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学生综合测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大学生综合测评?
一.现行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综合测评是指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平时考核积累,每学期评定一次,是大学生奖学金、三好生评比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依据和参照,是一项与每一个大学生都密切相关的工作。但是,由于存在人为的完全量化等方面的缺陷,综合测评已走入一种“学生排斥,老师头疼”的尴尬境地。
1.测评体系系统不够完善,指标设定不合理
多数高校的“综合测评办法”在指标体系上都把德育、智育、体育作为三个基本指标,并对应成相应的分数。如果用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思想与观念来分析这种框架体系,就会发现这种框架体系的局限性:
首先,德育标准概念化。高校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但作为评价机制,它排斥概念化的口号。各高校在制订学生道德教育的客观标准上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大多停留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原则口号上,大概念清楚,具体标准模糊,因而造成了在这一项的评分上人人都得满分的结果,否定了主体道德水平的个性差异。
其次,智育标准考分化。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实施的综合测评,评测重点仅仅局限在“智”的方面,以考分作为衡量学生“智育”水平的评判标准,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学生与社会脱节,缺少社会实践能力。测评比例中比重较大的智育引导学生过于追求各门功课的均衡发展,不少学生为取得各门功课的
高分忽视了全面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与大学人才培养的目
标存在偏差,这是对全面发展的误解。这种评价尽管肯定了学生
知识积累上的差异,但智育指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仅仅
只是学习成绩。
再次,体育标准模式化。目前很多高校采取体制测试作
为大学生综合测评的体育得分,无法体现一个大学生身心发展是
否健康。未来社会对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有极高的要求,没有良好
的身体素质,不能适应未来激烈竞争和紧张的生活,可以这样说,健康的身体是将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才能的前提与基础。以开放性、合作性、竞争性为特点的21世纪,对人才提出的重要
素质中,还包涵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是使
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获得完美结合的前提。而仅仅以体制
测试成绩作为体育得分是以偏盖全的一种做法。
第四,奖罚标准制度化。奖罚分是在上述成绩的基础上
直接加分,在综合测评成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为了这些
加分,可能会积极地去争取担任学生干部,而且希望“学生干部
级别”越高越好,因为“级别”越高加分就越高;为了加分,有
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也勉强自己去做,如身体不好,但因无偿献
血的加分比较高,就“积极”参加献血。这样培养出来的不是一
个真正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而是一个“功利”、“虚伪”的大学生。这种加分制度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地素质,对于学生
素质地提高并不具有全部地真正意义。
2.测评体系系统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偏差较
大
如今,用人单位在选拔大学毕业生时,除看学习成绩外,更是有选择地对政治素质、创新意识、进取心、合作精神和集体
荣誉感、外语、计算机水平,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
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地素质提出了要求。现行的综合测评体系
无法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及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提供比较具体的依据,容易造成社会需要与大学生自我定位的错位。这种评定很难
在评价中突显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科学地反映每个
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每个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程度,不利于学生
全面素质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在做人方面,以前用人单
位希望分来的大学生是党员和学生干部,强调得更多的是学生
“政治素质”;而现在用人单位虽然提出了“党员优先”,强调
得更多的则是“团结协作”、“自我约束”的能力。在做事方面,用人单位一般追求的是“忠于职守”、“老实厚道”,而现在用
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是“独立创新”、“灵活应变”。用人单位对
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备复合型、创造型、协作型素质
的人才已成为“抢手货”。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采用“招考”的
方式而不再依赖学校的评价和鉴定为主要依据录用人才,这就是
重要的原因[3]。
3.测评体系系统操作有漏洞,不利于素质教育
在大部分高校,综合测评成绩=德育分+智育分+体育
分+奖惩分。德育分是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评议出来的。有些学生为了得到较高的德育分,在同学中拉帮结派,做表面文章,力图给老师留下好印象,这也给一些参与测评的辅导员、班
主任和学生干部以很大的发言权,也就催生了一些学生以各种方
式孝敬老师的不良行为。如果说学习成绩是考出来的还值得大家
信服,德育都是根据感觉打出来的,平时表现又缺少诚信的记载,这容易使学生在勾心斗角的功力追求中迷失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如《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0日就报道了一篇《部分大学生
争夺奖学金不择手段》的文章,这一现象并不罕见,也已引起了
高校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二.重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指标的客观根据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目的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
的办学目标,通过理性的思考,制定出既合目的性,又合规律性
的具体的客观评价标准,既要兼顾学生的道德修养,又考虑学生
的意志品质;既考虑学生的人文知识的积累,又考虑学生人文精
神的培养;既考虑学生对新事物的感知能力,更考虑学生的发展
潜能等。要从心理学、生理学、能力学人文精神的诸多因素来考察,重点要注重学生的构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原则要以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拘泥于对德智体总体原则的僵化理解。更不能把“德育”与概念划等号,把“智育”与考分划等号,将“体育”仅与达标联系。为改变这种片面的、落后的考核评价方法,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素质综合测评,使
素质教育内容具体化、目标量化。根据各高校的实践经验,笔者
认为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指标主要内容为:
1.评分方法
N=A×20%+B×60%+C×10%+D×10%,N为综合测评成绩,A、B、C、D分别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发展性素质。该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不同的指标所占的权重系
数分别为0.2、0.6、0.1、0.1。每一个一级指标又包含二级指标,每一个二级指标又包含若干个评价要素,指标和评价要素的权重
系数一般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设置。
2.测评内容及各项分值的计算
(1)思想道德素质(20%)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操
行测评成绩和班主任给予的考评成绩三部分组成。总分20分,其
中理论课成绩6分,操行测评10分,班主任考评成绩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