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西安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西安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西安市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产业逐渐萎缩,乡村振兴任务迫在眉睫。
为了促进西安市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实施方案。
首先,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在于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力和附加值。
西安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产品资源,可以优先选择一些具有特色、品质优良的农产品进行推广。
城乡一体化的机制要更加顺畅,搭建起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桥梁,加大宣传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西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其次,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
西安市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的农业科技企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
此外,要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
再次,要开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方向之一,能够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西安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可以开展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旅游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
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
此外,还要注重乡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乡村产业振兴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生态效益。
要加大对农田和水资源的保护,推行农田水利综合,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农田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要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要加强乡村治理和组织建设。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健全的组织架构和有效的社会管理。
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同时,要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完善村级组织和农民自治组织,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综上所述,西安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方案包括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开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注重乡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加强乡村治理和组织建设。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2.12•【字号】市政办发〔2017〕118号•【施行日期】2017.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就业促进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17〕11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2月12日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为支持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开展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84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7〕46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突出发挥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引领作用,激活资源要素,推动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良性互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鼓励返乡下乡人员领办创办一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电商平台等新模式,引导和发展一批规模种养等生产经营型、烘干贮藏等农产品加工型、农资配送等生产服务型、休闲养老等生活服务型新业态,新增农民工等人员自主创业2.5万人,新增各类创业创新主体1万家,带动就业5万人以上。
2024年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实施方案范文(通用)
2024年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实施方案范文(通用)一、总体目标2024年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改革创新、产业升级、生态发展等措施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风景。
二、政策措施1. 加强财政支持: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民培训等方面。
2.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流转权分开确权登记制度,创造条件让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和经营管理增加收入。
3.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农业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变,提高乡村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4. 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提升其创业就业能力,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
5.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6. 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设立和发展,提供农民贷款、保险、理财等金融服务,支持农民创业发展。
7.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农药残留等环境问题的解决,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美丽宜居。
三、产业发展1. 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农业种植技术和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2. 培育农产品品牌: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品质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农村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4. 创新农村电商模式: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销售平台,提高农产品的市场流通率和附加值。
四、农民收入增加1. 发展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组建农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 加强农民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增加其收入来源。
西安振兴乡村项目名单
西安振兴乡村项目名单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战国时期秦国的首都,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安的传统乡村逐渐凋零,乡村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外流严重。
为了振兴乡村,保护乡村文化和环境,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安市政府决定实施一系列振兴乡村项目。
一、乡村旅游开发1. 修复和保护古建筑:对古村落、庙宇等进行修缮和保护,恢复古建筑的历史风貌。
2. 打造特色乡村游:开展农家乐、采摘游等活动,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3. 建设旅游设施:修建停车场、厕所、路灯等基础设施,提升游客的体验。
二、农业产业发展1. 推动农业产业化: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建设。
2. 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3. 实施农村电商项目:建设农产品电商示范村,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
三、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1. 实施水环境治理项目:修复水系,提高水质,建设环境友好型乡村。
2. 推动农村垃圾治理: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推广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3. 实施农田生态工程: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种植,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产品质量。
四、教育和社会发展1. 建设乡村教育设施:修建乡村学校和幼儿园,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
