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中国人的文化层次还很低 受制于文化环境
【上古历史】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

【上古历史】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李学勤时间:2021年11月6日地点: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演讲人: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演讲题目: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主持人:著名物理学家陈佳洱院士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给我们做主题报告。
大家都知道,我们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曾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过极其伟大的贡献,传承和弘扬我们中华文明,在当今推进中国和平崛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请来的李学勤先生长期致力于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历史学研究,曾经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现在任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
1997年他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李先生在甲骨文字、战国文字和青铜器的研究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十分独到的研究和深刻的认识。
我们经常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但是长期以来,在有史可查的文字记载中,存在着夏商周断代的遗憾。
为了深化文化起源的研究,考证早期中华文明的进程,作为专家组组长和首席科学家的李学勤先生主持了我们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
2000年11月,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把中国的历史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
今天李学勤先生演讲的题目是“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让我们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李学勤先生演讲!尊敬的主席先生,在座的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今天我感到非常荣幸有机会到这样一个庄严而光荣的讲台上和大家见面!今天我要讲的“辉煌的中华早期文明”实际上是非常大的题目。
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邃的文化,这是全世界公认的。
中国的文明正如刚才陈佳洱院士所说的有5000年之久,“5000年文明”这一点在全中国早已是深入人心的。
要来阐述这样的文明,即使是它的一个早期阶段,也是一个太大的任务。
所以我今天不可能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进行全面的叙述,我只想在这里用我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早期文明究竟为什么是辉煌的,它的辉煌在于什么地方。
李学勤:用一生解码中国文明根脉

李学勤:用一生解码中国文明根脉作为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李学勤先生致力于研究和传承中国文明的根脉。
他认为,了解和掌握中国文明的精髓,需要用一生的精力去解码中国文明的根脉。
中国文明的根脉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文献的研究,二是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三是对中国文化的研究。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可以揭示中国文明的精髓和内涵。
中国古代文献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国有着悠久的书写历史,藏书丰富。
从古代的六艺和礼乐制度,到诗词歌赋和史书编纂,都是重要的文献资源。
通过分析这些古代文献,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显现。
其次,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也非常重要。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化和政治事件,如黄河文明的形成,先秦时期的道家、儒家、法家的兴起,唐宋诗词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的经学思潮等等。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发生在特定的时期,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内涵。
只有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深入了解,才能真正掌握中国文明的根脉。
最后,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国文化是中国文明的核心,表现在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
例如中国独特的中文语言和汉字书写系统,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带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学内涵,更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刻思维方式。
总之,研究中国文明的根脉,需要用一生的精力来投入,需要深入研究古书、历史和文化,需要跨越时空障碍,理解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真正领悟中国文明的精华和魅力,才能把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传承下去。
