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优秀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逍遥游公开课优秀教案

逍遥游公开课优秀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提高其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与选用
教材特点
《逍遥游》作为古代文学经典,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教材注 重文化传承和思想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材内容
本课程主要围绕《逍遥游》的文本内容展开,包括作者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文学形象、 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介绍和分析。同时,结合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的 拓展和延伸。
文本解读与赏析
深入解读《逍遥游》原文, 欣赏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 思想内涵。
重点难点分析
01
重点
掌握逍遥游的核心思想,理解 庄子的哲学观点,并能够运用
相关知识分析文本。
如何深入理解逍遥游的思想内涵, 以及如何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02
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逍遥游 和庄子的基本思想。
分析文章结构和逻辑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自主练习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内容, 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仿写练习
让学生仿写文章中的句式 和段落,提高学生的写作 能力。
背诵比赛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 争意识。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THANKS
养其良好的人文情怀。
03
适应教学改革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强调对经典文 化的传承与创新,本课程正是基
于这一背景而设计。
教学目标与要求03Leabharlann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逍遥游》的文本内容, 理解其中的文学形象和表现手法,具备一 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逍遥游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3、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

4、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3、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评价庄子的思想。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风格的就是庄子。

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曾作过漆园吏。

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人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人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师》))。

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

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2、《至乐》记载: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逍遥游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大体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的基本思想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3、积累词语:志、图、名、穷二、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概貌2、对比的手法,超乎寻常的想象;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三、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预习。

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把不懂的语句画下来,有重点的讲解2、第二课时:熟读。

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课文思想。

背诵第一段。

3、第三课时:教师讲解。

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不必过多地批判,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即可。

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本身。

四、课时数: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板书文言现象)(一)导入:提起庄子,大家应该能够想起高一我们学过他的——《庄子·秋水篇》,可能还会有同学知道他的《庖丁解牛》。

《秋水篇》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了庄子散文的一大特点:想象奇特,意境开阔。

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并且给予了“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高度评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最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又能体现其散文的风格与成就。

题为——《逍遥游》。

(二)作者作品简介:关于庄子其人及《庄子》这本书,课文下面注释①中还有介绍,如果觉得不够,学案上的介绍更为详细,大家可以参考。

逍遥游教案优秀6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6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6篇逍遥游教案篇一一、自读要求:(一)了解庄子及其作品、思想。

(二)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

(三)熟读课文,背诵的一段。

二、学习侧重点:(一)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三)寓言体的特点。

(四)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解说)本文是一篇想象奇特、对比鲜明、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寓言体文章,因此重点研究学习这些方面,对于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借鉴、发挥与创造极有帮助,有利于我们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自读程序]一、在教师简要交代作者及其作品、思想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地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全文。

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二、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分小组对自读时存在的问题、疑难进行针对性研究。

三、在研究的基础上分小组向教师质疑,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予以答疑。

四、强化性自读检测。

(解说)对于阅读课文,教师必须对学生放开手脚,训练和培养他们的自读习惯,提高他们利用教材本身和工具自我学习的能力。

为此,教师可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其合作精神和研究习惯。

[自读点拨]一、庄子及其作品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

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

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文笔汪洋态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

《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壹五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庄子》善于虚构,十有_是寓言作品。

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人胜。

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逍遥游》的教学设计范文(6篇)

《逍遥游》的教学设计范文(6篇)

《逍遥游》的教学设计范文(6篇)一、设计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它比拟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这种肯定自由的人生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庄子的散文,主要表现手法是寓言。

《逍遥游》大量地运用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予在生动的想象中。

因此学习本文应以此为突破口。

同时,本文中比方之奇怪,联想之丰富,意象之变幻,文字之跳动,这也是学习的一个重点。

阅读《逍遥游》时,文字上有肯定的障碍,所以课前安排预习,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通课文。

并让学习小组有选择地制作课件,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具备初步的合作探究的力量,在学习文言文时,多数学生懂得借助工具书去疏通文字。

但总的来说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力量及对古代文化的学习力量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根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存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育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

