大型植物工厂内,栽培可达到10层以上,其本的人工光植物工到15,产量和效益均有很大的提高。
1.2圆柱体立体栽培栽培柱采用硬质塑料管,在管的四周均匀开孔,植株定植在栽培柱表面的植孔中,根系裸露在栽培柱内部,采用雾培技术将营养液喷射在植株的根系,为植株生长提供养分;也可用专用的无土栽培柱,栽培柱四周安突出的杯状物,用以种植植物,或是将一型的塑料盆填直接上下放,栽培孔交错排列,以保证作物均匀受光,营养液可用从上部滴灌供给,一般不循环使用$ 1.3多面体立体栽培体立体栽培是在平面栽培的基础上,我国自主创新的新型栽培方式$与平面多层立体栽培相比,实用性、观赏性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提供三角、六边形等多面栽培床栽培植物,通过采用雾培的方式为植物提供养分,肥、空间等利用率高,投成本较,可实现效益大化$1.4幕墙式立体栽培式立体栽培是利用人工设的式栽培专题论述2020.8床或利用特定的栽培设备附着在温室等的墙体表面进行植物栽培,通过雾培或滴灌等方式为植物提供养分。
立体种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讨立体种植技术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2. 比较不同立体种植模式对蔬菜产量、品质和生长环境的影响;3. 为立体种植技术在蔬菜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地点:某农业大学蔬菜实验基地2. 实验材料:辣椒、苋菜、番茄、冬瓜、黄瓜等蔬菜品种3. 实验方法:(1)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实验地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种植不同品种的蔬菜,并设置对照组。
(2)立体种植模式:① 辣椒立体化套种苋菜:在4月上、中旬将苋菜子进行撒播,然后再种植辣椒秧。
② 番茄立体化套种冬瓜:在3月中、下旬种植番茄,然后在4月初套种冬瓜,每畦单边套种为1行。
③ 甘蔗立体化间作黄瓜:在清明节前后种植甘蔗,然后在4月上旬定植黄瓜。
(3)栽培管理: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4. 数据采集与分析:(1)产量测定:在蔬菜成熟期,分别统计各小区的产量。
(2)品质分析:对蔬菜进行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测定。
(3)生长环境监测:利用土壤水分测定仪、光照强度计等设备,监测各小区的生长环境。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分析(1)辣椒立体化套种苋菜:实验结果表明,辣椒立体化套种苋菜的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20%,苋菜产量提高了15%。
(2)番茄立体化套种冬瓜:实验结果表明,番茄立体化套种冬瓜的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25%,冬瓜产量提高了10%。
(3)甘蔗立体化间作黄瓜:实验结果表明,甘蔗立体化间作黄瓜的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30%,黄瓜产量提高了25%。
2. 品质分析(1)辣椒立体化套种苋菜:辣椒和苋菜的品质均有所提高,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10%,苋菜的铁含量提高了8%。
(2)番茄立体化套种冬瓜:番茄和冬瓜的品质均有所提高,番茄的糖酸比提高了15%,冬瓜的口感和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3)甘蔗立体化间作黄瓜:黄瓜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2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15%。
一年三熟间作套种立体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支持 单位 漯河市乐农种业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 小麦等农作物种子 地 址: 漯河市沙北黄河路西段 900 号
董事长 柏志安 电 话: 0395- 3150628 3128288
立体种植 模式化栽培技术是通过间作套种 提高复种指数 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 实现集约化 经营的高产高效模式 近几年来 随着生产条件的 改善和科学技术的普及 立体高效栽培模式发展 迅速 面积不断扩大 类型日趋增多 内容更加丰 富 效益持续增长 已成为我地区合理利用农业资 源 实现农业高产 高效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为此 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现总结 分析如下
不同作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 有的喜光 有 的喜阴 如甘薯是喜温作物 马铃薯则是喜凉作物 比较耐阴 还有长日照和短日照之分 如小麦是长日
照作物 而玉米则是短日照作物 又是喜光作物 因 此 通过空间 时间 土壤资源及作物品种特性的互 补作用 将两者搭配种植 彼此能适应复合群体内部 的特殊环境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木栓层后再播种 如果购种晚已到播种季节 可用
0. 3 0. 5 mg/ kg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种30 mi n 后
播种 促使出苗快 出苗齐
整地前 施优质农家肥 3000 kg/ 667m2 磷肥
50 kg/ 667m2 硫酸钾40 kg/ 667m2 尿素20 kg/ 667m2
同时施呋喃丹2 kg/ 667m2防治地下害虫 然后整地
选用丰抗系列 郑白系列中晚熟品种 玉米收获 后 亩施优质农家肥 2000 kg 复合肥 25 kg 整地后 按行距 50 cm起高畦 每埂点播1 行白菜 株距 50 cm 苗期及时浇水和间定苗 莲座和包心期每亩分别追 施尿素 15 kg 和 20 kg 包心后至收获前 一般不 再追肥浇水 使包心紧密 对蚜虫和菜青虫选用杀 灭菊酯 抑太保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 对霜霉病 软 腐病等病害选用甲基托布津 杀毒矾 农用链霉素 等防治
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空间利用率高增加农作物产量
