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高职院校招生难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高职院校招生难问题探讨
编辑:jianyiyou
2011年我省高考录取数据显示,在专科(高职)二批第一次征集志愿结束后,各招生高校还剩余63700人的计划,但是剩下还未被录取的考生只有2万人左右,这意味着部分高职院校无法完成招生计划。

180分,这是2011年我省高考专科(高职)二批填报志愿资格线和多数高职院校录取线。

这是自去年我省专科(高职)二批分数线首次降低到200分以下后,再创历史新低。

空前的低分却并没有缓解高职院校的忧虑,招生难依然高职院校面临的最大问题。

一、不少高职院校普遍感受到压力
某职业学校办公室主任对记者说:“从2009年开始,招生是越来越难了,而今年是压力最大的一年。

”在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查询到的信息也显示,某学院投放计划为2030人,第一次征集志愿后,投档数为635人。

某职业学校提供的近4年招生数据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今年可能比此前想象的还要严重。

——这仅仅是冰山一瞥
1、生源减少是主要原因
生源减少被认为是高职院校招生难的主要原因。

据省教育厅统计,2011年我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55万余人,较去年下降近7万人。

而教育部有关调查显示,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开始全面下降,并呈现速度加快的趋势,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

2、社会的观念也是影响高职院校的招生因素之一
原因大家心知肚明,这里不再赘述。

3、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面是我省两家院校的成功经验值得高职院校借鉴。

虽然2011年我省高职院校普遍陷于招生难困局,但也有院校成功突围。

某学院1专科(高职)二批一志愿报考人数共计2973人,超出原定计划数433人。

某学院2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该学院专科(高职)一志愿录取满额,录取分也远超出专科(高职)二批线。

某学院1的成功源于学院制定的以教学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策略,而某学院2则与某大公司合作,学院与学生签订协议,输送毕业生去某公司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都不错。

这两家院校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高职院校借鉴。

以上成功学校还有不少。

因此,在目前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内外兼修”,对内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和文化内涵,培养高质量的学生。

对外,大力发展校企合作,不断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靠优化“出口”来拉动“进口”。

二、破解招生难的主要办法只有一个——真正的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1、现在不少高职院校还停留于靠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教育资金投入、扩大教师队伍、拓展校园面积、改善教学设施等“大而全”的外延式发展上。

2、职业教育不是靠搞花样、摆花架子、搞一时形象工程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是要实实在在地在理论实践教学上下功夫的,是要进行理论——实践——实践——理论,反反复复地训练才能得到要领的,是要真正领悟了企业实际才能明白其所以然的。

个人认为一个学校的办学模式,一个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总在变,不能总是拿着学生做实验,做好了可以,做坏了怎么办?一届学生做差了,对下一届、再下一届……将是个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学改革必须是从理论上、实践上、时间上比较成熟的,才可以逐渐推开。

因此,突破招生尴尬的瓶颈还得靠高职院校自身加强其内涵去求得破解。

老老实实与实际接轨,勤勤恳恳把学生带好,
真正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才是唯一出路。

3、高职入学“零门槛”能否拯救生源荒?
“不用参加高考就能上大学。

(微博)”这在福建、浙江将成为现实,在民办和部分教育教学、招生工作管理规范的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中开展注册入学试点。

——实际上,这是在招生困难的情况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甩包袱的做法之一。

注册入学意味着入学门槛降至最低,即在学生及家长自愿的前提下,不参加高考,不填报志愿,高职院校通过注册直接录取一部分学生。

采取注册入学对高职院校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单纯地为追求生源数量而采取这种模式,肯定会对高职院校带来负面影响,将进一步降低人们对高职院校的信任度,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然而,这种捡到筐里都是菜的招生模式,到底是诲人还是毁人,而这种零门槛的入学模式,又到底能否解决职校的招生难?
高职注册入学,对高职院校来说,招生自主权扩大了,可以更多地选择学生;对学生来说,有更多选择高职的机会,同时还能减轻学业负担。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被迫选择。

每年高考之后,我们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考上大学能收到一份录取通知书,考不上大学却收到数十份录取通知书。