2. 实施文化活动项目: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和艺术节,弘扬乡土文化。
3. 发展农民合作社:支持农民组织成立合作社,发展农村经济。
五、基础设施建设1. 实施农村道路建设项目:修建和改善村庄道路,解决交通不便问题。
2. 配套水电路网建设:解决乡村供水和电力不足问题,保障农村基本生活需求。
3. 提升通信网络建设:提供高速宽带和移动通信服务,加强乡村与城市的互联互通。
通过上述一系列振兴乡村项目的实施,西安乡村将焕发勃勃生机。
乡村旅游的发展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乡民的收入。
农业产业的发展将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推动农产品的转型升级。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将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乡民的生活质量。
陕西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陕西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陕西省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业大省,也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实施方案。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陕西省积极发挥自身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首先,陕西省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陕西省不断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其次,陕西省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业产业是支撑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陕西省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陕西省着力推动乡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陕西省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科技人才等到农村一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此外,陕西省积极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工作。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要实现乡村的整体发展和提升。
陕西省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的力度,推动乡村的环境整体改善,提高农村的宜居性和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陕西省加强对乡村文化传承和振兴的支持。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陕西省积极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振兴工作,加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弘扬乡村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的活力和力量。
总的来说,陕西省的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未来,陕西省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陕西农村振兴实施方案
陕西农村振兴实施方案陕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为了加快农村振兴步伐,陕西省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促进乡村振兴。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振兴的基础是基础设施建设。
陕西省将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
二、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陕西省将加强农业科技支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产品增值,提高农民收入。
三、加强乡村环境整治。
乡村环境整治是农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陕西省将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的投入,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农村振兴不仅仅是农业发展,也包括了农民就业创业。
陕西省将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创业,同时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等特殊群体的帮扶,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五、加强农村治理体系建设。
农村振兴需要良好的治理体系支撑。
陕西省将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推动村民自治,加强村民自治组织的运作和管理,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
六、加强对农村人才培养。
农村振兴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
陕西省将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鼓励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同时加强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支持,提高农民素质和文化水平。
七、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
农村振兴要全面推进,不能忽视贫困地区。
陕西省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地区的农村振兴。
综上所述,陕西省农村振兴实施方案将全面推进,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加强乡村环境整治、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加强农村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村人才培养和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等措施,推动农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建设。
陕北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
陕北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陕北地区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旨在推动陕北地区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机结合。
具体目标包括:1. 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2.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3.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4.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 加大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公路和道路网络;2. 提升农村电力供应能力,推进农村电网升级和农村电气化普及;3. 加强农村供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三、农村产业发展1.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引导农民增加高效农业产值;2.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品牌;3.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
四、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1.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提升村社自治水平;2.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医疗、教育和文化设施;3.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五、农村生态环境保护1. 提倡绿色农业发展,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技术;2. 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护农村水资源;3. 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农村景观生态的完整性。
六、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1. 制定相关惠农政策,提供扶持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2. 加强资金调度管理,确保农村振兴发展资金的有效使用;3. 强化监督和评估机制,提高实施效果和社会满意度。
七、实施路径与时间表1. 制定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和具体时间表,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2. 加强项目管理和进度监控,确保实施按计划进行;3. 定期评估实施效果,及时调整方案和措施。
八、宣传与推广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乡村振兴发展的认知和支持;2. 开展培训和示范活动,推广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3. 建立宣传教育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乡村振兴氛围。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市政办发〔2016〕40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市政办发〔2016〕4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5〕105号)精神,促进我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一)总体思路。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增长方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资源禀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立足消费导向调整优化品种品质结构。
