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知识产权法是法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多个领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产权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掌握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权利内容、保护期限等基本要素,并能够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1、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律规范;2、理解知识产权法的国际规则和国内法规;3、学会分析、解决知识产权法的实际问题;4、培养创新意识和法律素养。

三、教学内容1、知识产权法总论:知识产权法的概念、性质、法律关系等基本问题;2、专利法:专利的申请、审查、保护等;3、著作权法:著作权的产生、内容、保护等;4、商标法:商标权的产生、内容、保护等;5、其他知识产权制度:如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等;6、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涉及TRIPS协议等。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理论知识,配合案例分析;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相关案例,提出解决方案;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知识产权保护机构,了解实际操作流程;4、模拟法庭:模拟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法律素养。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教材,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线答疑和资料下载;3、实验室资源:配备先进的法律实验室设备,进行模拟实验和数据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给予平时成绩;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知识产权法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专利法的保护范围?A.发明B.实用新型C.外观设计D.商标2、以下哪一项不是著作权的特征?A.专有性C.地域性D.时间性3、根据商标法,下列哪一项是无效的注册商标?A.与他人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B.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商标C.不合符注册条件的商标D.未经许可使用的商标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A.未经许可复制他人的作品B.未经许可表演他人的作品C.未经许可修改他人的作品D.未经许可发布他人的作品2、根据专利法,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专利权的终止?A.专利权人主动放弃专利权B.专利权期满C.专利权人没有按照规定缴纳年费D.专利权人以非法的手段获取专利权三、判断题1、一旦获得了专利权,就可以永久地享有该权利。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知识产权概述1. 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1.1 知识产权的含义和特点1.2 知识产权的分类和涵盖范围2.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2.1 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框架和原则2.2 知识产权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二部分:专利法教学1. 专利的概念和作用1.1 专利权的保护对象和范围1.2 专利的申请和审查程序2. 专利侵权规定和案例分析2.1 专利侵权行为及其法律后果2.2 专利侵权案例分析及解决途径第三部分:商标法教学1. 商标的定义和功能1.1 商标的注册条件和规定1.2 商标的使用和管理2. 商标侵权法律规定和应对策略2.1 商标权的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2.2 商标侵权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法第四部分:著作权法教学1. 著作权的涵义和保护对象1.1 著作权的取得方式和范围1.2 著作权的转让和许可2. 著作权侵权行为和法律救济2.1 著作权侵权种类及案例分析2.2 著作权侵权的救济措施和诉讼程序第五部分:商业秘密法教学1. 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点1.1 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和义务1.2 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和违法后果2. 商业秘密案例分析和保护策略2.1 商业秘密侵权案例及解决方法2.2 商业秘密保护策略和措施实践第六部分:知识产权法的实践应用1. 知识产权法律实务1.1 知识产权法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1.2 知识产权法在跨国经营中的应用2. 知识产权法的发展趋势和挑战2.1 知识产权领域的新兴问题和处理方式2.2 知识产权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前景展望通过以上详细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对知识产权法的教学内容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提高,为深入研究和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知识产权是现代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创新动力和公平竞争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繁荣。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中文):知识产权法课程名称(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3、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4、先修课程:民法学5、面向对象:法学院本科6、开课院(系)、教研室:法学院7、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1.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韩赤风主编《知识产权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4.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韦之著《著作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6.郑成思著《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张今著《知识产权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刘春茂主编《中国民法学·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黄勤男主编《新编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吴汉东等著《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汤宗舜著《专利法教程》,法律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于法学本科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由知识产权法概述、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部分组成,共计54学时,是法学专业本科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知识产权法学中的问题时应该掌握的内容。

知识产权法是民法内容的深化课程,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而提高对知识产权案件的分析判断及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知识产权法的教学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对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括号中的数字为供参考的学时要求)。

总论(2)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二、知识产权的性质三、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四、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五、知识产权的侵害与救济六、知识产权制度的体系七、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目标八、知识产权制度的民法定位要求:掌握知识产权的概念、性质及基本特征以及保护对象,尤其是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

