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

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

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是《有趣的测量》,这是一次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的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49页至51页。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测量。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测量。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尺子、绳子等,以及一些用于测量的工具,如量角器、计算器等。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实际的长度情景,如教室的长度、书桌的高度等,让学生们感受到长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讲解: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们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实践:接着,我会让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尺子、绳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4. 练习:在实践之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一些实际的测量操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教室的长度为10米,宽度为8米,高度为3米。

2. 请用尺子测量一下你的书桌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我的书桌的高度为70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引入新课时,我通过实际的长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5《有趣的测量》 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5《有趣的测量》  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5《有趣的测量》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有趣的测量》,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5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等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1. 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的正确运用。

2. 实际问题中的测量数据分析和处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测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测量数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总结,讲解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有趣的测量》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测量方法、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内容。

作业设计1. 填空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题目。

2. 计算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测量计算题目。

3. 实践题: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活动,记录数据,分析处理。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了解了测量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有趣的测量。

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通过实例来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2. 能够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 能够通过实例练习,提高测量和估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难点: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实例进行测量和估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教学卡片;学具:学生尺、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然后问学生们:“如果我们想测量这条直线的长度,我们应该使用什么工具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并得出答案。

2. 新课导入我会向学生们介绍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并解释每个单位的意义。

然后,我会通过实例来展示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 实例讲解我会拿出一把卷尺,测量教室的长度。

在测量过程中,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如何正确使用卷尺,如何读取测量结果,并如何进行估算。

4. 随堂练习我会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教学卡片,上面有一些测量问题。

学生们需要自己使用学生尺进行测量,并填写答案。

5. 练习反馈我会邀请一些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解释他们的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2. 测量工具:直尺、卷尺;3. 测量步骤: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读取测量结果、进行估算。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米和厘米分别测量你的身高,并记录下来;2. 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3. 设计一个测量游戏,邀请你的家人或朋友一起参与。

答案:1. 身高(以厘米为单位);2. 教室长度(以米为单位)、教室宽度(以米为单位)、教室高度(以米为单位);3. 测量游戏设计(包括游戏规则和测量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长度单位和测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优化课堂】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案

【优化课堂】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案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1.观察下面图形的体积,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形状改变,体积不变。

2.你能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吗?揭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二、导入新课课件出示: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大王,当初他发明灯泡时,为了得到一个大小适宜的灯泡,他让他的助手帮助测量灯泡的体积,他的助手拿到灯泡后,不知道怎么测量,过了一会儿,爱迪生来询问结果时,看到他的助手一筹莫展,爱迪生转身从他的实验室中拿出了一个量杯,很快的就测量出了这个灯泡的一、利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课件出示:师:要测量石块的体积,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吗?师:是呀!怎么办呢?你有什么方法吗?与同伴交流。

师:当然可以呀!师:淘气是这样测量的,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单位:cm)课件出示:师:放入石块前,底面长、宽和水面高各是多少?反馈:底面长15cm,宽10cm,高10cm。

师:放入石块后,会有什么变化呢?课件出示:师:放入石块后,水面高……?师:放入石块后,水面升高了多少?反馈:15-10=5(cm)放入石块后,水面升高了5cm。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师:那也就是说石块的体积就是……?引导学生得出:水面升高的体积=石头的体积。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这叫做“等积变形”。

现在你能算出石块的体积吗?反馈:(1)可用容器的底面积乘以水面上升的高。

15×10×(15-10)=750(立方厘米)(2)还可以用放入石块后的体积减去放入石块前的体积计算。

15×10×15-15×10×10=750(立方厘米)二、利用“溢水法”测量石头的体积师:如果把石块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会有什么变化?师:下图是另一种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

按照图示的步骤说一说,怎样能知道石块的体积?课件出示:师:这次石块的体积又变成了谁的体积?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石块的体积=溢出水的体积。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和面积。

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理解测量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准确地进行测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不同测量单位的概念和用法,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和面积。

同时,同学们也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不同测量单位的概念和用法。

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测量,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尺子、天平、计算器等。

同学们也可以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如书本、玩具等,用于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情景引入测量的话题,例如测量一张纸的长度、测量一瓶水的质量等,让同学们感受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接着,我会讲解不同测量单位的概念和用法。

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和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我会通过实物和图示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

