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第3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合集下载

第3章水化学与水污染.pptx

第3章水化学与水污染.pptx
二、电解质稀溶液的通性
第 3 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 3.1 溶液的通性
一、非电解质稀溶液的通性 稀溶液的依数性定律:
难挥发的非电解Biblioteka 稀溶液的性质只与溶液 的浓度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这些性质包括: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 凝固点下降及溶液渗透压等。
第 3 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蒸发或气化作用
第 3 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1) 蒸气压
在封闭系统中,一定温度下,当液体的蒸发速率和其 蒸气凝聚的速率相等时的蒸气压力叫做该温度下液体
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或: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及其蒸气达到相平衡时,蒸 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 称蒸气压。 思考:蒸气压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2.沸点上升 溶液的蒸气压总是低于纯溶剂的蒸气压;溶液
的沸点升高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即
Tbp kbp m
kbp:溶剂沸点上升常数,决定于溶剂的本性,与溶剂的
摩尔质量、沸点、汽化热有关。其单位为K·kg·mol-1 。
可以理解为:溶液的浓度m = 1 mol ·kg-1时的溶液沸点
结论: 溶液的蒸气压比纯溶剂低,溶液浓度
越大,蒸气压下降越多。
p pA xB
对于稀溶液,溶剂物质的量nA 远远大于溶质物质 的量nB ,即nA nB
xB nB (/ nB nA ) nB / nA
设溶液的浓度以1000g溶剂(水)中含的溶质物质的量nB 为单位, 则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m为:
设有双组分溶液,溶剂A和溶质B的物质的量分
别为nA和nB,则
xB
nB nA nB
nB n总
xA
nA nA nB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A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A

第3章水化学与水污染一、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1) 两种分子酸HX溶液和HY溶液有同样的pH值,则这两种酸的浓度(单位:mol/dm3)相同。

( )(2) 0.01mol/dm3NaCN溶液的pH值比相同浓度的NaF溶液的pH值要大,这表明CN-的K b值比F-的K b值要大。

( )(3) 由HAc-Ac-组成的缓冲溶液,若溶液中c(HAc)>c(Ac-),则该缓冲溶液抵抗外来酸的能力大于抵抗外来碱的能力。

( )(4) PbI2和CaCO3的溶度积均近似为10-9,从而可知两者的饱和溶液中Pb2+的浓度与Ca2+的浓度近似相等。

( )(5) MgCO3的溶度积K sp=6.82×10-6,这意味着所有含有MgCO3的溶液中,c(Mg2+)=c(CO32-),而且c(Mg2+)·c(CO32-)=6.82×10-6。

(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 往1dm3、浓度为0.10mol/dm3HAc溶液中加入一些NaAc晶体并使之溶解,会发生的情况是_______。

(A) HAc的K a值增大(B) HAc的K a值减小(C)溶液的pH值增大(D) 溶液的pH值减小(2) 下列各种物质的溶液浓度均为0.01mol/kg,按它们的渗透压递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

(A) HAc-NaCl-C6H12O6-CaCl2(B) C6H12O6-HAc-NaCl-CaCl2(C) CaCl2-NaCl-HAc-C6H12O6(D) CaCl2-HAc-C6H12O6-NaCl(3) 设AgCl在水中,在0.01mol/dm3CaCl2中,在0.01mol/dm3NaCl中以及在0.05mol/dm3AgNO3中的溶解度分别为s0、s1、s2和s3,这些量之间的正确关系是______。

(A) s0>s1>s2>s3(B) s0>s2>s1>s3(C) s0>s1= s2>s3(D) s0>s2>s3>s1三、填空题在下列各系统中,各加入约1.00gNH4Cl固体并使其溶解,定性分析对所指定的性质影响如何?并简单指出原因。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A教程文件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A教程文件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A第3章水化学与水污染一、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1) 两种分子酸HX溶液和HY溶液有同样的pH值,则这两种酸的浓度(单位:mol/dm3)相同。

