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信息收集系统课程设计
![信息收集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d153b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4.png)
信息收集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收集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信息收集系统的分类、功能及应用场景;3. 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收集在信息处理和分析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进行有效信息收集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收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息收集工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3. 培养学生面对信息过载时的筛选、分析和处理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信息收集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阐述信息收集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能够分析不同信息收集系统的优缺点,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或协作完成信息收集任务;4. 能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为决策提供依据;5. 能够遵循信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隐私,维护信息安全。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信息收集系统概述- 了解信息收集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 分析信息收集系统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2. 信息收集方法与技术- 掌握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传统信息收集方法;- 学习网络爬虫、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收集技术。
3. 信息收集系统的分类与功能- 分析不同类型的信息收集系统(如:在线调查、社交媒体分析等)及其特点;- 了解信息收集系统的主要功能,如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
4. 信息收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研究国内外成功的信息收集案例,分析其方法和技巧;- 结合实际课题,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5. 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 学习信息道德规范,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保护个人隐私,防范信息泄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81fa1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c.png)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运作原理;–熟悉管理信息系统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案例;–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工具;–具备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学会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评估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管理信息系统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使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和社会中的应用。
2.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原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数据、流程、等)和运作原理,让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机制。
3.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
4.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使学生关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动态。
5.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工具和实施步骤,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6.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教授项目管理方法、团队协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7.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估和优化:介绍评估方法、优化策略,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意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mis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mis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19632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0f.png)
mis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MIS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和应用领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方法和工具;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工具,如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管理工具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特点、类型和应用领域。
2.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
3.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和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管理工具、面向对象方法等。
4.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价值。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工具,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课程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书籍。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案例库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a24d5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a.png)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一、引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门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内容,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源。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与方法;3.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课讲授、实践课实验和项目设计。
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1.理论课讲授:首先介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实际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当前信息系统开发的热点与趋势。
2.实践课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开发所需的工具与技术,如UML建模、数据库设计等。
3.项目设计:学生将分为小组,以一个真实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为基础,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等环节。
四、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重点包括数据与信息的概念、信息系统的分类与特点等。
2.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与工具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常用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与工具,如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建模等。
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应用这些方法与工具的能力。
3. 信息系统开发流程与管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流程,从项目立项到测试与维护。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需求分析、进度管理、质量控制等。