尔雅选修 走近中华优秀文化

尔雅选修走近中华优秀文化视频中1、两河流域文明的形成时间约为公元前3500年(×)2、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持中贵和”的文化(√)3、“人而不仁,如礼何”出自《论语》。
(√)4、郭沫若认为汉以来的中国文学大多受到了庄子的影响。
(√)5、晋南北朝相当于传统文化的束发之年。
(√)6、宋代比较重文轻武。
(√)7、林则徐写了《海国图志》。
(×)8、全盘西化的进步性体现在深化了对西方文化的认识。
(√)9、从周公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的主流观念就是重视伦理道德。
(√)10、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是埃德加·斯诺。
(√)1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盛强,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12、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13、东汉末年,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
(√)14、如今时代,可以不用再理会什么传承文化了。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孟子》。
(×)16、当代的爱国主义要求发扬爱国主义。
(√)17、“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出自孔子。
(√)18、要爱国就不能说祖国的缺点。
(×)1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孔子的观点。
(×)是孟子的观点20、要以民为本就要发扬民粹主义。
(×)21、载是北宋五子之一。
(√)22、促进世界并不一定要理解他国人民的生活。
(×)23、“治国就是治吏”曾经说过。
(√)24、不清廉的人通常是不公正的。
(√)25、舍生取义就是不论什么情况都要为大义奉献生命。
(×)26、司马光曾说,“朝为仇敌,暮为君臣”。
(√)27、真正的爱人是要以适当的礼节去爱。
(√)28、《春秋繁露》的作者是董仲舒。
(√)29、乐群合作会抹杀个性自由。
(×)30、“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出自《春秋谷梁传》。
(√)31、《诗经》是四书之一,朱子曾对其作注解。
(×)32、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写给宋太宗的。
辽宁省鞍山市《社会工作综合测试》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及答案

辽宁省鞍山市《社会工作综合测试》事业单位考试及答案《说明:全方面的收集整理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家庭美德规范是家庭关系的()和社会评价标准。
2. 毛泽东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重要著作是()。
3. 这部小说由于插入了过多的社会批评、嘲讽以及有关诞异的历史等等,因此显得结构松散,加上主要人物几易姓名(这一点到最后才交代),因此读者常对情节线索摸不着头脑。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读者常对情节线索摸不着头脑是因为小说的结构松散B.小说在最后才交代此书的结构松散C.过多的社会批评、嘲讽及有关诞异的历史导致读者常对情节线索摸不着头脑D.主要人物几易姓名的事情在最后才交代【参考答案】B4. 国家民政部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民政厅、局之间属于()。
A、业务指导关系B、隶属关系C、不相隶属关D、平行关系【参考答案】A5. 国家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产生有毒有害烟尘的恶臭气体的物质,特殊情况下确需焚烧的须报当地()。
A、环境卫生部门批准B、公安部门批准C、环境保护部门批准D、建设行政部门批准【参考答案】C6. 欧债危机在2012 年继续恶化,了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
美国虽然没有像欧洲那样陷入第二轮的经济衰退,但美国的经济增长仍然非常,只有2%左右。
欧债危机、美国的“财政悬崖”及由于钓鱼岛问题导致的日趋恶化的中日经贸关系,有可能一场新的全球性衰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阻碍脆弱诱发B.影响缓慢导致C.拖累疲软引发D.逆转乏力催生【参考答案】C7. 俄罗斯防病毒软件供应商——卡斯佩尔斯基实验室于 6 月15 日宣布,一个名为29a 的国际病毒编写小组日前制造出了世界上首例可在手机之间传播的病毒。
卡斯佩尔斯基实验室说,29a 小组于15 日将这个名叫“卡比尔”的蠕虫病毒的代码发给了一些反病毒厂商,后者确认该病毒具备在手机之间传播的功能。
余杭区事业单位面试

浙江事业单位培训首选--浙大博学2013浙江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时评: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儒学和经学李学勤 1933年3月出生,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长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等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均有重要建树。
作品有《殷墟文字缀合》《走出疑古时代》《重写学术史》《李学勤文集》等。
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
2013年7月,获首届汉语人文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
余杭区事业单位面试清华肄业与金岳霖相遇,却转身考古1948年,李学勤初中毕业。
其时,社会动荡,人们生活困难,但是国立北平高等工业学校管饭,“那儿的学生生活上没有问题”,很多人报考。
李学勤也去了,考取了电机系第一名。
然而,体检没有通过,通知上写着“肺结核二期”的字样。
这吓坏了李学勤,虽然不久证实只是一个错误,但彻底改变了他对这所当时全国著名的工科学校的印象,没有再回去。
“如果我去了,根据我各方面的情况,很可能会留苏,去苏联留学,回来就能当个厂长。
我想,应该如此。
”李学勤说。
他又回到中学,1951年,顺利考取清华大学,在哲学系读书。
高中时,读了很多逻辑、哲学著作,最喜欢金岳霖的《逻辑》一书。
“只有这本书里,有一章,也就是第四章,介绍现代数理逻辑学,里面都是我不认识的符号,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在清华大学,他和金岳霖相遇,成为了金的学生。
