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得)之教有疑方助长进 用提问来引导学生多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论文之教有疑方助长进用提问来引导学生多思
教有疑方助长进生物科郑丽贞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句话不光体现了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启发性原则,还说明了自古教学就注意善问,用提问来引导学生多思。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提问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和课堂气氛。此外,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还可以揭示学生考虑不到的矛盾,通过矛盾的解决,使学生逐步认识事物,掌握知识。从教师来说,提问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改进教学的反馈信息;而对学生来说,回答提问是参与教学,强化学习。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多次听课评课中,明显地感觉到,提问这一教学手段,不光有大用途,还有大学问。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多方面功能,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为了胜任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为人师者尤其是我们这些新任教师,应高度重视提问技能的训练。在众多研究资料中,有些学者把提问分成三种类型,或者四种类型,也有学者把提问分成六种,这是分类标准的不同。联系个人教学经验,我认同把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分为认知记忆性提问、理解运用性提问、分析思考性提问和评价性提问。认
知记忆性提问要求学生回答时对事实、概念或其他事项作出记忆性判断或对有关事件、人物、时间、地点以及处理个别事物的途径、手段等进行重述。对这种提问,学生的回答多是“是”或“否”,再就是把资料片段、公式及其符号的意义回忆。此类提问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例如我在实验中学所听的由徐老师所讲的公开课,老师一上来就提问学生是否记住上次所讲的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学生回忆后再让他们默写出来。之后又是一连串的认知记忆性提问。“我们生活中含蛋白质多的食物有哪些?”“人体组织中最多的组分是什么?”“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是什么?”这几个问题是在同一节课连续提出的,问题简单,语义清楚,目的就在于帮学生复习。认知记忆性提问比较简单,要注意的就是明确问题的重点,表达要简明易懂。理解运用性提问是对所学新的知识、技能进行检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的内容,以及启发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回答时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或重新组合。这类提问多用于新的概念、原理讲解之后或课程结束时。认知记忆性提问和理解运用性提问主要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一般只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也经常相混使用。问题的设计一般以旧知识为基础,它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旧知识,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的掌握知识。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或用自己的话回答即可,不须更深入的思考。教师判断学生的回答也较容易,只简单地分为正确或错误即可。“大家有没有在医院测过体内转氨酶含量?”——“有。”“转氨酶的主
要作用是什么?”——“氨基转换。”“氨基转换的结果是什么呢?”——“得到新的氨基酸。”“那么由氨基转换得到的新氨基酸是否必需氨基酸?”——“不是。是非必需氨基酸。”这几个相连的问题既有认知记忆性也有理解运用性的,先由学生自身经验切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再一步一步有目的性引导至新知识点。再看以下例子:“藻类是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的?”“通过观看胚的发育结果,哪位同学能说说芽能进一步发育?”听课过程发现,这两个问题在提出后都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以致引起课堂冷场,原因在于它们都问得太抽象,让学生无从下手。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原意是让学生自己得出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新接触生物学,学生的基础薄弱,很难往这方面考虑,老师应该先把问题具体到根的作用,茎、叶的作用,之后再提问藻类是否需要这些分化,以及为什么。第二个问题如果在复习课上提出将能起很好的复习巩固作用,但该老师在学新内容前提出,学生不易掌握,应该先讲花芽、叶芽的区别,幼芽、叶原基和芽原基的定义,学生才能理解这个问题。分析思考性提问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分析、思考、识别事物条件和原因,洞悉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并能对事物进行比较、归类,寻找根据进行解释或鉴别。常用的有对事件要素构成的分析提问;对各要素之间,以及各要素同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的提问;组织原理分析的提问等。对分析思考性提问如何回答,教师要不断的给予指导、提示和帮助。在高二生物课上,老师要求学生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差别
时,先提出一个问题:“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哪一个对进化更有意义?”学生说什么的都有,意见不一。这时张老师先请大家默写两种呼吸形式的总反应式,再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一分子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是多少?无氧呼吸呢?”“两种比较,哪个的效率比较高?”“氧化效率高,产生能量多是不是更有利于进化?”得到预期答案后,老师并没有到此罢歇,而是用两个更深入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既然有氧呼吸对进化更有意义,为什么高等动植物还保留无氧呼吸呢?”“为什么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这两个问题看似本末倒置,可最后的问题才是本知识点学习的难点,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引导,不光是学生,就连当时在一旁听课的我们也被带进了思考的殿堂,每经老师提点一下就恍然大悟,自己得到了答案就更是欣喜不已。分析思考性提问就有这样的效果,让学生在寻找思考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求知。分析思考性提问与评价性提问,都是在学生的内心引起新知识的问题,通常不是只有一个唯一的答案,学生需要在原有知识体系上,对所学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等,才能得到正确答案;教师判断时,主要根据提问的意图,判断答案是否有道理,有没有独创性,或者在几个答案中哪一个或哪几个比较好。评价性提问是要求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回答这类问题前,要先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明确进行判断的原则,并依次作为评价的依据,对事物进行评价、判断或选择方法的优劣。比如对事物价值的评估,言行对错的判断,意
见好坏的选择,以及评价他人的观点、思想等。在评价他人的观点的讨论时,要求学生对邮政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在判断方法优劣性时,要求学生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长处。对于评价性提问,学生开始回答时质量不会太高,必须通过问“为什么”、“还有其他原因吗”、“其他人有什么想法”等进行探询。在我所听的课中,评价性提问运用得并不多,一般是一个学生回答后,再请另一位学生起来,对前一位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运用得最多的一次课是在北大附中所旁听的一堂七年级实验设计课,实验内容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以下是学生讨论的问题提纲:1.选择什么种子比较好?2.实验探究时需要哪些材料用具?3.怎样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4.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应提供怎样的温度、水、光照和空气等条件?对每一对照组,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啊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实验组一样?5.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种子?6.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最后选两个设计比较好的小组到讲台上讲解,之后请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这节课上大量运用了评价性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评价是一种主要又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在课堂上教会学生使用评价的手段,是帮助学生走向科学探究、脱离僵硬的课本教条的有效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也发现了一些对提问技能没有良好应用的情况,例如提出问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