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论文
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论文
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论文摘要:语文这门学科是由语言和文学两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文学。
而文学作品的最主要特征就是用形象反映生活。
因此这门学科的主要思维形式是形象思维,这也是文学与其他科学的区别之处。
文学作品从作者的创作到读者的阅读都离不开形象思维。
传统语文评价从目的上看,的强调甄别作用,关注评价结果而忽略评价本身的意义,背离教育的本质,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从内容上看局限于测试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和语文技能的运用,内容较单一,忽视了语文素养丰富的内涵,与新课程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都不适应;从方法上看偏重静态的考查学生的现状,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纸笔的测验法且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忽视学生思维过程的个体差异,同时也无法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并及时反馈,给与指导帮助。
因此随着语文课程改革,逐步建构促进学生发展的语文评价体系,已经成为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如何改变传统评价中的弊端,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的学生的发展”着眼,结合一定的教学实践,尝试着采取了三个变化:(一)、结果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任何一种评价都与该事物存在的目标相一致的,正如泰勒所言评价是一个过程,“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个过程是为了证明课程和教学行为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如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也是语文学科评价的目的。
而语文素养的内涵极丰富,不仅包括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评价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包括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包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正确的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价值观等,可见一张试卷是很难评定和甄别的,于是我们尝试着采用结果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既保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又能对学生的将来发展负责,并充分保护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主一从定目标—关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思考(共五则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主一从定目标—关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思考(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主一从定目标—关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思考一主一从定目标——关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思考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每一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而要回的问题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尤其困难!为什么呢?因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必然要涉及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认识,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内容的认识,以及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而就目前的语文学科研究状况看,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存在着争议。
在这里笔者无意于解决(也无力解决)存在于这些问题上的争议,只是根据个人的思考和实践拿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作用每一门学科都具备静态的知识和动态的运用。
建立起来的学科系统的是静态知识,在课堂上通过对这些静态知识的认识与探究过程的展示,传授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是语文课堂的显著特征。
汉语是以字、词为基础的语言,而且汉语的知识丰富,内容庞杂,缺乏系统体系和规律,所以汉语的习得是一种散点的过程。
怎么面对这个散点的学习过程呢?古人的经验值得我们探讨,那就是“学与思”。
怎么“学”怎么“思”呢?“博”学、“深”思!博学意味着开广泛阅读、增长见闻;深思则是精体独悟、通达事理,前者是从广度上说的,后者是从深度上说的,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但是如果把“博”和“深”引入课堂里来,还是不够的。
因为二者依然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具体操作起来困难就比较大了。
那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呢?笔者认为我们的课堂应该起到“博中指精”“深中指法”的作用。
就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说,学生的生活状态下阅读是一个“博”的过程,但这个博难免驳杂不纯,不经常筛选和归纳的知识缺乏利用的价值,因为生活中的阅读更多时候的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阅读。
这种阅读无疑是低效的,而且由于阅读条件和个人趣味的影响,使得学生的阅读面往往趋于狭窄。
,浅谈语文教学目标的叙写(共5篇)
,浅谈语文教学目标的叙写(共5篇)第一篇:,浅谈语文教学目标的叙写浅谈语文教学目标的叙写摘要: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对语文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本文笔者从当前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重点探讨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目的是为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指导和借鉴,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字:语文教学;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目标设计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对整个语文教学起着制约和指导作用,并且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但是在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违背了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导致了语文教学的随意性,不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教学目标制定的问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目的的制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语文教学目标不合理和制定方法不科学的方法,严重的阻碍了语文教学之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混淆课程目标是学生应达到的水平,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一个总体的指导思想,而教学目标是在一节课或者是几节课中学生要达到的要求。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是课程目标,而对于在对句子的理解中,得出哪些是优美的,美在什么地方是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把握不明确,出现混淆的现象,导致了执行力度不强。
比如,在《我的老师》中,部分教师将培养学生热爱和尊敬教师等良好品德作为教学目标,但是过于笼统,不利于目标的执行和实现。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随意孤立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把重心放在教学环节中,在接触到教材以后,便机进行备课,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目标的随意性,不利于对语文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
语文课堂目标教学法实施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目标教学法的实施【摘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许多语文教师开始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实施了语文课堂目标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新课程课堂学生一、目标教学法的提出由于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呈现出单一、落后、封闭、专制等特点,不仅与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脱节,而且与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规律及生活实际相违背,严重地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素养的提高。
