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导师简介:李天栋

合集下载

上海自贸区与中国经济改革

上海自贸区与中国经济改革

上海自贸区与中国经济改革孙立坚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课程前言田桐:学术前沿,思想对话,欢迎走进《思想大讲堂》。

2013年9月29日中国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也成为了中国改革新的试验田,那么上海自贸区涵盖了上海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包含了金融、税收等多项改革项目,那么有人把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堪比1978年深圳特区的建立,称这是中国的又一次改革开放,那么究竟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会有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是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他来为我们演讲的题目是《上海自贸区与中国经济改革》,有请。

解说:孙立坚,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2011年国家哲学社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致公党上海市常委委员,“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专家,主要研究领域有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比较金融体系、国际金融、实证金融理论和开放宏观经济学。

田桐:孙教授,非常感谢您来到《世纪大讲堂》,那么前段时间上海自贸区算是正式地挂牌成立了,但是据说在成立之前有一些金融机构是相对反对它成立的,当时它的论点是怎么样的?是不是自贸区成立还是困难重重?孙立坚(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对,我想自贸区是一个国家非常大的一件事情,是不是存在很强大的阻力,我觉得反对的声音我们应该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确实有很多人,他还是担心今天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时刻,我们来进行一个经济改革的切入到一个深水区的改革,我今天演讲当中也会特别强调这方面,所以更多地大家还是希望我们能够走好这次的改革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很多的提议甚至是改革的顺序的安排,让我们感觉到比我们想像的步子要慢一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确实感觉到是一种阻力的体现。

那么另外一点,我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确实这次改革很大的一个关键,是我们首先政府要改革,所以整个的改革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存量的改革,那么存量的改革可能牵扯到有一些领导会考虑到自己的既得利益,那么放权、放松管制,实施他自己权能的这样一个机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确实是少数的领导确实口头上面配合着改革,但是实际的行动上面可能并不很赞赏这次的大力度的改革。

(论文)局部战争期间金融机构流动性危机研究TheStudyofLiqu..

(论文)局部战争期间金融机构流动性危机研究TheStudyofLiqu..

[收稿日期]20050310[作者简介]熊继洲(1963—),男,宁夏人,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天栋(1975—),男,山东人,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博士后。

!本项目为姜波克教授主持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No.42006局部战争期间金融机构流动性危机研究熊继洲李天栋(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上海200433)[摘要]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是关系金融体系安全的最重要的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由于国家明确的和隐含的存款保险制度,使得我国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的金融机构没有爆发流动性危机,维持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在局部战争的条件下,我国金融机构将面临三类流动性危机:以公众信心为诱因的第一类流动性危机、以金融机构重大的资产损失为诱因的第二类流动性危机和以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遭受重创为诱因的第三类流动性危机。

这三类流动性危机的爆发将会严重危及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进而威胁到战争时期我国的经济安全,因此要防范局部战争时期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的发生和蔓延,我们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数字化转型、公司治理模式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化转型、公司治理模式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收稿日期:2023-03-25作者简介:张云(1981-),男,江苏扬中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货币金融理论;尹艺霏(2001-),女,四川成都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金融理论。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内涵与政策措施研究”(项目编号:TJLJ22-002);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数字金融对企业和家庭影响的实证分析与机制探讨”(项目编号:AS2202)。

 第56卷 第5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9月 Vol.56 No.5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Sep.2023 数字化转型、公司治理模式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张 云 尹艺霏(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摘 要:通过分析2010~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得出,数字化转型以公司治理模式变革为渠道,促进了股权制衡与人员结构等的协调,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优化决策程序,更好地调整资源配置,从而能够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对于大型企业、民营企业、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和高市场竞争行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更加显著地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

企业应重视数字化转型对自身经营管理模式和治理结构的变革影响,政府应结合产业特点与发展状况,实施差异化政策,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字化转型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公司治理;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生命周期;市场竞争度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23)05-0053-06 在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是加快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

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助推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将有益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同时,随着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也为提高公司治理目标下的核心竞争力、经营绩效等创造了条件,公司治理模式的变革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

人民币汇率问题

人民币汇率问题

孙立坚教授表示,人民币如果要升值,现在的时机也不对。“中国经济内部的问题,经济调整还没有完成,这时候大幅升值,对中美两国来说,只会是两败俱伤。”
陆前进教授给出的建议则是,只是单纯地盯住汇率问题本身,或许会“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不妨换种思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市场改革等,国内经济不平衡得到改善,汇率压力自然会得到缓解。
袁志刚教授赞成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问题在于金融体系落后,我们的储蓄无法转化为有效的投资,只有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才是正确的出路。”他还鼓励中国企业选择这个时候走出国门,跨过贸易障碍。
刘红忠教授引用中金公司最新的一项调查来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作预判。中金公司研究了国内42个行业的投入产出表,得出“人民币升值不会损害就业和出口”的结论。其中,大多数行业(特别是对进口大宗商品依赖度高的行业)会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而受损行业(纺织服装、仪器仪表及办公室设备)所受损失较小。目前,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给产业造成的损害估计过高,而对其正面效应有所低估。
在袁志刚教授看来,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背后是资本的全球运动,也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攫取巨额利润的动力所在。据统计,1995年至2005年间,中国出口增长的62%来自在华外资企业进行的贸易转移,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美国。到2010年2月底,美国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到58362个,美方实际投入达到了628.2亿美元,目前为止,美国仍然是中国外资最大的来源地之一。另一方面,刘红忠教授的看法是,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来自于中国的人口红利,来自于中国加入WTO等一系列全球化的进程。
克鲁格曼们用意何在
克鲁格曼认为,低估的人民币汇率使中国的资本和储蓄输出政策得以转化为实际货物出口,导致全球贸易失衡。但人民币汇率究竟是不全球贸易失衡的根源呢?

