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
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
![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929f094b9d528ea81c77977.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0 1 4 年 第 3 1 期I 科技创新与应用
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
张 晓 美 吕明 辉
(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 中心 , 北京 1 0 0 0 8 1 ) 摘 要: 文章利用 2 0 1 0年 中国气象局委托 国家统计局开展 的全 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统计数据 , 根据经济学中费用一 效益分 析的有关理论 , 采用“ 支付意愿法” 、 “ 节省费用法” 和“ 影子价格 法” , 定量评价分析 了2 0 1 1 年全 国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 通过分 析比较 , 文章认 为 “ 支付意愿法” 的估算值则可以相对“ 真 实” 的代表全 国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 , 即2 1 7 0 . 4亿元, 约占2 0 1 0年
1概 述
W = P x 喜 等 喜 ×
其中, W 为公 众气 象 服 务 效 益 ; P为矫 正 系数 ; M; 为 本 地 区第 i 类 的公 众 总 人 数 ; N 为 实 际收 回调 查 表 中第 i 类 的公 众 总 人 数 ; C ; 为第 j 个付费等级的中数 ; B 为第 i 类公众愿意支付 的第 i 等级标
根 据表 2的 数 据 ,可 得 到 影 子 价 格 法 下 的 公 众 气 象 服 务 效 益 影 子 价 格法 也 是 气象 服 务 效 益 评价 中也 是 常 用 的一 种 方 法 , 计 值 : W2 = 2 5 9 1 . 5 ( 亿元 ) 。 算公 式为 :W J 5 _ 3 节省 费用 法 P c f 【 Ⅳ G f 1 J 节省费用法和支付意愿法相类似 , 不同的是从为消费者节省费 其 中, P为矫正系数 ( 一般用电视等覆盖率代替) , c影子价格 , T 用 的 角度 考 虑最 终 的效 益 , 调 查结 果 见表 3 。 为时间 , 一年为 3 6 5天 , M 本 地 区第 i 类 的公 众 总人 数 ; N . 为实 际收 表 3 公 众 气 象服务 年 减 少损 失 率调 查 结果 回调 查 表 中第 i 类 的公 众 总人 数 ; G 为第 i 类 的公 众 看 天 气 预 报 总 次数 。 2 _ 3节 省 费用 法 节省费用法 和支付意愿法相类 似, 不同的是从为消费者节省费 用 的角 度 考 虑最 终 的 效益 。两 者 在 计算 方 法 上 基本 上 是 一致 的。 3 数据 来 源 根 据 统计 数 据 ,可 得 到 节省 费 用 法下 的公 众气 象 服务 效 益 值 此 次 调查 范 围覆 盖全 国 3 1 个省( 自治 区 、 直辖市 ) , 全 国有 效 调 w3 = 3 6 8 1 8 . 9 ( 亿元 ) 。 查样本 为 2 3 1 0 0个 。 其 中 , 西 藏 的有 效 调查 样 本 为 6 0 0个 , 其 他 省 5 . 4 公 众期 望 值 估算 ( 自治 区 、 直辖市 ) 的有效 调查 样本 为 7 5 0 个。 公众希望政府投入气象服务的年保障经费值计算模型如下 : 4评价模型参数 的修正 4 . 1支付意愿法( 节省费用法) 中 取值的改进 ∑ ∑ × P 为 模 型 的矫 正 系数 ,区别 与 以往采 用 第 i 类 公 众 可 以接 收 到 气象服务的比例 , 如电视覆盖率 、 广播 电视覆盖率作为矫正系数 ; 文 其 中 w 为公 众希望政府投入气象服务 的年保 障经费值 ( 万 章将矫 正系数定义为第 i 类公众能够并且愿意接 收公众气 象服务 元 ) ; i 为公 众分 类 , 这 里将 公 众 分 为 城 市 和 农 村公 众 两类 , 即i n = 2 ; 的比率。我们可以从调查 中分别获得“ 能够接收到公众气象服务的 M 为第 i 类 公 众 的 总人 数 , M1 = 6 6 5 5 7 5 3 0 6 , M 2 = 6 7 4 1 4 9 5 4 6 ; 为 调 比例 ” 和“ 愿 意 接 收公 众 气 象 服务 的 比例 ” , 两者 取 交 集 就是 “ 能 够并 查 问卷中第 i 类公众的总人数 , N 1 = 1 5 3 0 0 , N 2 = : 7 8 0 0 ; 为投人金额等 且愿意接收公众气象服务 的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 , 该矫正系数为 : 级划分 , n = 5 ; C 为第 i 个投入金额等级的中数 ,为开区间时取最低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探讨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745154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e.png)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探讨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加剧,农业气象服务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农业生产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了解农业气象服务的有效性和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和执行农业生产策略,减少风险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本文就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一)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利用统计技术和经济学方法,通过对农业生产指标数据进行测量来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的效益。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农作物产量和收益来确定农业气象服务的效益。
这种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和可验证性强的优点,但是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并且需要考虑到其他影响因素的干扰,因此难度较大。
(二)模型模拟法(三)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对农民和政策制定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农业气象服务的使用和感受,以及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效益。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和可操作性高的优点,但是可能存在调查样本不足和统计偏差的问题,需要进行数据加工和分析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一)农作物产量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评估农业气象服务效益时,农作物产量是最主要的指标之一。
通过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农作物产量进行对比,可以评估出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二)经济收益(三)灾害损失灾害损失是指天气极端事件(如干旱、洪涝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是农业气象服务评估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灾害损失进行对比,可以评估出农业气象服务对灾害损失的影响。
