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3-11-09•棉花病虫害的种类与识别•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棉花病虫害的预防措施•棉花病虫害的防治经验与建议•案例分析与应用目录01棉花病虫害的种类与识别棉铃虫幼虫啃食棉花叶片、花瓣、幼铃,影响棉花正常发育。

识别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核多体病毒等,或使用化学农药如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

防治方法棉铃虫识别蚜虫吸取棉花汁液,影响棉花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防治方法使用生物农药如蚜茧蜂、瓢虫等,或使用化学农药如吡虫啉、啶虫脒等。

蚜虫红蜘蛛在棉花叶背刺吸汁液,导致叶片黄化、脱落。

防治方法使用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捕食螨等,或使用化学农药如三氯杀螨醇、哒螨灵等。

识别枯萎病导致棉花叶片枯黄、萎缩,根系发育不良。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使用化学农药如恶霉灵、甲基托布津等。

识别黄萎病导致棉花叶片失绿、发黄,植株生长缓慢。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使用化学农药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

02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天敌,如寄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和微生物等,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繁殖。

保护和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农业防治采用生物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如Bt(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对棉花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通过合理的轮作、深耕、施肥等农业措施,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

03生物防治0201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如敌敌畏、辛硫磷等,来防治棉花病虫害。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掌握施药时机,做到早预防、早治疗,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掌握施药时机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交替使用农药化学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棉田设置黑光灯或高压汞灯等灯光装置,诱杀害虫。

物理防治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色性,在棉田设置黄板或白板等诱杀装置,诱杀害虫。

黄板诱杀对于个体较大的害虫,如棉铃虫等,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进行防治。

人工捕捉03棉花病虫害的预防措施热力消毒利用高温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常用的方法包括蒸汽消毒和太阳能消毒。

棉花田中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

棉花田中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

棉花田中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棉花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然而,在生长期间,棉花田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这些病虫害不仅会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治棉花田中的病虫害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棉花田中常见的病虫害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棉花黄萎病棉花黄萎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棉花叶片黄化、萎蔫、凋谢等症状。

该病害常在湿热环境中发生,对棉花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威胁。

防治措施:1. 合理调控水肥管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条件,减少病菌的繁殖;2. 通过合理轮作和间作,破坏病菌的生物循环,减少病源的传播;3. 使用抗病品种,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4. 进行适时的防治药剂喷洒,减轻病害的发生。

二、棉铃虫棉铃虫是棉花田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以棉花的花蕾和幼果为食,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防治措施:1. 机械除虫:定期在棉田中进行机械除虫,减少害虫的数量;2. 生物防治:引入棉铃虫的天敌,如寄生蜂,进行生物防治;3. 使用化学农药:在严重虫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但是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三、棉花黑致病菌病棉花黑致病菌病是由黑致病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棉花的叶片和苞片。

受害部位会产生黑褐色的坏疽斑点,严重影响棉花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2.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残体,减少病菌的繁殖;3. 进行适时的防治药剂喷洒,控制病害的扩散。

四、棉铃虫棉蚜联防棉铃虫和棉蚜是棉花田中常见的两种害虫。

它们同时出现时会产生协同效应,对棉花造成更大的破坏。

防治措施:1. 喷洒具有防治双害虫作用的化学农药;2. 引入天敌,如寄生蜂和捕食性昆虫,进行生物防治;3. 采用粘虫板和黄板进行监测和防治,减少害虫的数量;4. 加强田间管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棉花的自然抗病能力。

试论棉花几种常见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试论棉花几种常见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试论棉花几种常见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其生长期间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

了解棉花几种常见的病虫害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对于保证产量、提高品质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萎病是由黄萎菌引起的一种病害,感染后会引起棉花茎叶萎黄、凋谢,并导致整株棉花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病害抗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喷洒药剂等。

2. 棉铃虫
棉铃虫是棉花上比较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会以棉花叶片和幼果为食,导致减产和质量下降。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生态防治、密植或间作、及时清除病虫害、喷洒药剂等。

3. 木棉蚧
4. 棉花舞毒蛾
棉花舞毒蛾是导致棉花减产、品质下降的重要害虫之一。

其幼虫以棉花嫩叶和花器为食,成虫在花冠花叶等部位产卵。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等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棉花的多种病虫害,我们应该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危害,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病虫害是指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受到的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害。

它们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1. 降低农作物产量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损坏农作物的器官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叶片、茎、根部等器官的损坏,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进而降低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1.2 减少农作物光能利用病虫害会破坏植物的叶面积和光合机构,减少光能的利用效率,导致光合产物减少,从而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1.3 中断农作物生长周期某些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受挫发育,缩短生长周期,使得农作物无法充分生长和发育,从而减少了农作物的产量。

2. 影响农作物质量病虫害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还会对农作物的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2.1 降低食用品质某些病虫害会使农作物质地变软、变味,从而影响农作物的食用品质。

2.2 降低商品化品质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表面出现病斑、蛀虫孔等症状,使农作物无法达到商业上的标准,降低了农作物的市场竞争力。

3. 经济影响病虫害给农民和农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1 农药和防治成本为了控制病虫害,农民需要大量使用农药进行防治,这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对农民经济造成负担。

3.2 产量减少和价格上涨病虫害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市场供给减少,使得农作物价格上涨,给消费者和市场带来负担。

