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能够正确地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克和千克的概念。

2.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三、教学难点
1.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克和千克的计量单位。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教具:量筒、秤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重量物品,引发学生对物品重量的思考。

2. 学习新知识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以及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结合教材内容示范计量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重量单位的使用。

3. 拓展练习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单位换算的理解。

4. 活动设计
•设计一些趣味性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对重量单位的敏感度。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六、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作为课堂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的反应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对克和千克的概念有所了解,掌握克和千克
的计量方法,提高解决日常生活中重量单位问题的能力。

克和千克(测量物体的质量)

克和千克(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设计:2025春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测量物体的质量)》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天平或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准确读出和记录测量结果。

2.数学思考:1.通过克和千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物体质量与重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问题解决:1.使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物体的质量、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认真测量、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正确使用天平或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准确读出和记录测量结果。

三、教学难点•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实际意义,并能准确估算物体的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练习册•天平或电子秤等测量工具•不同质量的物体(如苹果、书本、文具盒等)•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五、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天平或电子秤等工具直观演示测量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测量方法。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疑惑,促进共同进步。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教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如“小明去超市买水果,他看到了苹果和香蕉,但是不知道它们哪个更重。

请问,小明应该怎么做才能知道它们的重量呢?”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出测量物体质量的话题。

2. 新课教学•讲授新知:(1)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第14讲:克与千克(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14讲:克与千克(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情感升华:
结合克与千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克与千克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克与千克内容,强调克与千克的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克与千克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克与千克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克与千克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克与千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克与千克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5. 请用克和千克表示以下物品的质量,并计算换算:一袋糖、一箱牛奶、一只狗、一棵树、一辆汽车。
答案:一袋糖约500克,一箱牛奶约10千克,一只狗约10千克,一棵树约100千克,一辆汽车约1000千克。
八、内容逻辑关系
① 克与千克的概念:克、千克、质量
② 克与千克的换算:克与千克的换算方法、换算关系
③ 克与千克的应用:克与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际问题解决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克与千克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克与千克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克与千克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克与千克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克与千克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在反馈中,要具体指出学生的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解答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最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最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评价小结回归教材 认识盘秤。

师: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1千克,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学生在盘秤上称出课前老师准备的柚子有多重,柚子大约是1千克。

其他小组分别称出筒面和水果有多重,它们大约也是1千克。

学生认为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感觉一袋绿豆比1千克轻。

教师建议把这些物品称一称,证明学生的感觉。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在自由讨论中,把自己的体验和感知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知识在交流中赿来赿清晰。

】拓展延伸巩固应用三、巩固练习1、说说下面的物品有多重。

完成教材第103页第2题,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

2、说出它们的质量。

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1题。

3、连一连。

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5题。

4、课后调查。

课后小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4题。

第三课时:克和千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106—108页练习二十第6—8、10—1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填空,并说说自己的怎么想的。

1千克=()克 3000克=()千克4千克=()克 5000克=()千克2、在〇里填上“﹥”“﹤”或“=”。

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交流:带单位的数量比较大小要注意什么问题?二、指导练习1、练习二十第7题。

出示:①结合实际去理解是否说得对。

②课后自己还可以去试一试。

2、练习二十第8题。

出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师: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生: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重。

师:你从上面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生:独立找,并记下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克和千克的认识 1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与千克》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与千克》人教新课标(2023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克与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克与千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质量单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克与千克的基本概念。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而千克是克的一千倍,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在超市称水果,售货员会告诉我们水果的质量是多少克或千克,这就是克与千克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此外,针对难点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设置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通过称量商品、计算价格等方式,将克与千克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克与千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称量物品的情况?”(如称水果、零食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质量单位的奥秘。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经典【9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经典【9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经典【9篇】二班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1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预备:各种秤、各种实物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1、同学们,你们最喜爱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爱吃糖醋排骨,你们喜爱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出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究竟是怎样配料的?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同意来说一说?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4、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同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A、感知1克的重量(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

