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日起新个税税率表、速算扣除数及个税EXCEL计算公式
个税公式2024函数excel
个税公式2024函数excel个税公式(2024版)包括税前工资、专项扣除、起征点、税率表等几个重要因素。
以下是个税公式(2024版)的详细解释和Excel函数实现。
1. 税前工资(Salary):税前工资是计算个税的基础。
假设税前工资单元格为A12. 专项扣除(Deduction):个税法规定了一系列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
这些扣除项会减少应缴个税额。
专项扣除可以通过函数实现,例如VLOOKUP函数来查询相应的扣除金额。
假设专项扣除单元格为A23. 起征点(Threshold):起征点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的起始点,低于起征点的工资不需要纳税。
在中国,起征点金额是5000元人民币。
可以将起征点设为一个常数,如5000。
假设起征点单元格为A34. 税率表(Tax Rates):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一系列不同档次的税率。
根据2024版税率表,以下是具体的税率区间和相应税率:-不超过3000元:3%可以使用IF函数嵌套来根据税前工资的不同范围来计算相应的应纳税额度。
以下是一个示例公式:=IF(A1<=A3,0,(A1-A3)-(A2))解释:如果税前工资小于等于起征点,则应缴个税为0。
如果税前工资大于起征点,则需要计算应纳税额度。
应纳税额度等于税前工资减去起征点和专项扣除的差额。
如果差额小于等于0,则应缴个税为0。
5. 税后工资(Net Salary):税后工资等于税前工资减去应缴个税。
=A1-IF(A1<=A3,0,(A1-A3)-(A2))解释:如果税前工资小于等于起征点,则税后工资等于税前工资。
如果税前工资大于起征点,则税后工资等于税前工资减去应缴个税。
在Excel中,可以将上述公式放置在相应的单元格中,以实现个税计算。
只需将税前工资、专项扣除、起征点等值输入到相应单元格中,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应缴个税和税后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个税公式(2024版)仅适用于中国税法中适用的个人所得税。
新个税法下工资薪金、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详尽版)并附新个税法
工资薪金、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工资、薪金计算公式: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个税起征点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个税起征点:现行起征点20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案例: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扣除三险一金后为72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7200—3500)×10%—105=265(元)年终奖缴纳个税计算公式: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以及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个税缴税方法。
(1)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
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如:一个人的年终奖金为24000元,当月工资为5100元。
以24000除以12,其商数2000对应的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24000×10%-105=2295(元),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5100-3500)×10%-105=55(元),该纳税人当月共计应纳个人所得税=2295+55=2350(元)。
(2)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
计算方法是: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018年新版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2018.3.15)
2018年新版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2018.3.15)《营改增试点行业纳税遵从指引—房地产业.pdf》《房地产行业新收入准则培训材料.pdf》《税务筹划案例大全2017修正.doc》《企业股权转让;合并、分立与资产重组的税务处理》《营改增后最新土地增值税竣工清算实操大全》2018版税法公式大全2018年新版税法所有税种计算公式,对会计人真的是大有帮助公式大全一各种税的计算公式一、增值税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此处税率为17%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二、消费税1、一般情况: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三、关税1、从价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3、复合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五、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稿酬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3、其他各项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六、其他税收1、城镇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2、房地产税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3、资源税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4、土地增值税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5、契税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一)增值税计算方法1、直接计税法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税率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货物销售额的全值-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2、间接计税法扣除税额=扣除项目的扣除金额×扣除税率(1)购进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购入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税额(2)实耗扣税法扣除税额=本期实际耗用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2、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