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大学本科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 掌握电路元件、基本电路、信号分析等基础知识。
3. 学会使用电子测量仪器和电路仿真软件。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1. 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3. 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二、第二章:电路元件1. 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2. 元件参数的测量与计算3. 元件的选择与应用三、第三章:基本电路1. 基本电路的组成与特点2. 电路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3. 电路的等效变换与简化四、第四章:信号分析1. 信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信号的时域分析3. 信号的频域分析五、第五章:电子测量仪器1. 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2.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六、第六章:电路仿真软件1. 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功能2. 常用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3. 仿真结果的分析与处理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让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二、讲解1. 详细讲解电路元件、基本电路、信号分析等基础知识。
2.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电子测量仪器和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参与度、课堂提问等。
2. 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问题分析等。
3. 课后作业:学生的完成情况、质量等。
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2. 教学课件3. 实验指导书4. 电子测量仪器5. 电路仿真软件教学课时:共6课时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 课程定位:《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科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教学内容:电子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2. 第二章:常用电子元件教学内容: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电子元件的原理、特性及应用。
3. 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教学内容: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
4. 第四章:放大电路教学内容: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常见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5. 第五章:数字电路基础教学内容: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数字逻辑运算、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
2. 实验设备:电子实验台、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
3. 网络资源:电子技术相关网站、论坛、教学视频等。
六、第四章:放大电路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包括常见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与动态工作点调整放大器的类型:共射放大器、共基放大器、共集放大器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放大器的级联与多级放大器设计放大器的实用电路设计实例2. 教学方法:结合理论知识讲解放大电路的原理与设计方法。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电子教案
电路搭建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搭建电路。
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数据整理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便于分析。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路性能,验证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总结归纳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后续的实验和实践提供参考。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应用实例2
非门可以用于实现逻辑非运算,例如实现信号的反相等。
应用实例3
逻辑门电路的应用实例
05
CHAPTER
电子技术实践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电子设备的基本操作和调试技能。
03
CHAPTER
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如声音、光线、温度等。模拟电路则是用于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电路。
模拟信号
模拟电路通常由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组成,具有连续的输入输出关系,能够实现信号的放大、滤波、振荡等功能。
模拟电路的特点
模拟电路广泛应用于通信、音频、视频、测量和控制等领域。
数字电路
数字电路是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由逻辑门、触发器等基本逻辑单元组成,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等特点。
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
工作原理
逻辑门电路是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其工作原理基于逻辑代数,实现逻辑运算和逻辑控制功能。
分类
按照逻辑功能的不同,逻辑门电路可以分为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等类型。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3. 熟悉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2. 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3. 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4. 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5.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电子设备,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
2. 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3. 讲解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并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让学生熟悉这些元件的使用方法。
4. 通过示例电路,讲解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电源、信号源、放大器、滤波器等,并让学生了解这些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5. 讲解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电压分析法、电流分析法等,并通过实际电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连贯性;2. 学生对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熟悉程度。
《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掌握二极管、晶体管等基本半导体器件的使用方法;3. 熟悉半导体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二极管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3. 晶体管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4. 半导体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5. 半导体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介绍半导体器件在现代电子技术中的重要性,引出本章的教学内容。
2. 讲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如PN结、二极管、晶体管等,并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这些器件的工作原理。
3. 讲解二极管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如整流、稳压等,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二极管的应用。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应用。
2.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
3. 学习基本的电子电路分析方法,包括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等。
4. 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1.1 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1.2 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1.3 电子技术的基本电路元素第二章:电子元件2.1 电阻2.2 电容2.3 电感2.4 二极管2.5 晶体管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3.1 串联电路3.2 并联电路3.3 混联电路3.4 电路的功率和能量第四章:常用电子仪器仪表4.1 万用表的使用4.2 示波器的使用4.3 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的使用第五章:实验操作与团队协作5.1 电子实验的基本操作5.2 电子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5.3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加深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电子技术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电路分析和实际操作,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2. 实验设备: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元件,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仪表。
