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中国农业地理的综合分析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及反思优秀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及反思优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学会分析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地理观察和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案例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农业的关注和热爱。
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关爱农村和农民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和作用相关数据,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提问:你们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什么了解?2.知识讲解(1)讲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展示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特点。
(3)讲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规律,如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等。
3.案例分析(1)展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成功案例,如袁隆平杂交水稻、东北黑土地等。
(2)引导学生分析成功案例的原因,如气候、土壤、科技等。
(3)提问:从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经验?4.问题讨论(1)展示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农业生产效率低等。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梳理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分布特点及问题。
(2)强调我国农业生产的优势与挑战,鼓励学生为我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四、课后作业2.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的分布特点,绘制分布图。
3.举例说明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分布特点及问题。
2.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成功案例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知识点
南方地区知识点1.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
气候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
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
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
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
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3.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力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中国的农业地理特点
气候特点:季 风气候,四季 分明,雨热同
期
主要作物:水 稻、小麦、玉
米、大豆等
农业特色:精 耕细作,注重 水利建设,农 业科技水平较
高
西北干旱半干旱农业区
位置:位于 中国西北部, 包括内蒙古、 广西、重庆、 四川、贵州、
云南等地
气候特点: 干旱、半干 旱,降水量 少,气温日
较差大
土壤特点: 土层薄,土 壤肥力低, 盐碱化严重
物
农业特点:利 用太阳能,发
展绿色农业
农业发展:推 广现代农业技 术,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
农业区划的特点与意义
特点: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将全国划分为不同农业区
意义: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区划的依据: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农业生产特点(作物种类、 种植制度、耕作制度等)、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农作物:以 耐旱、耐盐 碱的农作物 为主,如小 麦、玉米、 棉花、马铃
薯等
农业技术: 采用节水灌 溉、地膜覆 盖、生物工
程等农业技 术,提高农 作物产量和
质量
农业发展: 加强农业基 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 促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
青藏高寒农业区
位置:青藏高 原,海拔高,
气候寒冷
主要农作物: 青稞、小麦、 油菜等耐寒作
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如洪水、干旱、台风等,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 影响。
水资源短缺:中国部分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对农业生产造成制约。
土壤退化:长期耕作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 致土壤退化,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 化学物质,导致土壤、水体和空气污染,影响 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中国的农业地理
中国的农业地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农业文化。
农业地理是研究中国农业发展的空间分布、区域差异以及与人地关系的学科。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气候条件和农业特色等方面,探讨中国的农业地理特点。
一、土地利用中国的农业地理受到土地资源的影响。
根据不同土地类型和用途,中国的土地利用可以分为耕地、林地和草地等几个主要类型。
在中国的农业地理中,耕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地理位置和土地质量,耕地可分为黄土高原耕地、长江流域耕地、东北平原耕地等不同类型。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以其丰富的黄土资源而闻名。
这片地区的农田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为主。
黄土高原的独特地理条件造就了该地区特有的农业景观和农作物类型。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拥有非常丰富的水资源和沃土。
稻米、油菜、杂粮等农作物在这个地区得到广泛种植。
江南地区的典型湿润气候为稻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在中国的农业地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北平原主要种植大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出口基地。
二、气候条件中国的气候条件对于农业种植和养殖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综合气候类型多样,包括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季风气候等。
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地区,夏季炎热潮湿,适宜水稻、柑橘等作物的生长。
在广东、福建等地还盛产茶叶和糖料作物。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
在这个气候条件下,中国种植了大量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例如在江苏、安徽、湖北等地种植着大量的稻谷、小麦、油菜等。
高原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气温较低,降雨充沛。
该地区适宜种植玉米、青稞、薯类等作物。
同时,该地区的高原牧区和草原地区也适宜放牧业的发展。
三、农业特色中国的农业地理由于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农业特色。
以稻作为代表的水稻种植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特色之一。
中国农业 课件(区域地理)
的河谷农业 充足,光照丰富
性因素
四、中国的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在我国畜产品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和
分布 青藏高原区,主要有内蒙古、新
种植业区
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生产 方式
利用草原放牧
利用粮食、秸秆等 饲养
主要 产品
皮、毛、肉、奶
肉、蛋、奶、禽
图 5 7 2 中国的四大牧区
读图查找:找出我国四大牧区。
读图思考:(1)四大牧区的草场类型是否 一样?