3.3 降低农产品出口质量病虫害破坏了农产品的品质,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导致农业出口收入减少。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棉花主要病虫害及其化学防治

棉花主要病虫害及其化学防治

棉花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除一、虫害(一)虫害1、棉铃虫可蛀蕾,食害花蕊、花瓣;蛀铃、造成落花,落蕾、烂铃等症状。

是棉花蕾铃期大害虫,影响棉花产量及品质。

化学防治:①亩用35%硫丹乳油120-180克,于棉铃虫卵盛孵期,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5-7天后可再喷一次。

本品为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作用。

②硫双灭多威:有效成份500-625毫克/升(例如75%硫双灭多威悬浮剂1200-1500倍液);③多杀霉素:有效成份25-35毫克/升(例如2.5%多杀霉素悬浮剂715-1000倍液);④甲氧虫酰肼:有效成份320-600毫克/升(例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00-750倍液)。

10%氯氰菊酯乳油30-40ml,,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⑤氟铃脲:有效成份50-70毫克/升(例如5%氟铃脲乳油715-1000倍液);⑥甲氨基阿维茵素:有效成份10-12毫克/升(例如1%甲氨基阿维茵素乳油833-1000倍液)。

在田间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喷雾使用。

2、棉蚜刺吸棉苗嫩头,造成卷缩,植株生长停滞。

夏季伏蚜造成棉叶烟煤状。

化学防治:①飞电呲蚜酮:有效成份2.5-3.5克/亩(例如25%飞电呲蚜酮可湿性粉剂10-14克/亩),在蚜虫始盛期喷雾作用。

②亩用35%硫丹乳油120-180克,于棉铃虫卵盛孵期,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5-7天后可再喷一次。

③氯噻啉防治棉蚜,有效成分2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④噻虫嗪防治棉蚜,有效成分1.5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⑤烯啶虫胺防治棉蚜,有效成分2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⑥77.5%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亩用50公斤均匀喷雾。

⑦25%氧乐氰乳油每亩50-100毫克、或蚜虫专用杀虫剂(5%啶虫·高氯乳油)每亩25-30毫升、或4.5%氯氰菊酯乳油每亩25-50毫升,以上药剂每亩兑水50公斤交替喷雾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喷时应喷头朝上,注意喷洒叶背面。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随着棉花产业的不断发展,棉花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对棉花的种植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棉花主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措施。

棉花主要的病害1. 棉花枯萎病棉花枯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高温多雨的地区易发生。

主要症状为棉株萎蔫、叶片逐渐干枯黄化,最终株体死亡。

该病害对棉花的影响非常严重,极易引起大面积死亡,给棉花产量带来很大的损失。

防治措施:•选用耐病、抗病品种;•种植前将土壤消毒;•避免栽植密度过大;•及时发现病害,进行防治。

2. 棉花青枯病棉花青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

该病害在潮湿的高温环境下易发生,并且传播速度很快。

主要症状为棉花树叶上出现水渍样病斑,并逐渐加大、加深,最终浸干整片叶子,整棵棉花甚至整块田地出现枯死的情况。

防治措施:•在种植前加入大量农家肥进行土壤调浑;•选用免疫力强的品种;•采取轮作种植;•备足药材,及时发现病害,进行防治。

3. 棉花红根腐病棉花红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在潮湿环境下发生。

它能够侵染棉花根部,导致棉根内部组织受损、水分代谢障碍,引起棉花生长停滞,严重时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选用优良品种,增强棉花的抗病能力;•避免田地积水;•给棉花适量施肥,保持棉田通风透气。

棉花主要的虫害1. 棉铃虫棉铃虫是棉花上最常见的为害虫之一。

它主要吸食棉花幼苗和嫩叶,造成棉花幼苗萎缩、生长缓慢和大片叶片枯黄凋萎死亡等现象。

防治措施:•采取机械方法手摘;•病叶软化处理,以防卵的寄生;•给棉花打药防治,使用残留期短、毒性小的杀虫剂。

2. 棉花叶螨棉花叶螨是一种微小的危害棉花的虫类,它们主要侵害棉花的叶片。

叶面上出现小白斑、黄斑,叶片变形脱落,在严重的情况下会破坏棉花的光合作用。

防治措施:•选择免疫力强的品种,提高棉花的防御能力;•采用轮作种植,减少叶螨寄生的机会;•及时发现,并使用易溶解型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与案例分析

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与案例分析

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与案例分析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然而,棉花病虫害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障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来应对棉花病虫害。

本文将探讨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进一步说明其有效性。

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性棉花病虫害主要包括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病害包括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棉花灰霉病等;虫害则包括棉铃虫、棉红蜘蛛、棉花蚜虫等。

这些病虫害会导致棉花叶片凋谢、枯萎,花铃脱落和棉铃变小等现象,从而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

因此,综合防治病虫害对保障棉花生产至关重要。

综合防治的意义在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不同生长阶段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应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综合防治措施,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其应用效果。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改变棉花生长环境或使用物理手段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防治措施有下列几种:1. 清除病虫源。