征收率)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三消费税额1、从价定率的计算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税率(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2)、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3)、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4)、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5)、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定额的计算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单位数额四企业所得税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2、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3、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五个人所得税额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水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350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1-税率)2、个体工商户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将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换算成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2/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2)、计算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计算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当月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12(4)、计算本月应纳所得税额本月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累计已缴所得税额3、稿酬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30%)=应纳税所得额×20%×70%4、劳务报酬所得(1)、一次收入在20000元以下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2)、一次收入20000~50000时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20%×50%=应纳税所得额×(20%+10%)(3)一次收入超过50000时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20%×100% =应纳税所得额×(20%+20%)5、财产转让财产转让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7、境外个人所得税款扣除限额境外个人所得税税款扣除限额=境内、境外所得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8、支付给扣缴义务人手续费的计算手续费金额=扣缴的个人所得税额×2%六土地增值税额1、一般计算方法应纳税总额=∑各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某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额×100%/扣除项目金额土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收入-扣除项目金额2、简便计税方法(1)、土地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金额5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30%(2)、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0.05(3)、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50%-扣除项目金额×0.15(4)土地增值额超过项目金额200%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60%-扣除项目金额×0.35七城市建设维护税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额=(产品销售收入额+营业收入额+其他经营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应补交税额=实际营业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已纳税额应退税额=已交税额-核实后的应纳税额八资源税额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九车船税1、乘人车、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车辆的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车辆拥有量×适用的年税额2、载货车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货汽车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3、客货两用的车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车适用年税额×50%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的净吨位数×适用的年税额4、机动船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机动船年应纳税额=机动船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5、非机动船应纳税额=非机动船的载重吨位×适用的年税额6、新购买的车辆按购期年内的余月数比例征收车船税,其计算公式为:新购买车船应纳车船税额=各种车船的吨位(或辆数)×购进起始月至征期终了的余月数/征期月数补交本期漏报漏缴税额=漏报漏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补交本期少交的税款=[应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已缴税款退还误交的税款=已缴的误交税款退还应计算错误而多交的税款=已入库的税款-重新核实后的应纳税额房产税额年应纳房产税税额=房产评估值×税率月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12季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4十土地使用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使用土地的平方米总数×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月或季