(2)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优良畜种? 答案:(1)不一样。 (2)内蒙古东部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 毛羊;青藏高原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五、中国的水产业
地位
渔获量居世界前列
发展水产业 的自然条件
海洋水 产业
淡水水 产业
我国海域广阔; 有大面积的沿海滩涂,是发展人 工养殖的良好场所
基塘生产
国内外市场广阔
灾害
南方水稻种 水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 旱涝灾害频发,科
植业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技、机械化水平低
东北地区商 人均耕地多;机械化水
春秋的低温冷害;热
品谷物农业 平高
量不足,生长期短
西北地区的 冰雪融水、地下水提供水 气候干旱,水资源不
绿洲农业
源;光照丰富,昼夜温差大 足
青藏高原上 地势低,热量条件好;水源 热量不足仍是限制
(2)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都是我国小麦主产区, 其耕作制度是否也一样?
答案:(1)江淮地区。 (2)不一样,东北地区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春 种秋收。华北地区种植冬小麦,秋天种植,第二年夏季 收获。
高二地理中国农业1优秀课件
2、图7-1-2中阴影局部表示某种气候条件下分布的某 种农作物。其序号与以下农作物排序一致的是 ( )
A.春小麦C 、玉米、水稻、冬小麦
B.水稻、春小麦、玉米、冬小麦 C.甘蔗、甜菜、咖啡、亚麻 D.咖啡、橡胶、甘蔗、甜菜
3.以下省份中,垦殖指数和复种指数都比较高的
是〔 C〕
A.黑龙江
B.河北省
C.江苏省
D.浙江省
作业
①地形〔平原、山地、丘陵〕 ②气候〔热量、降水、光照、昼夜温 差〕 ③土壤 ⑵④、④国社灌家会溉政经策水济、条源⑤件交:通①运场输、、②⑥劳其动它力如、:③饮科食技习、 惯⑤、自种然植历灾史害、地价、资金等
3、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小麦 :春小麦、冬小麦 粮食作物 水稻
玉米
水果 :柑橘、苹果 糖料作物 :甘蔗、甜菜 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 :油菜、花生 棉花 咖啡、茶叶等
秦岭-淮河以北
一月平均气温 温度带
年降水量(毫米) 干湿地区 耕地类型
0℃以下 暖温带、中温带
400-800 半湿润地区
熟制
旱地为主
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主要油料作物
花生
主要糖料作物
甜菜
代表性水果
苹果、梨等
秦岭-淮河以南 0℃以上 亚热带
800以上 湿润地区 水田为主
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柑橘、荔枝等
以下农业区①东北三省 ②长江中下游区 ③南部 沿海区 ④黄河中下游区与图7-1-3
1.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பைடு நூலகம்构图,符合实际情
况的是 ( D )
A.(一)①,(二)②,(三)③,(四)④ B.(一)②,(二)④,(三)③,(四)① C.(一)③,(二)④,(三)①,(四)② D.(一)②,(二)④,(三)①,(四)③
中国农业地理
中国农业地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农业地理因地域广阔和多样化的气候、土地和地形条件而变化多样。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业地理的特点和挑战。
中国的农业地理可以分为几个主要区域: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地区、西南山地地区和西北高原地区。
每个地区有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地条件,从而决定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类型和规模。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农业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和蔬菜等作物。
此外,该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土壤质量,使得大规模养殖业得以发展,如养殖鱼类和虾类等。
中部平原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
这片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作物。
农民在这里实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采用机械化作业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西南山地地区地势崎岖,气候多变。
这里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山区内的河谷地带。
农民种植水稻、玉米和茶叶等作物,同时养殖家禽和畜牧动物。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农产品而闻名,如云南的普洱茶和四川的牛肉干。
西北高原地区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畜牧业的重要地区。
农民在这里以养殖动物为主,如绵羊和牛。
他们依靠草原和人工灌溉系统提供的饲料来维持养殖业。
尽管中国农业地理的多样性和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地理条件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限制。
例如,西北高原地区的干旱气候限制了农民种植作物的选择,使其更多地依赖畜牧业。
此外,一些地区的气候不稳定,易遭受自然灾害,如洪水和干旱,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
其次,土地资源有限。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需要大量的土地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然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农田转为城市和工业用地,农民面临着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第三,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均衡。
虽然中国农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采用了机械化作业和现代化农业技术,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一些地区面临人力资源短缺和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2010高考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