但是,由于多年的思维定势,要改变这种局面,对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新的挑战。
要取得课改的成功,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热情地、高度负责地投入课程改革的实践,必须彻底地更新观念,努力地转变教学模式,真正用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感悟。
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同时,张扬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二、理论依据1、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有思想头脑,有主动积极性,有潜在创造力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他们潜能和素质的环境。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3、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心强,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
三、研究目标1、课堂的教学目标从学生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从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为自主领悟、探索为主;从以学生“静听”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主;从“师→生”间的单项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生→本”的多向交流合作;从以学生机械学习为主转变为听、说、读、写多种练习活动的综合进行为主;从重视结论的掌握转变为重视对学习过程参与。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首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文学的学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知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文学教学。
首先,语言文字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包括汉字、词语、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系统的语言文字知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技能。
其次,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同时,阅读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再次,写作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文学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文学的学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定(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定第一篇范文:初中语文教学目标设定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设定,以实现对学生全面而人性的培养。
教学目标的确立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探究、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目标的分解与实施第一阶段:导入与激发兴趣1.教学内容:通过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学期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分享。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目标: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建立起积极的学习心态。
第二阶段:知识与技能的培养1.教学内容:进行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等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
3.教学目标: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理解性、应用性、创新性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第三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1.教学内容: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感受和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3.教学目标: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公民意识等方面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
浅谈语文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站在培养人的高度,提出课程目标涉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课程目标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层面,即为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其内涵是指师生在学习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学习过程的展示,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情感的陶冶,促进师生全面素养的提高。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始和归宿,或者说它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对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的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素养的提高。
能否科学地预设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是体现教师教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目标——在预设中把握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崔允漷教授指出“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
如果这一底线都坚守不住,过于重视生成性目标,教学就有可能走向‘无目的’误区”。
拟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组织起一种定向、有序、系统的教学活动。
1、转变观念,预设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念,要求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宰”变成课堂教学活动中平等的首席。
课前预设目标固然是教师的职责,但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却是学生。
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来表述预设目标,不仅仅表示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好地促使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案例1]:《台湾的蝴蝶谷》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陈述: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并采用画一画、贴一贴、演一演的方式,体会“飞过、穿过、越过、赶到”所描绘的蝴蝶聚会的生动情景,感受蝴蝶的勃勃生机,了解蝴蝶谷名称的由来。
2、结合图片和文字,理解“色彩斑斓、金灿灿、壮观”等词语的意思。
在品读美文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能感受蝴蝶谷的色彩美和蝴蝶翩飞的动态美。
小学语文教育目标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目标论文概要:不论年龄及学习阶段,语文教学都有着其明确的教育目标。
教师要借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选择,尝试不同的教学手段并及时进行课堂反馈,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可发现许多可用的教学选择,也可借鉴国内同行教学的经验促进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新课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小学语文课堂目标的定位也重新被提起。
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基础核心学科,语文科目担负着学生语言学习与交流技能的双向责任角色。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论证,并力求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策略体系,以为教育同行提供一定思路参考。
一、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创设语文教学是多样化知识内容的传授与交流。
不同的知识结构及文体特征,所应该采取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存在差异。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科知识与学生认知学习的衔接,通过模式创设完成语文教学的课堂目标。
(一)以问导学模式目前许多教育教学执行过程中,导学式的课堂设计是常态化选择。
而以问导学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板块中。
教师通过设置有阶段、有层次的问题,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等能力在回答中得到锻炼。
当然,学生也可参与到问题设置当中去。