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额/12(或)4十一印花税额1、购销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购销金额×3/1000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收取的费用×5/100003、加工承揽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加工及承揽收入×5/100004、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承包金额×3/100005、财产租赁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租赁金额×1/10006、仓储保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仓储保管费用×1/10007、借款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借款金额×0.5/100008、财产保险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保险费收入×1/10009、产权转移书据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书据所载金额×6/1000010、技术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合同所载金额×3/1000011、货物运输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应纳税额=运输费用×5/1000012、营业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1)记载资金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固定资产原值)+(自有流动资金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自有流动资金总额)]×5/10000(2)其他账簿应纳税额的计算。
用EXCEL计算个人工资所得税的四套方案
用Excel计算个人工资所得税的四套方案一、个人工薪所得纳税相关背景知识1、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税是对按税法规定具有纳税义务的中国公民和外籍人员的个人收入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2、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表13、工资、薪金所得按以下步骤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1600元/月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员、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在中国境内的所得每月还可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王某当月取得工资收入9000元,当月个人承担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共计1000元,费用扣除额为1600元,则王某当月应纳税所得额=9000-1000-1600=64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6400×20%-375=905元;4、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统一由支付人负责代扣代缴,支付人是税法规定的扣缴义务人;5、根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工薪所得个调税起征点执行中国公民1600元、外籍人士4800元的标准,计征方法仍执行原定九级累进方案如表1所示;二、工薪所得个调税的Excel计算解决方案表2方案一——IF嵌套版:优点:简单明了,上手容易方案二——辅助数据版:在E、F、G、H、I五列插入辅助列如表2所示;缺点:需要借助于辅助列,可移植性不强;方案三——数组公式版:优点:同样克服了IF嵌套版不能涵盖全部九级累进区间的缺陷,且公式内数据相对容易维护,整个公式维护起来也比较简单;缺点:数组公式的操作方法比较独特,每次修改后都要用Ctrl+Shift+Enter组合键加以识别,且可扩展性不如在后台运行的VBA代码;. :数组公式:数组公式对一组或多组值执行多重计算,并返回一个或多个结果;数组公式括于大括号{}中;按Ctrl+Shift+Enter可以输入数组公式;方案四——VBA代码版:工具-- 宏--VisualBasic编辑器--插入--模块=============复制以下代码至编辑窗口================计算个人收入调节税IndividualIncomeAdjustmentTaxFunction iiataxx,yDim basicnum As IntegerDim downnum As Variant, upnum As Variant,ratenumAsVariant,deductnum As VariantIf y = 0 Thenbasicnum=1600定义中国公民个税起征点ElseIf y = 1 Thenbasicnum=4800定义外国公民个税起征点Else: basicnum = NullEnd Ifdownnum = Array0, 500, 2000, 5000, 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定义累进区间下限ratenum = Array, , , , , ,,,定义累进税率deductnum = Array0, 25, 125, 375, 1375, 3375,6375,10375,15375定义累进速算扣除数If IsNumericx = False ThenMsgBox请检查计税工资是否为数值End IfIf x < 0 ThenMsgBox计税工资为负,重新输入End IfIf x >= 0 And x < basicnum Theniiatax = 0End IfFor i = 0 To UBounddownnumIf x - basicnum > downnumi And x -basicnum<=upnumiTheniiatax = Round x - basicnum ratenumi-deductnumi,2End IfNext iEnd Function=============复制以上代码至编辑窗口================. :1、iiatax参数1,参数2,参数1引用计税工资,参数2用0表示中国公民的所得税起征点,用1表示外国公民的起征点;2、使用时可以像使用函数一样,如B2=iiataxA2,0,或者B2=iiatax6500,1;如何避免以下情况ETXCEL计算工资,经常重复名字,用条件格式显示相同的名字,有的可以显示,有的因为手误输入,没有显示出来,今个月,到发工资时才发现重复了一个人名,如何可以杜绝这种失误THS;;1、用公式不能直接解决输入名字时的手误:如,将“张大”误输入“张达”,用任何公式或条件格式,都不回视为重复;解决办法有:在新表名字列如A列后增加辅助B列,在B2输入“=VLOOKUPA2,上月正确名字区域,1,”,向下复制到需要处,B列返回错误符号者,即是本月笔误或本月新增加人员;核对后,再将B列删除;2、例如姓名在A列,B列为空在B1输入公式=COUNTIFA:A,A1向下填充到需要的地方,值就是对应的A列中的姓名在A列出现的次数,如果值大于1就是重复了3、A、姓名较多,手工输入有可能出差错,导致输入重名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是将所有员工的姓名单独放在一列中,然后在需要用到姓名的地方,使用“数据有效性”中的“序列”定义,每次要输姓名的时候,直接按下拉按钮选择即可,既提高录入速度,也不会因操