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高职院校招生难问题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高职院校招生难问题探讨
编辑:jianyiyou
2011年我省高考录取数据显示,在专科(高职)二批第一次征集志愿结束后,各招生高校还剩余63700人的计划,但是剩下还未被录取的考生只有2万人左右,这意味着部分高职院校无法完成招生计划。
180分,这是2011年我省高考专科(高职)二批填报志愿资格线和多数高职院校录取线。这是自去年我省专科(高职)二批分数线首次降低到200分以下后,再创历史新低。空前的低分却并没有缓解高职院校的忧虑,招生难依然高职院校面临的最大问题。
一、不少高职院校普遍感受到压力
某职业学校办公室主任对记者说:“从2009年开始,招生是越来越难了,而今年是压力最大的一年。”在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查询到的信息也显示,某学院投放计划为2030人,第一次征集志愿后,投档数为635人。
某职业学校提供的近4年招生数据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今年可能比此前想象的还要严重。
——这仅仅是冰山一瞥
1、生源减少是主要原因
生源减少被认为是高职院校招生难的主要原因。据省教育厅统计,2011年我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55万余人,较去年下降近7万人。而教育部有关调查显示,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开始全面下降,并呈现速度加快的趋势,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
2、社会的观念也是影响高职院校的招生因素之一
原因大家心知肚明,这里不再赘述。
3、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面是我省两家院校的成功经验值得高职院校借鉴。
虽然2011年我省高职院校普遍陷于招生难困局,但也有院校成功突围。某学院1专科(高职)二批一志愿报考人数共计2973人,超出原定计划数433人。某学院2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该学院专科(高职)一志愿录取满额,录取分也远超出专科(高职)二批线。某学院1的成功源于学院制定的以教学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策略,而某学院2则与某大公司合作,学院与学生签订协议,输送毕业生去某公司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都不错。这两家院校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高职院校借鉴。
以上成功学校还有不少。
因此,在目前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内外兼修”,对内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和文化内涵,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对外,大力发展校企合作,不断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靠优化“出口”来拉动“进口”。
二、破解招生难的主要办法只有一个——真正的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1、现在不少高职院校还停留于靠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教育资金投入、扩大教师队伍、拓展校园面积、改善教学设施等“大而全”的外延式发展上。
2、职业教育不是靠搞花样、摆花架子、搞一时形象工程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是要实实在在地在理论实践教学上下功夫的,是要进行理论——实践——实践——理论,反反复复地训练才能得到要领的,是要真正领悟了企业实际才能明白其所以然的。个人认为一个学校的办学模式,一个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总在变,不能总是拿着学生做实验,做好了可以,做坏了怎么办?一届学生做差了,对下一届、再下一届……将是个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学改革必须是从理论上、实践上、时间上比较成熟的,才可以逐渐推开。因此,突破招生尴尬的瓶颈还得靠高职院校自身加强其内涵去求得破解。老老实实与实际接轨,勤勤恳恳把学生带好,
真正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才是唯一出路。
3、高职入学“零门槛”能否拯救生源荒?
“不用参加高考就能上大学。(微博)”这在福建、浙江将成为现实,在民办和部分教育教学、招生工作管理规范的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中开展注册入学试点。
——实际上,这是在招生困难的情况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甩包袱的做法之一。
注册入学意味着入学门槛降至最低,即在学生及家长自愿的前提下,不参加高考,不填报志愿,高职院校通过注册直接录取一部分学生。
采取注册入学对高职院校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单纯地为追求生源数量而采取这种模式,肯定会对高职院校带来负面影响,将进一步降低人们对高职院校的信任度,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然而,这种捡到筐里都是菜的招生模式,到底是诲人还是毁人,而这种零门槛的入学模式,又到底能否解决职校的招生难?
高职注册入学,对高职院校来说,招生自主权扩大了,可以更多地选择学生;对学生来说,有更多选择高职的机会,同时还能减轻学业负担。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被迫选择。每年高考之后,我们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考上大学能收到一份录取通知书,考不上大学却收到数十份录取通知书。数十份录取通知书,几乎全来自民办职校,为了招到学生,不少职校全面撒网,漫无目标地乱寄通知书。作为分蛋糕的最后一个,职校面临招生困境,已经是一个长期问题。
注册入学在社会上引起争议不少,一说步子迈得过快,与其说是催化剂,不如说是毒药,甚至提出了这种零门槛入学机制,无异于毁人。
麦可思公司总裁,西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王伯庆并不这样看。“对于好的高职院校来说,其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超过了部分二、三本院校,且学费低于三本院校,还比本科生少上一年学,更早参加工作,这样将会导致一部分生源从三本院校流向高职院校,从而影响到本科院校的生源,可能会松动本科高考制度的变化。随着考生选择学校的余地越来越大,报考志愿时也会更加理性。”
可是,不论前景如何,两大困境必须纳入考虑范围,否则,注册入学职能变成一次“看上去很美”的秀场。
其一,要宽进,更要严出。降低入学门槛不是最终目的,宽进的最终旨归应该是严出。因为生源不足,便拣到筐里都是菜,是对学生不负责任。
其二,要诲人,而不是毁人。对职校而言,必须有一支质量过硬的师资队伍,如果老师本身素质不高,没有高超技能和职业精神,对学生再怎么严格,也很难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
4、注册入学,能否破解招生难的问题?答案堪喜亦堪忧。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是一种好的尝试,但是更要注重师资力量的投入,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甚至可以考虑申请政策支持,使注册入学的学生都能切实掌握一门手艺,以弥补市场上的人才缺口。提示:学校内部管理一定要搞好。——杜慧仪
这个问题的背后,还不仅仅是招生难,而是教育畸形。应该说,我们这种发展中国家(加工制造业为工业主体),教育结构应该是:职业教育招生占80%,本科教育占20%。而我们现在的局面是,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已经没人愿意去读高职和中专,而是一窝蜂涌入大学。大学本来应该以培养知识分子为主的,导致现在培养了一批批毫无方向感的庸才,高不成低不就,不愿意成为蓝领,只能够成为尸位素餐的伪白领。而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等技术工人,又迟迟招不到合适的人,存在着大量的缺口。这是注册招生的根本出发点,我想。至于能否解决招生难,我想应该会慢慢改善的。——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