4. 实际项目设计与实现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分为小组,以一个真实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为基础,完成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全过程。
教师将提供指导与评估,以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与要求完成。
五、参考资源以下是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源,供学生深入学习或参考:•《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UML和模式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系统概念》以上资源可在图书馆或在线图书商店中获取。
课程设计信息系统
![课程设计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253bc37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8.png)
课程设计信息系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应用场景,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信息系统的运作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理解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部分和类型;掌握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和设计原则;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和案例。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行简单的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能够运用信息系统管理工具和技术,进行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信息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应用场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系统的定义、特点、类型和应用领域等。
2.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网络和人员等。
3.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施和运行等阶段。
4.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模块化、标准化、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
5.信息系统的应用场景:包括企业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社交网络系统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讲解资料,向学生传授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信息系统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系统的应用和设计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和体验信息系统的实施和运行过程。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择一本权威的信息系统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cba8b31a37f111f1855bb7.png)
目录一系统分析 (2)1.1建立新系统的必要性 (2)1.2可行性分析 (2)1.3学生成绩管理的业务流程图 (3)1.4 学生成绩管理数据流程图 (4)1.5数据字典 (5)二系统设计 (9)2.1功能结构图 (9)2.2代码设计 (10)2.3系统的运行与数据库库设计 (10)2.4输出设计 (11)2.5输入设计 (13)三系统实施 (13)3.1模拟运行数据 (13)3.2系统的切换,运行和维护 (15)注:友情提示老师我们的系统的账号和密码都为admin.一系统分析1.1建立新系统的必要性建立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使学校对学生成绩能够快速并准确的录入,修改和查询,更好的掌握每个学生的各科成绩,便于教师的管理。
使学生对个人的成绩进行更快的查询。
让老师能够更好更快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1.2可行性分析管理上的可行性:现在学校当中有各种各样的精英人员,并且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每一个学校的管理人员都会给予支持,即管理上可行。
技术上的可行性:当前学校当中都有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支持,并且有相应的技术人员能够开发和维护,所以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的可行性:这个小系统的预算经费不会多,对一个学校的经费来说绝对是九牛一毛,所以在经济上可行。
人员单位文档数据图1 学生成绩管理业务流程图处理外部实体数据存储学生信息查询请求图2 学生成绩管理顶层数据流程图图3 学生成绩管理第二层数据流成图图4 学生成绩管理第三层数据流程图1.5数据字典<1 >数据流的编号数据流编号D-01数据流名称学生信息数据流来源教务人员数据流去向学生成绩管理模块数据项组成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系别+专业+入学时间+籍贯数据流编号D-02数据流名称课程信息数据流来源教务人员数据流去向学生成绩管理模块数据项组成课程号+课程名+授课老师+课时+学分+课程类型数据流编号D-03数据流名称成绩信息数据流来源教务人员数据流去向学生成绩管理模块数据项组成学号+课程号+成绩数据流编号D-04数据流名称查询请求数据流来源学生数据流去向学生成绩管理模块数据项组成学号+密码数据流编号D-05数据流名称查询结果数据流来源学生数据流去向学生成绩管理模块数据项组成学号+课程号+成绩<2> 处理逻辑描述处理逻辑编号P-01处理逻辑名称录入学生信息输入的数据流学生信息处理描述工作人员将学生信息提取输入到学生成绩信息系统,然后核查无误后保存至学生信息数据存储输出的数据流查询结果处理逻辑编号P-02处理逻辑名称录入课程信息输入的数据流课程信息处理描述工作人员将课程信息提取输入到学生成绩信息系统,然后核查无误后保存至课程信息数据存储输出的数据流查询结果处理逻辑编号P-02处理逻辑名称录入学生成绩输入的数据流学生成绩处理描述工作人员将学生成绩提取输入到学生成绩信息系统,然后核查无误后保存至学生成绩数据存储输出的数据流查询结果处理逻辑编号P-04处理逻辑名称合法性检查输入的数据流查询请求处理描述系统将会在学生登陆时,坚持学生的登录信息,看登陆账号和密码以及验证码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将允许登陆查询,否则不允许登陆。
网络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网络信息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2b1e5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09.png)
网络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包括网络基础知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Web开发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网络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具备一定的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掌握网络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理解其相互关系和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技术,了解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Web开发的基本技术。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需要具备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实施简单的网络信息系统;具备基本的网络故障排除能力,能够诊断和解决常见的网络问题;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能够编写简单的网络信息系统程序。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培养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兴趣和热情,认识网络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系统使用观念,注重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基础知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Web开发等。
具体安排如下:1.网络基础知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概念,理解网络体系结构,掌握基本的网络通信协议。
2.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学习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3.计算机网络: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拓扑结构,掌握网络设备的使用和配置,了解网络安全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4.数据库原理: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学习数据库的基本理论,掌握数据库设计和查询语言。
5.Web开发:学习Web开发的基本技术,包括HTML、CSS、JavaScript等,了解Web服务器和客户端的交互原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9a4d0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6.png)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信息管理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开发一个高效、实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成为了必然的需求。