( )(2) 0.01mol/dm3NaCN溶液的pH值比相同浓度的NaF溶液的pH值要大,这表明CN-的K b值比F-的K b值要大。

( )(3) 由HAc-Ac-组成的缓冲溶液,若溶液中c(HAc)>c(Ac-),则该缓冲溶液抵抗外来酸的能力大于抵抗外来碱的能力。

( )(4) PbI2和CaCO3的溶度积均近似为10-9,从而可知两者的饱和溶液中Pb2+的浓度与Ca2+的浓度近似相等。

( )(5) MgCO3的溶度积K sp=6.82×10-6,这意味着所有含有MgCO3的溶液中,c(Mg2+)=c(CO32-),而且c(Mg2+)·c(CO32-)=6.82×10-6。

(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 往1dm3、浓度为0.10mol/dm3HAc溶液中加入一些NaAc晶体并使之溶解,会发生的情况是_______。

(A) HAc的K a值增大 (B) HAc的K a值减小(C)溶液的pH值增大 (D) 溶液的pH值减小(2) 下列各种物质的溶液浓度均为0.01mol/kg,按它们的渗透压递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

(A) HAc-NaCl-C6H12O6-CaCl2(B) C6H12O6-HAc-NaCl-CaCl2(C) CaCl2-NaCl-HAc-C6H12O6(D) CaCl2-HAc-C6H12O6-NaCl(3) 设AgCl在水中,在0.01mol/dm3CaCl2中,在0.01mol/dm3NaCl中以及在0.05mol/dm3AgNO3中的溶解度分别为s0、s1、s2和s3,这些量之间的正确关系是______。

(A) s0>s1>s2>s3 (B) s0>s2>s1>s3(C) s0>s1= s2>s3 (D) s0>s2>s3>s1三、填空题在下列各系统中,各加入约1.00gNH4Cl固体并使其溶解,定性分析对所指定的性质影响如何?并简单指出原因。

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PPT课件

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PPT课件

1 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及计算
四、溶液的渗透压
放置一段 时间后!
纯水
糖水
糖水的蒸气压低于纯水的蒸气压 空气中只有水分子能通过
糖水 胡罗卜
液柱产生的静压力阻止了水继续向管中渗透 阻止渗透所需要的外界静压力,叫渗透压,记作。
渗透压大小的计算——范特荷甫方程(van’t Hoff equation) 1886年,荷兰物理化学家J.H.van’t Hoff发现非电解质稀
§3.2 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3.2.1 酸和碱在水溶液中 的解离平衡 3.2.2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概念
1 酸碱电离理论
1) 酸碱定义
• 凡是在水中电离产生H+的物质是酸。 • 凡是在水中电离产生OH-的物质是碱。 • 酸碱反应是H+和OH-作用生成水的反应。
2) 局限性
(1)对酸碱物质的范畴有局限性 (2)对酸碱反应的范畴有局限性
根据酸碱定义,酸失去质子变成碱, 碱得到质子变成酸——共轭关系。
因质子得失而相互转化的每一对酸碱— 共轭酸碱对。 (conjugated pair of acid-base)
通式 酸
H+ + 碱 酸碱半反应
例如
H2PO4-
H+ + HPO42-
NH4+
H+ + NH3
Fe(H2O)63+
H+ + Fe(H2O)5(OH)2+
pH 6.47.5
6.5 7.0 7.357.45 7.4 10.6
5.5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及计算
(Dissolution Equilibrium and Calculation of Weak Acid and Weak Base)

