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气象科普工作 提高气象服务效益

合集下载

2023年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方案

2023年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方案

2023年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是为了提高公众对气象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推动全社会形成气象科学知识益于人民生活、助力社会发展的正确理念。

2023年,作为气象科普宣传的重要一年,我们将围绕气候变化、气候灾害预警、气象观测技术等方面展开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以期提高公众对气象知识的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宣传目标1. 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了解;2. 增强公众的气象观测技能和应对气候灾害的能力;3. 推广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对气象工作的支持和认可;4. 打造全民气象科学知识学习的氛围。

三、宣传内容1. 气候变化知识科普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展览、论坛等形式,介绍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原因和影响,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结合最新的气候变化研究成果,加深公众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引导公众在生活、工作和消费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2. 气象灾害预警科普以举办气象灾害预警科普活动为重点,通过制作宣传手册、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宣传讲座等形式,普及各类气象灾害的特点、严重性和应对方法,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气象灾害防御演练和救援行动,积极参与社区自救工作,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抵御气象灾害的良好氛围。

3. 气象观测技术科普通过举办气象观测技术科普展览、观测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介绍气象观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设备,提高公众对气象观测技术的认识和了解。

鼓励公众参与气象观测活动,加深对气象观测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四、宣传方式1. 专题讲座邀请专业气象学者和科普专家进行气候变化、气象灾害预警和观测技术等方面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公众传递最新的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

2. 展览活动组织气象科普展览活动,展示气象观测仪器设备、气象数据和图片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公众介绍气象知识和工作。

同时,配合展览活动,可以设置互动体验区,让公众亲身参与气象观测和模拟气象灾害应对,增加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气象科普工作是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气象科普工作是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气象科普工作是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第二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开幕式上讲话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刘英金(2003年12月5日)各位来宾、各位代表:第二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

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和秦大河局长向各位来宾、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辛勤耕耘在科普战线的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一贯支持、帮助、关心气象科普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预祝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大会是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性的气象科普工作会议,是气象行业学习、实践“三个代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推动全国气象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措施。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且还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制定各种计划,不断提高本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

《科普法》的颁布实施,是全面提高我国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是科技界和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

气象科普工作是国家科学普及工作的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一贯重视气象科普工作,全国气象行业的各有关单位,充分发挥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在气象科普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6年来,建立健全了科普工作的专门机构,为顺利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逐步打造出了气象台站对外开放的科普品牌,使气象台站成为气象行业联系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目前已拥有一批国家级、行业级科普基地和气象科普馆,使数以百万计的社会公众有机会感受到气象科学的魅力;我们还编辑出版了一批气象科普丛书,气候热门话题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这些成绩有赖于各级领导对气象科普工作的充分重视,有赖于投身科普事业的广大气象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

这些工作对于推动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未来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加强气象科普的重要性

加强气象科普的重要性

加强气象科普的重要性摘要:气象科普作为向公众传递气象科学知识的工具,承担着向公众推广和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重要任务。

然而,目前的调查表明,公众对于防灾减灾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气象科普的影响力有限。

因此,有必要加强气象科普工作,以提高公众的气象科学素养和防灾减灾意识。

气象科普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对农业、能源、交通等行业都有着重要影响,公众了解气象知识可以更好地适应气象变化,降低灾害风险,从而促进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气象科普的重要性,立足于服务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大众生活需求、提升公众气象科普素养。

分析了我国气象科普的发展现状,基于“太空天眼追日食”与“台风山竹”两件气象科普典型案例,分析了我国气象科普面临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气象科普的建议。

关键词:气象科普;科普内容;重要性1 引言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强调“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提高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对于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加强引导和培养公众的科学兴趣,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至关重要。

气象信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于公众的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安排。

气象部门要根据群众需要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更好地为民生服务。

然而,公众对气象信息和气象知识的认识仍然存在偏差,气象科普工作还有待改进。

气象部门要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创新气象科普的方法和手段,实现气象信息与公众需求相匹配的目标。

2 加强气象科普的重要性2.1 服务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有效地防灾减灾,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气象信息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企事业单位利用气象信息发掘商机,生产管理部门利用气象信息安排本部门业务活动。

准确及时地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对防灾减灾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期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的作用及建议