3.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如何进行测量。

例如,测量一张纸的长度和宽度,测量一瓶水的质量,测量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等。

我会引导同学们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注意单位的转换。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质量单位:克、千克、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物品,测量其长度、质量和面积,并记录下来。

答案:例如,测量一本书的长度为25厘米,质量为400克,面积为150平方厘米。

2.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第1题到第5题。

答案:课后练习题的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不同测量单位的概念和用法,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精选5篇]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有趣的测量》。

二、教学内容分析:《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第十册的内容,主要是研究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的。

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而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将物体放入水中,通过计算水上升的体积,从而得到物体的体积。

从显性方面来说,这是“等积变形”,那么从隐性来说,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学生把握这一数学的转化思想,不仅可以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也能以此类推,解决一大批这样的问题。

所以,在教学时,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显性联系上,更应把这种隐性的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

五、教学策略:在观察、操作中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准备:水槽、水、不规则石头。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设疑导入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提问:(1)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2)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的物体并不是正方体或长方体,比如石块、苹果等等。

那像这样的物体还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吗?那怎么办呢?二、讨论方法,探索方案1、小组讨论交流: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方案一: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

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体积。

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头前的体积与放入石头之后的总体积之差。

(升水法)就可以间接地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了。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有趣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的第117页,第三章《测量与图形》的第三节《有趣的测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2. 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难点:理解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测量工具之间的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三角板、量筒、橡皮泥、计时器。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直尺、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情景:小明想知道他家客厅的面积和体积,但是不知道如何测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小明解决问题。

2. 讲解测量方法(10分钟)教师分别讲解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直尺、三角板、量筒等工具。

3.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实践,每组选择一个测量项目(长度、面积或体积),使用教具和学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测量方法解决问题。

例题: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8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测量方法。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

六、作业设计2.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家里某个物品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并记录数据。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可以拓展延伸,了解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如电子秤、温度计等。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测量误差的处理:如何识别和处理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举例解释:
-对于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测量,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复杂图形分解为简单图形,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测量。
-在体积测量中,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物体体积与容器体积变化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准确的测量。
-测量误差的处理方面,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误差的存在,并学会通过重复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有趣的测量》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数学应用意识;通过测量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加强学生对测量单位的理解,提高其量感和数据分析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有效沟通与协作,发展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交技能。这些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不仅掌握基础知识,还能提升数学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符合新教材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面积测量中,重点讲解如何使用正方形格子纸或其他工具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在体积测量中,重点演示如何通过排水法或直接测量来计算简单物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测量:学生需要理解并运用分割、近似等方法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实物体积的测量:如何将实物体积转换为立方单位,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测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有趣的测量》的课堂教学设计

《有趣的测量》的课堂教学设计

《有趣的测量》的课堂教学设计篇一: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水槽、水、不规则石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乌鸦喝水的故事都听过吗?现在老师把故事中的画面再现出来,谁能用数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幻1-6)那么不规则物体体积怎么测量呢?引入课题。

二、教学新知:1.以小组为单位,先制定测量方案。

(幻7-11)方案一: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

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 计算出水面升高的体积。

得出: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石头的体积石头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水上升的高度方案二:(幻12-13)1.向容器内加满水。

2.把石块放入容器中。

3.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

4.直接读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即:溢出水的体积=石头的体积。

三、课堂练习(幻14-17)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正方体鱼缸,棱长12厘米,里面装有一些水,现放入15条小鱼后水面升高了1厘米,这些小鱼平均每条的体积是多少?3、听故事:传说两千多年前的一位国王命令金匠制造一顶纯金的皇冠,皇冠制好后,他怀疑里面量少了,便请阿基米德鉴定一下。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测量出皇冠的体积,阿基米德一直解决不了这个难题。

你有什么好主意吗?四、课堂小结:(幻18-19)同学们你们觉的数学有趣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幻20)板书设计:有趣的测量石头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水上升的高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测量》学校:骊山中心小学姓名:任园篇二: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名师教学设计《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完整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测量知识的兴趣。

2. 让学生理解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测量的重要性。

2. 引入测量工具的概念。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重量等的情况呢?2. 讲解测量的重要性,如建筑、制造等领域都需要测量知识。

3. 展示测量工具的图片,如尺子、天平等,让学生初步了解。

第二章:长度测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测量、记录数据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尺子的使用方法。