如一年级上第六单元第13课《静夜思》设计时,笔者就在导入阶段提出一个问题,“小朋友,有没有离开爸爸妈妈的时候啊?离开后如果想他们,你会怎样去表达呢?”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会告诉爷爷奶奶让他们回来,有的则说会打个电话告诉爸爸妈妈……于是我继续问道,如果没有电话,你又一个人在外,家里又回不去,咋办?在孩子们思考时,我就顺势说道:“让我们来看看唐代大诗人在离家思念亲人时,他怎么办?”在讲解诗的过程中,我还时常鼓励孩子有不懂的提出来,并将问题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共同讨论解决。
以问导学的模式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了文章可能存在的内容含义,而且还通过参与提问与回答,走进文本深处,有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首先,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
其次,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多样化的。
语文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包括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在语言知识的传授方面,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和运用能力。
在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方面,应该注重选取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和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再次,语文教学的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语文教学的方法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和笔记,还应该注重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外阅读、写作指导等。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
最后,语文教学的评价应该是全面客观的。
语文教学的评价不应该局限于考试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如作业评定、课堂表现、课外阅读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例说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
例说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完成与编者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充分考虑与学生的对话的过程。
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师必须首先考虑到作者,编者的意图和语文教学的总导向性,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尤其是课时目标,它应该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链节,所有的课时目标之和就等于整个语文教学的总目标的完成。
所以每一个课时目标必须像指南针一样坚定不移地指向语文教学的总目标。
河南新乡武镇北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提出了制定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达到“六化”,即目标导学化、导学全面化、全面问题化、问题操作化、操作系列化、系列个性化。
这一顶真式理论体系有它自身的性,又有其整体的连贯性,曾为中学目标教学的研究和操作提供了可资借鉴、学习的条件。
尤其在新课标大力实施的今天,反思其经验的总结,把握其理论的内涵,探讨其实践的精髓,更觉其指导意义之远大,生命力之悠长。
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谈几点较为粗浅的认识,以便商榷。
1、目标导学化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要做到导教,又要便于导学。
要针对学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而不是要求,更不能成为教师给自己定的任务。
比如:《枣核》一文的目标体系中,有关章法目标的设置“使学生懂得以小见大的写法”,即是只注重教,而不注重学。
应该换成:“说说本文‘小’指什么?‘大’又指的什么?”这样,引起了学生的注意,造成了悬念,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达到了导教与导学的目的。
诸如:学习象征手法,领会借景抒情的方法,均忽视了导学,而只强调导教,都是不足取的。
总之,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时刻关注学生,联系学生,体现导与学的有机统一。
2、导学全面化这是知、情、行的有机统一,也是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包孕了知识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形成了整个目标体系。
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找准切入点、突破口,统筹安排,整体把握。
针对文本内容、特点,分层次、分梯度地设置目标、实现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发展目标的定位与组合。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论文摘要:我们要强化目标意识,始终咬定教学目标这座青山,备课时要多从语文本体、学生特点、文本个性等方面去斟酌、考量,使教学目标预设更加准确、精当,教学时要狠抓落实,步步到位,根据课堂生成对不恰当的预设进行微调,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
所谓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它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如路标般引领着教学过程顺利展开。
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
它是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原有的语文基础,以及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等因素,在课前所设定的教学所应达到的目标。
一、语文课堂需要设定的教学目标(一)德育目标学科课程是课程结构中的主题部分,它具有系统进行人类知识传递、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等特点;而课程不仅具有知识教学功能,而且具有思想教育功能。
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仔细地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教育因素的同时,充分地把教学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所选定的教学篇目在一定程度上都渗透着一定的思想内涵。
无论是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对大自然的陶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秀人物崇高品质的钦佩等无不渗透在语文课本中。
(二)知识目标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学中包括汉语言文字知识、文学知识、文章写作知识、文体知识、科学知识等。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也是非常难的。
语言文化知识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基础,教学好文化知识,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是互动的活动,教师是知识、信息的输出者,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收者。
我们只要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作为教学突破口,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论文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论文语文,我们母语教育的支柱学科。
其教学现状不理想的状态却让人无法释怀,究其根源,语文课堂教学大而空问题不容忽视。
下面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论文,欢迎参考阅读!摘要:语文是一门最具审美性、人文性的学科。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主要探讨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找到激活初中语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有效教学情境;高效;语文课堂如今,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课堂教学在表面的光鲜热闹中失去方向,偏离了语文教学所应实现的基本目标。
那么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其价值至少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教学情境应具备的几个方面1.方向性创设情境是为了高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所以,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分析当学生身处该情境中时,学生是否会产生与该目标相关的各种预期的心理感受,学生会做些怎样的、与学习目标相关的事情,会说些怎样的话,会问些怎样的问题。
当这些心理感受、行为、言语反映的特征能说明学生的自主探究时,所创设的情境才是可行的、必需的。
2.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完成积极的意义建构。
因此,在创设情境时必须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兴趣所在,使学生身处呈现的情景中时,能完整地体验"好奇"到"了解"再到"向往"的心理经历,然后在"向往"心理的驱动下,去主动完成任务的探究。