三、结论综上所述,农业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指标进行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确定适合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27c3d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6.png)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农业气象服务可以提供信息和建议,帮助农民和其它决策者做出适当的农业经营决策。
正如气象服务可以增强灾害减轻和气候适应能力,农业气象服务也可以帮助各类农业实践者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农业气象服务被视为提高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也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
农业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收益分析和影响评估。
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学方法,用于评估投资决策对成本和收益的影响。
成本–收益分析将所有的成本和收益汇总,以明确投资决策是否合理。
成本通常是指直接的和间接的投资费用,如气象站建设、维护和数据处理等;而收益通常包括生产增加、风险降低和经济增长等。
影响评估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即过程-影响链分析、函数回归和指标评估。
过程-影响链分析被广泛用于农业气象服务的评估,其基本思想是将农业投资的直接效应转化为间接效应和最终结果的链条。
过程-影响链分析可以从农业气象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等方面来评估农业气象服务。
函数回归是另一种常见的经济评估方法,用于研究一个变量(即独立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即因变量)的影响。
在农业气象服务的情境下,因变量可以是产量、收益、成本等经济变量,而独立变量则是某种农业气象信息或指标。
通过建立一个回归模型,分析农业气象信息与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估计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指标评估是另一种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方法。
常见的指标包括管理效率、生产效率、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农业气象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市场价值的潜在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用来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效益。
总之,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包括投资成本、经济收益、农业生产效率和社会效益等。
不同的经济评估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辅助决策信息,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和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确定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方面的因素,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探讨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a59837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d.png)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探讨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气象服务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是对农业气象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估的过程,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和科学指导,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质量。
本文将探讨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方法。
1.指标法指标法是一种常用的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
通过建立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农业气象服务的效益。
这些指标可以从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服务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例如,服务质量可以从服务内容、时效性、准确性、专业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服务效果可以从农业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服务影响可以从农民满意度、认可度、信任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为了更全面、客观的评估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还可以进行多种指标的综合评估。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客观评价农业气象服务效益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对农业气象服务的满意度、认可度和信任度等。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现场调查和网络调查两种方式进行。
现场调查可以直接让调查员到农村地区进行调查,网络调查则需要建立一个农民反馈平台,通过互联网收集农民对农业气象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应用农业气象服务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估,来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的效益。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采访农民和农业工作者,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需求和问题,再根据气象服务的提供情况和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案例分析法可以发现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改进措施和优化建议。
三、结论农业气象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可以通过提供准确、及时、专业的气象信息,帮助农业生产实现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是确保农业气象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指标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三种常用的评估方法,希望可以为农业气象服务的优化和提高提供参考。
