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马尔克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故事:马尔克斯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
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
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
话般的历史。

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生平简介
加夫列尔·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

他的童年时代在外祖父家度过。

外祖父是个受人尊敬的退役军官,曾当过
上校,性格倔强,为人善良,思想激进。

外祖母博古通今,有一肚子的
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

马尔克斯7岁开始读《一千零一夜》,又从外祖
母那里接受了民间文学和文化的熏陶。

在童年的马尔克斯的心灵世界里,他的故乡是人鬼交混,充满着幽灵的奇异世界,以后,这就成了他创作
的重要源泉。

巴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美国传奇将军。

巴顿与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
苏联名将瓦杜丁不同,他是在战争胜利结束后的一次车祸中受重伤不治
而逝世的。

他未曾听到凯旋时的欢呼,未能接受少女的鲜花,命运却让
他与之擦肩而过。

求学经历
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和困境,诺贝尔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压垮,更
没有一撅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对已选定的目标义无
返顾,坚忍不拔。

在奋斗的路上,他已习惯了与死神朝夕相伴。

1940年,马尔克斯迁居首都波哥大,1947年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在大学期间,马尔克斯如饥似渴地阅读西班牙黄金时
代的诗歌,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因哥伦比亚内战中途辍学。

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

1955年,他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难而被迫离开哥伦
比亚,任《观察家报》驻欧洲记者,不久那家报纸被哥伦比亚政府查封,于是他被困在欧洲。

同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枯枝败叶》。

1958年,马尔克斯与他已久相爱的情人梅尔塞德结婚,1959年,马尔克斯为古巴
通讯社“拉丁社”在波哥大、古巴和纽约工作。

1960年,任古巴拉丁通
讯社记者。

1959年应邀参加古巴革命胜利庆典并在切·格瓦拉领导的拉
丁通信社工作。

写作经历
1961年到1967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妻子梅尔塞德斯、两个儿
子罗德里戈和贡泽洛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在那里他担任记者、公关代理人,从事电影脚写作,并继续创作小说。

1967年《百年孤独》出版后,
立即被评论家誉为一部杰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并为他赢得各类奖金,
并使马尔克斯可以全身心投入写作。

1972年,他的又一部非凡的短篇小
说集《一个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出版。

1975年,他又发表了《家长的没落》,这是一部关于一个独裁者的
长篇小说,马尔克斯花了很长时间才写完它。

同年,他为抗议智利政变
举行文学罢工,搁笔5年。

1975年以后,马尔克斯大部分时间住在墨西哥城,尽管他们一家在巴黎和波哥大也有寓所。

他涉足新闻行业的许多方面,并发表了许多公
开的政治宣言。

他是一个地道的左派,并与古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有
很好的私交;但他经常提醒采访者,他从来不是一名共产党员。

他坚认,拉丁美洲人应该有寻找解决自己问题的方式的自由。

1982年,获诺贝尔
文学奖,并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

同年,哥伦比亚发生
地震,他回到祖国。

1985年,《霍乱时期的爱情》发表,被加西亚·马
尔克斯称为“一个老式的幸福的爱情故事”。

1986年,他的报告文学
《里丁智利历险记》第一版被智利政府在圣地亚哥公开销毁,不过这一
事件保证了它后来几版的畅销。

小说描述一个流亡国外的着名电影导演,秘密地回到他的祖国智利,拍摄一部皮诺切特政府统治下的人民的生活
纪录片的经历。

1990年,马尔克斯与代理人卡门到访京沪,随处可见的
盗版书惹恼了马尔克斯。

此行后马尔克斯撂下狠话,死后150年都不授
权中国出版自己的作品,包括《百年孤独》。

1999年得淋巴癌,此后文
学产量遽减,2006年1月宣布封笔。

马尔克斯家族有老年痴呆遗传史,
马尔克斯在患淋巴癌后为了抗癌接受了化疗,导致大量脑部神经元缺失,这加速了他罹患老年痴呆症。

据悉,马尔克斯现已罹患老年痴呆症,今
后可能无法再从事创作活动。

马尔克斯于北京时间2014年4月18日凌
晨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87岁。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


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

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
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

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
绳上的那把铜钥匙。

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

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

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
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为了开阔眼界,打下学问的基础,司马谈还要儿子拜有名的学者为师,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司马迁曾向孔安国学习《尚书》,向董仲舒
请教孔子作《春秋》的事迹。

去世消息
2014年4月18日,据法新社报道,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
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北京时间18日凌晨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87岁。

人物评价
瑞典学院的授奖词是这么言说马尔克斯及其《百年孤独》的:“他
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反映了一
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

”相关令闻则或可用两句话来概括。

一句是韩素
音所说的:马尔克斯是诺贝尔文学奖“唯一没有争议的获奖者”;另一
句出自乌拉圭文豪贝内德蒂之口,谓“难说诺贝尔奖能给马尔克斯增添
多少光彩,但他的获奖必将使该奖的声誉有所恢复”。

大多数评论认为此奖授予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毫不奇怪的。

有些报
道仅仅是对他如此快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感到惊讶:“这位哥伦比亚的
小说家年仅五十多岁,因为看来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近几年内不大有可
能将诺贝尔奖再次授予拉美作家,所以有人觉得这次奖金应授予年长的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

”(美国《国民评论》,1982年11月12日)许多
文章讨论博尔赫斯未能获奖的原因,但所有的评论家都一致同意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一位才能非凡的作家,“其作品有着永恒的魅力”。

(《时代》周刊,1982年11月1日)一些评论家还指出:“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当代作家的佼佼者——不仅现代主义和实验小说的拥护者欣赏他,托尔斯泰和旧式小说的忠实读者也会为之倾倒。


对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奖的否定评价,能使人看出评论者的个人好恶。

艾萨克·巴希维斯·辛格——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称赞诺
贝尔文学奖评委会选中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同时,又痛惜本世纪缺少真
正伟大的作家。

“我认为他是一位好作家,”辛格先生在纽约说,“但
我不能说他是我这一类作家……我仍然敬佩托尔斯泰、陀思妥夫斯基和
福楼拜——如果他们今天还活着,马尔克斯将是一个蹩脚的选择,可是
他们今天已不在人世了。


评论家欧文·肖在评论马尔克斯获奖时说:“这是一个果断的选择。

他是个强有力的作家,有着丰富的想象。

马尔克斯善于将个人生活与历
史危机联系在一起。

从他的作品中,你得不到关于拉丁美洲问题理论上
的系统阐述,但当它们以活生生的形象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看到它们。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继承了欧洲政治小说的伟大传统,其结果是历史剧
与个人戏剧合二为一。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德语:Erwin Rommel),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

隆美尔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以下为大家提供名人故事:沙漠之狐隆美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