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5页)

合集下载

德国农业概况.doc

德国农业概况.doc

德国位于中欧西部,北濒北海和波罗的海。

面积356970平方公里。

人口8201.2万(1 995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8人。

南部为高原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等山地,北部为冰碛平原。

河流主要有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威悉河,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博登湖、基姆湖、维尔姆湖和阿墨湖。

属温带气候。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的心脏地带。

将濒海的西欧和内陆的东欧连接起来,也成为暖和的南部和寒冷的北部的横梁。

德国的地形变化颇多,主要由广阔的平原、低伏的丘陵和高耸的山脉所组成,其南部的山脉是阿尔卑斯山的一部分,连绵的丘陵和森林,自此向北延伸到北海和波罗的海。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1、中小家庭农场为主,在原联邦德国,农业家庭农场是德国农业的基础。

按其农业收入的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农业的专营企业,企业主总收入中有90%以上由经营农业所得;第二类是主营企业,农外所得收入小于50%;第三类是兼营企业,农外收入超过50%。

1995年,拥有农用地面积1公顷以上的52.3万个农场中,23.5万个农场的面积在1~1 0公顷之间,约占总数的45%。

约22.7万个农场的农用地面积在10至50公顷之间,占 4 3%。

可见,原联邦德国约有88%的农场规模在50公顷以下,50~100公顷以上的较大的农场仅占11%左右。

1994年,每个家庭农场年度的纯农业收入,前者为29152马克,后者为39798马克。

2、东西部农场存在明显差异。

在德国统一之后,原民主德国通称为“新州”,那里经过土地私有化之后,原先的超大型农场(1989年4700个)已分成3万家各种形式的农业企业(1995年底)。

其中,90%以上的是个体或合伙的农场(由3~5个家庭农场组成),但它们经营的平均规模仍大于西部,约有150公顷;合伙农场更大,平均经营450公顷。

1994年个体农场收入为每个劳动力43600马克,合伙农场为55800马克。

与原联邦德国各州不同的是,在新州的农场中,所经营的土地89.9%是租赁来的,而在西部租赁面积仅占45.1%。

某国农业概况

某国农业概况

某国农业概况
某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某国的农业可以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类。

首先,种植业是某国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

某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适宜多种作物的种植。

某国的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其中水稻是某国的重要粮食作物。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某国也大力发展了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如苹果、柿子、葡萄、梨子等。

同时,某国也在积极推广绿色、无公害的农作物种植,以提高作物品质和降低农产品污染。

其次,畜牧业在某国也占有一席之地。

某国有着广阔的牧草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宜于发展畜牧行业。

某国的主要畜牧业品种有牛、羊、猪、禽等。

在近年来,某国加强了对畜牧业的科技支持和管理,推广了良种改良,提高了肉质和病虫害防治,增加了畜禽养殖的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某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机械化包括土地整理、耕作、播种、施肥、收割、运输、加工等过程。

某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增加农业机械化装备的种类和数量,使农业生产大为提高,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当然,农业的发展还要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

某国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注重农业科技的转化和产业化。

注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加大对耕地、灌溉设施、种子等基础设施
和技术的投入,推广高效、节能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总之,某国的农业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这对某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改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某国注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实现农业的高效、智能和环保。

丹麦农业概况

丹麦农业概况

丹麦农业概况三、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丹麦有农业人口19.4万,农业劳动力10.6万(2001年),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4.2%;全国大约有农场6.2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的面积从1970年的21公顷扩大到1998年的45.8公顷。

丹麦的农业机械化要紧发生在二次大战以后,与此同时,实现了种植业为主向畜牧业为主的重大转变,标志着丹麦农业结构实现了现代化。

通过以后几十年的进一步进展,丹麦农田耕作全面实现机械化,畜牧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的迅速进展,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丹麦的工农业互相促进,农用工业的进展解放了大量农业劳动力,而工业又从发达的农牧业获得大量优质原料,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国家进展最早的部门。

丹麦农场的规模日益扩大,数量则相应地在不断减少,从1970年的14万多减少到了1996年的61 887个,其中约有2.7万个全日制农场。

由于土地不断向"富有活力的"农场集中,近30年里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多,差不多接近46公顷(表1),规模小于10公顷的农场从占农场总数44%下降到10%,而大于100公顷的大农场从占1.6%上升到5.9%。

1998年,假如按所占有的农业用地面积运算,小于5公顷的农场只占全部农用地的0.1%,而大于100公顷的大农场占37.1%,其中大于200公顷的农场占了13.1%。

