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岱人物小品文
张岱小品文
张岱小品文张岱,字一斋,明代文学家,善于写小品文,他的小品文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是一篇关于张岱的小品文,供您参考。
题目:张岱——文字中的画家张岱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小品文作家。
他的小品文就像一幅幅写实的画作,以细腻的文字刻画出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他的小品文中,我最喜欢的是他描写大自然的文章。
他总是能够通过文字,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与细腻。
就像他的《东山小品》中写到:“山色深邃,峰峦叠翠,千姿百态。
细观之处,满目皆山石,高低逶迤,远近不可胜数,如悬崖峭壁,如幽谷溪涧,如烟雾细云,如仙境人间。
”他通过这样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山的怀抱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同时,在他的小品文中,他也写出了生活中的小细节,描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挑柴小品》中,他写到:“天色微亮时,便看见有人挑柴上山,成双结队。
个个衣物褴褛,鞋索垮缀,身带挨子,用木担两头搭。
多的一早来,少的一阵后。
有的密密层层上的烟柴捆很显有体的,有的一堆担上也就悠然自得。
只听得背送者画一声有力提一声也都不五十斤了。
”通过这样的描写,他用平实又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农民的勤劳和节俭的生活,使人们对劳动的尊重和珍惜。
张岱的小品文还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情趣。
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用文字把它们呈现给读者。
比如他的《破屋小品》中写到:“墙上的杰然的方丈奇拼,人仰马翻的门把,褴褛陈腐的夏社位,错落不堪而细小而无端的木块,是它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描写,他将一个破旧不堪的屋子描绘得生动有趣,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乐趣。
张岱的小品文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他以真挚的感情、细致入微的描述,将生活点滴描绘得栩栩如生。
他用文字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们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和情感上的共鸣。
张岱,一个文字中的画家。
他的小品文仿佛一幅幅描绘生活的画作,让人们在读书中体味到生活的美妙与包容。
通过他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景色、生活的点滴,也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他的小品文,就像一张张画作,让我们瞬间穿越时空,感受到了明代的生活和文化。
扬州瘦马 明代张岱小品文
扬州瘦马明代张岱小品文
扬州瘦马,一匹神兽也。
此马身长四尺,胸宽不过一尺三寸,但奔跑如飞,更兼泥沙不滞,行驶在石子路上竟如履平地。
如此神圣之马,自然被格外宠爱。
据闻,明太祖朱元璋殿下,就搜罗天下名马,千挑万选,最后选上的马便是此扬州瘦马。
此后,朝廷十年一次的礼仪活动——蓝田大典,每次都要派人来扬州取这匹马,供宿卫京城。
在太平盛世的明朝,扬州瘦马也成为了国家的象征之一。
扬州瘦马的形象太形象了,在世俗的眼里,他的体型其实并不协调,很难想象一个如此瘦小的马儿竟然可以如此神奇。
但是扬州瘦马正是以这种神奇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地位。
或许,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他内在的平衡,他那身躯虽小,但可能更舒适,让它跑起来轻松自如,就好像瘦人往往轻松运动一样。
扬州瘦马的故事与其说是马的故事,倒不如说是人心向善的故事。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东西都可以被爱上,什么样的站着的,趴着的,抓着的,都有可能成为文化中的巨头。
而我们,恰恰是这个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弱者中的小小一员,我们没有城墙,没有甘露,也没有华丽,但是我们总有光明和希望。
我们的文化是瘦弱的,但我们的文化在历史与人心中根深蒂固,永不磨灭。
其梦也真 其梦也幻——论张岱小品文的西湖情结及艺术手法
其梦也真其梦也幻——论张岱小品文的西湖情结及艺术手法1. 我感觉自己掉进了遗憾和委屈的深洞,怎么爬都爬不出来。
就像小时候丢了最心爱的玩具,那种空落落的感觉,满脑子都是它曾经陪伴的画面。
你说我该怎么办呢?2. 这道坎儿在我心里像座大山,遗憾和委屈是山上的荆棘,把我划得遍体鳞伤。
我就像一只迷了路的小羊,找不到方向。
你能给我指条路不?3. 我满脑子都是那些过不去的事儿,遗憾像赶不走的苍蝇,委屈像甩不掉的影子。
这感觉就跟在大雾里走路,啥都看不清楚,你懂我不?4. 这个坎儿真的太难了,我就像陷在泥沼里的车,越挣扎陷得越深。
那些遗憾和委屈啊,就像泥沼里的烂泥,糊得我透不过气来。
你有啥办法能把我拉出来吗?5. 我这儿被遗憾和委屈塞得满满的,就像个装得太满快要爆炸的气球。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释放,你能给我出出主意吗?就像你给迷路的人指方向那样。
6. 这坎儿就像一道高墙,我怎么跳都跳不过去。
