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精英对中欧关系现状和前景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标题:中国精英对中欧关系现状和前景看法

作者:董礼胜刘作奎

时间:2011/11/11 0:00:00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10期

正文:

【内容提要】2010年5月至8月,在欧盟第七框架项目“解析中国人对欧盟的看法”的资助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针对中国精英就中欧关系现状和前景及与此相关的问题看法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第一,精英对欧盟的知晓率比较低。第二,在信息渠道选择上,互联网、电视和报纸是三大主要工具,不同工具对中欧关系看法具有一定的影响。第三,中国精英对欧盟保持较好的印象。第四,精英认为欧盟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仅次于美国,且均强于中国。第五,精英对中欧关系现状和前景的看法日趋谨慎和保守。第六,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发现,教育、收入、学习和工作经历等变量对精英的欧洲观有着明显影响。第七,学者和媒体工作者对中欧关系的现状和前景的看法和评价,均比其他群体更为积极和乐观。

【关键词】精英;中欧关系;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中国精英对中欧关系的看法一直是中欧学界、政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具有重要的政策咨询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从事了有关中国精英和民众对欧洲看法的初步调查,得出了很多具有启发的结论,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借助欧盟项目资助之机,本次调查尝试设计新的分析框架,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一研究问题及数据说明

(一)问题的提出和文献综述

自1975年中国和欧盟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经贸合作日益深化,政治关系取得长足进展。尤其是从1995年到2004年,中欧关系经历了一个持续良性发展、关系日益提升的“蜜月”期。2004年5月,扩大后的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地,也是中国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而中国则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是,自2005年开始,欧盟对华政策出现了明显的转变,2006年10月,欧盟发布了对华政策文件《欧盟-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扩大的责任》[①]和《竞争与伙伴关系:欧盟-中国贸易与投资政策》,[②]提出“欧盟长期对华采取的接触政策必须体现为具体的收益,即中国必须开放市场并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认为“未来十年欧盟贸易政策的核心挑战是如

何调整来适应中国的竞争性挑战以及推动与中国的公平竞争”。[③]2006年12月12日,欧洲理事会发表了《欧盟部长理事会关于欧中战略伙伴关系的结论》,[④]该文件延续了前述文件的强硬立场,强调“一个更紧密、更强大的战略伙伴关系符合欧盟和中国的利益”,但要想发挥这种伙伴关系的全部潜力,欧中关系必须是“平衡的和互惠的”。欧盟在各个层面的对华政策应该更加关注“实际成效、标志性安排和跟进的操作机制”。[⑤]欧盟对华不友好在2008年达到了高峰,围绕着西藏“3·14”暴力事件和北京奥运会火炬在境外传递,欧洲出现了一阵反华浪潮。2008年年底,法国总统萨科奇执意以欧盟轮值主席国领导人身份会见达赖喇嘛,导致当年的中欧首脑峰会被推迟,中欧矛盾一时激化。2009年和2010年,尽管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赢得欧盟的支持,但双方在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气候变化、人权等问题上的分歧仍在。中欧在推进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对华武器禁运)尚未解决的同时,还存在诸多的利益摩擦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精英是如何看待欧盟和中欧关系呢?

在本文中,笔者力图多角度了解中国精英对中欧关系现状和前景的看法:主要包括精英对欧盟的知晓率、精英的信息获取渠道、精英对欧洲和欧盟的印象、精英对欧盟作用和影响力的评价、精英对中欧关系现状和前景的评价。为了对中国精英的欧洲观有着某种比较视角,我们还将精英与民众的看法进行了比较。

关于中国精英对欧盟和中欧关系看法的调查,近几年来才刚刚起步,是一项全新的课题。目前,在国内,只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于2007年执行过相关议题的调研。在国际上,则一直鲜有相关的调查。而中国民众对欧盟和中欧关系看法的调查,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上则有较多的实例。国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执行的三次(2007年、2008年、2010年)调查为代表;国际上,几家大型民意调研机构从事的全球舆情调查都涉及了中国民众对欧盟/欧洲的看法。如皮尤全球舆情中心从事的“全球态度调查(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⑥]英国广播公司和加拿大环球扫描公司从事的全球舆情调查、[⑦]英国《金融时报》和哈里斯民意调研公司从事的全球舆情调查[⑧]均相对较早地涉足了该项议题。从2005年开始,位于新加坡的亚欧基金会资助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欧洲国家研究中心开展了题为“亚洲人眼中的欧洲:2005-2011年(The European Union in the Eyes of Asia,2005-2011)”大规模调查,[⑨]其中也涉及此话题。

(二)抽样方案及执行说明

在欧盟第七框架项目资助下,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对中国精英群体的欧洲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集中在下列五类人员:即代表权力主体的政治精英、代表资本和贸易主体的商业精英、代表文化主体的知识精英、代表媒介主体的媒体精英以及代表社会运行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组织精英。

问卷调查从2010年5月8日开始,8月15日结束。调查采用了配额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法。实际发放和回收问卷807份,其中有效问卷782份,占发放和回收问卷的96.9%。共收集有关政府官员的有效问卷222份,具体情况是:从20个中

央政府部委及附属机构、政协和相关职能局回收了125份有效问卷。这些部委包括国资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统战部、商务部、全国政协、民航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安部、国家计生委、财政部、民政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港澳办和保监会。地方政府方面,在杭州和成都总共回收了97份有效问卷。

共从工商界精英中收回有效问卷203份。其中46份来自北京的如下单位:中信证券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农业开发银行、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企业家班。其余收回的有效问卷来自京外,具体地点包括广州69份、国家电力公司驻广州和四川企业38份、杭州50份。

共从学者中收集有效问卷100份。其中在北京回收了60份有效学者问卷,涉及的机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其余40份有效问卷来自上海、杭州和成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

共从媒体工作者中收集有效问卷123份,其中发放量最大的三家是:人民日报(15份)、环球时报(11份)和中央电视台(10份)。值得提及的是问卷发放对象还包括了相关媒体的网站,其中发放最多的是新华网和凤凰网,各6份。

共从社会组织积极分子中收集有效问卷134份,既有官方背景的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又有像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乐施会这样知名国际性组织的中国机构。

本项目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首次采用严格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国的六个城市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使我们能够对比分析精英与民众的观点。对民众的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和南宁实施。前四个城市的问卷调查自2010年6月9日开始,6月30日结束。后两个城市的问卷调查自2010年6月18日开始,7月31日结束,共回收有效问卷3019份。

二中国精英如何看待欧盟与中欧关系

(一)中国精英对欧盟的知晓率

欧盟是当今世界体制较为复杂、由众多民族国家构成的国际行为体,也是目前为止区域一体化水平最高的特殊行为体,在不同领域表现出不同的面孔。在经济领域实现了国家主权的有效汇集,民族国家间的功能整合大大超过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或区域组织,该领域的欧盟更像是一个“国家”;而在政治(含外交和安全战略)领域,欧盟各成员国仍保留了独立的民族国家身份,虽然近些年来在功能整合上取得进展,但仍以“决策共识”来实现欧盟对外行动的统一。对于这样一个行为体,中国精英对欧盟的知晓率如何呢?对此,课题组设计了五道相关问题进行了考察,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