3. 辅助材料:教案、PPT课件、实验指导书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4课时4. 第四章:3课时5. 第五章:2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规范。
2.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
(精品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精品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电子技术概述A.电子技术的定义和特点B.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2.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A.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和特点B.常见的电子元器件1)电阻2)电容3)电感4)二极管5)三极管6)集成电路3.电路基本知识A.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B.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C.串并联电路的计算和分析方法D.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基本区别和特点4.电子技术实验A.使用示波器观测电压波形B.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流、电压C.搭建简单的电路,实现基本的功能D.使用元器件进行电路设计和调试三、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2.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电子产品,引起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讲解电子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电子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介绍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分类和特点,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讲解,让学生了解各种元器件的外观和作用;4.通过实验演示,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和欧姆定律;5.引导学生进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和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6.讲解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基本区别和特点;7.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使用示波器观测电压波形,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流、电压,并搭建简单的电路;8.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鼓励学生进行电路设计和调试。
五、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2.课堂讨论:学生在课堂上根据实验和理论知识参与讨论,互相交流和学习;3.小组项目:学生分成小组,设计并搭建一个小型电子项目,通过评比和答辩方式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子技术基础概念和原理。
2.能够运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电子技术基础概述a.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b.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分类c.电子元器件的常见种类和功能2.电路分析方法a.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介绍和应用b.串、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c.简单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3.半导体材料与元件a.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和应用b.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c.场效应管和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放大器电路a.放大器的分类和基本特性b.放大器电路的设计和参数计算c.放大器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教学策略和方法:1.前置知识激活:通过提问和举例的方式引入新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的兴趣。
2.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意图等方式系统地介绍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3.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解和实际动手能力。
5.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些课堂活动和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电子技术基础教材。
2.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的电子技术基础概念讲解和示意图等教学资源。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基础电子元器件和实验仪器。
4.案例分析材料:准备一些真实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评估与反馈:1.课堂测验:通过一些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的测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记录:记录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果,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延伸:1.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书籍或期刊文章,拓宽电子技术知识面。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1.1 电子技术的定义与发展介绍电子技术的定义讲解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1.2 电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讲解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特点1.3 电子技术的基本测量与测试方法介绍电子技术的测量与测试方法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原理第二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1 模拟电子元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讲解二极管、晶体管等有源元件的功能和特点2.2 模拟电子电路分析并讲解基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介绍模拟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2.3 模拟信号处理讲解模拟信号的采样与保持介绍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第三章:数字电子技术基础3.1 数字电子元件介绍逻辑门、逻辑电路的功能和特点讲解触发器、计数器等数字电路的应用3.2 数字电路设计分析并讲解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介绍数字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3.3 数字信号处理讲解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介绍数字信号的滤波与加密技术第四章: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践4.1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电子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步骤4.2 电子电路仿真与实验讲解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安排电子电路实验项目,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4.3 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讲解电子电路的安装工艺和注意事项介绍电子电路调试的方法和技巧第五章:现代电子技术应用与发展5.1 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介绍微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微电子技术在现代电子产品中的应用5.2 通信技术及其应用介绍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讲解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5.3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讲解嵌入式系统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第六章:传感器与信号检测6.