坚持生产方式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转变。
创新绿色增产技术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和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经营体系向专业化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社会化服务能力。
坚持增收途径向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转变。
立足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一批优质高效粮食生产功能区(三)着力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西安市乡村建设五抓五推进内容(一)
西安市乡村建设五抓五推进内容(一)西安市乡村建设五抓五推进内容五抓内容1.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道路建设,改善交通状况。
–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建设通信网络,促进信息化发展。
2.抓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农业产业。
–支持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附加值。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3.抓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推动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打造美丽乡村,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4.抓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农村学校和医院,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
–推进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农民基本权益。
5.抓乡风文明建设–宣传创建文明乡风,倡导礼仪和道德观念。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文明乡民。
–推动农村风化石巷道破零家,改善农村环境。
五推进内容1.推进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和优惠政策。
–注重政府引导,推动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
2.推进农民参与–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规划和管理。
–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
–鼓励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
3.推进企业参与–激发企业参与农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加强政企合作,共同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支持企业投资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4.推进社会组织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乡村社会事业发展。
–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和社区建设。
–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5.推进科技创新支持–加强科技支撑,推动乡村建设科技化。
–鼓励农民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
–支持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乡村建设。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30•【字号】市政发[2009]161号•【施行日期】2009.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市政发〔2009〕16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省有关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文件精神,现就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发展理念,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方案,围绕优质粮食、无公害蔬菜、绿色果品和优势畜牧业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农业板块和产业带建设,建设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展示园,强化示范带动,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化科技支撑,开发现代农业多种功能,努力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市场化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都市型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主要目标任务到2011年,实现全市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8%以上,达到1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0%以上,达到7300元。
全市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销售收入达200亿元,年均增长12%,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上。
实现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35家,超5000万元企业80家。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联结农户60万户,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牌农产品,带动基地100万亩以上。
三、大力实施十项工程按照《西安市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方案》要求,着力构建农业四大板块和十二条产业带,实施十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全面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乡村产业振兴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
为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
下面是一个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方案,请参考:一、制定乡村产业振兴规划1.进行乡村产业资源调查和评估,确定乡村产业发展方向。
2.制定乡村产业振兴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并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
3.加强统筹协调,确保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相协调。
二、加大投入力度1.加大政府投入,优化财政投资结构,增加乡村产业发展资金。
2.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乡村产业的金融支持,提供特色农村产业的贷款、信贷、担保等金融服务。
3.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发展,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投资兴办农村产业项目。
三、推动乡村产业创新1.加强科技创新支持,鼓励农村经济组织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引进专业人士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推动创新型农民、农村企业家的培育。
3.鼓励乡村产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技术推广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发展乡村产业特色品牌1.鼓励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乡村产业特色品牌。
2.引导农民参与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动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农村、走向市场。
五、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环境1.健全乡村产权制度,保障农民的产权和经营权。
2.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
3.建立健全乡村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农民投资农村产业,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六、加强乡村产业联动发展1.推动农业与农村工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工业化进程,打造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2.推动农业与农村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商贸、旅游、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丰富农村产业结构。
3.引导城乡产业互动,促进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城市人口的消费需求,推动农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安市长安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的通知