据专家们的判定,在以后的十几年里,丹麦农场的平均规模还要扩大一倍。

表1 丹麦不同规模农场数量的变化(1970-1998年)(单位:千个)资料来源:丹麦农民联合会目前大部分的农场主是兼职农场主。

丹麦农场主的专业化程度专门高。

他们或从事养殖业,或从事种植业。

从平均数字来看,农业总收入中的77%来自畜牧业,23%来源于种植业。

表2 丹麦要紧农作物产量的变化(1980-2002年)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表3 丹麦要紧农作物单产的变化(1980-2002年)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2.畜牧业畜牧业在丹麦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4。

土库曼斯坦农业概况

土库曼斯坦农业概况

土库曼斯坦农业概况土库曼斯坦是一块位于中亚地区的大陆肚脐地带,这里沙漠分布广泛,气候干旱且较为恶劣,但是土库曼斯坦依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其农业发展相对较为成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究土库曼斯坦的农业概况,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的农业现状。

一、土库曼斯坦的农业概况1.农业结构土库曼斯坦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其次是畜牧业,其它还有棉花和水果种植业等。

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种植业的产值占到了60%以上,而畜牧业大约占到了40%左右,同时棉花和水果等的种植规模碍于气候等条件而不够发达。

2.主要作物及畜牧业土库曼斯坦的主要农产品有棉花、小麦、大麦、马铃薯、饲料作物(洛阳、豌豆、小麦等),同时在葡萄和石榴等水果种植上也有一定的规模。

畜牧业方面则以养马、羊和家禽为主,养殖规模较大。

特别是马,该国是全球养马大国之一,具有一定的优势。

此外,该国还有一种特殊的养殖业,叫做“亚洲食蚁兽饲养”,这也是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有着一定的经济价值。

二、土库曼斯坦农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1.机遇作为中亚地区的一个农业大国,土库曼斯坦的农业发展面临着丰富的机遇。

首先,该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比较显著的出口潜力,土库曼斯坦棉花、石榴、葡萄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一定的需求量。

同时,其惊人的养马规模也可为全球的马肉市场提供一定的供应。

其次,该国拥有较多的三流水位地下水资源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因此在干旱气候的情况下仍可以设施农业和养殖业方面做一定的抗旱试验。

2.挑战及对策尽管有着好的机遇,但是该国农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首先是气候条件的限制,土库曼斯坦气候炎热干燥,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的利用有着很大的挑战。

其次,该国在传统农业生产方面没有达到国际标准,如鲜果制品、肉类加工等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

这些问题加起来,限制了土库曼斯坦农业生产的水平。

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改革与创新等策略来克服这些挑战,以更好地促进该国农业的发展。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国际合作;(2)发展精细农业,优化生产方式;(3)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技术;(4)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素质;(5)积极创新金融模式,为农民、养殖户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水资源的利用上。

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4页)

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4页)

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4页)智利农业概况一、智利概况智利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南,安第斯山脉东麓。

智利是世界上形状最狭长的国家,南北长约4350公里,东西宽90-400公里,海岸线长约10000公里。

东邻阿根廷,西濒太平洋,北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秘鲁和玻利维亚接壤,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

面积(含岛屿)756626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4个河北省的面积。

在拉美各国中,国土面积小于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委内瑞拉,居第八位。

智利位于南半球,是个多山之国,山地占国土的80%,东部是安第斯山脉,西部的断续的海岸山脉,面向太平洋,部分沉入海中,形成了众多的岛屿群。

在两个高地山脉之间是中央谷地。

智利地处太平洋火山群带,境内各类大山多达2000多座(其中有50多座活火山),火山地震灾害频繁。

由于受纬度、洪堡特洋流、季风和安第斯山脉影响,智利的气候复杂多变。

全国由北向南可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阔叶林气候三大类。

奇洛埃岛以南为南极冻土带气候,不宜农耕。

全国农业用地不多,可耕地不到国土面积的1/10,几乎全部集中在南纬30°至42°地区;15%是牧场。

智利是拉美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被视为拉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样板。

1974年后降低关税,开放国内市场,放开物价,大量引进外资,实行私有化和市场经济体制;80年代以来深化改革,推行新养老金制度,出口多样化和市场多元化,实行中央银行自治制度,严格货币金融监管制度,各项改革措施不仅先于拉美其他国家,而且成效显著,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已连续14年保持在6.5%以上。