水化学与水污染PPT课件

水化学与水污染PPT课件

适用范围: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
20.12.2020
6
2 溶液的沸点上升、 凝固点下降
(1)液体的沸点: 液-气平衡时的温度,如:
H2O(l)
H2O(g)
100℃时,p(H2O,l)=P(外)=101325Pa
(2)液体的凝固点(冰点):
固-液平衡时的温度,如:
H2O
H2O(l)
(S)
0℃时,p(H2O,l)=610.6Pa=p(H2O,s)
▲ 该定义不涉及发生质子转移的环境,故而在气 相和任何溶剂中均通用.
▲ 质子理论中无盐的概念,电离理论中的盐,在 质子理论中都是离子酸或离子碱,如NH4Cl中的 NH4+是离子酸, Cl-是离子碱. ▲ 得失质子的物质组成共轭酸碱对
HB = H+ + B- 酸=质子+共轭碱
酸 ⇔ H+ + 碱
例:HAc的共轭碱是Ac- ,
压Π 。
范特霍夫公式:
Π=cBRT 或 ΠV=nBRT
20.12.2020
11
反渗透:在浓溶液一侧增加较大的压力可 使溶剂进入稀溶液(或溶剂)。依此可实 现溶液的浓缩和海水的淡化。
P
20.12.2020
渗透
反渗透
12
4 依数定律(稀溶液定律)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下 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渗透压是与一 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与溶 质的粒子数成正比。
(2)优缺点: Arrhenius电离理论简单,是
第一个电解质溶液理论,对溶Fra bibliotek 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缺点是把酸碱的概念局限于水 溶液系统内,难于解释非水系统 进行的反应。例如,

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PPT课件

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PPT课件


AlCl3 + : Cl – AlCl4 – Cu2+ + 4 :NH3 Cu2+4(NH3)
lewis酸与lewis碱之间以配位键结合生成酸碱配合物。
15
酸碱电子理论:优缺点

Lewis的酸碱电子理论的优缺点:
优点:一切化学反应都可概括为酸碱反应 缺点:太笼统,不易掌握酸碱的特性无法判断
6
3.2.2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及pH的计算

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3.2.1 酸碱的概念 3.2.2 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 解离平衡及pH的计算 3.2.3 缓冲溶液和pH的计算

配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7
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3.2.1 酸碱的概念
– 酸碱电离理论 – 酸碱质子理论
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3.1 3.2 3.3 3.4 3.5 溶液的通性 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胶体与界面化学(自学) 水污染及其危害(自学)
2
3.1 溶液的通性
溶液
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凡两种以上的物质
混和形成的均匀稳定的分散系统,叫做溶液。
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液体溶液
∵ rHmθ = 55.84 kJ · mol1 0
Kwθ将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9
水的离子积
25℃纯水
c(H ) c(OH ) 1.0 10 mol L K 1.0 10
w
14


7
1
100℃纯水
K 5.43 10 T K
w
w
13
20
水的离子积

水化学与水污染

水化学与水污染

如HAc的水溶液中,
11


上一页
下一页


酸碱质子理论
酸: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碱:凡能结合质子的物质。
水溶液中 HCl(aq) HAc(aq) NH4+(aq) HCO3-(aq) Al(H2O)63+ H+(aq) +Cl-(aq) H+(aq) +Acˉ(aq) H+(aq) +NH3(aq) H+(aq) + CO32-(aq) H+(aq)+ Al(H2O)5(OH-)2+
图3.3 溶液渗透压示意图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9
活度和活度因子
强电解质溶液由于静电引力限制了离子的活 动,而不能百分之百发挥应有的效应,引入活度 的概念。所谓活度就是将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乘上 校正因子——活度因子。
a= c
a:活度 c :溶液浓度 :活度因子


上一页
下一页


10
3.2.1 酸碱的概念
nA nA xA nA nB n总
nB nB xB nA nB n总
xA xB 1
注意:无论有多少种物质,摩尔分数之和总是等于1。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4
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 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Δp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即:

首 页 上一页
质子 +

下一页 末 页 12
酸、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酸给出
质子后可以再结合质子,因此酸给出质子后
就变为碱:

普通化学第三章补充习题及答案

普通化学第三章补充习题及答案

第3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重点内容概要 1. 溶液的通性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沸点上升——ΔT bp = k bp m 凝固点下降——ΔT fp = k fp m 渗透压cRT =∏难挥发电解质溶液也具有蒸汽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等现象,由于电解这些稀溶液的依数性与浓度关系有一定偏差(引入i 值) 2. 酸碱的近代概念,酸碱的解离平衡和缓冲溶液的概念(1)酸碱质子理论人为: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都是碱。

