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
关于知识分子改造问题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关于知识分子改造问题
《周恩来选集》(下卷)
关于知识分子改造问题
北京大学教师学习会和马校长要我给他们做一个报告。
我想,既然给北京大学讲,也就应该给别的大学讲。
因此,我同教育部商量了一下,这个报告会就以北京大学为主,把北京、天津其他大学的教师和同学代表也请来了。
我讲什幺呢?做一般的政治报告吧,也许不适合大家的要求,因为大家正在进行思想改造的学习,这样的报告不是最需要的。
既然在学习,就一定要下决心改造自己。
因此,我想讲一讲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
讲到改造问题,我想还是先从自己讲起。
我中学毕业后,名义上进了大学一年级,但是正赶上五四运动,没有好好读书。
我也到过日本、法国、德国,所谓留过学,但是从来没有进过这些国家的大学之门。
所以,我是一个中等知识分子。
今天在你们这些大知识分子、大学同学面前讲话,还有一点恐慌呢。
不过,我总算是知识分子出身的,对知识分子的改造有一些体会,联系自己来谈这个问题,可能对大家有一点帮助,有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1)知识分子的界定与责任知识分子也是一个争议较多的词,有人将这些定义大致归结为了8大类。
在我国的定义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
如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编辑、记者等。
在社会出现剩余产品和阶级划分的基础上产生,……,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分属不同的阶级。
”这种界定有几个理论上的问题。
第一,它对概念内涵的表述,除了“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脑力劳动”外,并没有其他特殊的规定。
就是说,凡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都应该属于“知识分子”。
但是,在接下来的外延表述中,却又做了特殊的限定,小心地略去了象有相当学历的官吏、职业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和商人等。
第二,这种界定的最终落脚点,显然在于确定知识分子的“政治对象”性质。
它是从社会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明“知识分子”是一个怎样的对象群体。
正因为如此,它才不需要把这些管理者本身包括在内;而且在以阶级和阶级斗争为经纬的思维框架内,这种划分也必然最终归结为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
显然,这种界定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实践可操作性。
但这样一来,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之间不对应就显得更加突出,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解也就更复杂了。
例如对于“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应该掌握何种标准?我国五十年代,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人便可被称之为“知识分子”;到了九十年代,一般人们心中的“知识分子”至少要有大专以上学历。
显然,如果不这样“水涨船高”,那么在教育不断普及并提高的情况下,“知识分子”将因其队伍不断扩大,或因其概念泛化,而逐渐失去特殊意义。
但是,如果“水涨船高”仅仅为了保持让“知识分子”永远只占少数,那么这种人为保持的根据和意义何在?再如,划分的标准究竟是根据学历还是根据职业,也必然出现矛盾。
多年来,我国大批有一定学历的人长年从事(科技、文艺等之外的)非专业技术职业,有的甚至在工厂农村成了直接的体力劳动者。
但他们仍然被以各种方式单独看待,继续被称作“知识分子”、甚至“知识分子干部”等。
简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简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改造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主观要求以及领导的个人因素等原因,积极进行理论探索,逐渐摸索出对于知识分子阶层群体的改造之路。
本文就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始末展开研究,并探求其经验教训,重新审视知识分子在新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标签: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改造;中国共产党1951年秋~1952年秋在中国开展的知识分子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史称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这次运动虽不及50年代中期思想大批判以后后来的双百方针、反右派运动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随之而来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冲击更是让人们无暇去了解这次运动的本身,但是1951年的秋天,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展开,确实给中国大地刮起了一阵狂风,这阵风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的影响确实广泛而深远的。
一、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改造的原因1. 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主观因素随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蒋介石集团不得人心。
共产党依靠人民的力量将政权紧紧的握在手中,抗战以来,共产党人留给人民的是实事求是、拥军爱民。
经过三次战役,共产党已经在人民心中成为一个进步的象征。
与此同时,知识分子的自动接受改造的心理对这场思想解放改造运动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作用,知识分子的罪恶意识是这场改造运动的心理基础,他们当中有的崇尚欧美的自由主义思想,有的是反对暴力的改良派,知识分子的负罪感油然而生。
2.巩固政权、发展经济迫切要求“四面八方,不要四处出击”这是毛泽东同志为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极力恢复和发展经济提出的口号。
他说: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进攻面太宽,走得太远,搞得太紧张,十分不利。