美元与智利比索可自由兑换。

据世界银行的资料,1998年智利的国民生产总值为713亿美元,人均值达4810美元。

2000年6月,1美元可兑换523智利比索。

二、农业发展的特点1930年代以来,智利的农业发展经过了由衰落到振兴这样一个大落大起的过程。

其特点如下:1.农业专业化促进了农业出口智利长期注重发挥地域比较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已经形成北部矿业、中部水果、沿海渔业和南方林牧的区域经济专业化生产的新格局。

某国家农业概况

某国家农业概况

某国家农业概况某国家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是一个以农业为经济支柱的国家。

该国家的农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据很大比例。

下面将从该国家的农业资源、农业发展现状、农业政策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该国家的农业概况进行介绍。

一、农业资源该国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包括大片肥沃的耕地、充足的水资源和广泛的气候适宜区。

其耕地总面积超过500万公顷,大多数作物将生长期调整在这种州区内,最利于植株生长的自然条件一般而言易获得,如阳光充足,空气湿度适宜,土质肥沃等。

同时,该国家还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过去该国家的农民以及农村居民就在农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经验,如何播种、灌溉、施肥、卫生等问题都比较娴熟掌握。

二、农业发展现状目前该国家的农业发展较为成熟,农牧业、林业、渔业和水产养殖等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其中,农业是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种植业方面,大豆、小麦、玉米、棉花以及蔬菜、水果等都有很高的产量,这些作物不仅能满足本国的需求,还可以向外部出口。

畜牧业方面,该国家的牛、猪、鸡等牲畜的养殖都有很高的水平,同时,农村的家禽养殖也很常见。

在林业方面,该国家的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林产品也有较高的产量。

三、农业政策该国家一直重视农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农业改革的引导力度也逐渐增大。

近年来,该国家实行多种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如加大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减轻农民负担等,此外,该国家还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比如对农产品市场的价格进行管制、对农民的土地使用进行保护,等等。

四、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该国家仍将继续加强农业发展,特别是加大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进行探索。

同时,该国家还将采取多种措施,如开发新的农业技术,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等,从而为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总之,某国家的农业是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以及良好的农业发展状态。

同时,该国家还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农民的权益,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十分明确。

某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研究

某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研究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

本土介于北纬30-49度之间。

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

2001年人口总计为2.848亿,其中白人约占84 %,黑人约占13 %,亚裔3.3 % ,华人约160多万,多已入美国籍。

通用英语。

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 %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

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 %,1910年为32 %,2001年已经下降到了2.3 %。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

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 .62万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

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

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

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2000年美国农业用地为4.183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9 %,为1.79亿公顷,人均为0.62公顷。

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2.4亿公顷,森林和林地2.65亿公顷。

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

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平方公里。

美国农业有以下特点:1.“以农立国”的传统美国虽然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有着“以农立国”的传统,历来注重农业科技的应用,又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一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

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这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大的竞争力。

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国简洁范本

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国简洁范本

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国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国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各国的农产品生产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下面将介绍世界上主要农产品生产国。

粮食生产国1. 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粮食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

中国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丰富的农业人口和发达的农业技术,使其成为全球粮食供应的重要支撑。

2. 印度: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粮食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二。

印度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拥有广阔的农田和多样的气候条件,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种植。

3.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国之一,粮食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三。

美国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大规模的农田,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为粮食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水果生产国1. 巴西: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国之一。

巴西拥有广阔的果园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降雨量为水果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2. 墨西哥:墨西哥是世界上主要的水果出口国之一。

墨西哥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多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水果的种植,尤其是香蕉、草莓和柠檬等水果种植规模较大。

3. 印度:印度不仅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水果生产的重要国家之一。

印度的气候条件多样,适合各种水果的种植,如芒果、葡萄和苹果等。

蔬菜生产国1. 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中国的蔬菜生产以南方地区为主,由于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蔬菜的种植。

2. 印度:印度在蔬菜生产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

印度的气候条件多样,适合各种蔬菜的生长,特别是辣椒、洋葱和番茄等。

3.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另一个重要的蔬菜生产国。

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较为丰富,适合各种蔬菜的种植,如玉米、番茄和胡萝卜等。

肉类生产国1.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之一,也是最大的肉类消费国之一。

美国拥有大规模的养殖业,养殖的肉类主要包括猪肉、牛肉和禽肉等。

2. 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也是最大的肉类消费国。

德国等国家农业概况

德国等国家农业概况

德国、丹麦、哈萨克斯坦三国农业生产简介一、德国德国位于中欧西部,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的心脏地带。

