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如何品味“树栖鸦”这三个字?
“树栖鸦”为了押韵而使用倒装,这个三个字, 简洁、凝练、朴实,明写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 暗写夜已经深了,月夜一片寂静。既写了鸦鹊栖树 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品读诗意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字写出了景 物怎样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试分析诗句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
“鸦栖树”的倒装
用作动词,体现桂花的晶莹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看到的 听到的
感受到的
译文: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 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品读诗意
“地白”二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却 给人以澄澈素洁、清冷之感,让人不由得沉浸在清 静悠远的意境中,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
说一说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意: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天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 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明亮的样子。
织机发出的响声。
伸出,抽出。 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 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遥远。 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理解词语
【机杼】 【章】 【涕】 【盈盈】 【脉脉】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织机的梭子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眼泪。 形容清澈。
想一想
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抒 发了怎样的感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授课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授课课件

初读诗句,了解诗意
初读课文
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 音,读通诗句。
朗读视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提示:点击生字 进入详细讲解。
思考:结合刚才的背景知识补充,你认为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寒食节本该家家禁火,但是皇帝还是会给 “五侯家”传赐新火,这里暗含了作者对特权 阶级的不满和讽刺。
学习《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从这些景物里 你能想象到什
么画面?
你从这句诗里面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好像看到了庭院的地面上 被月光照射成了银白色,树上的 桂花沾满了秋霜,隐约中还看到 一只乌鸦栖息在树上。
4.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 迢. 迢. 牵牛星(遥远的样子。) 春. 城. 无处不飞花(指春天的京城。)
B. 纤纤擢. 素手(伸出。) C. 中庭地. 白. 树栖鸦(白色的地面。) D. 皎. 皎. 河汉女(明亮的样子。)
脉. 脉. 不得语(相视无言的样子。)
泣涕零. 如雨(落下。) 札. 札. 弄机杼(织布机。)
作者简介
1.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 十才子”之一。韩翃在“大历十才子”中颇有盛名。
2. 王建(约 767-831 年),字仲初,颍川(进河南许昌) 人,唐代诗人。王建出身寒微,贫困潦倒,因而有机会接 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他 的乐府诗和张籍的乐府诗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韵律美、 节奏美、 音乐美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下半部分要写平稳、 端正,“ ”不要 多写一横。
3.观察本课会写字,把它们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每个字写两遍。
络络 锤锤 凿凿 焚焚
活动一:结合学法,理解古诗《石灰吟》。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意思是__吟__诵__, “石灰吟”就是__吟__诵__石__灰____的意思。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

广阔、荒芜
形似月牙的古代兵器
结合图片与注释,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有怎样 的感觉。
塞外茫茫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照耀下像雪一样白,月 牙儿就像弯钩一样高悬在燕山上。我感到了清冷与悲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读一读,想一想:你从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马和秋天?
从“金络脑”一词中,我知道了这是一匹 戴着黄金装饰的马笼头的马,名贵、矫健、被 人器重。
jìnɡ 坚强有力
竹石
jìn 跟力量有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jìnɡ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 石缝中。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 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板书设计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石灰 不畏艰难、坚贞不屈
《竹 石》 竹子 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5.搜集资料,了解作者。
作者 于谦
朝代 明
雅称
其他
—— 爱国忘身,自奉俭约,为官 清正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明代大臣、 军事家。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 姓。他任监察御史及河南、山西巡抚时,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87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87张PPT)
本诗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 诗人要做有骨气、坚韧不拔的人的决心。
➢ 拓展延伸 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
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 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
➢ 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1. 同学们,学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读、 品、悟、背”这四步来学习。
2. 默写《竹石》。
板书设计
二、新课讲解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 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 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都变成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 索之后便写下此诗,据说此时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 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人生的追求。
二、新课讲解
印象?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
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 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 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 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因帮 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 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 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竿。”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 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 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 《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 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 物是——石灰。
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 灰呢?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 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 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 马 )奔腾 快( 马 )加鞭
➢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zhāng
文章 章
结构:上中下 音序:Z 部首:立
组词:篇章 顺理成章
造句:大家用同一个题目作文,可是 写出来的文章却相差悬殊。
书写指导:“立”要扁,下横 最长,中间“日”扁窄,“十” 的横稍长,竖在横上要短。
我会写
yíng
蓝盈盈 盈
结构:上下 音序:Y 部首:皿
组词:丰盈 热泪盈眶
造句:我们坐在小船上,面对蓝盈 盈的湖水,心情特别舒畅。
陶醉春色 歌咏盛世
课文主旨
《寒食》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 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 世承平的歌咏。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的宦者,却得 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讽宦者的得宠。首二 句写仲春景色;后二旬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 只描慕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 zhuàn )记》。
理解词语
【寒食】 【春城】 【御柳】 【汉宫】 【传蜡烛】 【五侯】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指春天的京城。
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 可以点火。 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 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理解词语
【迢迢牵牛星】 【皎皎】 【河汉女】 【擢】 【札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明亮的样子。 织机发出的响声。
伸出,抽出。
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 汉末年。迢迢,遥远。
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理解词语
【机杼】 【章】 【涕】 【盈盈】 【脉脉】
《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 描写方法?