2. 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如如何正确放置、读数等。

3. 引导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章:重量测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天平测量重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测量、记录数据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天平的使用方法。

2. 测量重量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如如何正确放置、调整平衡等。

2. 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天平测量物品的重量。

3. 引导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交流分享。

第四章:面积测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尺子测量面积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测量、记录数据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尺子测量面积的方法。

2. 测量面积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讲解尺子测量面积的方法,如如何正确放置、读数等。

3. 引导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交流分享。

第五章:测量工具的拓展与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测量工具的拓展类型。

2. 培养学生将测量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测量工具的拓展类型,如测距仪、温度计等。

2. 测量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讲解测量工具的拓展类型,展示相关图片。

2. 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测量工具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b.讨论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6.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几何图形的测量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要求:
1.学生要认真对待作业,保持书写工整、清晰。
2.作业中要体现出测量过程、数据记录和计算过程。
3.家长签字确认,确保作业质量。
4.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发现测量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3.设计丰富多样的测量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4.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采用个别提问、集体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例如,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并计算教室的体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测量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地图,提问学生如何计算学校到家的距离,引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思考。
2.实践操作,培养技能: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测量方法,提高测量技能。
-例如,组织学生分组测量课桌、书本等物品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在测量过程中克服困难,树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有趣的测量》教案三篇(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五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三篇(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 五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有趣的测量》教案三篇教学目标:1.理解长度、重量、容积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应的测量;2.初步掌握测量的计数单位和换算方法;3.发现测量中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教学重点:1.理解并熟练使用长度、重量、容积的计数单位;2.掌握测量中的换算方法;3.教育学生发现测量中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并进行换算;2.在测量中发现规律并进行总结。

教案一:测量小矮人的高度教学内容1.引入:“有一天,我们在游戏中发现了一位小矮人,想知道它有多高,该如何测量呢?”2.学习当地的长度计数单位(如:厘米),并进行测量矮人的高度;3.学习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进行转换。

教学方法与步骤1.观看老师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和厘米尺进行测量;2.拿出尺子或厘米尺,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小矮人进行测量;3.引导学生思考,询问若使用英制计数单位进行测量,应该使用什么单位(如:英寸);4.学生自己完成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教学资源1.尺子、厘米尺、小矮人的图片;2.计量单位表格。

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准确地使用尺子或厘米尺测量出小矮人的高度;2.学生是否能够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案二:测量物品的重量教学内容1.引入:“有一天,小明买了一份蛋糕,请问它的重量是多少?”2.学习当地的重量计数单位(如:克),并进行物品的重量测量;3.学习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进行转换。

教学方法与步骤1.观看老师演示如何使用称重机进行物品的重量测量;2.根据老师的指导获得跟多的细节信息,并掌握如何解决一些小问题;3.分组进行物品重量的测量,对结果进行分享并进行总结;4.为老师提供代用铲的服务并且请老师为每一个小组提供一份难度更高的练习。

教学资源1.称重机、物品;2.计量单位表格。

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准确地使用称重机测量出物品的重量;2.学生是否能够进行重量单位的换算。

教案三:测量物品的容积教学内容1.引入:“有一天,小明借了个水杯,想知道它能装多少水?”2.学习当地的容积计数单位(如:毫升、升),并进行物品的容积测量;3.学习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进行转换。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测量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

3.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问题,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测量技能。

教学内容:1. 测量的概念和意义。

2. 常见的长度、重量、容积等测量单位。

3. 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量杯等。

4. 测量中的误差和精度。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测量的概念和意义教师通过举例子和图片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测量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测量是重要的。

活动二:小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测量问题,如如何测量一本书的长度、如何测量一杯水的容积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交流能力。

活动三:测量游戏(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游戏,如计算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并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二节课:常见的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长度、重量、容积等测量单位,如米、千克、升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测量单位,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测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常见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尺子、天平、量杯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适用于不同的测量对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节课:测量中的误差和精度活动一:讲解测量中的误差和精度(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实验,让学生测量同一物体多次,并比较测量结果,让学生体验测量中的误差和精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测量中的误差和精度,引导学生总结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让学生从讨论中加深对测量的理解。

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精选6篇)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54—55页《有趣的测量》。