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00。

地势北低南高,西北部海洋性气候明显,东南部逐步过渡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9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1.粮食生产方面全国约一半土地用于农业,其中约70%种植粮食作物。

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

通过实施《农业法》和《土地整治法》,促进土地自有买卖和出租,实施土地出售出租奖励政策等,德国零星小块土地逐渐连片成方,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小麦单产约为7.5吨/公顷,粮食单产跃居欧盟第5位,总产量跃居欧盟第2位,粮食生产自给有余,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法国和荷兰的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

近年来,欧盟粮食价格大幅下滑,粮食生产面临很大压力。

2009年,欧盟27国粮食总产量达到29400万吨,超出常年水平,属于全面丰收且质量非常好。

欧盟五个粮食主产国法国、德国、波兰、英国和西班牙粮食产量占到欧盟27国粮食产量的60%。

德国作为主要粮食生产国,2009年粮食产量为4940万吨,其中作为食用的小麦12520万吨、黑麦430万吨、大麦1230万吨,较正常年份略有上升,作为饲料的玉米430万吨、燕麦80万吨,较正常年份略有下降。

2.粮食流通方面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也拥有高效的农业。

过去农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左右,但近年来这个比例不断呈下降趋势。

2010年,德国农业总产值约**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

但如果将饲料、农机、植物保护、肥料工业、营养工业、营养和食品的批发和零售业等计算在内,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约占7%。

德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十分发达,涉农工业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0%。

连续几年德国是农业机械的“世界出口冠军”。

德国粮食流通的手段:一是鼓励连锁超市经营。

德国是一个零售业发展成熟的国家,目前各种业态都有,零售业基本上都已连锁化,而农产品早已进入连锁超市进行销售。

某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研究(doc 22页)

某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研究(doc 22页)

某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研究(doc 22页)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

本土介于北纬30-49度之间。

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

2001年人口总计为2.848亿,其中白人约占84 %,黑人约占13 %,亚裔3.3 % ,华人约160多万,多已入美国籍。

通用英语。

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 %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

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 %,1910年为32 %,2001年已经下降到了2.3 %。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

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 .62万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

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

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

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2000年美国农业用地为4.183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9 %,然是家庭农场。

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

其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3.5亿吨,但由于生产过剩,政府实行休耕等措施来限产,加上天气的影响,有的年景不足3亿吨。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美国形成了著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

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

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又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地理了解各国的农业和农产品特色

地理了解各国的农业和农产品特色

地理了解各国的农业和农产品特色地理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通过了解各国的地理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国的农业发展状况和农产品特色。

本文将以地理学的视角,介绍几个国家的农业和农产品特色。

一、巴西巴西是世界上农业大国之一,农业在巴西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由于气候和土壤的多样性,巴西农业可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在南部,气候温和,适宜种植大豆、玉米、小麦等作物。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之一,其大豆产量居世界前列。

此外,巴西还是重要的咖啡生产国,其咖啡豆质量优良,深受国际市场青睐。

在北部,气候炎热,适宜种植热带水果和热带作物。

巴西的橙子生产量居世界首位,其橙汁产品远销全球。

此外,巴西还以生产肉类闻名,其牛肉和家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消费者喜爱。

二、荷兰荷兰是一个小而富有的国家,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荷兰采用了许多高效的农业技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

荷兰的农业以花卉和畜牧业闻名。

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其郁金香、风信子等花卉品种繁多,品质优良。

此外,荷兰的奶制品和奶酪也享有盛誉,其农场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保证了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日本日本地处亚洲东部,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由于地理条件特殊,农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日本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其中稻米是日本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日本的稻米品种丰富,以秋田米、新潟米等闻名。

此外,日本还是著名的渔业大国,其海产品如鲑鱼、鳗鱼等备受消费者追捧。

四、肯尼亚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由于气候多变,肯尼亚的农业以种植和畜牧业为主。

肯尼亚的农业以茶叶和咖啡为代表,在全球市场上有较高的竞争力。

肯尼亚的高原地区适宜种植茶树,其茶叶品质优良,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闻名。

此外,肯尼亚还以种植赤豆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为国内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

总结:通过对几个国家的农业和农产品特色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地理条件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某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研究

某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研究

某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研究1. 引言农业是某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某国农业的概况及其特点进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某国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农业概况某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某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某国农业产值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水平也逐步提高。

该国农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和渔业等。

2.1 粮食作物某国是粮食作物主产区之一,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

粮食作物是该国农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政府一直推动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改进和现代化管理。