应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缓和一切可以缓和的地方,不要“四面出击”,一定要坚持“四面八方”。
①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那时候的中共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政治巩固和经济工作中来。
知识分子改造
知识分子改造知识分子改造,是指对被认为持有反动思想并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的知识分子进行教育和转化的过程。
在历史上,知识分子改造曾经是一些政权的重要政策之一,旨在通过改变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促进社会发展和巩固政权稳定。
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和学识水平,拥有较为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形态。
然而,正因为其独立思考的能力,知识分子也可能成为社会变革和政权动荡的推动力。
因此,对于一些政权来说,改造知识分子是维护稳定和巩固统治地位的一项重要任务。
知识分子改造的方法可以包括思想灌输、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等手段。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知识分子灌输符合当时政权意识形态的思想。
例如,加强对大众媒体的控制,宣传政府的政策,推动对符合政权利益的知识分子进行正面宣传,以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借助学术交流的平台,引导知识分子接受正确的政治教育。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物质激励措施,促使知识分子转变立场和观念。
政府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提供高薪职位、提供研究经费、提供荣誉称号等,以吸引知识分子投身到符合政府利益的领域。
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知识分子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力量。
此外,政府还可以依托社会力量,通过组织和引导公民社会的力量来改造知识分子。
政府可以搭建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平台,引导知识分子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接触,知识分子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转变思想观念,投身到推动社会进步的行动中。
但是,要进行知识分子改造,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道德准则。
首先,改造过程应该尊重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
其次,改造过程应该以公正、公平和透明的原则进行,不应当滥用权力或对知识分子进行任意打击。
最后,政府应该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以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推动知识分子改造的长远目标。
第五讲 建国初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 9月29日下午,周恩来向京津各高校的三千 多教师作了题为《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 题》的报告。继周恩来报告之后,彭真、 胡乔木也先后作了辅导报告,推动了运动 深入发展。京津唐三千八百多教师普遍加 入学习。各校按系或按组成立学习小组, 联系自己思想进行检讨。马寅初、陆志韦、 周培源、陈垣、梁思成、白寿彝等许多著 名学者纷纷在报上撰文做自我检讨。
• 第五讲 建国初对知识分子的使用与思想改 造运动 • 一、1949年以前知识分子与党 • (一)1935年“国防文学”口号与“民族 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之争 • 实质: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联盟与中国 共产党在上海的文化官员周扬之争
• 1935年,周扬未经鲁迅同意,解放“左联”, 成立中国作家联合会,建立文化界统一战线, 提出“国防文学”的口号 • 鲁迅另组中国文艺家协会,提出“民族革命 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 • 周扬及其同事发起反击,鲁迅回击
• 不少知识分子,以“超阶级”、“超政治” 的观点自居,认为“国民党时教书,日本 人来了我教书,共产党来了我还是教书”, 好像政治与己无关。很多人对新中国的变 化持怀疑、观望态度。
• 三、建国后党建立起对知识分子的使用 • 七届三中全会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以 “不要四面出击”为指导方针,使“知识 分子的绝大多数不反对我们”。 • 1、仿效苏联模式,向知识分子支付工资, 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承担责任 • 2、对知识分子思想意识进行改造:创办军 政大学、革命大学
• 1942年底,康生下令将他逮捕。1947年3月, 胡宗南军队进犯延安,中央机关人员撤离, 在从延安转移一山西兴县时,王实味被错误 地处决。
• 延安整风预示了后来思想改造运动的特点, 人们对要批判的作品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和 详细批驳,这些分析和批判成为运动的基本 内容和材料。批判对象与其支持者被隔离开 来。与批判对象划清界线的人可以受到宽大 处理;在批判中表现得最突出的人则得以升 官。为此,批判对象的所有支持者和具有相 似看法的人都会逐渐沉默不语。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夏杏珍如何看待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今天我们把这一运动放在新中国成立的大历史背景下来认识和分析,就能看到其价值和历史的必然性。
一、思想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情况是极其复杂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一方面,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已经成为主要任务;另一方面,还有繁重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革命尚待进行。