《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保护措施
为保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经登记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可以 受专有权的保护。
权利内容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的内容包括专有使用权和专有转 让权。
商业秘密保护法
商业秘密定义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 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02 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
知识产权法概述
知识产权法的定义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 智力成果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知识产权法的特征
知识产权法具有独占性、地域性 和时间性等特点,旨在保护智力 成果创造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知
识创新和技术进步。
知识产权法的体系
知识产权法体系包括专利法、商 标法、著作权法、商业秘密法等, 各部分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共 同构成完整的知识产权法体系。
保护措施
国家鼓励和支持植物新品种保护 工作。对于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 行为,权利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 担法律责任。
权利内容
植物新品种的权利人享有专有使 用权、转让权和许可使用权。
07 知识产权法的实践应用
知识产权法的诉讼实践
01
知识产权诉讼概述
知识产权诉讼是指当事人因知识 产权纠纷而向法院提起诉讼,以 维护自身权益的司法实践。
03 专利法
专利法概述
专利法的定义
专利法是调整因发明创造 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专利法的立法目的
保护发明创造,促进科技 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
专利法的法律特征
具有独占性、地域性和时 间性。
专利权的申请与授予
专利申请的原则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知识产权法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授课对象:专业名称年级二、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系统了解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知识产权法概述1、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知识产权的定义知识产权的范围知识产权的特征(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2、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和体系知识产权法的定义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我国知识产权法的体系(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二)著作权法1、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著作权的主体(作者、其他著作权人)著作权的客体(作品的定义和分类)2、著作权的内容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等)3、著作权的取得和保护期限著作权的取得方式(自动取得、登记取得)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若干年、作品首次发表后若干年)4、著作权的限制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三)专利法1、专利的种类和条件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定义和特点授予专利的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2、专利权的主体和客体专利权的主体(发明人、申请人、专利权人)专利权的客体(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定义和范围)3、专利权的取得和保护期限专利申请的原则和程序专利权的审批制度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发明 20 年、实用新型 10 年、外观设计 15 年)4、专利权的内容和限制专利权人的权利(独占实施权、许可权、转让权等)专利权的限制(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情形、强制许可)(四)商标法1、商标的概念和种类商标的定义和功能商标的种类(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等)2、商标权的取得和保护期限商标注册的原则和程序商标权的保护期限(10 年,期满可续展)3、商标权的内容和限制商标权人的权利(专用权、禁止权等)商标权的限制(合理使用、先用权等)4、商标侵权行为及法律责任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五)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保护1、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2、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商业混淆行为虚假宣传行为商业诋毁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六)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1、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主要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协定)2、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国民待遇原则最低保护标准原则独立性原则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度。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一、《知识产权法》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210021(二)课程英文名称: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三)开课对象:九江学院各专科专业学生(法学专业除外)(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各专科专业的综合教育选修课程。

(五)教学目的1、学习和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提高知识产权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2、熟悉各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训练和提高解决司法实践问题、处理法律纠纷的能力;3、了解知识产权法在民法中的地位,注意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其他民事法律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六)教学内容知识产权法学是研究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法学学科,掌握系统的知识产权法学知识是各类法律专业人员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要求。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产权法在保护智力创造者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在我国加入 WTO 以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2学分(八)教学方式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作业。

加强学生课堂讨论力度,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课件。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考试采用闭卷方式,并结合平时成绩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概述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性质及特征,理解知识产权法的含义、基本制度的类别及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掌握知识产权区别于有形财产权的基本特征,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知识产权法》是法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2.适应专业:法学(函授本科)3.学时:总学时80,面授学时20,自学学时60。

4.先修课程:宪法学、民法学等。

5.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与法理分析相结合;历史演绎与逻辑归纳相结合;比较研究与实际论证相结合;传统理论讲授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6.考核方式:闭卷考试7.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法律上对人类知识成果的认知、识别能力,力求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建立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今后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产权法学课程要求以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为核心内容,讲求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又注重知识产权法具体制度及其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分析和处理各种知识产权的实务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知识产权法导论主要内容: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知识产权的对象、知识产权的分类、性质以及与其他民事财产权利的区别、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历史与现状。

