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区域划分标准
危险场所的划分
危险场所的划分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关于危险环境的划分中明确规定,在大气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的可燃物质与空气形杨混合物在点燃后燃烧传至未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为爆炸性粉尘环境,称为I类环境。
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或薄雾状的可燃物质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在点燃后燃烧传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为爆炸性气体环境,称为II类环境。
危险场所是指危险环境出现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用专门措施的区域,根据爆炸性环境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把危险场所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1)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 根据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的厚度进行分类,可分为20区、21区和22区。
zone 20,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
EN50281-1-1标准对用于20区的电气设备壳体结构及设计做了相应规定。
IEC60241-11对在20区使用的电气设备做了补充要求,包括本质安全防爆等方面的内容。
20区应用种类1(粉尘)电气设备。
zone 21,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场所。
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磨坊,煤炭,谷物仓库以及包装生产线及其周围是典型的21区场所。
在21区中,可能会发生因粉尘泄漏等原因而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物。
zone 22,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分未21区。
22区须使用种类3(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如果是爆炸性环境中的粉尘是导电性粉尘,则依据EN50281-1-2的规定,须使用种类2(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防爆危险区域划分标准
防爆危险区域划分标准普法内容国际电工委员会/欧洲电工委员会划分的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0区(Zone0):易爆气体始终或长时间存在;连续地存在危险性大于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1区(Zone 1):易燃气体在仪表的正当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或存在;断续地存在危险性10~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2区(Zone 2):一般情形下,不存在易燃气体且即使偶尔发生,其存在时间亦很短;事故状态下存在的危险性0.1~10小时/每年的区域;中国划分的有效区域和以上相同。
《防爆国家标准(GB3836)》一、危险场所区域划分按场所中存在物质的物态的不同,将危险场所划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可燃性粉尘环境。
按场所中危险物质存在时间的长短,将两类不同物态下的危险场所划分为三个区,即:对爆炸性气体环境,为0区、1区和2区;对可燃性粉尘环境,为20区、21区和22区。
针对爆炸性气体环境,GB 3836.14- 2000标准中规定:0区: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场所。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尔发生并且仅是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中国防爆等级划分标准普法内容依据我国有关标准的规定,由于在爆炸性的气体或大气环境下,气体等与空气构成混合物,在次混合物中被点燃,从而引发爆炸。
中国的防爆等级划分标准为:1、煤矿内的电气设备;2、二类为在除去煤矿等环境下使用电气设备;3、三类为除去煤矿等气体性爆炸环境的爆炸性粉尘环境下的电气设备。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防爆等级划分标准为:Ⅰ类:煤矿井下电气设备;Ⅱ类:除煤矿、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Ⅱ类又可分为ⅡA、ⅡB、ⅡC类,标志ⅡB的设备可适用于ⅡA设备的使用条件;ⅡC可适用于ⅡA、ⅡB的使用条件。
Ⅲ类:除煤矿以外的爆炸性粉尘环境电气设备。
ⅢA类:可燃性飞絮;ⅢB类:非导电性粉尘;ⅢC类:导电性粉尘。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分类标准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及分类标准一、区域划分1.1 爆炸危险区域等级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原则:根据爆炸性气体、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等可燃物质的特性,以及设备的特殊要求,将爆炸危险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1.1.2 爆炸危险区域等级与易燃易爆物质根据易燃易爆物质的种类、数量、压力、温度等因素,将爆炸危险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1.2 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1.2.1 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划分原则根据可燃物质的存在状态和分布情况,以及设备、管道和电气设施等的位置和要求,将爆炸危险区域划分为不同的范围。
1.2.2 爆炸危险区域范围与设施设备要求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的设施设备应符合相应的防爆要求,如防爆结构、防爆电气等,以确保安全。
二、分类标准2.1 易燃易爆物质分类2.1.1 易燃易爆气体分类根据气体燃烧和爆炸特性,将易燃易爆气体分为三类:甲类、乙类和丙类。
其中,甲类具有高度危害性,极易燃烧和爆炸;乙类具有一定危害性,可燃;丙类危害性较小,不易燃烧。
2.1.2 易燃易爆液体分类根据液体的闪点、沸点和黏度等物理性质,将易燃易爆液体分为三类:低闪点液体、中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
其中,低闪点液体极易燃烧,中闪点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燃,高闪点液体相对较难燃烧。
2.1.3 易燃易爆固体分类根据固体的燃烧和爆炸特性,将易燃易爆固体分为三类:易燃固体、可燃固体和难燃固体。
其中,易燃固体具有高度危害性,极易燃烧和爆炸;可燃固体具有一定危害性,可在一定条件下燃烧;难燃固体危害性较小,不易燃烧。
2.2 设施设备分类2.2.1 工艺设备分类根据工艺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特性,将工艺设备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反应器、储罐、压缩机等。
不同类型设备的安全措施和要求也不同。
2.2.2 电气设施分类根据电气设施的特性和防爆要求,将电气设施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普通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等。