本课程设计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功能齐全、操作简便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以满足学校对学生信息管理的需求。
二、系统需求分析(一)功能需求1、学生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和查询功能。
2、课程信息的管理,包括课程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
3、成绩管理功能,能够录入、修改学生的课程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
4、能够生成学生的个人成绩单和班级成绩汇总表。
5、具备用户管理功能,包括添加用户、修改用户信息和设置用户权限。
(二)性能需求1、系统响应时间要短,保证用户操作的流畅性。
2、数据存储要安全可靠,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3、系统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三)界面需求1、系统界面要简洁、美观,操作方便。
2、提供清晰的导航和提示信息,方便用户使用。
三、系统设计(一)总体设计1、系统采用 B/S 架构,方便用户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
2、分为前端页面展示和后端数据处理两部分。
(二)数据库设计1、设计了学生表、课程表、成绩表、用户表等相关数据表。
2、确定了表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三)功能模块设计1、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实现学生信息的增删改查。
2、课程管理模块,负责课程的相关操作。
3、成绩管理模块,处理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和统计。
4、用户管理模块,管理系统用户的信息和权限。
四、系统实现(一)开发工具和技术1、使用 Python 作为主要开发语言。
2、采用 Django 框架进行 Web 开发。
3、数据库选择 MySQL。
(二)关键代码实现1、学生信息录入功能的代码实现。
2、成绩统计分析功能的算法实现。
(三)系统测试1、进行了功能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2、进行了性能测试,对系统的响应时间和稳定性进行评估。
信息系统有哪些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有哪些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91275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e.png)
信息系统有哪些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了解信息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掌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网络。
–理解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学会使用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处理和决策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信息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2.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网络。
3.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
4.信息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信息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信息系统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法:安排课堂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信息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网络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课程设计科研信息系统
![课程设计科研信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1a17fe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4.png)
课程设计科研信息系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科研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科研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科研信息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掌握科研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了解科研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科研信息系统;–能够运用科研信息系统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和成果展示;–能够结合自身专业背景,运用科研信息系统开展相关研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研信息系统的兴趣,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科研信息系统概述:介绍科研信息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和作用;2.科研信息系统结构与功能:讲解科研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数据库、检索系统、分析工具等,以及它们的功能;3.科研信息系统应用领域:介绍科研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4.科研信息系统操作实践:教授如何使用科研信息系统,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和成果展示;5.结合专业背景的科研实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背景,运用科研信息系统开展相关研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科研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2.案例分析法:分析科研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3.实验法:学生进行科研信息系统操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网络等实验设备,保障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电子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cc6f5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3.png)
电子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子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常见电子元件的特性、符号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了解电子信息系统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电子信息系统电路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正确组装和调试电子信息系统相关设备。
3.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子信息系统仿真和故障诊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电子产品在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课程还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电子信息系统概述:介绍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信息系统导论内容:1.1 电子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发展;1.2 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1.3 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与应用。
2. 常见电子元件及其应用:学习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常见电子元件的特性、符号和用途。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子元件内容:2.1 电阻器;2.2 电容器;2.3 电感器;2.4 晶体管;2.5 集成电路。
3. 电子信息系统电路分析与设计:分析典型的电子信息系统电路,学习电路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信息系统电路分析与设计内容:3.1 放大器电路分析;3.2 滤波器电路设计;3.3 信号发生器电路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0445bf2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a.png)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和文化的传播中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管理挑战。
为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开发一个功能强大、易于使用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至关重要。
本课程设计旨在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满足图书馆日常运营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系统需求分析(一)用户需求图书馆的用户主要包括读者和管理员。