那时学生少,一般在金岳霖家里上课,以某个话题为中心谈心得。
李学勤把这种教学方式延续下来,后来在清华大学教研究生,也请他们到家里来上课,以聊天的方式交流心得。
余杭区事业单位面试除了学习,李学勤常骑着一辆飞利浦牌自行车,去图书馆自己了解甲骨文,查阅资料,把刚发掘的甲骨文拼起来,“就是玩儿”。
那时,上海学者郭若愚也在拼甲骨,且已写出一部甲骨文专著。
研究甲骨文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陈梦家看了以后,认为这部作品还需要补充,推荐“一老一小”北京图书馆的曾毅公、19岁的李学勤开展后续工作。
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

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五子棋在日本叫“连珠棋”。
据日本史料记载,五子棋先由中国传到朝鲜,再由朝鲜传到日本。
最初主要在皇宫和贵族大家庭中流行。
经过不断的改变,主要是规则的变化,连珠五子棋逐渐复杂化、规范化,最终成为今天的职业连珠五子棋,同时也成为一种国际比赛项目。
根据这段文字,五子棋的发展变化主要经过了()。
单项选择题由简单到复杂化、规范化地区和游戏规则的变化流行范围的变化规则和地位不断的改变2:微表情是指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
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尽管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它很容易暴露情绪。
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属于微表情?单项选择题售货员面对衣着寒酸的顾客,笑脸相迎中可能闪过一似轻蔑的嗤笑间谍通过眨眼向同伙传递信息小王受到惊吓后,脸部不断地抽搐着迎着刺骨寒风行走,小李的上下牙齿不断抖动相撞3:人生三境界:________,才能览物于胸;________,才能洞若观火;________,才能超然物外。
此三重境界,形影交错,亦梦亦境,需反复思虑,不断探索,才能冲破重天驾驭人生。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单项选择题看淡,看远,看透看远,看透,看淡看透,看淡,看远看透,看远,看淡4:股票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洋务运动时期。
当时中国出现了一批官办与官商合办的股份制企业。
1873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中国最早的股票。
1914年,中国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到抗日战争前,上市股票已达百余种。
但后来几经挫折,股市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单项选择题股票发源于19世纪洋务运动时期股票的发源地是中国股票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存在股票在近代中国有一段辉煌的历史5:过去,我们在道德宣传上有很多不切实际的高调,以至于不少人口头说一套,背后做一套,发生人格分裂现象,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思考,有的学者提出,我们只要求普通人遵守“低线伦理”。
李学勤:用一生解码中国文明根脉

李学勤:用一生解码中国文明根脉李学勤是当代中国的一位著名史学家和民俗学家,他以丰富的历史学知识和深刻的思考,致力于解码中国文明根脉。
他用一生的时间,探寻中国文明的源头,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和精神面貌。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其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李学勤认为,要深刻理解中国文明,就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
他指出,中国的文明根脉源远流长,包括诸多方面,如先秦思想、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中医、文学艺术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文明的核心。
李学勤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包容性和融合性。
中国一直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地方,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都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李学勤深入挖掘这些文化遗产,试图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精神内核,以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文明根脉》这本权威著作中,李学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中国文明传承理念,即“自信传统,创新发展”。
他认为,要想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首先树立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对历史的敬畏,而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
他反对简单地模仿西方文明,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只要我们有信心,就能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拓出新的发展前景。
在当代社会,李学勤认为,中国文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碰撞中互动。
在这样的情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保持并发扬光大,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
李学勤指出,我们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深邃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在其内在逻辑中隐藏着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智慧和方法。