我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
![我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06a9adb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7.png)
我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
魏荣源;吴晓芳;欧阳再根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13(33)10
【摘要】随着我国近几年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公众气象服务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
以下就根据国内公众气象服务质量的评价现状,通过气象局气象效益评估,揭示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影响。
【总页数】1页(P203-203)
【作者】魏荣源;吴晓芳;欧阳再根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气象局,福建三明365000;福建省清流县气象局,福建清流363000;福建省漳州市气象局,福建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
2.采用节省费用法的我国典型区域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
3.密切值法在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中的研究与应用
4.江苏省气象服务效益研究(I)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5.基于非线性加权综合法的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我国气象服务预期效益的评估及分析
![对我国气象服务预期效益的评估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dd71c28bd63186bcebbc25.png)
对我国气象服务预期效益的评估及分析[摘要]: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好和改善气象服务工作必须用科学可靠的方法对气象服务的收益进行评价,本文在阐述气象预期效益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意见。
[关键词]:气象服务;预期收益;评估与分析一、气象服务预期效益评估概述1、气象服务预期效益评估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国的气象变化越来越频繁,一些极端的气象现象的发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所以气象服务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紧密,气象服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气象服务具有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提供各种气象信息的公益属性以外,还具有经济的属性,即气象服务可以通过一定的投入获得一定的收益,所以必须用一定的方法对气象服务预期的收益进行评估,以考虑其经济投入,为气象部门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2、气象服务预期效益评估的分类和内容气象服务预期效益的可以多种分类,按照空间分为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按照受益对象来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决策气象服务效益和专用气象服务效益。
目前在我国比较经常使用的是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和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公众气象服务的效益主要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多元性、层次性、整体性和正面性的特点,主要是公众气象服务的各种现状、公众对气象服务有什么样的需求,包含什么样新的需求、公众获取气象服务的行为习惯及来源渠道并在此基础上析了公众对气象服务评价,包括气象信息准确率评价、气象服务及时性评价以及气象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行业气象服务总效益是指国民经济行业组织应用气象服务产品获得各种效用的总和,主要内容是行业气象服务贡献率、行业气象服务效益值、行业对气象服务的敏感度、需求度、满意度等评价,具有不确定性、难以度量性、多因素性和难归属性的特点。
本文的对两种气象服务的预期收益进行分析。
重大灾害性天气评估的对象主要是对某次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评估,投入比较大,偶然性比较强,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对该次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报是否准确、预报及时性指标、气象服务覆盖率指标、政府部门对气象信息的反馈指标、决策部门响应指标、社会采取措施指标,气象服务效果指标,具有偶然性和不易控制性的特点,所以其投入不一定能够看到效果。
中国的气象服务及其效益评估要点构架
![中国的气象服务及其效益评估要点构架](https://img.taocdn.com/s3/m/cd0cfea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4.png)
中国的气象服务及其效益评估要点构架发布时间:2023-02-13T05:38:56.719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9月第17期作者:段嘉龙[导读] 所谓的气象服务效益,是指气象服务以及对应产品的帮助下,农业经济可以产生的经济效益段嘉龙吕梁市气象局,山西吕梁 033000摘要:所谓的气象服务效益,是指气象服务以及对应产品的帮助下,农业经济可以产生的经济效益。
正是因为农业经济和气象服务之间紧密不可分的关系,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对于各类农业的风险防范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有鉴于此,为了提升农业效益评估的精准性以及对应的应用水平,农业经济效益的相关领域正在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也层出不穷。
本文主要针对农业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在某些关键点上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气象服务;农业效益;评估我国地处东亚,地形条件多变,气候条件东西南北有着巨大的差异,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国成为世界上处于前列的农业大国。
正是因为这样,气象条件的数据获取和使用在我们国家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看天吃饭的产业,我国农业产业是在多变的气象环境下进行生产活动的,而对于农产品来说,从种植到成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依赖合适的气象条件才可以进行。
因此中国的气象服务及其效益评估就成为了我们农业生产环节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1 气象服务的概念气象服务是针对气象信息为主要内容,提供给使用方的服务,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
而所谓的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就是针对这项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对于气象服务本身所提供的产品质量进行针对性的效益结果评估。
