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培养
XX小学学生预习习惯培养方案
XX小学学生预习习惯培养方案为了培养小学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以下是一个完整的预习习惯培养方案。
一、培养预习的意识1.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意识到预习对学习的重要性,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
2.经常和学生交流,告诉他们预习的好处,鼓励他们主动进行预习。
3.制定预习习惯养成计划,明确每天的预习任务并跟踪执行情况,逐步形成习惯。
二、培养预习的方法1.教会学生如何有效预习,包括阅读提前布置的课本内容、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程框架和重点内容等。
2.引导学生学会预习笔记,记录重点知识和问题,方便课堂学习和复习。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预习,互相讨论、共同探讨,提高学习效果。
三、培养预习的习惯1.每天规定固定的预习时间,让学生养成定时预习的良好习惯。
2.在预习之前明确目标和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懒惰或漫无目的的阅读。
3.鼓励学生在每次预习后及时总结和反思,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预习方法。
四、培养预习的评价1.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通过订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预习,提高参与度和主动性。
3.定期与学生和家长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预习培养方案。
五、示范预习的重要性1.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做学生的榜样,积极预习课程内容,展示出预习的积极效果。
2.在课堂中多次强调预习的意义和效果,鼓励学生通过预习来提高学习效果。
3.组织学生分享预习经验和心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通过以上培养方案,相信小学学生可以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践行,真正体会到预习的价值和意义,成为更加优秀的学习者。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语文预习是指在上课前提前学习课本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对于其语文学习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一、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家庭和学校要共同努力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应在家中创造宽松、安静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专心预习的空间,保证孩子可以安静地学习。
学校方面,应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例如丰富的图书馆、电子资料和学习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的关键。
家长和教师应与孩子一起制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孩子清楚知道自己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要鼓励孩子为自己设定个人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合理安排预习时间预习时间的安排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日常学习安排,合理规划每天的预习时间,让孩子养成每天按时预习的习惯。
同时,要注意安排预习时间的合理分配,不要过分强调时间的长短,而是要注重预习的质量。
四、教授预习技巧和方法小学生通常缺乏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因此,家长和教师应教授孩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和能力的预习技巧和方法。
例如,可以让孩子学会浏览课文标题和段落标注,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教导孩子学会提前预习词汇,了解并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通过教授这些预习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加高效地预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五、提供适当的激励和奖励激励和奖励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家长和教师可以制定一些适当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鼓励孩子按时预习并取得进步。
例如,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小礼物,或者在每次预习完成后夸奖和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绩。
这样,可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增强孩子对语文预习的兴趣和动力。
六、与家长和教师的密切配合最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石。
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
例如,每天规定固定的学习时间,安排好预习、复习、做作业的时间。
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计划不要过于紧张,要留有余地,让孩子能够逐步适应。
同时,要鼓励孩子按照计划执行,逐步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律性。
二、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能够让孩子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家长和老师可以教导孩子在预习时,先通读教材,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可以尝试自己思考和解决;对于较难的问题,则留到课堂上认真听讲。
通过预习,孩子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重课堂听讲课堂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培养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要教育孩子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好笔记。
同时,要鼓励孩子勇于发言,参与课堂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认真完成作业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检验,孩子要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首先,要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能够专心做作业。
其次,要教导孩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不要抄袭他人的作业。
完成作业后,要仔细检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对于做错的题目,要及时分析原因,进行订正。
五、养成复习的习惯复习能够帮助孩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防止遗忘。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比如每天晚上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周末复习一周的知识,期末复习整个学期的知识。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加强引导让同学明白〔怎样〕做才是好的习惯。
低班级的学校生年龄小,仿照性强,可塑性大,区分是非力量差,所以我们擅长加以启发诱导,教同学应当怎样做,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样学校生就会自觉地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渐渐地就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要等同学消失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再去订正,比较难,由于培育正确习惯总比订正不良习惯简单得多。
二、在教学中要擅长挖掘同学的闪光点并赐予表扬及鼓舞。
对于一班级的学校生来说一句的表扬及鼓舞,他们都很兴奋,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所以,我上课常常依据同学的表现准时表扬、鼓舞,全班同学的主动都特殊高,对于某些问题商量时,更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有良好的课堂气氛中绽开思维、发挥才能。
对于一些有进步的同学也要赐予适度的鼓舞,有时一句“你的进步真大”“你很会动脑筋,真棒!”都会激起他们剧烈的学习愿望和参加热忱。
让我们多一些鼓舞,少一些指责,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感到“学习的欢乐!”三、引导同学养成良好的读书与规范书写的习惯。
由于学校生刚开头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任较多,或是一字一字的读,或是唱读。
对此,假如让同学提高阅读力量,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扫瞄、阅读的轨道,必需让同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发觉有不良的读书行为,准时订正,给同学编一些顺口溜,如:“读书时,双手捧书,眼离一尺。
”这样同学易于记忆,心领神会,利于养成好习惯。
同时我们还常常观察学校生在写字的时候,有时是偏头的,有时是侧身的等等一些不正确的写字姿态,发觉这种状况,老师要准时订正同学不正确的写字姿态。
四、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准时复习的习惯。