只有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重新编织中国的文明根脉,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的挑战,实现中国文化的新生。
分析大学生中国文化缺失原因

分析大学生中国文化缺失原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中坚力量,需要具备越来越广泛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中国文化缺失的问题,很多人不仅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热爱,而且在现代文化的洪流中也易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迷失自我。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呢?一、教育体系问题教育体系是塑造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工具,但在现实中,传统的文化教育被淡化,近现代文化一以贯之。
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仅仅接触到了计算机、数学、外语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中国艺术等乃至中国历史都缺乏了解。
这样的教育体系限制了大学生视野和学识的拓展,使他们难以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
二、家庭教育问题很多大学生在家庭中缺乏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育,往往被注重现代生活的家庭环境所影响,导致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化基础和情感认同。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该适时给予子女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鼓励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创建家庭氛围并制定相关制度来增强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三、社会环境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流动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渐趋漠然。
中国本土的影响在些情况下逐步失去了优势。
大学生身处一个以主流文化为主的社会,这种环境往往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使他们更加崇尚西方文化,同时表现出一些失去信心的现象。
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精神冲撞中,很多大学生被迫做出抉择。
尤其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着相当严峻的对抗。
现代文化包含了网络游戏、微博、社交网络等吸引年轻人的快节奏的现代娱乐方式,吸引大学生选择现代文化的时代思潮。
然而,在一个传统文化的国度,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观念都至关重要。
以上,是从教育体系、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和文化冲突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中国文化缺失的问题。
李学勤:国学回顾与展望讲座实录

李学勤:国学回顾与展望讲座实录编者按2019年2⽉24⽇,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学勤先⽣因病去世。
承蒙先⽣始终关怀和⽀持岳麓书院教学、科研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书院上下感念⾄深。
2000年以来,李学勤先⽣先后四次莅临岳麓书院讲学,让书院师⽣及社会各界⼈⼠受益匪浅。
今⽇,我们推出先⽣在书院讲学的第⼆场讲座实录。
“国学”是什么?应该怎样研究“国学”?2005年10⽉30⽇下午,先⽣受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之邀,主讲书院明伦堂讲会第7期,对中国国学研究作了回顾和展望,并就“国学”的相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
各位⽼师、各位同学:今天我荣幸地来到这⾥和⼤家见⾯,向⼤家请教,确实很⾼兴。
本来这次来参加楚⽂化研讨会,时间很紧,担⼼来不了,不过还是来了,很⾼兴。
之前我和朱(汉民)⽼师商量,是不是可以谈⼀下“国学”的问题。
平时我很少谈这个问题,因为怕⾃⼰的把握不够,不过因为这⾥成⽴了国学研究基地,这是⼀个很⼤的事情,⼤家⼜是⾃⼰⼈,所以就随便谈⼀下,希望⼤家批评指正。
◈⾸先,⼀些媒体问我什么是“国学”?我认为,这个词,它的界说和定义⼀定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且这个不同将长期延续下去,不是说在⼀个时期就会得到⼀个统⼀的国学的定义,这是做不到的。
因为,什么叫做“学”?对学的内容,⼈⼈都有不同的意见,今天我们想要给“国学”下⼀个公认的定义是不可能的。
可是,如果我们从历史的⾓度来考虑,“国学”这个词还是可以讨论的。
“国学”这个词第⼀次出现的时间还有待考察,我认为这个词的产⽣⼀定是和西学相对应的。
之所以有所谓“国学”,就是因为有“国”以外的“学”,所以实际使⽤这个词是在晚清,就有了中学、西学的对⽴,中学就是“国学”。
前⼏年发⽣了⼀件事情,与我本⼈有关。
1992年,我在清华⼤学建⽴了⼀个汉学研究所,研究外国⼈对中国的研究,当时也没多想,西⽅研究中国的⽂化叫汉学,我们也就这么叫了。
结果引起轩然⼤波,很多⼈说这个词是带有殖民主义⾊彩的,扣了很多政治帽⼦。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国学是中国文化的基本主流观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国学是中国文化的基本主流观2014年07月11日22:10来源:凤凰文化2014年7月11日15时,由凤凰网、岳麓书院联合主办的“致敬国学--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隆重举行。