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介绍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讲解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6.2 信号检测技术讲解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6.3 传感器与信号检测实验安排传感器与信号检测实验项目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第七章:电源技术与电子测量7.1 电源技术基础介绍电源的分类和基本原理讲解电源电路的设计和保护7.2 电子测量技术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讲解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维护7.3 电源与电子测量实验安排电源与电子测量实验项目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第八章:可编程逻辑器件与计算机8.1 可编程逻辑器件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分类和特点讲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和应用8.2 计算机硬件基础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解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8.3 计算机软件与编程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特点讲解计算机编程语言及其应用第九章:电子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9.1 电子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技术在通信系统、设备中的应用案例讲解通信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9.2 电子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案例讲解自动化控制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9.3 电子技术在现代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案例讲解医疗电子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第十章: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10.1 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介绍电子技术在科研、产业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分析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10.2 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讲解电子技术在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应用10.3 电子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发展探讨电子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电子技术创新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挑战重点解析本文档是《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的完整版,共包含十个章节。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电子元器件基础 • 电路分析基础 • 数字逻辑基础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实验与课程设计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电子技术基础概念
01
02
03
电子技术
研究电子设备、电路和系 统的基础理论、分析方法 和设计技术的科学。
电子技术基础
交流功率
分析交流电路中的功率传输, 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
在功率。
瞬态电路分析
储能元件
介绍电感、电容等储能 元件在瞬态电路中的角
色和特性。
一阶电路
分析包含单一储能元件 (电感或电容)的一阶
电路的瞬态响应。
二阶电路
探讨包含两个储能元件 (电感和电容)的二阶 电路的瞬态响应及其特
点。
瞬态现象的应用
涵盖电路分析、模拟电子 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方 面的基础知识。
重要性
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 的基础,广泛应用于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等领域。
课程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 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
方法。
能力目标
具备分析和设计简单电子电路的能 力,以及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 技能。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介绍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定义、特点、分类等基本概念。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详细阐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级、中间 级、输出级等各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介绍集成运算放大器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如信号运算、 信号处理、信号产生等,并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在电路中 的选型及应用注意事项。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3. 学会使用电子元件进行基本的电路设计。
【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3. 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设计,使用电子元件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 学会使用半导体器件进行基本的电路设计。
【教学内容】1.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半导体器件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 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引发学生对半导体器件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设计,使用半导体器件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半导体器件的应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 学会分析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教学内容】1.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引发学生对放大电路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和使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电子、电子器件、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2. 常用电子元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等。
3. 基本电路分析: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
4. 交流电路分析:纯电阻交流电路、电感交流电路、电容交流电路。
5. 电子电路图阅读与绘制:原理图、安装图、线路图。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电子元器件实物和电路现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搭建电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
2. 课件: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 实验设备:电子元器件、电路实验板、Multisim软件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掌握。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电子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20,实践课时12。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 教学进度安排:电子技术基本概念(2课时)常用电子元器件(4课时)基本电路分析(6课时)交流电路分析(4课时)电子电路图阅读与绘制(2课时)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6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功能、特性和应用。
电路分析和电子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
2. 教学难点: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
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子电路图的绘制技巧。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应用。
2.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特性和应用。
3. 学习简单的电子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3.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压、电流、功率等分析。
4. 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整流电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电子元件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
2. 实验室设备:电子元件、电路实验板、测试仪器等。
3. 教学辅助材料:PPT、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30%)。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观察结果、分析论述等(30%)。