酸碱共轭关系:共轭酸⇔质子+ 共轭碱 w b a K K K =•(2)一元酸碱的解离平衡αα-=12c K a 2ααc K a≈很小时 c K a ≈α c K Hc a ⋅=+)( αα-=12c K b 2ααc K b≈很小时 cK b ≈α c K OHc b ⋅=-)(由于解离度与c 成反比,与)(b a K 或成正比,所以c/Ka 越大,解离度越小。

当c/Ka>500时,可采用近似计算。

注意:上述计算公式只适用于水溶液中只有弱酸或弱碱的计算。

若溶液中又添加了影响解离平衡的离子(如H + 、弱酸根离子则要考虑同离子效应,根据平衡具体分析计算。

不要随便套公式。

(3)多元酸碱的解离平衡 分级解离 1a K 2a K +H浓度近似按一级解离计算注意: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都可以反应弱酸、碱的强弱, 但 a K b K 与浓度无关,α与浓度有关。

(4)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同离子效应——实质是平衡移动问题,导致弱酸、碱的解离度减低缓冲溶液——由弱的共轭酸及其共轭碱或弱的共轭碱及其共轭酸组成;具有外加少量酸、碱或稀释时,pH 基本不变的性质。

缓冲溶液的pH 计算:共轭碱)共轭酸)((lg eqeq a c c pK pH -= 共轭碱)共轭酸)((lg00c c pK a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c(共轭酸)=c(共轭碱),能力大。

c(共轭酸)、c(共轭碱)大时,能力大c(共轭酸)大时对碱缓冲大,c(共轭碱)大时对酸缓冲大。

资源与环境化学 第三章 第三部分(水污染控制)

资源与环境化学 第三章 第三部分(水污染控制)

《资源与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8页
《资源与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第9页
《资源与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B、生物过滤法 在过滤池中,废水被喷淋在表面上覆盖有发达微生物膜的石 块或其他滤料上,这些滤料在化学上是惰性的。 生物膜,实际上是一种胶状膜(Schmutzdecke),其中含有 成熟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在设计生物过滤池时,应考虑其结构能使废水与空气得到充 分的接触,以便生物膜和废水层从空气中吸收氧气。
第11页
(3)三级处理
《资源与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三级处理也称高级处理或深度处理,它是将二级处理未能去 除的部分污染物进一步净化处理,常用超滤、活性炭吸附、离子 交换、电渗析等。其处理内容为去除某些重金属毒物,进一步去 除可溶性无机物(富营养物)、部分有机物以及细菌、病毒等微 生物。经过三级处理后的污水, BOD5去除率在 95%以上,出水 浓度降至5mg/L以下,可直接回用于工业。
三级处理系统
第12页
《资源与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一级处理 二级处理 三级处理
废水
格 栅
沉沙 池
沉淀 池
生物曝气 池或生物 滤池
二次沉淀 池
混凝、过 滤、离子 交换、消 毒等设备
回流污泥 一级处理出水 (排放、灌溉) 二级处理出水 三级处理出水 (排放、灌溉) (排放、再用)
垃圾 处理
沉渣 处理
第14页
《资源与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1、沉淀池的应用 沉淀池通常为径流流经的简易水池。 沉淀池的位臵设臵: 有的沉淀池紧接排水管渠出口,仅比排水管渠更深、更宽 一些。还有的沉淀池就是开挖的深坑或沟渠,其位臵紧挨 着停车场、商场、房屋开发区或高速公路。 沉淀池作用: 由于沉淀池内水流经的横断面积要比排水渠大,径流经 过时流速会下降。这使得径流在流出沉淀池以前就有部分 沉积物沉淀到池底。 城市径流中许多污染物与固体悬浮物相关,因此固体悬 浮物沉淀后可使大量BOD、营养盐、碳氢化合物、金属和 农药得以去除。 * 断流期间,需周期性地将沉淀池内积累的沉积物挖出并装 运填埋。否则可能对地表径流的污染物流量产生影响 。