作失误搞错人名;B员工较多,有重名现象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最好的做法是在工资表里增加员工编号没有重复或者身份证号;另外新建一张表,用来存储员工的基本信息,在工资表里使用Vlookup来根据员工编号或者身份证号查询员工姓名,这样出错的机率会大大降低;C工资表有一定的继承性,通常是这个月做的表就在上个月做的基础上修改,有员工进出时,容易误删人名或者该删的未删,导致出错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利用Excel的基本功能做出来的工资表,手工干预的操作比较多,如果不够仔细的话,这种错误很普遍;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表格做技术升级,使用VBA配合函数做一个简单的工资计算系统,让系统自动判断哪些人应该做在当月的工资表里;另一个是做表的人在技术达不到的情况下仔细仔细再仔细、认真认真再认真,多核对几遍;4、我也在单位做工资,也出现同样的问题,解决办法是:给每个员工一个唯一的编号,这样无论这个员工到哪个部门,都不会影响工资的计算,也不会出现重名的现象Excel制作打印工资表使用Excel做工资统计,是很多中、小企业都会做的,但是如何让工资条打印既快速又漂亮是很多人头痛的问题,下面就提供几种综合解决方案,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案来操作;一、人少好办事对于一些小企业或者办公室类型的公司来说,公司全体人数也不多,少的几个人,多的也就十几、二十人的样子,即便是每个人的工资条打成一张纸,也不会造成什么大的浪费,所以我们可以简单设置让其每条记录打印在一张纸上,这样是最简单快捷的方法了;这里利用的是一种类似的“页眉”的方式实现每一页打印后都有一个“标题行”,这样保证工资的明细项目在工资条上体现,然后每一个“标题行”下方跟一条记录,最后打印出的效果就是工资条了,具作如下;在Excel做好的工资表中,执行“文件”→“页面设置”命令,在打开的“页面设置”对话框中切换到“工作表”标签,单击“顶端标题行”右侧的按钮,在工作表中选择工资表的头部区域,然后单击回车键,使“页面设置”对话框如图1所示,然后单击“确定”按钮使设置生效;图1 选择工资表的头部接下来单击“打印预览”按钮,使工作表呈打印预览状态,然后在“打印预览”对话框中单击“页边距”按钮,使打印预览对话框中显示出调整页边距的虚线,使用鼠标拖动“下边距”虚线至工作表第二行处,即最终效果为页面中显示的只有两行,一行是工资细目,一行是数据如图2,接下来就打印吧,打印出的每页纸中就是一位员工的工资条了;图2 拖动下边距小提示:这种打印工资条的方法是最简单,最安全不容易出错,最快速的方法,当然弊端就是太浪费纸张了,如果公司人数稍微多一点,就不太适合了,不过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二、妙用排序,轻松打印工资条工资条的最终结果就是一行工资明细目,一行员工对应的数据,通常做好的工资表都是只有第一行有数据工资细目,下面全部是数据,如果能从第二行开始,每一行的结尾都添加一行工资细目的数据就好了;这一点可以使用排序轻松实现,具体实现方法如何,就请接着往下看吧;假设当前工资表中有300行数据,显然使用第一种方法是行不通的;首先复制第一行的工资细目数据,从300行之后的任一行粘贴,并使用填充柄拖动复制300行;接下来在A列的前面插入两列,第一列使用填充柄输入序号,从1一直拉到N本例操作时为1000,这个N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实际需求,基本上只要大于工资表中数据的两倍即可,主要用来打印工资条后下次重新做工资时恢复表格顺序;第二列从第二行开始,依次输入1、3、5、7,然后选中这四个单元格,使用填充柄填充至员工数据结束位置;在下方的工资细目数据区,从第一行依次输入2、4、6、8,然后选中这四个单元格,使用填充柄填充至结束,大致效果如图3所示;图3 输入数字,为下一步作准备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单击B列的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升序排列”,这样工资条就做好了如图4;图4 最终效果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工资条效果已经实现了,这时将A、B两列隐藏,然后打印,我们的工作就算完成了;等下个月需要使用这张工资表格重新计算工资时,只需要将隐藏的A、B两列取消隐藏,使用“自动筛选”,然后按照A列“升序排列”即可还原原来的顺序;三、轻松插入工资细目数据行其实用Excel打印工资条,归根结底就是让Excel制作的工资表格中,一行工资细目数据,一行员工的记录;如果在每一个员工数据的上面插入一行工资细目数据显然我们的要求也就完成了,当然纯手工的一行一行插入显然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里需要有点小技巧;第一步:在工资细目的右侧两列中,交叉输入任意数字主要是为了后面的“空位”空值,所以数字可任意输,然后选中交叉的四个单元格,双击右下角的“填充柄”,使这种格式一直填充至工资表的结束行如图5;图5 填充数据第二步:执行“编辑”→“定位”命令,在打开的“定位”对话框中单击“定位条件”按钮,在打开的“定位条件”对话框中,选择“空值”,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如图6;图6 定位空行第三步:执行“插入”→“行”命令,这时便会从第三行开始,每一行的前面插入了一个空行;第四步:复制表头的工资细目数据,选中工资表A列的数据区域,执行“编辑”→“定位”命令,在打开的“定位”对话框中单击“定位条件”按钮,在打开的“定位条件”对话框中,选择“空值”,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这时会选中刚插入的空行,执行“编辑”→“粘贴”命令,这时工资条就算制作完成了如图7;图7 最终效果四、小结一提到用Excel打印工资条,很多人就会想到高深的VBA或者是难以理解的函数,经常看着别人给出的解决方案中的VBA代码或者是函数,因为难以理解其意,所以总是担心出错;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抓住需求,仔细分析,然后再用模拟日常的操作,通过一些附加的操作提高效率,我们的要求也就达到了;因为是简单、易用,并且很容易掌握,也不容易出错,就算偶尔出错,也很容易查出错在哪;这里给出的三种打印工资的条的方法可以说是非常简单、易用的;希望对有需要的有所帮助,即便是用不上的朋友也可以通过上面的事例,在遇到相关应用的时候,能够多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自:仅需一个公式让Excel按人头打出工资条使用Excel按人头制作工资条,网上有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利用Word的“邮件合并”功能,另一个是利用VBA来实现;用“邮件合并” 功能操作虽说不难,但数据过多时也很麻烦;用VBA处理起来倒是很方便,但几十行的程序也够初学者忙活的;经过一番试验,笔者找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只需一个公式就可以按人头打印出工资条来;新建一Excel文件,在sheet1中存放工资表的原始数据,假设有N列;第一行是工资项目,从第二行开始是每个人的工资;在sheet2中我们来设置工资条;根据实际情况,工资条由三行构成,一行对应工资项目,一行对应一个人的工资数据,然后是一个空行用来方便切割;这样三行构成一个工资条;工资项目处在行号除以3余数为1的行上;空行处在行号能整除3的行上;以上两行不难设置,关键是工资数据行,牵扯到sheet1与sheet2中数据的对应,经分析不难看出“sheet1中的数据行=INTsheet2中的数据行+4/3”;这样我们在sheet2的A1单元格中输入公式“=IFMODROW,3=0,"",IFMODROW,3=1,Sheet1A$1,INDEXSheet1$A:$N,INTROW+4/3,COLU MN”;确认后选择A1单元格,把鼠标放在A1单元格的右下角,鼠标变成“+”时,向右拖动鼠标自动填充至N列,这样工资条中的第一行就出来了;选定A1:N1,把鼠标放在N1单元格的右下角,鼠标再次变成“+”时,向下拖动鼠标自动填充到数据的最后一行,工资条就全部制作完成了;该公式运用IF函数,对MOD函数所取的引用行号与3的余数进行判断;如果余数为0,则产生一个空行;如果余数为1,则固定取sheet1中第一行的内容;否则运用INDEX函数和INT函数来取Sheet1对应行上的数;最后来设置一下格式,选定A1:N2设上表格线,空行不设;然后选定A1:N3,拖动N3的填充柄向下自动填充,这样有数据的有表格线,没有数据的没有表格线;最后调整一下页边距,千万别把一个工资条打在两页上;怎么样,还满意吧。