对文中较简单的问题,采纳问答法,简捷明快。

3.争论法。

对有肯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需广泛地争论。

五、教学重点1.鉴赏本文运用比方、夸大、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七、教学预备:多媒体八、教学用时:两课时九、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意,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

今日,我们就来共同观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

(二)听录音,检查预习状况。

1、字音识记2、通假现象3、虚词、实词4、词类活用5、文言句式6、古今异义词7、固定句式8、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三)理解文章内容。

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逍遥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

《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价值。

更关键的是,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

并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自学,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

欣赏中要展开想象,进入作品创造的艺术天地。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另外教学大纲要求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智能目标:1、练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养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能欣赏作品听情节、形象和语言。

德育目标:1、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论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教学重点]1、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了解、赏析本篇形象化的说理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无所待”的思想二、教法运用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1.教师提示诵读要领,学生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古文《逍遥游》公开课教案设计

古文《逍遥游》公开课教案设计

古文《逍遥游》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逍遥游》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2.理解《逍遥游》的主题和意义;3.掌握《逍遥游》的基本阅读技巧;4.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5.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逍遥游》的阅读,让学生理解古文的特点和魅力;•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古文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文课本《逍遥游》部分;2.资源:电子课件、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导入《逍遥游》的主题和背景信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导入课文(15分钟)•回顾上一堂课讲过的古文课文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阅读古文;•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词语意思的方法。

3. 课文解读(30分钟)•通过分析《逍遥游》的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文的主题、内涵及作者的写作意图;•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语进行讲解和解释,并帮助学生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4. 文言文阅读练习(30分钟)•分发文言文阅读材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的阅读技巧阅读并理解文中的内容;•鼓励学生主动解读句子结构和词语意义,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5. 拓展活动(15分钟)•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就《逍遥游》的主题和意义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通过归纳总结,理清思路;•学生展示:请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展示,并与全班共同交流和讨论。

6.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课堂作业1.阅读《逍遥游》全文,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逍遥游》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理解《逍遥游》的主题和意义。

课堂内容设置合理,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通过讨论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表现积极。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

逍遥游教案(优秀4篇)逍遥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识记基本文言知识点。

2、了解本文借用寓言说理的论说方式。

3、体会本文想想丰富,意境开阔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浪漫主义特色。

4、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说理的方式。

教学过程:【导入语】我们在学习前一篇课文《与妻书》时,谈到了裴多菲的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林觉民就是为了自由而抛家舍业。

著名歌手许巍在《蓝莲花》里也唱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而我本人呢,也希望自己会幻成一朵云,贴近太阳的胸膛;会变成一缕阳光,照射到阴暗的角落;会化成一股风,追逐自由的方向;会凝聚成一个笑脸,铺满在每个人的脸上。

人人都向往自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求自由,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会不尽相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的精神世界,看看他是如何理解自由的。

【庄子及《庄子》介绍】庄子:名周,字子休,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原应为富贵人家,但是在战国时家道衰败,沦落为社会底层,他大约死于公元前286年,享年八十三岁。

庄子的五点基本情况:第一,庄子是一个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

第二,家境贫困,生活艰苦,靠打草鞋过活。

有一次他向监河侯借粟,监河侯没有满足他的要求。

还有一次,他穿着有补钉的布衣和破鞋去访问魏王,魏王问他何以如此潦倒,庄子说,我是穷,不是潦倒,是所谓生不逢时。

第三,有点像“隐士”,庄子曾在家乡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在职不久就归隐了。

楚王以厚币礼聘他为丞相,他拒绝不就﹙可见他非常地猖狂和桀骜不驯,怪不得文学人士说“庄狂屈狷:juàn,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

第四,他有家室、学生,不过,他一生寂寞,门徒不多,朋友有限,当时学术界的名人中,只有惠施与他经常往复辩论,而在先秦诸子的著述中,也只有荀子提到他。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逍遥游》中的名句。

(2)了解《逍遥游》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3)分析并概括文章中的主旨思想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由、逍遥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逍遥游》中的名句及寓意。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对传统文化和哲学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逍遥游》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逍遥游》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圈点、批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名句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5. 课堂练习(1)要求学生背诵名句。