不同类型设备的选型和使用环境也有所不同。
火灾危险区划分标准
火灾危险区划分标准
一、火灾危险区的基本概念。
1.1 啥是火灾危险区。
简单来说,火灾危险区就是那些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地方。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可能是工厂里堆满易燃物的库房,也可能是人员密集的商场。
1.2 为啥要划分火灾危险区。
这就好比打仗要知道战场的地形一样,划分火灾危险区能让咱心里有数,知道哪儿容易“着火”,提前做好防备,把损失降到最低。
二、火灾危险区的划分依据。
2.1 物品的易燃性。
有些东西一点就着,像汽油、酒精这类易燃易爆的物品存放的地方,那肯定是高危区域。
2.2 人员密集程度。
人多的地方一旦起火,疏散难度大,容易造成群死群伤,像学校、电影院这些地儿,得特别小心。
2.3 环境因素。
通风不好的地方,火灾容易蔓延;电气设备多的地方,短路起火的风险也高。
三、不同类型的火灾危险区。
3.1 工业场所。
工厂里的车间、仓库,特别是化工企业,那可都是重点关注对象。
一个不小心,大火就能烧起来,损失惨重。
3.2 商业区域。
商场、超市,人来人往,货物堆积,一旦起火,那真是“火烧眉毛”,后果不堪设想。
火灾危险区的划分可不是随便划划的,这关系到咱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大家都得重视起来,多学点消防知识,防患于未“燃”,别等到“火上房”了才着急!。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标准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标准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标准版)爆炸危险场所,是指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质,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有爆炸危险的场所。
火灾危险场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储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或者有可燃粉尘、可燃纤维,或者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并在可燃物质的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一、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一)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1.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2.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而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三个区域等级。
①0级区域(简称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②1级区域(简称1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③2级区域(简称2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粉尘和可燃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两个区域等级。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区域划分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区域划分
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范围、危险化学品危险程度及事故源
位置,划分事故中心区、事故波及区及事故可能影响区域。
一、事故中心区
中心区即距事故现场0~500m的区域。
该地区的危险化学品浓度
指数较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建筑物设施
及设备损坏,人员急性中毒。
事故中心区的救援人员需要全身防护,并佩戴隔绝式面具。
救援
工作包括切断事故源、抢救伤员、保护和转移其它危险化学品、清除
渗漏液态毒物、进行局部的空间洗消及封闭现场等。
统计疏散至中心
区域外的非救援人员数量,并进行登记。
事故中心区边界应有明显警
戒标志。
二、事故影响区
事故波及区即距事故现场500~1000m的区域。
该地区空气中危险
化学品的浓度很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人员伤害或物品损坏。
该区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导防护、监测污染情况、控制交通、
组织排除滞留危险化学品气体,视事故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疏散转移。
事故影响区人员撤离到该区域以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
事故影响区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三、受影响区域
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可能受到来自中心地区和受影响地区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的危害。
这一地区救援工作的重点是引导群众及时保护,对群众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做好基本应急准备。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最新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最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最新版)爆炸危险场所,是指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质,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有爆炸危险的场所。
火灾危险场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储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或者有可燃粉尘、可燃纤维,或者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并在可燃物质的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一、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一)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1.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2.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而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三个区域等级。
①0级区域(简称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②1级区域(简称1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③2级区域(简称2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爆炸性粉尘和可燃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两个区域等级。
①10级区域(简称1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三级危险点的划分标准