李天栋_复旦大学经济学院_研究生导师_创新助手_人物报告_2016-01-18

李天栋_复旦大学经济学院_研究生导师_创新助手_人物报告_2016-01-18

I
一、人物简介 二、人物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1 中文期刊论文
2.1.1 中文期刊论文年度发文量
图表 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7 2 1 2 2 3 2 1 4 1
7 9 10 12 14 17 19 20 24 25
创新助手报告 ——人物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微信公众号:INFOSOFT_STADS 电子邮件:stads@ 官方网站: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出品
2016-01-18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人物简介........................................................................................................ 1 二、人物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1 2.1 中文期刊论文 ........................................................................................ 1 2.1.1 中文期刊论文年度发文量 ......................................................... 1 2.1.2 中文期刊论文产出表 ................................................................. 1 2.1.3 所发表中文期刊论文所分布刊情况 ......................................... 2 2.1.4 最近发表中文期刊论文情况 ..................................................... 2 2.1.5 近十年研究热点推荐 ................................................................. 3 2.2 学位论文 ................................................................................................ 5 2.2.1 学位论文年度指导数量 ............................................................. 5 2.2.2 所导硕博论文数量饼状图 ......................................................... 6 2.2.3 所导学位论文 ............................................................................. 6 2.3 中文会议论文 ........................................................................................ 6 2.3.1 会议论文年度发文量 ................................................................. 6 2.3.2 所发表的中文会议论文 ............................................................. 7 三、学术网络........................................................................................................ 7 3.1 学术引用指标 ........................................................................................ 7 3.2 高被引论文 ............................................................................................ 7 四、 人物科研合作关系...................................................................................... 9 五、人物相关关键词.......................................................................................... 10 附录一 联系方式................................................................................................ 10

股 权 结 构、公 司 治 理 与 资 本 市 场

股 权 结 构、公 司 治 理 与 资 本 市 场

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 孙立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No. 200315 2003年12月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Financial Systems)孙立坚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商学博士)(2003年2月版本)[摘要]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的阐述,指出:在不完全金融市场——如,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完备的条件下,金融体系的建设不应该追求“完美”,而应该重视“合理”。

全文主要阐明了如下的问题: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而且,如何来发挥这些作用,才能克服金融脆弱性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达到像费雪(1930)描述的那样,使企业为社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使消费者从中获得最大的享受这样的理想状态。

这一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在今天金融全球化的时代,复杂的双向(或多向)传导机制是并存的,金融改革的政策效果有可能是互相对立的(比如,一方面需要金融自由化、另一方面又需要金融制约),所以,最佳的政策措施不应该是只强调最优的改革顺序(因为对立不一定总是纵向发生的),而是,也应该要重视建立最优的(合理的)金融体系(因为存在横向的对立),有时后者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传导机制、合成逻辑、金融体系[JEL ]E32, G14, G32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很早就受到了学术界广泛而又热烈的关注2。

金融发展的水平是否影响实体经济?怎样影响?如何利用或抑制这种影响?尽管,许多学者一致认为,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和增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对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附属品,还是金融体系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类“相互关系”的问题上,以及,何种金融体系能够更好地促进主体经济的发展问题上,学术界始终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3。

而且,随着1感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袁志刚教授、石磊教授, 日本一桥大学商学院清水启典教授的指导。

本课题得到教育部重点基地和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的资助。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发布时间:2013-04-25 阅读次数:17465复旦经济学科伴随着复旦大学这所“江南第一学府”已走过百年的光辉岁月,也见证了中国经济学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旦复旦兮,经世济民,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作为中国经济学教育和科研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振兴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学的双重使命。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继续秉承复旦大学卓越的学术传统,为中国的经济学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作出积极的贡献,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鞠躬尽瘁!——袁志刚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1985年4月。

前身可以追溯至1917年创设的复旦大学商科(应用经济学学科)和1922年创建的复旦大学经济学系(理论经济学学科)。

1929年复旦大学系科改组,商科改建为商学院。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复旦大学商学院被调出。

由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安徽大学、震旦大学、上海学院以及前已并入的大夏大学、英士大学等9校的经济学系合并组成经济学系,师资力量大大加强。

此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系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积极参与相关经济学科的建设,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目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有教师130人,行政管理人员43名。

下设8个实体单位:经济学系、世界经济系、国际金融系、保险系、公共经济学系共5个系;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1个研究机构——金融研究院。

另有1个“985工程”创新基地——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含本科专业5个,硕士点17个,博士点11个。

拥有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为国家重点学科,金融学及产业经济学2个应用经济学科的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在复旦经济学科的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众多知名经济学家,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长河中闪耀,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经济学院的生源非常好。

据校招办统计,近年来经济学院各专业在上海市和全国高考录取平均分数线中,文、理科一直名列本校前列。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论文的逻辑梳理
美元为何是安全货币?
第十三周
The Supply and Demand for Safe Assets
论文的逻辑梳理
安全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如何作用
第十四周
Undervaluation through Foreign Reserve Accumulation
认识外汇储备的另一个视角
第十五周
全球化对风险分散的作用机制
第十周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and the Return to Safe Assets
论文的逻辑梳理
资本流动与安全资产回报率
第十一周
Safe Heaven Currencies
论文的逻辑梳理
安全货币的特征和要素
第十二周
The Dollar and Its Discontents
课堂辩论
通过辨析深化认识
第十六周
总结与课程论文选题
考核方式:
成绩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课堂陈述与论文逻辑梳理(25%)、二是课堂小论文(15%)、三是课堂辩论表现(10%)、四是课程论文。
课程网络资源:
/daluanxiangyu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
副教授。研究领域:货币、金融、经济增长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不少于5种)
作者
教材或参考资料名称
出版社
出版年月
Walsh
货币理论与政策(第3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Armen Alchia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Armen Alchian
Liberty Fund
2006
L.兰德尔·雷
现代货币理论

