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全面种植,棉田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明显减少,但农田生态和气候条件使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和程度呈现较大变化,棉蚜、棉叶螨、枯黄萎病、棉盲蝽成为棉田主要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一、棉花苗期病虫害主要以立枯、猝倒病为主,在苗期低温、多雨、重茬、播种过早等因素是棉苗病多发的重要原因。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0-7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36%棉枯净可湿粉剂10-15克/亩,兑水15公斤顺棉苗茎杆喷雾,间隔5-7天,再喷一次。

二、棉蚜:苗蚜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后,当卷叶率达30%以上时开始防治,6月中旬-7月下旬是棉蚜为害盛期,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15%金好年乳油1000倍进行茎叶均匀喷雾。蕾铃期伏蚜发生时,由于温度高,可选用3%啶虫脒乳油2000倍加40%毒死蜱1200倍防治蚜虫兼治其它害虫。棉株封行后,还可用80%敌敌畏乳油220ml/亩,兑水5公斤,晴天无风的傍晚撒于棉垄间,对伏蚜效果较好,并可兼治棉花红蜘蛛。

三、棉叶螨:5月上旬开始在棉花田点片出现,此时气温较低,繁殖速度慢,单叶螨量较少,棉苗受害较轻。6月初-7月下旬,气温很快上升,棉叶螨开始大量繁殖,集中危害,干旱年份为害猖獗。可选用15%扫虫螨净乳油1500倍、或1.8%阿菌素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四、棉盲蝽:近年,棉盲蝽对棉花的为害逐年加重,化学防治时期在6月中下旬,此期棉花植株比较幼嫩,如遇多雨,棉田相对湿度大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棉盲蝽的危害,该时期是防治关键期,可选用40%久效磷乳油200倍液涂茎防治。在棉花蕾期、在铃期,可选用5%啶虫咪乳油3000-5000倍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同时兼治棉铃虫。

五、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在我区一年发生四代。主要以第二、三代为害棉花,以幼虫蛀食蕾、花、铃造成为害为主,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可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1)物理防治:在棉花集中种植区安装开昂科技巴克星太阳能杀虫灯,每60亩配备一套,连片使用效果更佳。

(2)化学防治:可选用90%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或1.8%阿维茵素3000-4000倍进行茎叶喷雾,间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后期扫残时可用20%辛灭乳油1000-1500倍,20%水胺硫磷1000倍或20%氰马乳油1500倍均匀喷雾。

六、棉花枯、黄萎病:都是为害棉花的维管束组织的病害,引起棉花叶片变色、干枯、脱落萎蔫等症状,严重时连片枯死,严重影响产量。可在棉花蕾期用枯黄萎灵每亩40克兑水喷雾(最好是连喷带灌)3-4次。

七、甜菜夜蛾:属杂食性害虫,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严重,虫龄不整齐,高温干旱气候因素和多种作物混种的栽培条件有利于甜菜夜蛾的发生,一般管理粗放,杂草多的棉田发生较重。可选0.2%甲维盐1500倍或25%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均匀喷于棉株和田间杂草上,连喷2-3次,效果较好。

编辑本段棉花常见病虫害

1、病害

1)棉苗立枯病英文名称:Cotton Rhizoctoniosis

拉丁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Chn

为害作物:棉花

为害症状:棉花播种后,种子萌动但还未出土之前,就可因立枯病菌侵害造成烂种烂芽。棉苗出土后,在接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凹陷,腐烂,严重的可以扩展到茎的四周,凹陷加深,颜色黑褐,棉苗枯死。病株叶片一般不表现特殊症状,仅仅表现枯萎;但也有棉苗受害后,在子叶上有黄褐斑,最后病斑破裂,脱落,形成穿孔。受害棉苗及周围土壤中常有菌丝粘附。多雨年份,现蕾开花期的棉株也可受害,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表皮腐烂,露出木质纤维,严重的可折断死亡。感病部位,有时出现瘤状病变。