整个社会处于全面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呈现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念混乱,“新”“旧”两种文化面貌之间的边界并不十分明晰。
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来自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以及军队中的知识分子。
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了革命,通常称他们为革命知识分子。
这部分人人数相对较少,新中国成立后都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人。
二是解放战争中接收的国民党留下来的大量宣传、教育机构,各类学校、厂矿企业和各种文化艺术团体中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医生等等。
他们是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知识分子问题主要是就他们而言的。
三是当时大学还没有毕业的青年学生。
后两部分人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人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分子,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参加过1946年的抗暴斗争和反饥饿、反内战、反独裁运动的知识分子。
但建国初期知识分子队伍的主要成分,是从国统区过来的旧知识分子。
他们大多有留学欧美的教育背景,并长期生活和工作在旧社会,不可避免地带着一些与新社会、新政权格格不入的旧习惯和旧思想;有美国情结的大学教授们,虽然极度不满于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以及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但仍对美国的民主充满着幻想,希望借助美国的帮助来实现中国的民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表示怀疑,对共和国、共产党、人民政府存在偏见和疑虑,甚至于想在国共两党之外能产生一种新的力量以稳定中国的政局。
新中国作家知识分子的政治心理及其自我改造
新中国作家知识分子的政治心理及其自我改造王洁17年文艺工作者的自我改造问题同样是17年文学的一个特殊构成方面。
本章我们就从创作主体的角度考察17年的作家知识分子的政治心理及其自我改造问题。
为了阐述问题的方便,本章我们将首先从广义的知识分子的角度来切入相关问题。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选择进入人民共和国的知识分子也就当然地成了新中国的知识分子。
大致说来,依其地域分布情况,进入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来自“解放区”的知识分子,一类是来自“国统区”的知识分子。
若再进一步依其政治价值取向来划分,则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党内知识分子,一是非党但有明显“左翼”倾向的知识分子,再者就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所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我们取其最广义,将把所有非党和非“左翼”的知识分子都包括在内。
当然,这只是最简易与粗略的划分,实际的情况和他们的历史身份远非这三种类型所能概括与揭示,但是,就我们所谈论的主题以及相关的切入问题的角度而言,这一划分对于我们阐明问题已经足够了。
一我们先来谈谈党内知识分子的问题。
从政治信仰、政治价值取向的角度而言,党内的知识分子并不存在着思想改造的问题。
相反,他们必然将是党的一切思想、方针的鼓吹宣传者和党对非党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构想的自觉历史承担者。
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作为一个思维着的主体事实上只是党的有关思想精神在相关领域内的自觉延伸。
与此相应,他们往往也就当然地获得了与此思想地位相当的历史角色。
例如,周扬就是首先由于他对党的忠诚,而非其在专业领域如文艺理论方面的修养和造诣的卓越深刻而获得党的文艺工作的高级领导人身份的。
夏衍、丁玲、邵荃麟、冯雪峰、阳翰笙乃至何其芳、田间等建国之初的党的文艺工作的领导人物在某种意义上皆可作如是观。
他们首先是党的文化官员,其次,才是知识分子或曰文化文艺工作者,事实上,革命知识分子的属性首先在于“革命”。
所以,在党的思想改造的谋划中他们所充当的也就往往是其所在文艺文化领域的具体实施者的历史角色。
关于知识分子改造问题的报告
关于知识分子改造问题的报告
近日,我们针对知识分子改造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撰写了一份报告,现将其呈交于您。
首先,我们认为知识分子改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为特殊,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觉悟,因此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特殊地位,才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改造和引导,以确保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我们发现当前知识分子改造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知识分子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思想比较开放,对于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习惯容易持异议态度;另一方面,某些知识分子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过于自信,容易产生骄傲和自大情绪,不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
这些问题给知识分子改造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引导,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更好地认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其次,要加强对知识分子的业务培训和技能提升,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要进一步加强知识分子与群众的联系,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反映,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改造工作。