(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忙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番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推断的正确吗?B、感知1千克的重量(1)同学们,是不是全部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克和千克(克与千克的换算)

克和千克(克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设计:2025春季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克与千克的换算)》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

2.数学思考:通过换算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学会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3.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将克与千克的换算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和认真计算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克与千克的概念理解。

•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运用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区分不同情境下克与千克的使用。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克与千克的图片、视频素材)。

•实物教具(如天平、不同重量的物品)。

•换算表格。

•学生练习册。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天平展示不同物品的重量,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克与千克的差异。

•讲授与练习结合法:教师讲解换算关系,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换算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在超市购买水果的故事,其中涉及到不同重量的水果,引出克与千克的概念和换算问题。

•提问引导: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克与千克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教学1.认识克与千克•利用多媒体展示克与千克的符号、定义及常见物品的重量示例。

•通过天平演示,让学生亲手感受1克和1千克的重量,加深印象。

2.理解换算关系•讲解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并解释其意义。

•利用实物教具,通过累加小物品的方式,演示如何从克累加至千克,帮助学生理解换算过程。

3.换算练习•出示简单的换算题目,如“500克是多少千克?”“2千克是多少克?”等,让学生尝试换算。

•引导学生总结换算规律,即“除以1000”或“乘以1000”的换算方法。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将一起认识和理解“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通过学习,孩子们将能够熟练地转换克与千克,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二年级下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57页至第59页。

我们将学习克和千克的定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际例题来练习如何转换质量单位。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难点是理解虽然1千克等于1000克,但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不是10。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物品,如苹果、书本等,以及一些质量单位的小卡片。

我还会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展示一个苹果,让孩子们估计它的质量,并引导他们思考我们通常用什么单位来表示质量。

2. 新课导入:接着,我会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并通过示例来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课堂练习:我会让孩子们用克和千克来表示不同的物品质量,并互相交流他们的答案。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例题来讲解如何将克转换为千克,或者将千克转换为克。

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以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地展示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您今天学到的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答案:1千克=1000克答案:一个苹果约200克,一本课本约500克,一个书包约3千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掌握克与千克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如在购物时注意商品的质量单位,并能够进行正确的换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克、千克的认识(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克、千克的认识(教案)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案ong>一、揭示课题,教学生字。

1.什么样的人叫“盲人”?2、什么叫“感谢信”?教学“盲”,读音与“忙”一样,上面是“忙”的右边部分,表示声音,下面是“目”,表示眼睛。

“盲”是眼睛失明的意思。

二、第一次阅读课文,从学生那里学习单词。

1、思考:①这位盲人阿姨的感谢信是写给谁的?信中表扬了谁?② 盲人阿姨有什么值得一封感谢信呢?2、自读:①轻声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读。

② 看看田字,记住字体。

把困难的单词记住几次。

③边读边想,准备回答以上问题。

三、检查自学的效果。

1、抽读课文,评议正音。

2.练习:阅读并用盲文发音。

绊()倒盲人清脆()总是感谢搀()扶使()劲()举高胸前精()神闪耀……3.告诉我,你学了什么新单词?使用什么好方法?(关键说明:阿姨、混合、丰胸、光泽、酥脆)4、重点理解:旅行:名字秀。

清脆:请一位声音清脆的小朋友说一句话,然后教师说::“这位小朋友的声音真清脆!”支持:行动示范。

闪耀:举例说明词义,例如:“塔顶闪耀着金光。

”5.巩固和提高。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1、自由读第1节。

2.盲人阿姨给谁的感谢信,信中表扬了谁?3、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失明的阿姨为什么要感谢她?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书写指导。