病原菌形态特征:不产生孢子,产生菌核,由菌丝与菌核繁殖侵染。在培养基上菌丝匍匐,蛛网状,粗壮,生长迅速,初无色,渐成褐至棕褐色,有隔,分枝处常呈直角。老菌丝常为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由桶形细胞菌丝交织而成,无一定形状,浅褐至深褐色,质地松。有性时期的担孢子,仅在高温酷暑、高湿条件下生成,一般不易发现。

发病特点:棉苗立枯菌主要营寄生生活,也可腐生。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存活可数月至几年。带菌土壤和土壤中的病残组织是本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种子也可传染。在16~25℃时,侵染发病严重。耐酸、碱性强,在pH2.4~9.2均可生长,因此分布很广。在低温多雨年份,常造成严重为害。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土壤,病菌在土壤中以菌丝、菌核腐生越冬,次年侵染棉苗,并可当年在田间再侵染。

防治方法:1.在精选棉子的基础上实行化学为主的种子处理

主要是棉花种子的脱绒,使用消毒棉子和保护棉子的化学药剂

2.加强耕作栽培管理

3.探索并寻求新的防病壮苗的措施

选用多基因抗性和多抗品种

4.春季低温年份必须进行拌种处理

20%稻脚青(甲基砷酸锌)可湿性粉剂250克与5克细土或草木灰混合均匀,然后与50克棉子拌匀,现拌现播,或以20%稻脚青1000倍液作棉苗灌根;或以40%五氯硝基苯粉剂1000克(有效成分400克)与100克棉子拌种。

常用药剂: 稻脚青五氯硝基苯

2)棉苗炭疽病

英文名称:Cotton anthracnose

拉丁学名:Colletotrichum gossypii Southw

为害作物:棉花

为害症状:棉苗出土前被害,下胚轴和幼根变褐腐烂,被害轻者可以出土。病株基部最初出现红褐色小斑,后成紫褐色略凹陷的短条斑,边缘红褐色,严重时失水纵裂,幼苗枯死。子叶受害,多在叶缘出现黄色或灰褐色圆形或半圆形病斑。干燥条件下病斑受到抑制,边缘呈紫红色。茎部被害,出现暗黑色圆形或长形病斑,以后凹陷,表皮破裂,气候潮湿时可产生桔红色粘分生孢子团。遇干燥气候,木质部裂开,露出纤维,最后枯死。

病原菌形态特征:有性世代为子囊菌纲的棉小丛壳菌[Glomerella gossypii(Southwo.)Edg.],在自然条件下极少出现子囊。子囊壳暗褐色,球形或梨形,有突出喙孔,埋生于寄主组织内。子囊棍棒形,无色、有侧丝与子囊混生。子囊孢子8个,作1行或2行排列,单胞,椭圆形,无色。无性世代分生孢子生于孢子梗上,呈浅盘状排列。分生孢子盘周围生有刚毛,暗褐色,上端尖而透明,基部黄褐,有2-5个分隔。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或短棒形,多数聚生时呈粉红色。分生孢子梗短。

发病特点:炭疽病菌主要通过棉种携带传播,其次是土壤中的植物病残体。病菌在种子表面可存活6个月;在种子内部可存活1年以上。土壤中的病菌可存活12~15个月。越冬后的病菌随棉籽萌发侵入子叶和幼茎,在病部形成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再侵染源。最后,病菌在棉种或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温湿度对发病有密切影响。棉花苗期遇低温多雨,最易得病,1O℃以上即可侵染,致病适温为18~19.5℃。除温、湿度外,棉苗龄与发病关系密切,在长江下游棉区,出苗15天内的棉苗发病最重,以后棉苗渐大,抗病力增强,发病程度逐渐降低。

防治方法:选用质量好的无病种子或用隔年种子作种,并彻底进行种子消毒

消毒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五多合剂,种衣剂1-3号,棉子用量为300-500克药剂拌100克棉子。

常用药剂: 多菌灵

3)棉枯萎病

英文名称:Cotton Fusarium wil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