清华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接受了凤凰网独家对话,以下为对话实录:凤凰网文化:在如今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致敬国学、复兴国学的意义何在?李学勤:我们首先应该从国学本身一个性质说起,我们说国学,中国人讲这词,我们不能强迫说外国人也管这叫做国学,我们讲国学的就是中国文化它的基本的主流观,因为中国文化是非常博大的,可是不是所有的中国文化的,传统文化的所有部分都能叫做“学”,因为有些可以不一定叫做“学”,它同样非常重要,所以国学应该是中国文化核心的学术性质,思想性质,文化性质这一个部分,那么我想每一个像中国这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个优秀的传统,要不然它怎么能维持到今天呢,那么现在我们来谈国学,我想最主要的就是要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我们的优良因素,使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巩固。
从我的专业出发,这个我应该介绍一下我自己了,因为我是做出土文献研究,出土文献的就是通过考古,从地下发现古代的文字,这个包括的范围很广,有大家比较熟悉的甲骨文,经文等等这一类都属于出土文献。
从我们做出土文献的考古学和文字学的研究来说,我们的一个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探寻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它的根源,因为我们所处理的对象都是非常古老的,这个是我们的根源,我们就说探寻这个根源,分析这个根源,要从这根源里面得到更多的对于现代有意义的这样一些滋养。
凤凰网文化:您对此次凤凰网与岳麓书院联合举办的“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有什么期待吗?李学勤:这次这个活动我在这里看到了非常盛大,非常重要的,这些个我觉得是有很深远的意义,我觉得意义不在于作为一个典礼,今天我们有这么大一个仪式典礼,或者是一次活动,而是它代表了我们社会对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谋求一种认可,这个特别是凤凰网也能参加这里面,我们觉得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合作,我们大家共同的来进行这项工作,这样对我们民族,对我们现在我们实现“中国梦”会有很大的推进。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语文专题08语病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语文专题08 语病题型一、选择题 (1)题型二、非选择题 (48)题型一、选择题1.(2019·新课标Ⅰ卷·T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
“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的工具。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答案】C【解析】原句“使得它是”有误。
“使得”句缺主语,“使得”和“是”搭配不当。
C项对应修改正确。
故选C。
2.(2019·新课标II卷·T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高二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易错题难题专题强化试卷学能测试

高二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易错题难题专题强化试卷学能测试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
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
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
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
”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
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
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
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
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
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
”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材料二:【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
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
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
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
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
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
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
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
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
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
【重温李学勤教授谈话

【重温李学勤教授谈话“三星堆如果发生在国外,早已轰动世界。
”“中国文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恐怕必须由巴蜀文化求得解决。
”】2007年4月,“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行,李学勤、高大伦、王仁湘、孙华、段渝、林向、李绍明等学者与会(值得注意的是,参加会议的除了北京来的学者,其他基本是西南地区的学者)。
在这次会议上,李学勤教授说:“我一直觉得,三星堆发现的重大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估计。
”“像三星堆这种相对独立的区域文化,要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下来考证,才可能看得更清楚。
而不是只考证三星堆文化的本身。
”同时,李学勤教授提到,“南方丝绸之路”的探索可以与“欧亚学”结合起来,要有世界史的眼光。
“说世界史的眼光,就要反对'欧洲中心论’,也不要'中国中心论’。