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等(4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3. 教学计划: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课时)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4课时)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6课时)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8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4课时)期末考试(4课时)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实验操作: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电子元件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实验结果。
5. 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
2. 结合实例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定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4版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案x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简介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地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参考资料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电路基础知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主要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课堂讲解、板书、PPT等教学手段,系统传授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通过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课后辅导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理论讲授实验教学课堂互动课后辅导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案例分析:典型电路设计与应用分析方法案例选择引导学生从电路原理、元器件选择、电路布局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应用拓展实验报告要求及评分标准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分析与结论等部分,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并进行分析总结。
评分标准制定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条理性以及创新性等方面制定评分标准,确保评分客观公正。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对于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方案或结论给予额外加分。
提问与回答环节教师提问针对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进行提问,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提高课堂参与度。
问题拓展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进行问题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创意分享各组代表上台分享电路设计创意,展示团队智慧。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设计创意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各组分享内容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分组讨论会:电路设计创意分享课堂小测验:知识掌握情况检查测验内容独立完成成绩反馈010204课后作业布置及要求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并归纳重点知识点。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课程进度和安排。
作业要求独立思考、认真完成,按时提交,并接受教师的批改和指导。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1. 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介绍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路等概念。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初步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2. 教学目标2.1 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
2.2 掌握欧姆定律和基本电路定律的应用。
2.3 能够进行简单的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3. 教学内容3.1 电流与电压3.1.1 电流的定义与单位3.1.2 电压的定义与单位3.1.3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3.2 电阻与欧姆定律3.2.1 电阻的定义与单位3.2.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3.2.3 欧姆定律的应用3.3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3.3.1 串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方法3.3.2 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方法3.4 电子元件与电路符号3.4.1 常见电子元件及其功能3.4.2 常见电路符号及其表示方法3.5 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分析3.5.1 基本电路图的绘制3.5.2 电路参数的计算与分析4. 教学方法4.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电子技术的基础概念和原理。
4.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电子技术的应用。
4.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知识的共享。
5. 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或实例,引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与思考。
5.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电子技术的基础概念和原理,以及相关定律和公式。
5.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子技术的应用。
5.4 讨论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解决遇到的问题。
5.5 深化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应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完成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
6.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活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问题,并进行评估。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测验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7. 教学资源本教案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和教学网站等。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张龙兴版)全套教案》之第一至五章第一章:电子技术导论1.1 电子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电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1.3 电子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4 学习电子技术的方法与意义第二章:电子元件2.1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与特性2.2 晶体管的结构与类型2.3 电阻、电容、电感的作用与计算2.4 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选用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3.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3.2 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3 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3.4 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与实践第四章:放大电路4.1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与类型4.2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4.3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与稳定性4.4 放大电路的应用实例第五章:数字电路基础5.1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与逻辑门5.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5.3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5.4 数字电路仿真与实践第六章:信号与系统6.1 信号的分类与特性6.2 系统的性质与分类6.3 信号的时域分析6.4 信号的频域分析第七章:模拟电子技术7.1 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7.2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7.3 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7.4 模拟信号处理实例第八章:数字信号处理8.1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8.2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8.3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8.4 数字信号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第九章:电子测量技术9.1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9.2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与仪表9.