混合、丰胸、光泽和酥脆:左、右结构应左窄右宽。

搀:第5笔是横撇,第9笔是撇,要从“口”字中穿出。

胸部:右边中间部分先写“×”,然后写垂直折叠。

耀:第6笔是竖提。

脆:第九支笔是水平折叠钩。

六、作业:1.抄写生词。

2、作业本:第2、3题。

B部分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2-5节,了解少先队员如何帮助盲人阿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1.驾驶火车,读生词和短语。

2、比一比,再组词。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做后,集体评改)绊倒()胸部()使()失明()混合()漂浮()伴()脑()便()育()馋()漂()3.动情地读第一节。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在生活实际中正确使用这两个单位。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1. 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

2. 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千克和克的砝码,天平。

2. 学具:学生用天平,不同重量的物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天平操作,实际称量物品,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克和千克。

板书设计:1. 克和千克的概念。

2. 单位换算方法。

3. 实际操作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质量单位的学习。

2. 观察家中物品,尝试用克和千克来描述其重量。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克和千克的概念。

但在单位换算部分,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中的“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及“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内容。

这一部分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理解;二是如何灵活运用这两个单位进行换算。

关于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但对质量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如使用砝码和天平,让学生亲自感受不同重量的物品,从而建立起对克和千克的具体认识。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4篇),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

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

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

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

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8.1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8.1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8.1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天平称量物品的质量,并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2. 培养学生运用天平进行质量称量的技能。

3. 使学生能够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2. 正确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称量。

教具学具准备:1. 天平2.砝码3.各种小物品(如橡皮、铅笔、书本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故事、图片或实物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 演示如何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称量,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 案例分析- 分析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练习巩固- 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8.1克和千克2. 正文:- 克和千克的概念- 1千克等于1000克- 天平的使用方法- 克与千克的换算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一些关于克和千克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计算题:让学生进行一些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题,提高计算能力。

3. 实践题: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物品,用天平称量它们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了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称量,并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本节课为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主题为“克和千克的认识”。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和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从而能够进行简单的重量比较和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克和千克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能够简单地进行克和千克的重量比较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转换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克和千克的单位进行简单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科书、黑板、粉笔、小型秤。

2.教学环境:保持教室安静整洁,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3.教学辅助工具:图表、实物比较物品等。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品的重量和单位换算。

2. 学习(15分钟)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克和千克的重量差异,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探究。

3. 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帮助他们巩固克和千克单位的换算关系。

4.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到克和千克单位的情境,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教学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些解答问题的活动,以检测学生对克和千克概念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八、延伸拓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克和千克》(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克和千克》一、教学内容《克和千克》是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质量单位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质量单位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建立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2. 让学生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3. 培养学生的单位换算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秤、天平、砝码、钩码、各种小物品等。

2. 学具:电子秤、天平、砝码、钩码、各种小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各种物品,引发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

3. 巩固:通过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以下内容:1. 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2. 1千克等于1000克。

3. 单位换算。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品,用克和千克来描述它们的质量。

2. 让学生尝试进行单位换算,如:将500克换算成千克。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初步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了1千克等于1000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质量单位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克与千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难点:运用克与千克进行质量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克与千克》。

(二)探究克与千克的概念1.拿出一个苹果,让学生猜一猜它的质量。

2.学生分组讨论,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苹果的质量。

4.出示实物,让学生判断它们的质量是克还是千克。

(三)实践操作1.分组活动:每组发一份质量为1克的物品,让学生感受1克有多重。

2.学生分享感受:1克很轻,拿在手里几乎没有感觉。

(四)克与千克的换算1.出示例题:1千克苹果有多少克?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教师引导:1千克等于1000克,所以1千克苹果就是1000克。

4.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后,找出家里的物品,尝试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换算。

2.家长签字确认,明天交给老师。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实践操作、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克与千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于克与千克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重难点补充:一、重点: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1.教师展示1千克的砝码,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有多重吗?”学生回答:“1千克。