申万研究所 申万研究金融工程团队介绍

申万研究所 申万研究金融工程团队介绍

指数编制与指数化投资研究 研究市场主要指数,维护申万行业股价指数和风格指数,为投资 分析提供参考。同时通过成份股调整效应,为指数化投资提供建议。
IPO 申购 通过数量方法及时准确的预测了新的发行制度对机构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和网上网下 中签率的变化,在 IPO 重启后,持续跟踪并及时发布申购建议,结合客户需求选择研究重点。
申万金融工程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服务机构投资者,以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实用的投资策略建议 为研究服务目标,致力于搭建最优秀的金融工程研究服务平台。团队研究范围涵盖量化投资策略、 指数与指数化投资、市场资金与投资者情绪、微观结构与程式交易、景气指数研究、IPO 申购策略、 可转换债券、权证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金融产品设计等领域。
2、定期报告
金融工程
《数量分析月报》,月初发布,报告从驱动因子、风格板块、行业、股票组合等各方面进行数量 分析,然后给出各方面的量化投资建议,并且及时把专题研究成果应用到报告当中。
《股票市场资金分析月报》,基于申万营业部抽样数据估计一、二级市场存量资金,从市场资金 面为判断市场未来走势提供参考。
《申万板块资金流向周报》,及时、持续跟踪申万行业、风格板块资金流量、流向状况,并基于 实证结果给出板块投资建议。
3
申万研究·拓展您的价值
2009 年 09 月
杨国平 首席分析师
复旦大学数量经济学博士,13 年证名 2006《新财富》“金融工程”第二名 2007《证券市场周刊》“衍生品研究”第二名 2008《证券市场周刊》“衍生品研究”、“金融工程”第一名 2008《新财富》“金融工程” 第二名
4
申万研究·拓展您的价值
2009 年 09 月
李鹏
分析师
复旦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2 年金融工程研究经验