由于刚入学同学学习起点不同,预习是同学提高成果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同学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显得更自信,更有〔士气〕,而且让同学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方法,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同时要想把学过的学问稳固好,课后还要准时复习,由于人的记忆分为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要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一、培养兴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语文是一个需要阅读、理解、表达和思考的学科,而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最好动力。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语文知识的解释,并通过丰富的语文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主动去预习语文课程,为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形成良好预习习惯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打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预习语文课程时能够集中精力,避免各种外界干扰。
家庭也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预习环境,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理解、支持和帮助,让孩子在家中也能够安静地预习语文课程,养成预习习惯。
三、制定学习计划良好的学习计划是养成预习习惯的前提。
学生在课前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预习的内容和时间。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孩子能够按时、按量地预习语文课程。
四、指导预习方法预习方法是一个需要学生长期积累和实验的过程。
学校和家长应该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种预习方法,如阅读法、提问法、归纳法等。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或相关资料,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归纳总结等方式进行语文课前预习。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语文课前预习辅导课程,教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前预习,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五、鼓励分享交流语文学习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总结,而分享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语文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彼此的预习成果、互帮互助,并在课堂上主动向老师提问,积极参与讨论,从而养成在预习语文课程时积极思考和表达的好习惯。
XX小学学生预习习惯培养方案
XX小学学生预习习惯培养方案一、方案背景预习是提前学习新知识的活动,是对即将学习内容的预先了解和准备。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针对XX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预习水平和学习效果。
二、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养成主动预习的意识和能力;2.提高学生对预习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类学习资源进行预习的能力。
三、培养内容1.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科观念,明确预习对学习的重要性。
2.预习规划与准备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制定预习计划,安排好预习时间和任务。
3.阅读技巧培养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包括提前预览、速读、精读和扫读等。
4.写作技巧培养学生需要学会总结整理所学知识,将读书笔记等以清晰的语言表达。
5.学习资源利用学生需要熟练运用各类学习资源,如课本、参考书、互联网等,进行查找和撰写预习材料。
四、培养方法1.预习计划的制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周制定预习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
学生需要学会根据课程表制定合理的预习计划,将时间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科目的预习。
2.阅读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策略和技巧,并引导学生使用这些技巧进行预习材料的阅读。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标记笔标注重点和困难部分,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写作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或预习笔记的撰写,同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评价。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模板和常用词汇,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4.学习资源的开发学校可以构建一个学习资源库,包括电子书籍、学习视频等,供学生使用。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更深入的预习。
五、培养措施1.教师示范与引导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示范如何进行预习,并将一些预习技巧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上所要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就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培养方法进行阐述。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需要从引发兴趣入手。
语文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涉及到文字、文章、诗歌等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激荡。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有关文学艺术的影视作品或者播放有趣的课文音频片段,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他们产生愿意在课前进行预习的欲望。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合自学的学习资料,例如阅读材料、练习册、学习视频等等。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告诉他们如何高效地利用课前时间进行预习。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学习的成就感,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家长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解答问题。
家长还可以监督学生按时进行课前预习,确保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学校和老师的有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需要重视课堂的延伸。
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本内容进行衔接,通过延伸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
通过课堂延伸,学生可以将预习所学的知识与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引发学生兴趣、鼓励自主学习、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以及课堂的延伸,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一、指导思想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背景《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而学生的预习内容是否全面、预习方法是否得当,成为预习是否有效的关键。
教师如何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方法的指导,越来越需要我们重视并加以研究。
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对课前预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三、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了解预习的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3、实践研究法: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养成教育小学生阶段是学生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性格、思维方式和习惯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课前预习与复习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小学生阶段的孩子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这是他们学习的必需品。
良好的预习可以让孩子事先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在上课时更容易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点。
复习就像巩固基础,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和积累,避免遗忘。