通过对结果的评估反馈,气象部门可以对自身的服务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以及水平。
随着精准农业的不断发展,气象服务以及对应的效益评估正在得到更多的重视。
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活动一般来说会涉及到诸多因素,比如对气象预报服务的精准度,以及使用方对于气象信息的利用程度等等。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f5182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c.png)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农业中的气象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
农业气象服务不仅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因此,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非常必要。
潜在经济效益评估方法包括市场方法、成本法、投影方法和参考法。
下面将就这四种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一、市场方法市场方法是指采用市场价格作为评估依据来分析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市场方法分为直接估计和隐含方法。
直接估计是指通过市场调查、访谈或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得出农业气象服务的市场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市场价格已经明确定义且市场信息丰富的情况下,但是在国内目前没有比较准确的市场价格数据,因此直接估计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
隐含方法是通过估计与农业气象服务相关的市场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和价格,从而间接计算农业气象服务的市场价值。
例如,通过统计农业产值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业产值的贡献率,再利用农业产值和价格数据计算农业气象服务的市场价值。
隐含方法可以克服直接估计方法的不足,但是其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多元回归和统计分析等。
二、成本法成本法是一种计算农业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农业气象服务提供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与产生的效益相对比,计算成本收益比来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成本法包括生产成本法和生命周期成本法两种,前者旨在估算农业气象服务的生产成本,后者是把农业气象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有的成本和收益计入到评估之中,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考虑到多种因素,如使用成本、维修成本、更新成本等。
三、投影方法投影方法是一种通过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收益进行预测,从而评估农业气象服务未来经济效益的方法。
通过对未来的分析和预测,可以得出对农业气象服务的未来需求和价值,从而为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投影方法的具体实现需要建立模型,考虑多种因素对农业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基于详细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模拟。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30740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9.png)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农业气象服务的潜在经济效益是指对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等方面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农业企业和农户来说,认识和评价农业气象服务的潜在经济效益是十分必要的。
理论上,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的潜在经济效益可采用计算机模拟和经济模型两种方法。
其中,计算机模拟主要采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来模拟气象要素的变化和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此计算出潜在的农业生产增益。
经济模型则主要是利用计量经济学来构建宏观和微观经济模型,预测气候变化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并对农业气象服务的潜在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具体来说,计算机模拟方法可采用流程分析法或数值模拟法。
流程分析法通过对气象要素-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农产品产量的逻辑联系进行分析,来评估气象要素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
数值模拟法则是通过通过气象分析和预报模型,建立气象-作物模型,模拟气象要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而经济模型主要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两种。
静态模型主要关注气候变化对农业年收入的影响,如减少作物数量、降低农产品质量、增加栽培技术成本等,再根据影响程度来进行评估。
而动态模型主要考虑长期的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根据预测情况进行不同农业政策的设计和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的潜在经济效益时,需要同时考虑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两个方面,这样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其经济效益。
同时,在计算经济效益时,还需要引入公益效益、环境效益等非经济效益,以便客观、全面地评估农业气象服务对经济社会的多重影响。
总之,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的潜在经济效益是十分必要的,可采用计算机模拟和经济模型两种方法,并从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以期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其经济效益。
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方法的比较
![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方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1bc7cdab90d6c85ed3ac69c.png)
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方法的比较摘要:当前,自愿付费法、节省费用法和影子价格法均是评估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