三级危险点划分标准本标准旨在明确三级危险点的划分标准,以便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危险点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或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或危害的地点或区域。
根据危险程度,危险点被划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
一、高风险区高风险区是指存在高度危险,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区域。
以下情况将被划分为高风险区:1.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储存、使用或处理场所,且未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
2. 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特种设备操作等高风险作业场所,且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
3. 交通枢纽、公共聚集场所等重要区域,且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可能导致群死群伤事故。
4. 其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场所或区域。
二、中风险区中风险区是指存在一定危险,可能导致一般事故发生的区域。
以下情况将被划分为中风险区:1.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储存、使用或处理场所,且已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但仍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2. 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特种设备操作等高风险作业场所,且已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但仍存在发生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可能。
3. 交通枢纽、公共聚集场所等重要区域,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4. 其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场所或区域。
三、低风险区低风险区是指危险程度较低,一般不会导致事故发生的区域。
以下情况将被划分为低风险区:1. 普通工业生产、生活区域,危险程度较低,基本不会对人身安全、财产或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2. 一般性商业、居住区域,危险程度较低,基本不会发生事故。
3. 其他危险程度较低的场所或区域。
四、划分依据和程序1. 划分依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划分标准。
2. 划分程序:首先对危险源进行初步评估,确定其所属的危险点类别;然后对危险点进行详细评估,记录其具体信息;最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类,确定其所属的危险点级别。
危险区域划分标准
第三章仓库防爆电气设备由于仓库中储存的物资有不少是易燃易爆物品,在一定的条件下,遇到火花或达到危险温度时极易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这将会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
根据以往发生事故的统计表明,在仓库火灾或爆炸事故原因中,由于电气设备和线路产生的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导致的事故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做好仓库电气设备安全技术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本章主要介绍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安全技术与管理问题。
第一节仓库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等级划分爆炸危险场所是指在易燃、易爆物的生产、使用、储存、输送过程中,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能够侵入有爆炸危险的场所。
火灾危险场所指在生产、使用、储存或输送可燃物质过程中,能够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由于实际生活中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度是有所差别的。
例如有的危险场所可燃混合气体始终存在,而有的只是暂时性存在;有的危险场所的可燃混合气体正常状态下不存在,而当有故障时才存在。
即使是始终存在易燃易爆混合气体的场所,也会因场所内混合气浓度不同,致使导致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危险程度不同。
为了科学合理地加强对危险场所的管理,以便能经济有效地防止危险场所的爆炸和火灾事故的发生,对危险场所区域等级进行合理的划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火灾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火灾危险场所按其发生火灾的危险程度分为三级区域,具体参见表3—1。
表3—1火灾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二、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一)油库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油库储存的轻质燃料是易挥发物质,当场所内轻质燃料与空气组成的可燃气体混合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则易引发爆炸或火灾事故。
油库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标准见表3—2,油库内各场所危险等级划分见表3—3。
表3—2油库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划分标准表3—3油库内务场所危险等级划分与爆炸危险场所相邻,用有门的墙隔开的场所,此场所虽无爆炸危险物质,但由于爆炸性气体物可能侵入而有爆炸危险,其等级应见表3—4。
表3—4(二)弹药库各场所危险等级划分弹药库危险场所等级划分参见表3—5,由高到低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三个危险等级。
危险区、安全区的隔离及划定方式、隔离方法
危险区、安全区的隔离及划定方式、隔离方法(1)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危险区内根据事件现场情况确定隔离范围;安全区设在事件点上风向。
事件危险区由治安保卫人员负责在相关路口进行警戒,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危险区,同时负责事件现场周边区域的隔离和交通疏导。
参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XX),根据事故的性质和实际情况,确定隔离区域的范围见表1。
表1不同事故中危险区域的范围一览表(2)危险区的隔离方式、方法发生事件后,总指挥应根据现场事故等级和发展状态的判断、及当时气象条件状况、环境监测等状况确定危险区、安全区。
根据污染物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对污染危险区采用拉警戒线、挂警示牌、圈围等方式隔离,并在通往事件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①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②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安全巡逻,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3)事件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事件现场隔离方法①事故中心区域:以事故现场中心点0~50米的区域。