遗憾是墙这边的锁链,委屈是墙那边的镣铐,把我困得死死的。
你要是我,会怎么做呢?7. 我满脑子的遗憾和委屈啊,就像乌云遮住了太阳。
生活都变得暗沉沉的,我好像迷失在黑暗里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
你能给我点光亮吗?8. 这个坎儿就像个紧箍咒,越想越紧。
遗憾和委屈就是念咒的唐僧,我头疼得要命。
你能像观音菩萨一样救救我吗?9. 我觉得自己像个被抛弃的棋子,满脑子都是被落下的遗憾和被冤枉的委屈。
这棋局我都不想下了,你说我该重新入局还是直接走人呢?10. 这道坎儿就像汹涌的河流,我站在岸边不敢过。
遗憾像湍急的水流,委屈像水里的暗礁。
你有没有船能载我过去呀?11. 我被遗憾和委屈缠得死死的,就像蚕被自己吐的丝裹住一样。
我想破茧而出,可怎么也找不到出口。
你能帮我找到那把剪刀吗?12. 这个坎儿就像一道无解的数学题,我在遗憾和委屈里算来算去,就是得不出答案。
你是数学高手的话,会怎么解这道题呢?13. 我满脑子都是那些过不去的事儿,遗憾像长在心里的刺,委屈像伤口上撒的盐。
风华绝代“小品文”——张岱小品文特色与其在绍遗迹探访
地域文化|!5风华绝代“小品文”——张岱小品文特色与其在绍遗迹探访◎谢云飞谢寰摘要:今年春上,张岱因迈克儿•伍德的BBC纪录片《中国故事》走红网络,其人其著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文集》、《三不朽图赞》等)再次被市民所追捧所熟悉。
张岱,以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和对生活的回忆,文笔丰神绰约,富有诗意,有“晚明小品集大成”之誉。
然而,这位与徐渭齐名的才人,自去世三百多年间,一直被世人所遗忘,其故居、旧居亦一直被人们所混淆;其卒年和墓地众说不一,一直是个谜。
本文就读张岱小品文及其著作,并在绍兴寻访遗迹而作,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张岱小品文绍兴遗迹探访一、张岱概况“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徐渭)、张陶庵(张岱),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
这是前人对张岱的评价。
张岱,以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和对生活的回忆,文笔丰神绰约,富有诗意,有“晚明小品集大成”之誉。
今年春上,张岱又因迈克儿•伍德的BBC纪录片《中国故事》走红网络,其人其著作(《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姫文集》、《三不朽图赞》等)再次被市民所追捧所熟悉。
笔者也曾因写过一篇:《“越州十景”你知道吗?》“旧闻”而被网络热转,写这“越州十景”的人就是明代散文家张岱。
他把“越州十景”和“西湖十景”相提并论,可见,张岱对越州的喜爱,亦可谓“一往情深”。
2001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张岱%1597-?),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绍兴)人。
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家,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花似锦,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然他自誉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时文不成,学仙学佛,学种地,皆不成。
时人呼为废物、败家子、蠢秀才、瞌睡汉,到老了,一言以总之,呼之曰:死老鬼!张岱的后半生处在朝代更迭、社会急剧动荡的生活环境中,他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远,在晚明散文中有着较高的地位。
张岱小品文的“冰雪气”研究
文化艺术《颔庆乡氏乡報》2021年第2期张岱小品文的“冰雪气冶研究俞佳(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摘要:张岱小品文创作如同其诗歌,皆讲求“冰雪气”,体现了他的真实性情、主体精神与美学思想。
文章以文献、史实为基础,采用考论结合、文表结合的方法,依次对张岱小品文“冰雪气”的内涵、表现及成因进行研究阐释。
张岱小品文的冰雪之气体现着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与永葆志节的坚定,对张岱个人、晚明文坛以及晚明社会生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张岱;小品文;“冰雪气”中图分类号:12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547(2021)02-0087-004张岱为明末清初人,创作承袭晚明文坛遗风,所涉回忆皆为前半生体验。
其小品之所以能引起强烈的共鸣,最重要的是具有“冰雪气”。
张岱在《一卷冰雪文序》中言:“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腐臭。
”[1]4正因有此追求,宗子之文才能如秋风、冬雪、春兰、夏荷,自然清爽却又酣畅甘醇。
一、"冰雪气"之内涵《一卷冰雪文后序》载:“盖文之冰雪,在骨在神,故古人以玉喻骨,以秋水喻神,已尽其旨……冶[1]32宗子在其《一卷冰雪文序》中也谈及文章需要“冰雪气”,就像水于鱼,石于龙。
文之冰雪气在“骨”与“神”,有“冰雪之气”的文章必须要有所为,不能无病呻吟,同时也要追求为文的自然。
“所谓'冰雪之气’即有个性,有生气,有格调,有意境”[2]430遥因此,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具体阐释张岱小品“冰雪气”的内涵。
一是有个性、生气与真气。
张岱认为文章要体现人的个性意识与自由,缺乏真性情就难以表达真实的感受,自然不能表现个性,文章不自然,更不能显得有生气了。