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9.4 电子测量实验指导第十章: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践10.1 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要求与流程10.2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10.3 经典电子技术实验介绍第十一章:通信原理基础11.1 通信系统的概述11.2 模拟通信系统11.3 数字通信系统11.4 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第十二章: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12.1 微电子技术概述12.2 集成电路的类型与设计12.3 半导体器件的封装与测试12.4 集成电路的应用实例第十三章:电源技术与电子负载13.1 电源技术的基本概念13.2 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分析13.3 电子负载的设计与应用13.4 电源系统的测试与保护第十四章:嵌入式系统与微控制器14.1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14.2 微控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4.3 嵌入式系统的编程与开发14.4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实例第十五章: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15.1 电子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15.2 电子技术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15.3 电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15.4 电子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电子技术导论重点:电子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电子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2024年度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电阻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 作用,用欧姆(Ω)作为 单位。电阻的大小决定了 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8
欧姆定律及应用
2024/3/23
欧姆定律
在同一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 体的电阻成反比。即I=U/R(I为 电流,U为电压,R为电阻)。
应用
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电路中的 电流、电压或电阻。在实际应用 中,还可以用来分析电路故障、 设计电路等。
2024/3/23
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则
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遵 循特定的运算规则,如“逢二进一” 、“借一当二”等。
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掌握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方法,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转 换。
13
逻辑门电路原理及应用
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
介绍逻辑门电路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功 能。
深入学习数字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掌握数字电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2024/3/23
28
拓展延伸内容介绍
电子技术综合应用拓 展
了解电子技术的最新 发展动态与前沿技术 。
2024/3/23
学习电子技术在通信 、计算机、自动化等 领域的应用。
29
下一步学习建议
01
深入学习模拟电子技术 和数字电子技术,掌握 更复杂的电路分析和设 计方法。
25
重点难点回顾总结
01
难点
2024/3/23
02
03
04
复杂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数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 问题。
26
拓展延伸内容介绍
模拟电子技术拓展
深入学习模拟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电子技术基础》是工科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以及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电子技术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半导体器件(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等)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
2. 学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万用表等)进行电子电路的测试与分析。
3. 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静态分析、动态分析、频率响应分析等)。
4. 学会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
2.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3.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 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课堂上通过示例和实际案例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3. 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相关教材。
2. 实验设备:示波器、万用表、电子元器件等。
3. 网络资源:电子技术相关论文、视频教程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验教学16课时。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3. 授课进度安排:半导体器件基本原理及特性(4课时)常用电子仪器使用方法(2课时)电子电路基本分析方法(8课时)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方法(4课时)实验教学(16课时)七、课程评价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成绩:30%(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等)3. 期末考试成绩:40%(包括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等)八、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分层次教学,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和使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概述电子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电子元件的分类和特点2. 第二章: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等常见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 第三章: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结构、原理和应用4. 第四章:数字电路基础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逻辑门、逻辑函数、逻辑电路及其仿真5. 第五章:数字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和特点常用的数字集成电路如触发器、计数器、译码器等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结合实验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
3. 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利用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2. 实验设备:电子实验箱、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3. 仿真软件:Multisim、Proteus等4. 网络资源:电子技术相关视频、论文、案例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30%)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70%)六、教学章节:模拟电子技术应用1. 第六章:模拟信号处理电路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放大器的频率响应频率补偿技术2. 第七章:模拟信号与处理振荡器的设计与分析信号发生器的原理与应用信号处理电路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八、教学章节:数字信号处理基础1. 第八章:数字信号处理概述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算法2. 第九章:数字滤波器设计与分析数字滤波器的类型与特性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数字滤波器的应用实例九、教学方法与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讲解模拟电子技术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案)电子技术实验内容提要本章介绍了电子电路基础实验。
通过基础实验教学,可使学生掌握器件的基本性能、电子电路基本原理及基本的实验方法,从而验证理论,并发现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条件,培养学生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总结规律、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课的安排上,分成必做和选做题,同时配备了大量的思考题,使学习优秀的学生有发挥的余地。