(2)选取课后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逍遥游》中的名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感悟文章:评估学生在文章中对自由、逍遥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山水画面,引导学生进入《逍遥游》所描绘的意境。

2. 比较阅读:选取其他古代诗人描写自由、逍遥生活的诗文,与《逍遥游》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七、教学内容1. 名句解析:(1)解析“逍遥游”中的名句,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

逍遥游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逍遥游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逍遥游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逍遥游》中庄子对于自由、逍遥的生活态度及其哲学思想;分析文本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掌握文本的论证结构及逻辑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困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学会用哲学的视角看待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逍遥游》的文本理解,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分析,论证结构及逻辑关系的把握。

2.教学难点:庄子哲学思想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庄子画像及《逍遥游》的部分名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庄子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逍遥游》文本,标注生字词、难句,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3.合作探讨(1)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2)文本中运用了哪些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3)文本的论证结构及逻辑关系是如何安排的?4.课堂讨论各小组汇报探讨成果,教师进行点评、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5.写作训练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逍遥游》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自由、逍遥的理解。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熟读《逍遥游》文本,巩固生字词、难句。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2.学生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提高人生境界。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逍遥游》文本、庄子画像、相关背景资料等。

2.教学参考书:《庄子》、《古文观止》、《庄子解读》等。

逍遥游教案15篇

逍遥游教案15篇

逍遥游教案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逍遥游教案15篇逍遥游教案大全15篇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庄子及庄子的思想,去粗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庄子及庄子的思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习其精华,学会在现代社会乐观地生活。

2023最新-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教案【优秀7篇】

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7篇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逍遥游教案篇一一、学习目的: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二、学习重点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三、学习难点学习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哲理的方法。

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四、学习方法阅读、体会、分析五、学习过程【一】积累1.重点词语怒:奋发范例讲解:怒而飞(振翅奋飞)斯:则,就范例讲解:风斯在下矣:(风就在下面了)夭阏:阻塞范例讲解:莫之天阏(没有阻碍)枪:触、碰范例讲解:枪榆枋而止(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控:投,落下范例讲解:控于地而已矣(落在地上罢了)效:显才能范例讲解:知效一官(才能胜任一官之职)比:合范例讲解:行比一乡(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正:本所应有范例讲解:乘天地之正(顺应天地万物之性)恶Wū:何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2.通假字冥,通溟范例讲解:北冥有鱼培,通凭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培风知,通智范例讲解:小知不及大知辩,通辨范例讲解:此小大之辩也而,通耐范例讲解:而征一国有,通又;反,通返范例讲解;旬有五日而后反辩,通变范例讲解:御六气之辩3.古今异义海运:海波动荡范例讲解: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范例讲解:南冥者,天池也野马:游动的雾气范例讲解:野马也,尘埃也果然:饱的样子范例讲解:腹犹果然众人:一般人范例讲解: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羊角:旋风范例讲解: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2.使动用法范例讲解: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5.固定句式1.其……邪?其……邪?(选择句) 范例讲解: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奚以……为,(表反问,哪用……呢) 范例讲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恶乎……哉(表疑问) 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二】翻译课文高中语文《逍遥游》教案篇二【课题与教材】课题:《逍遥游》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二年级第四册第六单元第21课。

逍遥游教案优秀教案

逍遥游教案优秀教案

逍遥游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逍遥游》的主题思想,体会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2、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欣赏《逍遥游》的艺术特色,如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寓言和形象的比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庄子“逍遥游”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2)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能准确翻译重点语句。

2、教学难点(1)体会庄子散文想象奇特、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2)理解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难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点拨法: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自由,都希望能够摆脱束缚,追求自己的梦想。

那么,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庄子,他也提出了一种关于自由的境界,叫做“逍遥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的《逍遥游》,去感受他那独特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庄子(约前 369 年—前 286 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名篇,代表了庄子的最高思想境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问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四)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第一段,教师巡视指导。

2、请一组学生代表上台翻译,其他学生补充和纠正。

3、教师讲解第一段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如“北冥有鱼”“其翼若垂天之云”“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等。

逍遥游 公开课 教案

逍遥游 公开课 教案

逍遥游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逍遥游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逍遥游》这首古文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杨万里。