新时期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的作用及建议
新时期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的作用及建议
摘要: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是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本文主要结合新时期我国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现状,阐述了湖北省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的重要性以及气象科普宣传实践工作,接着探讨了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开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合理的气象科普宣传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气象科普宣传;作用;建议
4.2创新宣传方式,不断提升科普宣传的实用性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以及极端灾害性事件的增多,新时期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也应该不断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宣传内容应该具备一定针对性及实用性。在开展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时,需要有些侧重点,并依据各类人群不同需求,对气象科普宣传内容以及方式进行一些比较合适的调整。例如,在日常气象科普宣传活动中,对老年人及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向群众讲解,最好用简明易懂的语言阐述,耐心地为人们讲解气象科普知识、气象科技装备工作原理、12121声讯气象服务及多媒体触摸屏等各种气象信息服务手段,做到气象科普宣传让广大群众听得懂、有兴趣、记得住、用得上。此外,应该根据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相关的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雷电灾害防御等相关问题制作宣传册、气象科普挂图及气象灾害防御手册等宣产品,在宣传时发放给民众。再者,应不断完善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尽可能深入乡镇村落,建立专门气象气象普教育基地或科普室,配备一些多媒体设施及气象科普产品,定期组织周边村民到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提升气象科普宣传效果,使人们切实掌握气象科普知识。
3.2有利于推动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
气象防灾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属于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我国现代化气象事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当属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质量。气象科普宣传作为公共气象服务主要手段,其服务必须要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保护人民安全福祉为主旨,切实做好暴雨洪涝、雷电、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防御工作。气象科普宣传在确保服务公共性、安全性及资源性等相关条件下,不但有利于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对于基层气象业务的了解及支持,还可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并且能够不断推动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

气象工作总结4篇_工作总结范文_

气象工作总结4篇_工作总结范文_

气象工作总结4篇半年来,在市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局始终坚持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准确率和服务水平为中心,依靠深化改革,科技创新,推动气象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现总结如下:一、半年工作回顾(一)基础业务工作保持稳定。

高度重视基础业务工作,始终把提高基础业务质量作一个重要问题纳入议事日程。

严抓各项;认真组织地面测报人员学习技术《规范》,积极组织地面测报人员参加全省业务竞赛;同时抓好预报人员的学习培训,通过强化职业道德及业务知识学习,使业务人员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基础业务质量保持稳定。

测报质量为0.0‰,报表质量1.6‰,常规观测资料、大监自动站资料传输及时率达标。

预报质量稳定,预报质量:短期一般天气57.8%,重要天气50%;中期一般天气53.8%,重要天气50%;月降水80%,月气温100%。

雨季开始期预报正确。

(二)周密部署,工作措施、预报服务到位。

面对今年发生的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全局上下统一思想,认清严峻抗旱形势,全力以赴抓好抗旱气象服务各项工作。

一是密切监测旱情发展和天气演变,认真做好服务。

针对今年的干旱严峻形式,我局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制作相关服务材料并报送到县乡党委、政府和各相关单位,抗旱期间我局共向县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县干旱监测报告》7期共196份,报送《气象专题报告》4期共32份,报送《短期气候预测》5期,发布抗旱专题手机信息30次。

二是深入一线,靠前指导。

3月1日,深入到抗旱工作挂钩村腊勐乡腊勐村,进一步实地查看旱灾,了解抗旱和生产生活进展情况,并拿出5000元资金支持腊勐村用抗旱救灾。

3月9日,按县森林防火指挥部要求,组织森林防火工作检查小组一行3人,到森林防火责任区镇安镇,对该镇贯彻落实上级森林防火工作的安排部署情况,以及气象服务材料接收、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培训、野外火源管理、扑火应急准备、森林防火资金到位等情况进行检查。

2023年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2023年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2023年气象服务工作总结2023年气象服务工作总结1今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广东省气象现代化年度考核评价和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组织的“政府公共服务公众评价”均名列全省第一。

一、重创新、提质量,气象服务民生成效再上新台阶(一)着力做好各项气象保障服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

面对“入汛早、雨量多、雨强大、初台早、台风多”复杂天气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带来的严峻防灾形势,提前部署、靠前服务,报送气象信息快报79期,发布各类预警266次,圆满完成8个台风、13场大范围暴雨等灾害天气以及春运、文博会等20多项重大活动的保障服务,未发生因气象灾害导致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获得市领导批示11次,常务副市长吕锐锋批示:“气象工作令人满意”。

(二)着力创新公共气象服务,惠民成效显著。

推出“深圳气象伴您一路平安回家”京珠北春运现场气象服务,多方式播报天气和分享路况广受好评,市长许勤批示:“很好,多种渠道及时发布气象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民”。