中美博弈对国际经贸规则体系重构的影响

中美博弈对国际经贸规则体系重构的影响

第29卷㊀第4期太㊀㊀平㊀㊀洋㊀㊀学㊀㊀报Vol 29,No 42021年4月PACIFICJOURNALApril2021DOI:10.14015/j.cnki.1004-8049.2021.04.001竺彩华㊁刘让群: 中美博弈对国际经贸规则体系重构的影响 ,‘太平洋学报“,2021年第4期,第1-14页㊂ZHUCaihua,LIURangqun, TheImpactofChina⁃U.S.GameontheRestructuringofInternationalTradeandEconomicRulesSystem, PacificJournal,Vol.29,No.4,2021,pp.1-14.中美博弈对国际经贸规则体系重构的影响竺彩华1㊀刘让群2(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中美规则博弈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发展利益㊁发展模式和发展主导权之争㊂由于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因此从战略上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显而易见㊂而今天的规则博弈又高度涉及彼此国内制度,中国也绝不会放弃自身发展权和发展道路的选择,因此中美规则博弈将在较长时间处于非合作博弈状态㊂从双方博弈筹码来看,美国在科技领域占优,中国在国内政治稳定性上占优,双方在国内市场规模上基本持平,但时间有利中国㊂双方非合作博弈的外化表现就是围绕 非市场经济国家 和 发展中国家地位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方向上的根本分歧㊁在美国主导的区域和双边规则中的强排他性和 去中国化 以及通过各种污名化直接发难中国体制㊂中美非合作博弈对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更趋碎片化㊁世界可能形成两种导向的规则体系㊁区域化规则体系将成为主导模式㊂对中国来说,在不可能改变美国的情况下,最好的战略选择就是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基础上,以更加包容的制度平衡方式化解美国排他性制度制衡方式带来的压力和挑战㊂关键词:拜登政府;非合作博弈;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排他性制度制衡;包容性制度平衡方式中图分类号:F113.1/D82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4-8049(2021)04-0001-14收稿日期:2020⁃12⁃28;修订日期:2021⁃02⁃05㊂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方向研究 (20AJL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竺彩华(1972 ),女,浙江奉化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㊁区域经济合作㊁全球经济治理;刘让群(1976 ),男,湖南溆浦人,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㊁战略管理㊂∗感谢‘太平洋学报“编辑部和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建设性修改意见,文中错漏由笔者负责㊂全球化发展需要国际规则作为保障,但由于没有全球政府,能提供国际规则这种公共产品的国家不多,金德尔伯格认为这样的国家必须具备 霸权国家的所有属性 ,小国则缺少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动力㊂因此,包括国际经贸规则在内的国际秩序的形成,通常是通过大国战略互动塑造的,其中大国互动方式的类型直接影响秩序转型的特征㊂当前,由于美国试图拉拢盟友构建 更紧密的半全球化 ,甚至塑造 没有中国的全球化 ,使得中美规则博弈具有明显的非合作博弈特征,即美国采取 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的损人不利己策略与中国博弈㊂太平洋学报㊀第29卷根据制度制衡的相关理论①,美国在采取更多的 排他性制度制衡 方式,即采取从现有制度中将制衡目标国(中国)排除在外的战略选择,来遏制中国发展㊂而中国则采取 包容性制度平衡 方式来应对美国的压力和挑战,即一方面,在保持底线的基础上,尽量与目标国(美国)在多边㊁区域和双边维持及拓展合作,同时积极与其他国家共同构建体现更多包容性发展理念的规则,以此来中和美国排他性制度制衡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㊂因此,作为中国的应对之策,作者并没有采用其他学者用的包容性制度制衡这一概念,而选择用包容性制度平衡这一概念,其中隐含之意便是: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构建,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美国的压力和挑战,也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资本全球化服务,而是要更多从全球公平和正义的角度直面过去全球化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如全球范围贫富差距扩大㊁就业岗位被机器替代等,因此是为了构建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㊂显然,中美在经贸规则领域的互动将直接给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发展带来全面深刻的影响㊂一㊁中美在规则博弈中的筹码比较从理论上来说,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发展的国家,需要具备三大筹码(或称资源):市场规模的吸引力㊁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国内政治的稳定性㊂市场规模的吸引力从需求侧反映了一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即在相互依赖的世界经济中,市场大的国家可以通过为其他合作方提供收益来促成合作,即 要么接受我的规则,要么退出我的市场 ㊂市场规模越大,谈判中的筹码就越多㊂当然,它也可以成为制裁的筹码㊂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从供给侧反映了一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引领力㊂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可以使一国在国际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由此获得主导规则制定权所带来的额外经济收益㊂正是这种规则的非中性带来的额外收益,才使得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越有动力去推动制定有利于其产业发展的国际经贸规则㊂②国内政治的稳定性反映各国政府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构建过程中的国内政治基础,国内政治越稳定,越可能拥抱全球化;反之,越可能反全球化㊂有学者认为,越是缺失国内政治正当性共识基础的国家,越会面临 软战 压力,就越可能成为 软战 的发起方㊂③当前西方国家反全球化空前高涨,主要是因为其在主导全球化进程中,资本和劳动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㊁资本(自动化)不断替代劳动,而国内体制以及内外政策体系未能有效应对些问题㊂1.1 中国市场比美国市场更具潜力从市场规模来看,美国作为全球市场的吸引力在不断下降,而中国在不断上升,且中国市场规模正在接近美国㊂2019年,中美两国国内消费市场规模差距已缩小至2700亿美元,中国相当于美国的95.67%㊂由于中国经济扩张速度更快,人口更多,收入增长潜力更大,且正在有意识地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未来,国内消费潜力将被进一步激发,中国必然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市场对全球商品的重要性将大幅提升,时间有利于中国㊂事实上,在过去十多年中,中国在不同领域的消费市场一直在不断超越美国,如汽车市场㊁电影市场等㊂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和服务贸易进口国,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㊂根据联合国贸发会数据库的数据计算,2019年中国货物进口值占全球的10.84%,美国占13.40%,双方作为世界市场的地位已非常接近㊂对比长期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2①②③KaiHe, InstitutionalBalancingandInternationalRelationsTheory:EconomicInterdependenceandBalanceofPowerStrategiesinSoutheastAsia, EuropeanJournalofInternationalRelations,Vol.14,No.3,2008,pp.489-518;SeungjooLee, InstitutionalBalancingandthePoliticsofMega-FTAsinEastAsia, AsianSurvey,Vol.56,No.6,2016,pp.1055-1076.