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安市长安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6.26•【字号】长政办发〔2017〕63号•【施行日期】2017.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安市长安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的通知长政办发〔2017〕63号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企事业单位,各垂直管理单位:《西安市长安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已经18届区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6月26日西安市长安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为进一步加快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区政府决定,对符合《西安市长安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和《西安市长安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的新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和奖励。
第一条财政资金补助和奖励对象:户籍关系在长安区的农民,在长安区注册登记的农家乐经营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
第二条鼓励优质粮食发展。
对采用绿色栽培技术,并通过产品认定的绿色粮食生产基地,每亩一次性奖励项目建设主体10元。
对集中连片种植水稻、莲藕面积达到50亩(含50亩)以上的,每亩奖励500元。
第三条鼓励设施农业发展。
对集中连片新建钢架大棚面积达到20亩(含2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花卉、果业基地,每亩设施奖励3000元,奖励资金按照5:3:2的比例分三年兑付。
第四条鼓励花卉产业发展。
对新建的花卉生产连栋温室,每平方米奖励项目建设主体300元。
对新发展集中连片的露地花卉面积达到50亩以上(含50亩)的,一次性每亩奖励建设主体1000元。
第五条大力支持绿色环保畜牧业发展。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20〕10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4月13日西安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9〕2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培育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产业(一)稳定粮食生产。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粮食安全市、区(县)长责任制,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旱作节水、立体种植、绿色防控、配方施肥等集成技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
到2025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产量保持在120万吨以上。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二)做强优势主导产业。
一是促进以猕猴桃为代表的果业转型升级。
创新栽培模式,大力推广集成技术,加快老园区改造。
重点建设省级周至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和市级周至猕猴桃之乡项目。
到2025年,完成猕猴桃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面积10万亩以上。
二是加快发展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现代畜牧业。
以临潼区、阎良区、蓝田县为核心,着力打造奶山羊产业引领示范县,支持阎良羊乳特色小镇建设和蓝田奶山羊品种改良与扩繁工程。
到2025年,全市奶山羊存栏达到30万只以上。
三是做强以瓜菜为代表的高效设施农业。
立足阎良区、高陵区、秦汉新城高效设施农业板块,结合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新材料应用,提升设施大棚生产水平,增加复种指数。
西安市农业局关于支持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西安市农业局关于支持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农业局•【公布日期】2006.09.08•【字号】•【施行日期】2006.09.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西安市农业局关于支持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各区县农业(农牧、农林、畜产、果业、农村工作)局、综合开发办、扶贫办:为贯彻落实全市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现场会精神,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在县(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促进全市都市农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支持县(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都市农业发展按照《西安市加快都市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市农业局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建设四大板块和十条产业带,努力构建五条龙型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培育区域特色经济,提高全市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工业化、市场化水平,壮大县(区)域经济。
市农业局支持每个板块、每条产业带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明确配套措施,明确科技、服务人员,明确考核落实机制,按照规划确定项目。
整体推进板块和产业带建设,既支持扩大基地生产规模,又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产业带内农产品加工销售。
二、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市农业局组织在全市开展全面深入的调研活动,帮助今年启动的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选准培强主导产业,推进产业富村;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推进科教兴村;启动实施百村千户沼气国债示范项目,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生态建村;加强村级财务监管,实行村务公开,加强农民培训,推进人才强村。
2006年,市农业局重点抓10个示范村,每个村由一个业务处室负责,带动10个涉农区县农业部门再抓90个试点村。
市县农业部门都要成立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将“一村一品”工作作为示范村建设的主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开展调研,做好认定;因地制宜,加强规划指导、试点示范,带动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三、积极实施产业优化行动市农业局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农业发展领域,增加县(区)域财政收入。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市政发[2009]50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正文:----------------------------------------------------------------------------------------------------------------------------------------------------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市政发〔2009〕5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2008-2012年)的通知》(陕政发〔2009〕1号)、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发〔2009〕3号)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现就全市农民增收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特别是从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以来,我市农民收入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12元,人均增收813元,增长18.5%,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呈现出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好势头。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仍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依然滞后,仍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依然困难,仍需要加快。
2008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仍处在倒数第二位。
与城市居民收入间的差距也不断拉大,由2000年的城乡收入差4020.2元增大到2008年的9995元;农民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收入仍占主导地位,来自工资性收入的比例依然较低,仅占总收入的41.5%,随着金融危机影响蔓延,农民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市政办发〔2017〕121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市政办发〔2017〕12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7〕8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主要目标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坚持改革创新,激发融合发展活力;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交叉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
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新格局基本形成,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二、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强一产。