然而,某国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对粮食作物的生产和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 经济作物某国的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棉花、油料作物、甘蔗等。

经济作物在该国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到其他国家。

政府通过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科技创新等方式,不断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3 畜牧业畜牧业是某国农业中的重要部分,养殖业发展迅速。

肉类和乳制品是该国人民的主要食品,对畜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畜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

2.4 渔业某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并重。

渔业是该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

政府对渔业的保护力度加大,推行渔业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 农业特点某国农业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以下列举了其中几个重要的特点:3.1 土地资源有限某国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用地面积难以扩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用地受到了一定的侵占。

这对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应对。

3.2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某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

丹麦农业概况(1)

丹麦农业概况(1)

丹麦农业概况一、丹麦概况丹麦王国位于欧洲北部,包括日德兰半岛、西兰岛、菲英岛、洛兰岛等480多个岛屿组成。

丹麦是斯堪的纳维亚3个王国中最小的一个,面积4.3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格陵兰和法罗群岛),南北长360公里,东西宽400公里,面积比我国台湾稍大。

丹麦处在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隔海与瑞典、挪威相望,日德兰半岛南端同德国有一段约68公里长的陆地边界,在地理、文化、商业上是联结斯堪的纳维亚和中欧的桥梁。

丹麦多岛屿,海岸线曲折而多天然港湾,总长约7400公里,海岸线与面积相比特别长。

境内任何地方距离海岸线都不超过52公里。

丹麦人口536.8万(2002年7月),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6人(包括格陵兰和法罗群岛。

官方语言是丹麦语。

首都哥本哈根是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位于西兰岛东岸,人口134万,是北欧最大的城市。

它隔厄勒海峡与瑞典海港马尔默共同扼守波罗的海的出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哥本哈根是著名的良港,水深港阔,设备优良,码头总长30余公里,是全国海陆空的交通枢纽和工业、文化中心。

奥胡斯(21万人)是丹麦第二大城市,欧登塞(14.3万人)是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出生地,此外还有奥尔堡(11.7万人)等一些中小城市。

丹麦纬度较高,大体上在北纬54.5度到57.5之间,即使它的最南端也在我国黑龙江漠河以北约120公里的位置。

但是由于大西洋、北冰洋和东欧来的气团在此相遇,丹麦基本上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1月份的气温在零度到零下2度之间,最热的7月份平均温度为17度。

无霜期仅有160多天。

境内年平均降水660毫米,但是气候多变,春夏两季降雨偏少,经常发生干旱;雨水多集中在8月份作物的收获季节。

冬季漫长,全年日照1700小时。

这种气候条件对丹麦发展农作物生产并不特别优越。

丹麦是欧洲的低地国家之一。

全境是一个波浪起伏的冰迹平原,平均海拔30米,全国最低点海拔仅4米,最高点海拔173米。

全国最肥沃的粘壤土集中在西兰岛的东南部和南部。

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2页)

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2页)

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2页)越南农业概况一、越南概况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东部,北面与我国云南、广西相接,西面与老挝、柬埔寨为邻,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曲折漫长,约3260公里,有众多的天然港湾。

越南国土面积32.9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江苏、浙江、福建3省面积之和。

越南是一个多山之国,境内2/3以上是山地和高原。

北部和西北部为高山和高原;东部沿海为平原,红河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是越南主要产米区之一;但是红河及其支流经常发生严重的洪水。

湄公河三角洲土壤肥沃,面积3万平方公里,几乎是红河三角洲的4倍,是世界上最富庶的水稻产区之一。

湄公河的洪水具有规律性,为泛滥平原带来新的沃土。

其他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产条件不佳。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越南的西原地区、中部地区、东南部地区、九龙江平原区和红河平原区的发展很不平衡。

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煤的储量丰富且品质优良,易于露天开采。

全国的耕地面积为566.8万公顷,人均0.073公顷,平均一个农业劳动力0.2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人多地少国家。

越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各地气候因地形及距离赤道远近而有较大的差别。

南方靠近赤道,气温高、湿度大,并且全年温差很小。

北方1.大米从进口国变成世界第二大出口国1988年以前,越南粮食不能自给,每年大约需进口大米50万吨,有的年份达100多万吨。

自1989年以来,越南稻谷生产发展很快,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生产的粮食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还有大量出口。

1989年,越南出口大米150万吨,1994年出口大米突破200万吨,1996年突破300万吨。

1999年越南的大米出口456万吨,收入超过1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了20%。