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空间利用率高增加农作物产量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Vertical Farming)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有限的空间中垂直堆叠种植层次,有效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进而增加农作物产量。
本文将探讨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对农作物产量增加的影响。
一、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的原理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是在垂直空间中通过多层独立的种植面建设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其原理基于以下几点:1. 垂直堆叠:通过将种植面层层堆叠,形成垂直空间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环境控制:每个种植面都可以独立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为植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
3. 高效照明:采用LED光源进行照明,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和光谱,确保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
4. 水循环系统:运用循环灌溉系统,实现水的高效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二、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的特点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地面种植方式具备以下特点:1. 空间利用率高:通过垂直堆叠的方式,将种植面积最大化,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无季节限制:室内种植环境的控制,使得植物的生长不受季节、气候的限制,可以实现全年无间断的生产。
3. 节水环保:采用循环灌溉系统,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且不需要农药、化肥等农药,对环境友好。
4. 生产安全:室内种植环境的控制可以实现无害虫、无病菌的种植状态,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三、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的应用对农作物产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1. 提供良好的种植环境: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为农作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2. 增加生长周期:由于室内种植环境的控制,农作物生长周期可以适当缩短,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3. 提高产量稳定性:室内种植环境的控制可以防止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增加产量的稳定性。
4. 多品种种植:多层次立体种植技术的空间利用率高,可以实现多品种的种植,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的多样化。
南方地区葡萄园高效立体种养模式探析
南方地区葡萄园高效立体种养模式探析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的各行各业都是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状态。
葡萄园种植经济也不例外,目前虽然我国部分南方地区的一些农户开始种植葡萄,并取得了比较不错的经济收入,但是想要高效的使用土地资源,必须结合当地环境和人文特点进行分析,充分的利用好空间和时间等条件,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以及使种养更加贴近自然生态。
标签:南方地区;葡萄园;高效立体种养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四年前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以及整体产量都迎来了历史上的新高峰。
但是伴随着葡萄种植面积以及葡萄产量的不断增加,如何对这些葡萄进行销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大量的葡萄由于销售无门从而变得腐烂,造成了大规模的葡萄腐烂现象。
部分的农场开始整合新型的葡萄种植模式,对种植模式进行创新,葡萄农场主题可更改为“绿色、自然、高效”等理念模式,这个模式的改变不仅仅让葡萄种植园的葡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也让葡萄种植园的葡萄摆脱了恶意的价格战竞争。
笔者针对这个工作经验,对葡萄园的种植形式以及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让我国的葡萄种植产业得到更有效的、更稳定的、更长足的发展。
一、葡萄栽培技术要求与种植条件葡萄的种植应该是在具有避风避雨条件的大棚里,一般的大棚构造用钢管进行连接,具体空间及大小应该根据具体环境而定,但一般情况宽在6米以内,5米以上,高在1.5米到2米之间,需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关于葡萄的栽培密度在一般在大棚额的中心位置进行种植,想要获得更丰厚的果实也可以适合的增加植株的密度,但是需要注意在明年的种植过程中要和今年的种植位置有所变化,以后每年都要和前一年有变化。
葡萄架应该选取一条钢管为主要的承重支撑,其它的辅助支架应该根据葡萄的种植密度种类决定。
想要使葡萄株长势好以及品质得到保证,应该悉心照料葡萄的日常管理,待成熟期时注意观察着色是否充分,采摘使需要人工采摘,天气为晴天最适合。
常见的大棚农业立体种植方法及其效益分析
常见的⼤棚农业⽴体种植⽅法及其效益分析⽴体种植,就是根据植物不同的⽣理特性,充分利⽤空间种植蔬菜花卉等植物,提⾼综合效益。
从⽣理⾓度来讲,不同的植物⽣育期长短、植株⾼低均不同,其对温度、光照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体种植的理论基础就源于此。
在实际⽣产中,可以充分利⽤植物的这些特性,合理选配不同的品种进⾏科学地⽴体种植。
常见的⽴体种植⽣产⽅式:(1)在⾹椿中可间作荠菜,也可在棚中部种植黄⽠、番茄等喜温性蔬菜,在⼤棚两侧架肩下种植菠菜、青菜、扬花萝⼘、荠菜等矮⽣耐寒蔬菜,还可在黄⽠、番茄架下摆放⼲菇、⾹菇菌料等进⾏菌菜间作,不仅可充分利⽤⼤棚空间,还可满⾜菌、菜分别对氧⽓和⼆氧化碳的需要,获得很好的⽣态效应。