读者希望能够方便地查询图书信息、借阅图书、续借图书、查看借阅记录等。
管理员则需要管理图书的采购、编目、入库、借阅、归还、读者信息管理等操作。
(二)功能需求1、图书管理功能包括图书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分类管理等。
2、读者管理功能实现读者信息的登记、修改、删除、查询,以及读者借阅权限的设置。
3、借阅管理功能处理图书的借阅、归还、续借操作,记录借阅历史。
4、查询统计功能提供图书和读者的查询服务,以及借阅情况的统计分析。
(三)性能需求系统应具备快速响应能力,保证在高并发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系统设计(一)总体架构设计采用 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服务器端负责数据处理和业务逻辑。
(二)数据库设计1、设计合理的数据库表结构,包括图书表、读者表、借阅表等。
2、确定表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三)界面设计1、设计简洁、美观、易用的用户界面,方便读者和管理员操作。
2、遵循人机交互原则,提高用户体验。
四、系统实现(一)开发技术选择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框架,如 Python + Django 或 Java +Spring Boot。
(二)功能模块实现1、图书管理模块实现图书信息的增删改查,以及图书分类的管理。
2、读者管理模块完成读者信息的登记、修改、删除和查询功能。
3、借阅管理模块处理图书的借阅、归还和续借业务,记录相关操作的时间和人员。
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概念
![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6c0975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a.png)
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概念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了解信息系统的类型,如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并分析其应用场景。
3. 学生能掌握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重要性,理解信息系统对提高工作效率、支持决策等方面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信息系统相关知识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简单的信息系统原型。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信息检索、分析、处理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念。
3. 学生能够关注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积极参与信息社会的建设,具备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信息系统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信息素养,增强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和应用。
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实践,以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发展历程。
2. 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硬件、软件、数据、网络、人员及规程。
3. 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应用: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
4. 信息系统设计原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
5. 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伦理: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信息伦理原则与法规。
6. 信息系统的实际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系统案例进行分析,以加深学生对信息系统应用的理解。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课时: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第2课时:信息系统的分类及组成部分第3课时: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在组织中的应用第4课时:信息系统设计原理(一)第5课时:信息系统设计原理(二)第6课时: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伦理第7课时:信息系统实际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逐步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
信息系统开发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开发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9659c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9.png)
信息系统开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流程;3. 了解常见的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和技术;4. 熟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结构化分析方法进行需求分析,绘制ER图、DFD图等;2. 能够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合理的信息系统架构;3. 能够使用数据库设计工具,完成数据库表的创建和关系维护;4. 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实现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5. 能够参与信息系统项目团队协作,提高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信息技术,关注信息系统发展的积极态度;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作风,提高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与表达;4.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其在信息系统开发中遵循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知识,培养其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对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有较高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与方法- 常见信息系统类型及应用2. 系统分析- 需求分析概念与方法- 数据流图(DFD)绘制- 实体关系图(ER图)绘制- 系统分析报告编写3.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 体系结构设计- 数据库设计- 界面设计4. 系统实现- 编程语言选择- 系统开发工具介绍- 数据库实现- 系统模块实现5.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基本概念- 项目计划与进度控制- 团队协作与沟通- 项目风险管理6. 信息系统评价与优化- 系统测试方法与策略- 系统性能评价- 系统优化策略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信息系统开发概述第二周:系统分析第三周:系统设计第四周:系统实现第五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第六周:信息系统评价与优化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章节进行制定,确保教学内容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f94e1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9.png)
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信息系统是当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工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因此,设计一门关于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的课程,提高学生对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对于毕业生进入职业岗位后提高信息系统运维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了解信息系统运作机制和组成要素;2.掌握信息系统设备和设施的安装和调试方法;3.能够对信息系统进行监控、维护和升级;4.学会分析信息系统的故障,对信息系统进行故障排除。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一章信息系统基础(2学时)1.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特征2.信息系统的分类和发展历程3.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工作原理第二章信息系统设备和设施(6学时)1.信息系统设备的选择和布局2.信息系统设备的标准和规范3.信息系统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方法4.信息系统设施的选购和维护第三章信息系统监控与维护(8学时)1.信息系统监控和管理工具的使用2.信息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3.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和管理4.信息系统软件和硬件的维护第四章信息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4学时)1.信息系统故障的分类和特点2.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实践案例分析与讨论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案例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需要结合理论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采用定期测试、实验成果及课程报告的方式。