定期清理棉花园地周围的杂草和枯叶,消除病原体和虫源。

此外,应加强地下水和灌溉水源的管理,以防止病原体和虫害的传播。

2. 覆盖保护。

采用棉花覆盖膜或防虫网覆盖,可以防止虫害的入侵,并提供良好的微气候环境。

案例分析:某农户在棉花栽培区域周围铺设了防虫网,有效防止了棉花蚜虫和棉红蜘蛛的入侵,大幅降低了虫害的发生率。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生物防治的优势在于对环境友好,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并减少对农作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以下是常见的生物防治措施:1. 天敌引入。

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棉花蚜虫。

2. 寄生植物利用。

选择寄生植物来吸引害虫,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例如,选择寄生性草本植物来吸引棉红蜘蛛。

案例分析:某种植园引入天敌捕食性昆虫——瓢虫来控制棉花蚜虫的数量。

棉花病虫害防治

棉花病虫害防治

棉花病虫害防治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南方地区。

然而,棉花在种植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棉花产量和品质。

因此,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病虫害的分类和特征在棉花生长期间,病虫害种类繁多。

根据其特征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病害:主要包括棉红蜘蛛病、棉花黄萎病、棉花立枯病等。

这些病害主要通过病原菌和真菌等传播媒介引起,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2. 虫害:主要包括棉铃虫、棉蚜、棉花象、棉铃花象等。

这些虫害以吮吸植物汁液为生,导致棉花受损、减产甚至死亡。

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为了有效防治棉花的病虫害,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特点,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棉花生长初期,要加强对苗期病虫害的预防。

可以选择健康的种子,培育健康苗期,加强苗期管理,减少病虫害的侵袭。

此外,还可以采用轮作和间作的方式,增加棉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合理用药,科学喷洒:病虫害防治中,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该选择对目标病虫害具有高效杀灭作用、对环境污染小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喷洒。

同时,还应注意药剂的浓度和喷洒时间,以获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3. 机械防治,体力干预:机械防治主要是指利用人工手段进行病虫害的清除和截击。

例如,可以使用虫灯、黄贴等工具来吸引和捕捉害虫,减少害虫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进行人工摘果、人工拔除受害植株等操作,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通过引入天敌,如寄生蜂、蚜虫天敌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害虫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有益土壤微生物进行施肥和土壤调理,提高棉花植物的综合抗病虫害能力。

5. 环境调控,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病虫害的滋生往往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合理调控棉花周围的环境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棉花常见病虫害

棉花常见病虫害

棉花常见病虫害一、棉铃虫1、危害特点:棉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棉花的蕾、花、铃,影响棉花的正常发育和开花结铃,造成烂铃、落铃,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该虫具有喜温喜湿的特性,在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0-80%时最适宜繁殖。

夏季阴雨天多,棉田湿度大,有利于棉铃虫的繁殖和发生。

2、防治方法:要抓住防治适期,狠治一代,控制二代。

在做好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把住“三关”,即卵孵化盛期至一龄幼虫高峰期为第一防,二龄幼虫高峰期为第二防,三龄幼虫高峰至四龄幼虫高峰为第三防。

第一代要采取“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的防治策略。

在三代棉铃虫发生期间,根据虫情调查和测报资料,掌握在三代三龄前进行防治。

药剂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常规农药喷雾防治。

二、棉红蜘蛛1、危害特点:棉红蜘蛛以成虫、若虫在棉叶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变黄、焦枯、脱落,并影响棉花的正常发育和开花结铃,对产量影响很大。

该虫喜高温干燥的环境,在温度20-30℃,空气相对湿度40-50%时繁殖迅速。

棉红蜘蛛的卵和成虫可耐受高温和干旱的能力较强,一般年份可存活到9月份。

7-8月份是棉红蜘蛛的繁殖期,8-9月份是棉红蜘蛛的危害盛期。

2、防治方法:药剂防治可选用20%哒螨酮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三、苗蚜1、危害特点:苗蚜以成蚜、若蚜在棉花幼苗嫩叶背面或嫩茎上吸取汁液。

受害叶片卷缩,严重时造成棉株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苗蚜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在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70%时最适宜繁殖。

春季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易诱发苗蚜大发生。

2、防治方法:药剂可选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常规农药喷雾防治。

喷雾时喷头朝上,使药液喷到叶面上而流不到茎杆上。

喷雾力求均匀周到,使茎叶充分湿润。

四、金刚钻1、危害特点:金刚钻以成虫、若虫在棉花幼苗期钻蛀棉株嫩头、嫩叶及蕾铃,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发育和开花结铃。

棉花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棉花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棉花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种植技术的改善,棉花产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高。

然而,棉花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依然严重影响着棉农的收益和生产效益。

为了有效地控制棉花的病虫害,保证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棉花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棉花种植中的病害防治1. 灰霉病灰霉病是棉花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通过孢子传播。

灰霉病的发生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为了防止灰霉病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氮肥,但不要过量,以避免棉花茎秆过长,造成潮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增加病菌的滋生。

(2)清除病残体:病残体是灰霉病病菌的潜在来源,及时清除受感染的植株和残余物,减少病菌的传播。

(3)间断灌溉:保持适度的土壤湿度,避免频繁的灌溉,通过合理的间断灌溉,有助于减少病菌的繁殖。

2. 棉花黄萎病棉花黄萎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传播性病害,其主要侵袭棉花的根系,导致黄化、凋萎和死亡。

为了有效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可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耐黄萎病的栽培品种是预防此病害首要的方法。

(2)轮作休闲:避免棉花连作,通过合理的轮作休闲,可以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滋生和传播。