所以,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让他们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合理安排时间时间是金钱,时间的管理和学习有直接的关系。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包括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和玩的关系,让孩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合理的安排时间,可以让孩子充分利用每一个时间段,而且能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用来锻炼身体,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坚持诚实诚实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小学生阶段的孩子应该养成诚实的习惯。
诚实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一个诚实的人,能够与师生和同学相处得更加融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而不真实不诚的表现,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真相终会大白,迟早被家长和老师所发现。
因此,要让孩子养成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好习惯,从小做起,做一个正直的好孩子。
四、勤奋刻苦勤奋刻苦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更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而且课业内容越来越难,需要孩子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
当遇到难题时,孩子们应该学会克服,要勇于创新,发扬实践能力,独立思考;在坚持不懈中找寻乐趣,在练习中培养技能,逐步提高自己。
只有靠勤奋刻苦做出突出贡献,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养成勤奋刻苦的好习惯,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导向和支持。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如果一个学生预习不充分,直接导致了课堂上听课的效果差,做作业的速度慢,课后复习的时间增加,同时还增加了错题纠正的时间,这样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就缩短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自学能力一、想一想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
学习语文也一样。
学生预习课文时,可以根据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前预习。
带着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去认真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想想思考题,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
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
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的。
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
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
而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
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
这样,在预习中弄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
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
被动为主动。
这样一来,自然就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首先,要“确立预习任务,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我们依据第一学段的课程要求,确立了课前预习的主要任务是:(1)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
(2)拼读圈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笔顺,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
(3)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4)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把这个预习任务打成小纸条,每生一份,要求孩子们贴到语文书的第一页,这种预习是按照要求一步一步预习的。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小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首先,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每天放学后,应该先规划好写作业的时间,不要拖延。
写作业时要专心致志,不要一边写一边玩,或者被其他事情分心。
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
同时,要教导孩子认真对待每一项作业,书写工整,步骤清晰,做完后仔细检查,确保没有错误。
其次,要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预习可以让孩子在上课前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哪些地方自己不懂,这样在课堂上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听讲。
复习则能够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花一点时间复习当天学过的内容,周末再对一周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
预习和复习的方法可以是阅读课本、做练习题、制作思维导图等。
再者,要养成阅读的习惯。
阅读对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非常有帮助。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鼓励孩子每天坚持阅读一定的时间。
可以让孩子在阅读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或者和家长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这样能够提高孩子的阅读效果。
另外,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寻求答案,要先自己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家长和老师可以多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同时,要鼓励孩子敢于质疑,对于不理解的知识或者觉得不合理的地方,要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还有,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上课时,要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重点、难点和自己容易犯错的地方记录下来,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能够更加有针对性。
做笔记的方法可以是简单的文字记录,也可以用图表、符号等方式,只要自己能够看懂就行。
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也很重要。
小学生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1.要让学生转变认识,意识到每次在学习新课前做好预习环节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课前预习的好处是什么,并让学生明白预习作业也是老师交给自己的一项学习任务,同样应该尽力去完成。
同时,老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根据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而制定出相应的预习方案。
2.教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时,尽量全面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对于后进生的预习状况,更应及时去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从中体验到预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3.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加以课前预习。
比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预习生字比赛,看谁能用较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生字,优胜者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这样,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预习的浓厚兴趣。
教师只要长期坚持这样的预习训练,学生也就不难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明确目的预习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让学生在预习时先明确预习前的相关问题,做到胸中有数:预习什么?预习多少?采用什么预习方法?比如,我在低段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这样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的:首先对要求预习的课文,先弄清课文题目是什么,想想你能从题目中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是想去知道些什么;再给课文分出自然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然后对照生字表去圈出课文里的生字;再借助拼音通读几次课文,做到将课文基本读通顺,还可以勾出自己认为是好词佳句的词句或是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注上一定的符号,以方便老师作解答;最后,想想课文大概写了什么内容,并试着了解课后有些什么练习题。