因此,宗子的小品文都能基于自身经历,表现出自己的所感所想,将一个真实而有生气的晚明士大夫的形象凸显出来,真性情展露无遗。
二是要有意境美。
作为张岱的山水知己,祁豸佳评其小品“寻其笔墨又一无所有,为西湖传神写照”。
梦醒寻梦--张岱及其小品文
Vo . 9 N . 11 o 3
Ma 2 y 002
梦 醒 寻 梦
张 岱及 其 小 品文
林 邦钧
( 京 师 范 太 学 学报 缡 辑 部 , 北 京 10 7 ) 北 0 8 1
檀 要 :张 岱 是 晚 嘎 小 品 支 的 集 太 成 者 。 张 岱 的 出 身 遭 际 和 社 交 氛 固 , 就 了 他 博 造
文史上堪称 空前 绝后 , 而作 为这一小品 文创作高潮 的集大成者 的 , 是 明末 清初 的张岱 。 则
一
、
张 岱 的名 士风 度
张 岱 ( 5 7—18 19 6 4年 , 说卒 于 18 年 ) 字宗子 、 一 69 . 石公 , 号陶庵 、 蝶庵 、 稽外史 等 , 会 山阴
收奠 日期 :0 0.1 20 2.1 3
万 历 迄 明 亡 的 晚 明 时 期 。 后 出现 了李 贽 、 渭 、 显祖 、 袁 兄 弟 、 惺 、 先 徐 汤 三 钟 谭元 春 、 隆 、 思 任 , 屠 王 陈 继 儒 、 流 芳 、 希 孟 等 一 大 批 小 品文 大 家 。 作 品 之 多 , I 之 众 . 格 之 卓 异 , 中 国 古 代 散 李 姚 漕振 风 在
雅 风 流 、 世 谐 谑 的 名 士 风 度 ; 岱 小 品 的 内客 十 分 丰 富 , 同 一 幅 仝 景 式 的 明 柬 风 俗 愤 张 殆
画 ; 表 选 的 恩 想 感 情 十 分 复 杂 , 最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郁 积 其 中 的 黍 离 情 结 ; 美 品 味 求 所 而 审 真 求 康 、 空 是 自然 ; 格 洒 脱 谐 谑 、 肆 ; 界 既 世 俗 又博 雅 . 真切 又 空 灵 。 求 风 恋 境 既
论张岱的名士之雅、痴人之真与遗民之痛
鉴赏论张岱的名士之雅、痴人之真与遗民之痛钱学薇 安徽师范大学摘要:《湖心亭看雪》出自张岱随笔小品文集《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是张岱入清后追忆晚明的旧事旧物之作。
展卷而览,尺幅之中牢笼了百态世相,方物风情、奇人异技、娱乐游戏......宛若一幅幅晚明的社会市井风俗画。
虽事碎、人杂、篇散,却兼得名士之风流与市井之真趣,藏之有故国之思、蜀黎麦秀之悲矣。
关键词:张岱;湖心亭看雪一、名士之雅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写张岱作为名士的高雅。
张岱的名士之雅,首先体现在对事件与时间的选择上。
世人眼中,西湖之美,在它的百丈湖光山色,在它的三千繁华春光。
而张岱眼中,西湖之美,在大雪三日之后,人鸟俱绝之时,无踪迹、无声息,尘世的喧嚣都被覆于清冽的白雪之下,湖被山围、山被雪盖,自构成一个独立于外的清静世界。
张岱选择去湖心亭“看雪”,而不是“赏雪”,可见他并非附庸风雅之辈,而是真心喜爱西湖雪景。
非但如此,他还要在夜色的笼罩下,更定之时方才去。
“久之,两声暂歇,宾主嗒然,茗冷灯残,形骸忽废,故知善言未发者无过孟子。
”(《四书遇》)大抵夜气之下,万物得以脱去白昼的喧嚣与诸累,还原生命纯任自然的本真状态。
张岱的名士之雅,还体现在对于出行行具的选择上。
“且其行无辙迹,止无所根。
”(晋棘《据船赋》),舟,既自由,又孤独,名士悠游岁月、任情山水,万千心绪都可以放诸在一叶偏舟之上。
张岱置身小舟之上,本就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文人山水情结,眼前所见又是天地、山水茫茫一色,尽头处似乎是未尽的虚无,天地的俱寂又让人失去了对时间的掌控,一切都处于虚空的境界之中。
在这样一种境界中,张岱超脱于外,同天地共观自身:惟“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立于小舟之上的张岱在想些什么呢?是如苏轼所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前赤壁赋》) 还是如庄子所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知北游》)但不论何种,张岱的内在心境必定与此种外在之境产生了交流与共鸣。
219480586_“痴”人说“梦”——历史人物张岱“趣味人生”素材解读与拓展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素材活用\素材万花筒□编辑/王莹历史人物张岱,但打击随之袭来,迹山居”。
曾经产业遍布绍兴,的方式,确立了自己人生的终极价值。
它的小品文妙趣横生,的市井生活,有活色生香的传奇人物,江南。
从“一事无成”里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出一缕悲箫,那听客中肯定有张岱。
有一颗贞静之心,方能领略万物之妙趣,从而对四季景色生发出浓浓兴致。
张岱常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他自己便有众多癖好,书画、蹴鞠、鼓钹、戏曲等无一不好。
他倾向于与性情独特之人打交道,如艺人、匠人、闲僧等。
与之交往者不一定是高官显贵,通常是深情率真的奇人异士。
他会品茶,只喝一口,便可知茶的产地、水的来源,以及是春茶还是秋—张晓凡88素材万花筒\素材活用茶,均可辨认出来;他对茶器也颇有研究,能够在没有镌刻作者印章的情况下,自信地说出茶器的作者是谁。
他还有政治远见,关心民生疾苦。
他曾呈《疏通市河呈子》一文给绍兴知府,以期望疏通城市河道。
他曾自己出资请县令发檄文,征召千人平整卧龙山下的池塘、水道,整治后舟船畅通无阻。
他把自己年轻时游山玩水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编纂成册,就有了《陶庵梦忆》。
里面记录的不是高官权贵、纸醉金迷,而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和他们朴素的日常。