3.情感性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论文摘要:本文四个要素为准则所编写教学目标能避免传统方法的含糊性,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的教学目标无法用于指导和评价教学的问题。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活动后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教师希望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所表现的预期行为、所达到的预期结果。
它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和指南,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教学过程的方向和教学评价的依据,它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全过程。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1.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有的教师就把课堂放给学生,对学生听之任之,学什么由学生决定,这种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
有的教师还认为上课是不需要目标的,只要把全部的知识点讲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些行为都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没有目标,教学就是无效的。
2.行为主体错位教学目标考量的是学生在教学结束后的行为变化,所以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有的教师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使学生……”“培养学生……”“引导学生……”等,这种表达方式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使”“培养”“引导”这些都是对教师行为的表述,这就把教师当成了行为主体,是不正确的。
3.目标陈述过于笼统、抽象,缺乏观察性、可操作性教学目标是用来指导和评价教学活动的,所以行为的表述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易于评价的。
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活动中,教师经常使用“掌握”“认识”“理解”等比较笼统、抽象的行为表述方式,缺乏对学生学习之后预期结果的具体程度的描述,这种表述操作起来缺乏指导性,评价起来难于操作,课堂教学将很难实施。
4.预期结果表述过于空泛通过教师一节课的教学,教学目标试图达到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可实现、可测量的。
所以,教学目标的表述非常注重明确性和具体性,不能过于宏大和空泛。
然而有的教师常常把教学目标设计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等,这类目标过于抽象,仅仅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就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根本做不到的,教学效果也无法准确衡量。
语文教学目标确定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摘要】语文教学应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再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要正确确定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内容、注重重点、注重难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目标确定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学目标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在引领着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肩负着学生能力培养的重任。
此外,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以教育规律为依据,深入实现教学目标的”三维化。
在此,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践经验,对语文教学目标,做如下论述。
一、目前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我们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首先,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
一是教师没有吃透教材。
二是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高估或者低估了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
目标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目标内容茫然不知所措,加重学生思想负担,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目标要求过低,所教内容学生低年级已经理解并掌握,到了高年级还是不断训练要求,学生勉强学习,教学效率低,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
其次,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忽视语文本体性。
对教材没有进行深挖、吃透,灵活组织,导致教学目标的不明确。
要么面面俱到,凸显不出重点,加上补充大量资料,内容过多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要么目标确立过低,课堂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学生掌握不到实际知识。
教学过程中只是热闹的解读文本内容,忽视了语文本性。
二、如何合理确定语文教学目标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呢?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探讨:1、确定教学目标,要注重内容“注重内容”是指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一句话,就是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中心。
语文阅读教学,其本质就是理解内容,新大纲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是以理解为核心的。
学科教育论文 围绕教学目标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学科教育论文围绕教学目标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落实高效教学的关键。
就每一堂课而言,教师要针对本堂课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学情实际,确定切合实际课时目标,让学生一课一得。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
下面我就如何围绕教学目标,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提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我们必须首先知道何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
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小学他语文学科整体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的具体化。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只有在每上一节课之前,从学生的角度学习课文,从而知道本课的教学目标所在,这样才能在教学目标的提出上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因此,研究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实现,对于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相结合: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结合、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与教材相结合、与知识点相结合、与能力相结合、与品德教育点相结合、与知识的重难点相结合。
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可以提出如下教学目标:(1)识字学词,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对荷花喜爱的感情;(3)从感悟作家笔下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的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提出,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教学目标制定完整的课堂实施过程,在我们确定好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应该为这节课进行必要的准备,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依据我们知道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研究论文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研究论文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研究论文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研究论文华东师范大学的王荣生博士在其《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框架》一文,提出清晰的概念内涵、框架的中艺性以及框架解释力三个维度来衡量语文教学目标能否有效生成,也正式拉开了语文教学目标的研究序幕。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累积的经验,加上对近几年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研究的一些文献成果,总结了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研究的要点。