”教师追问:“那1千克是多少克呢?”学生回答:“1000克。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7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课题: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一个蜗牛(重1克)、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2分硬币、弹簧秤、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小天平、2分硬币、大米、石子、弹簧秤、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听说咱班有两名同学跑的很快!他们是谁啊?生:是“杜鹏程”和“牛一凡”。

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师: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学生活动)师采访冠军:你为什么要选“王盟”,不选“马烨炫”呢?生:因为“王盟”很轻,“马烨炫”很重。

师:“王盟”多重?“马烨炫”呢?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师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二、探究新知1、交流汇报。

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火腿肠一根40克生3:前几天测体重我是34千克。

生4:一袋茶叶400克。

生5:一袋面粉25千克……师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6: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

生7: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7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7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7篇《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3页和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难点: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电子课本、天平、2分硬币、食盐等。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引导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2.揭示课题,随之板书。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学生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3)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2.教学例2。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3)学生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三、巩固应用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克和千克的认识克g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

1千克=1000克千克kg两袋食盐重1000克,即1千克。

作业设计1.练习二十的第1—4题。

2.填一填。

(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

(2)一只羊重40(),一个气球重5(),一瓶洗洁精重1(),一个汉堡重100(),一个西瓜重5(),一本书重210(),一盒牛奶重250(),一只小狗重4(),一瓶墨水重100()。

(3)2千克()克800克()1千克5千克()4900克2500克()3千克6000克()6千克4千克()4200克9200克()9千克()8800克学案设计1.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的:1、在详细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可以进展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p :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让同学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可以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理论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详细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究、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搜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拟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置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小结回归教材 认识盘秤。

师: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1千克,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学生在盘秤上称出课前老师准备的柚子有多重,柚子大约是1千克。

其他小组分别称出筒面和水果有多重,它们大约也是1千克。

学生认为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感觉一袋绿豆比1千克轻。

教师建议把这些物品称一称,证明学生的感觉。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在自由讨论中,把自己的体验和感知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知识在交流中赿来赿清晰。

】拓展延伸巩固应用三、巩固练习1、说说下面的物品有多重。

完成教材第103页第2题,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

2、说出它们的质量。

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1题。

3、连一连。

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5题。

4、课后调查。

课后小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4题。

第三课时:克和千克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106—108页练习二十第6—8、10—1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填空,并说说自己的怎么想的。

1千克=()克 3000克=()千克4千克=()克 5000克=()千克2、在〇里填上“﹥”“﹤”或“=”。

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交流:带单位的数量比较大小要注意什么问题?二、指导练习1、练习二十第7题。

出示:①结合实际去理解是否说得对。

②课后自己还可以去试一试。

2、练习二十第8题。

出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师: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生: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重。

师:你从上面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生:独立找,并记下来。

预设:①左边:3000克+3千克右边:1千克+200克+800克②左边:3000克+1千克+200克右边:3千克+800克……(2)师:右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练习二十第10—12题。

三、拓展练习1、师生共同完成练习二十第14题。

出示:学生在小组合作尝试后,交流:①一只鹅重6千克,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一只鹅的质量,所以一只鸭重3千克。

6÷2=3(千克)②两只鸭的质量(6千克)等于三只鸡的质量,所以一只鸡重2千克。

6÷3=2(千克)2、师生共同完成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出示:提示: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

四、自我评价师:本单元已经学完了,你学得怎么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课题名称数的大小比较学时1课时授课时间授课教师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创境激趣 明确目标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填一填。

(1)4398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4”在( ) 表示( )个( );“9”在( )位上,表示( )个( )。

(2)一千七百六十九写作( ),它的百位上是( )。

(3)9999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再添1是( )。

2. 比一比。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师:你能把这四种电视机的价钱,按从小到大排一排吗? 师:试着总结一下,你是怎么比的。

拓展延伸巩固应用1. 比一比,填一填。

3. 一列火车坐的人比一架飞机多得多,一架飞机坐的人比一艘客轮少一些。

4.(1)三位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2)四位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我还知道……课题名称 准确数 近似数学时 1课时 授课时间授课教师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拓展延伸巩固应用1. 在下面是近似数的数据后面画“√”。