比如绍兴有位爱花的金乳生,此人体弱多病,但爱花成癖。
每天早晨起来,不梳头、不洗漱,第一件事就是趴在墙角花下,捉虫捉蚁,日夜呵护。
冰雪龟裂他的手,日头晒伤他的脸,他也不管不顾。
他照管下的花木,株株繁茂,不论春夏秋冬,四时生花。
张岱其人,便和这位金乳生有颇多相同之处。
因为有了诸多兴趣滋养,他的一生,从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到亲自劳作的乡下老头,落差之大,如巅峰至深渊。
然而,他的文字里却从无悲愤绝望,甚至没有不甘、不平之气。
喜欢西湖的人很多,张岱尤甚。
他对西湖的喜爱,浸润着复杂的情感。
小时候,祖父带他来杭州,赏景、访友,祖父在西湖有别墅寄园。
论张岱小品文的思想内容
论张岱小品文的思想内容
张岱小品文的思想内容是:
1、积极乐观:张岱强调,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好,保持乐观的心态,以正面的态度面对生活,既可以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又可以激发出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2、勤奋刻苦:张岱强调,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够取得成功,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3、自律自控:张岱强调,要做到自律自控,不让自己被情绪控制,要有毅力,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让自己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
4、追求卓越:张岱强调,要有持之以恒的追求,不断地去超越自己,不断地去完善自己,追求卓越。
张岱小品文
张岱小品文
张岱的小品文可以是:
我曾经听过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让我十分感动。
一天晚上,我正躺在床上准备入睡,突然听到了隔壁房间传来的低声哭泣声。
我好奇地挪动了一下身子,极力倾听。
我发现声音是从我邻居家的女孩传来的。
第二天早晨,我在楼梯口意外地遇见了那个女孩。
她看上去有些黯然神伤。
我忍不住好奇地问她:“昨晚你为什么哭泣的那
么伤心呢?”
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说道:“我和爸爸妈妈吵了一架,他们说我不听话,不懂事,而我觉得他们不理解我。
”
我看着她柔弱的身影,心里不禁涌上一股温暖:“亲情是世间
最宝贵的东西,即使我们有时候会因为一些琐事而争吵,但是我们也是相互依赖、相互扶持的永恒支持者。
每个家庭都会有磨合期,只有从沟通、理解开始,才能够让我们的亲情更加紧密。
”
女孩停顿了一下,抬起头看着我:“你说的对,我应该和爸爸
妈妈好好沟通,让他们知道我的想法。
”
我点了点头,鼓励着她:“没错,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多的沟通,唯有相互理解,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真正的支持者和亲
人。
”
看着女孩渐渐展露笑容,我感到内心也充满了一种莫名的幸福。
这个小小的互动,或许只是一次微小的鼓励,但却足够让亲情之花再度绽放。
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我们身边的家人还是我们的亲朋好友,他们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可靠的依靠。
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停下脚步,去和身边的人展开一次真正的对话,让我们的亲情之花开得更加芬芳。
论张岱小品文的“以诗为文”——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
以《 补孤 山种梅 序 》 为 中心
周 固成
( 安徽 师范大学 文学院 ,安徽 芜 湖 2 4 1 0 0 3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要 : 张岱的小品文呈现出“ 以诗 为文 ” 的特点 , 诗歌对其小 品文的渗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以《 补孤 山种 梅序》 为 中心
可看 出其 以诗 为文表现 为 : 以诗 的形式为文 , 以诗的意象为文 , 以诗 的抒情 为文 个方面 。其 小品 文具备 “ 以诗 为文 ” 跟张 岱的诗歌理论 中将诗歌 的高度概括化跟 高度个 性化的统一作为最高的审美标 准 以及 其在高雅精 美的生 活环境 中形 成 的学
娠文集》 《 陶庵梦忆》 和《 西湖梦寻》 , 代表晚明小品文的极致。其笔墨的清新空灵 可渭空前绝后 , 文字 的率
真之 气可 谓后 无来 者 , 而且 能将 小 品文 中的情 与 理 、 雅与俗、 灵 与朴 、 生 与熟 、 小与大 、 整与散 、 疏 与 密相 反 相成 的美 学 因素达 到完 整 的统一 。 同时 张岱也 是一 位 出色 的诗 人 , 从 小 习诗 , 曾云: “ 余少 『 而 学诗 , 迨 壮 及 老。 ” 诗 文之 间 能交相 辉 映 , 相 互渗 透 。本 文 试 以 《 琅媛 文集 》 中 的《 补 孤 山种 梅序 》 为例 , 分 别从 以诗
张岱 出身 世代 簪缨 之家 , 其人 不但 善 文章 , 1 = 诗词 , 而且通 晓戏 曲 、 音乐 、 造园 、 绘画 、 书法 、 篆刻 、 茶道 、 古董等 , 堪 称 明清 之际 的大艺 术 家 , 大 学 问家 。若论 文 学 成 就 , 以散 文 为独 绝 。现 存散 文 集 有 三种 , 即《 琅
5 9 %; 《 扬 州清 明》 l 8 共8 1 句, 其 中 四言 4 3句 , 约 占全 文句 数 的 5 3 %; 《 补孤 山种 梅 序
论张岱的风俗小品
张岱 是晚 明小 品文 的集大 成