(3)化学防治:定期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洒,以减少病菌的数量。

二、棉花种植中的虫害防治1. 棉铃虫棉铃虫是棉花种植中最常见的虫害之一,以幼虫期对棉花作物为害。

为了控制棉铃虫的数量和影响,可采取以下措施:(1)天敌引进:引入棉铃虫的天敌,如寄生蜂等,来控制其数量。

(2)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选择安全、环保的产品,确保喷洒效果。

2. 蛾类虫害蛾类虫害是棉花种植中常见的害虫,主要以蚕蛾和棉铃虫为代表。

为了有效地控制蛾类虫害,可采取以下措施:(1)灯光诱捕:在棉田周围设置灯光陷阱,吸引蛾类害虫飞入,随后被黏板捕获,从而减少害虫数量。

(2)性信息素抓捕:利用蛾类的性信息素进行抓捕,降低繁殖率。

《棉花病虫害防治》课件

《棉花病虫害防治》课件

05 棉花病虫害防治 的未来发展与展 望
新技术、新方法在棉花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 2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棉花 病虫害,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
精准农业技术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棉花病虫 害的精准监测和预警,提高防治效果。
3
新型农药与施药技术
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同时采用 无人机、智能施药等新技术,提高防治效率。
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耕作制度、轮 作换茬、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创造 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从而达到 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选用抗病、抗虫性强的棉花品种,合 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 及时除草等,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 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
棉花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与防治意义
传播途径
棉花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气流 传播、雨水传播、昆虫传播等。
防治意义
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 生和传播,保障棉花的正常生长和生 产,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02 棉花常见病虫害 识别与防治
棉铃虫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 ,主要危害棉花的花蕾和幼铃,
04 棉花病虫害防治 实践与案例分析
某地区棉花病虫害防治实践
防治措施
该地区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包 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 治等手段,有效控制了棉花病虫
害的蔓延。
防治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地区的 棉花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棉
花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经验教训
在防治实践中,该地区也遇到了 一些困难和挑战,如防治技术的 推广难度、农民的防治意识不足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由于棉花生长周期长、病虫害较多,使得棉花生产过程中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影响农民的收入。

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棉花的高产高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棉花主要的病虫害包括红蜘蛛、棉铃虫、棉若虫、白粉病、黄萎病等。

这些病虫害的侵害会导致棉花叶片、果铃和茎秆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同时还会影响棉花品质。

科学合理地预防和控制棉花病虫害,对于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实现稳定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棉花病害,主要为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

白粉病多发生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受病害侵害的棉花叶片上会出现白色的霉层,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脱落。

白粉病严重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了棉花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是预防白粉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选择抗病品种对于减少病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

2.合理密植:适当的密植可以减少叶片之间的通风和透光,降低病害发生的机率。

3.合理施肥:施用适量的钾肥和磷肥,增强棉花的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及时使用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控制,选择安全、有效的药剂,及时进行喷雾处理。

5.灭菌处理:病害严重时,可采用灭菌处理方法,对于已受到严重侵害的叶片进行剪除或者焚烧处理,减少病害的传播。

(二)黄萎病黄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

黄萎病会导致棉花的根系受损,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1.旋作休耕:在黄萎病发生的地块,不要连续种植棉花,可以改种其他作物,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适当施用大量的有机肥和磷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3.用药防治:黄萎病的病原菌存活在土壤中,在发病严重的地块,可选用药物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4.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灰霉病(一)红蜘蛛红蜘蛛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棉花叶片。

导致棉花产量低的原因

导致棉花产量低的原因

导致棉花产量低的原因棉花产量低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原因。

1.气候条件不利:棉花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日照等。

如果气温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棉花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2.病虫害的侵袭:棉花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如棉铃虫、棉红蜘蛛、灰飞虱等。

它们会大量吸食棉花的汁液或损害棉花组织,导致棉花生长不良,产量降低。

3.土壤质量不适宜:棉花对土壤的要求比较苛刻,它需要富含养分、排水良好的土壤。

而如果土壤质量差,如养分缺乏、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或者土壤过于粘重等,都会对棉花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水资源短缺:棉花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特别是在关键的生长期,如开花和棉铃组织形成期。

如果水资源短缺,会导致棉花生长缓慢、开花率下降,从而导致产量减少。

5.种植技术不当:种植棉花需要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撑,包括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如果种植者对这些技术掌握不足,如使用不合适的施肥量、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或者不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等,都会导致棉花产量降低。

6.缺乏科学育种:科学育种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抗病虫害的品种,可以提高棉花的适应性和抗性。

然而,如果缺乏科学育种的支持,品种的生长潜力和抗性都会受到限制,导致产量低下。

综上所述,棉花产量低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不利、病虫害的侵袭、土壤质量不适宜、水资源短缺、种植技术不当和缺乏科学育种等。

要提高棉花产量,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合理施肥、科学调控水资源、加强病虫害防治、选用适应性好的品种等,以提高棉花的生长质量和产量水平。

棉花病虫害种类

棉花病虫害种类

棉花病虫害种类
棉花病虫害的种类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虫害:
病害:
1. 棉花黄萎病:由黄萎菌引起,会导致棉花植株叶片黄化和枯萎,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死亡。