竺彩华: 中美经贸冲突对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的影响 ,‘美国问题研究“,2019年第2期,第150-168页㊂赵可金: 软战 及其根源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下中美关系相处之道 ,‘美国研究“,2020年第3期,第9-35页㊂第4期㊀竺彩华等:中美博弈对国际经贸规则体系重构的影响本,其货物进口占世界比重在1974年达到峰值7.2%,当年美国占比为12.8%㊂按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㊁人口规模以及开放力度来看,未来中国将更有能力给其他国家提供市场和支持全球创新㊂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比2019年下降42%,比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低谷还低30%,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中国吸收外资却上涨6.2%(按人民币),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其中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11.4%和28.5%㊂除了成功应对疫情㊁经济率先恢复增长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等因素外,全球跨国公司长期看好中国大市场应是中国吸收外资实现逆势增长的最重要原因㊂1.2㊀中美科技领域差距在逐步缩小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来看,过去中美两国产业优势高度互补,中国在传统制造业和低端价值链环节具有优势,美国在高科技产业和高端价值链环节具有优势,双方在国际分工体系内各取所需㊁相安无事㊂随着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尤其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加大投入,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差距在逐步缩小,甚至中国在个别领域还取得了领先优势,如高铁㊁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㊁国际空间站等㊂但不可否认,中国在基础研究和教育领域与美国仍存在很大差距㊂美国学者艾利森也在其著作中详细论证了中国在科学㊁技术㊁工程和数学(STEM)①领域已经成为全球型的竞争者,且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的表现超过了美国㊂其他相关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㊂②在新一轮以数字技术㊁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有机融合所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正迎头赶上并展现出较强竞争力㊂2019‘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数据显示,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达到了129家,美国共120家企业上榜,中国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即使不计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大陆企业(包括香港企业)也达到119家,比美国只少1家㊂在当前数字经济发展中,中美应属第一梯队,是全球数字规则引领者㊂在数据规模上美国不及中国,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中国具有商业价值的潜在数据绝对领先美国㊂在数字科技上,美国总体上领先,但中国正在赶超㊂根据联合国贸发会数据③,2018年中美合占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ICT)部门附加值总量的40%,其中,美国在计算机服务业附加值中所占份额几乎是排在其后的九大经济体总和;两国合占区块链技术相关专利的75%,其中中国占50%;两国合占全球物联网支出50%㊁公共云计算市场75%以上㊂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位的互联网企业基本都来自中美;2018年两国占全球70个最大数字平台总市值的90%,其中美国占68%,中国占22%,美国约是中国3倍㊂目前,中国在5G㊁无人机等领域已经超越美国㊂欧洲㊁日本之所以没能进入第一梯队,不是因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而是没能建立起自己的数字平台网络㊂2018年欧洲仅占全球70个最大数字平台市值的4%,欧洲人最常浏览网页的基地都在美国㊂在数字经济时代,没有平台网络,就相当于失去了创新和价值链变革的主要驱动力㊂2019年德国政府发布的‘国家工业战略2030“指出,德国在互联网平台和人工智能这两方面都不占优势㊂在网络平台方面,其他发达国家如日本㊁英国㊁法国等莫不如此㊂1.3㊀中国国内政治稳定性优于美国根据普特南(Putnam)提出的双层博弈论④,国际经贸规则的形成机制有赖于国际谈判中国3①②③④[美]格雷厄姆㊃艾利森著,陈定定㊁傅强译:‘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9-32页㊂ReinhildeVeugelers, TheChallengeofChina sRiseasaScienceandTechnologyPowerhouse, BruegelPolicyContribution,Issuenʎ19,July,2017,http://bruegel.org/wp-content/uploads/2017/07/PC-19-2017.pdf;冷伏海㊁赵庆峰㊁周秋菊: 中美科研实力比较研究,基于‘2016研究前沿“的分析 ,‘中国科学基金“,2017年第1期,第48-65页㊂UNCTAD, DigitalEconomyReport2019:ValueCreationandCapture:ImplicationsforDevelopingCountries ,September4,2019,https://unctad.org/webflyer/digital-economy-report-2019.RobertD.Putnam, DiplomacyandDomesticPolitics:TheLogicofTwo-LevelGames, 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Vol.42,No.3,1988,pp.427-460.太平洋学报㊀第29卷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互动㊂从美国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方面,市场和科技优势为其在相互依赖的世界经济中创造了不对称依赖所带来的国际权力,即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霸权基础(国际政治基础);另一方面,较为稳定的国内政治为其建立国内利益联盟奠定了国内政治基础㊂当前,中美两国国内的政治稳定性出现较大反差㊂早在2011年9月17日, 占领华尔街 运动在纽约爆发,随后演变成美国各界民众向美国政府及整个权贵阶层刮起的一股超强 反资本主义 风潮,甚至还蔓延至英国㊁意大利㊁加拿大㊁韩国等㊂这是21世纪掀起的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世界政治运动,为美国及其主导的西方世界敲响了警钟㊂①它折射的是美国乃至世界民众对华尔街银行家的贪婪和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是99%与1%人口之间的对立,是对西方 制度困境 和体制的失望㊂特朗普(DonaldTrump)继承了一个在文化㊁种族和经济领域早已分化的美国,他的任期更是加剧了美国分裂,导致民粹主义㊁民族主义大行其道,其 美国优先 政策对美国软实力和威望以及全球治理能力造成严重损害,一个日益分裂的美国难以扛起全球主义的大旗㊂美国国家利益中心主任乔治㊃毕比(GeorgeBibby)在美国‘国家利益“网站2020年10月17日刊载题为‘平衡2021年之后的大国政治“的文章指出,白宫㊁常设外交事务官僚机构和它们在大众媒体中的盟友之间的公开战争不仅仅是特朗普团队缺乏经验㊁管理不善和趾高气扬的结果,也反映出美国的精英阶层与美国中产阶级日益加深的脱节,而这种脱节在特朗普就任总统之前就已出现㊂除了阶层之间的 上下 矛盾之外,种族之间的 黑白 矛盾㊁党派之间的 左右 矛盾都集中爆发,当前美国社会分裂和政治极化堪称南北战争之后最为严重的一个时期,拜登(JosephRobinetteBiden,Jr)想在今后四年里弥合这些分歧,谈何容易㊂相比美国在社会与政治方面的四分五裂,中国的民族凝聚力和政府公信力在不断增强, 美国之乱 与 中国之治 正在形成鲜明对比㊂美国公关公司爱德曼发布的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的信任度在受访国家中长期排第一㊂2020年中国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优异表现,更是让民众的信任度从1月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的90%升至95%,而美国则几乎垫底㊂基于稳定团结的国内政治,中国越来越展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姿态,积极推进建设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倡议国际社会落实 减免关税㊁取消壁垒㊁畅通贸易 ,倡导全球抗疫合作 可以说,在长期的战略博弈中,中国在社会和政治基础方面比美国有更加明显的优势㊂由上评估两国在规则博弈中的筹码来看,目前美国在科技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而中国在国内政治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两者在市场规模上则处于比肩阶段,但时间有利中国㊂由于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对华政策由接触 (Engagement)调整为 规锁 (Confine⁃ment),其在战略上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显而易见㊂ 规锁 政策的核心是要规范中国行为,锁定中国经济增长空间和水平,从而把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增长极限控制在无力威胁或挑战美国世界主导权的范围以内㊂②因此,美国基于自身科技优势,一方面在技术上防范㊁压制㊁甚至围剿中国,固化自身在科技上的垄断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国际经贸规则体系重构中孤立㊁遏制中国,并试图从制度源头上限制和削弱中国㊂二㊁中美在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中的博弈㊀㊀早在2015年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基本达成协议时,时任总统奥巴马就非常直白地说 我们不能让中国这样的国家书写全球经济规则㊂ 基于中美关系中大国博4①②竺彩华: 西方世界深陷三重危机 ,‘和平与发展“,2019年第2期,第56-61页㊂张宇燕㊁冯维江: 从 接触 到 规锁 :美国对华战略意图及中美博弈的四种前景 ,‘清华金融评论“,2018年第7期,第24-25页㊂第4期㊀竺彩华等:中美博弈对国际经贸规则体系重构的影响弈的本质不会改变,而今天的规则博弈又高度涉及彼此国内制度,中国也绝不会放弃自身发展权和发展道路的选择,因此中美规则博弈将在较长时间里处于非合作博弈状态㊂无论谁当总统,美国都会想方设法遏制中国,只是在方式方法上会有所不同㊂2.1 