”“三星堆如果发生在国外,早已轰动世界。
”值三星堆六个祭祀坑再次发掘之际,重温李学勤教授的谈话,感触颇深。
曾经有一位与会者把李学勤先生的看法称为“曲高和寡”。
从近二十年的三星堆研究情况来说,这个说法是符合事实的。
就笔者的理解来说,李学勤教授对三星堆文明价值的判断,主要依靠的还是其广阔的知识面和深厚的学术素养而形成的直觉。
至于三星堆研究的突破点究竟在哪里,我亦相信李学勤教授思考过,不然他不会明确地说:“中国文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恐怕必须由巴蜀文化求得解决。
”但是,这个突破点在哪里,我认为李学勤先生尚未发现。
但即便如此,正如昨天一位前辈学者在与笔者交流时谈到的,李学勤先生已经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笔者在头条发布相关三星堆和中国古史研究的文章已经接近两年。
通读过笔者文章的朋友,我相信也会认可对李学勤教授对三星堆价值的判断。
笔者虽处民间,不拿官方一分钱,但许多业内学者在笔者心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比如顾颉刚、徐中舒、张光直、季羡林、裘锡圭等等,也因如是,我相信中国学术界对于三星堆的理解一定会在不断的进步中把真正的历史面貌给揭示出来,从而让我们有机会可以重新评估中华文明在早期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地位,这对于增进我们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一定能带来极大帮助。
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D.“学在民间”2.《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3.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
这反映了,当时的治国理念是A.内儒外法B.外儒内法C.以德治国D.以法治国4.“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
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
这突出表明黄宗羲()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7.有学者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宋朝时所发生的一些变动,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
下列史实不符合此观点的是()A.“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市民阶层不断发展C.指南针运用于航海D.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8.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
人物丨李学勤:“这辈子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

人物丨李学勤:“这辈子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初冬的北京,我们一行人前往清华叩访李学勤先生。
李先生被当下中国史学界誉为“在他那个年龄里最好的历史学家”,他在甲骨文、青铜器、战国文字、秦汉简帛以及先秦史等研究领域建树颇多。
这位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献学家一身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虽已年逾古稀,但仍十分忙碌,每天的日程安排得异常紧凑,接受完我们采访,第二天还要飞去长沙开会。
尽管忙碌,他还是利用工作的间隙,对我们根据录音整理的访问稿作了仔细的审订。
——《书城》编者一、有没有可能把中国古代跟外国古代做一个比较性的研究《书城》:今天一个是想请您谈谈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您对中国早期文明或说文化的重新构建的想法,还有一个就是您一直关心的“国际汉学”问题,我们知道您是很早着手国际汉学研究的。
李学勤:好,从哪谈起?《书城》:那就从您对中国早期的夏、商、周文明的研究开始吧。
李学勤:是。
我接触这个问题,开始是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切入。
前些年我曾在全国政协提了一个提案,建议成立口述历史的研究中心,口述历史,Oral history的兴起,特别在美国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我提的建议和一般说的“口述历史”不一样,我的意思,是去找各方面上了年纪的学者谈,不是让他回忆他的成果,而是谈他这辈子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
这个建议真受到重视了,不但政协重视,还转到几个部,包括科学院和社科院。
为什么我要提这个建议呢?因为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有些事情肯定是做不了了,这是我内心的想法。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学俄文,读了不少苏联出版的书,我是学古代的,苏联考古学方面的书不多,而他们的古代东方史、古典世界史方面的书很多,而且有些很有水平。
他们有些很有名的学者,像斯图鲁威、阿普基耶夫、久明涅夫等等,我非常喜欢看这些书。
它给我一个印象:世界的古代文明,就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时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但我也发现,当时苏联学者研究古代历史,一般不是通过第一手的材料,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第一手资料,不能到埃及、到伊拉克等地去发掘,在当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多是用西方的一些材料加入他们的观点。
2021届高考语病专题最新精编:6大语病讲析+4方法判断语病+17标志快速辨析语病+5年高考真题解析

高考语病专题最新精编:6大语病讲析+4方法判断语病+17标志快速辨析语病+5年高考真题解析(5)虚词位置不当例句:(2014·湖北高考)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2017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分析:语序不当,应把关联词语“不仅”移到“公民”之前。