三、解决问题通过预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尽力解决以下问题:1.要求对预习的课文、儿歌、古诗、语文园地、口语交际、我爱阅读等形式的语文内容大概了解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要求“我会认、我会写”的生字各是哪些,各有多少?2.预习过程中,哪些内容弄懂了,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3.课后都有些什么练习题?4.上述内容哪些是可以借助工具书自己能完成的?5.预习内容中的相应插图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和帮助?这样,学生有了预习作基础,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既容易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也感到轻松。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与措施每个人都想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小编为您提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欢迎大家参考。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习惯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按教师或教材要求做好课前预习,寻找听课重点、难点,提高课堂听讲的有效性。
1.指导学生做到课前提前预习课程,每天在上课前,都要自己先认真看看今天数学课要学习的课程,了解这节课的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这节数学课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每天的预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采用查资料寻找答案或者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如果问题还是没弄清楚要把它用记号标识出来,这样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
3.要培养学生预习时集中精力,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培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专心上课的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培养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踊跃发言的习惯,在课堂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
在数学的学习中鼓励中高年级的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1.每一节课前做好准备,学生按要求统一摆放课本及文具。
2.在数学课堂上认真接受教师指导,专心致志地参与小组探索和学习,耐心的进行练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时,要和小组探究解决问题如果还不能解决应该及时举手和老师交流尽快解决问题,不把这一节课的问题留到下一节课。
4.在数学课的教与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时互相帮助,是大家共同提高。
三、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鼓励班内的每一名学生能在合作前独立思考数学问题,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要培养交流与倾听的能力,在每一次合作学习后要用自己的话表达合作学习的收获和并不断的反思。
在合作学习中要将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在合作学习中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的目的。
培养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方法及策略研究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方法及策略研究报告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将从培养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重要性、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重要性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其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学习前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学习内容和重点,提前掌握知识点,有利于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
其次,预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再次,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前解决问题和疑问,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迷茫,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其学习、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方法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老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实践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乐于预习、喜欢预习。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性。
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性,如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学习空间等。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辅导、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巧,让他们更加熟练地掌握预习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提问、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
5.鼓励学生坚持预习。
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榜样示范等方式鼓励学生坚持预习,让他们习惯性地预习并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策略1.建立合理的预习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预习机制,明确预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而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有必要对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进行适当的培养和指导。
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方式和方法。
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时,需要选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进行预习。
可以借助课外读物、多媒体资料等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观看相关内容,提前了解课文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内容;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预习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定期布置语文预习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预习。
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语文课前预习方式和方法。
要注重对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进行及时指导和督促。
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时,老师和家长要重视对学生的指导和督促。
老师可以通过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课堂导学、预习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前预习;家长可以在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督促孩子按时完成语文预习任务,鼓励他们主动学习。
老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定期交流、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要通过激励和奖励方式,鼓励和激励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
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时,适当的激励和奖励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以通过表扬、奖励小礼物、发放预习积分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预习,形成预习榜样,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预习活动。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持之以恒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时,要注重长期坚持,形成持之以恒的预习习惯。
要让学生意识到预习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课前预习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教材内容,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成绩。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其课前预习习惯的前提条件。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故事、课文,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和了解。