2019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19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注:个人税率表和企业税率表的2018年8月调整版本还未更新)个人税率表注1: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注2: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纳税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经营所得适用)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注: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2019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速算扣除数”计算公式: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计算: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3000*(10%-3%)+0=210.00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12000*(20%-10%)+210=1410.00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25000*(25%-20%)+1410=2660.00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35000*(30%-25%)+2660=4410.00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55000*(35%-30%)+4410=7160.00 超过80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80000*(45%-35%)+7160=15160.00三、2018年10月1日调整后的个税EXCEL公式:=ROUND(MAX((A1-B1-C1-5000)*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 15160},0),2)个税EXCEL公式分解说明:1、 1%*{3,10,20,25,30,35,45}这部分为“税率”,分别为:3%,10%,20%,25%,30%,35%,45%2、 {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这部分为“速算扣除数”,分别为: 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3、取最大值函数(MAX):MAX((A1-B1-C1-5000)*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这一部分是个人工资薪金收入减去“五险一金(B1)”、“专项附加扣除数(C1)”及“起征点”后分别乘以7个税率,再减去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将最后得到的七个数据取最大值。
Excel个税计算方法详解
Excel个税计算方法详解导读:本文Excel个税计算方法详解,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Excel个税计算方法详解原创:周华君Excel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强大工具,制作工资表时,我们可以通过Excel函数和公式,在一个单元格中立刻计算出员工当月收入应交的税额。
计算公式有很多,除了人工选择税率、速算扣除数的“笨办法”,Excel内置的Vlookup、Lookup函数都可以根据月收入金额在一个单元格中直接计算个税。
笔者这里介绍并推荐使用Excel内置Max函数的公式。
一、Max函数概述简单地说,Max函数的功能是返回一组数值中的最大值。
在单元格A1填入1,A2填入2,如下图所示,那么在A3单元格中写入公式=Max(A1:A2),A3单元格就会显示A2的数值2。
右图中E3公式=MAX(B1:E2)计算结果显示,Max函数能够自动忽略所有非数值的单元格,而直接返回指定单元格区域内的最大值。
除了直接返回最大值外,Max函数也可用来代替If函数。
例如想根据F2单元格数值(或某个公式的计算结果)是否大于零来决定结果单元格F3的值,大于零则在F3返回该数值,小于零则返回一个零。
用If函数,需要在F3输入=If(F2>0,F2,0),而用Max函数则只要输入=Max(0,F2),非常简洁。
计算个人所得税就是参照了这个用法。
二、个税计算原理我们都知道,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际操作中,这个计算过程可以细分为三步:第一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即收入额减去三项扣除。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新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综合所得的收入额,等于工资薪金+劳务报酬×80%+稿酬×70%+特许权使用费×80%。
新税法规定的三项扣除分别是:费用扣除、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
费用扣除:自2018年10月1日起,每年费用扣除额为6万元,即每月5000元。
专项扣除:现行规定,主要是个人和单位缴纳的“三险一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2018.08.31•【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施行日期】2019.0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个人所得税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五次修正根据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六次修正根据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七次修正)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
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
用EXCEL计算税率
国家税务局国税发(2011)第20号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为超额累进税,即超过一定的额度后按不同的税率计算。