以上是我们对知识分子改造问题的报告,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谢谢。
- 1 -。
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 鉴赏
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鉴赏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鉴赏知识分子,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推动者和传承者,其角色和地位始终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
从古至今,知识分子的形象、价值观以及社会地位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而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知识分子的改造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紧密相连的。
在古代,知识分子多指那些苦读经书的书生,他们追求的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形象多被赋予了神圣和崇高的地位,他们被视为社会的精英和文化的传承者。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知识分子的形象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某些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甚至成为了社会的边缘群体,他们的言论和思想被视为异端邪说,受到打压和迫害。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思自己的角色和使命,试图通过自我改造来适应社会的变化。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分子的角色和地位再次发生了变化。
如今,知识分子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学者或作家,他们可以是科学家、艺术家、媒体人或是任何领域的专业人士。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知识分子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来保持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
对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我们需要持有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一方面,我们需要鼓励知识分子不断探索和创新,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变革;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尊重知识分子的个性和独立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功利化的倾向。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为知识分子的改造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知识分子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教育机构可以加强人才培养,为知识分子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和成长机会;媒体和社会舆论也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成果和贡献。
综上所述,知识分子的改造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和角度。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为知识分子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进一步培育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号召——学习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
进一步培育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号召——学习周恩来《关于
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
童庆平
【期刊名称】《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思想改造运动中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包含特定政治属性的概念,是指除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之外的所有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政治认同对于新生政权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建国后的头两年中共一直培育知识分子对新生政权的政治认同.1951年秋开展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进一步培育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重要举措,而周恩来所做的《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报告则是中共发布的思想改造运动的号召.报告设计了培育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基本模式,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广泛共鸣,有效推动了改造运动的开展.
【总页数】6页(P37-42)
【作者】童庆平
【作者单位】蚌埠坦克学院政工室,安徽蚌埠 233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3
【相关文献】
1.进一步提高知识分子的劳动报酬——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尊重知识分子的思想的一点体会
2.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的力量——学习周恩来同志关于知识分
子的论述3.正确认识和对待知识分子——学习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体会4.建设尤其需要知识分子(学习《周恩来选集》下卷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