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 该定义不涉及发生质子转移的环境,故而在气 相和任何溶剂中均通用.
▲ 质子理论中无盐的概念,电离理论中的盐,在 质子理论中都是离子酸或离子碱,如NH4Cl中的 NH4+是离子酸, Cl-是离子碱. ▲ 得失质子的物质组成共轭酸碱对
HB = H+ + B- 酸=质子+共轭碱
酸 ⇔ H+ + 碱
例:HAc的共轭碱是Ac- ,
2019/8/17
17
3-2-1 酸碱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
阿仑尼乌斯酸碱理论认为:
酸是在水溶液中产生的阳离子只是H+的
化合物; 碱是在水溶液中产生的阴离子只是OH的化合物;
酸碱的相对强弱可根据在水溶液中解离 的H+和OH-程度来衡量
2019/8/17
18
●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H+ + OH- = H2O
[c(H+)/c ][c(OH-)/c ]=Kw
pH=pKw-pOH=14-pOH 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酸碱性 酸性 中性 碱性
c(H+)/mol·L-1 >1.0×10-7 1.0×10-7 <1.0×10-7
c(OH-)/mol·L-1 <1.0×10-7 1.0×10-7 >1.0×10-7
Kw= c(H+)·c(OH-) 1.0×10-14 1.0×10-14 1.0×10-14
H2O(l) H2O(g)
液-气平衡时蒸气的 压力:
K=p(H2O)/p
p(H2O)称为水的(饱和)蒸气压,其值受
温度影响。
2019/8/1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2)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第3章水化学与水污染

第3章水化学与水污染

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1. (1-)同样pH ,表示c eq (H +)相等,而KaC H c eq ≈+)((2+)pH 大表示c eq (OH -)大,而KbC OH c eq ≈-)((3-)酸浓度大对碱的缓冲能力强。

即加同量的碱pH 增大的值小于加同量的酸pH 减小的值 (4-)不是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直接比较,要通过计算具体分析。

(5-))CO (c Mg (c 232-+=不正确的。

原因是:CO 32-水解使Mg 2+与CO 32不相等,另外含有MgCO 3溶液中也可以有MgCl 2或Na 2CO 3等。

626232dm mol 1082.6)CO (c )Mg (c ---+⋅⨯=⋅成立的条件必须是MgCO 3的饱和溶液。

2.(1)b c (2)c (3)c (4)b (同离子效应使s 减小)(5) c (Ks 最大的)3.(1)10.0cm 30.10mol ·dm -3HCl 溶液pH 值 基本不变。

原溶液是强酸,NH 4+的解离忽略不计。

(2)10.0cm 30.10mol ·dm -3NH 3水溶液(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度)减小。