最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PPT课件

最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PPT课件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 听范读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yān
什么时候。
解诗题
马是六畜之首,是进取、 勇敢、成功的象征。李贺的 《马诗》是以马为题材的一 组诗,共有23首,这首诗是 其中的一首。
什么时候。
明诗意
大意: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 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白雪。月亮 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持身清白 坚贞不屈
主题概括
《石灰吟》借石灰石开采、煅烧、粉碎的 艰辛过程,喻指无论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 都 视若等闲 ,由此来证明自己 持身清白 、
坚贞不屈 的心性。
竹石
郑燮(1693-1765),号板桥,
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扬州八怪”之一。他一生只画兰、 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著有《板桥全集》。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看图猜诗名
《咏鹅》
《咏柳》
《梅花》
想一想:这些诗有什么共同点?
像这种描写大自然中事物的诗被称为——咏物诗。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首咏物诗。
马诗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
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他七岁能辞章,十五岁工乐府,一 生体弱多病,仕途困厄。有《雁门 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结构梳理
写景
沙如雪

月似钩

抒情
何当
快走
渴望 建功 立业
主题概括
《马诗》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诗人 以马自喻,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 家 建功立业 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 达了自己 怀才不遇 的感慨与愤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ppt
修辞知识修辞知识思想感情隔河相望不能团聚相爱受阻不能欢聚比喻全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第一单元
3 古诗三首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皎皎:写星辰的光辉(亮)
相 思
纤纤:写双手的形状(美)
景 中
札札:写织机的声音(忙)
怨 别
情 盈盈:写水流的形态(清)
脉脉:写人物的神态(情)
叠词的魅力:
1.形式上: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 美感和韵律美。 2.内容上:对写景写人起到“景情并 生”的作用,使感情表达得更加缠绵 悱恻。
修辞知识
叠字
“盈盈”写水之物貌,清浅的样子,“脉脉” 写人的情貌,含情的样子,银河水清又浅,可是一 水之隔,却不得语,近在咫尺,若隔天涯。这美好 的情和景与“不得语”的残酷现实形成巨大的矛盾 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 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翻译古诗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思念牛郎,无心织布),一整天也没织 成一段布,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了下来。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那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能有多远呢?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 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在不断发展的 途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 等风俗。
节日起源: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 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春秋时, 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 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 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禁火寒 食,形成寒食节。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和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的主题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教学内容
02
《古诗三首》的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本课件首先介绍了《古诗三首》 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所处的时 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创作意图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
教学难点
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典故和历史背景:本课所选的古诗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人物典故等 较为丰富,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 的历史背景和典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
难点2
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韵律感:古诗的语言精练、韵律和谐,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难 以体会。教师可以通过朗诵、音乐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韵律 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深度解读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 力。
实践应用
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或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 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THANKS.
朗读教学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 和朗读能力,加深对古诗 的理解。
互动教学
利用多媒体互动教学软件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古 诗,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教学互动设计
课堂提问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 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促进师生互动。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古诗的主题、意境和情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 看法,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词句解析
对古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 深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 其含义和作用,加深对古 诗的理解。
意境感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0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08张PPT)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停顿。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jìnɡ 任尔/东西/南北/风。
齐读诗的前两句,这两句诗中 有两个动词很生动形象,你能找出 来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写出了竹子坚 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借助注释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
把竹拟人化
实写竹子,暗喻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实写竹子扎根, 暗喻人立场坚定
诗意:竹子抓住青 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 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突出边疆战场的辽阔,马有驰骋之地,暗指英雄 有用武之地。
齐读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 解诗句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怀?
何时将要。
承上启下,希望能为国家做贡献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用黄金装饰 的马笼头。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 何时自己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金络 脑”属 贵重鞍 具,象 征马受 重用。
请你鉴赏一下!
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 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 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 种愤慨之情。
文章结构
马 诗
写景 抒情
月光下大漠如雪
燕山上弯月如钩 佩戴金络脑
驰骋沙场
主题归纳
《马诗》借马的形象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不被赏识,但又热切期望 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为 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石 灰 吟 【明】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36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天的情思,这 里指怀人的思绪。
"谁家"就是“谁” 的意思。 “家”是语 尾助词,无实义。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 思落在谁那边?
37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 谈谈你的理解。
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 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 一齐洒落人间似 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11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 一二句写仲春景色,描绘了一幅白天清丽 的飞花图,三四句则描绘了一幅傍晚祥瑞的轻烟图,且暗寓讽刺
之意。诗人没有直接讽刺,而是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
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12
寒食节那天,诗人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融融春意迷 住了, 一直到暮色降临。傍晚,皇宫里闪现出一 团团烛光,明 媚艳丽,而宫外却是漆黑一片,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硼感慨 万千,想到杨贵妃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 写下《寒食》,讽刺皇帝的偏宠。全诗以小见大,含蓄巧妙。
21
迢迢奔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以迢迢言牵牛, 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以皎皎状织女, 光彩照人,容易让人联想女性的娇美的容颜。
22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写织女的活动,是诗人的想象。 织女无心织布,内心悲伤不已。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比喻、夸张,织女虽整日织布,却织 不成匹,其内心悲苦的形象跃然纸上。
妙解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 3.查阅资料,弄清楚诗中涉及到的相关历史知识、 民间故事,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容。 4.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86张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86张PPT)