二、教材解读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

数学活动课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时机,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动手。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提出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活动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并且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块橡皮泥,它的体积怎样求?生1:可以捏成规则的物体,在测量它的长、宽、高,算出体积。

《有趣的测量》教案(精选17篇)

《有趣的测量》教案(精选17篇)

《有趣的测量》教案(精选17篇)《有趣的测量》篇1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

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眼睛观察感知比较量的差异。

大班的幼儿观察力、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他们乐于思考,愿意动手探究并解决疑问。

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问题,他们会利用目测去进行判断,也会用手、脚、辅助物进行比较,有了初步的测量的经验与愿望。

大班幼儿的测量是自然测量,即利用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

学习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本节活动符合幼儿数学发展的需要。

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尝试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进行测量。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结果也不同。

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

活动重点:学会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

活动难点: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工具不同,结果不同。

活动准备:1、地面上八条长短不一的线段。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吸管和冰棍棒。

3、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一、用目测的方法测量地上的路段。

二、探索使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1、幼儿自由选择路段,进行测量,师提醒首位相接的进行测量。

2、幼儿示范并小结测量的方法(平铺、交替或做标记)。

三、幼儿选择测量工具,两人一组进行测量1、介绍记录表格:记录表上的数字和图案都是什么意思?2、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分别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

3、交流测量结果。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结果越大。

四、延伸活动1、测量班级的桌子的边长。

2、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进行测量。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向您介绍我设计的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本次课程的主题是《有趣的测量》。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五章《测量与估计》中的第二节。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通过对实际物体的测量活动,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对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准确的测量。

2. 能够理解并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

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尺子、测量工具、实物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然后选取一些进行实际测量,让学生感受测量的意义。

2. 知识讲解: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长度单位,并学会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3. 小组活动: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测量方法。

5.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我会设计简洁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测量工具、长度单位、测量方法等内容,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用尺子测量你的桌子,并记录下长度。

2. 选取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1. 桌子长度:厘米。

2. 物体长度: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27)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27)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27)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课题是《有趣的测量》。

我们将要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主要涉及到第五章的第二节内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学会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且能够进行数据的简单处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学会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且能够进行数据的简单处理。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学会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且能够进行数据的简单处理。

而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刻度尺、练习本等教学工具,同时也请学生们提前准备好了自己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测量的小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接着,我带领学生们学习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例题,掌握换算的方法。

3. 实践:然后,我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并且记录下测量结果。

5. 练习:我给出了几道练习题,让学生们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米 = 10分米1分米 = 10厘米1厘米 = 10毫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刻度尺测量一下你的身高,并记录下来。

2. 请用刻度尺测量一下你的桌子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3. 请用刻度尺测量一下你的步长,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对刻度尺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

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

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25)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25)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北师大版 (25)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有趣的测量》中的第2课时。

这部分教材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意义及换算关系。

2. 能够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测量中。

难点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米尺、直尺、厘米尺,以及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绳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实际的长度场景,如教室的长度、桌子的长度等,引导学生注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长度单位:接着,我会向学生们介绍米、分米、厘米这三个长度单位,并通过实物演示,让他们理解这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小组合作测量:学生们分成小组,使用教具和学具进行实际测量,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桌子的长度等。

每个小组需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记录测量结果。

4. 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将他们的测量结果和选择的长度单位分享给其他小组,并进行讨论,看看不同小组的测量结果是否一致,以及他们选择的单位是否合适。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学生们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我设计了一道作业题目:请学生们测量自己家客厅的长度,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记录。

同时,他们还需要思考,如果他们想要测量自己家房子的面积,他们需要使用哪些长度单位,并简要说明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以及他们在实际测量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
活动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P54----P55《有趣的测量》
活动目的: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活动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

活动准备:
1、1立方分米的透明正方体容器、长方体的玻璃器皿、桶、刻度尺、量杯或量筒。

2、水、沙子。

3、乒乓球、苹果、木块、泡沫;橡皮泥、鸡蛋(熟的)、石块、玻璃球;足球(瘪气的)、螺丝帽等。

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并且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块橡皮泥,它的体积怎样求?
生1:可以捏成规则的物体,在测量它的长、宽、高,算出体积。