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重点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推广优质饲草料种植,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西安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十镇百村”补短提升行动方案
西安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十镇百村”补短提升行动方案
西安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十镇百村”补短提升行动方案是西安市政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具体方案如下:
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道路、电力、供水、通信等方面的改善,提高农村交通便利度和生活水平。
2. 农业产业发展: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3. 乡村旅游发展: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农庄、农家乐等农业旅游项目,增加乡村经济的收入来源。
4.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提高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推动乡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
5. 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改善: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水平。
6. 农村文化建设:加强乡村文化挖掘和传承,保护和提升农村文化遗产,举办文化活动,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7. 农村社会治理: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
以上就是西安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十镇百村”补短提升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实施这些具体措施,将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于 推 进 农 村 一 二 三 产 业 融 合 发 展 的 实 施 意 见 》
政 办 发 号 精 神 ( 陕
〔 2〇 1 7 〕 8
)
,
加 快推 进 我
市 农 村 一 二 三 产 业 融 合 发 展 , 提 出 如 下 实 施 意
见 :
一
、
主 要 目 标
以 党 的 十 九 大 精 神 为 指 引 牢 固 树 立 创 ,
着 力 构 建 农 业 与 二 三 产 业 融
合 交 叉 的 现代 产 业 体 系 ,
形 成 城 乡 体 一 化 的 农
村发 展 新格 局 。
到
年 2 02 0 ,
农 村 产 业 融 合 发
展 总 体 水平 明 显 提 升 产 业 链 条 完 整 、 功 能 多 ,
样 、 业 态 丰 富 、 利 益 联 结 紧 密 的 新格 局 基 本 形
年 20 1 7
1 2 月 2 7 日
各区、
县人 民政府 ,
市 人 民 政 府 各 工作 部 门 、
各 直 属 机 构 :
为 贯 彻 落 实 《 国 务 院 办 公 厅 关 于 推 进 农 村
一 二 三 产 业 融 合 发 展 的 指 导 意 见 》 ( 国 办 发
〔 2 0 1 5 〕 9 3 号 ) 和 《 陕 西 省 人 民 政 府 办 公 厅 关
文 件 发 布
( 二 ) 全 市 商 业 综 合 体 ( 不 含 酒 店 ) 天 然
气采 暖锅 炉 暂停供 气 ,
自 主 采 用 电 力 等 其 他 采
暖 方 式 。
( 三 ) 全 市 采 用 天 然 气 供 暖 的 单 位 ( 办 公
陕西农村振兴实施方案最新
陕西农村振兴实施方案最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振兴战略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议题。
陕西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振兴对于陕西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为
了推动陕西农村振兴,我们制定了最新的实施方案,旨在促进陕西
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首先,我们将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在实施方案中,我
们将重点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
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其次,我们将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实施方案,我们将支持
和引导农村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
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
另外,我们将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流转工作。
通过实施方案,我们
将推动农村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支持农民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通过实施方案,
我们将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
和技术人才到农村发展,为农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我们将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建设。
通过实施方案,我们将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的来说,陕西农村振兴实施方案的最新内容,将全面推动陕西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这一实施方案,努力为陕西农村振兴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9〕2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培育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产业(一)稳定粮食生产。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粮食安全市、区(县)长责任制,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旱作节水、立体种植、绿色防控、配方施肥等集成技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
到2025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产量保持在120万吨以上。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二)做强优势主导产业。
一是促进以猕猴桃为代表的果业转型升级。
创新栽培模式,大力推广集成技术,加快老园区改造。
重点建设省级周至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和市级周至猕猴桃之乡项目。
到2025年,完成猕猴桃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面积10万亩以上。
二是加快发展以奶山羊为代表的现代畜牧业。
以临潼区、阎良区、蓝田县为核心,着力打造奶山羊产业引领示范县,支持阎良羊乳特色小镇建设和蓝田奶山羊品种改良与扩繁工程。
到2025年,全市奶山羊存栏达到30万只以上。
三是做强以瓜菜为代表的高效设施农业。
立足阎良区、高陵区、秦汉新城高效设施农业板块,结合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新材料应用,提升设施大棚生产水平,增加复种指数。
创建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示范田,大力发展满足市民需求的绿色有机蔬菜和特色瓜菜。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三)做精区域特色产业。
按照“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的思路,加强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基地。
以户太葡萄、临潼石榴、灞桥樱桃、长安桃、蓝田大杏、阎良冬枣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时令水果;以奶制品、蜂产品、肉类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临潼奶牛、蓝田中蜂等特色养殖业;以周鄠沿渭苗木花卉生产区、蓝田白皮松苗木生产区、长安和秦汉新城花卉生产区、临潼番茄制种产业、秦汉新城茯茶产业等为重点,发展区域特色产业。
充分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
发展特色食品、手工业等乡土产业。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资源规划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工信局)(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发展猕猴桃、羊乳产品和蔬菜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规模扩张,不断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
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流通。
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争创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五)拓展乡村旅游业。
围绕民俗文化、农耕体验、果蔬采摘、户外运动、民宿、康养度假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打造集田园风光展示、旅游休闲观光、特色民俗体验为一体的高质量乡村旅游产品和乡村旅游体系。
到2025年,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达到6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达到30个,创建2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各涉农区县因地制宜打造2至3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3至5个乡村旅游品牌。
(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卫生健康委)(六)培育农村电商服务业。