总结:在复句中,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主语应置于关联词之前;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分句的主语应放在关联词之后。
记忆技巧为主语“同前异后”。
(6)分句位置不当例句:(2014·全国卷Ⅰ)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分析:“不仅……而且”属于递进关系,连接的两个分句内容倒置,应改为“希望该过程中不仅技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艺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2. 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句:(2016·全国卷Ⅰ)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分析:主语“创业大街”与谓语“启动”搭配不当。
(2)动宾搭配不当例句:(2018·全国卷Ⅰ,改编)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分析:“经历”和“任务”搭配不当,“经历”可改为“执行”。
(3)主宾搭配不当例句:(2017·浙江高考)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分析:“大型客机”与“工程”不搭配,应将“工程”改成“运输工具”(4)修饰语与中心语不当①定中搭配不当例句:(2016·山东高考)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李学勤《从“绝学”到“最学”——中国古文字学的繁荣发展》(节选)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李学勤?从“绝学〞到“最学〞——中国古文字学的繁荣开展?(节选)高三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①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
对于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释读古文字可以追溯到汉代,宋以后已经成为一种学问,但一直被视作附属于经学的“小学〞。
到了近代,古文字学逐渐独立,但仍只有少数学者从事研究,因而有“绝学〞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学科得到空前开展,目前,古文字学有四个学科分支,即甲骨学、青铜器〔金文〕研究、战国文字研究及简帛学。
古文字学的繁荣开展,对探索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作出了重大奉献。
②古文字学的开展过去受到限制,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大都属于珍贵文物,流散秘藏于众多藏家,学者不易接触,著录有关材料的书籍也多价格昂贵,不是一般读者所能问津的。
为了克服成为学科开展障碍的这种材料困难,上世纪50年代,有古文字学专家提出建议,由新成立的国家科研机构组织编纂甲骨文、金文的著录汇编。
?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等著录,以及种种新出土材料,为全面整理甲骨文、金文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材料聚集的根底上,古文字学者还编纂了许多工具性书籍。
③古文字学进步显著,与中国考古学工作的开展是密切相关的.建国后,随着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田野考古事业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古文字文物不断涌现。
这些古文字文物许多是前所未见的,迫切需要释读,这就促进了古文字学的开展,也便古文字研究从以传世流散材料为主转变为以有科学记录的考古出土材料为主。
更为重要的是,考古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被引入到古文字学。
④简帛学和战国文字研究是建国后才兴起的学科分支。
战国文字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分支,比简帛学更迟一些,战国文字散见于金文、陶文、玺印、货币、简帛、石刻等项,很难做综合考察。
直到上世纪50年代泰,才有论著将各种战国文字材料集中起来,依?说文?“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之说,划分为三晋、燕、齐、楚、秦五系,给这个学科分支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高二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题试题

高二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单元易错题难题测试题试题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学勤访谈录:如何认识中华文化的湖湘面孔?黄友爱:中华文化主要是黄河、长江两河流域文化,在先生看来,作为长江文化之一脉的湖湘文化,有什么值得注意的特点和亮点吗?李学勤:湖湘文化呢,是长江文化的一个分支,主要代表的是长江中游南部的文化。
湖湘这个概念,至少从宋代以后就很突出。
至于它的特点,接下来我会谈到。
黄友爱:近年在湖南出土了大量简帛文书,包括里耶秦简、走马楼吴简等,请先生谈谈这些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湖南地域文化方面的意义。
李学勤:这个涉及我们的专业,简帛学。
我们知道世界上这些古代文明的书写材料是不一样的,比如埃及用的纸莎草、亚述用的泥版,都没有我们用的这个竹木简和帛书易得和方便。
而我们出土的战国简帛,最早发现就是在湖南。
一九四二年在长沙的子弹库,在一个小墓里出土了楚国的帛书,遗憾的是由于战乱,这件帛书现在被收藏在美国。
你刚才讲到了里耶秦简,但年代更早的战国简最早也是在长沙发现的。
一九五〇年开始连续发现了三批战国简,最早一批是在长沙的五里牌。
刚刚你提到的一些近年的发现,也是非常丰富非常了不起的。
湖南地区是出土古代简帛非常丰富的地区,上至战国,下至秦到两汉。
出土的这些简帛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太大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古书都是后人传刻的版本,像《诗经》《尚书》这些书都很早了,但我们今天看到的都是用现在的文字写成的,不是古代的原貌。
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抄,里面必然有些和原貌不一样的地方,这是不可避免的;而现在发现的这些简帛,是原物,有的是古书,有的是古代文书。
我们研究一篇简的书籍这次就出版了十大本,所以说这个出土简帛的学术价值是很大的。