税率表如下:级数含税级距下限上限税率速算扣除数上下限差1不超过1500元的015003%01500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500450010%1053000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4500900020%5554500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90003500025%100526000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50005500030%275520000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550008000035%5505250008超过80,000元的部分800001E+30845%135051.E+3089.99999999999999E+307=D16-C16应纳税额假设税前收入为8400(为简化说明不考虑社保公积金等),那么应纳税额为8400-3500=4900元, 本文件中定义名称X=K244900为了便于理解超额累进税的课税原理,我们用坐标轴形象直观的说明:以下各图中,坐标轴上方的值为临界值(此处只标注到20000),坐标轴下方的值为相临临界值的间隔。
验证根据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原理,我们可以采取最少13种方法计算个人所得税,这里只举5种代表13种方法TRUE因为以下讲解中的第四种,按9个税率计算的话,就是13种方法。
第一种:超额累进法4900=1500+3000+500那么所得税应当为:=1500*3%+3000*10%+400*20%#NAME?运用此原理的相应的Excel公式比较少,我此处给出一例=SUM((X>=D8:D14)*(E8:E14)*(G8:G14))+MIN(X-((X>=C8:C14)*(C8:C14)))*MAX((X>=C8:C14)*(E8:E14))425此公式较长,实用性不大,只在公式栏按F9,即可转为常量数组公式第二种:速算扣除数法可能有人会问,速算扣除数是怎么计算得出的?在些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速算扣除数的由来速算扣除数实际上是在级距和税率不变条件下,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多纳的一个常数。
2018年10月1日起新个税税率表、速算扣除数及个税EXCEL计算公式
2018年10月1日起新个税税率表、速算扣除数及个税EXCEL计算公式【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新个税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5000元”和“税率”。
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一、2018年10月1日调整后的个税“应纳税所得额”、“超额累进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二、“速算扣除数”计算公式: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计算: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3000*(10%-3%)+0=210.00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12000*(20%-10%)+210=1410.00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25000*(25%-20%)+1410=2660.00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35000*(30%-25%)+2660=4410.00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55000*(35%-30%)+4410=7160.00 超过80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80000*(45%-35%)+7160=15160.00三、2018年10月1日调整后的个税EXCEL公式:=ROUND(MAX((A1-B1-C1-5000)*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个税EXCEL公式分解说明:1、 1%*{3,10,20,25,30,35,45}这部分为“税率”,分别为:3%,10%,20%,25%,30%,35%,45%2、 {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这部分为“速算扣除数”,分别为: 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3、取最大值函数(MAX):MAX((A1-B1-C1-5000)*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 160,15160},0)这一部分是个人工资薪金收入减去“五险一金(B1)”、“专项附加扣除数(C1)”及“起征点”后分别乘以7个税率,再减去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将最后得到的七个数据取最大值。
最新年10月1日起新个税税率表、速算扣除数及个税excel计算公式资料
2018年10月1日起新个税税率表、速算扣除数及个税EXCEL计算公式【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新个税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5000元”和“税率”。
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一、2018年10月1日调整后的个税“应纳税所得额”、“超额累进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二、“速算扣除数”计算公式: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计算: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3000*(10%-3%)+0=210.00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12000*(20%-10%)+210=1410.00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25000*(25%-20%)+1410=2660.00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35000*(30%-25%)+2660=4410.00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55000*(35%-30%)+4410=7160.00超过80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80000*(45%-35%)+7160=15160.00三、2018年10月1日调整后的个税EXCEL公式:=ROUND(MAX((A1-B1-C1-5000)*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个税EXCEL公式分解说明:1、 1%*{3,10,20,25,30,35,45}这部分为“税率”,分别为:3%,10%,20%,25%,30%,35%,45%2、 {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这部分为“速算扣除数”,分别为: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3、取最大值函数(MAX):MAX((A1-B1-C1-5000)* 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这一部分是个人工资薪金收入减去“五险一金(B1)”、“专项附加扣除数(C1)”及“起征点”后分别乘以7个税率,再减去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将最后得到的七个数据取最大值。