论述)5.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繁荣和发展教育事业——学习周恩来同志关于
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列宁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三步走”战略
列宁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三步走”战略摘要:今天,社会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日益依靠脑力劳动者来充实生产,如何激发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活力?如何让知识分子的源泉充分涌流?在当下中国,当务之急是要正确看待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
莫不如是,列宁同志在这方面可谓“身先士卒”,坚持利用知识分子力量、团结知识分子和改造知识分子政治意识的“三步走”战略。
在经济发展迅速变革的时代,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我们学习列宁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思想,不仅对于研究整个苏联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立足我国实际理解对知识分子政策、发挥知识分子在知识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诚恳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知识分子;列宁;三步走作者简介:左静,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个人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了吸收更多的知识分子同苏维埃政权合作列宁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由于这些政策的主导思想是“和平”的路线,因此又被西方学者称为“温和路线”。
要使旧知识分子同苏维埃政权合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列宁把对他们进行理论和实践双向鼓励,作为对知识分子政策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列宁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重用、团结、改造旧知识分子的“三步走”战略。
一、战略内容(一)重用提拔和重用知识分子这是完成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的要求,也是完全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的。
因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科学管理取代经济管理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必经之路。
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必须选拔那些具备必要条件的工程师专家充当企业的事实上的领导人,委派有能力的具有专门知识的知识分子担负管理工作。
同时对那些发对者的口号我们要谨小慎微的加以辨别。
列宁坚持要求增加知识分子在经济领导机关和国家领导机关中的人数,认为必须进一步推广选拔制度,通过高校培养专家,当然这必然要求有熟练的教师干部,总之,要让知识分子参与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来,在人民群众中遍地开花。
我们也认识到就像党的建设工作一样,争取知识分子的斗争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为之不懈努力。
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改造问题
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改造问题邢家鲤首先,这个问题针对的对象是进步青年,是愿意学习马列主义、积极要求入党的青年学生。
关于世界观改造问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针对统战对象,一种是由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影响而对人进行世界观的教育,还有一种是针对资本家的,即通过思想改造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而我们今天所谈的世界观改造是针对年轻的知识分子的。
我们当前的大背景是我们生活在阶级社会里。
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的是阶级的世界。
整个中国的外部环境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包围。
美国有个战争贩子,叫奥尔布莱特,在越南发表反共演讲,说:你们不就是一个大家伙带着两个小家伙吗。
她把中国比作大家伙,越南和古巴比作小家伙,至于朝鲜就不在话下了。
言下之意,用不了多久,就都搞垮你们。
国外环境不容乐观,国内环境原来是我们包围资本家,现在还很难说。
我们生活的年代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疯狂进攻的年代。
89年以后,自由化思潮的进攻从未停止过,同时出现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整个世界出现了反共高潮;而同时我们又长期放弃对青年的教育。
现在都讲先进文化,但是书籍报刊、电视媒体中属于先进文化的东西并不多。
而青年学生就生活在两种意识形态的拉锯战里面。
在阶级社会的背景下,找职业就是一种争夺青年的手段。
在大家选择职业的时候,要明确你们是什么样的人,周总理就曾经说过:不要忘记你们的同龄人。
现在每年出生2000万人口,教育部统计,普及小学教育的有1500万,经过初中入学、巩固和升学率的限制,到初中毕业1300万。
而到了上高中,把中专、中技等全部计算在内,完成学业的有500-700万,其中普通与职业高中毕业的各一半。
这样下来,总共有200-300万学生参加高考,这才形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宝塔尖——大学生,每年招收大学生大约是100万。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普及了高等教育。
其中一个是美国,高等教育包括所有的社区大学、专业教育等占总人数50%,准确讲美国应该是高等教育半普及。
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精)
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中国的大多数知识分子是能够适应新中国的需要的;但也有一部分知识分子与新中国的需要有不相适应的一面,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新思想和新作风。