黄友爱:湖南境内有南岳衡山。
但是开始南岳并不在湖南衡山,而在安徽霍山,请问从霍山到衡山,这一转变对于湖南的地域文化有何意义?李学勤:这是学术界的一种说法,我个人对这种说法是存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学勤:中国人的文化层次还很低受制于文化环境
他治学六十余年,从先秦追到远古,一辈子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探究符号背后的智慧密码,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是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之一李学勤。
在湖南千年学府岳麓书院,81岁李学勤老先生激动地走上颁奖台。
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坚持亲临现场,向国学致敬。
他感言,“国学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学术,国学经过五千年的积累的发展,像长江流水一样。
活到老学到老,这对于国学而言是特别适用的。
”
精明、聪明,算不上智慧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文明,现在讲文化的传承、创新,就是要传承、创新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和智慧。
世界文明古国不只有古代中国,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的文明都非常古老。
然而,这些古老文明都断绝了,还有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也在中世纪就中断了,只有中国文明绵延五千年不断,这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有多少智慧的精华可以继承和创新?这是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情。
我们现在经常说,现代人很精明、聪明,但那恐怕都算不上智慧,它比智慧缺少太多太多的内涵。
我们时常遇到,有人思维非常敏捷,但是,似乎仅限于敏捷而已,中国人聪明、计算能力强是有名的,但这却没有换来我们对文明史、文化史、科学史上的多大贡献,这说明我们的文化的层次还有不足。
文化层次决定了智慧的层次,那我们的文化环境抑制了哪些智慧的发掘?对于普通人,我们的文化会告诉你,该如何做,如何安排自己的一生。
可现实是中国人祖祖辈辈辛苦、每天工作时间最长,拿到的工资较少,他们到底获得了什么样的智慧?我们的文化环境又帮助他们获取了多少智慧?
聪明的国人,也是精明的人,只是我们的文化环境没有使他们具有更多的思考能力,没有更多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反倒是看到更多的是,孩子一出生似乎就被固定了的生存模式,一出生就似乎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一出生就要接受漫长的意志的训练。
世纪之交的时候我提出过好几次,要特别研究二十世纪的历史。
因为我们今天所有的学术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都来自于二十世纪。
二十世纪以前还没有进入现代化过程,我们是如何经历这个现代化过程的,在各个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这些智慧性的总结都是很重要的。
文化智慧,口号打不倒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实际在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国学智慧的断层。
我们中国的文化经过种种主客观条件,达到了一个濒临灭绝的情况,历史上这并不只有一次,而有若干次,有的时候还确实相当危险。
在这种情况之下,有志之士就出来提倡、来倡导国学智慧,往圣的绝学得以继承,得以继续发展。
其实,国学的命运,是和我们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的。
在我们的国家走向伟大复兴的时候,我们的国学理应而也必然的会走向复兴。
如果丢掉了国学,那么中华文化的向心力也很快就不存在了。
中国的国学智慧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它有个很大特点,就是包容性。
它不排斥什么东西,也不和什么东西相对立,它永远都是在吸收不同的传统,然后丰富和扩大自己。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历史时期。
经过了无数次的否定之否定,当代中国人进入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文化智慧有其积累与传承的规律,既不能以暴力和武力来剿灭,也不能靠高喊口号来彻底否定。
历史已经证明,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财富,是民族之根和民族之魂。
社会制度可以变迁,社会生活可以发生剧烈变化,但文化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总是发挥潜在的作用。
因此,过往所有的变故,都没能彻底毁灭“国学”和传统文化。
各种外来文化,似乎也不能带来灵魂的根本性的快乐。
既然是中国人,就不可能忘记老子、孔子、庄子……就不可能不重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就不可能不认同五千年来形成的一些值得继承与发扬的价值观。
几十年的研究中我发现,文字符号的背后其实是宝藏,老祖宗们的智慧对今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经典毕竟是经典,“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从古老岁月汇聚而来的思想,仍然能够滋润我们的心田。
就比如,儒家所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吾养吾浩然之气”、“慎独”,以及“君子自强不息”等人格要求,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难以否定的。
另外,热爱自然,欣赏自然,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安妥自己的灵魂,获得生命由衷的喜悦,此为中华智慧的极致。
如果用古人的语言来表述,那就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苏东坡的“倚杖听江声”。
古文明中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的,文明需要更多智者,炼铁成金,将传统文明和国学智慧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