过 去繁华靡 丽生活 的追忆 ,成 为 他 寄托故 国之思与 身世之感 的精 神 依托 。 遥思往事 , 即书之 , “ 忆 持 向佛前 , 一忏 悔 ”1且不 论 《 一 {, 2 梦
加先辈 , 自称 “ 他 老饕 ” 在祖 父著 ,
蠹诗魔 。” 这种极尽享受与斑斓 但 的生活 ,随着明朝 的败亡 而顿成
幻梦 。墓志云 :年至五十 , “ 国破家 亡 , 迹 山居 , 存 者破 床碎 几 , 避 所 折鼎病琴 , 与残 书 数 帙 , 砚 一 方 缺 而已。布衣蔬 食 , 常至断炊 。”] [ 1 对
忆 》中究竟有 多少 自责 与反省 的 成 分 , 对昔 日个 人生活 、 情爱 但 性
好 的叙述 ,构 成 了张岱小 品文 的 个重要方 面 , 体现 了张岱的 “ 真
一
等都有 独到 的心 得。《 奶酪 》 文 一 细述奶 酪的 多种 制作方法 ;樊 江 《 陈 氏橘》 记述存 贮之法 :购得 之 , “ 用黄砂 缸藉 以金 城稻草 或燥松 毛
有不 少精妙小 品散文 。张岱散 文 突破 传 统散 文 宗经 载道 原 则 , 将 题 材 拓 展 到 社 会 生 活 的诸 多 方 面, 凡身 之所 历 、 目之所 睹 、 之 心 所系 、情之所寄者 ,无不 囊括笔 底 ,并借 此 以寄托 故 国之 思与 身 世之感 ; 其是他对 民风 民俗 、 尤 民 间文化 、 市风情 的理解与把握 , 都 远在许 多史书与方 志之 上 ,故 而 他的小 品又可视 为明末 的一部社 会 文 化 风 俗史 。 “ 二梦 ” 作为 张岱小 品文的代 表作 , 其共 同特点之 一即“ 遥思 往 事” 。以 甲申明亡为界 , 岱前后 张 半世 的生活判若 云泥 ,因此 “ 二 梦” 寄托 了沉重的身世之感 。岱家 世代 簪缨 , 至岱 , 因无功 名 , 家声 渐衰 , 其~ 生行履 , 见诸 史传者不
晚明山水小品文中的“人趣”——以袁宏道和张岱作品为例
晚明山水小品文中的“人趣”——以袁宏道和张岱作品为例徐文翔【摘要】晚明的山水小品文,比前代的山水文学更具"人趣"。
以袁宏道和张岱的作品为例,这种"人趣",一是真情之趣:晚明文人将个性生命的认同置于传统社会规范之外,追求性灵之本真之情;二是世俗之趣:山水游记中混杂着对世俗百态的描写,写山水即是写世俗。
小品文的特点和文人的山水观念,共同契合了晚明思潮影响下的审美趣味,从而造就了散文史上的辉煌。
【期刊名称】《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106-109)【关键词】晚明;山水小品文;趣味;真情;世俗【作者】徐文翔【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安庆2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62“小品”一词,原指节略本的佛经。
到了晚明,小品则成为一种特定文体的专称,当时的文人,几乎无人不作小品。
晚明小品文之所以如此发达,是因为它的特点,恰恰符合了晚明思潮影响下文人的审美趣味。
小品文形制既自由,行文又随意,其内容或发议论,或谈掌故,或泄郁愤,或抒雅情,总之是直抒性灵,舒卷自然。
这些特点,与晚明文人“求真”“主情”“尚趣”的追求相契合,故小品文在他们手中焕发了最耀眼的光辉。
而在众多题材的小品文中,有一类又尤其出色,那便是山水小品文。
山水小品文不仅在晚明小品文占有最多的数量、代表了其最高的成就;就是在整个古代山水游记中,它也是唐宋之后的另一个高峰。
同样是山水游记,晚明山水小品文与前代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呢?用最精炼的语言来概括,那便是“人趣”。
晚明山水小品文,何以能以“人趣”成为其迥别于前代的特点?概括地说,是因为晚明文人写作山水游记,在思想旨趣上便与前代文人不同。
晚明之前的山水观,常以山水来比附道德,此说自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始,千百年间影响了无数文人。
虽然在不同时期,文人的“山水—道德”观念的内涵也有不同,比如魏晋文人“万物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的生命体认,比如柳宗元“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的物我合一,但无论如何,总是将自我情操与自然联系起来,以“我”观“物”,并将物人格化。
论张岱小品文中的西湖情结
、
张岱 与西湖 之缘起
张宗 子对 于西湖 不吝 笔墨 ,他有 关于 西湖 的作 品,就 有7 6篇 之 多 。对 于他 而 言 ,西湖 不 仅仅 是 简 单 的一泊 湖 水 ,而是 承载 了张宗 子一 生 的岁月 。他对 西湖 的熟悉 与 了 解 ,正如 其友 人王 雨谦在 《 西湖 梦寻 序 》所 称 : 张 陶庵盘礴 西 湖 四十 余年 ,水尾 山头 ,无处 不 到。湖 中典 故 ,真 有 世居 西湖 之 人 所不 能识 者 ,而 陶庵 识之 独 详 ;湖 中景物 ,真有 日 在 西 湖而不 能道者 ,而陶庵道 之独 悉。今乃 山川改革,陵谷变迁,无怪其惊惶骇怖 ,乃思梦 中寻往也 。 张宗 子透过 西湖 的水 ,看到 自己恍 如 隔世 的前世和 今 生 ,他对 西湖 的追寻 ,更像 是在 追讨 自己过 去 的美好 。于 是 , 当他 阔 别 西湖 二十 八 年 之 后 ,发 现 “ 一 带 湖 庄 ,仅 存 瓦砾 “ 则是 余 梦 中所有 者 ,反 为 西湖 所无 ” ( 《 西湖 梦 寻 ・自序 》 )时 ,他 的惆怅 与 失落可 想而 知 。随之 而起 的 , 是一种 强烈 的幻 灭感 ,这种 幻灭 感不仅 是 因为西湖 梦 的破 灭 ,更深 的,还 有家 国的颓 败 。