2. 理解《逍遥游》的主题和意义。

3. 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学生对古文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逍遥游》的主题和意义。

2. 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逍遥游》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2. 课件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他们对诗歌的了解和喜好。

2. 提问:你们听说过《逍遥游》这首诗吗?你们知道它是谁写的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杨万里和《逍遥游》的背景。

2. 分析《逍遥游》的主题和意义。

3.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三、诗歌鉴赏(20分钟)1. 分发《逍遥游》的诗歌原文和翻译,让学生阅读。

2. 分组讨论: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找出诗歌中的重要词句。

3. 分享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个人思考与表达(10分钟)1. 让学生个别思考并回答:你对《逍遥游》的理解是什么?你觉得诗歌中的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印象。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请学生在家自行查找其他杨万里的作品,并选择一首进行阅读和鉴赏。

2. 下节课学生可以自愿朗读他们选择的杨万里的作品,并进行分享。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诗歌鉴赏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体会?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逍遥游》的读后感。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鉴赏其他古文诗歌,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备注:根据教育阶段的不同,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

公开课《逍遥游》教案

公开课《逍遥游》教案

《逍遥游》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逍遥游》是庄子的一篇哲学寓言,通过讲述鲲鹏的变化和大鹏鸟的飞翔,表达了庄子关于自由、逍遥、超越的哲学思想。

本章将通过分析文章开头,引导学生进入课程。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庄子及其作品《逍遥游》的背景,把握文章开头的意象。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文章开头的象征意义。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庄子对自由的追求和超越的精神。

1.3 教学重点1.3.1 文章开头的意象分析。

1.3.2 庄子哲学思想的初步理解。

1.4 教学难点1.4.1 庄子哲学思想的深入解读。

1.4.2 文章开头与庄子哲学思想的联系。

1.5 教学过程1.5.1 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意境。

1.5.2 分析文章开头的意象,引导学生思考鲲鹏和大鹏鸟的象征意义。

1.5.3 讨论庄子对自由的追求和超越的精神。

1.5.4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鲲鹏的变化2.1 课程背景本章将重点分析庄子笔下的鲲鹏形象,通过解读文本,探讨鲲鹏变化背后的哲学意义。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理解鲲鹏的变化过程,把握文本细节。

2.2.2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解读,分析鲲鹏变化的象征意义。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庄子通过鲲鹏变化表达的哲学思想。

2.3 教学重点2.3.1 鲲鹏变化过程的细节理解。

2.3.2 庄子哲学思想在鲲鹏变化中的体现。

2.4 教学难点2.4.1 庄子哲学思想与鲲鹏变化的联系。

2.4.2 文本细节的深入解读。

2.5 教学过程2.5.1 复习上章内容,导入本章。

2.5.2 文本解读,分析鲲鹏的变化过程。

2.5.3 讨论庄子通过鲲鹏变化表达的哲学思想。

2.5.4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大鹏鸟的飞翔3.1 课程背景本章将聚焦于大鹏鸟的飞翔,通过分析这一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关于逍遥、自由的哲学观念。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与技能:理解大鹏鸟的飞翔意象,把握庄子逍遥自由的哲学思想。

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教案【优秀6篇】

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教案【优秀6篇】

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教案【优秀6篇】高中语文《逍遥游》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介绍庄子及其影响,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很重要。

古文以诵读最为重要,所以第一节课安排学生朗读课文。

庄子思想博大精深,加上其表述方式的特点,解读具有多样性,“诗无达诂”,只要言之成理,不必强求一致。

教学目标1.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

——海德格尔(德国)“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

”——林语堂《信仰之旅》一说到庄子,我们就会想起“庄生化蝶”的故事,“庄生晓梦迷蝴蝶”,非常富有想象力,非常富有情趣。

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并且在高一学习过他的《秋水》,对他的情况和思想有了初步了解,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2.庄子简介: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

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

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官名),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3.解题:逍遥自在、逍遥马、逍遥宫、逍遥冠,这些词语应该都与《逍遥游》有关,庄子所谓逍遥游,用课文原话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3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3篇)