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语文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当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时,他们会自觉地去课前预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师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前可以提前布置一些阅读作业或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家中自主地进行预习。
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三、建立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预习情况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支持和关注对于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和家长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激励。
家长可以在家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孩子自主预习,以提升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四、注重实效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预习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预习方法,如快速阅读课文,提取关键词汇,预习重点内容等。
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及时总结学生的预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更高效地进行预习,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我认知和规划能力。
通过这些实用的预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或挫折,这时教师和家长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支持。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要养成每天预习的习惯。
每天预习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我们可以在课前拿出一段时间,查看当天要学习的课文内容。
可以先浏览课文的标题、段落之间的关系、重点词语以及难点句子,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理解和解释。
这样,当上课时,我们就能更好地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要学会提问和思考。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常提问和思考。
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段落想表达什么?”“这个句子有没有其他的理解方式?”通过反复的提问和思考,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我们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提问,互相交流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问题,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语文素养。
要做好课前预习笔记。
在语文课前预习时,我们可以将重点内容、难点问题记录下来,做成预习笔记。
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来标记重点内容,使用符号来表示生词或难点句子,以便于我们日后的复习和回顾。
我们还可以将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写在纸上,以便于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和解答。
通过做好预习笔记,我们可以更有条理地掌握和整理所学内容。
第四,要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拓展语文知识的好办法。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名著、小说、散文等,并多读一些报纸、杂志和网络文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背景,丰富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语感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要坚持不懈。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坚持和耐心的。
要制定一个预习的计划,并坚持执行。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按时进行预习,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要养成定期复习的习惯。
语文是一个需要积累的学科,通过定期的复习,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提高语文能力。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非常重要。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
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三篇关于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参考一一注重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
所谓预习,就是让学生在老师未教学新知识前提前自学。
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或经验来自学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动用已有的知识储备或经验来理解新知识。
老师还可对学生的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对难以理解的内容打上“?”,并提醒自己在上课时着重听自己不理解的知识。
通过自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达到事倍功半的听课效率。
由于预习要在家里进行,习惯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因此,教师要注意与家长[ 微博]进行沟通,调动家长的积极参与,让家长进行配合与监督,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可形成习惯,一旦形成了习惯,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在课前进行预习了。
二、注重培养孩子收拾书本文具的习惯。
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看似一件小事,其实这对学生的一辈子影响非常大,在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按时交家庭作业或忘带书本文具的情况,一问学生,很多学生的回答都是家长忘给自己装进书包里了,显然,这样的孩子经常让自己的家长给收拾书包。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宠爱有加,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自己包办代替,以至于出现了有的孩子上了大学,父母都要跟在身边帮着料理生活,这样的孩子今后怎样能适应社会生活呢?这样的孩子什么时候能自立呢?父母什么事情都代替孩子做,这其实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孩子长大以后,始终要融入这个社会,始终要独立面对或解决很多问题,如果父母从小什么都代替孩子做了,那么孩子就习惯了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可想而知,孩子是无法自立的。
因此,父母如果是真正爱孩子,就应该培养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完全可以让孩子从小就自己收拾,孩子做完作业以后,就让孩子自己将书本文具收拾进书包,并且放整齐,长期训练,孩子就会形成习惯,这样孩子不至于交不了家庭作业或忘带课本了三、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一、课题的实施意义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我校是一所街道完全小学,地处城郊结合部,通过调查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现状,我们发现:目前小学生在学习中不良的学习习惯较多,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
严重制约了数学教学的发展,制约了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成了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必要的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1、预习可以初步认识知识的结构,为掌握新知识做好准备。
2、预习可以使学生自学一些简单的知识,达到内化。
对于在预习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预习,学生要解决一些重、难点知识,就必须主动搜集资料并结合已有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1、通过培养,使学生有主动预习的愿望和对预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通过培养,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培养,使学生能主动预习,会预习,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操作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而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预习十分关键。
本课题研究我们将注重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介绍预习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小学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课题计划教给学生下面几种预习方法:(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2)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
(3)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复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的同时,要重视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