此区域内危险化学品浓度高,并且可能伴有爆炸、火灾、建筑物及设施损坏、人员中毒等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
②事故波及区域:事故现场中心点向50~500米的区域。
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化学品浓度比较高,作用时间比较长,有可能发生人员或物品的伤害或损坏。
③受影响区域:事故现场中心点向外1000米以外的区域,该区域有可能受中心区域和波及区域扩散来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的危害。
④对于重大、特大事件要根据事件特性及波及区域划分并确定。
根据污染物特性,确定处理方法,迅速切断污染源,控制事件扩大。
⑤厂区内的道路进行全部隔离,只允许应急救援车辆的通行。
⑥在消防部门到位后,由消防部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重新划定隔离区,治安保卫人员配合消防部门做好隔离区的安全保卫工作。
(4)事件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道路全部隔离,只允许应急救援车辆通行。
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及划分
环境类别危险区域等级危险区域划分
按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
按释放源级别划分:
0级区域:正常运行,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或长期出现的环境
连续释放源(可燃液体的表面或可燃气体液体蒸汽的排气孔其他孔口)划为0区。
1级区域:可能出现一级释放源(正常运行,释放可燃、密封
处、取样点、泄压排气)划为1区
2级区域:不太可能出现或及时出现仅短时间存在二级释放源(正常运行,不能释放释放可燃、密封处、取样点、泄压排气、法兰、
连接件)划为2区
根据通风条件调整区域
通风良好(可燃物很快稀释到爆炸下限值
得25%以下)可适当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
级,局部机械通风降低,障碍物、凹坑死
角处提高,限制必空气重的混合物扩散,
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按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20区:可燃性粉尘云持续长期
频繁出现的爆炸性环境
21区:正常运行可能偶尔出
现
22区:正常运行一般不可能
出现即使出现持续短暂。
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及划分
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
环境按爆炸性粉尘的量、爆炸极限和通风条件确定。
一级二级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划分标准
一级、二级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划分标准一、一级消防安全重点部位1根据国标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要求规定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同属一级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2.高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的办公楼。
3.公共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档案馆、体育馆。
4.集体宿舍、招待所、音乐室等人员聚集场所。
5.面积大于300m2的甲、乙类生产区域。
6.满足以下条件的储罐:(1)储存量超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临界量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储罐(区(2)总存储量(注:按储罐几何容积和设计储存压力的乘积计算)大于2000m3的氧气储罐(区)。
(3)总储存量超过500ι∏3的轻油储罐(区工7.每小时流量大于IOOoom3的煤气加压站。
8.单机容量大于IOOMW(1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
9.经各单位审定划为一级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其他区域。
二、二级消防安全重点部位1面积小于30(⅛2的甲、乙类生产区域。
2.除一级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储罐(区)、氧气储罐(区)。
3.每小时流量小于或等于IoOoOm3的煤气加压站。
4.天然气调压站。
5.总装机容量大于400KVA的柴油发电机房及其储油间。
6.符合以下任一条的油库、液压站:(1)地下液压站、油库。
(2)距地坪标高24m以上且储油总容积22ι√的平台封闭液压站房。
(3)涉及主作业线,对作业线产生重大影响的液压站及油库。
7.使用汽油等可燃油进行轧根清洗作业的区域。
8.涉及主作业线,对作业线产生重大影响的主控制室、主电室(包括电缆夹层)、主电缆隧道、通讯中心(含交换机室、总配线室和电力室等)。
9.220KV总降站及电压等级达到35KV的变电所。
10.经各单位审定划为二级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其他区域。
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划分标准
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划分标准危险源等级一二三四级划分标准一、引言危险源等级划分,是对危险源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科学评价和分类,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危险源等级划分的标准,从一级到四级不同级别的危险源的特点和相关措施。
二、危险源等级划分标准1. 一级危险源一级危险源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国民经济具有严重危害的危险源。
它的特点是危害性高、易导致重大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
比如在化工厂中,储存大量高毒性物质的罐区;在煤矿中,存在致命性的瓦斯超标区域等。
对于一级危险源,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管理措施,确保零事故发生。
2. 二级危险源二级危险源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国民经济具有较大危害的危险源。
它的特点是危害性较高,可能导致较大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比如在建筑工地上,存在高处坠落风险较高的施工区域;在化工车间中,操作重要设备的操作台等。
对于二级危险源,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3. 三级危险源三级危险源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程度危害的危险源。
它的特点是危害性一般,可能导致一般伤亡和一般经济损失。
比如在医院中,普通手术室内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在食品加工厂中,可能存在的一般性食品安全隐患等。
对于三级危险源,必须加强监管和安全防范,确保日常安全生产。
4. 四级危险源四级危险源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国民经济具有较小危害的危险源。
它的特点是危害性较低,可能导致较小伤亡和较小经济损失。
比如在办公室中,一般的架子、桌角等可能存在的碰撞伤害,以及一些轻微的火灾风险等。