(2) 11⽉底12初定植⾹椿苗于⼤棚内。
1⽉上旬采收,4⽉初就地⼀茬或移出⼤棚。
在⾹椿⾏间整畦,于11⽉下条播扬花萝⼘,春节前后收获完毕。
2⽉中、下旬再在⾹椿⾏间栽植两⾏黄⽠,黄⽠6⽉中下旬拉秧,再在黄⽠架下套种豇⾖。
(3)早春种植黄⽠、番茄等,在3⽉中旬⾄4⽉初在⼤棚两侧点播丝⽠、冬⽠、苦⽠等藤蔓性蔬菜,早春果菜拉秧时,两侧藤蔓蔬菜即已上架,夏季⾼温季节正好可利⽤棚架上的⽠藤遮阳,在棚内进⾏⽣菜、芫荽等耐荫喜凉蔬菜栽培。
也可利⽤⼤棚种植葡萄,冬季在葡萄⾏间间作芹菜,芹菜收后间作春黄⽠或番茄、辣椒等,早春果菜收后再种秋菜,通过植株调控协调好果菜之间争光、争时的⽭盾。
以下推荐⼏种较为成熟的⽴体种植品种及模式。
(⼀)西葫芦—番茄—油菜1⽉下旬进⾏西葫芦温室营养钵育苗,2⽉下旬定植,4⽉上旬采收,6⽉上旬拉秧后整地,6⽉下旬平作直播番茄,以旧塑料遮阴防⾬,每亩留苗3300株,10⽉初封棚,在番茄淡季陆续上市,11⽉下旬拉秧,接茬直播油菜,春节前陆续采收。
该模式亩产西葫芦1000千克、番茄4000千克、油菜900千克。
(⼆)架⾖⾓—冬⽠—芹菜1⽉下旬在棚室内进⾏架⾖⾓护根钵育苗,每盆播4-5粒种⼦。
2⽉底在预留畦内开沟定植,沟距0.15⽶,株距0.1⽶。
立体农场的可行性分析
立体农场的可行性分析引言立体农场是指将农业生产置于专门设计的多层建筑中进行,以解决土地资源匮乏、大规模种植困难等问题。
立体农场将农作物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环节纵向堆叠,使其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
本文将对立体农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市场需求立体农场的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传统农业面临资源有限和效率低下的困境,因此需要一种更高效的农业模式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其次,立体农场的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追求有机食品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
经济效益立体农场相比传统农业模式具有以下经济优势。
首先,立体农场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产出,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立体农场可以实现全年连续生产,无季节限制,有效避免传统农业的季节性波动对经济收益的影响。
此外,由于立体农场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种植养殖设备,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立体农场在经济效益方面具备良好的潜力。
环境影响立体农场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可控的。
首先,立体农场可以更好地控制和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效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其次,立体农场使用高效的水循环系统,减少了传统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并有效防止了农药和化肥流入河流和湖泊。
此外,由于立体农场采用自动化设备,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了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也较小。
可行性挑战立体农场的可行性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立体农场需要大量的投资建设,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等。
这需要充分评估投资回报周期,并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其次,立体农场需要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和运营,包括农学专家、工程师、兽医等。
建立和培养这样的团队需要时间和资源。
最后,立体农场的产品营销也是一个挑战,需要与超市、餐馆等渠道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产品能够销售出去,实现经济效益。
立体农业栽培技术类型及改善建议
立体农业栽培技术类型及改善建议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农业面临着空间有限、自然资源匮乏、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挑战。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立体农业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立体农业是一种通过垂直方式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新型农业形态,它利用空中、地上和地下的多个维度,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农田,实现了高效农业生产。
本文将简要介绍立体农业的栽培技术类型,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立体农业的发展。
立体农业栽培技术主要分为垂直种植技术、水培栽培技术和垂直养殖技术三种类型。
首先,垂直种植技术是立体农业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通过层层叠加种植箱或栽培架,使农作物在垂直方向上生长,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空间。
垂直种植技术包括了柱状垂直种植、垂直悬挂种植和立方体垂直种植等多种形式。
这些技术不仅减少了土地占用,还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控制和灌溉管理,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生长的稳定性和产量。
其次,水培栽培技术是指将农作物的根部悬浮在水中,在不使用土壤的情况下进行栽培的技术。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蔬菜和水果的生产中。