生2:也可以把它浸没在水里,用水的体积表示它的体积。

2、提出问题: [出示钢笔水瓶它(钢笔水瓶)的体积也能用刚才的方法求出来吗?
生:不能捏了,而且墨水瓶本身是个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只能放入水中来解决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像墨水瓶这样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板书课题)
这个墨水瓶的体积我们又该怎样才能知道?你能想到什么方法?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交流。

)
[点评:一上课就拿出橡皮泥,在之前已经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

橡皮泥即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怎样来计算。

孩子有的说可以捏成各种形状,然后老师说那墨水瓶怎样来计算,得想办法。

这样用数学自身的思考力度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3、学生汇报。

动脑思考是好习惯,认真倾听同样也是好习惯。

在同学汇报时,请你思考,他们的方案对于你有什么提示?你还有什么要补充?
生1:水溢出的方法。

师: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把你们组的方案表示出来?(V物体=V水溢出)
生2:水上升的方法。

(V物体=V水上升)
生3:水下降的方法。

(V物体=V水下降)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二、动手实践探索方案
1、明确活动要求
下面我们就根据大家想到的这几种方案,来设计测量一下这个墨水瓶的体积究竟是多少。

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物体要完全浸没。

生2: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最低处平行。

生3 :测量时要注入整数体积的水,既方便读数,又能减少误差。

同学们想的真周到,老师也有几点下提示与大家分享,请看屏幕。

1、实验前:制定测量方案,明确分工;
2、实验中:轻声交流,注意安全,保持卫生;
3、实验后:整理结论,回顾反思。

2、学生小组合作:请小组内同学首先讨论并制定测量方案,并填写报告单,然后开始测量。

(教师发现不同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
3、小组汇报。

(一个同学汇报,组内同伴演示实验过程。

)
测得墨水瓶的体积是多少?板书三种方案测得的数据。

4、同样的墨水瓶测得的结果不相同,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分析误差的产生:1、不同方法误差的产生;2、同一种方法为什么结果也不相同?)三种方案比较中择优,水上升的方法在理论上误差最小。

想更精确,我们可以多测量几次取平均
值。

老师在课前运用水上升的方法多次测量后得到墨水瓶的体积大约为115立方厘米。

[点评:在自主探究的过程当中,袁老师让学生提出问题来测量。

如果我们可以测量,你想你打算怎样来测量墨水瓶?学生有的用水,用沙子,到底用什么方法?老师引领学生明晰了探究的思路,和学生共同的制定出了方案,有了方案之后再共同探究来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盲目的操作和试验。

5、请大家注意观察,这几种方案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1:都用到了水来测量;
生2:都是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可测量的水的体积。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这叫“等积变形”,这也是数学中转化思想的应用。

6、请选择桌面上1—2个喜欢的物体,就运用这种转化的思想来进行测量。

(引导学生将上浮物体的情况提出来。

)
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如何解决的。

生:将上浮物体系上一个重物来测量;
生:将上浮物体埋入沙子中,运用沙测法。

(板书)
7、我们还有哪些知识运用到了这转化的数学思想呢?
三、拓展延伸
老师这有一粒黄豆,怎样知道它的体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1:可以放在量筒里测量;
师演示。

行吗?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多放?为什么用整百粒?)
四、小结。

我们今天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问题。

但今
天课上测量的都是相对较小的物体,更大的物体的体积该如何测量呢,这个问题就留个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思考解决吧!
总评: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延伸与发展。

以往旧教材中,这部分内容,只在习题中出现过,新教材却将它纳入例题范围,这是因为不规则的物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奠定了基础。

其中,发现、验证并运用排水法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目的在于通过本节课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想法都应当通过亲身的实践去验证才能够得到结论再加以应用,这是一种很严密的思维过程,也是现在孩子缺少的一种思想。

并在理解“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体积”的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和谐共处、主动参与、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混合编组,每组选一个组长,并由组长对组员进行再分工。

再动手操作之前,小组内同学充分地讨论并制定出测量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动手实践和交流,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反思对实验方案不断地进行完善。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惑,从学生的动手实践中找到本节课的教学素
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过小或上浮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

在学生提出困惑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使学生了解过小或上浮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

用上述多种方法将这些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很自主地去探索,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相互启发,多种感官参与到自主探究性活动中来。

“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起来,他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更加理性和深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了。

我们今天要进行----有趣的测量,(出示课题:石块体积的测量)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长(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