(3)10.0cm 3纯水(pH 值)减小。

NH 4+是弱酸(4)10.0cm 3带有PbCl 2沉淀的饱和溶液(PbCl 2的溶解度)减小。

同离子效应。

4.溶液中微粒浓度大的凝固点降低的多 凝固点降低的顺序是6 4 5 7 2 1 3考虑到难电离、弱电解质和不同类型的强电解质的区别。

5.极稀溶液来说完全电离。

凝固点下降与离子浓度有关,而电导率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所带电荷有关。

同浓度MgSO 4与NaCl 离子浓度相等而电荷不等。

6.查数据 水的k bp =0.515K.kg.mol -1 k fp =1.853 K.kg.mol -1NaCl 是强电解质 微粒浓度是2×0.6 mol.kg -1沸点上升ΔT bp =k bp m=0.515×2×0.6 =0.618K凝固点下降ΔT fp =k fp m=1.853×2×0.6=2.22K渗透压Π=cRT=2×0.6 mol.dm -3×103dm 3.m -3×8.314Pa.m 3.mol -1.K -1×298.15K=2.974×106Pa=2.974MPa 反渗透法提取纯水所需的最低压力是2.974MPa7.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1)m=18×n=18×(3.2×103×3.0×104/1000)÷(8.314×298.15)=697.1g(2)P= nRT/V=(800÷18)×8.314×298.15÷30=3672Pa>3.2kPa(饱和蒸气压)所以室内最终的水蒸气压力是饱和蒸气压3.2kPa(3)P= nRT/V=(400÷18)×8.314×298.15÷30=1836Pa=1.8kPad8.(1)HCO 3- H 2S H 3O + H 2PO 4- NH 4+ HS -(2)H 2PO 4- Ac - S 2- NO 2- ClO - HCO 3-9. HCN (aq ) = H + + CN -平衡浓度 0.10-0.10×0.007% 0.10×0.007% 0.10×0.007%Ka=(0.10×0.007%)2/(0.10-0.10×0.007%)=4.9×10-10(该题可直接利用公式Ka=c α2计算,但要理解公式的使用条件)10. HClO (aq ) = H + + ClO -平衡浓度 0.050-x x x 解离度=x/0.050查数据Ka=2.95×10-8=x 2/(0.050-x)≈x 2/0.050 当Ka 很小 (c-x ≈c)c(H +)≈C Ka ⋅(Ka 很小 c/Ka>500时 酸的解离可忽略不计,可以直接利用公式)c(H +)≈05.01095.28⨯⨯-=3.85×10-5 mol.dm -3解离度=3.85×10-5/0.050=0.077%11. NH 3·H 2O = NH 4+(aq) + OH -(aq) 已知 K b =1.77×10-5(1)平衡浓度 0.20-x x x (x<<0.2)c(OH -)=20.01077.15⨯⨯-=1.88×10-3 mol.dm -3 pH=14-pOH=14+lg1.88×10-3=11.3 氨的解离度=1.88×10-3/0.2=0.94%NH 3·H 2O = NH 4+(aq) + OH -(aq) 已知 Kb=1.77×10-5(2)平衡浓度 0.20-y 0.20+y y (y<<0.2)c(OH -)=y=1.77×10-5 pH=14-pOH=14+lg1.77×10-5=9.25氨的解离度=1.77×10-5/0.2=0.009%(3)比较(1) (2)计算结果可知,由于同离子效应使平衡左移,解离度大大降低.12.磷酸K a1、K a2和K a3分别为7.52×10-3(250C) 6.25×10-8(250C) 2..2×10-13(180C) 由于K a1>>K a2>>K a3 所以溶液中的H +主要来自第一步解离.设磷酸三步解离出的H +浓度分别是x y z 则x>>y>>z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 H 3PO 4= H + + H 2PO 4-其中x+y+z ≈x 0.10-x x+y+z x-yx-y ≈x H 2PO 4-= H + + HPO 42-y-z ≈y x-y x+y+z y-zHPO 42-= H + + PO 43- y-z x+y+z zK a1=x 2/(0.10-x) K a2=xy/x=y K a3=xz/y代入相应数据解得 c(H +)=x=2.7×10-2 mol.dm -3 pH=1.6c(HPO 42-)=y=K a2=6.25×10-8 mol.dm -3c(PO 43-)=z=K a3K a2/ c(H +)=5.1×10-19 mol.dm -313. pH 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3) (1) (5) (6) (2) (4)原因是 强酸 弱酸 弱酸 弱酸+弱碱 弱碱 弱碱Ka(1)>Ka(5) Kb(2)<Kb(4)c(H +)= 2c C K a C K b 1410-14 .某一元弱酸HA 与KOH 发生反应 HA+KOH=KA+H 2O稀释后所得溶液是弱酸HA(c=0.1×(50-20)/100=0.03 mol.dm -3)与其共轭碱A -(c=0.1×20/100=0.03 mol.dm -3)所组成的缓冲溶液,直接利用缓冲溶液pH 计算公式)()(lg碱酸c c pKa pH -= pk a =5.25+lg(0.03/0.02)=5.42 Ka=10-5.42=3.80×10-615. (1)加入10.00 cm 3HCl 后 所得溶液为浓度相等的NH 4+—NH 3pH=pKa=14-pKb=9.25(2)当加入20.00 cm 3HCl 后,所得溶液为c (NH 4+)=0.0500mol.dm -3的弱酸溶液6514103.505.0]1077.110[)(---+⨯=⨯⨯==KaC H C pH=-lg(5.3×10-6)= 5.27(3)当加入30.00 cm 3HCl 后 过量HCl 的浓度为c=O.I ×1/5=0.02 弱酸解离出的H +忽略 pH=-lg(0.02)= 1.7016.利用缓冲溶液pH 计算公式)()(lg )()(lg 碱酸碱酸c c pKa c c pKa pH eq eq -≈-= (1)93.330.010.0lg 45.3=-≈pH (2)0.41)40/4.030.0(1)40/4.010.0(lg 45.3=÷+÷--≈pH (3)3.015.345.3)()(lg =-=-=pH pKa c c eq eq 碱酸 0.210)()(3.0==-F c HF c eq eq 17.设需加入Vcm 36.0 mol ·dm -3HAc利用缓冲溶液pH 计算公式 )()(lg碱酸c c pKa pH -≈ 250/1250.1250/0.6lg 75.40.5⨯⨯-≈V V=10-0。