越南大米出口现在已位于世界第二,仅次于泰国。

2.农业基础仍然相当薄弱越南农业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1990年代以前,粮食增产主要靠风调雨顺、靠扩大栽种面积。

某国家农业概况

某国家农业概况

保加利亚农业概况一、保加利亚概况保加利亚共和国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东部。

全国总面积11.1万平方公里〔比我国江苏省稍大〕,占该半岛总面积的22%。

北部以多瑙河为界与罗马尼亚毗邻,西部与南斯拉夫和马其顿接壤,南部与希腊和土耳其相连,东面濒临黑海。

保加利亚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地形地貌比拟复杂,分布着低凹地、平原、低山、高山、丘陵和盆地,以及深的断裂谷和河谷。

境内70%是山地和丘陵,植物种类繁多,达3000种以上。

全国丛林面积占国土的34.8%,此中66.8%为阔叶林,33.2%为针叶林。

巴尔干山脉〔亦称斯塔拉山脉,意即老山山脉〕位于保加利亚中部,把国土分为南北两局部,西起提莫赫河谷,东至黑海。

罗多彼山脉位于南部,是一个广阔的山区,占国土面积的1/7,高度自西向东递减,西部高度超过1800米。

位于西南部的里拉山平均高度海拔1487米,穆萨拉峰高2925米,是巴尔干半岛的第一顶峰;维赫伦峰高2915米,是保加利亚的第二顶峰。

此外,还有皮林山、中山、维多沙山和斯特兰贾山等。

保加利亚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铅、锌和锰等。

保加利亚主要有两大平原,一个是位于北部的多瑙河丘陵平原,它是境内面积最大的平原。

此中东北部的多布罗加地域是著名的"谷仓"。

另一个是位于南部的色雷斯低地,又称马里查低地,是境内最平坦的平原,适于种植水稻、棉花和早熟蔬菜等。

这两大平原是农业主产区。

全国的农用地约有61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5%;此中可耕地面积约为430公顷,果园和其他多年生作物面积31万公顷,天然牧场和草地198万公顷。

保加利亚地下水资源比拟丰富。

据学者估算,冲击层地下水计有47.22亿立方米,此中20.87亿立方米分布在多瑙河沿岸低地的石层里。

地下水大局部适于饮用。

早在古代,保就以富有保健矿泉著称。

目前,保全国有著名矿泉500处摆布,居欧洲前列,大都适用于饮用和医疗。

保加利亚的河流别离流入黑海〔先流入多瑙河〕和爱琴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5页)塔吉克斯坦农业概况一、塔吉克斯坦概况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简称塔吉克斯坦)是位于中亚东南部的内陆高山国家。

东部是帕米尔高原,与我国新疆接壤,南部与阿富汗交界,西部与乌兹别克斯坦毗邻,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相连。

面积14.31万平方公里(稍大于我国安徽省)。

地处欧亚接合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塔吉克斯坦以"高山之国"而闻名,境内9/10以上的地区为山地,一半以上的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

境内共产主义峰7495米,为原苏联的第一高峰。

适宜居住的主要是占国土面积1/10的谷地。

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南北温差较大,且垂直变化很大:山谷低地海拔500~1500米,为亚热带气候;海拔1500~3000米的半山区为温带气候;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为寒带气候。

南部河谷为亚热带气候,7月平均气温23℃~30℃,1月平均气温-2℃~2℃,年降水量150~700毫米。

西南部的低山地及一些地势较高的谷地,年降雨量为350~700毫米。

中部山区和西帕米尔山地为温带气候,夏季温和、冬季寒冷,秋、冬、春季节多雨雪。

高山区为寒带气候。

北部地区7月平均气温0℃以下,1月平均气温为-20℃,夏季极其短暂、冬季漫长,冰雪覆盖;穆尔加布地区最低气温达-63℃。

尼派,少数为什叶派。

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有伊斯玛仪教派。

居民中还有东正教和天主教徒。

首都杜尚别,人口约60万。

塔吉克斯坦独立以来,由于与原苏联其他共和国长期形成的经济联系中断,国民经济遇到了许多料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

国家政局不稳,经济处于严重危机之中。

1996年,塔吉克斯坦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和推行私有化,但进展缓慢。

1997年以来,原材料和能源供应不足,资金缺口大,企业间三角债严重,经济继续滑坡,通货膨胀加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1992年1月价格放开后(包括粮食价格),塔吉克斯坦通货膨胀严重,国家无力控制:1991年为111.6%,1993年曾高达2195%,1995年为635%。