教学要求:了解知识产权的一般概念和法律特征,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历史与现状,理解知识产权法基本原则,掌握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财产权利的区别。

教学重点: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知识产权的分类、性质;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财产权利的关系。

第二章著作权法主要内容:著作权法概述、作权的对象、著作权的内容、取得和期间、著作权的主体、邻接权、著作权的利用和转移、著作权的限制、著作权的保护、与著作权有关的行政管理和著作权的集体管理。

教学要求:了解著作权法的一般概念和法律特征,理解著作权法基本原则,掌握著作权的财产权和人身权的内容,掌握著作权制度中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制度,把握邻接权的各种形态,正确判定侵权行为,极其法律对著作权的保护措施。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1. 知识产权法概述知识产权法的定义和重要性:知识产权法是一门专门保护智力创作成果和其他智力成果的法律学科,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产权法的作用也日益重要。

它旨在平衡知识产权的创造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权益,促进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知识产权法的历史发展:知识产权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对版权和专利权的保护,但现代知识产权法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涵盖了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还包括了发明、商标、外观设计等。

知识产权法的主要内容和范围:知识产权法主要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商业秘密法、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法等。

这些法律为知识产权的创造、确认、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法律框架,明确了权利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侵权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知识产权法的特点和原则:知识产权法具有独特的法律特点,包括地域性、时间性、专有性等。

知识产权法的实施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保护公共领域原则等,旨在平衡知识产权人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知识产权法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和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法在面临跨国知识产权纠纷、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挑战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知识产权法将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合作,以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

1.1 知识产权的定义与分类在信息时代,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简称IP)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它涉及到人类智力劳动成果的保护,对于激励创新、促进科技和文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来明确知识产权的基本定义,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法律权利,这些智力成果可以是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知识、信息,如专利、商标、版权等;也可以是以无形形式存在的知识、创意和技能,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等。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编码:1102413120学时:64 学分:4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学科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教学手段:板演一、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产权法是法学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概况,了解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理解和领会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精神实质,掌握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并能运用理论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我国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及加快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作出贡献。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编导论第一章知识产权概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知识产权的定义、对象、性质和构成、了解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历史和现状。

认清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是经济核心的特点,技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识产权基本特性;创造性智力成果和非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区别;创造性智力成果与工商业标志的区别;知识产权制度发生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历史条件,以及该制度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权利相区别的依据难点:知识产权的民事属性;无形财产权权能特性;人身属性和财产属性本质含义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教学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及范围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二、知识产权的范围三、知识产权的特征(在与物权的比较中把握)四、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二节知识产权法制度的演变一、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沿革二、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沿革思考题:如何理解知识产权的特征。

第二章知识产权法概述(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知识产权法的含义及调整对象,并掌握知识产权法的渊源。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和作用难点:知识产权法的地位问题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教学第一节知识产权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及渊源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二、知识产权法的渊源第二节知识产权法的地位和作用一、知识产权法的地位二、知识产权法的作用第二编著作权法第一章著作权法律制度概述(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著作权、著作权法的概念、性质,著作权与其他民事权利区别,著作权制度沿革,著作权学说的分野,我国著作权法发展历史,理解身边著作人身、财产权纠纷产权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知识产权法学 Intellectual Property二、课程编号:04027030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四、学时与学分:51学时,3学分五、考核方式:考试六、先修课程:民法学七、适用专业:本科法学专业八、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2.使学生提高无形财产权利意识;3.使学生增强解决实际问题、处理法律纠纷的能力。

九、实验目的、内容、步骤、时间及其他规定: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既具有法学理论功底、又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法律人才,通过实验理解相关的法律制度,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验内容包括模拟法庭、案例讨论、法律诊所、聘请审判与执法部门的专家讲学等多种方式。

