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种植方法与效益分析
中草药种植可行性报告
中草药种植可行性报告中草药种植可行性报告1. 引言中草药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天然绿色产品的追求,中草药市场逐渐兴起。
本报告旨在评估中草药种植的可行性,为种植者提供决策支持和市场竞争优势。
2. 中草药市场分析中草药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中草药市场规模已超过3000亿美元,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在中国,中草药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各类中草药产品既有传统的中医应用,也被广泛用于保健品和美容品市场,市场需求巨大。
3. 中草药种植技术分析中草药种植技术是保证中草药质量的关键。
种植者需要了解不同中草药品种的生长环境和栽培要点,合理选择种植地点,并掌握中草药的种植技术细节。
,科学合理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也是中草药种植的关键环节。
4. 中草药种植风险分析中草药种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气候变化、病虫害的滋生、市场波动等。
种植者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种植风险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5. 中草药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中草药种植的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中草药种植的成本相对较低,而市场价格较高,种植者可以获得较好的回报。
,中草药种植还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6. 与建议,中草药种植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种植者应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草药品种和种植技术,并做好风险管理。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中草药种植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中草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仅为中草药种植可行性报告的概要内容,具体细节部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中药材种植效益分析
中药材种植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此外,中药材的加工和销售环节也可以为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许多中药材需要进行初加工、炮制等工艺,这些加工环节可以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中药材的销售市场也比较广阔,不仅可以在国内销售,还可以出口到国外,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2.环境效益
中药材种植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护环境。
许多中药材需要精心选择土地和种植环境,对土壤和水质的要求较高,这就促使农民更加注重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同时,许多中药材也具有药材竹筒厂的作用,可以调整土壤中的养分和微生物,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有利于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效益
中药材的种植不仅可以提供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药材的种植需要农民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培训,这就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和提供相关服务。
农村的中药材种植经济可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例如农药、肥料、农机具、种苗等,带动就业增加收入,推动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中药材种植也有保护和传承中药文化的社会效益。
中药材的种植促使农民对中药材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药材的种植也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当地中医药事业的推广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药材种植具有丰富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中药材的需求,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
因此,中药材种植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农业产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草药射干管理种植及收益解析
费用计算一、整地1、深耕,旋地,细耙各三次。
一台机械一天时间单项工作100亩。
机械手人工费130元每天。
单项每亩费用:130÷100=1.3元,每亩深耕,旋地,细耙共3.9元。
2、合计整地费用:平均每亩:3.9元3、时间:1台机械工作10天,2月份二、浇水一般不灌水,只有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20%,植株叶片呈萎蔫状态时才灌溉。
这样能促使当年萌发根茎膨大加粗,提高产量和质量。
1、四个人配合一台水泵每天浇水10亩,电费每天30元。
人工费每人每天120元。
2、浇水费用:每亩102元。
3、时间:2台机械8个人工作5天。
第一次,播种出苗后,3月15日-3月20日。
第二次,3月15日-3月20日。
三、除草1、一般第一年中耕除草4次,第一次在栽植后4月份进行,以后在6月、8月、10月各进行1次。
翌年及以后,只在3月、6月、10月各进行1次。
总之,要通过中耕除草,使土壤表层疏松,通透性好,促进养分的分解转化,保持水分,提高地温,控制浅根生长,促根下扎,防止土壤板结,防除田间杂草,控制病虫害传播。
除草:一台机械除草需要两个人,一天可除草20亩,每天人工费用共计240元,每天每台机械油费60元,合计300元。
平均每亩需要15元。
2、合计种植期间三年每亩除草费用:9次×15元=135元。
3、除草时间:第一年第一次,4月15日-4月19日第二次,6月15日-6月19日第三次,9月15日-9月19日第二、三年第一次,3月15日-3月19日第二次,6月15日-6月19日第三次,9月15日-9月19日三、施肥耕地前施底肥:磷酸钾复合肥50千克100元,追肥磷酸钾复合肥50千克100元。
1台机械和3个人工每天施肥100亩。
人工平均每亩360÷100=3.6元。
1.1合计种植期间三年每亩肥料费用:400元。
1.2合计种植期间三年每亩机械费用:三次14.4元2、合计种植期间三年每亩施肥费用:414.4元。
中药材种植方法种植药材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中药材种植方法种植药材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0【导读】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国家大力扶持三农,农业种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中药材行情看涨,不少人都把眼光放在了中药材种植上。
再加上一些媒体的不实宣传,让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高涨。
人们形成了一个意识,只要种植中药材就能赚钱。