本文在这三种方法的基础上,对比了其存在的差异,并解释了不同方法获取的效益数据。
结果表明,自愿付费法与影子价格法本质都是获取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最大支付意愿,差别则是支付周期不同;节省费用法在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中更为实用。
关键词:自愿付费法节省费用法影子价格法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引言公众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大众应对不同类型天气事件的前提,在向社会大众传播天气预报信息时主要借助于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不同媒介,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可帮助政府和人们更好的认识到公众气象服务,进而为气象部门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气象事业快速发展。
由于公众气象服务较为典型,具有集体消费和集体供应特征,很难在市场以有价产品的形式进行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难度。
本文通过对评估方法进行理论分析,进而选出最优评估方法,为未来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方法提供决策依据。
1、评估方法理论分析结合前人相关的研究文献,不难看出对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三种方法:自愿付费法、节省费用法和影子价格法。
假设公众气象服务可以实现交易,则为了获取对应的气象服务信息,社会大众需要向气象部门支付对应的费用,公众在获取对应的气象服务后,由于对服务进行了一定消费,此时将会有效益产生,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就是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还节省了费用。
1.1自愿付费法实际上,自愿付费法属于条件价值评估方法,在实现效用最大化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假象市场,向公众直接询问对公众气象服务的最大支付意愿WTP,结合社会大众陈述的主观偏好,对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进行推断。
实际上,自愿付费属于支付意愿的一种,主要体现出了社会大众愿意向气象部门支付一定的费用。
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报告
![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58eb3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9.png)
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报告一、引言气象服务作为一项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其产生的效益日益显著。
为了深入了解气象服务的价值和影响,本报告对气象服务的效益进行了全面分析。
二、气象服务的类型和范围气象服务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1、公共气象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日常的天气预报、灾害预警等信息,帮助人们合理安排出行、生产和生活活动。
2、农业气象服务针对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病虫害防治、灌溉等方面的影响和建议,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3、交通气象服务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路况气象信息,如道路结冰、大雾等预警,保障交通安全和运输效率。
4、能源气象服务为能源生产和供应企业提供气象数据,以优化能源生产和调度,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预测等。
5、旅游气象服务为旅游行业提供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和气象风险提示,帮助游客规划行程,提高旅游体验。
三、气象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1、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准确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能够让人们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减少灾害对农业、工业、基础设施等方面造成的损失。
例如,在台风来临前,提前组织人员撤离和财产转移,可以避免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2、优化农业生产农业气象服务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选择适宜的播种、施肥和收获时间,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据统计,精准的农业气象服务可以使农作物增产 10%至 15%。
3、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交通气象服务能够减少因恶劣天气导致的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节省运输时间和成本。
例如,提前预知道路结冰情况,交通部门可以及时采取撒盐、封路等措施,保障道路畅通。
4、促进能源产业发展能源气象服务有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生产成本。
例如,根据风力和光照的预测,合理安排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输出,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5、推动旅游业发展旅游气象服务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出行,增加旅游收入。
同时,也可以帮助旅游景区提前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减少损失。
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
![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00d842bf705cc17542709b5.png)
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气象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统计数据,根据经济学中费用-效益分析的有关理论,采用“支付意愿法”、“节省费用法”和“影子价格法”,定量评价分析了2011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
通过分析比较,文章认为“支付意愿法”的估算值则可以相对“真实”的代表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即2170.4亿元,约占2010年全国GDP的0.55%。
标签:经济效益评价;支付意愿;节省费用;影子价格1 概述20世纪90年代,气象服务效益评价的术界研究开始兴起,1990年、1994年和2007年WMO分别召开了3次研讨会[1,2],探讨天气、气候和水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各国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但迄今为止仍未形成一种公认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式[3]。