2. 棉花炭疽病:由炭疽菌引起,会在棉花上形成黑色病斑,严重时会导致落花和减产。

3. 棉花青霉病:由青霉菌引起,会导致棉苞和种子受到霉菌感染,降低棉花质量和种子发芽率。

4. 棉花纹枯病:由纹枯病毒引起,会导致棉花叶片出现黄化和纹枯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减产。

虫害:
1. 棉蚜:吸食棉花叶片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干枯和落叶,严重时会导致减产。

2. 棉铃虫:以幼虫为害,吃食棉花叶片和苞棉,造成棉花减产和品质下降。

3. 棉铃虫:以幼虫为害,吃食棉花叶片和苞棉,造成棉花减产和品质下降。

4. 棉红蜘蛛:吸食棉花叶片汁液,导致叶片萎缩、黄化和凋落,严重时会导致减产和死亡。

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还有其他很多的棉花病害和虫害。

为了防治病害和虫害,农民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如合理的施肥、病虫害防治剂的使用、定期清理田间杂草等。

浅谈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浅谈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浅谈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

棉花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做好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病虫害种类、防治技术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棉花的病虫害种类相对较多。

常见的病害有黄萎病、灰斑病、叶枯病等,常见的虫害有棉铃虫、棉红蜘蛛、棉铃虫等。

这些病虫害会造成棉花生长不良、减产甚至死亡。

及早发现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非常重要。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是必要的。

对于病害,常见的防治方法有喷洒药剂、病害源株清理等。

喷洒药剂时要选择剧毒性小、留膜性好且对环境友好的农药,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

及时清理病害源株,防止病害扩散也是有效的措施。

对于虫害,常见的防治方法有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采用天敌或寄生虫来消灭害虫,如使用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

化学防治则是使用农药喷洒,同样要选择环保、低毒、高效的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新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棉花病虫害的防治。

无人机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喷洒农药,避免过量喷洒和浪费,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培育出抗虫、耐病的棉花品种。

传感器技术可以用于监测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防治效果,还提高了棉花种植的生产效率。

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是棉花生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不同病虫害的及早发现和合理处理,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和采用新技术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全面种植,棉田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明显减少,但农田生态和气候条件使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和程度呈现较大变化,棉蚜、棉叶螨、枯黄萎病、棉盲蝽成为棉田主要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一、棉花苗期病虫害主要以立枯、猝倒病为主,在苗期低温、多雨、重茬、播种过早等因素是棉苗病多发的重要原因。

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0-7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36%棉枯净可湿粉剂10-15克/亩,兑水15公斤顺棉苗茎杆喷雾,间隔5-7天,再喷一次。

二、棉蚜:苗蚜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后,当卷叶率达30%以上时开始防治,6月中旬-7月下旬是棉蚜为害盛期,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15%金好年乳油1000倍进行茎叶均匀喷雾。

蕾铃期伏蚜发生时,由于温度高,可选用3%啶虫脒乳油2000倍加40%毒死蜱1200倍防治蚜虫兼治其它害虫。

棉株封行后,还可用80%敌敌畏乳油220ml/亩,兑水5公斤,晴天无风的傍晚撒于棉垄间,对伏蚜效果较好,并可兼治棉花红蜘蛛。

三、棉叶螨:5月上旬开始在棉花田点片出现,此时气温较低,繁殖速度慢,单叶螨量较少,棉苗受害较轻。

6月初-7月下旬,气温很快上升,棉叶螨开始大量繁殖,集中危害,干旱年份为害猖獗。

可选用15%扫虫螨净乳油1500倍、或1.8%阿菌素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四、棉盲蝽:近年,棉盲蝽对棉花的为害逐年加重,化学防治时期在6月中下旬,此期棉花植株比较幼嫩,如遇多雨,棉田相对湿度大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棉盲蝽的危害,该时期是防治关键期,可选用40%久效磷乳油200倍液涂茎防治。

在棉花蕾期、在铃期,可选用5%啶虫咪乳油3000-5000倍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同时兼治棉铃虫。

五、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在我区一年发生四代。

主要以第二、三代为害棉花,以幼虫蛀食蕾、花、铃造成为害为主,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

棉花病虫害的防治与预防

棉花病虫害的防治与预防

棉花病虫害的防治与预防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然而,棉花生长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病虫害威胁,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和预防棉花病虫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就棉花病虫害的防治与预防进行探讨。

一、病虫害的分类及危害棉花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棉花枝枯病、棉花灰斑病、棉花落花病等;常见的虫害有:棉铃虫、棉蚜、红蜘蛛等。

这些病虫害对棉花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棉花产量减低,甚至完全损失。

二、防治措施(一)病虫害的预防措施1. 种植抗病虫害棉花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棉花品种进行种植,这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2. 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适当增加棉花的种植密度,可提高棉花植株间的空气流通,减少病菌和害虫的传播。

3. 做好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株和虫卵,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环境。

4.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保持适宜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增强棉花的抵抗力,降低病虫害感染的机会。

(二)病虫害的治理措施1. 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使用农药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菌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和施用含有有益细菌的制剂,使其与害虫竞争或感染病菌,遏制病虫害的蔓延。

三、病虫害防治的注意事项1. 观察田间的病虫害情况:定期巡视棉田,及时观察并记录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合理轮作: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田块情况,在棉花连作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轮作,减少棉花病虫害的发生。