•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例如: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 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省);亚热带 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 等省);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 区);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 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 萝等水果。海南还出产椰子。云南南部、 海南岛、雷州半岛是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 基地。
•
“141”绿色工程:即一个基地(南方速生丰产 用材林基地)、四个体系(“三北”防护林、长 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 体系)、一个工程(治沙工程)。 •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 天然林区;
• 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③东南 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 生林为主。
青 藏 地 区
二、林业
•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 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 济效益。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历史上, 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长期毁林开荒、 滥砍滥伐、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 世界上的少林国家。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和 保护天然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 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的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 退耕还林政策等。加快实施“141”绿色工程建设。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 (2)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 一是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 二是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 量和质量。为此,国家从1983年开始,在一些自 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 区,建立了一大批商品粮基地。在商品粮基地, 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 进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了单位 面积粮食的产量,保证了国家对粮食的需求。
高二区域地理_中国农业
谢谢观看! 2020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风能
(3)2013年春季,图中③省区遭遇严重旱灾,使得该省区生产规
模和产量居全国第一的某种经济作物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该种
经济作物最有可能是( )
A.花卉
B.甘蔗
C.香蕉
D.油菜
巩固练习1
1.该作物产量前四位的省区简称是( )
A.新、鲁、豫、粤
B.新、豫、冀、川
C.新、鲁、冀、甘
(旱地、水田区别)
②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
小测:练习P104 7
巩固练习7
答案: (1)B 小麦 玉米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人均耕地多,可开垦荒地多, 粮食商品率高 (2)A、E (3)水稻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水 利工程量大 珠江三角洲 混合农业 (4)水资源 退耕还草 畜牧 (5)甘蔗 喜高温,需水量大,生长期长 (6)青稞 垂直差异
九大商品粮建设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产水平高、
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商品率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粮基地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太湖平原
成都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4、中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业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小。 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抗灾能力弱、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低
中国的农业
一、农业概况
概念: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物资生产部门。 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 狭义农业:种植业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区域地理—中国农业ppt_图文
种植业区
中国油料作物分布
黑龙江
南迁北移
辽宁 黄淮海平原
长江流域
油菜分布范围
华南地区
我国是世界玉米的产销大国,总产量 仅次于美国。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
发展花卉、蔬菜、水果、鱼、禽 畜生产,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
太湖平原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课后练习 读我国商品 粮商品棉基地分布图回答 1、甲乙两商品粮食基地所 属农业地域类型?