失业人数从1992年的7000人增加到1998年的5.4万人,失业率为2.9%。

职工平均月工资从1996年的2805塔吉克卢布上升到1998年的8790塔吉克卢布,但是工资拖欠严重,人民生活相当艰苦。

塔吉克卢布(简称塔卢布)是塔吉克斯坦政府于1995年5月10日发行新货币,发行时的汇率为1塔吉克卢布=100俄罗斯卢布,为境内流通的唯一合法货币。

后来塔卢布逐年大幅度贬值;与美元的年均兑换率从刚发行时的107.59:1贬值到1998年的778.3:1。

1998年,塔吉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为10 252亿塔卢布,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为2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55美元。

1997年,国家的外债近10亿美元。

对外贸易有所发展,外贸总额从1992年的3.53亿美元增加到了1998年13.73亿美元。

二、农业发展的特点十月革命前,塔吉克斯坦农业生产极其落后。

1913炅甘巢恐挥?SPAN lang=EN-US>20.2万吨;1960年代后,该国农业有了较大发展。

农业成为第二大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以上。

现在,塔吉克斯坦仍然是独联体国家中经济发达水平最低的国家。

概括起来,其农业生产特点是,生产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较低,对外依赖性很强。

1.原苏联最主要的棉花产地之一长期以来,塔吉克斯坦以优质的长绒海岛棉而著称。

在原苏联的"劳动分工"中,塔吉克斯坦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发展植棉业,其次是畜牧业。

在90万公顷的耕地中,棉花播种面积占40%,饲料作物占30%以上,粮食作物只占23%。

该国棉花以单产高、纤维细和质量好而闻名。

1989年棉花产量达到92.25万吨,居全苏第三位,仅次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单产居全苏第一位,每公顷868公斤(1991年)。

2.粮食不能自给由于农作物生产比较单一,大部分耕地用于种植棉花,粮食作物集中在北部河谷和山前地带种植。

1980年代中期后至独立前,粮食生产一直在30万吨左右徘徊,粮食长期不能自给,只能靠进口粮食补充。

粮食人均占有量非常少:1992年为46公斤,1995年下降到42公斤,1998年约为89公斤。

3.经济转轨艰难,农业大幅度减产塔吉克斯坦独立后,农业生产和整个经济一样,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农业生产全面严重衰退,其生产速度连年以两位数的速度下降,1995年和独立前1990年相比,农业产值下降了64%。

主要农产品、牲畜存栏数和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减产,食品短缺状况更加严重。

例如肉的人均占有量从1991年的16公斤(屠宰重)逐年下降到1997年的6公斤左右。

据报道,目前塔吉克斯坦约有50万饥民。

为了解决粮食严重短缺问题,国家不得不于1995年减少棉花播种面积,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棉花产量已降低到1953年的水平。

这反过来又沉重打击了国民经济,因为国家所需的绝大部分粮食、植物油和白糖都需要进口。

1997年,农业总产值为2423.44亿塔卢布,比上年增长了3.6%。

其中,种植业为2139.2亿塔卢布,畜牧业为284.24亿塔卢布。

三、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塔吉克斯坦的农业用地比较紧缺,可耕地仅占7%。

据1989年统计,各类农用地面积为514万公顷,其中耕地为86万公顷,牧场为345万公顷。

1998年,塔吉克斯坦的农用地面积减少到410万公顷,其中耕地为82.8万公顷,草场2万公顷,牧场为330万公顷。

塔吉克斯坦的人口从1991年初的535.8万人增加到1999年初的616.4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则从367.7万人增加到了454万人;农业人口从1992年的220万减少到1997年的216.4万,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从1992年的39.6%下降到1997年的35.8%。

1.种植业在塔吉克斯坦农业中,种植业占有重要地位。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黑麦、水稻、大麦、燕麦和玉米。

粮食产量由1960年的27.4万吨增加到1983年创纪录的39.4万吨。

1991年,各类农用地面积为430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82.1万公顷,粮食作物23.2万公顷,占28%,粮食产量仅为28.6万吨;经济作物31万公顷,占31%,籽棉产量为81.4万吨;土豆、蔬菜、瓜类作物5.3万公顷,占6%,土豆产量为18.1万吨,蔬菜产量为62.8万吨,饲料作物22.7万公顷,占27%。

塔吉克斯坦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生产的粮食距离国家的需要相差甚远。

1995年制定的经济改革纲要,对农业的改革确定了具体方针和措施,拨出了5万公顷土地供私人用地。

除建立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各种所有制并存的形式外,1995年取消了农产品生产的国家订购制度和国家对农用肥料、燃料和机械的专营。