2018工资扣税标准表
2018工资扣税标准表以下是中国2018年工资扣税标准表:
起征点:3500元
税率表:
级数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 | -------
1 | 3% | 0
2 | 10% | 105
3 | 20% | 555
4 | 25% |1005
5 | 30% | 2755
6 | 35% | 5505
7 | 45% | 13505
举例说明:
假设一个人的月工资为8000元,按年薪扣税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计算:
税前收入=月工资×12=8000×12=96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收入-起征点=96000-3500=92500元
第一级税率计算:
应纳税额=92500×3%=2775元
最终应缴所得税=应纳税额-速算扣除数=2775-0=2775元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例子,个人工资所得税的计算是根据具体的收入情况和个人所在地的税收政策来确定的。
建议你咨询税务局或专业税务人员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个税税率计算表,年终奖计算(全)
一、政策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18年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本决定第十六条的个表一(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二、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1.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工资收入金额 - 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 -费用减除额2.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例】张三在2018年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1)适用5000元新的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元=12000-1100-5000=5900元找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5900*10%-210=38(2)如按照适用3500元旧的费用标准和旧的税率表张三在2018年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3500元=12000-1100-3500=7400元找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4,155元至7,7则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555。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7400*20%-555=92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2018年通过):自2018年10月1日至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决定第十六条的个人所得税税率除附加减除费用;部分) -费用减除额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起征点(5000元)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00*10%-210=380元保险金1100元,-起征点(3500元)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00*20%-555=925元。
2018年10月1日生效的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率表
速算扣除数 210 1,410 2,660 4,410 7,160 15,160
2018年10月1日生效的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5,000元/月(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个税免征额5,000元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1 2 3 4 5 6 7 年应纳税所得额 不超过36,000元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超过960,000元பைடு நூலகம்部分 月应纳税所得额 不超过3,000元的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税率 3% 10% 20% 25% 30% 35% 45%
总局公告2018年第56号(附件1:《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及填表说明)
附件1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税款所属期:年月日至年月日扣缴义务人名称:扣缴义务人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金额单位:人民币元(列至角分)国家税务总局监制- 1 -《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填表说明一、适用范围本表适用于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预扣预缴申报;向非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以及向纳税人(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二、申报期限扣缴义务人应当在每月或者每次预扣、代扣税款的次月十五日内,将已扣税款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本表。
三、各栏次填写说明(一)表头项目1.“税款所属期”:填写扣缴义务人代扣税款当月的第一日至最后一日。
如:2019年3月20日发放工资时代扣的税款,税款所属期填写“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
2.“扣缴义务人名称”:填写扣缴义务人的法定名称全称。
3.“扣缴义务人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填写扣缴义务人的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二)表内各栏1.第2列“姓名”:填写纳税人姓名。
2.第3列“身份证件类型”:填写纳税人有效的身份证件名称。
中国公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的,填写居民身份证;没有居民身份证的,填写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或护照等。