这是真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药材种植方面,施肥也是具有一定的技巧与方法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种植药材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种植药材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1、钾肥:经常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钾会提高土壤酸度,其中氯化钾酸化土壤的程度较硫酸钾大,造成钙的流失也较大,因而会引起土壤板结。
两种钾肥都可作期肥和追肥。
作基肥时与有机肥、钙镁磷肥和骨粉等混合施用效果好。
一般要将大部分作基肥,少数作追肥,而且以条施或穴施为好,水稻田可撒施,每亩施用量一般为10-20公斤。
对一般作物来说,氯化钾和硫酸钾的肥较大致相同。
2、碳铵: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型土壤,对土壤无不良影响。
可以用作追肥或基肥,但必须深施,并立即盖土,以避免氨的挥发损失和熏伤作物茎叶。
作基肥时,把碳铵翻入地下,然后耙平。
作追肥时,应掌握深施立即盖土并及时浇水的原则,深度7-10厘米,一般每亩施15-20千克。
碳酸氢铵不宜作种肥也不能和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等一起施用,以免氨的挥发损失。
3、磷肥(包含钙镁磷和过磷酸钙):作基肥时,可与有机肥混合堆沤30天左右,然后在耕地时撒施,翻入地下。
每亩35-50千克。
作种肥时可采取沟施或穴施(过磷酸钙不能和种子接),每亩5-10千克。
作物生育后期如磷不足,可根外喷磷,方法是50千克清水加过磷酸钙千克。
浸泡一昼夜,滤去渣滓即可使用。
根外喷磷亩用液量40-50千克。
在阴天或傍晚喷施,能作物籽粒饱满,促进早熟。
4、尿素:对作物和土壤无不良影响,吸湿性强。
适于各种土壤,可作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
尿素含氮量高,一般亩施10-20千克。
尿素必须经4-7天分解才能被作物吸收,施用日期应比其他氮肥早4-7天。
板蓝根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
板蓝根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板蓝根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它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
板蓝根的种植技术和效益分析如下:1. 种植技术:板蓝根适合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下种植,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阳光和土壤湿度。
一般在4月份开始播种,选择肥沃透水的土壤,并在播种前进行耙平整地。
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在地上,然后用土壤轻轻覆盖,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发芽后,要定期除草和松土,以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湿度。
在7月份左右,板蓝根开始开花,果实成熟后可进行采摘。
2. 效益分析:(1)市场需求:板蓝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中草药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经济效益:板蓝根的种植对于农民而言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由于板蓝根的药用价值较高,销售价格也相对较高,种植者可以通过出售板蓝根获得不错的收入。
板蓝根的种植适合农村地区,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3)环境效益:板蓝根是天然的植物资源,种植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小。
种植板蓝根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对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
(4)社会效益:板蓝根是一种良好的中草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对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种植板蓝根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中草药的需求,还可以促进中草药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板蓝根的种植技术相对简单,收益较高,对农民、环境和社会都具有一定的效益。
但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仍需要注意土壤和气候条件,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问题,以确保板蓝根的优质产量和质量。
中草药种植计划及方案
XX镇XX村今秋冬种植品种及效益分析及种植安排一、白芍:1、白芍又名:芍药、杭芍、亳芍、川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茎,其全株均可入药。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肺经。
功效作用: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功能主治:肝血亏虚、头晕目眩、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虚汗不止等病症,临床应用于月经不调,养血补阴。
白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经中被列为上品,原名芍药。
经中记载:“味苦,平,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止痛,疝瘕,利小便,益气。
”2、白芍喜温暖湿润气候.栽植时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土壤为好,粘土与低洼地不宜栽种,该品种秋、初冬两季均可种植,每亩需用种苗3000株,可同时套种其它品种,每株种苗:0.45元,每亩种苗需投入:1350元;种收期为:四年,每亩产干品:1200公斤。
现市场收购价:18-20元。
亩产效益:21600元--24000元。
(不含地租)年平均亩产效益:5400--6000元。
3、该品种第2、3、4年可采摘白芍花:1)第2年可采摘白芍花(干品)25--30公斤,40元/公斤,亩产效益为:900元--1200元;采摘人工2人,300元,亩净利润效益:600元-900元;2)第3年可采摘白芍花(干品)100公斤,40元/公斤,亩产效益为:4000元;采摘人工4人,600元,亩净利润效益: 3400元;3)第4年可采摘白芍花(干品)150公斤,40元/公斤,亩产效益为:6000元;采摘人工6人,900元,亩净利润效益: 4100元;4、种植、管理、维护、收成、纯利润效益列表分析:1)四年生长期亩种白芍种苗3000株,亩产干品1200公斤,四年品种收成后干品回收价:18--20元/公斤,亩效益:21600元--24000元。
2)四年亩投入6610元(其中种苗费投入1350元,管理、维护费投入5110元)。
亩收益21600元或24000元-亩投入6410元= 亩净利润15140元或17540元,15140元÷4=3785元;17540 元÷4=4385元;平均每年每亩净利润:3785元--4385元;3)白芍花净利润:600元+3400元+4100元=8100元;平均每年每亩净利润:2025元;4)白芍种收4年每亩净利润为:5810元-6410元(不含地租)。
板蓝根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
板蓝根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摘要】板蓝根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等功效,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从板蓝根的生长环境要求、病虫害防治、种植管理技术、效益分析和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板蓝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土壤。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侵害,科学管理和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技术,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还对板蓝根种植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前景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论部分探讨了板蓝根种植技术对经济效益的提升意义、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行性。