创新台风预警信号预发布服务,对涉及停课、停工的台风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提前2小时告知,让全社会早知道、早防御。

推出“点对点”城市积涝风险预报和10个旅游景点及分海域精细化气象监测与风浪预报产品,交通主干道气象预报拓展至泛华南15个省,多方位服务公众安全出行和休闲。

高质量提前完成4项市政府民生实事、11项公共服务白皮书任务,2项民事实事获得“南都街坊口碑top10”金奖,公共服务白皮书完成成效好获得“金秤砣”奖。

气象服务标准化试点成果在地铁、港口、旅游等10多个重点行业的防灾应急中广泛应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中介支撑、社会参与”服务模式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服务对象高度认可,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并向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上海市气象局等行业单位介绍经验。

(三)着力解决气象信息“收得快、看得懂、用得上”,取得新突破。

气象科普基地年度工作计划

气象科普基地年度工作计划

气象科普基地年度工作计划一、引言气象科普基地是指为了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对气象的认知水平而设立的教育机构或场所。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气象科普基地的年度工作计划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目标设定、任务分配、活动规划等方面。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公众对气象科学的认知水平,培养气象科普的兴趣和习惯;2. 加强与学校、社区、媒体等相关单位的合作,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3. 推动气象观测装备和技术的创新,提高科普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4. 建立完善的科普数据库和平台,便于科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三、任务分配1. 组织开展气象科普讲座和培训活动(占总工作量的30%)- 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就气象科学知识进行讲座,包括小时候的科学、气象与环境等方面。

- 开展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气象科普培训班,培养气象科普志愿者队伍。

- 利用在线平台开展远程气象科普讲座,提供按需观看的回放视频。

2. 打造亲子互动体验区(占总工作量的20%)- 搭建室内和室外气象观测装备,如气象仪器、太阳能钟等,提供实时观测和测量操作。

- 设计制作亲子互动实验和游戏,让家庭可以一同参与,提高家长和孩子对气象科学的认知。

3. 组织气象科普展览和主题活动(占总工作量的20%)- 设计制作气象科普展板,突出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和灾害预警等重要内容。

- 安排参观活动,邀请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师生参观基地,增加互动环节以提升参观效果。

- 定期组织主题活动,如科普竞赛、作文比赛等,激发公众的科普热情。

4. 加强科普资源整合和宣传推广(占总工作量的15%)- 建立气象科普数据库,收集整理相关图书、视频和网站资源,提供给公众查询和下载。

- 利用社交媒体、电视、广播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基地知名度和形象。

- 组织气象科普合作交流活动,与其他科普机构合作,共同举办展览和讲座。

5. 推进科普装备和技术的创新(占总工作量的15%)- 引进新的气象观测设备,如气象雷达、无人机等,提高科普活动的实效性。

谈在“三农”服务中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的重要性

谈在“三农”服务中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的重要性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gy2021,Vol11,No1谈在“三农”服务中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的重要性杨劲波沽源县气象局,河北张家口076550摘要农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笛重要力量,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从农业生产特点来看,农业生产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象条件向影响。

当前阶段,我国正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加强对气象科普与宣传,能够有效推动各项农业生产活动有序开展。

就H前工作形势来看,许多工作人员并未对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具体工作时,并未按照上级领导所要求的相关内容严格落实。

基于此,就现阶段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三农”服务;气象科普宣传;重要性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1-0130-02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限制农业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因素,也是党、政府部门和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已取得一定成就,进入发展新常态。

但目前仍存在“畸形产能过剩”的问题,即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

因此,调整农业发展结构、促进改革工作顺利开展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对于农业生产活动而言,气候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在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其产生的积极作用,促进农业生产活动有序开展叫1“三农”服务中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的必要性农业生产活动对气候条件有着较大依赖性。

对于本身品种较为优良的农作物而言,天气是限制其正常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气候的发展变化会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一些气象灾害更会影响农户经济收益的提高。

比如一些洪涝、干旱灾害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极大损失。

农作物生长周期、生长状况、收获状况都与天气情况有较大关联,如水稻喜欢生长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的地方。

基层气象科普运行机制问题及改进措施

基层气象科普运行机制问题及改进措施

基层气象科普运行机制问题及改进措施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气象科普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而在气象科普的基层工作中,运行机制问题和改进措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基层气象科普运行机制问题1. 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在基层气象科普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基层气象站点的地理位置和人员配置等因素,很难将气象科普信息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此外,由于缺乏专业的宣传人员和宣传手段,很多基层气象站点的科普工作只能停留在简单的宣传海报和宣传册子上,难以真正起到宣传和普及气象知识的作用。