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二)指导预习方法。
1、通读预习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去了解新的所学知识。
把题中的条件、问题、关系式写出来,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呈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分析问题,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
学生在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3、理解掌握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预习的重要一环。
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内在联系。
这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
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
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会思考,勤于质疑。
这也是预习的关键,它重在思考理解问题。
预习深入了就会有疑。
这也是一种较高标准的预习要求。
一般来说,学生很少能做到这点。
所以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发疑的习惯和兴趣。
5、博采众长。
这是指预习过程中的讨论。
预习虽主要是独立进行的,但有些问题与看法也需要与同学互相讨论才较明析,就是要求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或者对题中某些问题的看法,提出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以求解决、纠正。
这样,既可创设探索的气氛,又可活跃思维、提高预习效应。
6、择优而练。
这是预习时的练习,也是较好的自学法。
预习要动笔练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就是说,要求把在预习中发现的尚未明白的地方,以及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讨论所解决问题方法以至心得体会等,都可摘录、笔记下来,为进一步研讨、听课和积累资料作好准备。
7、尝试练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
这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其预习的效果。
这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问题集中点在哪儿,以便在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预习方法是灵活多种,互相结合的,往往是几种方法同步运用,不应绝对分开。
并且预习一项内容也不可能很具体、很细致地样样都弄通的,只要按学习重点要求,解决主要问题就行了。
这样,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上课时就会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敢于争论,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活跃有趣、主动扎实、效果良好。
四、课题的研究对象现状分析周期、方法、措施(一)、研究对象靖边县第十小学学生(二)、现状分析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通过调查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现状我们发现:目前小学生在学习中不良的学习习惯确实很多。
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因此我们从我校实际出发,选择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为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周期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013.4~2013.5)1、拟定调查方案,进行现状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2、确定研究方向,撰写研究方案。
3、结合现状调查情况,撰写开题论证报告,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开题论证。
4、组织课题的开题工作,组织研究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提高研究水平。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3.5~2013.10)按计划实施研究,扎实开展各项研究活动。
1、确定小学生预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
2、查找并学习相关文献资料。
3、课题组组织相关的交流、研讨活动。
4、开展实验教师成果展示课活动。
5、定期对课题进行小结、反馈与评估。
6、收集整理论题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完成阶段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总结阶段2013.10~2013.11)1、课题资料的归纳与汇总。
2、收集整理教师撰写的案例、随笔等相关资料。
3、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拟定检测方案、进行后期检测、检测报告。
4、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5、申请结题鉴定。
(四)、研究方法1、调查法。
精心设计教师问卷,学生学习习惯的问卷调查表或访谈记录表,或通过学生作业、日记、读书笔记、试卷、图画、手工作品等,分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观察法。
按照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收集掌握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情况。
3、实验法。
在日常课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或科任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多种教育手段、方法,随时随地发现、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反复提醒、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从中观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情况,揭示其中的因果关系和教育规律。
要将研究后学生预习习惯的状况及学习效果,与同年级研究前作比较,并将其作为反映本研究因变量变化的指标。
4、个案法。
选取不同类别的学生代表,连续进行追踪了解,以研究他们乃至全体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变化情况。
5、行动研究法。
研究工作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活动,采取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做法,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目标。
(五)、研究措施1、拟订和实施培养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基本策略。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愿望。
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弄清其背后的自身不良学习心理,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帮助学生认识其危害性;并激起学生矫正不良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愿望。
2、培训、学习。
⑴、加强教师自身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⑵、在加强校本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教师自身的特长,课题组着力打造参研的具体项目,对授课、评课、说课、微型讲座等方面,紧紧围绕课题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研究。
⑶、参加校内外的学习和研讨,并作一定的经验交流,作好记录。
⑷、按时上交经验论文和材料。
⑸、按计划要求写好教学随笔及教学反思、教学案例。
⑹、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资源,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3、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⑴、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阶段计划(以年度为单位)、课题研究阶段总结、课题研究报告、检测方案、检测报告。
⑵、教师论文、教师课后反思、教学案例。
⑶、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⑷、学生的作业。
五、完成课题研究的基本保证1、成立了以校长胡芳华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校长明确提出不管是从物力还是财力上都积极支持本课题的研究。
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使课题研究有了组织保障。
2、我校本课题组共有5名教师,有2人是县级骨干教师,有2人是学校骨干教师。
他们多次承担校、县级公开课,都有较强的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同时也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对教育教学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一直在做思考。
3、领导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使课题研究有了充分保障。
学校领导形成共识,确定把本课题的研究作为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六、研究人员及其分工课题研究组:组长:胡芳红,教科室主任,二级教师,负责课题的管理、课题的研究、制度的落实、完成工作报告的撰写。
成员:高希华,一级教师,负责课题的实施、课题研究、撰写调查报告,论证报告。
马守艳,二级教师教师,负责课题的实施、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方案、各阶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