1951年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为了帮助广大知识分子进一步适应新中国各方面建设的需要,决定在知识分子中进行一次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
9月29日,周恩来在北京、天津高等院校教师的学习会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报告。
在报告中,周恩来结合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和思想改造的体会,着重阐明了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必要性。
周恩来循循善诱、富有感染力的报告,使知识分子受到很大的鼓舞和教育。
在北京、天津高等院校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的基础上,中共中央于11月30日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
《指示》阐明了思想改造学习运动的基本方针,强调不要把思想问题和政治问题混为一谈或轻重倒置。
中共中央指示发出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教师和高中以上的学生中全面展开。
1952年1月5日,人民政协作出《关于开展各界人士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的决定》,号召各民主党派、各级政府机关、各人民团体以及宗教界积极参加思想改造学习运动。
于是,形成了一个全国规模的包括各界知识分子参加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
1952年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基本结束。
经过这次学习运动,广大知识分子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学习时事政治和社会发展史,通过参观或参加三大革命运动,思想政治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初步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本上划清了敌我界线,《共同纲领》成为大家思想认识和行动的准则。
在这次学习运动中,虽然注意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启发引导广大知识分子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
但在制定执行具体政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左”的偏差,主要是有些地方的领导指导思想上有急于求成的倾向,方法过于简单,使有些知识分子的自尊心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
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中的教育与知识分子问题
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中的教育与知识分子问题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对于中国教育和知识分子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中教育与知识分子问题的重要性、挑战和解决办法。
一、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中教育与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教育与知识分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更具重要性。
教育能够提供知识和技能,培养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坚实的支持。
知识分子则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他们具有思想启蒙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智慧和创新。
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中,教育和知识分子不仅需要承担传承和发展先进文化文明的责任,还需要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作出贡献。
因此,重视教育和知识分子问题对于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与知识分子问题的挑战然而,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中,教育与知识分子问题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城乡教育差距仍然存在,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和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其次,教育内容和体制需要改革。
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传统教育体制和课程安排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再次,知识分子队伍结构不合理。
部分知识分子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导致人才流失的问题,并且一些学科领域的专业人才供应不足。
三、解决教育与知识分子问题的办法为了解决教育与知识分子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办法:首先,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资,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确保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其次,推动教育内容和体制改革。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成为适应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同时,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再次,加强知识分子的培养和管理。
鼓励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和社会服务,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知识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九日)周恩来北京大学教师学习会和马校长〔1〕要我给他们做一个报告。