3.第4列“身份证件号码”:填写纳税人有效身份证件上载明的证件号码。
4.第5列“纳税人识别号”: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载明的“公民身份号码”;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填写税务机关赋予的纳税人识别号。
5.第6列“是否为非居民个人”:纳税人为非居民个人的填“是”,为居民个人的填“否”。
2018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
级数 1 2 3 4 5 6 7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 不超过3000元的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税率% 3% 10% 20% 25% 30% 35% 45% 速算扣除数 0 210 1410 2660 4410 7160 15160
说明: 1、新增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 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支出(2019/01/01后扣除)。 2、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收入金额 - 各项社会保险费(五险一金) - 起征点(5000元)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 = 应发工资-各项社会保险费(五险一金)-应纳税额
2018年最新个税税率表
2018年最新最全的常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18年最新常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双手奉上,附带8种特殊计算方法及案例,专为会计人收藏备用!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3%)至百分之四十五(45%)。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说明:1、本表含税级距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每月收入金额- 各项社会保险金(五险一金) - 起征点3500元(外籍4800元)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年终奖所得年终奖所得,将年终奖金额除以12个月,以每月平均收入金额来确定税率和速度扣除数,年终奖所得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相同,只是他们的计算方式不同。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说明:1、本表平均每月收入为年终奖所得金额除以12个月后的平均值。
2、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相同。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说明: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稿酬所得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实际税率为百分之十四。
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四)说明:1、表中的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然后就其余额按比例税率20%征收。
财产转让所得适用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按比例税率20%征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0月1日起新个税税率表、速算扣除数
及个税EXCEL计算公式
【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
新个税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5000元”和“税率”。
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一、2018年10月1日调整后的个税“应纳税所得额”、“超额累进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
二、“速算扣除数”计算公式: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计算: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3000*(10%-3%)+0=210.00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12000*(20%-10%)+210=1410.00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25000*(25%-20%)+1410=2660.00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35000*(30%-25%)+2660=4410.00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55000*(35%-30%)+4410=7160.00
超过80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80000*(45%-35%)+7160=15160.00
三、2018年10月1日调整后的个税EXCEL公式:
=ROUND(MAX((A1-B1-C1-5000)*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个税EXCEL公式分解说明:
1、 1%*{3,10,20,25,30,35,45}这部分为“税率”,分别为:3%,10%,20%,25%,30%,35%,45%
2、 {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这部分为“速算扣除数”,分别为:
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
3、取最大值函数(MAX):
MAX((A1-B1-C1-5000)* 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这一部分是个人工资薪金收入减去“五险一金(B1)”、“专项附加扣除数(C1)”及“起征点”后分别乘以7个税率,再减去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将最后得到的七个数据取最大值。
A1:“个人工资薪金收入”。
B1: “五险一金”个人承担部分。
C1: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自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注:目前暂设为0。
4、最外层的函数: 四舍五入保留2位小数。
=ROUND(MAX((A1-B1-C1-5000) *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是将前面得到的最大值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角、分),即分以下的数值四舍五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