我国农业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成
农业结构尚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 、渔业 比重太小。
副业6.1%
畜牧业27%
林业4.6%
渔业6.8%
种植业55.5%
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低; (2)农业综 合生产力低,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低。 (3)农业结构尚不合理, (4)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 (5)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
改造措施
植树造林、 节水农业
油料 油菜:播种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
作物
有北移南迁 趋势
大豆:主要分布在 东北
糖料 甘蔗:主要分布在 广东 广西 福建 台湾 云南 海南。四川
作物 甜菜:主要分布在 内蒙古 新疆 黑龙江 吉林
出口商品基地:主要种植 花卉、 蔬菜、水果;发展禽畜生产。
主要分布在 太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带
中国的种植业
概念: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影响种植业 的自然条件
①土地条件:地形 平坦 、土壤 深厚 水源 丰富 。
、肥沃
、
②气候条件: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足够的
热量、 水分、 光照。
高中区域地理西北地区知识点
西北地区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地形特征: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平坦开阔,东部为典型温带草原,中西部多沙漠、戈壁;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
其中天山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
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呈环状分布,“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的第二大沙漠。
气候特征: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的“热极”);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气候干燥(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是我国的“干极”)。
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内流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有大片无流区。
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丰。
主要河流: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
主要湖泊:罗布泊植被: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
土壤:以漠钙土和灰钙土为主。
主导因素: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
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运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
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
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牧业区。
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新疆为绿洲农业)。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疆)。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新疆),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新疆)主要农产品:种植业-小麦、甜菜、瓜果、棉花、胡麻(内蒙古)。
2012高考中国地理复习系列课件10《 中国的农业》 (4)
8/15/2013
•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例如: 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亍山东、河南、河北、陕西、 新疆、辽宁等省);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亍浙江、 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的茶叶(产亍 南斱各省山区);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 广西、海南、于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 萝等水果。海南还出产椰子。于南南部、海南岛、 雷州半岛是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糖料 作物
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台湾、广东、 福建、四川、云南、海南是主要产区(热带、亚热带)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黑龙江、吉 林、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 以迚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 三角洲;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8/15/2013
地 区 西 北 地 区
有利条件
丌利条 件
主要农产品
光照充足, 降水丌 重要畜牧业基地:肉、奶、毛皮及 太阳辐射 足,干 其制造品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强。 旱严重,宁夏平原)和绿洲农业(河西走廊、 水源有 高山山麓):小麦、水稻、棉花 限。 (长绒棉)、甜菜、瓜果(葡萄、 哈密瓜等)。 日照时间 长,太阳 能丰富。 热量丌 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足。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煌水 谷地):青棵、小麦、豌豆等。
一、种植业
8/15/2013
8/15/2013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 (1)影响农业分布的主要条件(区位因素) • 种植丗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斱面要求有 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 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斱面要有足够 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丕界 上农丗发展较早、农丗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 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我国的种植丗区也 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 盆地和世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斱和 北斱的农丗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斱面有明 显的差异。
(完整版)高中区域地理北方地区知识点
北方地区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1)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2)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3.气候:(1)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2)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4.水湖:(1)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
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2)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3)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5.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6.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7.农业生产条件:(1)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
