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
摘要:建筑工程裂缝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技术问题,目前,城市建设规模的迅猛发展,住宅日益商品化,人们对建筑行业要求的更高了,工程裂缝问题也已成为业主、开发商和施工单位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混凝土结构物所产生的裂缝的主要原因是结构物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等的降低,因此对其采取相应的修补和加固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施工管理经验及存在问题,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原因,施以适当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防治;荷载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混凝土的特点
混凝土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建筑材料。随着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材料复合技术认识不断提高。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抗压强度,而是在立足强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混凝上的耐久性、变形性能等综合指标的平衡和协调。
1.1混凝土的性能
1.1.1和易性
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施工易于施工操作(拌合、运输、浇灌、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包括有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个方面、
1.1.2强度
混凝土硬化后的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是指混凝土抵抗压、拉、弯、
剪等应力的能力。水灰比、水泥品种和用量、集料的品种和用量以及搅拌、成型、养护,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仅为其抗压强度的1/10~1/20。提高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的比值是混凝土改性的重要方面。
1.1.3耐久性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简单的说,耐久性的指标一般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腐蚀性、混凝土的碳化及碱骨料反应。
2.各种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
2.1塑性裂缝:
2.1.1塑性裂缝
混凝土塑性裂缝一般分布不规则、易出现龟裂状。常出现于混凝土板,路面、梁等大面积暴露的结构表面,多为直线行,深度局限于混凝土表面较浅区域,也可能贯穿整个混凝土结构。收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
2.1.2塑性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将新拌混凝土暴露于高蒸发速率的条件下。如在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加上温度与表面风速的影响,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混凝土早期强度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同时,使用收
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模板过于干燥等也都是可能造成塑性裂缝的原因。
2.1.3防治措施
根据上述塑性裂缝的特点,结合影响蒸发速率才主要因素,可采取以下措施:新浇筑的混凝土,及时覆盖湿润的覆盖层,以保持其表面的水分,减少蒸发速率,调试好混凝土的水灰比,使用收缩率较为适中的水泥,合理规划水泥用量,必要时可通过实验。因此,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或掺加粉煤灰,降低水泥的用量。如在高温天气下作业,浇筑完毕,及时采取隔热措施,同时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浇筑一段,养护一段。
2.2干缩裂缝:
2.2.1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
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裂缝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
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较薄的梁,板类构件,多沿短向分布,整体性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平面裂缝多延伸到变截面部位或块体边缘,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
2.2.2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
影响混凝土干缩变形的主要因素为水泥品种、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养护条件。已有资料表明铝酸三钙含量低,细度不宜过细,矿渣含
量少的水泥品种干缩较小,就混凝土的配合比来看,混凝土的干缩率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以及砂率。
2.2.3预防干缩裂缝产生的措施
(1)选用干缩较小的水泥品种:普通水泥的干缩要低于矿渣水泥;
(2)合理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采用低水灰比,低单方水泥和低用水量,同时还宜降低砂率,尽量采用粗砂;
(3)适当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在水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缩小水灰比可使混凝土抗拉强度增高大于混凝土干缩应力的增加,有减少裂缝的趋势。使用早强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干缩也随之加大,因此,应以提高抗裂安全为目的,综合考虑后采取措施。
(5)施工时应掌握正确的振捣方法,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同时以要避免过振捣。加强湿水养护,确保养护质量,尽量延迟干缩的发生。
(6)采用合理的设计构造措施:合理设置伸缩缝,减轻约束作用,缩小约束范围。同时薄壁构件的配筋采用小直径,增加布筋密度的方式,可减少裂缝发展的趋势。
2.3温度裂缝
2.3.1温度裂缝
一般出现在结构表面,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类似干燥后的泥浆面。塑性裂缝大都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初期,一般在浇筑几小时
之后出现。当混凝土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而气候又很干燥时,便会出现塑性裂缝。这种裂缝在工程中出现较多。塑性收缩裂缝多出现在暴露于空气中的混凝土表面。裂缝较浅,长短不一,短的仅20mm~30cm,长的可达2m~3m,宽lmm~5mm。裂缝互不连贯,类似干燥的泥浆面。
2.3.2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1)表面温度裂缝大多是由于温度差较大。大量的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在其硬化过程中混凝土表面释放出大量的热,而内部温度又不断上升,使得内外温差很大。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时,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同时由于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很低,加之受到表面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从而出现裂缝,但这种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出现,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2)深进的和贯穿的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结构降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当大量的混凝土浇灌在厚大的老混凝土垫层或坚硬地基(特别是岩石地基)上时,没有在两者之间加入隔离层等防护措施,那么,当混凝土浇灌时,其温度很高,而水泥水化热的混凝土又冷却收缩,全部或部分地受到地基、混凝土垫层或其他外部结构的约束。这种方式进行的混凝土浇筑后过一段时间将会出现裂缝较深的情况,有时是甚至贯穿性的,将破坏结构的整体性。
2.3.3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
(1)控制混凝土本身的温度:采取改善骨料级配,减少水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