国家对生产结构作了调整,增加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了棉花种植面积。

1996年,粮食作物面积增加到38.4万公顷,占48%,经济作物24万公顷,占30%,土豆、蔬菜、瓜类作物4.3万公顷,占5%,饲料作物12.9万公顷,占16%(表1)。

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黑麦、水稻、大麦、燕麦和玉米。

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及其比重见表2。

塔吉克斯坦以种植优质细纤维棉花为主。

棉花作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其产值占农业产值的60%,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

从1930年代起,由于苏联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和大力提倡种植棉花,在塔西南部地区的瓦赫什和卡菲尔尼甘两河流域大量种植棉花。

1989年皮棉总产量为30.8万吨,人均占有棉花57.8公斤。

塔独立后,棉花产量连年大幅度减产,1996年仅为31.8万吨,仅相当于历史高产水平1989年产量的1/3。

此外,塔吉克斯坦还种植土豆、蔬菜、葡萄、水果等。

表11991-1998年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1991 1993 1995 1997 1998全部播种面积 82.1 79.4 75.8 80.9 82.8粮食作物 23.2 27.9 26.5 41.9 40.7经济作物 31.0 28.9 28.5 23.6 27.5其中棉花 29.9 27.5 26.8 21.9 24.7土豆和蔬菜、瓜类 5.3 4.5 4.6 4.7 5.6其中土豆 1.3 1.2 0.9 1.3 1.7蔬菜 2.8 2.3 2.7 2.4 2.7饲料作物 22.6 18.1 16.2 10.7 9.0资料来源:《1998年独联体国民经济统计年鉴》,莫斯科,1999年俄文版,第502页。

表21991-1998年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及其比重1991 1993 1995 1997 1998小麦 14.4/62.0 20.0/71.9 19.1/72.3 35.6/85.1 33.9/83.3大麦 4.6/19.8 3.8/13.6 3.6/13.7 2.5/6.0 2.8/6.9水稻 0.9/4.1 1.2/4.5 1.3/4.8 1.5/3.6 1.5/3.7玉米 1.6/6.6 1.1/4.0 1.0/3.6 0.9/2.1 1.1/2.7燕麦 0.3/1.5 0.3/1.3 0.3/1.2 0.1/0.2 0.1/0.2黑麦 0.2/0.7 0.2/0.7 0.1/0.6 0.1/0.2 0.05/0.2注:"/"前面是播种面积(万公顷),之后是比重(%)。

资料来源:《1998年独联体国民经济统计年鉴》,莫斯科,1999年俄文版,第502页。

表31991-199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1991 1993 1995 1997 1998粮食作物 30.4 27.3 24.9 54.5 49.0籽棉 82.7 52.4 41.2 35.3 38.4土豆 18.1 14.7 11.2 12.8 17.5蔬菜 62.8 48.5 49.1 35.1 32.2水果、干果 17.7 14.9 14.9 11.3 9.7葡萄 12.1 8.8 9.6 12.7 4.6资料来源:《1998年独联体国民经济统计年鉴》,莫斯科,1999年俄文版,第505页。

表41991-1998年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公担/公顷)1991 1993 1995 1997 1998粮食作物 13.1 9.8 9.2 13.1 12.1籽棉 27.4 19.1 15.4 16.2 15.5土豆 141 119 117 100 105蔬菜 193 179 162 142 116水果、干果 32.1 25.5 22.6 25.4 20.7葡萄 44.5 30.1 30.4 40.7 14.8资料来源:《1998年独联体国民经济统计年鉴》,莫斯科,1999年俄文版,第505页。

表51991-1998年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1991 1993 1995 1997 1998小麦 14.1/9.8 17.5/8.7 17.4/9.1 44.0/12.7 38.0/11.4大麦 4.7/10.3 3.2/8.4 2.2/6.1 2.2/9.3 2.5/9.1水稻 2.6/27.3 2.3/18.2 2.4/18.1 4.4/27.1 4.0/24.5玉米 6.0/39.2 3.3/29.7 1.9/17.5 3.0/27.5 3.6/29.8黑麦 0.2/9.6 0.1/7.1 0.1/8.9 0.1/6.7 0.05/8.8燕麦 0.3/9.3 0.3/7.7 0.2/5.1 0.03/4.3 0.05/6.5注:"/"前面是作物产量(万吨),之后是单产(公担/公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