2. 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在基层气象科普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基层气象站点的人员配置和工作压力等因素,很难及时收集和反馈受众群体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这不仅会导致气象科普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下降,还会影响受众群体对气象科普工作的信任和认可度。

3. 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在基层气象科普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基层气象站点的人员配置和工作压力等因素,很难为工作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导致他们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胜任气象科普工作。

二、基层气象科普改进措施1. 建立多元化的宣传渠道为了解决基层气象科普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的问题,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宣传渠道,包括利用社交媒体、建立官方网站、开展线上直播等方式,将气象科普信息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如学校、社区、企业等,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受众群体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2.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为了解决基层气象科普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的问题,可以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包括开设专门的反馈渠道、建立反馈平台等方式,及时收集和反馈受众群体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气象科普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

3. 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为了解决基层气象科普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的问题,可以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包括开展专业培训、建立学习平台等方式,为工作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胜任气象科普工作。

气象科普宣传年度总结(3篇)

气象科普宣传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等气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提高公众气象科学素养,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本年度,我单位紧紧围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现将年度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组织开展世界气象日主题宣传活动(1)制定活动方案:根据世界气象日主题,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

(2)开展科普讲座:邀请气象专家走进学校、社区、企业等,开展气象科普讲座,普及气象科学知识。

(3)举办科普展览:利用科普展览馆、社区文化中心等场所,举办气象科普展览,展示气象科技成果和防灾减灾知识。

(4)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开展世界气象日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关注度。

2. 加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1)完善科普教育基地设施:加大对科普教育基地的投入,完善科普展览、科普实验、科普讲座等设施。

(2)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等群体参观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气象科普教育活动。

(3)开展科普志愿者服务:招募气象科普志愿者,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气象科学素养。

3. 深入推进气象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1)开展气象科普进社区:邀请气象专家走进社区,开展气象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2)开展气象科普进学校:与学校合作,开展气象科普课程、气象科普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气象科学素养。

(3)开展气象科普进企业:为企业提供气象科普培训,提高企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4. 加强气象科普宣传队伍建设(1)举办气象科普宣传培训班:提高气象科普宣传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2)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技能比赛:激发气象科普宣传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加强与科普志愿者、科普教育基地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气象科普宣传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气象科普宣传覆盖面不够广,部分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科普宣传效果不明显。

宣传气象活动总结(3篇)

宣传气象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气象预报和预警在防灾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提高全社会对气象工作的认识,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我国各地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本年度,我单位紧紧围绕“认识气象、了解气象、关注气象”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气象活动。

现将活动总结如下:二、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气象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 增强气象科普宣传的影响力,扩大气象科普知识的覆盖面。

3. 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为我国气象事业提供有力支持。

三、活动内容1. 气象科普知识讲座(1)邀请气象专家为广大市民举办气象科普知识讲座,普及气象知识,提高市民的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2)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市民,举办针对性强的气象科普讲座,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气象科普展览(1)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置气象科普展览,展示气象预报预警、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知识。

(2)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气象科普知识,吸引市民参观学习。

3. 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周(1)举办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周,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地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2)开展气象科普知识竞赛,激发市民学习气象知识的兴趣。

4. 气象科普进校园(1)邀请气象专家走进校园,为师生举办气象科普讲座,普及气象知识。

(2)组织气象科普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气象观测、预报等工作。

5. 气象科普宣传进社区(1)组织气象专家走进社区,为居民举办气象科普讲座,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2)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发放气象科普宣传资料,普及气象知识。

6. 气象科普宣传进企业(1)邀请气象专家走进企业,为员工举办气象科普讲座,提高企业防灾减灾能力。

(2)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企业对气象工作的重视程度。

四、活动成果1. 活动期间,共举办气象科普讲座50余场,受众达2万余人。

2. 气象科普展览参观人数达1.5万人次,发放气象科普宣传资料2万份。

新时代气象宣传科普内容创新思考

新时代气象宣传科普内容创新思考

新时代气象宣传科普内容创新思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时代气象宣传科普工作也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科学进展进行创新和改进。

以下是对新时代气象宣传科普内容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提高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在新时代气象宣传科普工作中,应注重提高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可以邀请专业气象科研人员或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宣传科普活动,通过他们的权威性和专业知识,为公众解答气象相关的疑问,同时也能够提高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二、深入挖掘气象科研成果气象科研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这些成果可以作为宣传科普内容的重要资源。