水培栽培技术相比传统土培有多个优势,包括节约用水、降低土壤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根系氧气供应等。
同时,水培栽培技术也能够在城市中实现农作物的生产,减少食品运输距离,提供当地的新鲜农产品。
最后,垂直养殖技术是指通过垂直堆叠养殖设施,提高养殖密度和空间利用率的技术。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鱼类养殖、蚕茧养殖等方面。
垂直养殖技术可以使养殖环境更加集约化,减少饲料和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养殖效益。
然而,尽管立体农业栽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立体农业的投入成本较高。
由于需要使用先进的环境控制设备和高效的光源系统,立体农业栽培技术的初期投资较大,这对于一些小农户来说可能难以承担。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立体农业的资金支持,降低成本,提升技术普及的速度。
其次,立体农业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
粮茶间作套种立体生态农业规范化种植技术
粮茶间作套种立体生态农业规范化种植技术[摘要] 从粮茶间作套种模式、园地选择、种植方法、移栽后的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了粮茶间作套种立体生态农业规范化种植技术。
[关键词] 粮茶间作;套种;立体生态农业;规范化;种植南涧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现有茶园10.6万亩,2011年生产各种茶叶379.8万千克,产值7577.34万元,其中实施粮茶间作套种的达3.2万亩,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实践证明,实施粮茶间作套种不仅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还能显著提高茶园经济效益,是一项符合经济、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茶园建设技术。
现将南涧县粮茶间作套种立体生态农业规范化种植技术介绍如下:一、粮茶间作套种模式采用粮-茶的种植模式发展粮食和茶叶生产,根据海拔1800-2400m的山区实际,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麦类、豆类及蔬菜等轮换种植。
二、园地选择茶树生长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一般要求降水量在1500mm 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年平均温度在14℃以上,极限温度不低于-5℃。
选择气候条件适宜、ph值为4.0-6.5的酸性土壤、土层深厚、适宜种茶的常耕地进行茶树种植。
三、种植及移栽1.确定种植沟在收完小春后,大春作物种植前划定种植沟,种植沟要求等高水平,根据各地块的不同情况进行,并掌握“大弯随势、小弯取直”的原则。
其划分方法由地块底部开始,从下往上每隔2m划定种植沟进行预留,种植沟宽度33cm,在种植沟内不再种植粮食作物,可视作分墒的墒沟。
2.开挖种植沟常耕地茶园的种植沟不需要像新植茶园那样深翻深挖,但也要求挖出宽33cm,深33cm的种植沟,每亩施入25kg普通过磷酸钙,回填部分土壤,以避免移栽后茶苗根系直接与肥料接触而引起烧苗。
3.茶苗移栽茶苗移栽时期应选择在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地下部根系生长较为旺盛时进行,一般是晚秋和初春两季。
但由于南涧县晚秋和初春正是旱季,所以在7—8月份进行移栽,此时雨量比较充沛。
玉米间作套种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
玉米间作套种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摘要:为达到培肥地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绿肥作物大豆生产面积,福建省浦城县开展玉米套种大豆田间小区试验,探索玉米和大豆在采取不同的种植方式的情况下对土地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大豆间作栽培模式虽然单独的产量略有下降,但两项作物合计产量则明显高于单作种植的。
从效益分析,无论是单作玉米还是单作大豆,其产值都低于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可见大豆、玉米间作从产量及效益上都是可行的。
同时玉米、大豆间作无论是玉米产量还是大豆产量都以大豆延迟5天播种最高,效益也最好。
因此生产上采用玉米、大豆间作栽培模式可以采用大豆延迟5天种植。
关键词:玉米;大豆;间作套种;产量;效益套种法,指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播种方法。
与单一种植相比,它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壤表面,最重要的是它延长了后续作物的生长期,提高了复种率,增加了年总产量[[1]]。
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的种植方案是一种立体种植方案,利用不同高度的高大玉米和矮小的大豆植物,有效地创造额外的耕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2]]。
该模式可以提高复种率,增加单位耕地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2年在浦城县莲塘镇山桥村进行了玉米套种大豆田间试验,初步结果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1:玉米单作。
处理2:大豆单作。
处理3:玉米间作大豆同时播种。
处理4:玉米间作大豆,大豆提早5天播种。
处理5:玉米间作大豆,大豆延迟5天播种。
三次重复。
1.2 试验地点及作物品种试验设在浦城县莲塘镇山桥村潘墩畈,前茬作物为蔬菜。
山桥村旧时俗称“谷满山桥”,潘墩畈为桥东侧的大畈田,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具备玉米间作套种大豆试验的条件。
在对玉米进行选种时,尽量选择成长较为紧密的植株,试验玉米品种为金糯1607号(生育期85天);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尽量选择更耐荫、更耐过载、整体质量更好、产量更高的夏季品种,大豆品种为绿宝石1号(生育期70天)。
茶树与灵芝套种 立体种植增效益