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博弈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成立以来,要求改革的呼声一直不断㊂尤其多哈回合谈判无果而终,进一步暴露了WTO体制机制缺陷,大多数成员认为WTO需要进行改革以提高运行效率,发挥应有功能㊂但由于缺乏推动力量和一致方案,WTO尚未进行过实质性改革㊂目前,强烈要求WTO改革的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其态度之坚决㊁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并且得到了世界银行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㊁二十国集团(G20)等重要国际经济治理组织的响应㊂①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贸易政策发生根本性调整,中美围绕WTO改革和数字贸易规则领域的博弈日趋激烈㊂在WTO改革问题上,美国主要就 发展中国家身份 和 市场经济国家标准 提出了针对中国的改革议程㊂在2017年12月WTO第11届部长级会议上,美国贸易代表莱特西泽首次提出关于WTO改革的方向性意见,认为WTO在争端解决机制㊁推进贸易谈判㊁发展中国家定位㊁规则透明度以及应对中国 不公平 贸易行为等方面均存在问题㊂2019年1月,美国向WTO提交了题为‘一个无差别的WTO:自我认定的发展地位威胁体制的有效性“的文件;2月,又提出一份总理事会决议草案,要求根据其制定的标准(OECD成员㊁G20成员㊁世行规定的高收入国家㊁占全球货物贸易0.5%以上)来排除一些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并辅之以一个兜底条款,即不排除在今后的部门谈判中通过 达成协议 剥夺上述标准未涵盖的任何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3月,美国发布‘2019贸易政策议程及2018年度报告“,对WTO提出四项改革主张②,并威胁如果改革不能令其满意,美国就要退出WTO;7月,美国发布‘关于改革WTO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总统备忘录“,再次抨击WTO 过时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二分法 ㊂总的来说,美国通过抨击㊁指责WTO对美国不公平 让美国吃了大亏 ,从而为体现 美国优先 政策议程铺平道路㊂在美国提出的四条改革主张中,第一条明显针对中国量身定制,即要求WTO解决非市场经济的挑战;第二条关于 WTO争端解决必须充分尊重成员的主权政策选择 的建议实际上就是要摘掉 WTO皇冠上的明珠 ,与其阻止上诉机构大法官的甄选和任命使其濒于瘫痪意图是一致的,即 复辟 关贸总协定时期的权力,回到1980年代那种没有强有力争端解决机制的状态,这样美国便可利用自身实力实施单边措施,为其实现个别或小范围突破创造条件;第三㊁四条基本上是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即彻底颠覆WTO有关发展中国家定义及其特殊和差别待遇的做法㊂在推动WTO改革中,美国还积极拉拢盟友对付中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欧日三方建立了规制 非市场导向政策和行为 的联盟㊂自2017年12月至今,三方举行了七次贸易部长会议,就解决第三方非市场导向政策和做法进行磋商,并发布7份联合声明㊂所谓的第三方 非市场导向政策和做法 ,虽未点名中国,但实际上矛头的指向世人皆知㊂在联合声明中,美欧日严厉谴责 第三方 非市场导向政策和做法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条件,竭力推动在技术转让㊁产业补贴㊁知识产权㊁国有企业㊁WTO改革㊁数字5①②2018年9月30日,WTO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㊁世界银行发布联合报告‘重振贸易和包容性增长“,呼吁尽快进行国际贸易改革㊂美国对WTO的四项改革建议如下:(1)WTO必须解决非市场经济的挑战㊂(2)WTO争端解决必须充分尊重成员的主权政策选择㊂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尤其是上诉机构层面的争端解决机制,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谅解,大大削弱了现行制度的政治可持续性㊂美国一直多次敦促争端解决机制遵从这些原始谅解㊂(3)WTO成员必须遵从通知义务㊂(4)必须改革WTO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待问题,以反映当前的全球贸易现状(美国的‘一个无差别的WTO:自我认定的发展地位威胁体制的有效性“文件,概述了这种情况给WTO带来的挑战)㊂太平洋学报㊀第29卷贸易和电子商务㊁投资等议题的规则制定上达成新共识,并致力于讨论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上述关切,深化关于执法和规则制定的讨论㊂在三方机制下,美日欧围绕扩展和深化WTO规则有着清晰的共同利益和目标,就相关议题开展的合作则不断深入㊂在2018年5月31日的第三次联合声明中提出了七条市场导向条件㊂2020年2月20日,美国向WTO提交了‘市场导向条件对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性“的提案,要求WTO总理事会决议通过其提出的八项市场导向条件;6月17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在外国补贴方面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白皮书“公开征求意见,表示将针对 外国补贴对欧盟单一市场的扭曲性影响 采取措施㊂在疫情期间,法国㊁日本㊁新西兰㊁澳大利亚㊁印度㊁加拿大㊁西班牙㊁德国等很多国家都出台了一些关于外资的新政策,防止关键资产被收购,其中不乏针对政府主导经济或者国有企业投资者的专门措施㊂另外,在 特殊与差别待遇 问题上,欧美也有着一致立场,即要求发展中国家让渡自身的发展权利㊂①在数字贸易领域,从向WTO提交的通报文件看,中美都非常重视WTO框架下电子商务规则的重要性,但由于对电子商务的定义和范围存在很大差异,双方在规则推进路径和政策导向上都存在较大分歧㊂从定义来看,美国提出了数字产品概念,而中国主要局限于货物贸易领域的在线订购及相关的支持性服务;从推进路径来看,中国重在推动以货物贸易为主的电子商务规则的谈判,而美国重在推动以服务贸易为主的数字贸易规则的谈判㊂从政策导向来看,中国集中在货物贸易便利化,美国则集中在跨境数据流动相关的政策主张上㊂中美在数字贸易规则诉求上的分歧主要源于两国在数字贸易相关产业上的比较优势迥异:美国的比较优势是数字服务贸易,因此美国主要通过推动 跨境数据自由流动 数据存储设备以及数字技术非强制本地化 保证网络自由接入 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 等来推动自身优势数字产业进入国外市场,强调推动数字产品贸易自由化;而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基于互联网从事的货物贸易,因此更加关注能促进跨境货物贸易便利化㊁强化微观主体从事跨境电商信心等相关规则,如: 低价值货物免关税 加强消费者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 完善法律及金融支付机制 构建跨境电商争端解决机制 等㊂另外,中国也曾试图加入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以更好地参与到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尤其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之中,但该申请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㊂总的来说,在WTO改革和数字贸易问题上,中国既与欧㊁日㊁加㊁澳等发达经济体存在较大分歧,也在反对美国单边主义问题上有一定共识㊂中国与印度㊁巴西㊁俄罗斯以及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WTO改革议题和数字贸易方面存在较大的共同利益㊂这是中国与上述经济体开展建设性合作的重要基础㊂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尽可能争取与有关国家合作,坚定支持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同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共同捍卫在WTO改革中的发展权益㊂2018年11月,中国发布了关于WTO改革的立场文件,阐述了对WTO改革的三项原则和五项主张㊂2019年5月,中国向WTO正式提交了‘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建议文件“②,为寻求WTO的妥协之道提供了中国方案㊂中国认为,改革应坚持三项基本原则:第一,维护非歧视㊁开放等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价值,为国际贸易创造稳定和可预见的竞争环境;第二,保障发展中成员的发展利益,纠正WTO规则中的 发展赤字 ,解决发展中成员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方面的困难,帮助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三,遵循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在相互尊重㊁平等对话㊁普遍参与的基础上,共同确定改革的具体议题㊁工作时间表和最终结果㊂中国认为,6①②姜跃春㊁张玉环: 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与多边贸易体系前景 ,‘太平洋学报“,2020年第4期,第81-91页㊂参见:‘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建议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9年5月14日,http://images.mofcom.gov.cn/sms/201905/20190524100740211.pdf㊂。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导师简介:张卫平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导师简介:张卫平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导师简介:张卫平姓名:张卫平职称:副教授所在系所:金融研究院专业方向:货币政策、国际经济学张卫平,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涉及国际金融、货币经济和宏观计量。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等多部科研项目,曾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国际金融研究》、《统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货币政策理论:基于动态一般均衡方法》1部。