由此 我们 可 以看 出 ,以 《 西 湖梦寻 》为代 表 的西湖小 品文 不 是简 单 地对 自己往 昔 生活 经 历 的一 次 回顾 , 而是 “ 留之后 世 以西湖之 影 ” ,是对故 国 的眷 念和 思念 ,是对失 落 心灵 的探 寻。这 一切都 付诸笔 端 ,他 笔下 的西湖 充盈 了 人世 沧桑 的 内涵 ,他 的 “ 西湖情 结 ”也 更多地 带有个 人理 想主 义色 彩 。 纵观 张岱 的西湖 小 品文 ,无 论是理 性 的思考 ,还是对 精神 家 园的寄 寓 ,都透 露 出晚 明时期浓 浓的人 文气 息。林 语 堂 曾赞 晚 明小 品文 说 :“ 此 类小 品文 ,可 以说 明,可 以 抒 情 ,可 以描 绘人 物 ,可 以评论 时事 ,凡方 寸 中的一种 心 境 ,一 点佳意 ,一股 牢骚 ,一把 幽情 , 皆可 听 由笔 端流露 出来 ,是所 谓 现代 散 文之技 巧 。 ”那 么可 以说 文 言散 文 中 的现 代派 ,张岱 也是 当之无 愧 的了 。但 比行文 技巧更 引人 注 目的,是 张岱 在他 的小 品文 中所 表现 出来 的深刻主 题和 鲜 明风格 。具体 到张 岱的西 湖小 品文 中,便是 一 以贯 之的 “ 西湖 情结 ” 。 参考文献 : [ 1 ] 章 培 恒 ,骆 玉 明 . 中国文 学 史 ・ 下 . 上海 : 复旦
嗜癖心态与张岱小品文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嗜癖心态与张岱小品文张子宁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晚明文人中流行着癖好之风,其中张岱是较为突出的表现。
这种癖好之风既是他们对个性的追求,也是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
同时,这种好癖,重癖的心态对张岱小品文创作也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好癖之风;人物多样化;真与近作者简介:张子宁(1991.7-),女,甘肃文县人,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81-01一、张岱晚明文人好癖之风晚明文人中宣称有癖之人不在少数。
屠隆的“烟霞之癖”,即使未能出游,也“日夜不忘丘壑间”、“未尝不结思东南之佳山水”。
陈继儒自称有“负花癖”,到了春分、秋分之时,便带着家仆“犯风露,废栉沐”,去田圃中栽植花木。
他们癖好种类繁杂,从高雅的书癖、画癖,到世俗的花灯癖、美婢癖;从跋山涉水的山水癖,到近在眼前的花草癖等等,可谓是无所不包。
甚至由此产生了很多关于事物鉴赏的专著。
比如,袁宏道的《甁史》、陆树声的《茶寮记》、王思任的《奕律》。
“癖好在明代文人之间,不再只是附庸地倚靠援引古贤逸士藉以正当化的嗜好,而进一步能理直气壮地高声宣称,并以此为荣为傲”[1]。
在晚明,对“癖”的追求成为文人们的一种风尚。
张岱是晚明癖好之风的助推者。
他在《自为墓志铭》中自言嗜好极多,“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2]。
他不仅有所爱好,而且精于爱好。
以茶来说,他不光对茶的种类、泡茶方式以及饮茶之道有着极其细致地了解。
更甚的是,他能够品鉴出茶何时产于何地,如何采的茶,怎样制的茶,用哪种水泡的茶。
他的这种品鉴能力让当时身为品茶专家的闵汶水都惊叹不已,发出“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的感叹。
在张岱家族中,有癖之人也不止他一人。
有钱癖的族祖张汝方,癖于土木的弟弟张萼,有书癖的弟弟张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张岱人物小品文学生姓名:张裕晋指导教师:白建忠引言:张岱,晚明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历经繁华到凄苦,一生跌宕,著作累累。
他的作品具有非凡的特色,集中体现了晚明思想解放潮流之下,涌现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
不仅为我们研究明末独特的社会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且他所倡导的文学理论、对人生真性情的追求、对生活艺术的独特感知、对生命价值的独到认识也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
一、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论及张岱,初涉中国古代文学的学者都略知一二,但若从深层次的角度上来谈,我们却知之甚少。
的确,在中国古代文学这片汪洋大海里,不是每一朵浪花都能激起时代最强劲的呼应,他们中的多数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只能在历史的一角浅吟低唱,如张岱是也。
张岱,明末清初学者,文学家。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①号陶庵、蝶庵、古剑陶庵、古剑老人等,晚年又号“六休居士”②,山阴(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
生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年说法不一,最可靠的一种说法大约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享年九十三岁。
张岱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家族世代都是大学者,经济条件优越实属当然。
据他在《舂米》中追忆“少壮秾华”③云:“余生钟鼎家,向不知稼嫱。
米在囷廪中,百口丛我食。
婢奴数十人,殷勤伺我侧。
喜则各欣然,怒则长戚戚。
”④在这样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怡然,奴仆环绕的环境中,张岱青少年时的日常生活主要倾注于结交各方名流,与他们一起切磋文艺。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媲,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⑤这是张岱在晚年时对自己青年奢侈生活的典范概括。
但是以明朝灭亡为界,张岱的生活先后呈现出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前期的极尽繁华与后期的萧条凋敝。
明灭之后的他背负着国破家亡的凄苦在生与死的两难中艰难抉择,最终披发入林,过上了清苦隐逸的生活。