会 朗写读 课字文
2 认识生字
hóu zhāng

yíng
侯章 泣 盈 会



写 字
脉栖 鸦
hóu
多音字 hòu
闽侯,地名,在福建。

形近字

候(hòu):气候。

五侯 侯府
zhāng
会 写 字
不成章 黑质白章
黑质白章的裙子

形近字
垃(lā):垃圾。
粒(lì):颗粒。

拉(lā):拉车。
批注: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写出
了织女的勤劳,同时又奇妙地表现出织女因
思念牛郎而孤寂苦闷的心情。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思考:这两句诗与《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有
什么类似之处?

都是用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和用机 杼的声音来传递主人公内心的悲情。
也指眼泪。“零”本是指雨慢慢而降,引申

为降落、落下之意。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

是如雨般无法抑制的织女的泪。作者运用夸

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织女的相思之苦。
【几许】若干,多少。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批注:这两句是说银河又清又浅,牛郎和织女之间 又能相隔多远呢?

湿的桂花,描画了一幅安静、凄清的秋夜风景图,
营造了一种伤感、凄清的氛围,从侧面衬托了诗
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
【尽】都。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日暮汉宫传蜡烛
诗人看到的是唐朝的长安城,为什么说“汉宫”?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诗人为什么写“传蜡烛”这件事?
寒食节的习俗
皇家的特权
——禁烟火
——燃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轻烟”含有讽刺意味。 “散入”暗示权贵宠臣也受到皇家特 权的恩典。
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长安城风光 无处不飞花 (暮春时节) 东风御柳斜
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 句诗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指春天的京城
指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暮春时节,长安城里处处飘絮又飞花。 寒食节春风轻拂,宫中的柳树随风舞动。
春天
京城、御花园
飞花、东风、柳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用汉朝皇宫代指唐朝皇宫
指天子宠幸之臣
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轻 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
shí
寒食
chù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ɡōnɡ chuán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sàn
hóu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初读课文,划分节奏。
寒食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唐]杜牧《清明》
1.课外搜集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背诵 积累。
2.将《十五夜望月》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与同学交流评价。
思考问题,感受诗人描绘的意境。
这两句诗没有写月光,却让人感觉到有月 光,这是从何处体现的? 月下所见:地白如霜、树上栖鸦 “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写鸦鹊 有什么作用? 既有听觉,也有视觉,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课件

风,还是南风 北风,都不能
任尔东西南北风。
把它吹倒,不 能让它屈服。
任凭。 你。
直接抒怀,表 达作者永不屈 服的坚强意志 和骨气。
诗意升华
前两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根基

坚固,洋溢着诗人的赞美之情。



后两句是对竹子的坚定顽强的精神

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作者自己风

骨的强劲。


全诗语言明白晓畅,风骨凌然,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何时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歌三、四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 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 勋呢?
悟诗情
请结合作者资料思考,作者想要 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第四单元
10 古诗三首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知诗人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诗人, 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 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 称为“唐代三李”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 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 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因长期的抑郁 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 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古诗讲解
作者把竹子拟人
化,用“咬”字
牢牢咬住青山 绝不放松,将
咬定青山不放松,歌颂竹子顽强的
意志和个性
竹根扎在山石
的裂缝中。
立根原在破岩中。
“破岩”形容生活极其艰苦。这里“咬 定青山”“立根”“破岩”既是实写竹, 也是暗喻人的坚定立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件ppt