1985年,中国气象局第一次以社会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探索。
随后又于1994年、2006年和2008年,利用“支付意愿法”、“影子价格法”和“节省费用法”对公众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4]。
为科学定量地对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客观评价,2010年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调查内容中涉及到全国31个省(区、市)公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文章将利用该调查数据,应用“支付意愿法”、“影子价格法”和“节省费用法”,对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进行定量评价。
2 评价方法2.1 支付意愿法3 数据来源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有效调查样本为23100个。
其中,西藏的有效调查样本为600个,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效调查样本为750个。
4 评价模型参数的修正4.1 支付意愿法(节省费用法)中Pi取值的改进Pi为模型的矫正系数,区别与以往采用第i类公众可以接收到气象服务的比例,如电视覆盖率、广播电视覆盖率作为矫正系数;文章将矫正系数定义为第i类公众能够并且愿意接收公众气象服务的比率。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cf5e9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5.png)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农业气象服务是指通过气象观测、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等手段,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气象信息和服务。
它可以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灾害损失,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农业气象服务的潜在经济效益是非常巨大的。
本文将从理论评估方法的角度分析农业气象服务的潜在经济效益,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评估和实现这一潜力。
一、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1. 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是评估一个项目或政策的经济效益与成本的方法。
在评估农业气象服务的潜在经济效益时,可以通过比较农业气象服务的实际成本和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来进行评估。
具体而言,可以统计不同农作物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变化,进而计算由于农业气象服务带来的生产增加量和损失减少量,从而得到农业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还需要综合考虑农业气象服务的成本,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出,以及信息发布、预警等服务的成本。
通过比较农业气象服务的成本与经济效益,可以评估其潜在经济效益。
2. 收益转移成本法3. 风险分析法二、农业气象服务的潜在经济效益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气象服务可以准确地预测气象变化,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和预警服务,帮助农民科学地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施肥、灌溉等农业生产措施,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减少灾害损失农业气象服务可以提前预警自然灾害,如干旱、水灾、暴雨、冻害等,帮助农民及时采取防灾减灾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保障农产品的生产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3. 保障农业产业链稳定运行农业气象服务可以提供及时的气象信息和预警服务,帮助农业生产者、加工企业和销售商及时调整生产和供应计划,减少因气象灾害而导致的生产和供应中断,保障农业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气象服务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产业链稳定运行,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方法与评估
![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方法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f61090a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d.png)
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方法与评估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分析气象服务的内涵,了解目前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方法与评估。
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有4种方法分别自愿付费法、节省费用法、影子价格法和德尔菲法。
关键词:气象服务、效益分析、气象信息服务引言:气象事业是一门公益性的行业。
气象事业关乎着国民的福祉。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气象行业中,人民对气象服务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一直对气象行业发展得十分重视。
气象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联系密切。
气象行业的资料可以有效指导工农业的生产。
一、气象服务的概念(一)气象服务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根据大气科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天气变化情况而提供服务。
气象部门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军事建设、生态环境的发展等提供了指导的方向。
气象服务可以分为三个服务类型。
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项气象服务。
(二)气象服务的定位气象服务的作用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指导人类的经济行为。
气象服务系统包含三个子系统。
他们分别是气象综合探测系统、气象信息网格系统和气象信息加工系统。
气象部门通过探测系统收集天气数据。
气象信息网格系统的功能是储存和管理天气的数据。
而气象信息加工系统是对气象信息的进一步处理。
气象服以气象工作作为出发点。
气象服务是气象行业与社会连接的窗口。
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观,气象行业是一门科技服务行业。
气象服务是一门综合性的这个行业。
需要建立在其他的行业的气象服务可以。
(三)气象服务的经济特征在我们生活当中,政府部门向媒体公布气象数据,为国民提供气象服务,从经济学的观点出发,气象行业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气象服务具有非对抗性。