3. 保持田地清洁:保持田地和周边环境的清洁,减少杂草和有害昆虫的滋生,有利于棉花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措施,有效遏制棉花病虫害的发生。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结合具体的地域和病虫害类型,选择适合的防治方法和工具。

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才能保障棉花的正常生长和优质产出。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然而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病虫害会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病虫害的种类、防治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棉花的主要病虫害1. 病害棉花的病害主要有黄萎病、灰霉病、炭疽病等。

黄萎病是由黄萎病菌引起的,主要在幼苗期发生,病变部位由绿变黄,最终枯死。

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主要在开花期发生,叶片和花朵上出现灰色霉状物,严重时整棵植株都会枯萎。

炭疽病是由炭疽霉引起的,主要在果实上发生,出现黑色的圆形斑点。

2. 害虫棉花的害虫主要有棉铃虫、棉红蜘蛛、棉铃虫、棉 bollworm 等。

棉铃虫的幼虫主要危害棉花的生殖器官,造成棉铃和棉籽的减产,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株凋零。

棉红蜘蛛主要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大量繁殖,造成叶片被吸干,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棉蚜虫主要危害棉花的叶片,造成叶片变黄、卷曲、枯死等现象。

棉铃虫则会在棉铃内产卵,幼虫在里面进食,造成棉铃减产。

1.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棉花病虫害防治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发现病虫害初期,可以选择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常用的杀虫剂有敌敌畏、拟除虫菊酯等;常用的杀菌剂有万灵磷、百菌清等。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要选择适量,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和药害。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释放天敌、使用有益微生物等。

释放天敌是指将天敌昆虫放入田间,让其捕食害虫,起到控制害虫数量的作用。

常用的天敌包括瓢虫、蚜虫敌、蜉蝣等。

有益微生物是指一些对有害微生物有杀灭或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制剂喷施或根部浇施等方式使用,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

3. 栽培管理良好的栽培管理是预防棉花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种植,其次要注意合理的密植密肥,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同时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采取轮作休耕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研究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其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进行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棉花主要病害1.棉红铃虫:棉红铃虫是棉花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以棉花的花蕾为食,进而影响棉花的开花和结果,严重时甚至导致棉铃变红及减小产量。

预防和控制棉红铃虫主要通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2.棉铃虫:棉铃虫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棉花害虫之一,寄生在棉铃中,并以棉铃为食。

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较大,不仅会导致棉铃减少,还会引起棉纤维劣质化。

控制棉铃虫的方法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3.棉蚜虫:棉蚜虫是棉花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以棉花的嫩叶为食,严重时会导致棉花的叶片脱落,减少棉花的产量。

棉蚜虫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二、棉花主要病害1.黄萎病:黄萎病是棉花的一种常见病害,其病原菌是黄萎病酵母菌。

黄萎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感染棉花的根部,导致根部腐烂,棉花的生长受阻,并且会使植株变黄,最终导致死亡。

防治黄萎病主要采用轮作和合理施肥等方法。

2.灰斑病:灰斑病是棉花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是灰斑病菌。

灰斑病主要通过风雨传播,在湿热的环境中发生较为频繁。

灰斑病会导致棉花的叶片上出现黑色斑点,严重时会引起叶片凋落。

防治灰斑病主要采用化学防治和合理施肥。

3.棉花霉病:棉花霉病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空气、水、虫媒等途径传播。

棉花霉病会导致棉铃和纤维上生长霉菌,严重时会导致棉铃变黑、软、腐烂,棉纤维变黄、松散。

防治棉花霉病主要采用化学防治和病害监测。

为了有效防治棉花的病虫害,需综合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栽培措施等多种手段。

1.化学防治: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包括杀虫剂、杀菌剂等。

但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2.生物防治: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或者利用生物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引入寄生虫或捕食者来控制害虫的数量,或者使用杀菌菌剂来控制病害菌的繁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全面种植,棉田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明显减少,但农田生态和气候条件使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和程度呈现较大变化,棉蚜、棉叶螨、枯黄萎病、棉盲蝽成为棉田主要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一、棉花苗期病虫害主要以立枯、猝倒病为主,在苗期低温、多雨、重茬、播种过早等因素是棉苗病多发的重要原因。

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0-7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36%棉枯净可湿粉剂10-15克/亩,兑水15公斤顺棉苗茎杆喷雾,间隔5-7天,再喷一次。

二、棉蚜:苗蚜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后,当卷叶率达30%以上时开始防治,6月中旬-7月下旬是棉蚜为害盛期,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15%金好年乳油1000倍进行茎叶均匀喷雾。

蕾铃期伏蚜发生时,由于温度高,可选用3%啶虫脒乳油2000倍加40%毒死蜱1200倍防治蚜虫兼治其它害虫。

棉株封行后,还可用80%敌敌畏乳油220ml/亩,兑水5公斤,晴天无风的傍晚撒于棉垄间,对伏蚜效果较好,并可兼治棉花红蜘蛛。

三、棉叶螨:5月上旬开始在棉花田点片出现,此时气温较低,繁殖速度慢,单叶螨量较少,棉苗受害较轻。

6月初-7月下旬,气温很快上升,棉叶螨开始大量繁殖,集中危害,干旱年份为害猖獗。

可选用15%扫虫螨净乳油1500倍、或1.8%阿菌素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四、棉盲蝽:近年,棉盲蝽对棉花的为害逐年加重,化学防治时期在6月中下旬,此期棉花植株比较幼嫩,如遇多雨,棉田相对湿度大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棉盲蝽的危害,该时期是防治关键期,可选用40%久效磷乳油200倍液涂茎防治。