可以将最新的气象科研成果融入到宣传科普内容中,向公众介绍相关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让公众了解气象科学的发展动态。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科普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宣传科普的重要渠道,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气象宣传科普。

通过短视频等形式,简洁直观地向公众介绍气象常识和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众对气象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四、结合现实案例进行宣传科普气象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在宣传科普中,可以结合实际气象灾害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和讲解,向公众展示灾害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及预警应急措施,提醒公众加强气象预警的重要性和科学防灾减灾的必要性。

五、开展多样化的宣传科普活动在开展气象宣传科普活动时,可以结合公众感兴趣的话题和形式,开展多样化的宣传科普活动,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可以组织气象观测实验、气象科普大讲堂、气象绘画比赛等活动,增加公众参与的热情和科普的趣味性。

新时代气象宣传科普内容的创新需要提高科学性和可信度,深入挖掘气象科研成果,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科普,结合现实案例进行宣传科普,开展多样化的宣传科普活动。

通过这些创新,可以提高公众对气象的认知和科学素质,提高公众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

气象服务现状及改进建议气象服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提供天气预报,还涉及到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

尽管气象技术不断进步,气象服务的现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就当前的气象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让我们来看看目前的气象服务现状。

在许多国家,气象局负责提供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

这些信息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发布,用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目前的气象服务存在一些问题。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虽然气象技术不断进步,但是在某些极端天气情况下,天气预报仍然存在误差。

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

一些偏远地区的气象监测设备不足,导致这些地方的气象信息不够准确。

气象服务还需要更好地与其他部门协调。

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气象预警信息需要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和民众,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首先是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观测网络建设,提高气象监测设备的精度和覆盖范围。

还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气象预报模型和技术,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提高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

针对偏远地区的气象监测设备不足的问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卫星遥感技术,提高气象信息对这些地区的监测能力。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

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需要建立更为紧密的协调机制,确保气象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有关部门和民众。

还可以通过加强气象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气象服务的公众宣传力度等方式,进一步改进建议气象服务。

加强气象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气象意识和应对气象灾害能力。

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覆盖范围。

气象服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气象监测设备建设、提高气象预报技术水平、加强部门间协调以及加强气象科普宣传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改进建议气象服务,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气象信息。

做好气象宣传科普工作

做好气象宣传科普工作

做好气象宣传科普工作
要做好气象宣传科普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制作宣传资料:制作易于理解的宣传资料,包括海报、手册、宣传册等,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传达气象知识。

2. 利用新媒体平台: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开设官方账号或专栏,发布气象科普文章、视频等,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气象知识。

3. 开展社区活动:组织一些有趣的气象科普活动,如气象观测体验、亲子气象教育交流活动等,提高公众对气象的兴趣和认知。

4. 加强学校教育:与学校合作,在课堂上开展气象科普讲座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气象的关注和理解。

5. 与媒体合作:与电视、广播等媒体合作,制作气象科普节目、栏目,将气象知识传播至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6. 举办培训班:针对教师、社区志愿者等人群,组织气象科普培训班,提高他们在气象宣传科普工作中的能力。

7.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气象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分享科学研究成果和信息,推动国际间的气象宣传科普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公众对气象的认知和了解,增强公众对气象预报的重视,进而提高公众的气象应对意识和能力,最终从根本上提高气象宣传科普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

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工作总结7篇

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工作总结7篇

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工作总结7篇篇1在过去的一年中,气象科技服务中心紧紧围绕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完善服务流程,提升气象服务水平。

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气象现代化建设为引领,以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为核心,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通过完善决策机制,优化工作流程,确保了气象服务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同时,中心还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了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了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强化人才培养,提升服务团队素质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气象服务团队。

中心积极组织开展了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此外,中心还鼓励员工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气象科技服务中心紧紧围绕气象服务流程的优化,通过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提高自动化水平等措施,不断提高了服务效率。

同时,中心还积极推行网上办事和预约服务,方便了用户,提高了办事效率。

此外,中心还加强了与用户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并解决用户需求,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四、加强科研创新,提升气象科技水平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始终把科研创新作为推动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加强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不断提升气象科技水平。

中心积极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同时,中心还加强了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形成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

五、严格依法行政,确保服务质量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服务标准。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了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中心还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提高了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六、展望未来,持续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在未来的工作中,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将继续坚持以气象现代化建设为引领,以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为核心,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完善服务流程。