届张岱出生之时,明朝已经走过了它的二百二十九个春秋。
明末,政治上,对外满人问鼎中原,随之兵患不断,烽烟四起。
对内宦官专权,奸臣当道,党争酷烈。
贤能忠臣,或被贬职,或遭残害。
经济上,工商势力活跃起来,尤其是张岱所处的江南地区,手工业的繁荣直接促使市民阶层迅速扩大,包括商人、作坊主、手工业工人、自由手工业者、艺人、妓女、各类城市贫民和一般的文人士子等,正如张岱在他的散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一样。
当然商品经济对文学的影响还直接反映在人们的文学审美价值取向上,比如①胡益民,《张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2页。
②胡益民,《张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2页。
③胡益民,《张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3页。
④胡益民,《张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3页。
⑤胡益民,《张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3页。
艺术趣味的世俗化。
文化上,文学左派兴起,反理学,判礼教的思潮涌起,李贽公开标榜利欲、情欲为人之本性,主张童心本真,率性而为,这无疑是对传统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彻底反判,在这种思潮之下文学创作领域激起一场“性灵说”,这在张岱的文学作品也有充分的体现。
二、主要的散文著作张岱的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累累,作为史学家,《石匮书》①及其《后集》是他留给后世的最具影响力的史学作品,他继承了中国优秀史学家司马迁的传统,兼具文学作品和史学作品的特点,和他同时代的著名学者王雨谦给予此书很高的评价。
本文重点论述的是作为文学家的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
首先,《陶庵梦忆》就是其中一部影响巨大的著作。
此书成书于国变之后,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寓于胸中而潜转,苍凉失意付于笔端。
情真意切,生动有趣,堪称明末小品文之极范。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之中,小品文这一文体历来处于边缘地带,它在晚明时期的繁盛与当时特殊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文学审美趣味发生变化,文学主体从贵族走向市民,同时文学文体也实现了从严肃古板的作品到精炼而富有雅趣的小品文的转变。
毫无疑问张岱的小品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应运而生了。
张岱的散文著作还有《西湖寻梦》。
作品主要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西湖景观。
明朝灭亡,短暂的鲁王政权如昙花一现,生活境况的巨大反差,激起了作者对儿时的回忆。
“西湖寻梦”,寻找作者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年。
作者在心中为自己建筑了理想的“西湖世界”,以缓冲现实的苦难孤寂,作者的这种独特的遗民情绪在历代末期的文人身上都会有所体现,如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同样写于清王朝走向覆灭的时期,文人与生俱来的对社会生活的敏锐感受总让他们比一般人更清醒地看到社会生活的种种矛盾。
鲁迅说,越清醒者越孤独。
的确,面对现实他们无能为力,回忆过去并付诸于笔端,在写作的世界里寻找心灵的平衡,张岱就选择了这样的方式,《西湖寻梦》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之中完成的。
《陶庵梦忆》与《西湖寻梦》并称为“二梦”②。
与《西湖寻梦》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侧重描写的是晚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更为丰富生动。
于作者自身而言,再繁华的世界也终究是梦。
这种从繁华优越的物质生活突然跌落到困窘之中的悲凉凄苦的心境在书的命名中也有最直观的体现。
《陶庵梦忆》除补遗之外共八卷。
所涉内容包括自然景观,民俗风情,戏曲,绘画,藏书,品茗等方方面面。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他记录了一类人,一类奇巧怪诞之人。
也就是本文将要重点论述的人物小品文中所涉及的人物。
当然把张岱的小品文分为自然小品文、人物小品文、风俗小品文三类,这样的划分并没有严格的标准,记物也会涉及到人,记人也会涉及到物,这样的划分只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已。
三、人物形象分析(一)人物的“疵”与“癖”张岱人物小品文内容丰富,所涉及的人物形形色色、不胜枚举,本文重点选取了其中颇具特色的个别人物进行分析。
“人无癖不可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交也,以其无真气也。
”③这是张岱在人物品评方面的独到见解。
①胡益民,《张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34页。
②张则桐,《张岱探稿》,凤凰出版社,2009年,277页。
③张岱,《陶庵梦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2页。
,《金乳生草花》记录了主人金乳生爱花成癖,在自家庭院辟地养花,独特的花园布局颇具画意。
①所植之花品种之多之繁,春夏秋冬蔚为奇观,更为可贵的是主人虽弱质多病但事必亲历,冰龟其手,日焦其额,不顾也。