在棉花蕾期、在铃期,可选用5%啶虫咪乳油3000-5000倍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同时兼治棉铃虫。

五、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在我区一年发生四代。

主要以第二、三代为害棉花,以幼虫蛀食蕾、花、铃造成为害为主,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

可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1)物理防治:在棉花集中种植区安装开昂科技巴克星太阳能杀虫灯,每60亩配备一套,连片使用效果更佳。

(2)化学防治:可选用90%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或1.8%阿维茵素3000-4000倍进行茎叶喷雾,间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后期扫残时可用20%辛灭乳油1000-1500倍,20%水胺硫磷1000倍或20%氰马乳油1500倍均匀喷雾。

六、棉花枯、黄萎病:都是为害棉花的维管束组织的病害,引起棉花叶片变色、干枯、脱落萎蔫等症状,严重时连片枯死,严重影响产量。

可在棉花蕾期用枯黄萎灵每亩40克兑水喷雾(最好是连喷带灌)3-4次。

七、甜菜夜蛾:属杂食性害虫,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严重,虫龄不整齐,高温干旱气候因素和多种作物混种的栽培条件有利于甜菜夜蛾的发生,一般管理粗放,杂草多的棉田发生较重。

可选0.2%甲维盐1500倍或25%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均匀喷于棉株和田间杂草上,连喷2-3次,效果较好。

编辑本段棉花常见病虫害1、病害1)棉苗立枯病英文名称:Cotton Rhizoctoniosis拉丁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Chn为害作物:棉花为害症状:棉花播种后,种子萌动但还未出土之前,就可因立枯病菌侵害造成烂种烂芽。

棉苗出土后,在接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凹陷,腐烂,严重的可以扩展到茎的四周,凹陷加深,颜色黑褐,棉苗枯死。

病株叶片一般不表现特殊症状,仅仅表现枯萎;但也有棉苗受害后,在子叶上有黄褐斑,最后病斑破裂,脱落,形成穿孔。

受害棉苗及周围土壤中常有菌丝粘附。

多雨年份,现蕾开花期的棉株也可受害,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表皮腐烂,露出木质纤维,严重的可折断死亡。

感病部位,有时出现瘤状病变。

病原菌形态特征:不产生孢子,产生菌核,由菌丝与菌核繁殖侵染。

在培养基上菌丝匍匐,蛛网状,粗壮,生长迅速,初无色,渐成褐至棕褐色,有隔,分枝处常呈直角。

老菌丝常为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由桶形细胞菌丝交织而成,无一定形状,浅褐至深褐色,质地松。

有性时期的担孢子,仅在高温酷暑、高湿条件下生成,一般不易发现。

发病特点:棉苗立枯菌主要营寄生生活,也可腐生。

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存活可数月至几年。

带菌土壤和土壤中的病残组织是本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种子也可传染。

在16~25℃时,侵染发病严重。

耐酸、碱性强,在pH2.4~9.2均可生长,因此分布很广。

在低温多雨年份,常造成严重为害。

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土壤,病菌在土壤中以菌丝、菌核腐生越冬,次年侵染棉苗,并可当年在田间再侵染。

防治方法:1.在精选棉子的基础上实行化学为主的种子处理主要是棉花种子的脱绒,使用消毒棉子和保护棉子的化学药剂2.加强耕作栽培管理3.探索并寻求新的防病壮苗的措施选用多基因抗性和多抗品种4.春季低温年份必须进行拌种处理20%稻脚青(甲基砷酸锌)可湿性粉剂250克与5克细土或草木灰混合均匀,然后与50克棉子拌匀,现拌现播,或以20%稻脚青1000倍液作棉苗灌根;或以40%五氯硝基苯粉剂1000克(有效成分400克)与100克棉子拌种。

常用药剂: 稻脚青五氯硝基苯2)棉苗炭疽病英文名称:Cotton anthracnose拉丁学名:Colletotrichum gossypii Southw为害作物:棉花为害症状:棉苗出土前被害,下胚轴和幼根变褐腐烂,被害轻者可以出土。

病株基部最初出现红褐色小斑,后成紫褐色略凹陷的短条斑,边缘红褐色,严重时失水纵裂,幼苗枯死。

子叶受害,多在叶缘出现黄色或灰褐色圆形或半圆形病斑。

干燥条件下病斑受到抑制,边缘呈紫红色。

茎部被害,出现暗黑色圆形或长形病斑,以后凹陷,表皮破裂,气候潮湿时可产生桔红色粘分生孢子团。

遇干燥气候,木质部裂开,露出纤维,最后枯死。

病原菌形态特征:有性世代为子囊菌纲的棉小丛壳菌[Glomerella gossypii(Southwo.)Edg.],在自然条件下极少出现子囊。

子囊壳暗褐色,球形或梨形,有突出喙孔,埋生于寄主组织内。

子囊棍棒形,无色、有侧丝与子囊混生。

子囊孢子8个,作1行或2行排列,单胞,椭圆形,无色。

无性世代分生孢子生于孢子梗上,呈浅盘状排列。

分生孢子盘周围生有刚毛,暗褐色,上端尖而透明,基部黄褐,有2-5个分隔。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或短棒形,多数聚生时呈粉红色。