语文教学的目标,总体来讲,要研究的焦点应该放在语文教学与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界定、语文教学目标有哪些性质,在设计这些目标时要运用什么策略,以及研究语文教学目标的生成有什么价值作用等一些方面。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概念要清楚语文教学目标的概念,那么我们就要知道,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
根据今年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所要达成预期成果,是进行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归宿。
既然知道了教学目标,那么界定语文教学目标的概念也就不难了。
在界定语文教学目标概念时,还要清楚,首先,教学目标不是课堂教学目标,其次,教学目标也不等于每节课的课堂目标的相加的总和,要知道,这里,总的语文教学目标的整体功能是要大于每节课课堂教学目标功能相加之和的。
第三,还有区分出体系的和非体系的教学目标,要清楚的知道,语文课不等于其他门课程,不是由若干单元教学目标相加得出课堂教学目标,再由课堂教学目标加在一起得出总体的教学目标,它是网络性的,经由积累积淀形成的。
二、语文教学目标的性质目前,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性质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要明确教学目标是属于认知性的还是属于体验性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要分清语文教学目标是预设性的还是生成性的。
但是不管持哪种观点,教学目标既是起点,也是终点的逻辑没有不同。
当然,他们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只从课堂角度出发,并没有涉及宏观层面的展开。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探讨有效教学目标的性质,应该从六个维度来全面的解读:认知性的还是体验性的,预设性的还是生成性的,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是具体的还是模糊的。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试论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论文摘要:语文,我们母语教育的支柱学科。
其教学现状不理想的状态却让人无法释怀,究其根源,语文课堂教学大而空问题不容忽视。
因此夯实目标教学,强调树立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目标教学的概念和特征入手,谈了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方法等问题,强调了树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意识的重要性。
语文,我们母语教育的支柱学科。
其教学现状不理想的状态却让人无法释怀,究其根源,语文课堂教学大而空问题不容忽视。
调查发现,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目标仍常常被忽略。
在很多课堂上,有些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过于分散,更有甚者,有些语文教师的课堂根本没有目标可言,天马行空,任其发挥。
由于失去了教学目标的约束,一部分教师的公开课上得自由而散漫,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背后彰显出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分。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既与部分教师错误的思想观念有关,更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误解有关。
因此,笔者缀文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语文教学瓶颈的基点在于夯实目标教学。
我们仔细研读新课标,不难发现,夯实目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来就是新课改的应有之意。
因此共同探讨如何夯实目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亟须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参与。
一、旧话重拾,理性认识和看待目标教学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以来,目标教学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所谓目标教学,是指确立教学目标后围绕目标实施教学并根据目标评价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过程。
目标教学的称谓是我国为强调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故而称之。
具体而言,目标教学具有五个特征:一是以单元作为控制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
将教材按照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分为若干相对完整、独立的单元,在整体设计和分节授课的基础上,把单元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单元达标作为控制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步子,在实现单元目标后,再进行下一单元的教学。
语文课教学目标论文
语文课教学目标论文摘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切为了学生,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我们应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
我们需要不断尝试,给孩子一个健康、自由、自主发挥的学习环境,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甘做春泥,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
储存知识,苦练基本功。
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己在专业上的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语文课堂就是一条有待引发出来的生命之河。
这条生命之河需要教师开掘。
因此,教师授课的过程不是简单地重复教材,而是将相关知识整理加工后,条理有序准确明了地传给学生。
这个过程就是引发生命之河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将是一种开放性极大的活动,它要求教师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求知者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语文课的好坏有以下几个方面评价: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适度。
2、教材处理是否科学、正确。
3、教学思想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灵活。
4、教学效果是否明显、有效。
5、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凸现。
此外,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方面,如教师的知识底蕴、思维反应、教学语言、书写要求、朗读能力、课堂情绪,教态表现以及应变能力等也可做出适当的评价。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想上好一节课,我认为老师要有甘做春泥的精神。
要想上好一节符合标准的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有甘做春泥之资(一)储备知识现在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新课改无疑是解放了学生,而苦了老师,增大了老师的备课量。
有一句话这样说“给人一碗水,自己必有一桶水。
”而现在我觉得一桶水,只是传统教育形势下对教师的要求。
现在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远不止一桶水那么简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更多的知识,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成为一个“杂家”。
不但要有教学用的语文专业知识,还要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而且要对其他各门类知识的了解和涉猎。
语文课堂教学标准设定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标准设定论文概要:让语文课堂弥漫浓郁的语文味,是语文课成功的标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同时,不能过度追求热闹空洞的语文课堂,而是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语文回归到语文本质,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浓郁的语文味,并陶醉其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就是指通过议论纷纷、琅琅读书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体会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感受到语文特有的诗情画意和美感。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构建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恩?笔者通过分析目前语文课堂缺少语文味的原因,旨在探讨让语文味回归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语文课缺乏“语文味”的原因1.学生活动过多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老师广泛的认可,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践行。
通过组织活动,如角色扮演、教学游戏等,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课堂的热情,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然而,目前一些教师过于依赖活动的创设,课堂活动过度,这虽然能活跃课堂气氛,但是不能够增加学生对文本的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让语文课失去了语文本色,并不能取得高效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文时,有的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上台表演赛跑,煞有其事的一番表演,让座位上的学生哄堂大笑。