(1)从家到餐厅约有100米远。

( ) (2)学校最新购买了482把椅子。

( ) (3)学校每个月的水费大约是5300元。

( ) (4)3月份交纳的水费是5300元。

( )2. 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6830 5021 3900 8104 4005 2897 7053 9008 3.45. 选一选。

(1)红星电影院有1948个座位,约是( )个。

A. 1000 B. 1500 C. 2000(2)图书馆里新购买了一些故事类的图书,花了( )元,大约是3000元。

A. 1985 B. 3025 C. 3998 6. 连一连。

课题名称 利用估算解决问题学时 1课时 授课时间授课教师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找一个近似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教学重点 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找一个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创境激趣明确目标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口算。

300+200= 700-300= 900+1000= 800-500= 600+300= 1500-700= 100+900= 700+900=6600-600= 2. 填一填。

(1)妈妈买了一台电脑花了4995元,约是( )元。

(2)欣欣小学有608人,约是( )人。

(3)果园里有1298棵果树,约是( )棵。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师: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拓展延伸巩固应用1. 城关镇礼堂有3000个座位,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

如果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参加活动,能坐下吗?师:怎样解决?生:可以这样想,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也就是都不到900人,如果 900+900+900=2700 ,3000个座位都够坐,那么这三所学校实际人数也够坐。

2. 连一连。

3.(1)现在《科学世界》打折,现价是212元。

打折后《科学世界》大约便宜了( )元钱。

(2)如果按原价买这三套书,带600元够吗?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吗?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目标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教学过程一、填空:1、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它们相差()。

2、3个十和5个百合起来是()。

()个百和()个一合起来是803。

3、50个十是();()个百是1000;()个千是10000;10个一是()。

4、973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9在()位上,表示9个();7在()位上,表示()个百;3在()位上,表示()个()。

5、由0、1、9组成的最大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

6、千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各位是0,这个数是()。

7、写一写:四百零三 320 一百五十六 1019 三千()()()()()8、按规律填数:(1)406、403、()、()、()(2)280、285、()、()、()(3)919、717、515、()、()9、在○里填上“﹥”“﹤”或“=”。

678○768 901○99 999○1000561○569657○67599○101 809○908423○32410、写出五个十位上是7的三位数,并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列。

11、□里最小可以填几?675<6□4□20<319 □11>7□6437<4□9 53□<536 6□5>63□五、聪明题1、从0、0、4、9中组成不同的四位数,可以组成的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读零的数是不读零的数是(写的尽量多)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单元测评教学目标: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一、直接写得数。

400+500= 990-90= 3000+400= 2500-300= 7200+800=2700-800= 8000-4000= 5600+400= 2000-600= 4000-2000=3600+5000= 1020+80= 500+7600= 3200-600= 400+600=二、填一填。

1.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2. 一千里面有()个十。

3. 比1999多1的数是(),比2001少1的数是()4. 与68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5. 2005中的“2”在( )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6. 2800是由()个千和()个百组成的。

7. 由7个百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8. 最小的四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它们相差()。

9. 一个最高位是万位的数是()位数。

10. 用3、2、1、0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

二、判断题。

1.569读作:五百六九。

()2. 从左边起,第三位是百位。

()3. 由1、0、9组成的最小三位数是019。

()4. 258=200+50+8 。

()5. 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相差90 。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2. 比较6246、6426、6624、6642、6264的大小。

()<()<()<()<()3. 找出下面数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101、______、1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0、______、______、2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写出下面各数。

2009();10050()。

三百七十二();一千四百零七()。

七个五,八个千是();一个万是()个位是5,千位是7的数是();十位是百位的3倍,这个数可能有()。

5. 估一估,填“万”“千”“百”“十”(1)一本新华字典大约七()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