其中定期测试主要检测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实验成果旨在检测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课程报告重点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项目实施的能力。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教程》参考书目1.刘子祥. 计算机维护与组装.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2.焦中华, 陈媛, 丁一. 信息技术实践案例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张三, 李四. 信息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七、结语通过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将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成为信息系统方面的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13596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6.png)
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能。
2. 学生能掌握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了解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
3. 学生能了解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对现实问题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技术解决信息系统相关问题。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信息系统课程的兴趣,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热情。
2. 学生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念。
3.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自信心,培养面对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初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培养其信息技术素养。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系统性的知识掌握不足,需要通过课程学习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确保教学设计和评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介绍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分类及组成部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2.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讲解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运行维护等阶段。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介绍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等基本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4. 信息系统应用案例:分析不同领域的信息系统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信息系统应用案例5. 信息系统安全与伦理:讨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和信息伦理等方面的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70ff9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4.png)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及作用;2.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类型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3.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关联;4.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企业业务流程,提出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的建议;2. 学会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法,设计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3. 培养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4.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敢于尝试和探索新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法;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及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基础,但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深入了解和设计能力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功能与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2. 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与应用-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案例3. 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4.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步骤5. 企业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 企业业务流程分析的方法- 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优化6.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践- 设计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 分析并优化企业实际业务流程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管理信息系统概述第2周: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与应用第3周: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第4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第5周:企业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第6-8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践本教学内容基于课本章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
信息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综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3a957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0.png)
信息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基本概念,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应用场景;2. 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程实现、测试等环节;3. 帮助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网络通信等关键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信息系统设计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小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效率;3.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勇于创新;3.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小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从事信息系统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介绍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功能及应用场景,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信息系统开发流程:讲解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程实现、测试等环节,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数据库管理:学习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以及SQL语言操作,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网络通信技术:介绍网络通信原理、协议以及应用,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信息系统设计方法:学习结构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实践,完成小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信息系统基本概念第二周:信息系统开发流程第三周:数据库管理第四周:网络通信技术第五周:信息系统设计方法第六周至第八周:实践环节,小组项目设计与实现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能实现以下功能:
(1)学生信息初始化:创建学生信息文件,包括学号、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宿舍、手机、Email、课程设计合作者、题目等。
(2)学生信息操作:
1) 安全模块
2) 信息录入
3)信息浏览
4) 学号查询
5) 姓名查询
6) 信息删除
7) 信息修改
8) 保存文件
附录2:程序清单(带有较详细的注释)....................................18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设计目的:
通过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的学习,来验证自身的学习效果,同时希望利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简单的C语言程序设计。希望通过项目实践熟悉巩固所学知识,以使自己熟练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为日后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专业知识能有进一步深入了解,奠定基础。
安全模块 是进入系统需要用户名字 和密码;
菜单选择模块完成用户命令的接收,此模块也是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入口,用户所要进行的各种操作均需在此模块中进行选择并进而调用其他模块实现相应的功能;
3.系统性能需求: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长期、安全、稳定、可靠、高效的运行,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满足以下的性能需求: 1.准确性和及时 2.易用性和易维护性
6.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17
附录1:参考文献...........................................................................18
2菜单模块
通过while语句
给出信息提示;
清屏;
绘制菜单(包含输入,浏览,查询,修改,删除,排序,保存,退出);
提示菜单选择并读入到变量;
根据读入变量的值调用不同的模块函数;
3信息录入模块
打开文件
While()
{清屏;
按照提示输入各种信息;
While
显示各种信息;
通过选择1.确认并继续2.重新填写3.放弃并返回4.确认并返回
2.基本信息管理: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
信息输入模块完成学生信息的输入功能,输入信息包括学生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住址、电话、E-mail等;
信息浏览模块完成已录入学生信息的显示;
信息查询模块完成学生信息的查询,查询时对应有按姓名查询和按学号查询两种方式;
信息修改模块完成学生信息的修改功能;
信息删除模块完成学生信息的删除功能;
2.课程设计任务内容........................................................................2
3.设计说明:包括函数功能说明,参数说明,函数流程图,编码及调试................................................................................................3
按学号查找
6.按姓名查找
7修改模块
修改模块可以通过选择分别修改姓名年龄性别等信息依次修改
修改后如下:
8.保存模块
9删除模块
10退出模块
回到安全模块
五、软件使用说明
1.设计目标
开发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环节中实现选题的规范化、智能化、高效化、简便化;同时极大得便捷学生和指导老师,减轻学生和老师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本设计的任务是编程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登录(该系统中涉及到的用户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输入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后,进入不同的操作界面)、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可以方便灵活的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的功能)、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成绩录入对成绩进行添加和维护。然后学生便可以通过各种查询方式显示出基本信息)。
专业班级:信管112001
学生学号:201120020128
学生姓名:朱志喆
指导老师:蔡江辉
2012年12月28日
管
理
系
统
设
计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1.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
While()
{通过菜单式的选择是学号查询还是姓名
printf("******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printf("\n----------检索----------");
printf("\n您想要:");
printf("\n 1.按学号检索");
printf("\n 2.按姓名检索");
fp=fopen("data","r+");
for(n=0;n<100;n++)
fwrite(&stu[n],sizeof(struct student),1,fp);
fwrite(&stunum,4,1,fp);
fclose(fp);
printf("保存成功!press Enter to continue..");
fp=fopen("data","w+");
for(n=0;n<100;n++)
fread(&stu[n],sizeof(struct student),1,fp);
fread(&stunum,4,1,fp);
fclose(fp);}来自9保存文件模块void filesave()
{
int n;
FILE *fp;
3).数据的独立性 学生信息管理的管理对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对其进行操作,应该有特定的人员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对系统进行独立
三、详细设计说明:(包括函数功能说明,参数说明,函数流程图,编码及调试)
1.总体模块功能流程图:
程序流程
系统的执行应从功能菜单的选择开始,依据用户的选择来进行后续的处理,直到用户选择退出系统为止,其间应对用户的选择做出判断及异常处理。系统的流程图如下
2 .开发和运行环境选择
开发工具:Visual C++ 6.0
运行环境:windows XP及更高的操作系统。
3.需求描述
主要包括用户登录,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可以方便灵活的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的功能。
六.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
这次的课程设计实验是对我们进入大学以来学习C语言结果的一次大考验。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发现了许多自己的不足,平时没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暴漏,经过不断的思考,查阅书籍和上网查资料及上机运行,解决了大部分问题,还稍微有些小问题。但是,我相信在今的学习中,一定能把它解决好。当今计算机应用在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程序开发技术是十分重要的,而C语言又是最常见,功能最强大的一种高级语言,因此做好C语言课程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我不仅巩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习的内容,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强化上机动手能力,还进一步掌握以下了知识:数据类型、分支控制、循环控制、函数的定义及调用、结构体及数组、指针、文件操作、编译预处理等;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了程序的局部测试、调试方法,建立程序系统调试、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学会较大程序的系统测试和调试方法。当我选择学生通讯录管理系统时,首先系统分析主要思路及框架,与同学讨论,联系所学知识,尽管一些文件要同组帮助找,也还有一些循环语句要具体分析,了解其运行路线,尤其是for,while,if等的使用。我知道书上和老师讲的有限,故上网搜也是一种利用资源的表现。在编程中,特别是结构体,指针的部分,几乎是一片空白。不过经过几天的努力,大体上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看了一遍,知识点也都基本是撑握了,所以下一步就是开始正式的编程序了。当读懂了C语言编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经过一波三折,终于开始正式编程。团队精神不可少,分工合作也是必须的,身为组长就要以身作则,带领好小组,做好各项工作。在开始,对本组人员进行整理,分析其特点,再分配任务,然后进行综合应用,最后对所需资料及要编的程序进行整理得出最后程序。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软件测试方案................................................................................12
5.软件使用说明...............................................................................16
1.总流程图
2.模块功能函数
1安全模块
printf("请输入用户名,\n");
scanf("%s",x);
if(strcmp(x,y)==0)
{
printf("请输入密码,\n");
scanf("%d",&ma);
while (ma==123456)
通过比较语句来判定输入人名和密码的正确如果正确进入菜单模块;
char tel[15];
char email[25];
四、软件测试方案
1.安全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