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升级。
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镇(街)和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能力及物流配送能力全覆盖,创建一批市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区(县)、示范镇(街)、示范村,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联社)二、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七)优化现代农业布局规划。
依据自然承载条件,科学划定农业特色产业布局,建立区域特色、资源优势、生态承载、环境保护基本平衡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空间和产业结构。
开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示范创建,推动形成生活、生产、生态相协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资源规划局)(八)统筹县域城乡产业发展。
在县域内统筹考虑城乡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街道)、中心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
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搭建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和产品营销等平台。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九)推进特色产业强镇建设。
发挥镇(街)上连区(县)、下连村的纽带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特色产业强镇。
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镇(街)和物流节点集中。
引导特色农业小镇立足产业基础,加快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十)促进“一村一品”示范带动。
支持镇(街)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有条件的村建设农工贸专业村。
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等,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的目标。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十一)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到2025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50家。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十二)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
建设集种养、加工、销售、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促进“农业+”多业态发展。
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等,拓展农业功能。
到2025年,全市力争建设10个以上田园综合体。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旅游局)(十三)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支持各涉农区县(开发区)积极创建各级现代农业园区,进一步明确创建标准,提升创建水平,把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展示区、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
到2025年,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达到220个以上。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我市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农业主管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以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点为抓手,积极发挥标准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标准化生产及农产品仓储物流(含冷链)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监管。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十五)推进绿色化生产。
推行绿色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大力实施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加强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废旧地膜和农业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
到2025年,全市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十六)实施品牌化发展。
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识认证工作,做优做强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持续做优周至猕猴桃、户县葡萄、临潼石榴、阎良甜瓜、蓝田大杏、灞桥樱桃等区域公用品牌;做强爱菊粮油、银桥乳业、众天蜂蜜、百跃羊乳、聚仙猕猴桃等企业品牌。
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获得国家级、省级著名品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等农产品经营主体给予奖励。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十七)提高市场化水平。
立足大基地,对接大市场,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推动“互联网+流通”,促进建立立体化营销模式。
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引导供销合作社、粮食流通、大型商贸等企业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体系建设。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供销联社)(十八)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
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需求,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每年组织实施农业技术研发项目50项;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每年选派不少于120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一线。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十九)促进农村创新创业。
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
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培训,提高创业技能。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退役军人局、团市委、市妇联)五、完善政策措施(二十)健全财政投入机制。
加大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推动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项目安排上向乡村产业倾斜,支持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品牌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鼓励按规定对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农业企业给予相关补贴,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资源规划局、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市税务局)(二十一)创新乡村金融服务。
支持中央和我省政策性涉农保险提标、扩面,积极推进我市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工作。
各涉农区县(开发区)要落实国家、省级、市级政策性保险配套资金,充分发挥“三农”保险保障能力。
鼓励我市融资担保机构加大乡村产业项目融资担保力度,拓宽担保业务类型。
引导县域金融机构提高新增存款在当地投放的比例,重点支持乡村产业。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探索应用于乡村产业和农村创新创业。
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
积极推广“统贷联放”金融服务模式,统筹融资需求、深化联结机制,围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提供“信贷+投资+担保+保险”综合融资方案,提升农业产业融资获得感。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金融工作局、人行西安分行营管部)(二十二)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
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良种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
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投入乡村产业。
加强工商资本跟踪监管,引导监督企业严格依法依规开发利用农业农村资源,不得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产业,不得侵害农民财产权益。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资源规划局)(二十三)落实和完善用地保障政策。
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探索市县联动“点状”供地模式,并将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产生的土地指标,优先用于支持乡村产业振兴。
有序开展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用地及“四荒地”等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