在 江 苏省 句容 市茶 树 种 植 面积 较 大 ,但 由 于 受 市 场 制 约 及 劳 动 力 成 本 茶 ,茶 园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为 了进一 步挖掘 茶 园潜 能 ,提 高茶 园效益。近几 年 来 ,句容 市某茶场在茶 园 中套种 了灵 芝 ,并取得 了较 好的经济效益 。 灵 芝 ,又 名 仙 草 ,是 我 国传 统 的 珍贵 药材 。 它在增 强人 体免疫 力、调 节
后 进 行 密封 保 存
养 、 风 味 俱 佳 嚣 的 食 品 , 薯 它 二
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 i
降血压 、降低胆 醇等功
i 含 有丰 富 的 蛋白 质、 膳食 化
三 、茶 树 生 长 情 况 1茶 树 长 势 套种 灵 芝 的 茶 树 长 势 优 良 , 且 套 种 后 的 茶 树 比 不 套 种 的 茶 树 树 高 、 树 幅 分别增 加2 6 r 1 % 、1 . 4 2 % ,叶层 厚度也 增 加 了
一
、
铁 丝 网 防 护 , 以 防 闲人 和 牲 畜进 入 茶 园
6 . 剔蕾 。为保证灵 芝质 量 ,灵 芝子 踩踏破坏 灵芝。 某农 场将2 0 亩 茶 园套 种 实体 长 出后要剔 蕾。一般 一个 茵包留一
灵芝 ;5 亩则作为 常规茶 园,作对照 。
个幼芝 。
力 强 、缓苗快等特点 ,在长途 运输 中根 部受损少 ,移植 易成活 。 6 . 方便管理 。节省 劳力 漂浮育苗不需人工浇水 ,只需根据 辣椒苗 生长的需要适 时施肥 ,可节 省大
漂 浮 育 苗 能够 提 高辣 椒 单 株 结 果 邮编 :4 1 0 1 2 5)
百 通 之 音 翥 去 曩 簧 茅
很 难 可 把 带 鱼 先 放 在 碱 水 中 泡 再 用 清 水
立体农业的优势和发展
立体农业的优势和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环境污染的加重,立体农业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立体农业,又称“多层次立体农业”,指的是在有限的空间中通过垂直层叠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
它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本文旨在探究立体农业的优势和发展趋势,为读者了解立体农业提供相应帮助。
一、立体农业的优势1. 提高农产品产量立体农业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使得种植的面积大幅度增加,从而可以使得农产品的产量得到提高。
2. 优化资源利用效率立体农业中充分使用现有的资源,如阳光,水和二氧化碳等,可以将资源的利用效率摆放到最大。
3. 减少科技投入立体农业中先进的技术,如LED光源,自动化灌溉系统等,使得生产的过程非常高效,大大减少了科技投入。
4. 降低环境污染立体农业可以在无需过多农药和化肥的情况下,杜绝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种植的环境更加清洁。
5. 优质农产品生产立体农业中,农产品可以在严格的控制下生产,这样的生产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健康和安全。
二、立体农业的发展趋势1. 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
特别是在植物生长光源和控制技术等领域,不断涌现出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
2. 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无论是移动式的多层立体农业还是混合型的绿色空间,它们在国际贸易中均表现出了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力,一些国家甚至已经开始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如新加坡、日本、荷兰等。
3. 绿色环保意识推动发展在全球变暖、环境污染愈演愈烈的当下,人们对环境的意识不断提高。
立体农业正好适应了这种趋势,因为它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且可以在城市中打造更多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环境。
4. 城市化影响农业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农业用地越来越少,而立体农业却可以在城市中进行,减轻农村人口的压力,同时也可以为城市中的人们带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南疆间套多熟制种植模式及效益
南疆间套多熟制种植模式及效益以间套复种为主体的多熟种植是当前耕作制度改革的核心。
近年来南疆地区多熟种植也有很大的发展和新的突破,为新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产、增收发挥了很大作用。
现根据实践总结出适宜南疆发展的多熟种植模式和效益简述如下。
1 粮食高产多熟立体种植模式1.1 小麦、地膜复播玉米“一年两收”吨粮田栽培模式小麦平播,行距15cm,小麦收后铺宽膜或窄膜复播早熟玉米,株距25Cm,密度5500株/667m2,粮食平均单产1023.8kg/667m2,较普通两熟田增产粮食385kg/667m2,新增纯收益207.2元/667m2。
1.2小麦套种玉米“一年两收”吨粮田栽培模式南疆推广面积较大的是8:2模式,小麦带宽120cm,种8行小麦;留空行50cm,5月上中旬套种2行中晚熟玉米。
两作合计单产1045.6kg/667m2,较普通两熟田增产粮食503.6kg/667m2,新增纯收益333.2元/667m2。
1.3小麦套种、复播玉米“一年三收”超吨粮栽培模式南疆应用较广泛的是22:4:8模式,小麦带宽220cm种12行小麦,每种12行小麦留通风道20cm;留空行170cm,于翌年4月上中旬铺宽膜播种4行中晚熟玉米,株距20cm;麦收后再铺宽膜幅,播8行早熟玉米,株距25cm。
三茬合计粮食1222.6kg/667m2,较普通两熟田增产粮食516kg/667m2,最高单产1401.3kg/667m2,接近吨半田指标。
1.4小麦、复播水稻“一年两收”吨粮田栽培模式小麦平播,行距15cm;麦收后复播早熟水稻,品种以小越光、新稻1号为宜。
麦稻两熟田粮食平均单产1009kg/q567m2(其中水稻639kg/667m2,小麦370kg/667m2),较普通两熟田增产粮食231kg/667m2,新增纯收益332.5元/667m2。
2粮棉为主体的多熟增效种植模式2.1麦棉套种、复播黄萝卜模式小麦带宽140cm,种10行小麦;留空行140cm,4月上旬铺宽膜套种4行棉花,株距12cm;麦收后复播6行黄萝卜。
中药材间套作种植
中药材间套作种植一、间套作生态种植模式原理间套作耕作体系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髓之一,也是现代生态种植最常见的基本模式之一。
间套作种植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也可称为立体农业。