我想,既然给北京大学讲,也就应该给别的大学讲。
因此,我同教育部商量了一下,这个报告会就以北京大学为主,把北京、天津其他大学的教师和同学代表也请来了。
我讲什么呢?做一般的政治报告吧,也许不适合大家的要求,因为大家正在进行思想改造的学习,这样的报告不是最需要的。
既然在学习,就一定要下决心改造自己。
因此,我想讲一讲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
讲到改造问题,我想还是先从自己讲起。
我中学毕业后,名义上进了大学一年级,但是正赶上五四运动,没有好好读书。
我也到过日本、法国、德国,所谓留过学,但是从来没有进过这些国家的大学之门。
所以,我是一个中等知识分子。
今天在你们这些大知识分子、大学同学面前讲话,还有一点恐慌呢。
不过,我总算是知识分子出* 这是周恩来在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讲话的前两个问题。
身的,对知识分子的改造有一些体会,联系自己来谈这个问题,可能对大家有一点帮助,有一点参考作用,总不至于成为一种空论吧!大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造自己。
我想,凡是要求学习的人,都应该有这样一个起码的认识。
当然,改造需要时间,一下子要求很高、很快,这是急躁的,不合乎实际的。
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拿我个人来说,参加五四运动以来,已经三十多年了,也是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改造。
也许有的同志会说:你现在担任了政府的领导,还要学习和改造吗?是的,我还要学习和改造。
因为我不知道的事情还很多,没有明白的道理也很多,所以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认识,这样才能够进步。
三十年来,我尽管参加了革命,也在某些时候和某些部门做了一些负责的工作,但也犯过很多错误,栽过筋斗,碰过钉子。
可是,我从不灰心,革命的信心和革命的乐观主义鼓舞了自己。
这个力量是从广大人民中间得到的。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态度和决心,即犯了错误,就检讨,认识错误的根源,在行动中改正错误。
有了犯错误的经验,就可以少犯以至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不可能一次就改得好,犯了一次可能再犯,但总可以改正吧!犯了错误,不要当作包袱,要把它丢开。
丢开了还不算,还应该公之于众,作自我批评。
这不仅可以教育自己,同时也能帮助别人少犯这样的错误。
也就是告诉别人:这类错误是可以改正的,只要认识了,同时又肯改,仍然是可以进步的。
犯了错误,关起门来检讨是需要的,更需要的是到人民中去学习。
一个人之所以犯错误,一方面是由于对理论、原则认识得不清楚,所以需要向进步的理论求教,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相信的那一点道理跟实际相矛盾,行不通,所以必须向广大群众求教,从实践中求得新的认识,发现新的道理。
这样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有了力量,就行得通了,也就可以不犯或者少犯错误了。
我讲这一段话,是为了使同志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这样一个信心:只要决心改造自己,不论你是怎么样从旧社会过来的,都可以改造好。
在座的同志多数在旧社会生活过较长时间,会带来很多旧的东西,要求一下子把旧的影响肃清,这是不可能的。
只有在不断的斗争中,才能求得进步。
下面讲几个大家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一立场问题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总有一个站在什么立场的问题。
我们现在还不能说都已经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来看待一切问题、处理一切问题了。
这不仅是你们诸位,就拿我来说,几十年以前就参加了共产党,是不是进了共产党之后工人阶级立场就那么清楚了呢?也许看书学习、写文章的时候是那样,但是到实践的时候,是不是办每一件事情都合乎工人阶级立场呢?认真检查起来,还是差得很远的。
工人阶级立场不是从空中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封的,决定的关键是实践,只有实践才能证明是否合乎这样一个立场。
例如,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把广大的中国人民组织起来了,首先是把工人、农民、学生和一部分军队组织到革命的潮流里,革命的力量推动他们前进。
但是,到了一九二七年武汉时期,有些人在陈独秀领导下,立场就很不稳了,跟着他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这就说明他们没有坚定的工人阶级立场,受了当时反动阶级的影响。
类似的例子还有。
所以,立场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
我国的知识分子,大部分是从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不能要求他们一下子就能站到工人阶级立场上来。
我的家庭是一个破产的封建家庭。
我家原籍是浙江绍兴,后来祖父到江苏淮安做县知事,家也做到淮安。
我家虽然没有买土地,只有一幢房子,但仍然是封建官僚家庭,这样的家庭不能不影响我的思想。
一个人幼年所受的影响,往往在他的思想上、生活作风上长期存在,说话或者写文章,如果不经过很冷静地思考,旧的东西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既然如此,要求知识分子一下子就有坚定的工人阶级立场,那是困难的,一定要有一个过程。
一般的人开始最容易有一个民族观念、民族立场。
因为中国是一个百年来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半殖民地国家,所以容易使我们产生爱国的民族观念。
例如,我小的时候读章太炎先生发表在《国粹学报》上的文章,当时虽然读不大懂,却启发了我的爱国的民族思想。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袁世凯、北洋军阀的专横卖国,更使我增加了爱国的思想,因而积极参加了反对“二十一条”、反对中日军事协定等爱国活动。
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过程。
这是一个好的起点。
知识分子有了爱国的思想、民族的思想,就可以从这个立场上前进。
当然,这里面可能有危险性。
假使从民族立场发展到国家主义或狭隘的民族主义,对外侵略别的国家,对内压迫小的民族,那就走到邪路上去了。
这种危险性虽然有,但是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不是主要的方面。
其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是受外国侵略、欺凌和压迫的,所以人们首先产生的是一种民族的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