板蓝根种植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也有利于推动药材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板蓝根、种植技术、效益分析、生长环境、病虫害防治、种植管理、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发展方向、可行性。
1. 引言1.1 板蓝根的特点板蓝根,又称为防风,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常见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板蓝根的主要特点包括外形呈板状,表面有浅蓝色晶体,质地坚硬易断,气味特殊,味苦。
板蓝根在中药材市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板蓝根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其蓝色晶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十分美丽动人。
种植板蓝根需要注意其生长环境要求,保证土壤排水良好,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等条件。
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可以提高板蓝根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板蓝根的种植对于农民来说具有较高的盈利空间,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关注和重视。
在未来,随着板蓝根市场需求的增加,板蓝根的种植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种植板蓝根的意义种植板蓝根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板蓝根的种植技术较为复杂,需要掌握一定的种植管理技术才能获得良好的产量和品质,这就需要农民提高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
通过种植板蓝根,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实现农业与药业的融合发展。
中药材蛇床子栽培技术及种植效益分析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药材蛇床子栽培技术及种植效益分析蛇床子又叫土胡萝卜子,成熟的种子可作药用。
具有杀虫止痒、温肾壮阳的功效,临床主治阳痿、肌肉麻痹痿缩。
外用治痒疹、湿疹、皮癣、慢性下肢溃疡等症。
下面来介绍一下蛇床子栽培技术及种植效益分析。
形态特征蛇床子为伞形科一年生草本,高20-70cm。
根细长,圆锥形。
茎直立或斜上,多分枝,中空,表面具深纵条纹。
根生叶具短柄,基部有短阔的叶鞘,边缘膜质;上部叶几全部简化成鞘状;叶片轮廓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2-5cm,2-3回三出式羽状全裂,末圆裂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10mm,宽1-1.5mm,顶端有小尖头,边缘及脉上粗糙。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2-3cm,总苞片6-10,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约5mm,边缘膜质,有短柔毛;伞辐8-25,长0.5-2cm;小总苞片多数,线形,长3-5mm边缘有短柔毛;小伞花序具花15-20,萼齿不明显,花瓣白色,顶端有内折的小舌片,花柱基稍隆起,花柱向下反曲。
分生果长圆状,长1.3-3mm,宽1-2mm,横剖面近五角形,主棱5,均扩展成翅状,每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2,胚乳腹面平直。
一、生长习性蛇床子喜凉爽湿润环境,喜水肥。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栽培。
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活的壤土为好。
二、整地与施肥选地势平坦、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田块精耕细作。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
施肥后作畦,疏通排水沟等待播种。
三、播种蛇床子用种子繁殖。
播种期有秋播和春播。
秋播在9~10月;春播在清明前后。
播时先用耧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成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再用耙翻过来平两遍,使土盖没种子,浇水保滴以利出苗。
每亩播种量2~3公斤。
四、田间管理蛇床子齐苗后应注意中耕除草,干旱天气立即浇水,阳雨天气及时排水。
蛇床子现蕾后应追肥一次: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磷酸二氢钾5公斤。
药材种植效益分析
药材种植效益分析药材种植的效益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药材种植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加,药材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
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药材的萃取和制备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使得药材的附加值不断提高。
因此,种植药材可以获得很高的销售收入。
另外,药材种植相对来说投入较小,利润率较高,可以获得较好的回报。
其次,药材种植对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药材种植可以增加农业的多样性,提高农业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农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药材种植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增收的机会,还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此外,药材种植也可以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再次,药材种植对农民的收益增长和贫困减少有着积极的社会效益。
由于药材种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为农民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帮助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地位。
特别是对于一些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药材种植可以有效促进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缓解农村贫困问题。
最后,药材种植对于保护和开发中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医学和药学知识,对于人类健康的保护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中药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了中药资源的减少和退化。