气象学会科普工作总结范文

气象学会科普工作总结范文

本文将对气象学会的科普工作进行总结,包括近年来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气象科普工作是气象学会的重要职责之一,它的目的是提高公众对气象学科的认知,推广气象知识,以及增强灾害防范意识。

一、近年来的气象科普成果近年来,气象学会在气象科普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是通过建立科普网站,将气象知识与公众沟通,增强社会学习气象知识的积极性,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取得了不少良好的反响。

针对中小学生群体开展科普讲座,以及在社区、公园、天文馆等场所展开科普活动。

最近,通过狂飙科技公司的支持创建的气象科普微信公众号,更是将气象科普的覆盖面扩大到了更多的人群中。

二、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气象科普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气象科普相对其他学科知名度稍低,公众对气象研究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这给气象科普工作带来了挑战。

气象知识过于专业化,难以让公众便于理解。

特别是气象预报中常用的专业词汇,对于一般人群来说比较抽象。

还有,气象科普人员素质问题,在情感交流、引导教育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空间。

气象科普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拓宽科普渠道,创新科普方式,全面提高气象科普工作质量和水平,让更多的人了解气象。

三、未来气象科普的发展方向未来,气象科普工作将更多地依靠网络科技来实现。

这就需要气象科普工作者掌握良好的网络信息传播技巧,利用各种网络渠道展开气象科普,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来传播气象科普知识。

同时,科普活动应该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切实提高气象科普内容的吸引力和更强的参与性。

推动气象科普工作要与时俱进,及时关注气象新闻和气象政策,并结合“热点”、”个性化”既深入而又易懂的解读来抓住公众的注意力。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充分吸收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并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场所的协调科普与交流活动。

不断提升气象科普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更多的人士看到气象科普的价值,理解气象科普的意义。

气象科普工作者要在提高气象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科普体系,提高科普水平,不断提高公众的气象科普意识,向更多群体和领域传播气象科普知识,并用温暖睿智的语言推广气象科普,让气象科普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让更多人关注气象、喜欢气象、并在气象知识中获得快乐和收获。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天气预报的需求越来越高,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和业务现代化建设成为当前气象工作的重要任务。

下面将从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和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是指通过提升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等方面的水平,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准确、及时、丰富的天气信息和服务。

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气象观测网络。

建立一套覆盖城乡、海陆空全方位的气象观测系统,包括自动气象站、气象雷达、遥感卫星等设备,提高观测数据质量和覆盖范围。

要提升气象预报和预警能力。

加强气象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高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共享数据资源,提高综合预报能力。

加强对公众的气象科普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天气信息的理解和利用能力,提升气象服务的普及度和满意度。

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是指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到气象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

建立统一的气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气象数据的共享和统一管理,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气象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

要加强科技创新。

鼓励气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开展气象预报和预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工作水平。

引进新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预报准确性和预警能力。

要推进气象服务业务的电子化和智能化。

加大对数字化气象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应用,推动气象观测、预报、预警等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与加强业务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气象工作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气象观测网络,提升预报预警能力,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强气象科普和宣传教育,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到气象工作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电子化,才能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气象信息和服务的需求。

2024年市气象台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2024年市气象台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2024年市气象台气象服务工作总结一、概述2024年,市气象台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次总结主要就2024年市气象台的气象服务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工作内容及成果1. 提升预报准确率在2024年,市气象台重点提升了气象预报的准确率。

通过加强气象观测网络建设,提高观测数据质量,改进预报模型算法,增加观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最终使得气象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

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气象预报的依赖性增强,市气象台的工作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2. 完善气象服务体系2024年,市气象台进一步完善了气象服务体系,完善了气象信息系统,提高了信息发布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与各级政府、媒体、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及时发布天气预报、灾害预警信息,为社会各方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

同时,市气象台还开展了多次气象宣传活动,提高了市民对气象知识的了解程度,增强了自我防御意识。

3. 加强科研创新市气象台在2024年加强了科研创新工作,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积极开展气象研究工作。

通过加强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入研究气象科学的前沿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在提升气象预报能力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还为我市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4.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在2024年,市气象台加强了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通过提高对气象灾害的准确预报和预警能力,有效减少了灾害对市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市气象台还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的应急演练和救灾工作,提高了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市民对市气象台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预报技术还需进一步提升虽然在2024年,市气象台的气象预报准确率有所提升,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的预报技术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浅析基层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浅析基层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浅析基层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摘要:基层气象科普工作是指面向广大社会群众,普及气象知识、传递气象信息、提高气象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工作。