课堂气氛是活跃了,可是,深沉而浓郁的情感氛围,深刻而充满哲思的劝诫却没有在课堂中分析与展开,导致课堂完全失去了“语文味”,没有实现本篇课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2.上课讨论过滥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一些语文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分组讨论,让课堂看似热闹非凡,百花争鸣的景象,却更像是混乱不堪的“菜市场”,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没有实际意义,忽视了教学的目的,难以实现教学目的,语文味自然也是荡然无存。
3.非“语文味”过浓语文课缺少语文味很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没有处理好三维目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到不适当的位置,以至于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思品课、历史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论文
摘要:我们要强化目标意识,始终咬定教学目标这座青山,备课时要多从语文本体、学生特点、文本个性等方面去斟酌、考量,使教学目标预设更加准确、精当,教学时要狠抓落实,步步到位,根据课堂生成对不恰当的预设进行微调,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
所谓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它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如路标般引领着教学过程顺利展开。
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
它是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原有的语文基础,以及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等因素,在课前所设定的教学所应达到的目标。
一、语文课堂需要设定的教学目标
(一)德育目标
学科课程是课程结构中的主题部分,它具有系统进行人类知识传递、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等特点;而课程不仅具有知识教学功能,而且具有思想教育功能。
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仔细地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教育因素的同时,充分地把教学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所选定的教学篇目在一定程度上都渗透着一定的思想内涵。
无论是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对大自然的陶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优秀人物崇高品质的钦佩等无不渗透在语文课本中。
(二)知识目标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学中包括汉语言文字知识、文学知识、文章写作知识、文体知识、科学知识等。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也是非常难的。
语言文化知识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基础,教学好文化知识,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是互动的活动,教师是知识、信息的输出者,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收者。
我们只要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作为教学突破口,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比较鉴赏,开阔视野。
比较是观察、分析、整理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活动。
教学中具有可比性的内容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多进行横向或是纵向的比较训练,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从而更好地把握其中的思想艺术内涵,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视野。
通过比较鉴赏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技能目标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听说读写能力。
在这四种能力中,需要语文学科教学着重训练的是读写能力。
首先是读的能力。
阅读水平提高了,就能扩大阅读量,并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另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为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就是写作能力。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甚至生活学习中,积累大量而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写作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另外,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更好地带动听说能力的提高。
2.创造性思维。
教师的个性,首先表现在教学点切入的角度,这个角度与教师本人对文章的理解和教学理念息息相关。
一篇课文采取什么样的教学视角,从什么角度切入因人、因文而异,但是切入点必须真正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否则就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认识。
二、如何设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一)把握总体目标,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因此,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准确把握语文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来预设,切莫偏离方向。
这样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来预设,不仅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知识,还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规律,获得言语智慧,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体现了课程目标的三维融合。
(二)研读学段目标,体现课标年段特征
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设置了“阶段目标”。
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年段其目标要求也不尽相同。
如“联系上下文解词”这一要求,在第一学段定位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提出的学习目标是“了解”。
在第二学段则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提出了“理解词意”、“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等要求。
第三学段为“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逐步提出了“推想词意”、“体会表达效果”的目标要求。
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总目标。
(三)制订课时目标,凸显文本个性特点
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来实现的,每一篇课文,从它的价值形态看,都具有双重价值,即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
原生价值是指每一篇文章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传播信息的价值,即阅读价值。
研读文本时,教师要正确把握这种阅读价值,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对读者产生的精神影响、价值引导等。
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趋于程式化,无论什么样的课文教学目标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某种情感,明白某个道理”,千文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只注重教材的阅读价值,忽视教学价值。
而其教学价值恰恰就是体现文本个性,让学生得到“此文”而非“彼文”学习收获的重要原因。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突显文体特征、语言风格,突出文本“个性”,引导学生揣摩不同体裁、不同主旨、不同风格的文体的表达特色,从而习得言语规律。
(四)微调课时预设目标,促使课堂有效生成
预设的教学目标,大多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价值和学生的实际,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拟订的,它带有一定的普适性。
而实际的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生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
当预设的目标与实际教学不符的时候,我们要反思、调整预设的目标,根据课堂变化,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使目标更加适宜、精当。
这是每一节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所应具备的,是一种灵动,一种智慧。
我们要强化目标意识,始终咬定教学目标这座青山,备课时要多从语文本体、学生特点、文本个性等方面去斟酌、考量,使教学目标预设更加准确、精当,教学时要狠抓落实,步步到位,根据课堂生成对不恰当的预设进行微调,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