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保留下来的传统优势间套作种植体系具有物种多样性丰富,种间互作条件合理,产量品质突出,经济效益良好的特点。
其种间互作是正确搭配间套作物种的关键参考因素,种间互作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种间竞争作用和种间促进作用,二者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前者大于后者,则表现为间作劣势;后者大于前者,表现为间作优势。
从空间角度将其划分为地上部和地下部两部分种间互作。
1.间套作物种间地上部种间互作植物间合理的间套作搭配模式因其明显的间作优势而被种植者保留下来,间作优势被认为是植物间种间促进作用大于种间竞争作用,通过种间资源的竞争与分配如何达到种间促进作用的呢?植物地上部种间资源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空间等,高杆植物为喜阴植物营造了弱光遮阴环境,同时减少了田间杂草带来的竞争,空间生态位得到合理分配,产生互惠共生的结果,如半夏、苍术、柴胡与玉米的套作。
有研究发现在植物互作中增温通常会削弱种间、种内竞争。
天麻与板栗相间作的实验表明,层叠的树冠可以阻挡阳光直射,降低温度、保持湿度,为喜凉爽湿润的天麻和密环菌创造了适宜生境,最终促使天麻产量提高。
合理间套混种使复合群体叶群分布趋向理想,群体内消光系数变小,形成合理的冠层分布,提高光照叶面积指数,延长光合时间,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使得复合群体获得高产。
在分配不合理的窄行模式下,光合生理指标下降。
种间互作还包含了植物间传递的化学物质,植物挥发到空气中的化学成分,作为植物间的化学通讯物质,可诱导自身或邻近植物作出化学防御行为,如茉莉酸甲酯、乙烯、水杨酸甲酯,有助于驱散害虫,体现出植物种间互作的间作优势。
果园间套种情况汇报
果园间套种情况汇报我所负责的果园位于南方地区,总面积约为100亩,主要种植水果包括柑橘、荔枝、番石榴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一些新的套种实验,以期提高果园的产量和效益。
现在我将向大家汇报一下果园间套种情况。
首先,我们在柑橘果园中尝试了套种番石榴的实验。
由于柑橘和番石榴的生长环境较为相似,我们选择了柑橘树之间的空地进行了番石榴的套种。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验,发现番石榴的生长状况良好,没有对柑橘树造成不利影响,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利用果园的空地资源。
这种套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果园的种植密度,还增加了果园的多样性,为果园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好处。
其次,我们在荔枝果园中进行了套种木瓜的实验。
荔枝树生长较为茂盛,但在果实成熟期间,树冠下部的空间往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我们选择了荔枝树之间的空地进行了木瓜的套种。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木瓜的生长状况良好,而且木瓜的果实成熟期与荔枝的采摘期错开,有效地利用了果园的时间和空间资源。
这种套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果园的经济效益,还为果园带来了更多的收益。
最后,我们在番石榴果园中进行了套种香蕉的实验。
番石榴树生长较为疏松,树冠下部的空间较大,因此我们选择了番石榴树之间的空地进行了香蕉的套种。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香蕉的生长状况良好,而且香蕉的生长周期较短,可以在番石榴果实成熟之前就收获,有效地利用了果园的时间和空间资源。
这种套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果园的种植密度,还为果园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我们在果园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套种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套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果园的种植密度,还有效地利用了果园的时间和空间资源,为果园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一定的提升。
我们将继续观察和总结这些套种实验的效果,为果园的发展和提高效益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玉米+蔬菜”旱作立体种植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试 验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12期(单位:kg/hm2)N-P205-K20=40-55-40。
2 试验结果与分析2.1 试验结果(见表1)2.2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见表2)3 讨论通过回归方程分析,该地块最大施肥量为每亩施用纯N8.8kg;P2O56.5kg;K2O6.2kg,亩产量可达到251kg。
该地块达到最佳经济效益时每亩施肥量为纯N7.3kg;P2O55.5kg;K2O5.3kg,667m2产量可达248kg。
通过该“3414”试验,可以在符合该地块特征的区域,指导我区在大豆上进行合理施肥。
同时,还可为我们今后的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摘要:在玉米地里间种蔬菜,使玉米与蔬菜共生并取得较高的产量,是开发利用旱地资源和合理利用光温资源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也是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效途经。
关键词:玉米;蔬菜;立体种植;栽培模式;效益分析0 引言南涧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旱地占总耕地的88.51%,玉米与蔬菜立体种植在南涧山区已有多年历史,但由于种植不规范,或预留空带较窄,玉米单产一般在300~550kg,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探索,已逐渐摸索出几种旱作立体种植模式,“玉米+蔬菜”种植模式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在保证主作玉米单产不低于450kg的前提下,立体间作经济作物增加收入200~800元。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玉米:“会单四号”、“迪卡2号”等。