药材种植可以通过规范种植、科学管理和绿色生产的方式,有效保护和开发中药资源,使其得以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药材种植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益和减少贫困、保护和开发中药资源等多个方面的效益。
因此,药材种植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应加强对药材种植的科学研究和规范管理,以实现更好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板蓝根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
板蓝根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板蓝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抗炎、抗菌、解毒等药理作用,在中医脾胃痛、肝胃不和、肺热咳嗽等症状的治疗上有一定的疗效。
板蓝根的种植技术和效益分析如下。
一、板蓝根种植技术1. 土壤要求:板蓝根对土壤要求较高,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为5.5-6.5,土壤必须透气、排水良好,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
2.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如板蓝根原产于中国南方,南方地区的板蓝根生长较好。
品种选择要选择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板蓝根种子。
3. 繁育方法:板蓝根一般采用种子繁育,可以通过遮光、温水浸种、穴播等方法提高种子的出苗率。
繁殖期一般选择3-4月或9-10月。
4. 栽培方法:(1) 土壤准备:选好播种地点后要进行土壤准备,将土壤杂质、石块等清除干净,然后施入有机肥料,并进行合理浇水,提高土壤湿度。
(2) 播种和管理:选好的板蓝根种子均匀撒在土壤上,然后轻轻用土盖住种子,保持土壤湿润。
苗期要定期浇水并进行适当的松土和除草,以利于苗期的生长。
(3) 种植密度:板蓝根的种植密度一般为3-5万株/亩,根据土壤质地和品种选择适当的密度。
(4) 肥料施用:板蓝根生长期一般分为苗期、壮苗期和成苗期,不同期间需施不同的肥料。
苗期适量追肥,壮苗期适量追施复合肥料,成苗期可以适量施纯有机肥。
5. 收获和加工时机:板蓝根一般在播种后120-160天左右可以收获。
采收时要注意不要破坏主根和侧根,采用足够的土壤附着在根部,然后晾晒至干燥,并进行初步加工。
二、板蓝根种植效益分析1. 市场需求:板蓝根作为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
随着人们对中药材健康功效的认识提高,对板蓝根的需求不断增加。
2. 经济效益:板蓝根的种植投入较小,一亩地的建植成本在5000-8000元左右。
按照每亩产量3-5万株的标准,一亩地收益在1-4万元之间。
板蓝根可以进行深加工,加工成板蓝根颗粒、板蓝根口服液等产品,提高销售价值和利润。
中药材半夏种植管理加工技术及种植效益分析
中药材半夏种植管理加工技术及种植效益分析中药材半夏,又称泡姜、生姜黄、姜瓜,为姜科植物半夏的干燥根茎。
半夏具有止咳平喘、化痰散结、止痛、行滞化湿、解毒等功效,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材。
半夏的种植管理、加工技术和种植效益分析对于提高半夏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植管理技术:1.土壤选择:半夏生长需要有机质丰富、排水良好、pH值在6-7之间的土壤,应选择壤土或黄土等质地适中的土壤作为种植基地。
2.地块准备:选择平坦、散射日照的地块,并进行整地、松土、平整等工作,以利于半夏的生长和管理。
3.品种选择:半夏的品种较多,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进行种植,如海南岛半夏、广西半夏等。
4.播种方式:可以采取分株繁殖,将幼株移栽到种植基地,也可以采用种子播种。
如果采用分株繁殖,需要注意保证幼株的质量和生长环境。
二、加工技术:1.采收时间:半夏的采收时间一般选择在植株充实度最佳的时候,即秋季,此时半夏的根部饱满,药用成分相对较高。
2.采收方法:采收半夏需要将地上部分的茎叶剪去,只保留根茎部分。
采收后,将半夏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晒即可。
3.加工处理:将晾晒好的半夏根茎,进行清洗、去壳等处理,然后再晾晒或烘干至适当水分后,即可包装销售。
三、种植效益分析:1.药用价值:半夏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成分有黄酮类、樟脑醇类、半夏素等,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
半夏可用于治疗咳嗽、哮喘、胸闷等症状,因此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2.经济效益:半夏的市场价值较高,是一种高价值的中药材。
种植半夏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尤其是在药材种植基地较多的地区,由于半夏的供需矛盾比较严重,价格也相对较高。
3.生态效益:半夏是一种耐阴、耐寒、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植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
种植半夏对土壤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可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
综上所述,中药材半夏的种植管理、加工技术和种植效益的分析对于农民和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板蓝根种植技术及种植效益分析
板蓝根种植技术及种植效益分析板蓝根是一种常用中草药,其干燥根和叶均可作药用。
具有凉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
板蓝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下面小编来介绍一下板蓝根种植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植物形态二年生草本,高40厘米~120厘米。
主根长圆柱形,肉质肥厚,灰黄色。
茎直立略有棱,上部多分枝,稍带粉霜;基部稍木质,光滑无毛。
基生叶有柄,叶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蓝绿色,肥厚,先端钝圆,基部渐狭,全缘或略有锯齿;茎生叶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有白粉,先端尖,基部耳垂形.半抱茎,近全缘。
复总状花序,花黄色,花梗细弱,花后下弯成弧形。
短角果矩圆形,扁平,顶端钝圆而凹缺,或全截形,边缘有翅,成熟时黑紫色。
种子1粒,稀2~3粒呈长圆形。
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习性板蓝根对气候和*壤条件适应性很强,耐严寒喜温暖但怕水渍,板蓝根正常生长发育过程必须经过冬季低温阶段,方能开花结籽。
种子容易萌发,15C~30C范围内均发芽良好,发芽率一般在80%以上,种子寿命为l~2年。
选地整地板蓝根是一种深根性植物,主根长可达40厘米~50厘米,故应选*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肥沃沙壤*种植,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粘*不利板蓝根生长。
播种前深翻*地20厘米~30厘米,沙*地可稍浅些,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亩用3000-4000公斤。
翻地后打碎*块耙平作畦,在北方雨少的地方可作平畦,南方宜作高畦以利排水,一般畦宽1.5米~2米高约20厘米。
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1)播种时间:板蓝根的播种季节不同,所收获的产品也不同。
按照板蓝根的播种时间可分为秋播、早春播、春播、夏播4个阶段,秋播和早春播多以采收种子为目的,这两个时期种植的板蓝根的根不能做药材;夏播适宜在南方梅雨季节较长的的地区采用,这种方法可减少病虫害但产量较低。
4-6月春播的板蓝根既能收叶又能收根产量又高,是最常采用的方法。
(2)播种方法:播种时先在畦面上按20厘米~25厘米行距划出2厘米左右深的浅沟,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1厘米左右稍加填压,干旱地区适当浇水。