气象科普对于加强公众的气象安全意识、提高公众的气象灾害防范能力以及促进气象科技进步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介绍基层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基层;气象科普;现状;改进措施引言气象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如台风、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事件都会给社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而通过科普教育,可以让公众了解这些气象事件的特点、危害与预防方法,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还可以引起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等各界对气象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推进气象事业的发展。

1基层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1.1工作质量不够高基层单位在宣传气象科普方面,往往只是采取单一的方式,通常表现为举行讲座、发布文章等形式,宣传力度不够大。

而且公众对气象科普的认知度不高,不容易引起公众的重视和关注,对于一些年轻的听众往往感到枯燥无味,未能激发听众的兴趣和爱好,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公众越来越丰富的需求。

因此,基层单位在宣传气象科普时,应合理利用丰富的气象资源,如气象卫星、气象预警信号、气象数据、影像等科技手段,提高公众气象科学素质。

但当前气象科普资源存在不丰富的问题,以致于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

以及部分公众对气象科普的重要性不够认识,对气象变化也缺乏敏感性,加之社会媒体上误导性的信息很多,造成气象科普工作质量较低,公众对气象科普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低[1]。

1.2信息传递不畅在气象科普工作中,信息来源不清晰或不准确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畅。

气象科普组织的信息采集体系不完善或者采集的信息质量不高,往往会导致信息不够准确或者失真。

而在基层气象科普工作中,负责传递信息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或人员配备不合理,也会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不高。

其次,相关工作人员能力不足,也是科普信息传递不畅的一大原因,对宣传效果造成较大影响。

气象宣传达人活动总结(3篇)

气象宣传达人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提高公众对气象知识的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普及气象知识,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我国气象部门近年来积极开展各类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在此背景下,我们成功举办了气象宣传达人活动,旨在激发公众参与气象科普的热情,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气象宣传达人。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气象知识的了解,普及气象科学常识;2. 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3. 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气象宣传达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4. 推动气象科普工作深入开展,助力我国气象事业发展。

三、活动内容1. 活动报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邀请气象爱好者、科普志愿者、媒体工作者等参与活动。

2. 线上培训:邀请气象专家、科普达人进行线上培训,分享气象科普知识、防灾减灾技巧等。

3. 气象科普作品征集:鼓励参与者创作气象科普作品,包括文章、漫画、视频、图片等形式。

4. 线下宣传活动:组织参与者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地,开展气象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等活动。

5. 评选表彰:设立优秀气象宣传达人奖项,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

四、活动成果1. 参与人数众多: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气象爱好者、科普志愿者等参与。

2. 气象科普知识普及: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科普作品征集、宣传活动等,让更多公众了解了气象知识,提高了防灾减灾意识。

3. 培养了一批气象宣传达人: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气象宣传达人,他们将在今后的气象科普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4. 社会影响力扩大:活动得到了媒体、网友的广泛关注,提高了气象科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五、活动总结1. 活动组织有序:本次气象宣传达人活动组织严密,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确保了活动的高效开展。

2. 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既有线上培训,又有线下宣传活动,满足了不同参与者的需求。

3. 活动效果显著:通过本次活动,有效提高了公众的气象知识水平,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为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加强气象科普工作提高气象服务效益1 加强气象科普工作提高气象服务效益在第四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2012年10月26日)尊敬的徐延豪书记,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同志们:上午好!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国气象局、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协和中国气象学会联合召开第四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的思路和任务。

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各部门的领导们和代表,向关心和支持气象科普工作的科技部、中国科协等部门和单位,向气象科普工作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刚才,中国科协徐延豪书记、科技部王宇同志作了很好的讲话,对开好这次会议,做好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代表中国气象局讲几点意见。

一、做好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意义大、责任重自2008年第三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以来,全国气象科普工作、气象科普设施建设都得到了显著加强,气象科普工作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公共气象服务效益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 2 挥,气象科普工作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大。

1/ 9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新要求下,在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影响、发挥公共气象服务效益的背景下,进一步做好气象科普工作意义大、责任重。

(一)做好气象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必然要求。

科普工作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200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明确指出,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科学素质是文明素质的重要内容。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离不开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气象信息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连,气象灾---------------------------------------------------------------最新资料推荐------------------------------------------------------ 害对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安全的影响日益深刻。

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对气象信息的要求也越高,对气象灾害的敏感度和脆弱性也越大。

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 1 全民气象科学素养,应当成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普法》和《科学素质纲要》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气象科普工作是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的迫切需要。