《逍遥游》优秀教案(优秀3篇)《逍遥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现象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和积累之、其两个虚词的用法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1、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然后通过对文章第一段的分析,尝试背诵。

2、然后研习第二、三自然段,完成对于文章的理解。

并对逍遥游的进行探究。

完成对文章主旨的体会。

教学难点:1、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诵读三到五遍,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2、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教师不必在课堂上过多地阐发,也不必过分地批判,通过课文,使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3、教学方法: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中记忆,在感悟中体会。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一、简介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

生活年代与孟轲相仿,可能稍后。

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却遭拒绝。

他说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又称《南华经》,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其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处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年代,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名师逍遥游公开课教案

名师逍遥游公开课教案

名师逍遥游公开课教案篇一:公开课《逍遥游》教案】《逍遥游》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4、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

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看破生死关。

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逍遥游》语文教案精选10篇

《逍遥游》语文教案精选10篇

《逍遥游》语文教案精选10篇逍遥游的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逍遥境界的真正内涵。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3、探寻庄子逍遥境界的积极意义。

重点难点:1、庄子三无思想的理解。

2、用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庄子。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有人说,在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月亮的树。

当我们大都在黑夜中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又有人说,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

庄子倾注一生看守的月亮,他的灵魂、魅力便是逍遥,逍遥是庄子思想的精髓,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二课时,共同探寻庄子逍遥境界的真正内涵。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

林语堂《信仰之旅》二、知识链接:(学生阅读《全优设计》及课文注释)1、庄子其人: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2、庄子思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安时处顺,无为而治,精神自由。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志、图、名、置、穷”“奚以……为”等文言词句。

2.理清思路,背诵前三自然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3.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段,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难点庄子思想的理解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我们的校刊《南华春晖》的名称取自哪里,同学们知道吗?对,它来源于庄子的《南华经》。

庄子曾在我们东明做过漆园吏,大街上常见的“漆园宾舍”“漆园饭庄”就源自这里。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逍遥游》,了解庄子。

二、知人论世,了解庄子及其作品思想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一书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三、熟读课文1.学生自读,利用注释工具书把拿不准的字音上到文本中。

2.板书难读字,学生读出字音。

翼徙抟坳堂夭阙蜩决起而飞枪榆枋宿舂粮蓬蒿大知斥鴳数数然恶乎待哉3.叫4名同学朗读课文,如有问题,师生再纠正。

4.教师做朗读提示。

第一段:“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要把选择问句的语气读出来。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且夫”是发语词,读“夫”时可稍拉长一些,“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后停顿一下,千万注意,“也”作为语气词应放在上半句尾,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下文如有类似情况,朗读方法相同。

第二段,应重读“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辩也”中“小”“大”“辩”。

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为发语词,朗读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应读得干脆而响亮。

读出不同对象的口气。

5.借助注释译文粗通文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帮助自己解决。

教师巡视中可参与小组的活动。

四、引导学生理清思路(1)文中写了哪些物?它们有何关系?师生明确:物名略小与大(2)文中写了哪几个人?他们做到了逍遥游吗?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师生明确:宋荣子列子没有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游无穷五、布置作业熟背课文前三自然节第二课时一、检查学生背写课文情况爬黑板、同时指名学生单独背二、归纳文言知识,巩固识记理解1.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三餐而反(2)小知不及大知(3)此小大之辩(4)而征一国者(5)旬有五日(6)御六气之辩2.特殊句式找出下面特殊句式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奚以……为答案:1.(1)“反”通“返” (2)“知”通“智” (3)辩”通“辨” (4)“而”通“耐” (5)“有”通“又” (7)“辩”通“变”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3.一词多义(1)志例句出处释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志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训俭示康》立志《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记述、记载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记住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标记、做标记(2)名例句出处释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逍遥游》名称、名字名之者谁《醉翁亭记》命名、起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声名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指出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名义(3)图例句出处释义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图谋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地图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谋划、筹划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促织》图画无使滋蔓,蔓难图也《郑伯克段于鄢》谋取、设法对付(4)置例句出处释义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放上、安放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购置、添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放弃、放下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王忠肃公翱事》摆、设(5)穷例句出处释义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逍遥游》尽、止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训俭示康》生活困难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走到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不得志,与“达”相对三、齐背前三自然段,思考一下问题:⑴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海运)⑵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条件?(生物以息相吹)◆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里通过三个事例、一个比喻和一组对比,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大至鲲鹏小到尘埃,它们的运行都必须有所依托,即后文所说的“有所待”。