数十份录取通知书,几乎全来自民办职校,为了招到学生,不少职校全面撒网,漫无目标地乱寄通知书。

作为分蛋糕的最后一个,职校面临招生困境,已经是一个长期问题。

注册入学在社会上引起争议不少,一说步子迈得过快,与其说是催化剂,不如说是毒药,甚至提出了这种零门槛入学机制,无异于毁人。

麦可思公司总裁,西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王伯庆并不这样看。

“对于好的高职院校来说,其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超过了部分二、三本院校,且学费低于三本院校,还比本科生少上一年学,更早参加工作,这样将会导致一部分生源从三本院校流向高职院校,从而影响到本科院校的生源,可能会松动本科高考制度的变化。

随着考生选择学校的余地越来越大,报考志愿时也会更加理性。


可是,不论前景如何,两大困境必须纳入考虑范围,否则,注册入学职能变成一次“看上去很美”的秀场。

其一,要宽进,更要严出。

降低入学门槛不是最终目的,宽进的最终旨归应该是严出。

因为生源不足,便拣到筐里都是菜,是对学生不负责任。

其二,要诲人,而不是毁人。

对职校而言,必须有一支质量过硬的师资队伍,如果老师本身素质不高,没有高超技能和职业精神,对学生再怎么严格,也很难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

4、注册入学,能否破解招生难的问题?答案堪喜亦堪忧。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是一种好的尝试,但是更要注重师资力量的投入,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甚至可以考虑申请政策支持,使注册入学的学生都能切实掌握一门手艺,以弥补市场上的人才缺口。

提示:学校内部管理一定要搞好。

——杜慧仪
这个问题的背后,还不仅仅是招生难,而是教育畸形。

应该说,我们这种发展中国家(加工制造业为工业主体),教育结构应该是:职业教育招生占80%,本科教育占20%。

而我们现在的局面是,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已经没人愿意去读高职和中专,而是一窝蜂涌入大学。

大学本来应该以培养知识分子为主的,导致现在培养了一批批毫无方向感的庸才,高不成低不就,不愿意成为蓝领,只能够成为尸位素餐的伪白领。

而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等技术工人,又迟迟招不到合适的人,存在着大量的缺口。

这是注册招生的根本出发点,我想。

至于能否解决招生难,我想应该会慢慢改善的。

——马超
招生难不难并不与入学的难度成反比。

高职招生难题,还在教育质量,受社会认可程度。

想要使用西方习以为常的注册入学,还要先改改唯学历论的社会风气,先要建立保证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

不然如此注册入学,只能说是头疼医头的权宜之计罢了。

——西铭这样的新的招生方式肯定是给了考生更多自主的选择,但是如果教学方式不能同样的“宽进严出”反而对教育有百害而无一益。

在现在所谓“招生难”的困难中,其实“注册入学”只是提供了一种解决方式。

更多的还是需要学校自身来提高其自己的质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管是统招还是注册入学。

——杨文
这个话题过于专业。

作为一个不懂教育的“外行”,我想说,“生源质量”这个词是很有问题的。

首先学生不是学校的工具,而是应该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公民。

强调“生源质量”就是把学生像商场里的货物一样挑挑拣拣。

如果顶尖大学这样做还能给出一些理由的话,作为最基础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没有任何理由再歧视学生。

——王俊岭
高职院校他们发展的方向已经近乎畸形化了,作为一个教育群体,所关注的不是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来吸引生源,而是采用这种荒唐的形式去增加生源量,数量上去了而质量问题却是大大的严重,连鱼龙混杂的水平都达不到,甚至不能成为良莠不齐,试问,一所这样的学校有谁愿意报考求学?仅为了解决招生困难的问题造成学校几乎全部的低质量生源,那么这所学校它本来开办的目的就难免令人质疑了。