湘西州黄柏种植效益及栽培技术分析
2024年第6期现代园艺近年来,湘西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着力发展以“道地、绿色、生态”著称的地方特色中药材,逐步形成空间有效利用、效益长短结合的规模化标准化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
截至2021年,湘西州中药材种植面积26666.67hm2[1],川黄柏、杜仲、虎杖、厚朴、黄精、吴茱萸、迷迭香、金银花、龙山百合等中药材已初步实现规模化种植,湘西州已成为多种地道药材产区核心[2]。
因此,大力发展药材种植业对于实现湘西州乡村振兴及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黄柏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分析1.1生物学特性黄柏又称黄檗、檗木,为木兰科黄柏属落叶乔木。
树高10~20m,树干直径40~60cm;树皮呈黄褐色,表面有纵向裂纹,内皮呈黄色;树冠呈圆锥形,枝条分布较为疏松,呈灰褐色,具有光泽;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通常有5~10个绿色小叶,叶呈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12 cm、宽2~5cm,边缘有锯齿状;叶柄长1~3cm,呈红褐色。
黄柏耐寒、耐阴,对环境适应性强,多生长在海拔50~1500m的山间谷地,喜潮湿,但怕涝,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生长在腐殖质含量多的砂质土壤中。
1.2经济价值黄柏种植价值突出,主要表现在药用价值和木材价值2个方面。
1.2.1药用价值。
我国黄柏药用历史源远流长,明代医学著作《本草纲目》就记载了黄柏有滋阴降火之效。
作为清热解毒药材中的上品,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利胆利尿、降压解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泻痢、祛黄疸、抗心律失常等疾病。
目前,很多中成药都含有黄柏成分,例如,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清肺抑火化痰丸、知柏地黄丸、清胃黄连丸等。
1.2.2木材价值。
黄柏木材质地坚硬、结构牢固,加工性能良好,木材表面色泽自然,材色花纹美观,被誉为“木中之王”,可以用于制作家具、地板、雕刻等。
加上黄柏木会散发出一种自然的清香之气,能够净化空气,对于人体有健康的作用,使得黄柏木家具深受市场欢迎。
林下套种中草药模式分析
林下套种中草药模式分析林下套种中草药是指在自然林下的空地或者农田中种植中草药的一种种植模式。
随着人们对中草药的需求不断增加,林下套种中草药模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中草药种植方式。
本文将对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和发展前景。
一、林下套种中草药的优势1. 生态效益:林下套种中草药不需要大面积的开垦土地,能够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中草药的生长也可以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2. 品质优势:林下套种的中草药生长环境优越,阳光充足,湿度适宜,土壤疏松肥沃,这些条件都有利于中草药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相比于传统的大田种植,林下套种中草药往往更加纯净、天然、无公害,更受市场的青睐。
3. 资源利用:林下套种中草药能够有效利用森林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了农业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并且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森林植被资源。
4. 经济效益:与传统农作物相比,中草药的价格更高,市场需求量也更大。
采用林下套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中草药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够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林下套种中草药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这些地区山高林密,气候湿润,适宜中草药的生长。
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措施,大力推动了林下套种中草药模式的发展。
近年来,一些知名的中草药企业也开始向林下套种模式转变,通过合作社、基地等形式,与当地农户合作,在林下种植中草药。
这种模式不仅保证了中草药的品质和供应,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增收的机会。
一些科研机构也开始对林下套种中草药进行研究和推广,不断提高中草药的产量和品质。
林下套种中草药模式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在我国农村,许多地方存在着土地闲置、农民收入低等问题,采用林下套种中草药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还可以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鸡血藤人工种植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鸡血藤人工种植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鸡血藤(Scientific name: Gynostemma pentaphyllum)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备受关注。
随着人工种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在自己的农田中种植鸡血藤,以追求其丰厚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对鸡血藤人工种植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一、鸡血藤的市场需求与价格趋势鸡血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被广泛用于药品、保健品、食品等领域,拥有很高的市场需求。
当前,由于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鸡血藤的市场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
鸡血藤的价格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根据近年来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鸡血藤的价格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这一趋势与市场需求的增长相一致。
因此,种植鸡血藤可以获得较高的价格回报。
二、鸡血藤人工种植技术的投入成本在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之前,我们需要了解鸡血藤人工种植技术的投入成本。
鸡血藤的人工种植技术相对来说成熟,但与其他作物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特殊的要求。
下面将列举鸡血藤人工种植技术的投入成本。
1.筹建设施成本:包括温室或露天种植空间的修建、土壤调配、供水系统等,这些投入主要与种植规模和场地条件有关。
2.种苗和种子采购成本:选择优质的鸡血藤种苗和种子,这将确保在生长过程中的质量。
3.化肥和农药投入成本:为了保证鸡血藤生长的健康和产量的增加,需要适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4.劳动力成本:鸡血藤的种植需要定期的耕作、管理和采摘等工作,需要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
5.其他成本:如管理费用、设备费用等。