本章内容是进行电子技术设计的基础。
3.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熟悉模拟实验装置的结构。
二、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
三、预习要求(1)阅读有关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部分内容。
(2)了解所用仪器仪表的主要用途并回答下列问题:①测量交流信号电压时,应当使用万用表的交流档还是使用交流毫伏表?为什么?②当示波器显示屏上的波形高度超出显示屏时应该调整哪个旋钮?③如何得到频率f=1KHz,幅值为100mv(有效值)的正弦信号?回答上述问题并将答案写在实验报告上。
四、实验原理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等,它们和数字万用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3-1所示。
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示波器、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万用表接线用专用的表笔线。
1、示波器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既能显示电信号的波形,又能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
现着重指出下列几点:(1)寻找扫描光迹。
开机预热,然后将示波器“垂直”显示方式置“CH1”或“CH2”,输入耦合方式置“GND”,若在显示屏上不出现光点和扫描线,可按下列操作去找到扫描线。
①适当调节亮度旋钮(INTEN);②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AUTO”;③适当调节垂直、水平“位移”(POSITION)旋钮,使扫描亮线位于屏幕的中央。
(2)双踪示波器一般有四种显示方式,即“CH1”、“CH2”、“DUAL”、“ADD”。
(3)为了显示稳定的被测信号波形,“触发源选择(SOURCE)”开关一般选为“CH1”或“CH2”触发,使扫描触发信号取自示波器内部的被测信号。
(4)触发方式开关(MODE)通常先置于“自动(AUTO)”调出波形后,若被显示的波形不稳定,可置触发方式开关于“常态(NORM)”,通过调节“触发电平”旋钮(LEVEL)找到合适的触发电压,使被测试的波形稳定地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
有时,由于选择了较慢的扫描速率,显示屏上将会出现闪烁的光迹,但被测信号的波形不在X轴方向左右移动,这样的现象仍属于稳定显示。
(5)适当调节“扫描时间”开关(TIME/DIV)及“垂直衰减”开关(VOLTS/ DIV),使显示屏上能显示1~2个周期的被测信号波形。
在测量幅值时,应注意将“垂直灵敏度微调”旋钮(VAR)置于“校准”(CAL)位置,即顺时针旋到底。
根据被测波形在显示屏坐标刻度上垂直方向所占的格数(DIV或CM)与“垂直灵敏度”旋钮指示值(VOLTS/DIV)的乘积,即可算得信号幅值的实测值Vp-p。
根据被测信号波形一个周期在显示屏坐标刻度水平方向所占的格数(DIV或CM)与“扫描时间”旋钮指示值(TIME/DIV)的乘积,即可得信号频率的实测值。
2、函数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按需要可以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
输出电压最大可达9Vp-p,通过输出衰减开关(按下ATT和拉出AMPL各衰减20dB)和输出幅度调节旋钮(AMPL),可使输出电压在5mV~8V的范围内连续调节。
输出信号的幅度的有效值和峰值需用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测量。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1Hz~1MHz)和频率微调旋钮(FREQUENCY)进行调节。
输出的频率从面板上的数码显示直接读出。
函数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3、交流毫伏表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之内用来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为了防止过载而损坏,测量前一般先把量程开关置于量程较大位置上,然后在测量中逐档减小量程。
五、实验设备与器件(1)示波器。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输入交流毫伏表。
(4)数字万用表。
(5)模拟电路实验箱。
六、实验内容和要求1、用机内基准信号(CAL 2Vp-p)对示波器进行自检(1)扫描基线调节。
开启电源开关将示波器的显示方式开关置于“CH1”、或“CH2”显示,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GND”,触发方式式开关置于“自动AUTO”。
调节“辉度INTEN”旋钮和“聚集FOCUS”旋钮,使荧光屏上显示一条细且亮度适中的扫描基线。
然后调节“水平位移POSITION”旋钮和“垂直位移POSITION”旋钮,使扫描线位于屏幕中央,并且能上下左右移动自如。
(2)测试“基准信号”波形的幅度、频率。
将示波器的“基准信号CAL”通过专用电缆线引入选定的CH1或CH2,将垂直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于“AC”或“DC”,触发源选择开关置于“CH1”或“CH2”。
调节“扫描时间”开关(TIME/DIV)和“垂直衰减”开关(VOLTS/DIV)使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一个或数个周期稳定的方波波形。
①测量“基准信号CAL”幅度及频率,将“垂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校准CAL”位置,“垂直衰减”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基准信号幅值,记入表3-1中。
②测量“基准信号”频率。
将“扫描微调”旋钮置“校准”位置,“扫描时间”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基准信号频率,记入表3-1中。
2、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信号参数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有关旋钮,使输出频率分别为100Hz、1KHz、10KHZ、100KHz,有效值为0.5V、1V、10mV、50mV(交流毫伏表测量值)的正弦波信号,将两组数据分别填入表3-2中。
改变示波器“扫描时间”开关及“垂直衰减”开关等位置,测量信号源输出电压的周期、频率(需换算)及峰-峰值和有效值(需换算)记入表3-2中。
3、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实验箱中的电源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实验箱中的直流稳压电源电压值,并填入表3-3中,再用万用表测量直流信号源的电压值(为一个电压范围)填入表3-4中。
七、注意事项预习报告只需写预习实验内容,无需抄录实验指导书中的所有内容,实验过程中所有的测量数据需记录在书中提供的便撕式原始数据记录表。
待实验完成,经指导老师签字后撕下贴在实验报告的原始数据记录页。
实验报告是实验结束后,经过分析和整理实验原始数据得出实验结果,并通过分析、讨论给出心得体会。
八、思考题1、测量实验箱上的直流电源+12V和-12V时,万用表的功能开关应放在什么位置上?挡位打到什么数值上?2、实验过程中,可以从示波器读取测量数据,也可以用交流毫伏表测量数据,度说明两个测量结果有什么不同?九、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数据,对预习要求回答的问题进行归纳。
2、归纳本次实验用到的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和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3、写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哪些实验方法和需注意的地方?对实验方法有何建议,如何改进?4、回答预习要求的思考题中的问题目。
5、附上原始数据记录及指导教师签名。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步骤1:表3-1 用机内基准信号(CSL 2Vp-p)对示波器进行自检步骤2:步骤3:步骤4:指导教师:实验日期:实验二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学会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类型 验证型实验。
三、预习要求1、阅读教材中有关单管放大电路的内容并估算实验电路的性能指标。
假设:NPN 三极管的100β=,120RB k =Ω,260RB k =Ω, 2.4RC k =Ω, 2.4RL k =Ω。
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u A 。
2、改变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i R 是否有影响?改变外接电阻RL 对输出电阻o R 是否有影响?四、实验原理图3-2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2和R B1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3-2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在图3-2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基极电流I B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U CC 为供电电源,此为+12V 。
112B B CC B B R U U R R ≈+ (3-1)C EBEB E I R U U I ≈-=(3-2))(E C C CC CE R R I U U +-= (3-3)电压放大倍数beL C V r R R A β-= (3-4)输入电阻 be B B i r R R R 21= (3-5) 输出电阻 C R R ≈0 (3-6)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1、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 =0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数字万用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 B 、U C 和U E 。
一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然后算出I C 的方法,例如,只要测出U E ,即可用EEE C R U I I =≈算出I C (也可根据C C CCC R U U I -=,由U C 确定I C ),同时也能算出E C CE E B BE U U U U U U -=-=,。
2、 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 C (或U CE )调整与测试。
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u O 的负半周将被削底,如图3-3(a )所示,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u O 的正半周被缩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如图3-3(b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