一共六个学时,安排在第6-15周之间。

十、说明:知识产权法学是研究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法学学科,掌握全面系统的知识产权法学是各类法律专业人员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要求。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产权法在保护智力创造者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以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对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交往的作用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大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新兴的科学方法论,力图合理安排知识产权法学的结构体系,较全面地概括知识产权法学的基本内容,期望能较好地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反映知识产权法学最基本、最必需和最重要的内容;2.结构科学,内容新颖,尽可能反映知识产权法学学科的最新成就;3.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方法技术相结合;4.尽可能总结、概括并反映10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改革的新经验、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也要吸收、借鉴西方国家在商品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知识产权理论和方法中合乎原理的部分,使之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实践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相结合,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服务。

根据上述设想以及知识产权法体系,本大纲分成六编:第一编,总论;第二编,著作权;第三编,专利权;第四编,商标权;第五编,其他知识产权;第六编,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本大纲供法学专业使用。

不同专业仍可根据培养要求,确定讲授重点。

但由于本大纲所列内容属于知识产权法学中最必要、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知识,不宜任意取舍,以免影响本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十一、本教案参考教材: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法律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出版十二、大纲内容导言知识产权法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一、学科特点1、以民法学理论为基础2、以多学科知识为背景3、以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对象二、研究方法1、学必借术以应用2、术必以学为基本第一编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编系统介绍知识产权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包括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性质、特征、主体、客体、法律保护以及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体系与地位。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对本学科的概貌有所了解,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重点、难点]知识产权的概念、性质与特征是本编的重点和难点。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1.知识产权的概念2.知识产权的特征:(1)知识产权是区别于传统所有权的另类权利;(2)知识产权不等于智力创造成果权;(3)知识产权是法定之权。

3.知识产权与无形财产权、信息产权的关系二、知识产权的性质1.知识产权的私权本质《知识产权协定》在其序言中宣示“知识产权为私权”,以私权名义强调了知识财产私有的法律形式。

“知识产权为私权”是近代社会法律革命与制度变迁的结果。

“知识产权为私权”在制度层面上为私人提供了获取财产的新方式。

2.知识产权的人权定义《世界人权宣言》以及其他主要国际人权公约都赋予了知识产权及相关权利的人权意义。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创造者对自己的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其次是社会公众分享智力创造活动所带来利益的权利;这两项权利联系在一起,都是国际社会承认的基本人权。

三、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1)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第一,独占性;第二,排他性。

(2)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3) 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四、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1.知识产权的对象,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形态领域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即知识产品。

2.知识产品的类别:创造性成果;经营性标记;经营性资信。

3.知识产品的基本特点:创造性;非物质性;公开性。

五、知识产权的侵害与救济1.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对作为知识产权客体的精神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它的保护范围无法依其本身来确定,而要求法律给予特别的规定。

在限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人对自己的知识产品可行使各种专有权利,超出这个范围,权利人的权利失去效力,即不得排斥第三人对知识产品的合法使用。

2.知识产权侵害行为的对象与属性:凡违反法律规定而损害知识产品所有人专有权利的行为均为侵犯知识产权。

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属于非法事实行为。

3.知识产权侵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在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基础上补充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4.侵犯知识产权法律救济:民事救济措施;刑事救济措施;行政救济措施。

六、知识产权制度的体系1.从体系范围而言,知识产权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知识产权制度,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法,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分为两个类别:文学产权和工业产权。

广义的知识产权制度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

2.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由下列权利构成:(1) 文学产权。

在立法文件中文学产权指称著作权以及邻接权,广义的著作权包括邻接权。

(2) 工业产权。

根据《巴黎公约》及其相关公约的规定,工业产权范畴主要指专利权(含外观设计权)、商标权、商号权、地理标志权、反不正当竞争权。

(3) 知识财产专有权。

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植物新品种权;二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三是商业秘密权。

以上权利即是创造性成果权与经营性标记权。

(4) 商誉权。

(5) 信用权。

(6)商品化(形象)权。

以上即是经营性资信权。

七、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目标1.正义与效益是整个知识产权制度的立法目的和功能目标。