教育背景2008年7月,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02年7月,经济学学士,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工作经历2008年7月至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领域国际金融、货币经济学、宏观计量经济学发表论文张卫平、李天栋:《中国的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吗?》,《经济研究》,2012年第4期。

张卫平:《中国通货膨胀预测:基于AR和V AR模型的比较》,《统计与决策》,2012年第4期。

张卫平、李天栋:《人民币名义汇率制度非中性辨析》,《上海金融》,2011年第9期。

张卫平、李天栋、隋福民:《制度变迁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趋势研究》,《统计研究》,2011年第1期。

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F62《金融与保险》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李天栋、张卫平、薛斐:《国际美元本位制能继续维系吗?》,《统计研究》,2010年第8期。

张卫平:《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内外失衡》,《对外经贸统计》,2010年第1期。

李天栋、张卫平、杜金宇:《经济规模扩张与贸易失衡:中国的视角》,《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10期。

宋芳秀、张卫平、李庆云:《美元国际供应量的界定、估算及其影响因素》,《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第8期。

张卫平:《购买力平价非线性检验方法的进展回归基期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应用》,《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7期。

张卫平、王一鸣:汇率制度的分类、国别分布和历史演进,《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5期。

五道口金融学院优秀师兄师姐简介及经验分享

五道口金融学院优秀师兄师姐简介及经验分享

五道口金融学院优秀师兄师姐简介及经验分享1984蔡重直以学生身份,在1984年合肥中国第二届金融年会上提出建立中国金融市场,合肥会议因此被认为在中国金融改革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金融市场“蓝皮书”“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觉得没有保留一本‘蓝皮书’是一个遗憾。

”蔡重直说的是那本由他起草的当年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蓝色封皮,油墨印刷,印数不超过300册。

在1984年于合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金融年会上,蔡重直和他的两个同学齐永贵(后改名“孟天”,曾创办海南汇通信托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波涛(现就职中国社科院)一起上台,面对整个金融界的前辈和泰斗,发布了他们的这份“蓝皮书”,后来,合肥会议因此被认为是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发端。

蔡重直与他的老师刘鸿儒住在一个小区的前后楼,20年过去,二人仍有隔窗相望的机会。

1984年,蔡重直31岁。

作为五道口的第二批学员(与第一批相差半年,可以同时毕业),他已经在这里学习了2年。

那时候,中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城市经济改革随即展开。

金融领域在探讨财政和银行的权力关系,对于银行能不能发放长期贷款争论不已。

蔡重直认为这些问题很无聊,没有抓住整个社会改革的方向。

但方向究竟是什么,他还没有完全想清楚。

1984年4月的一天,蔡重直躺在床上听广播,武汉大学的一个教授撰文呼吁把武汉建成全国的商品贸易中心。

蔡如遭重击:一个真正走向市场的银行体系与自上而下纵向的中国银行体制不同,它应该是横向的,就像一个汇集四方的大市场—中国应该建立金融市场。

蔡重直讲述故事有着非凡的耐心,这与他的学弟戴志康明显不同。

经过更为细致的思考,一直处于激动状态的蔡重直用了一个晚上写出了一份提纲。

第二天,是五道口同学们每周一次交流思想的读书会。

蔡重直的想法让他的同学们非常震惊。

辩论(可查阅那个时代人们对真理的热情)之后,大家得出结论:这是个好东西。

魏本华(现任国家外管局副局长)平常不大说话,英语很好:“老蔡,这个东西应该给中国金融界一个BIGSHOCK!”一个星期后,第二届中国金融年会将在合肥召开,魏本华建议“老蔡”把提纲拿到会上去说:“咱们同学一起去,这样力量大一些。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金融结构的制度变迁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金融结构的制度变迁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金融结构的制度变迁
李天栋
【期刊名称】《上海投资》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金融结构是指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

