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程导学参考

西方经济学课程导学参考
西方经济学课程导学参考

西方经济学课程2014 春季学期总复习

1. 如何更快、更好地学习好本课程:

(1)本课程有一定理论性和分析思考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够结合课件、大纲以及参考书目,多学习、思考和体会课程的内容。

(2)精心研读课本《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梁小民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3)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问题,多思考,认识所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原理的作用。

(4)参考书目:【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4 月版

2. 如何备考

(1)依据学习大纲提供的线索和顺序,对所学内容全面复习、记忆,并对一些问题多体会和思索。

(2)通过网络答疑来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和困难。

3. 西方经济学需要准备的资料:

(1)教材:《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梁小民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 月第 2 版

(2)教学大纲;

(3)课件视频收看;

(4)课件PPT版,在资料共享参考资料中下载;

(5)参考书目:【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

考试试卷题型

一.单选题(1分X 20题=20分)序号1至20题

二?多选题(2分X 10题=20分)序号21至30题

三.判断题(1分X 10题=10分)序号31至40题

四.填空题(1分X 10题=10分)序号41至50题

五.名词解释(4分X 5题=20分)序号51至55题

六?问答题(10分X 2题=20分)序号56至57题

西方经济学学习大纲

一.大纲说明

1. 课程性质与目的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学习经济学与管理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学会用这些基本原理和经济学学术语言去认识、分析经济生活和企业管理当中的

现象,并知道从经济规律的角度去把握和认识这些现象后面的决定因素,知道这些现象会朝那些方向去发生、发展与变化。

2. 课程学时与学分:10 个小时,20 节课,学分:

二.大纲内容

(一)本课程所选用教材:《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梁小民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 月第2版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共10 章(见后面)

(三)本课程的学习难度:为西方经济学初步知识。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可能性边界与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的定义:对有限的资源进行选择与资源最优配置的科学。

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分类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企业、家庭、个人)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某一数值决定过程,并说明价格机制是如何决定资源有效配置的。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决定,来说明资源是这样才能在宏观上被充分利用的。

3.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经济学方法(是什么)与规范经济学方法(应该是什么)。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

1. 需求与供给

(1)需求基本理论:需求定义;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需求定

理(价格与需求成反比例变化)。

(2)供给基本理论:供给定义;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供给定理(价格与供给成正比例变化)。

2. 均衡价格:含义:供求相一致时形成的价格;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求定理:需求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3. 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价格高低可以调节供求平衡;价格机制有时是滞后的,在有些领域是会失灵的;价格政策:在价格机制作用滞后或失灵的领域,实施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4. 需求弹性理论:含义;分类(五种);影响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五类);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跌价有利于总收益增加;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涨价有利于总收益增加。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代数分析);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购买的每一件商品对消费者而言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2.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几何分析);无差异曲线及其特

征;;消费可能性线;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线相切点。

3. 消费政策:保护消费者的政策;消费外在化(负外部效用)的干预政策。

第四章生产理论

1. 假设其他要素不变,单一考察某一种要素的变化后的合理要素投入

(组合):(技术不变条件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

边际产量的变化规律。

2. 两种要素的合理投入问题:规模经济效益;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适度规模。

3. 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等产量线及其特征;等成本线;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等产量线与低成本线的相切点。

第五章厂商理论

1. 成本与收益:短期成本(存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的短期总成本);长期成本(没有固定成本的长期总成本);机会成本概念;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规模,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规模。

2.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含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决定;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价格线不是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相切;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价格线在平均成本的最低点相切。

3.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含义;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平

均收益、边际收益(向右下方倾斜,说明垄断厂商存在高价少

销、低价多销的选择);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价格线在平均成本线下降过程中的左边有两个点相切,不是成本最低点)。

4.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含义;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图示(价格线在平均成本线下降过程中的左边点相切,也不是成本最低点);对垄断竞争市场优劣的评论。

5.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含义;特征;产量与价格决定(产量

与价格卡特尔组织:协商解决问题。)

6. 产业政策: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问题;对厂商生产活动限制(产业规制);反垄断(反托拉斯法:美国谢尔曼法);对某些产业的国有化统制经营。

第六章分配理论

1.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决定。

(1)工资的决定:劳动的需求与供给;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工资决定:在劳动供给曲线向回弯曲之前,与一般商品价格决定一样;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工资决定:工会对劳动供给起限制作用;最低工资法。

(2)利息理论:利息的性质:迂回的生产方法决定资本的作用,时差利息论(忍欲的补偿);利息率的决定:资本供求均衡价格。

(3)地租理论:地租由土地的需求不断增长,而供给相对固定所决定呈不断上涨趋势。

(4)利润理论: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是企业家管理要素的报酬;超额利润是企业家创新和风险投资的额外回报;垄断也会带来超额利

润。

2. 社会收入分配与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均等与否的衡量: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平等与效率:在效率中注入一点人性关怀;在平等中注入一点合理性;

3. 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税收政策:累进制所得税;社会福利政策。

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GNP(国民生产总值)、NNP(国民生产净值)、NI (国民收入)、PI (个人收入)、PDI (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

的关系:GNP折旧二NNP NNP间接税(可转嫁的税收)二N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给居民支付的国债利息二PI ;PI-个人所得税二PDI*人消费+个人储蓄

2. 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需求的构成=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贸易净出口;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总需求的大小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总需求波动,国民收入水平也将随之波动;乘数理论:总需求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大小,由边际消费倾向大小决定,边际消费倾向比例越大,乘数就越大。所谓消费需求拉动生产供给的作用。

3. 总需求分析(二):IS-LM 模型:实现在实物产品市场上的投

资(I )与储蓄(S)和货币金融市场上的货币需求(L)与货币供给

(M同时均衡。现实中,可以利用这两个市场上的价格机制:利润率与利息率进行调节,实现国民经济的宏观总量均衡。

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曲线及其移动;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在总供给曲线a-b 段,有可以闲置的资源可利用,并价格总水平不会上升;b-c短,资源必须在提高价格水平条件下才可以增加供给,c 之后,价格水平上升,也没有闲置的资源可以被利用,增加货币发行只会带来通货膨胀阶段。

5. 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地影响: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因为大萧条时期,存在大量企业开工不足和工人失业,资源严重闲置状况,总需求变动不会引起价格水平变动,只会引起购买收入同方向变动。

6. 短期总供给变动:在总需求不变时,总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会下降,处于通货紧缩状态;总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会上升,处于通货膨胀状态。长期总供给曲线: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后,增发货币引起的总需求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局面出现。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 失业理论:失业含义与充分就业含义;自然失业率;失业的分类及其原因: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失业的经济损失。

2. 通货膨胀理论:含义;衡量指标CPI (消费物价指数)和PPI(生产资料即资本品物价指数);通货膨胀的原因: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型;结构性通货膨胀;货币数量过多型;心理预期型、惯性型通货膨胀等。通胀的有利论与不利论。

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凯恩斯观点: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交替关系。可以利用此做宏观政策调节失业与通胀:用高一点的失业率与低一点的通胀率搭配,或低一点的失业率与高一点通胀率搭配。高失业率是低通胀率的代价;高通胀率也是低失业率的代价。

5.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主义学派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人们存在适应性预期,短期中,人们来不及调整调整认识,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小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实际工资下降,利润增加,投资增加,失业减少,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交替关系出现。长期中,适应性预期在起作用,预期的通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胀率趋于一致,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失业与通胀交替关系不复存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