中国地理 中国农业
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 粮食商品率较高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春小麦) 江淮平原 (冬小麦)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成都平原 (水稻) 江汉平原 (冬小麦、 水稻)
增产潜力较大
松嫩平原
2、水稻
喜温、喜湿。 根据对热量的不同要求可分为:一季稻、二季稻、三季稻。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多以单季稻为主,以南多以双季稻为主。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种植 区域。
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西北灌溉区 水源——黄 河水
集中在秦岭-淮河 以南的水田区
3、玉米
喜温作物, 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类,在我国分布比较广, 主要分为北方春播玉米、黄淮海夏播玉米和南方低山丘陵玉米, 其中黄淮海夏播玉米是我国主要玉米区。
黄渤海出口水产品养殖带 长江中下游出口河蟹养殖带 东南沿海出口水产品养殖带
我国水产业分布地区(读图)
长江中下游渔业
捕鱼
农业的发展
1、我国农业成就
①主要农产品产量和种类增加迅速。 ②广大农村经济发展较快。 ③逐步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农业生产基地。
④农业现代化有了初步发展,开始由传统农业向 现代农业过渡。
二、我国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植业
(一)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 1、小麦: 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较广。 春小麦: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 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者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 差的地区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 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比较长、 地区差异也比较大。我国以冬小麦为主,主要分布在 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的地区也有分布。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人文地理的知识点人文地理知识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专题32: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农业区位分析(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32 地理区位类综合题之农业区位分析【方法指导】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各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下:(1)自然因素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然后再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林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半干旱、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沿海海域水稻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条件等人文因素在不断变化,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技术、交通等因素的改进,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自然要素地形基塘农业、鱼塘—台田农业、梯田农业、打坝淤地气候温室农业、大棚农业(气温)土壤改良土壤(盐碱地、红壤)、无土栽培水源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农田水利工程人文要素市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市场地域扩大交通技术温室农业、大棚农业;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化肥化4.经济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变化(1)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地理答题:中国农业地理地图及各地区农业发展特色分析
中国农业地理地图及各地区农业发展特色分析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海拔高,气候寒冷(一)、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二)、种植业(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秦岭——淮河以南:水田,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淮河以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和质量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商品率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农业特征地理
农业特征地理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它在各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探讨农业特征地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球农业发展的差异和地域特点。
第一部分:农业自然环境因素1. 气候条件气候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
不同气候区域的农业特点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热带气候地区的农业以种植热带水果、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为主,而寒带气候地区则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冷季作物。
2. 土壤条件土壤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土壤类型适宜不同作物的种植。
例如,沙质土壤适宜种植西瓜、甘蔗等作物,而黏土则适宜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
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的起伏程度也对农业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在山地地区,由于土地坡度陡峭,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常采取阶梯式耕种或种植果树等方式;而河流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宜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
第二部分:农业发展模式1. 种植业种植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形式之一。
不同地区的种植业发展着不同的农作物和特色产品。
例如,北美大草原地区的种植业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为主,而亚洲东南沿海地区则以稻米、茶叶等经济作物占主导地位。
2. 畜牧业畜牧业是以动物的饲养为主的农业形式。
在大草原地区,畜牧业得以充分发展,养殖牛、羊等家畜,供应肉类和皮毛等产品;而在高山地区,畜牧业则以养殖牦牛、绵羊等高寒耐寒家畜为主。
3. 渔业渔业是以捕捞和养殖水产品为主的农业形式。
沿海地区的渔业发达,捕捞各类鱼类、贝类等水产品,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海鲜资源。
第三部分: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1. 经济因素农业发展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发达国家的农业通常实施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高度机械化和资本化。
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多以传统农业为主,受到资源和技术的限制。
2. 文化因素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亚洲的稻作区域,农耕文化对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明。