四、男女生分别齐读第四第五第六自然段,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明确:因为大鹏“图南”,必须有“风斯在下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条件。

2、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为什么反对?明确:大鹏、野马、尘埃,以及天地间的生物,都是靠大自然的气息“相吹”的。

而蜩与学鸠同是属于“生物之以息相吹”之类。

差别只在于“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罢了。

事物的大小不一样,所适的远近不同,它们所凭借的条件(即所待)也是有区别的。

所适越远,所要凭借的条件就越是充足,如将要“图南”的大鹏必须有“风斯在下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条件;而“决起而飞,枪榆枋”的蜩与学鸠所凭借的风(或其他条件)比起大鹏就小多了。

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有所待,因而都不消遥。

3、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明确:斥鴳认为,鲲鹏要飞高,才依赖于风力,而自己不追求那样的高度,所以能够摆脱对外力的凭借,自己能够自由地“腾跃”“翱翔”。

4、那么,作者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呢?你认为庄子是否赞成“小大之辨”?明确:“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不是庄子的观点,相反,他认为这是世人的成见。

因为他觉得“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意即像大年之大年的彭祖,不知自己本性的“众人”却非要去“匹之”,这不是很可悲吗!这里,庄子仍进一步阐发要泯除大小之见,对任何事物不要虚妄分别的观点。

即使是“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的大鹏,在斥鴳看来,也不屑一顾,它并不像“小年”的“众人”去匹“大年”的彭祖那样去做一些徒劳的事,而是以“我腾越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满足了,因而它自得其乐地笑了。

这里的“笑”就代表了庄子的笑。

庄子是借斥鴳笑大鹏来喻自己笑那些持有“大小”成见和以小慕大的人。

庄子为何用斥鴳来喻自己呢?这是由于庄子的时代背景所限。

他常常托别人或别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古今人物,禽兽鱼虫无一不成为他借用的对象。

他之对己、对人、对物根本就没什么分别,只不过他有时在明处,有时在暗处,有时当场导演,有时幕后指挥,但是“每一个场合中,必然隐藏着一个庄子”(张默生)五、课下作业:继续熟背前三段第三课时一、爬黑板检查背诵情况二、听答上节总结的文言词句,巩固基本知识三、齐读最后一个自然节,讨论思考以下问题:1、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因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2、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怎样?由“斯已矣”“虽然,犹有未树也”可知,作者对他也是否定的。

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否定比他自由得多的列子来进一步否定他。

人类中,那些凭着自己聪明的才智、良好的行为、高尚的道德、强大的能力就能够称效一官,投合一君,取信一国的人,虽然他们都以达到目的为满足,但因为是有所待,所以与消遥的境界来说实在相差太远了,理所当然要被比他们略高一筹的宋荣子所笑。

但庄子对宋荣子的“笑”并不完全赞同。

宋荣子尽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但却“未数数然也”。

他仍是始终“未树”消遥境界。

3、列子与宋荣子相比又怎样呢?庄子是怎样看的?列子比宋荣子要更高一筹,他能“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但和宋荣子一样也是“未数数然”的。

他能御风而行,虽说免去步履之劳,可是没有风,不是也无能为力了吗?所以庄子说他“犹有所待也”。

4、作者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不是肯定呢?明确:也都作了否定。

否定后者好理解,关键是否定前者不好理解,因为“鲲鹏展翅”早已作为积极的意象被人们广泛引用。

但在本文中,作者在讲述这一寓言故事时,突出的不是鲲鹏本身,而是风力,“故九万里,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对风力作用的突出,实际上就是对鲲鹏的否定。

作者写了“笑”的双方,对“笑”的一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作了否定,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顺便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

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是的,本文也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5、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明确: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