在这样一个具体的环境中,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思想可以由民族思想、爱国思想发展到争取民族解放和为人民的思想。
所以,知识分子初步有了这样的思想,应该受到欢迎。
当然,我们也要防止产生国家主义或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危险思想。
在中国,国家主义是跟共产主义同时出现的。
五四运动时的同辈们,今天在座的很多。
大家知道,当时的少年中国学会分成两派:以李大钊、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一派,走向了共产主义;另外,曾畸、李珠,左舜生等人又是一派,他们走向了国家主义,结果做了国民党的尾巴。
这个尾巴做得也很可怜,因为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的环境里,不可能出现土耳其式的基马尔主义。
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极少数人玩弄那种货色,在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中是生不了根的。
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和中国的买办阶级、地主阶级勾结在一起,压在中国人民头上,形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一百多年来,多少仁人志士想替中国人民找出路,如洪秀全和孙中山的革命,严复和康有为的改良,在当时都是想把中国往前推进,但结果都失败了。
中国既没有像法国大革命那样把封建势力完全摧毁,也没有像日本那样发生了明治维新。
为什么?原因很清楚,各位教授先生最近参加土改工作时看到了,中国的封建势力太大,地主和富农在中国农村中约占人口的十分之一。
这些人散布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压在农民头上,帝国主义就凭借着这些人统治中国。
在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中,过去有些人企图走改良主义的道路,走旧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但走不通,统统失败了,不能不找新的办法了。
中国人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更加觉醒了。
俄国十月革命给了我们新的启示,使我们认识到要“走俄国人的路”。
孙中山先生也提过“以俄为师”的口号。
这样,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就组织和发动起来了。
许多知识分子从民族的立场进一步认识了人民的立场,觉悟到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才能救中国,才最爱民族。
因为封建经济束缚着中国广大农村的生产力,买办势力束缚着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国民党反动派集中代表了封建和买办势力,成为一种反动政治力量,他们依靠帝国主义,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
所以要求得民族解放,一定要有人民的立场,而不是只有笼统的民族观念。
人民的立场,是不是进了共产党以后一下子就站稳了呢?不错,当着对敌斗争很激烈的时候,我们是很清楚的,对地主阶级、买办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是坚决斗争的,这是站在了人民的立场。
但是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要和国民党讲联合,共同对外,这时有一部分共产党员的人民立场就不那么明确了。
你们从胡乔木同志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中可以看到,在抗日战争初期,毛主席坚决主张对国民党有联合有斗争,推动全面抗战,反对国民党不要人民的片面抗战,这是坚定的人民立场。
但是有些共产党员,有时只注意联合的一面而忽略了斗争的一面,迁就了国民党,人民立场就不那么清楚了。
一九三八年在武汉,曾发生过这样的错误。
那时联合的工作是做了,但斗争不够。
后来认识了这个错误,纠正了,到重庆、南京工作时就好一点了。
这就是说,人民的立场,在共产党的领导人当中也不是一下子就完全站稳了的。
大家看过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那时在延安的文艺工作者读了很多书,又住过延安的学校,但还是有不少人没有站在人民的立场,所以毛主席在那篇讲话中就首先提出立场问题。
现在,工人阶级有工人阶级的想法,农民阶级有农民阶级的想法,城市小资产阶级有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想法,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的想法,只要各个阶级存在,他们的不同立场就会存在。
我们今天要求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立场,这就是为绝大多数人民的最高利益着想的人民立场。
由人民的立场再进一步站到工人阶级立场,那是更难的一件事。
为什么要知识分子进一步站在工人阶级立场呢?因为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是为人民的,也是为民族的,将来要实现共产主义,使社会达到无阶级的境地。
工人阶级的伟大就在于此。
资产阶级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变成资本家。
如果人人都当资本家,谁去做工人呢?如何积累资本呢?我参加共产党,最先就是这一句话说动了我,我也用这句话写过文章,向别人宣传过。
为什么工人阶级是先进的?因为工人阶级可以使全世界的人都变成劳动者,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统一起来。
工人阶级和共产党最本质的东西,是它能使全世界进到没有阶级、谁也不剥削谁的社会,别的阶级和政党都不能担当这个任务。
对阶级立场问题,在知识分子中有几种认识。
一种认识是:中国没有那么多的工人,产业工人不过三四百万,并且是从封建社会中生长起来的,或多或少地带有封建的影晌,恐怕不会很强,怎么能领导全国呢?另外一种认识是:中国共产党里面,农民、知识分子出身的党员占很大的数目,怎么能代表工人阶级的立场和思想?是不是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还有一种认识是:知识分子加入共产党以后,实行党的口号、政策,他的一切就都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了,就体现工人阶级的思想了。
这三种想法都是错误的。
我们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尽管入数少,而且其中还有若干人受过封建的影响,但是只要积极工作,发展生产,跟世界上的工人运动的经验和先进理论相结合,这个力量就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