3.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abfcphajioasf中_国地理复习笔记归纳总结(特细)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兰、|!_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第二节中国的人口和民族1、中国的人口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口(2000年)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在135人/平方千米以上,人口密度远大于俄、加、美、巴等国家。
[注意]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我国人口(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是高考试卷经常涉及的内容。
⑴人口分布:(掌握腾冲-黑河一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侨和华人生活在国外。
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⑵人口增长: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⑶人口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目前,人口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有:①人口增长过快。
每年国家所产生的新增财富很大一部分为新增人口所抵消。
国家、社会、家庭面临沉重的负担,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
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目前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约占1/3,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但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
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还将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又要防止城市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城市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中国的种植业2.各地区耕作制度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中温带):一年一熟青藏高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暖温带):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亚热带):一年两熟珠江三角洲(亚热带),海南岛(热带):一年三熟4.商品性农产品生产基地(1)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2)商品棉基地: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南疆(3)农产品出口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补充]中国农业地理的综合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相对稳定):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等(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密切)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区(林、牧、副业);不同海拔农作物品种不同。
土壤:耕地面积、土壤肥力。
(如茶树适合在酸性土壤生长。
水源: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发展):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
(市场区位及需求量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突出)交通运输:乳畜业、园艺业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运输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市场与生产地的分离——世界大市场——区域专业化。
)政策:限制或鼓励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或压低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改革:现代化、专业化、区域化。
一、东北区(黑、吉、辽)1、自然条件分析(1)长冬严寒但夏季温暖,日照时间较长,一年一熟;年降水量平均达400—600mm,属湿润半湿润区,灌溉水源充足。
(2)东北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遍布肥力较高的黑土,对农业机械化耕作极为有利。
(3)冻土广布,保证了土壤有较好的墒情。
(4)沼泽地面积很大,也已通过排干水分来开发利用,但在开发中也引起了气候变干,所以沼泽地开发不宜过量。
(5)本区纬度较高,热量资源不足,农作物在秋季降霜早或春季温度低时会受到低温冷害,农作物大幅减产。
2、农业特色(1)以玉米、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2)以大豆、甜菜为主要经济作物,大豆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
甜菜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以松嫩平原为最多。
(3)其它经济作物有亚麻、柞树(柞蚕)、苹果、烤烟等。
二、黄河中下游区(陕、晋、豫、鲁、京、津)1、自然条件分析:(1)多数地方属于暖温带,夏季气温相当高,农作物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大部分地区雨季短,降水集中在七、八两月,春旱(春季和初夏干旱)威胁农业生产是个普遍问题。
由于气候比较干燥,多数地方灌溉水源不足。
(2)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的许多地方,盐碱危害很严重。
(3)黄土高原的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便于耕作,黄土含有不少氮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但土质疏松,地表无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
2、农业特色:(1)冬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其次是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黄土高原谷子种植较多,山东丘陵和低山甘薯种植较多。
(2)棉花是本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
冀、鲁、豫三省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和商品棉基地,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也是重要的产棉区。
本区植棉的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对棉花生长有利;秋季晴天多,对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也有利;再加上粉沙性的土壤适宜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
三、长江中下游区(湘、鄂、赣、皖、苏、浙、沪)1、自然条件分析:(1)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其余都属亚热带,夏季气温很高,江汉、洞庭湖、鄱阳湖等平原,周围山岭环抱,不易散热,都以炎热著称。
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淮河以北是半湿润区,其余都是湿润地区。
春末夏初,梅雨适时适量,对水稻生长更为有利,如果梅雨过短或过长,就会出现旱灾和涝灾。
进入7月,梅雨结束,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燥,形成伏旱,此时,热量充足,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旺盛,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所以抗旱任务很重。
(2)平原广阔,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
(3)江南丘陵红壤广布,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我国南方主要低产土壤之一。
2、农业特色:(1)淮河以北以种植旱粮为主(江淮地区),以南以水田为主,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本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全国占第一位。
小麦也是本区的重要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蚕等。