文人追求这种闲适淡雅的生活,最初见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当中。
晚明文人这种独特的生活情趣,一方面由于浙江一带地区自然风景宜人,是花草生长的天然场所;另一方面与晚明江浙一带商品经济发达,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有很大的关系。
《祁止祥疵》不仅记录了作者的好友,在书画、蹴鞠、鼓钹、梨园等方面如疵如醉的热爱。
②而且通过描写祁止祥亲自教一只小鸟音律的趣事,充分展现了主人公奇特、率真的性格特征。
《张东谷好酒》描写了张东谷好酒成癖③,每每因为想吃酒,却终不达愿而郁郁寡欢,一旦吃到酒之后便欣然欢喜,神情自若,怡然自得。
(二)艺人群体分析《吴中绝技》短短几句话记录了共9位民间艺人④,他们各善其长,巧夺天工,良工苦心每每为鉴赏者惊叹不已。
《濮仲谦雕刻》同样记录了一位艺人,他安贫自如,雕刻技艺精湛,“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⑤。
沈梅冈更是一位奇人,他在狱中十八年,读书之余,旁攻艺匠,作品令张岱奉为珍品,爱不释手。
作者广结天下有独特技艺之人,不论他们身份卑贱还是高贵,都与之热心相处,这与以往的文学作品重视描写位高权重之人完全不同,反映了晚明文人审美情趣的世俗化。
这种趋势不是只有在民间才有的,它受到了晚明时期的上流社会的影响,明末宦官专权,皇帝不理朝政者大有人在,其中有一位专攻木匠而几十年不上朝,可见对技艺的追求在明末是一种由统治者所引导时代风尚。
《朱云侠女戏》描绘了晚明戏曲舞台艺术之精妙绝伦,丝竹错杂,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朱云侠“未教戏、先教琴、先教琵琶、弦子、萧管、鼓吹、歌舞,借戏为之,其实不专为戏也”⑥。
可见明末对演员素质要求很高,只有在学会了乐器和音律的基础之上才能学习演唱。
《彭天锡串戏》⑦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调描写了彭天锡的高超演技,并指出原因,强调了戏外功夫对演员的重要性。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戏曲的繁盛伴随着晚明文人对社会的普遍认识,江南的繁荣奢侈与整个国家内忧外患,礼崩乐溃,享乐主义浪潮高涨交织在一起,他们放浪形骸的外表掩饰不住内心的焦灼躁动。
对张岱而言,生活的巨变让他对人生如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受。
《濮仲谦雕刻》中濮仲谦相貌平平。
却技艺超群,巧夺天工,随意一件小器物,经过他的雕刻都熠熠生辉、艺趣盎然。
得其一款,遂得重价。
虽然如此,但主人公仍不为名利所累,洁身自好,超脱于外。
对此,作者以真挚的感情给予很高的评价,他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作者对那些技艺超群并且不媚俗、不事权贵的底层市民的欣赏和赞叹。
《柳敬亭说书》中柳敬亭,江湖人称“柳麻子”。
同样,说书技艺精妙绝伦,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艺术魅力,听众无不屏息凝注,为之动容。
作者将其与王月生并称,认为他们对艺术的喜爱不雕琢、不刻板,与生而来,无可替代。
他们才是真正地具有艺术魅力的人,作者撇开自古以来只关注英雄贵族、才子佳人的偏见,发自内心地欣赏这些奇特的人物,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欣赏眼光,和人生追求。
(三)女性形象分析①张岱,《陶庵梦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8页。
②张岱,《陶庵梦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2页。
③张岱,《陶庵梦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8页。
④张岱,《陶庵梦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9页。
⑤张岱,《陶庵梦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20页⑥张岱,《陶庵梦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26页⑦张岱,《陶庵梦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3年。
在张岱的作品中除了家人以外,记录最多的就是王月生和朱楚生。
王月生是作者极力描写的一位女性形象,她是南京名妓,周围没有一人能与她相媲美,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商贾狎客都以与她相交为荣。
她貌美绝伦、多才多艺、蕙质兰心、善楷书、善品茗、画兰竹、通曲词、解吴歌,品位高雅、一般不与俗人结交。
作者以大量地笔墨渲染了她的超凡脱俗和与众不同。
一方面对她的才艺给以了相当的肯定,同时对她不喜言笑、特立独行、保持自我的性格表示赞扬。
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本心,需要的是一定的修养和气度,人往往会身不由己,挣扎于名与利的洪流中不能自已,而王月生却能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她周围的纷纷扰扰,实属不易。
朱楚生,一名女戏曲演员。
精通音律,戏曲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曲词科白不在话下。
作者打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桎梏不但欣赏她的才艺,而且关注她的内心世界。
传统的封建思想自古以来就不把妇女当做人来看,她们只是男权社会的附庸,她们没有独立的思想、人格,对一切的苦难和不幸只能默默承受,而且没有任何发言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