大学化学-第3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大学化学-第3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1. 二元氢化物的酸性
★ 化合物显示的酸性源自失去质子的能力,可以预期
酸的强弱与H—B键的强弱有关,H—B键越强 ,相
应的酸越弱。
HI
HBr
HCl
HF
键长/pm
160.9 > 141.4 > 127.4 > 91.7
键的解离能/ kJ·mol-1 297 < 368 < 431 < 569
K
θ a
1011 > 109 > 107 > 3.5×10-3
H9O4+。普遍的看法是, 水溶液中水合氢离子的形式随条
件变化而不同。
116o
H
110pm
O
H
100o-120o
H
110pm O
H 116o 105o
OH2 250pm
H
H
259pm
H2O
259pm
H2O
.
水溶液中H+以何种形式存在?
Solution
H++ H 2O→H3O+, DH q= -761.5 kJ.mol-1
团的化合物 : ExOy+ H2O
EOH
酸性氧化物 若E是高电负性的非金属原子, 它会将
O—H键的键电子吸向自己, 减弱O—H键的强度并导致
E—O—H基团按酸的方式电离。若有强碱存在, 产物为
该元素的氧阴离子和H2O。
E—O—H + OH–
( E—O)– + H2O
这类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acidic oxide)或酸酐 (acid anhydride) 。
283 291
积(Ion product of water), 符号 2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页
末页
15
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下降
拉乌尔: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 气压下降Δp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 无关。即:
Δp = pA·xB
其中xB是溶质B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pA是纯溶剂的蒸
汽压。若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mB,则
p
pA xB
pA
nB nA nB
pA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
3.1 溶液的通性 3.2 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3.3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3.4 胶体与界面化学 3.5 水污染及其危害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
引言
溶液(solution) 广义地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彼此以分子或离
子状态均匀混合所形成的体系称为溶液。
溶液以物态可分为固态溶液和液态溶液。根据溶 液中溶质的导电性又可分为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 溶液。
末页
9
3.1 溶液的通性
2.质量摩尔浓度mB(molality)
mB def
nB mA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与溶剂A的质量之比称为溶 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单位是 mol kg-1。这个表 示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准确的称重法来配制溶液, 不受温度影响,电化学中用的很多。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0
3.1 溶液的通性
p(H2O, l , 298K)=3167 Pa p(H2O, l, 373K)=101.325kPa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3
3.1.1 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1. 蒸气压下降
溶液比纯溶剂蒸气压下降
首页
上一页
Δp = p* - p
下一页
末页
14
3.1.1 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1. 蒸气压下降
首页
上一页
分均可选用相同的标准态,使用相同的经验定律, 这种体系称为混合物,也可分为气态混合物、液态 混合物和固态混合物。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6
3.1 溶液的通性
溶液有两大类性质: 1)与溶液中溶质的本性有关:溶液的颜色、密度、酸 碱性和导电性等; 2)与溶液中溶质的独立质点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身 性质无关————溶液的依数性,如溶液的蒸气压、凝固 点、沸点和渗透压等。
Tbp Tb
T
图3.1 沸点上升示意图
下一页
末页
19
3.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凝固点(熔点):液相和固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 度——固相与液相共存时的温度。
p
△Tfp = Tfp-Tf = kfp m
本章主要讨论液态的非电解质溶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引言