以上是鸡血藤人工种植技术的主要投入成本,实际的投入成本会根据地区和农民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三、鸡血藤人工种植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鸡血藤人工种植技术的经济效益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下面将重点从产量和收益两个方面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
1.产量方面鸡血藤的人工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产量。
与野生鸡血藤相比,人工种植的鸡血藤具有以下优势:能够对土壤和环境进行优化,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能够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提供充足的养分;能够采取科学的修剪和扶枝措施,促进生长。
中药材赤芍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
中药材赤芍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赤芍本产自我国东北、华北地区,近几年价格上涨,种植赤芍的人也越来越多。
因赤芍生长年限须4-6年,生长期较长。
赤芍药用价值极高,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爱护心血管系统等功效。
赤芍是闻名野生地道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口。
然后近几年随着野生赤芍数量的削减,然而市场需求巨大,因此人工种植赤芍前景宽阔。
生长习性野生芍药多集中生长于北方海拔500~1500m的山地和草原。
土壤为棕色或暗棕色森林土,常见于山坡、沟旁、阔叶杂木林下,林缘和灌木丛。
川赤芍集中生长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的山原和峡谷地,土壤多为高原棕壤和暗棕壤,具有喜光、抗旱及耐寒的特性。
选地整地赤芍以壤土及沙壤土最相宜,沙土次之,黏重的土壤侧较差。
秋后作物收获后进行秋翻,以利驱除病虫害。
翌年春整地,犁后用耙耙平然后做畦,畦的大小长短可依据地的形势详细打算。
繁殖方法秋后收获时即可分选种根,种根必需是具有芽苞,完整无疵、健壮的宿根。
栽种时先于畦间打穴,行间及株间距离40~50cm,然后将种根分植于穴中芽向上,每穴栽1株,平均每亩可栽种3000株左右。
赤芍分栽后第1~2年可于畦边间作包谷、黄豆,但在第3年则不能再间种其他作物。
赤芍忌连作,种过赤芍的土地最好能换土或改种其他作物,以免发生病虫害。
田间管理中耕除草:栽种后头两年幼苗矮小,最好在畦面铺上圈肥,不仅增加肥力,并抑制杂草的生长。
栽后第2年红芽露出后应马上中耕除草,此时的赤芍根纤细,扎根不深不宜深锄。
5、6月各中耕除草一次。
播种盖土后可喷施乙草胺封闭除草剂,播种第一年不出苗,所以有草时候可以喷施百草枯、农达等,但是喷施百草枯肯定要在表土稍干,喷施后24小时不下雨条件下使用。
培土、浇灌:每年冬季在清理枯枝残叶的同时应培土1次,以防止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
在夏季高温干燥时期也应适当培土抗旱。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浇灌。
中草药种植意义、趋势、效益
中草药种植的意义:(一)满足人民医疗保健的需要。
中草药自古以来就是人民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中草药栽培历史悠久,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疗效可靠,扎根于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随处可用。
除防病治病外,还有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作用。
因此,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二)有益于发展经济。
种植中草药不仅可以满足人民医疗保健需要,而且因药材经济价值高,发展药材生产还为发展山区经济,开展多种经营,扶贫致富,改变山区面貌做出了贡献。
同时也为制药企业保证了原料的供应。
当今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等严重问题。
中草药没有化学药物那种明显的毒副作用,长期服用比较安全。
中草药种植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中医事业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发展,中医已逐渐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认可。
中医的发展必将给中药的生产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市场。
近些年,我国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粮食连年丰收,中药材的价格稳中有升,粮、药比价日趋明显,抓住机遇,开发利用山地面积,营造稳定中药材基地,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解决农村种什么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市场对中草药的需求日益增大,作为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的天然药物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被学者喻为中国市场最后一块利润蛋糕的中草药市场,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市场商机。
中草药种植的经济效益(1)、黄芩每小亩需种子3斤,每斤50元,种子款150元,每小亩需化肥20斤,约合人民币50元,田间管理需每亩需要人工车工款及病虫害防治需100元,收获时人工车工款300元;共计每亩投入600元。
每垧地投入9000元。
3年生黄芩每小亩可产干货600斤,每斤卖10元,即每亩收入6000元,每垧地9万元,总收入扣除成本净收益每亩为5400元,每垧地净收益为8.1万元。
是种植其他农作物收入的3倍以上。
(2)、3年生桔梗每小亩产干货400斤×25元=1万元,(湿货每亩能产2000斤×5元=1万元),即每垧地收入为15万元。
天麻种植技术是怎样的?经济效益分析!
天麻种植技术是怎样的?经济效益分析!天麻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镇痉、镇痛、抗炎等功效。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天麻,种植技术的合理应用至关重要,那天麻种植技术是怎样的?经济效益分析!一、天麻种植技术是怎样的?1.蜜环菌材培养:蜜环菌是天麻的共生菌,对于天麻的生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蜜环菌培养是种植天麻的关键一步。
培养过程中,需选择适宜的菌株,进行分离和培养,培养基以蔗糖、琼脂等为主,提供适宜的营养环境,以促进蜜环菌的生长繁殖。
2.播种方法:天麻种植一般采用分株繁殖的方法,即将植株分成若干个部分,保留带有根茎的部分,然后进行栽培。
首先,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将其拔出并清除土壤,将根茎切割成适当大小的苗块,每块应具有足够的养分和生长点。
3.温度控制:天麻生长的温度要求较为严格,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25摄氏度。
在这个范围内,天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都会得到较好的保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幼苗生长阶段,应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有助于根系的快速发育。
4.生长环境:天麻适宜生长在湿润肥沃的环境中,通常选择海拔较高、气候凉爽、湿度较大的地区进行种植。
土壤要求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
在土壤选择上,以酸性土壤为主,pH值在5.5-6.5之间,有利于天麻的生长。
5.根大灵药剂的施用:在天麻生长期间,尤其是生长初期,可以适量使用根大灵等生长调节剂,有助于促进根部的生长,增加根茎产量。
但要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过量使用对植株造成不良影响。