这句话的内涵是说,民众都可以使用气象服务。
它并不是某一个人或者团体的专利。
第二,气象服务具有非排他性。
气象服务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高昂的代价。
第三,气象服务具有公益属性。
在国民的日常生活中,气象服务是政府为人民提供的基础性的服务之一。
基于非线性加权综合法的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
![基于非线性加权综合法的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0d46e9e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9.png)
基于非线性加权综合法的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张晓美; 李筱竹; 吕明辉【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年(卷),期】2019(042)002【总页数】5页(P151-155)【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 经济效益; 综合评估【作者】张晓美; 李筱竹; 吕明辉【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90 引言公众气象服务效益,通常是指公众通过社会媒体获得的气象服务信息,并利用气象信息合理安排自身或家人的生活,进而产生收益或者减少损失(许小峰等,2009)。
准确评估公众气象服务效益,可为争取政府部门资金投入、提高公众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及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等提供参考依据(谢宏佐等,2011)。
目前已开展的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研究中,支付意愿法、节省费用法和影子价格法是应用最广泛的3种方法(濮梅娟等,1997;王新生等,2007;姚秀萍等,2010;管叶莉,2011;于耿康等,2012;张晓美等,2014a;邓玲等,2015;吴佳丽等,2015;朱宇,2018)。
这3种方法虽然被广泛使用,但各有其局限性。
在支付意愿法中,由于公众愿意支付多少金额是一种非市场的定价方法,在影响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评估的效益值与实际的效益值会存在一定差异。
影子价格法是通过调查公众在一段时间内对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量乘以每人每次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影子价格”,进而获得评估结果,但“影子价格”也是一个理想估值,即使再合理也与真实价格有所差异。
节省费用法是通过调查公众对其使用气象服务信息后节省了多少货币来进行评估的,它基于公众的主观感受(谢宏佐等,2010)。
由于这3种方法的评估角度不同,在使用这3种评价方法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评估时,评估结果的差异较大(张晓美等,2014b),而仅采用其中一种评估方法,又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针对这一问题,李廉水等(2013)提出将3种方法构建为非线性组合模型,得到了较好的评估结果,该方法可以尽可能多地保留全部评估信息,又能较好地避免线性加权法过于依赖权重的大小。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30bc0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b.png)
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分析农业气象服务是指利用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预报信息,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灌溉农业、农产品生产加工、畜牧业和渔业等农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气象要素进行分析、评价、预测和服务的一种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气象服务对农民进行生产活动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气象服务的潜在经济效益却鲜为人知。
本文将分析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方法。
一、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内涵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即通过农业气象服务措施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二是间接经济效益,即通过农业气象服务措施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促进作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经营成本和风险,提高农产品加工效率等。
农业气象服务通过提供气象信息和预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及时采取防灾减灾措施,从而减少了农业生产中由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包括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协同效应、农产品供给结构的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等。
农业气象服务的提升将有利于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提高,从而形成全产业链的经济协同效应,促进农业经济的升级和转型,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1. 实证评估方法实证评估方法主要从统计学和模型预测的角度对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进行量化评估。
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农业气象服务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生产中对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经验评估方法主要是通过历史数据和案例分析,总结出不同农业气象服务措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规律和经济效益,形成经验规律,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经验法则,用以评估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估常用方法的比较
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气象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统计数据,根据经济学中费用-效益分析的有关理论,采用“支付意愿法”、“节省费用法”和“影子价格法”,定量评价分析了2011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
通过分析比较,文章认为“支付意愿法”的估算值则可以相对“真实”的代表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即2170.4亿元,约占2010年全国GDP的0.55%。
标签:经济效益评价;支付意愿;节省费用;影子价格
1 概述