大豆:“辽宁8715号”。
辣椒:“8819”线椒。
白菜:“山东四号”。
白芸豆:本地无蔓品种。
1.2 间作模式方法玉米+大豆或白芸豆、玉米+辣椒、玉米+白菜。
1.3 种植规格“2:2”模式:即玉米大行153.33cm,小行46.67cm,株距16.67~20cm,每667m2密度3700~4000株。
在玉米大行内种植2行蔬菜等作物。
白菜塘距33.33cm,每塘1株,667m2栽2000株;辣椒株距33.33cm,每塘2株,667m2载4000株;豆类塘距33.33cm,每塘3株,667m2栽6000株。
九种立体种植模式及应用案例
九种立体种植模式及应用案例生态农业不是迫在眉睫,而是大势所趋,未来农业风口。
种养结合的模式是国家大力提倡的生态农业模式,也是立体种植的核心表现。
今天重点分析的是立体种植:立体种植就是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种植或者养殖方式。
广义来说立体种植也可以理解成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种植(养殖)条件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典型的例子应该就是中国传统的“四位一体”的庭院农业模型,例如:将鸡、猪、沼、菜等生物组分整合成一个生态微循环系统。
当来这里面,一个核心的闭环就是:种-养的闭环,一定要形成一个闭环才能展现出立体种植的大功效。
目前,立体种植模式已经在全国各地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比如:辽宁朝阳县七道岭镇福娥庄园采取生态链式种养殖模式,猪粪无公害化处理,用于散养鸡饲养以及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变废为宝,提高产品附加值。
整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2560万元,年创利润530万元,“公司+农户”模式可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2万元以上。
近年来各地种养模式纷纷涌现,例如“虾稻连作”、“稻鸭共生”、“稻鱼连作”、“稻鳅混养”、稻蟹-稻蛙共生等,今天我们列举了九种成功的立体种植模式:1、“核桃+牧草+山羊”种养模式长岭街村隶属于云南省砚山县维摩乡,地处维摩乡南边,为喀斯特地貌地区,山地石漠化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在山石林立的石旮旯中种植玉米、辣椒等作物,每年收入只有几千元。
近年来,当地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探索核桃+绿肥牧草复合经营,发展牛、山羊林下养殖,农民经济收益明显提升。
2004年,创业者聂应菊开始在传统农业之外发展山羊养殖,2010年,改变种植方式,将100亩庄稼地改种核桃,随后又在林下种植牧草。
自此,“核桃+牧草+山羊”复合经营发展模式形成,聂应菊的收入随之提升。
“一亩土地种核桃收入在250元(刚挂果,还未进入盛产期),林下种植牧草每亩可以养1-1.5只羊,这样每年每亩收入在1000-1500元。
立体化种植: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
立体化种植: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从资源的利用种类和效益模式来看,林下经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典型类型: 林药模式、林菌模式、林草模式、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虫( 蜂) 模式、林花模式等。
上述模式均是通过利用林下空间或时间交错来发展适宜的短周期种植或养殖业,长短结合,持续获得生态与经济效益。
各种林下经济模式主要通过不同时段内林下水、热、光、气等空间资源的利用,来实现乔木主体与林下经济植物或动物协调共存和发育。
也可根据树木的功能多样性,充分利用不同器官的经济功能发展非木材林产品产业,而不影响树木整体的生态、生理功能或影响极小。
如利用植物器官之叶或芽( 香椿、石柯、银杏、龙脑樟、桉树叶、黄连、青钱柳) 、皮( 桂皮、杜仲、厚朴、黄柏) 、块根( 葛) 、果( 种子) ( 红松、银杏、梨、苹果、板栗、核桃、枣、杨梅、香榧等) 做食品或药品; 用小桐子、光皮树、乌桕、白檀种子做生物柴油; 用八角、木橿子、花椒果做食用香料; 用松脂、生漆、橡胶之树液做化工原料; 用松花粉、木棉花、紫荆花做食品; 松针、山楂、黄芪、茯苓、合欢、黄连、桐叶、薄萝茴做饲用。
林药模式,是在林下培育、经营植物药材的一种利用方式。
药材种类,有参、刺五茄、甘草、黄芩、黄精、七叶一枝花、桔梗、五味子、板蓝根、铁皮石槲、三七、田七、朱砂根等。
不同药材喜好不同的气候、土壤和林下环境,有南北地域之别,因此有道地药材之说。
药材的林下栽培模式一定要根据其自身的生态学特性设计,不可千篇一律。
优点: 根据药用植物生态学特性,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宜栽培较耐荫的种类,如七叶一枝花、黄精等; 而中度耐荫植物则宜栽于郁闭度较低的林下,如板蓝根、白术、山药等。
与上层乔木植物基本没有种间矛盾。
缺点: 不适于大宗药用植物规模化种植,多数中药材在专辟土地上像作物一样栽植、管理,单位面积效益更高。
利用林地荫蔽、湿度较高的环境,将经过室内接种、发菌后的袋栽菇,置林下培养、出菇。
浅析苗木立体种植模式与效益
浅析苗木立体种植模式与效益
鲁建栋;林琴;周卫文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5(056)008
【摘要】近年来土地租金成本连年上涨、且土地资源紧缺,苗木立体种植模式成为苗木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该模式的优势、应用技术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总页数】3页(P1224-1225,1258)
【作者】鲁建栋;林琴;周卫文
【作者单位】嘉兴市秀洲区林业管理站,浙江嘉兴314001;嘉兴市秀洲区林业管理站,浙江嘉兴314001;秀洲区新塍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浙江嘉兴31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8
【相关文献】
1.栝楼、生姜立体种植模式效益初探
2.玉米与蔬菜立体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3.鄂西南蚕区桑园立体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评价初探