6.水分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对于天麻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土壤干燥的情况下,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建议将环境湿度控制在40%左右,以满足天麻的生长需求。
二、天麻种植经济效益分析:1.种植成本分析:天麻的种植需要考虑多个成本因素,包括种苗费用、蜜环菌种费用、木棒和土壤等材料的费用、人工费用以及其他支出。
综合计算,1平方米的天麻种植投资约150元。
这些成本因素构成了种植的基本支出,确保了种植过程的正常运转。
中药材半夏种植管理、加工技术及种植效益分析
中药材半夏种植管理、加工技术及种植效益分析半夏作为一种常见中药材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了,其干燥块茎入药,具有降逆止呕、燥湿化痰的功效。
土生的半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长。
半夏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种植地宜选择高海拔、疏松、肥沃、湿润、日照不强的山间缓坡地域小平地。
由于半夏属耐阴性植物,可在果园和高杆作物下进行间作。
下面谈谈半夏种植管理、加工技术及种植效益分析。
植物形态块茎圆球形的直径为1~2厘米,具须根。
叶2~5枚有时1枚。
叶柄长15~20厘米,基部具鞘,鞘内、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顶头)有直径3~5毫米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形为全缘单叶,长2~3厘米宽2~2.5厘米;老株叶片3全裂,裂片绿色背淡,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两头锐尖,中裂片长3~10厘米宽1~3厘米;侧裂片稍短;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波状圆齿,侧脉8~10对,细弱,细脉网状,密集,集合脉2圈。
花序柄长25~30(~35)厘米,长于叶柄。
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圆柱形,长1.5~2厘米;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长4~5厘米,宽1.5厘米,钝或锐尖。
肉穗花序:雌花序长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其中间隔3毫米;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长6~10厘米直立,有时“S”形弯曲。
浆果为黄绿色卵圆形,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
花期5~7月,果8月成熟。
生长习性半夏根浅,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条件下易发生倒苗。
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要求土壤湿润、肥沃、深厚,土壤含水量在20%~30%、pH值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较为适宜。
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过沙、过粘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沙质壤土为好。
土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
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根据生长习性种植地宜选择高海拔、疏松、肥沃、湿润、日照不强的山间缓坡地域小平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种植方法与效益分析白芍:白芍是毛茛科白芍属植物。
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
以根入药,秋冬季种植,可与林地、果树地、山坡地套种,大田地套种产量更高。
每亩用苗3000株,生长期3-4年,亩产干货1000公斤,亩产效益约20000元。
观赏芍药花:观赏芍药花较常规芍药花更有观赏价值,花期长,花层多,花瓣艳,气味香,其根也能入药,即有观赏价值也有经济收入。
本公司培植的观赏芍药花小苗5元/株,中苗15元/株,大苗25元/株,盆栽50元,量大从优。
赤芍:赤芍是毛莫科白芍属植物。
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
以根入药,秋冬季种植。
可与林地、果树地、山坡地套种,大田地套种产量更高。
每亩用苗3000株,亩投资约1100元,生长期3- 4年,亩产干货1000kg,亩产效益约15000元。
牡丹:牡丹为毛茛科植物。
8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可播种。
以根入药,生长期3-4年,具有清热话血、清瘀止痛功能。
每亩用苗5000棵,亩产干品600- 800公斤,亩效益约1-1.5万元左右。
可与林地、果树地、山坡地套种。
观赏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观赏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
公司培植的观赏牡丹小株50元,大株100元,金裁150元,量大从优。
红花:红花为菊科植物,以花入药。
春秋种植,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功能。
生长期半年,亩用种量10斤,亩产红花30公斤,目前市场价为90元/公斤,产红花籽150公斤,市场价为4元/公斤,亩综合效益为3000元左右。
丘岭地、山坡地、荒山地均可种植。
桔梗:桔梗为桔梗科植物。
药食两用,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具有止咳化痰功能。
桔梗生长期为1-2年,每亩用种子8-12斤,两年亩产干品400-500公斤,目前市场价20元左右,亩效益8000- 10000元。
另可林果树套种,亦可用于园林绿化,荒山荒坡地均可种植。
西红花,别名藏红花,是一种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名贵紧缺药材,有镇静、解痉作用,种植期一般8-10月份,花期在10月下旬至10月上旬,亩用种球200斤,夏秋种植栽种,亩产干品1.2-1.5公斤,亩效益1.2-1.5万元。
另收种球茎900-1200公斤,价值在15000元以上,其综合亩产值在30000元以上。
( 另:大田地、果树林套种、庭院均可种植)。
改良丹参品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降压等功效。
春冬季种植,适应林地、果树地、山坡地间作套种,大田地产量更高。
每亩用苗150斤左右,当年亩产干品300公斤左右,亩产效益5000元左右。
黄芩:以根入药,别名山茶根、土金茶等。
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具有清热燥湿、止血安胎等功效。
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每亩用种子5 -6斤,生长期1-2年,亩产干品300公斤左右,市场价15- -20元/公斤,亩产效益4000-5000元,适用与林下套种和大田地种植,秋、冬季起挖。
白芨:白芨属兰科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
春夏秋种植,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
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亩用苗6000株,秋冬采收,亩产品200 300公斤,市场价500-600元,亩效益约10-15万元。
大田地种植、果树林套种、荒山荒坡地均可种植。
新品种夏枯球:夏枯球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的果穗,入药,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
用药历史在2000年以上。
具有清肝火,散瘀结的功效。
对目赤肿痛、头痛眩晕以及高血压、乳痈乳癌、口歪眼斜、痔疮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秋夏季种植。
繁殖方法:种子,亩用种量: 8斤,生长周期:半年,亩用量:产球150公斤,杆/草300公斤左右。
新品种白术:属于菊科,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安胎等功效。