2.从上述价值目标出发,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应当确立以下两个基本法律观:私权神圣;利益衡平。

八、知识产权制度的民法定位知识产权法的地位,是指它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即它是否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或是归类于何种法律地位。

我们主张知识产权“入典”,在民法典做一般规定,但同时保留民事特别法的体例。

[复习思考题]1.简述知识产权的范围。

2.论述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征。

3.简述知识产权客体非物质性特点。

4.简述知识产权主体特征。

5.简述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第二编著作权法律制度第一章著作权法律制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系统介绍著作权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著作权”是本章最重要的概念,同时应当注意著作权与"版权"、"作者权"等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著作权的概念及其演变、著作权与相关权利的关系(即著作权与所有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之间的关系)、中国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著作权法的主要原则等为本章的基本内容。

[本章重点、难点]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与其他知识产权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节著作权的概念一、著作权的定义二.著作权与其他知识产权的关系文学艺术产权和工业产权之间存在着区别,这些区别包括:著作权是自动产生的,而工业产权多需经过主管机关授权;著作权的保护期较长,工业产权保护期较短;著作权的人身权利色彩较重而工业产权很少有人身权利的内容;著作权的排他性较弱而工业产权的排他性较强。

随着人类创造的新形态的智力成果的涌现以及产业经营模式的翻新,文学艺术产权与工业产权的界限更加模糊。

第二节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著作权制度的萌芽和发展英国于1709年颁布的《安娜女王法令》首开世界著作权成文法之先河。

法国于1791年和1793年颁布了两个法令,确立了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

在这两个先驱国家的影响下形成了英美国家的“版权”法系和欧洲大陆的“作者权”法系。

这两种法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取长补短,呈现处逐渐靠拢的趋势。

二、中国的著作权制度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是1910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著作权律》。

1986年《民法通则》第94条和第118条对保护著作权做了直接规定。

1990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

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著作权法>的决定》对著作权法做了比较全面的修订。

三、新技术对著作权的影响著作权法的历史是不断地对技术挑战做出法律反映的过程。

在一系列技术进步的影响下,著作权的内容逐渐丰富并受到了巨大冲击。

第三节中国现行著作权法渊源1、《著作权法》及其附属法律2、其他基本法律3、司法解释4、国际条约[复习思考题]1.简述著作权与物权的区别。

2.简述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

3.简述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区别。

4.论述著作权的性质。

5.如何理解著作权、作者权、版权概念。

6.试述我国著作权法的修正。

第二章著作权客体[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系统介绍著作权客体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著作权客体是作品。

正确理解作品的含义,掌握其构成条件以及准确判断某一表现形式是否为作品等,为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著作权法在列举了保护作品类型的同时还规定了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

[本章重点、难点]作品的概念及受保护条件、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类型、作品的内在关系是本章的重点,作品独创性的判断、作品的内在关系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作品一、作品的概念与构成要件1、作品的概念2、作品受著作权保护的条件:(1)须为智力成果;(2)独创性;(3)须可复制。

二、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类别三、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1.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2.法律、法规及官方文件。

3.时事新闻。

4.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四、其他作品第二节作品的内在关系一、思想与形式所谓思想是指作品的主题、观念,而形式则是对思想的具体表述,一般认为在思想和表现形式之间还存在一个层次,即内容。

在探究作品受保护的程度时应该以独创性为标准,而不必纠缠于思想与形式之间的划分。

二、作品与素材素材是创造作品的基础材料。

一般而言,素材属于公有领域的财富,但是它同作品之间并非总有截然的界限。

三、整体与部分任何一件作品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它通常由具体的部分所组成。

作者对其作品的著作权不仅仅限于作品的整体,还往往及于作品的一部分。

四、作品与载体任何作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作品载体具有下列著作权法上的意义:(1)对某些特定的作品来说,作者最初使用的载体上所记录的作品同它的复制件不可相提并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