4.“玉米+蔬菜”旱作立体种植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5.杭州市萧山区苗木立体培育模式效益浅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间套立体种植模式效益分
析
姓名:何博济
班级:农学122班
学号:1231100412
广西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面积23.67万平方千米,人口4754万人,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孕育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广西地势为四周多山地与高原,而中部与南部多为平地。
据2009年调查数据,广西耕地总面积为443.1万公顷,比1996年第一次土地调查时多出21.3万公顷;全区人均耕地1.31亩,比“一调”下降0.13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0.21亩。
广西处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开发程度较低,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国排名较为靠后,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6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65元。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省,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甘蔗、玉米等,全区大部分农民靠种植甘蔗作为输入来源,2011年,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1575万亩广西因此也是西部地区最大的产糖省份。
广西农业人多地少,农业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我区农业钱粮双增成为了我们急需攻克的一道重要课题。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以及各种不利自然条件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的影响下,大部分农民的收入都在不断减少。
农村劳动人口减少,耕地面积有限,栽培时间冲突成立压在农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在这种严峻形势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面前,农作物间套种技术为实现广西农业科学发展钱粮双增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路子,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有效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问题的希望。
间套种既是当前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途
径。
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
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共生期只占生育期的一小部分时间,是一种解决前后季作物间季节矛盾的复种方式。
套作的主要作用是争取时间以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实行套作后,2种作物的总产量可比只种1种作物的单作产量有较大提高。
套作有利于后作的适时播种和壮苗全苗;在一些地方采用套作可以躲避旱涝或低温灾害;还有缓和农忙期间用工矛盾的作用。
推广间套种技术潜力巨大,对增产增收的效果也将会是最显著的。
间套立体种植模式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的产量,自然能带来经济效益。
下面是来自扶绥县的一些数据,能充分说明间套立体种植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
在2014年西瓜开花座果期,扶绥县大部分受到阴雨天气严重影响,座果率比往年有所下降。
据田间测产数据初步分析,2014年甘蔗间种西瓜的大田中,亩产西瓜高最产量为1571公斤;即使是最低的产量也有1080公斤。
跟据调查数据统计,在全县甘蔗间种西瓜的大田中,亩产西瓜(商品瓜)平均为1486公斤,全县可获西瓜总产量为24816.2万公斤。
根据前、中期市场产地收购价统计,2014年的西瓜销售价平均可为1.36元/公斤。
按此统计,
西瓜总产值达33750万元。
扣除成本约为730元/亩,西瓜平均亩纯收入仍可达1290元,全县西瓜项可获总的纯收入为21559万元,可创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45元的增收效果。
在多年种植甘蔗的土地中,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农药,大部分土地的肥力下降。
有的地方长期施用氮肥,造成土壤氮含量超标,对甘蔗造成毒害,同时也使得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不断减少。
蔗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蔗园土壤重要的肥力标志之一,广西种植甘蔗的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l%以下,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很大影响。
蔗园种瓜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可提高化肥利用率。
如果继续大剂量的直接施用各种化肥,由于土壤固定、肥料挥发淋溶和流失等,甘蔗对各种化肥吸收利用较低,这样就会造成种植成本连年上涨,甘蔗产量却不增反降。
蔗园种瓜同时可以抑制抑制水土流失、减轻水分蒸发。
西瓜在春季和初夏需要消耗大量水分,这对于减轻初夏多雨涝害及农田保水有很大作用。
广西的夏秋季节是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同时也是农田水分蒸发量最大的季节,蔗园间作西瓜可以有效保持农田水分,减少因为高温日晒而蒸发的水分,保证甘蔗的水分供给,减少甘蔗的蒸腾失水。
在具有以上优点的同时,蔗园套作西瓜还可以缓冲土壤温度,有利于保护甘蔗的根系生长。
在夏季高温时,西瓜间作区由于地表覆盖好,阳光对土壤直射减少,使得土壤水分散失较空地少,因此可显著降低土壤温度,使甘蔗根系能保持生长仍然良好且能更好的吸收水分,从而有利于甘蔗的生长发育,使甘蔗增产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