一年生,用种苗秋冬种植,每亩用种苗300-400斤,翌年十月份收获,亩产干品根500-600公斤,亩效益6000-8000元,大田地、果树林可套种。
铁皮石斛属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万文须、吊兰、林兰、金权华等。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酒,食少干港,病后虚热。
目暗不明。
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繁殖小苗或采用分株繁殖法,每平方米16族,每族2-3栋,两年半开始收获,之后每年收获一次,连续可收获4年次。
每亩平均550公斤左右,亩效益45000-55000左右。
防风: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等。
防风以根入药。
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等功效。
春夏秋种植,生长周期1-2年。
可与大田地、玉米地、果树地、林树地、山坡地间作套种。
亩用种量10-12斤,秋冬春采收,亩产干品约400公斤左右,市场价12- 15元公斤,亩效益4000-5000元。
板蓝根: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
一般为春播和早夏播种,具有清热解毒功能。
每亩用种子10斤,当年亩产干品300-400公斤,亩效益约3000元左右。
可与林地、果树地、山坡地套种。
白芷:白芷为伞形科植物,以根入药,春秋冬季均可种植,具有消肿止痛功能。
每亩用种10- 12斤,亩产干品500-600公斤,亩效益约4000元左右。
可与林地、果树地套种。
柴胡:柴胡为伞形科植物,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生长周期1-2年。
以根入药,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炫等。
每亩用种子10-12斤,亩产柴胡根150-200公斤,目前市场价为40-50元,亩效益6000-10000元。
亦可林果树套种、荒山荒坡地套种、玉米地套种。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效,保肝、利尿、抗衰老等功效。
春、秋、冬季种植,每亩用种子6-8斤,生长期1-2年,亩产干品300-400公斤,市场价15-20元/公斤,亩产效益4500 -5000元,适用与林下套种、荒坡地、山坡地和大田地种植。
半枝蓬: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在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癌功能。
每亩用种子7 8斤,每年可收割四至五茬,每年产量600-800公斤,亩产效益5000- 6000元。
另可果树林套种,荒山荒坡地亦可种植。
前胡:是伞形科,前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
具有解热、祛痰、治感冒咳嗽等功效。
春、秋、冬季种植,每亩用种子10-12斤,生长期至二年,亩产干品300-400公斤,市场价40-50元/公斤,亩产效益8000- 10000元,适用与林下套种、荒坡地、山坡地和大田地种植,秋、冬、早春起挖。
旱半夏:又名地文、守田等,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具有降逆止呕、温和中胃、燥湿化痰等功效。
球茎繁殖在11-12月,珠芽繁殖一般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大田地、果树林、农作物间作套种。
每亩用种球100-150斤,春夏秋种植,种植年连收四年,秋春采收,亩产量100-150斤,亩效益10000-12000元。
何首乌:为缪科植物,插扦种植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
压条繁殖在6月或7月,以块根、藤茎入药,具有补肝开肾、养安神、益精血功能。
每亩用根茎60-80斤,插扦种苗6000株,三年收获,亩产干品600公斤,亩效益约15000元。
可与林地、果树地套种。
射干:射干为鸢尾科植物。
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活血消肿功能。
春秋冬季种植,每亩用种子20- 24斤,生长周期1-2年,秋冬春采收,亩产量200-300公斤,目前市场价30-35元,亩效益6000-10000元。
林果树套种,大田地种植,山坡地种植,可用于园林绿化。
金银花: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
以花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功能。
种植时间多在头年秋后的10月底至第二年春季3月上旬,3年后进入盛花期,连收多年,亩用苗500-600,亩产80-100 公厅,市场100元左右,亩效益8000-10000。
另可小果林套种,山坡地,荒山地均可种植。
生地:别名生地黄、野地黄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
具有清热保血、益阴生津之功效。
以根入药,春、秋、夏季种植,每亩用根块120斤,秋冬春季采收,亩产鲜品1500- 2000公斤,亩产效益每年3000-4000元,可与小果林树下套种和大田地种植。
紫苑:紫苑为一年生菊科植物,以根入药,春秋冬季种植,具有祛痰镇咳、抗菌等作用。
亩用苗80-100斤,亩产干品300-400公斤,亩效益约4000- -5000元,可与林地、果树地套种。
瓜蒌:瓜蒌为葫芦科植物,分根繁殖北方3至5月,南方秋冬春季种植,种子繁殖在翌年春2至5月。
具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
生长周期1-2年,亩用种量10-12斤,亩产效益4000元左右。
菊花:菊花科植物,以花入药。
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
春夏种植,亩栽苗4000- 5000株,亩产菊花约200公斤,市场价30--35元,亩效益6000-7000元。
可小果林套种,山地坡地,荒山地均可种植。
知母:知母为百合科植物,多采用种子繁殖,播种分直播和育苗移裁,分春播和秋播,以根入药,具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功能。
每亩用种子15斤,亩产干品600公斤左右,亩产效益7000元左右,生长期2年,可林果树套种、荒山荒坡地套种、玉米地套种。
玄参:玄参为玄参科植物,子芽繁殖。
南方多采用冬种,于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种植为好;春秋冬季种植。
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润燥生律功能。
亩用种芽150斤,亩产干品约500公斤,亩效益5000元左右。
亦可林果树套种、荒山荒坡地套种、玉米地套种、药材套种等。
决明子:决明子为一年生草本豆科植物,播种期以清明至5月上旬,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润肠通便等功效。
亩用种子8-10斤,亩产量300- 400公斤,亩效益2000-3000元左右。
亦可林果树套种、荒山荒坡地套种、玉米地套种、药材套种等。
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
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等功效。
春、秋、冬季种植,每亩用种6-7斤,每年收割三茬,亩产300-400公斤,市场价10- 12元,亩产效益300-000元,可与林下套种、荒山荒坡、大田地均可种植。
新品种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为罂栗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大宗常用中药。
元胡史载于《开宝本草》,性温,味辛,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
秋冬季种植。
繁殖方式:种球;亩用种量70-80斤,生长周期:半年,亩产量200公斤左右。
新品种太子参:具有益气健牌,生津润肺之功效。
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日渴,肺燥干咳。
秋冬季种植。
繁殖方法种苗,每亩用种量50-70斤,生长周期:半年,亩产量300- 400公斤。
新品种党参:属桔梗科植物。
以根入药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春秋季种植。
繁殖方法:种子,每亩用种量: 8斤,生长周期: 1-2年,亩产量:3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