戈德史密斯的研究
表明,各国都经历了一个从简单的金融机构向组织复杂、形式多元的金融机构并存、单一的金融工具向复杂多样的金融工具并存的金融发展过程。

当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导致了不同的金融结构,而不同的金融结构又反过来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路径。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李天栋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
【相关文献】
1.二重结构与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J], 郭梅亮;徐璋勇
2.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的利益集团活动 [J], 张跃文
3.中国金融制度变迁分析:基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视角 [J], 皮天雷
4.市场化进程中中国金融结构的制度变迁 [J], 李天栋
5.改革开放30年中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变迁述评 [J], 罗书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制约条件与政策搭配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制约条件与政策搭配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制约条件与政策搭配
李天栋
【期刊名称】《新金融》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景气与生产能力的形成过程是重合的,总需求增加使经常账户恶化的同时,新形成的生产能力会改善经常账户状况,传统的"休谟机制"在我国是不存在的.这种独特的情况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大多出现在经济景气甚至过热的时刻,然而我国劳动力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要求人民币小幅地稳定地升值.本文继而分析了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优势,并分析了政策搭配应采取的顺序和方式.【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李天栋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1
【相关文献】
1.美国货币政策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基于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脉冲分析 [J], 倪亚芬;李子联
2.论财政政策与汇率政策--兼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部均衡及其政策搭配 [J], 蔡一珍;郑榕
3.外汇市场微观结构、货币政策调整与人民币汇率变动 [J], 吴琼
4.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常化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相关
模型的研究 [J], 徐滢
5.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国际货币政策信号冲击——来自美、欧、日、英量化宽松政策的证据 [J], 白玥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宏观杠杆率下降对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宏观杠杆率下降对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经管新视野】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2020年10月(第10期,总第282期)Oct.,2020(No.10,General No.282)收稿日期:2020-04-16作者简介:李志阳(1984-),湖北武汉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金融摩擦与经济周期。

宏观杠杆率下降对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李志阳(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200433)摘要:我国正处于金融去杠杆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还伴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显著升高,文章研究了宏观杠杆率变动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首先利用20多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在控制住了实际GDP,失业率,CPI和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标之后,发现宏观杠杆率的下降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着稳健的正向关系,即意味着经济去杠杆的过程会导致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

此外,我们还利用中国的数据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VAR的结果显示:Cholesky分解识别出的金融去杠杆冲击将导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升高,持续时间在一年半左右,并且还会对产出,消费和物价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宏观杠杆率周期性的下降,会通过政策不确定性渠道,放大其对总产出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宏观杠杆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VAR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0)10-0097-07一、引言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金融因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金融的杠杆属性使其往往充当了一个危机的放大器。

针对宏观杠杆率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众多学者展开了研究,马勇和陈雨露(2017)[1]认为金融杠杆和经济增长以及经济波动之间均存在非线性关系,类似于倒U型的关系。

在某个阈值之前,金融杠杆率对经济增长存在着正面的影响,也会减少经济的波动,但是随着金融杠杆率的逐渐上升和高企,风险不断积累,直至爆发,而危机之后急速的“被动去杠杆化”过程,往往会引发周期性的“繁荣—崩溃”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导师简
介:李天栋
姓名:李天栋
职称:副教授
所在系所:金融研究院
专业方向:国际经济学、货币政策、经济增长
工作经历
2010.3——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副教授
2007.5——2010.2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05.7——2007.5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教育背景
2002.9——2005.7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博士
1999.9——2002.7复旦大学经济学系硕士
1994.9——1998.7青岛大学经济管理系本科
学术成果
1、在《世界经济》、《统计研究》、《技术经济数量经济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
权威与核心期刊发表30余篇。

2005年7月进入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以来在
CSSCI类期刊上发表与国际金融相关的文章9篇;
2、课题资助项目:
(1)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人民币均衡汇率理论与政策研究》,批准时间:2005 年12月,已结题;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增长与就业双重约束下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新范式研究》,批准时间:2007年1月;
(3)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人民币均衡汇率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研究》,批准时间:2007年8月。

3.发表文章(2005.7至今)
(1)李天栋、张卫平、薛斐:《国际美元本位制能继续维系吗?》,《统计研究》2010.8。

(2)李天栋、胡靖:《可竞争产品与贸易收支:基于我国出口品市场结构的研究》,《统
计研究》2010.2。

(3)李天栋、张卫平、杜金宇:《经济规模扩张与贸易失衡:中国的视角》,《国际金融
研究》2009.10。

(4)李天栋、冯全普:《次贷危机与国际金融秩序重构的博弈分析》,《复旦学报》2009.3。

(5)李天栋、莫涛:《人民币汇率政策:悖论与边界》,《国际金融研究》2008.7。

(6)李天栋:《基本要素均衡汇率的逻辑结构与悖论》,《国际金融研究》2006.10。

(7)李天栋、姜波克:《增长与就业双重约束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上海金融》2006.8。

(8)李天栋:《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目标与条件》,《国际贸易》2006.6。

(9)李天栋、莫涛:《三重约束下的内外均衡分析》,《东南学术》2007.2。

(10)李天栋、许少强、朱奇:《FDI的流向、汇率预期的自我强化与冲销式干预的有效性》,《世界经济》2005.7。

论文获奖情况
《FDI的流向、汇率预期的自我强化与冲销式干预的有效性》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