20世纪90年代,气象服务效益评价的术界研究开始兴起,1990年、1994年和2007年WMO分别召开了3次研讨会[1,2],探讨天气、气候和水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各国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但迄今为止仍未形成一种公认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式[3]。
1985年,中国气象局第一次以社会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探索。
随后又于1994年、2006年和2008年,利用“支付意愿法”、“影子价格法”和“节省费用法”对公众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4]。
为科学定量地对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客观评价,2010年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调查内容中涉及到全国31个省(区、市)公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文章将利用该调查数据,应用“支付意愿法”、“影子价格法”和“节省费用法”,对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进行定量评价。
2 评价方法
2.1 支付意愿法
3 数据来源
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有效调查样本为23100个。
其中,西藏的有效调查样本为600个,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效调查样本为750个。
4 评价模型参数的修正
4.1 支付意愿法(节省费用法)中Pi取值的改进
Pi为模型的矫正系数,区别与以往采用第i类公众可以接收到气象服务的比例,如电视覆盖率、广播电视覆盖率作为矫正系数;文章将矫正系数定义为第
i类公众能够并且愿意接收公众气象服务的比率。
我们可以从调查中分别获得“能够接收到公众气象服务的比例”和“愿意接收公众气象服务的比例”,两者取交集就是“能够并且愿意接收公众气象服务的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该矫正系数为:P1=0.996,P2=0.994。
4.2 影子价格法中Pi取值的改进
在影子价格法中,以往通常定义为第i类公众通过座机接收到气象服务信息的比例;但现在除了座机以外,手机也是可以获得气象服务,所以文章将其定义为第i类公众通过手机和座机获得气象服务信息的比例,根据调查结果,影子价格法中的矫正系数分别为P1=0.539,P2=0.52。
5 评价结果
5.1 支付意愿法
6 评价方法的改进
6.1 对W1的修正
在中国由于公共气象服务属于公益性的公共服务,多年来公众形成了让政府来“买单”的思维模式,而不是由个人来买单,所以,调查获得的公众支付意愿额应该小于其真实的支付意愿额。
上文计算结果也显示,公众希望政府为公众投入气象服务的经费远高于政府部门对中国气象局的实际投入。
因此,文章将W4中超出政府投入的经费(914.5-118.1=796.4亿元),也算作的公众“支付意愿”。
通过“支付意愿法”评估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益应该在原有值(W1)的基础上再加上这部分经费(796.4亿元),即2170.4亿元。
6.2 对W3的修正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节省费用法”有两种计算方法,按户计算更为恰当。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全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人,按户口数据计算出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益为11877.1亿元,约占2010年全国GDP 的3%。
7 三种方法比较
目前,支付意愿法、节省费用法和影子价格法的使用非常广泛,但各自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采用支付意愿法来估算公众气象服务效益时,由于支付意愿的金额并非市场真实定价,并且不论定价是多少,公众必须支付;此外公众的支付意愿还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调查群体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评估结果,因而该评估值与实际的效益值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出入。
(2)影子价格法中C的选择影响结果准确性,不同的C会产生差别较大的结果。
由于公共气象服务是无偿向公众提供的,因而没有办法直接计算出公支付意愿的金额有多大,但可以通过调查可以得到公众通过电视、电话等途径获取天气预报的次数,即公众对天气预报的需求量。
目前最常用的“影子价格”是参照拨打一次12121电话查询天气预报的价格。
因此确定在影子价格时,只能给出一个理想估值,并非目前的真实价格。
此外,这种方法确定的影子价格,会因为接收天气预报的渠道的改变而改变,如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公众通过手机和座机获取天气预报的所占比例,分别为53.9%和52%,因此影子价格法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3)“支付意愿法”和“影子价格法”得出的结论比较相近,而“节省费用法”的计算结果偏差较大。
这主要是因为气象损失中不仅包含避免损失,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损失,公众正确使用天气预报也只能挽回部分“可避免损失”,因此,“节省费用法”评估出来的经济效益是一种极端的理想情况,是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上限。
因而在评估时,会形成过高的评估值。
此外,公众通常对气象服务到底给他们减少多少损失,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8 结束语
采用节省费用法、影子价格法和支付意愿法对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效益值进行了评价,但获得的效益值差别较大,分别为11877.1亿元、2591.5亿元和2170.4亿元。
其中,改进后的节省费用法估算出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益是一种理想情况下的效益值,代表了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上限。
经过调整后的“支付意愿法”和“影子价格法”得出的结果比较相近,但由于“影子价格法”中影子价格点的选取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且对最终的结果影响很大,所以文章认为“支付意愿法”可以代表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2170.4亿元),占2010年中国GDP的0.55%。
对公众气象服务进行效益评价,得到效益值并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最重要的是通过评估了解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检验气象服务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通过评估争取到更多的政府支持和公众理解,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贾朋群,任振和,周京平.国际上气象预报和服务效益评估综述[J].气象软科学,2006(4):84-120.
[2]WMO. Madrid Conference Statement and Action Plan[Z].2007.
[3]濮梅娟,解令运,刘立忠,等.江苏省气象服务效益研究(I)──公众气
象服务效益评估[J].气象科学,1997,17(2):196-203.
[4]姚秀萍,吕明辉,范晓青,等.我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的现状与展望[J].气象,2010,36(7):62-68.
作者简介:张晓美(1983-),女,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