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和杭州湾沿岸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
(植棉条件:热量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条件好,商品率高。
不利条件是春夏有梅雨,夏季常有台风袭击,秋季有连阴雨)油菜播种面积广,成为稻田的越冬作物,浙江、江苏两省的太湖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是著名的“丝绸之府”。
(3)江南丘陵的红壤区,适宜茶叶、油菜、杉木生长,产量很大。
四、南部沿海地区(闽、台、粤、桂、琼及香港、澳门特区)1、自然条件分析:(1)我国纬度最低的一个区,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和两广;濒临海洋,夏季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大量的水汽,造成这里丰沛的降水,雨季从4、5月份开始,延续到9、10月份。
本区气候炎热多雨,无霜期长,作物几乎可以全年生长,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2)台风活动频繁,侵入我国的台风约80%在本区登陆。
台风形成狂风暴雨,带来一定灾害,有时也可缓解沿海地区的旱情。
(3)地形大部分为丘陵山地,平原面积不大,珠江三角洲和台湾的西部平原是本区最大的两个冲积平原。
2、农业特色(1)水稻在本区普遍种植,珠江三角洲和台西平原是重要的稻米产区。
甘蔗是本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粤、闽、桂成为全国重要的蔗糖供应地,珠江三角洲的产量更占重要地位。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在低洼易涝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堤上栽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以塘泥作桑、蔗、果树的肥料,桑叶养蚕,蚕粪、桑叶、蔗叶又可作鱼饵,塘基互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
据基上种植的作物不同,有“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种类。
(3)有橡胶、剑麻、油棕、椰子、咖啡、可可、胡椒等热带作物,海南岛的橡胶种植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4)有香蕉、柑橘、菠萝、荔枝等热带、亚热带果树。
(5)台湾的樟树颇为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五、西南区(川、黔、滇、渝)1、西南三省一市在北纬35°以南,云南省南部还伸入到北回归线以南。
四川、贵州、重庆和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云南南部属热带。
川滇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很高,气候显著降低,形成高山气候。
2、四川盆地终年湿润,雨量充沛,霜雪少见,可生长甘蔗,柑橘,柚子。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3、成都平原为冲击扇平原,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灌溉便利,农业生产一向发达,早有“天府之国”美誉。
平原上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成都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油菜籽等,生猪、桑蚕的生长也很有名。
4、云贵高原上的河谷盆地,当地称为“坝子”是重要的水稻产区,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区,因溶洞、地下河漏水严重,地表水缺乏,要注意兴修水利,以保证农业生产的用水。
5、滇南谷地(包括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全年可以生长,且冬季不受寒潮侵袭,夏季又无台风危害,具有发展热带作物的良好环境,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橡胶生产基地。
六、青藏区(藏、青)1、本区纬度同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地区相当,但因地势很高,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
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迎风坡降水多,高原面上降水少,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地势高,空气稀薄)。
2、农业受气候限制,适于喜凉的青稞、小麦生长。
牦牛、绵羊、山羊是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
草场主要分布于高原湖泊周围和河源地区。
3、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比较宽阔,降水较多,土地肥沃,是主要农业区。
柴达木盆地,由于祁连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带的地下水较为丰富,不少地方可以引水灌溉发展农业。
盆地低部地势平坦,宜耕荒地连片,便于机械化开垦和耕作。
4、雅鲁藏布江谷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使这里的降水较多,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比较温暖。
西藏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主要分布于此。
5、“西藏的江南”——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这里降下大量的地形雨,呈现浓郁的亚热带和热带风光,特别是察隅一带。
在肥沃的河谷地带,橘子树枝青叶茂,香蕉园终年翠绿,水稻田随处可见,新辟的茶园散布在缓坡山岗上,人们称之为“西藏的江南”七、西北内陆区(内蒙、宁、甘、新)1、本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周围高山、高原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送到,水循环很不活跃,是我国气候最为干旱的地区。
气候表现为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降水少,多风沙,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日照丰富;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大。
2、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这里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西北区光热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植物来说,白天气温高、光照强,加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夜间气温低,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了养分的消耗,因此,本区所产瓜果品质十分优良。
3、富有特色的灌溉农业。
本区农耕必须依靠灌溉,有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小麦、水稻、棉花、油菜、甜菜等都生长良好。
(1)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
这里利用黄河流向微微倾斜的自然坡度,开挖引水渠,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宁夏平原至今保存有秦渠、汉渠等著名渠道。
平原上沟渠纵横,阡陌相连,稻田密布,村舍向望,被人誉为“塞上江南”。
河套平原发展成为“塞上米粮川”。
(2)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灌溉农业仅限于高山山麓的冲积平原上,这里土质较好,山地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水源充足,利用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荒垦殖,引水灌溉,把荒漠变成了肥沃的绿洲。
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是我国长绒绵的主要产区,这里无霜期较长,夏季气温高,积温量大,日照充分。
新疆吐鲁番盆地,有引地下水灌溉的特殊工程—坎儿井。
4、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因降水较丰而成为我国水草最丰美的牧场和打草场,三河一带出产的三河牛、三河马,闻名全国;宁夏所产的滩羊是稀有的优质裘皮羊品种;新疆境内的天山、阿尔泰山,地形雨较多,山腰以云衫林为主的山地针叶林,以上以下生长牧草,以上为夏季牧场,以下为冬季牧场,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区,所产细毛羊是优良畜种。
5、本区由于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任意樵采,造成严重的沙漠化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