溶剂(solvent)和溶质(solute) 如果组成溶液的物质有不同的状态,通常将液态
物质称为溶剂,气态或固态物质称为溶质。 如果都是液态,则把含量多的一种称为溶剂,含
量少的称为溶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5
引言
混合物(mixture) 多组分均匀体系中,溶剂和溶质不加区分,各组
nB nA
pA
nB wA
( pA
M
A
)
nB wA
k mB
MA
式中,k为只与溶剂性质有关的常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6
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下降
注意: 1. 该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只能计算溶剂的蒸
汽压 2.若溶剂分子有缔合现象,其摩尔质量仍用其 气态分子的摩尔质量.
3.该定律适用于不挥发的非电解质溶液
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有一定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该类性质称为稀溶液的通性,或称为依数性。
包括:稀溶液蒸气压的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
和稀溶液的渗透压。(与纯溶剂比较)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7
3.1 溶液的通性
组成的标度 —— 溶剂A + 溶质B
在液态的非电解质溶液中,溶质B的浓度表示 法主要有如下四种:
1.物质的量分数 2.质量摩尔浓度 3.物质的量浓度 4.质量分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8
3.1 溶液的通性
1.物质的量分数 xB (mole fraction)
xB def
nB n(总)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总的物质的量之比称 为溶质B的物质的量分数,又称为摩尔分数,单位 为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溶质B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称为溶质B的质 量分数,单位为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2
3.1.1 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1. 蒸气压下降
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及其蒸气达到相平衡时,蒸 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简称蒸气压。
思考:蒸气压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答:不同溶剂蒸气压不同,相同溶剂温度升高, 蒸气压增大。例如:
/MB
干燥剂工作原理
CaCl2、NaOH、P2O5等易潮解的固态物质,常用作干燥 剂。因其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其表面形成溶液,该溶 液蒸气压较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不断凝结进入溶液而达到消除空气中水蒸气的目的。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8
2. 溶液的沸点上升
沸点:液体蒸气压达到101.325kPa(1atm)时的温度。
第3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
本章学习要求
❖ 了解溶液的通性。
❖ 明确酸碱的近代概念,酸碱的解离平衡和缓冲 溶液的概念,掌握有关pH的计算;了解配离子的 解离平衡及其移动; ❖ 掌握沉淀与溶解平衡、溶度积规则及其有关计 算; ❖ 了解胶体的聚沉、保护及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 应用;
❖ 了解水体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3.物质的量浓度cB(molarity)
cB def
nB V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V的比值称为溶 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或称为溶质B的浓度,单位 是 mol m3,但常用单位是 mol dm。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1
3.1 溶液的通性
4.质量分数wB(mass fraction)
wB
mB m(总)
4.理想液态混合物:任一组分在全部浓度范围 内都服从拉乌尔定律。
即(A + B): pA pA* xA 1 xA 0
pB pB* xB 0 xA 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7
蒸气压下降的应用
测定溶质分子的相对摩尔质量
设质量为WB的溶质溶于质量为WA的溶剂中,则有:
p
pA
WA
WB /MA
/MB WB
沸腾温度:液体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的温度。
固体表面的分子也能蒸发,具有一定的蒸气压。 固体与其蒸气在密闭容器中可达到平衡。
△Tbp = Tbp – Tb = kbp•m
p
101.325kPa
溶剂 溶液
Kbp: 溶剂的摩尔沸点上升常数, 单位为K·kg·mol-1。
p<101.325kPa
首页
上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