洁白的流苏 灿灿的金晖 姗姗来迟的朝霞 晶亮的雪花 银色的光华 白雪皑皑的树枝
提示:先读一读短语,再找出短语所 在的位置,结合文意去感受白桦的形象。
白桦:傲寒挺立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树枝边上细细的雪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挂在树上的冰凌
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
串串花穗
洁白的流苏
你来用“洁白的流苏”说说这棵白桦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吧!
月+蒙=朦 月+龙=胧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xiāo

注意是左右结构,“氵” 在“艹”左侧。
巧记:鲁肃水边戴草帽。
suì

第十三笔是一点。
稻穗 谷穗
识字游戏 小鸟飞上白桦树白桦源自金晖毛茸茸 绽放 朦胧
徜徉
词语解释
毛茸茸:细毛丛生的样子。 文中指白桦树尖细细白白 的样子。
造句:小兔子毛茸茸的, 十分可爱。
板书设计

相隔之状
迢 牵
叙 相思之情
写神话故事

喻现实生活
星 议 分离之苦
课堂小结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 和织女被银河阻隔的悲剧,抒发了夫妻 之间的离别之愁和相思之情。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作者简介
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 昌)人,唐代诗人。其诗题材广泛, 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 深刻。
板书设计
十 五
所见 月明露冷 思念家乡

望 月
所感 思深情长 想念亲人
课堂小结
《十五夜望月》通过中秋望月的特 定场景,描绘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 长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对家乡 的思念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上课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上课课件