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福祉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公共气象服务的根本任务。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天气和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广泛、气象灾害多发重发,人民群众对于气象科学知识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而迫切;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掌握和利用气象信息、合理安排日常生产生活的能力,以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基本技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而迫切;气象科普工作对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效益的作用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大而迫切。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实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的逐步建立,从以救为主向3/ 9以防为主的国家防灾减灾战略的转变,对气象科普的要求更高。

现代社会对气象信息,特别是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要求更高,要求报得准,发得出,收得着,用得上。

这四个环节中前三个环节是技术环节,最后一个环节是一个科普问题。

大力推动气象科普工作,提高全民参与气象防灾减灾,应用气象科学知识和气象信息,提高 4 生活质量和保障安全成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的迫切需要和重点任务。

(三)加强气象科普工作是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在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和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气象科技进步程度是衡量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反映现代化水平的核心因素。

气象科技进步离不开气象科技创新,也离不开气象科学技术普及。

创新就是在提高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气象科技方面不断突破,普及就是让全民掌握气象科学知识、理解创新成果,提高自身应用气象科学知识和成果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气象科学知识普及,提高气象工作水平。

我们要从推动气象科学发展的高度,努力让气象科学知识和公共气象服务走进生活、生产之中,与公众保持良好的沟通,促进---------------------------------------------------------------最新资料推荐------------------------------------------------------ 公众理解、关心和应用气象科学知识和技术,减轻和避免气象灾害的影响和损失,提高生产生活质量。

这正是衡量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气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因此,大力发展气象科普事业,是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和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

二、齐心协力,不断开创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的新局面新时期发展气象科普事业,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普法》和《科学素质纲要》,坚持政府推动, 1 发挥部门优势,调动社会力量,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为重点,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公共服务效益为目标,开展大众化的气象科普活动,加强气象科普基础能力建设,繁荣气象科普创作,提高气象科普质量,打造气象科普品牌,推进气象科普社会化进程,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气象科普,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期的气象科普工作,必须坚持紧紧围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大局,着力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水平和能力;必须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依靠政府领导和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大众化、社会化的气象科普活动;必须坚持融入发展,惠及民生,将5/ 9气象科普工作融入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融入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融入到公共气象服务中,不断增强气象科普的活力;必须坚持统筹规划、提升能力,将气象科普工作纳入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纳入到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中,统筹推进,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提升气象科普的质量和效益。

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要着力发挥气象科普工作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作用。

气象科普是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发挥公共气象服务效益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立足于服务决策、服务生产、服务民生,围绕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做好气象科普工作。

要将气象科普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与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 6 候变化工作结合起来,与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结合起来,强化各级政府的气象防灾减灾责任意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水平,提升社会公众的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要把气象科普渗透到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帮助他们科学理解气象知识、用好气象信息、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真正使气象科学知识成为全社会共同财富,成为保障人民安全福祉的重要力量。

二是要着力提高气象科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们要丰富气象科普内容,创新气象科普形式,针对不同受众,---------------------------------------------------------------最新资料推荐------------------------------------------------------ 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科普工作,努力使气象科普进入千家万户。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关键。

我们要把提高广大农民的气象科学素质作为气象科普和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

青少年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

我们要把气象科普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和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气象科学素质。

我们要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采取形式多样、简单易行的方法,提高广大企业职工的气象科学基本素养。

我们要积极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学习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其气象科学素质和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能力。

我们要加强对广大气象信息员的气象科普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气象科学知识水平,发挥他们在社会气象科普中的作用。

我们要认真组织好世界气象日、气象夏令营、气象防 1 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防灾减灾日等气象科普活动,打造气象科普品牌,使气象科普更好地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走进生产、走进生活。

三是要着力构建气象科普社会化工作格局。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气象科普,推进气象科普社会化是提高气象科普工作成效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加快建立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气象科普工7/ 9作新格局,完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合作的气象科普工作机制,加强与宣传、教育、科技、科协、共青团等部门合作,加大与民政、国土、环境、交通、铁路、水利、农业、卫生、海洋、旅游等部门的科普资源共享力度,建立健全与科研院所、高校和新闻媒体的合作机制,支持引导专业科普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和志愿者开发和制作气象科普产品,进一步建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社会各界通力协作的气象科普工作体系,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和参与气象科普工作的良好局面,不断推动气象科普的大众化、常态化和社会化。

四是要着力提升气象科普的能力和水平。

基础能力建设是提高科普质量和成效的重要条件。

我们要认真做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即将印发的《全国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实施工作,进一步夯实气象科普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