分生孢子梗短。

发病特点:炭疽病菌主要通过棉种携带传播,其次是土壤中的植物病残体。

病菌在种子表面可存活6个月;在种子内部可存活1年以上。

土壤中的病菌可存活12~15个月。

越冬后的病菌随棉籽萌发侵入子叶和幼茎,在病部形成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再侵染源。

最后,病菌在棉种或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温湿度对发病有密切影响。

棉花苗期遇低温多雨,最易得病,1O℃以上即可侵染,致病适温为18~19.5℃。

除温、湿度外,棉苗龄与发病关系密切,在长江下游棉区,出苗15天内的棉苗发病最重,以后棉苗渐大,抗病力增强,发病程度逐渐降低。

防治方法:选用质量好的无病种子或用隔年种子作种,并彻底进行种子消毒消毒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五多合剂,种衣剂1-3号,棉子用量为300-500克药剂拌100克棉子。

常用药剂: 多菌灵3)棉枯萎病英文名称:Cotton Fusarium wilt拉丁学名:Fusarium oxysporum Schl.sp.vasinfectum(Atk.)Snyder et Hansen为害作物:除侵染棉花外,决明、秋葵、大豆、烟草、锦葵、苜蓿、咖啡、印度麻、蓖麻、木槿。

小麦、大麦、玉米、高梁、蔗、甘薯、大豆、豌豆、红麻、向日葵、烟草、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笋瓜、牛角椒、芝麻、花生、马铃薯、赤豆、扁豆等。

为害症状:棉枯萎病菌能在棉花整个生长发育季节侵染和为害棉花,在自然条件下,苗期感病的棉株在播种后1个月左右即可显露症状,定苗至现蕾期,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棉苗大量萎蔫、死亡,夏季高温季节,病菌生长受到抑制,病势发展缓慢,症状呈现隐蔽,至秋季多雨,气温下降,病蓖生长旺盛,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

一、苗期症状:棉枯萎病在棉花子叶期即可发病,常见的症状有:1、黄色网纹型:是棉花枯萎病早期典型症状。

棉株子叶或真叶匠叶脉褪绿,变黄,而叶肉部分仍保持绿色,叶片局部旺现黄色网纹。

叶脉变黄多由叶缘或顶部开始,逐渐向内扩展,形成块斑。

最后叶片凋萎、干枯、脱落,植株死亡。

2、黄化型:子叶或真叶多从叶缘开始,叶片的局部或全部变黄,但不呈现网纹,叶片最后枯死,脱落,叶柄和茎导管变褐。

3、紫红型:早春气温偏低且不稳定,罹病棉株的子叶或真叶局部或全部变成紫红色,大叶片上形成块斑或全叶变为紫红,随之叶片枯萎,脱落,棉株死亡。

紫红病部的叶脉也呈现出红褐色。

4、青枯型:幼苗或子叶突然失水,叶片呈现失绿,变软,下垂,植株青枯、死亡。

但叶片并不脱落,植株仍保持青绿色。

5、皱缩型:受病植株在5-6片真叶期有些叶片往往出现皱缩、畸形,叶色深绿,叶片变厚,节间缩短。

病株比健株明显变矮。

但并不枯死。

黄色网纹型、黄化型叶紫红型的病株,都可出现皱缩型症状。

二、成株期症状:棉枯萎病成株期症状表现颇不一致,常见的是植株矮缩。

病株叶片深绿,皱缩不平,叶片变厚叶缘向下卷曲,主茎和果枝节间缩短,有时旦现扭曲。

有些植株受病后半边表现病态,另半边仍可生长,形成半边枯萎。

罹病重的棉株,早期枯死。

轻病株虽可带病存活。

俣产量受到严惩影响。

三、枯、萎病混生病株症状:在棉枯、黄萎病混生病田,两种病害可以同时侵害一个棉株,表现的症状就更为复杂,这样的病株叫混生病株,症状叫同株混生型。

同株混生型的症状可分为三种类型。

1、混生急性凋萎型:多在铃期发生,同一病株上表现有枯萎病和黄萎病的两种症状,有些叶片表现黄色网纹型、紫红型或黄化型证状,而另一些叶片则表现为黄萎病的掌状斑驳。

这种病株发病快,病势猛,叶片迅速脱落,棉株死亡。

2、混生慢性凋萎型:同一病株苗期先出现枯萎病症状,植株矮缩、瘦小,有些叶片出现黄色网纹、至蕾铃期又出现黄萎病症状,叶片显露黄褐色掌状块斑。

但病情发展缓慢,棉株一般不会迅速枯死。

3、矮生枯萎型:病株低矮,只有30-40厘米,上部叶片皱缩、变厚,叶片浓绿、叶片皱缩,但不表现其他症状;另一种是棉株下部叶片出现网纹块斑,紫红块斑或掌状斑驳,经分离,在同株上可有枯、黄萎两种病原菌。

病原菌形态特征:棉枯萎病原刀菌的菌丝透明,有分隔,在侧生的孢子上生出分生孢子。

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新月形或稍直;薄壁;顶端细胞较窄细,有的呈喙状弯曲;足细胞明显或不明显;一般有3个分隔,最多的可达7分隔。

大小为2.6-4.1微米×22.8-38.4微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