平常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 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全,全然。
指高尚的节操。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 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再读《石灰吟》,品悟诗情
石灰面对的环 境是怎样的?它是 怎样来面对的?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
10 古 诗 三 首
第第一1 课 时
单元 主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篇章页概括了这个 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 体会人物品质。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
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 达。
语文要素
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诗人在咏叹战马 的同时抒发了自 己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石灰吟》和《竹石》又在诗中表达了怎 样的人生志向呢?
于谦(1398—1457),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大臣、军 事家。于谦行事章奏,悉合机宜, 号令明审,且爱国忘身,自奉俭 约,中外威服。
景泰八年正月,武清侯石享、太监曹吉祥与左 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乘景泰帝病危,发动夺门之变, 迎英宗复位。于谦遭诬陷以谋逆罪被杀,籍没时家 无余资。弘治二年(1489)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 太傅,谥肃愍,万历中改游忠肃。著有《于忠肃集》 十三卷,系其被害约二十年后汇集而成。
再读《竹石》品悟诗情
竹子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之中?它是用怎样的态度来 面对这样的生活环境的?
竹石 郑燮(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的生活环境很恶劣,但它仍然具有 “咬定青山”的坚定意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 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有何含义?
“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 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
讨论交流:
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 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课文主旨课文主旨课文主旨课文主旨表达方法的迁移和深化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
10 古诗三首
第 一 课时
助读 资料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当堂 检测
马是六畜之首,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2.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重点)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古诗通过所写之物表达的思
想感情。(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走近作者
于谦(1398-1457): 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
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主要作品:《平阳道中》《咏煤炭》 《暮春遇雨》等。
学习目标
1.会写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 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重点)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古诗通过所写之物表达的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以迢迢言牵 牛,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以皎皎状 织女,光彩照人,容易让人联想女性的娇美的容 颜。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写织女的活动,是诗人的想象。 织女无心织布,内心悲伤不已。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比喻、夸张,织女虽整日织布,却织 不成匹,其内心悲苦的形象跃然纸上。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 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庭中,庭院中。
歇,休息
冷露无声湿桂花
秋天的露水
打湿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院的桂花。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两句写景,点明了望月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冷寂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 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为后两句抒情做了很 好的铺垫作用。
思考:诗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现他的秋思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 相思,然而在表现的时候,却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 问。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 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主旨归纳
《十五夜望月》通过描写中秋节望月冷清、寂寥的情景,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朗读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意停顿
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都城长安。 【寒食】寒食节,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过去 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御:封建社会与皇帝有关的东西都称“御”。 【汉宫】汉朝皇宫,这里借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寒食节禁止生火,但权贵宠臣可以得到皇帝恩
地 点 双重否定,强调长 安城春意浓郁。
“飞”写出了长安城柳絮飞舞、 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时间
“斜”写出了柳 枝的摇曳之姿。
前两句描写的范围 由大到小,由全城
入宫苑。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两句写宫廷生活。在这“不准百姓点灯”的寒食节, 皇帝却给宠臣赐蜡烛,那蜡烛燃起的袅袅轻烟,飘入了王侯 贵族的家中,真是烟虽轻,皇恩却重。对这个细节的描述, 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这两句是诗人的慨叹,抒发了对天下 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同情。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银河虽浅,但织女与牛郎只能脉脉相 望而不能言语,多么无奈。
诗人直抒胸臆,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不远,又 不得语,更突出离别之苦!美好的情、景与残酷的现 实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一二句写仲春景色,描绘了一幅白天清丽 的飞花图,三四句则描绘了一幅傍晚祥瑞的轻烟图,且暗寓讽刺 之意。诗人没有直接讽刺,而是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 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寒食节那天,诗人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融融春意迷 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傍晚,皇宫里闪现出一团团烛光,明 媚艳丽,而宫外却是漆黑一片,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 万千,想到杨贵妃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 写下《寒食》,讽刺皇帝的偏宠。全诗以小见大,含蓄巧妙。
再读一遍:朗读时,要深刻体会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前两句语 气悠扬,语调轻快,后两句语气幽怨,语调低沉,读出作者对现实的 不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主旨归纳
《寒食》描写了寒食节这天长安城由白天到夜晚的景象, 诗人借“暮传蜡烛”,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腐败, 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这些叠词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 动传神,既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又自然贴切地传达 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
主旨归纳
《迢迢牵牛星》巧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见的民 间故事,表现了思妇与游子的相思之情,抒发了人间别离之 愁,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
课前导入
古往今来,中秋佳节都是全家团聚的日子,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有 许多人在这天仍漂泊在外,不能归家,于是, 中秋之月便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唐朝诗人王建在中秋之夜所 作的咏月诗——《十五夜望月》。
作者简介
王 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
出生寒微,一生潦倒。其诗题材广泛,多反映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 思想深刻。代表作有《田家行》《古从军》《望夫石》等。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妙解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 3.查阅资料,弄清楚诗中涉及到的相关历史知识、 民间故事,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容。 4.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作者简介
韩翃(hónɡ)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
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 一。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诗而被唐德宗所 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 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主要诗作有 《宿石邑山中》《章台柳》等,著有《韩君平诗 集》。
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在理解诗意的 基础上领悟作者想表达的深厚情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天的情思,这 “谁家”就是“谁” 里指怀人的思绪。 的意思。“家”是语
尾助词,无实义。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 思落在谁那边?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 吗?谈谈你的理解。
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 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 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注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迢迢】遥远。
【皎皎】明亮。
【河汉女】织女星。河汉,银河。 【擢】伸出。
【素】白皙。
【札扎】织机发出的响声。
【涕】眼泪。
【零】落下。
译文
翻译: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 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 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匹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滴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 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无法用言语交谈。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知识采撷
《古诗十九首》 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 从传世的无名氏古诗中选录了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 格,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赐点蜡烛。
【五侯家】泛指唐朝的王侯贵族。
译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译文:暮春的长安城里处处柳絮飞舞、落花飘散,寒 食节的春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杨柳。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傍晚,皇宫里忙着传送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 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
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 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 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 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述异记》
这段文字写的是_牛__郎__织___女__的故事。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
织女因思念一河之隔而不能相见的牛郎而无心织布, 哀怨流泪。作者借写牛郎织女的不能相会,揭示出现实 和愿望的矛盾。
《迢迢牵牛星》多用叠词,这些叠词有什么作用?
全篇有六句以叠词起头: 迢迢:写出了牛郎星与织女星距离之远; 皎皎:突出织女星清亮的光辉,使人联想到织女娇美的容颜; 纤纤:写出了织女细长的双手,使人联想到她温柔的体态和气 质; 札札:织布声,使人联想到织女娴熟的织技; 盈盈:写出了银河的清澈; 脉脉:写出了织女与牛郎相视时的情态。
赏析
在内容上,本诗起首两句描写牵牛、织女两星相对的清冷环 境,于景中寄寓离愁;中间四句以织女的动作、神态写出她内心 的哀怨;最后四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暗示离别的根源。诗中 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了起来。
织女整天忙碌地织布,为什么还是“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呢? 作者借此想表达什么?
3 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
课前导入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人的创 作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那些有关传统节日的诗篇,或寄托 乡愁,或叹时伤春,或关心时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些 描写节日的诗篇,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独特感受。
我会写
hóu
zhānɡ

yínɡ
侯章泣盈



脉栖鸦
多音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