“注册入学”的方式并不能招来高质量生源,甚至连愿意进这所学校的学生都难以与之为伍。

——于瑶瑶
虽然“注册入学”才刚开始试点,但事实上,高职院校一直以来都处于零门槛的状态。

没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基本上都能收到高职院校录取通知书。

所以,我觉得,零门槛,只是表明了一种接纳的态度。

但对考生而言,并没有吸引力。

大家上学读书,无非是为了有个好前程。

依现在的形势来看,仍是所上大学越好,才越有出路,其实好大学现在也难就业。

这种情况下,考生去读个高职院校,还不如早点毕业去读“社会大学”呢!真想吸引学生的话,方法只有一种,踏踏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否则,即使给钱,谁又会往“火坑”里跳呢?——龙在天
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必然,目前现状已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听说海南岛有国外大学生卖烧饼而不可思议的国情,当大学生随处可见,难道说不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李斐
“注册入学”应该不是解决招生难的有效途径。

作为高职院校,还是要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竞争力。

在目前本科教育浮夸的环境下,如果能从技校练就过硬的本领,相信会吸引更多的学生。

——笔笔的笔
不考试就能读大学,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这样肯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一些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可是招收学生的水平肯定会参差不齐了,对于学校的教学增添了很大的难度,这样的低门槛招生方式万万使不得的!是百害只有一益的做法,只是对于高校的招生有很大作用,不过那些高职院校提高招生人数还可以想其他办法,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和口碑是最好的方法,还有就是奖励政策和对贫困学生的补助政策都有利于招生,我觉得入学考试还是必不可少的!——张欢
招生难这个问题根本不能够从招生这一个环节上解决,更重要的是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只有自身实力提高了才能够招来学生,俗话说的好:“好酒不怕巷子深”,本身就是一坛子坏酒,再高超的营销手段恐怕也是不行的。

——李特
我倒是觉得在技术性人才紧缺,本科生过于泛滥的今日,“注册入学”给中国的教育模式开创了一个好头,螃蟹总是要有一个人来吃。

不过这种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初始时期遇到的瓶颈该如何解决,教育局应该对症下药,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这种“注册入学”模式移向正轨。

国外大学虽然是“注册入学”,但是易进难出,若是绩点达不到标准就不会给你毕业,毕业证书拿不到等于说四年大学白上。

而我国高考定乾坤的传统导致很多大学生在进入
大学后突然放轻松导致堕落退化,一落千丈。

所以江苏省的高职“注册入学”的新模式还有很多发展空间。

——胡倩
不用任何考试,也能注册上大学,亦喜亦忧。

一方面,成全了想上学却不达标的学生能有一个完整的教育历程,不设门槛的如他们所愿;另一方面,零门槛的出现导致学生没有压力,失去动力,反正考不考的上大学都能踏进那扇门,轻轻松松地高考何乐而不为呢。

这强调了学生自身的自主性,有利有弊。

教育本身应该多元化,真正优秀的高校,本身对生源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这样既满足了普通学生的需求,也满足了高端人才的需求。

——刘鹏飞现在大学生满地走,真正有真才实学的没有几个。

我感觉现在关于教育公平的概念还是有点落后,对公平的理解还停留在人人有学上是不符实际的,中国人这么多,高等教育不可能普及到人人都能享受,要做到教育公平,应该是保证刻苦勤奋并且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的学生有资格享受高等教育,不通过考试只需要注册就可以入学,这很容易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一些学习能力差的人占用着教育资源,意味着那些学习能力强的人少了读书的机会。

教育不是做慈善,不是人人有份。

——高欣婷
招生难的根源在于就业率不高,学生报考学校看重的也就是名气和就业率。

普通高职院校和国内重点大学比起来名气肯定是差距很大,那么要解决招生难就得注重就业率了。

现在社会上并不缺综合型人才,缺失的是精通技艺的人才,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这一点实行“宽进严出”的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社会输出大量的使用人才,这样才能解决招生难问题。

如果二者都不具备,不管使用怎样的营销手段,都只是昙花一现。

——程鹏丽每个学校都想要好学生,要么有才,要么有财。

考试制度是一种遴选,附带作用是“因材施教”。

注册入学看起来很美,可谁又能保证好的职校不因为挤破头扩招导致办学质量下降,各方面条件相对欠佳的职校不会延续“招生难”呢?尝试之初,还是慎重行事,控制数量,严格把关,提高质量,把“逐步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而不是单纯解决“招生难”作为目的,整个政策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

——夏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