对于四级危险源,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和日常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文章写手,深入了解危险源等级划分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在编写本文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危险源等级划分标准是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危险源,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险爆炸区域划分和电气配备标准(家具厂、地板厂、木制品加工厂)
签发:
济宁万达木业有限公司
生产车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与电气配备规定根据《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GB12476.1-2000和我公司实际情况,现将我公司生产车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如下:
一、划分标准
根据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可燃性粉尘环境可分为20区、21区和22区三个区域等级。
1、20区
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
2、21区
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场所。
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3、22区
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分为21区。
二、生产车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1、20区:多片锯、自动大锯、开槽机的除尘风管、除尘器;
2、21区:无;
3、22区:无。
三、20区电气设备配备:
1、电气设备、灯具均采用粉尘防爆型电气设备;
2、电气设备选用ExdⅢ250℃Da保护级别的电气设备;
3、钢管配线技术要求:钢管螺纹旋合不小于五扣。
2017年12月5日。
危险区域划分标准
危险区域划分标准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领域,危险区域的划分非常重要。
通过明确危险区域的范围和标识,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本文将介绍危险区域划分的标准。
1. 根据危险等级划分危险等级是根据危险性大小进行划分,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危险等级的划分可以采用运动员领取奖牌的方式,高等级的危险区域标识为红色,中等级为黄色,低等级为蓝色。
具体的划分标准如下:•高危险等级:存在可能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危险,如精密电子工厂里的禁止吸烟区域,需要设置红色标识。
•中危险等级:存在可能导致轻微伤害事故的危险,如机场的行李装卸区域,需要设置黄色标识。
•低危险等级:存在可能导致险情的危险,如普通办公室的储藏室,需要设置蓝色标识。
2. 根据作业类型划分危险区域还可以根据作业类型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方式主要参考一些国家的法规标准。
不同领域的作业性质存在差异,因此,危险区域的划分也具有区别性。
比如在建筑工地上,根据施工环境可将危险区域分为起重机械作业区域、爆破作业区域、脚手架搭设作业区域等。
根据不同类型的危险区域,采用不同的标识和控制措施。
3. 根据危险物质划分在一些危险性较高的行业中,可以根据危险物质的种类和性质来划分危险区域。
比如在化工厂内,可以根据化学品的各项性质如挥发性、易燃性、爆炸性等来划分危险区域。
在危险区域内,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如禁止吸烟、穿防护服、佩戴安全帽。
4. 根据操作时间划分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危险区域的划分标准还需要考虑操作时间。
例如,在地下煤矿井下,根据矿工开挖的时间安排,将整个矿井分为不同的区域。
这样能够确保在危险区域内,矿工的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和控制。
危险区域的划分标准不仅需要考虑实际的危险程度,还需要考虑实际的操作、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标准化地划分危险区域标识,能够极大地加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身心健康。
危险区域划分标准
第三章仓库防爆电气设备由于仓库中储存的物资有不少是易燃易爆物品,在一定的条件下,遇到火花或达到危险温度时极易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这将会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
根据以往发生事故的统计表明,在仓库火灾或爆炸事故原因中,由于电气设备和线路产生的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导致的事故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做好仓库电气设备安全技术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本章主要介绍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安全技术与管理问题。
第一节仓库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等级划分爆炸危险场所是指在易燃、易爆物的生产、使用、储存、输送过程中,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能够侵入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火灾危险场所指在生产、使用、储存或输送可燃物质过程中,能够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由于实际生活中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度是有所差别的。
例如有的危险场所可燃混合气体始终存在,而有的只是暂时性存在;有的危险场所的可燃混合气体正常状态下不存在,而当有故障时才存在。
即使是始终存在易燃易爆混合气体的场所,也会因场所内混合气浓度不同,致使导致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危险程度不同.为了科学合理地加强对危险场所的管理,以便能经济有效地防止危险场所的爆炸和火灾事故的发生,对危险场所区域等级进行合理的划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火灾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火灾危险场所按其发生火灾的危险程度分为三级区域,具体参见表3—1.表3-1火灾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二、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一)油库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油库储存的轻质燃料是易挥发物质,当场所内轻质燃料与空气组成的可燃气体混合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则易引发爆炸或火灾事故。
油库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标准见表3-2,油库内各场所危险等级划分见表3—3。
表3—2油库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划分标准表3-3油库内务场所危险等级划分与爆炸危险场所相邻,用有门的墙隔开的场所,此场所虽无爆炸危险物质,但由于爆炸性气体物可能侵入而有爆炸危险,其等级应见表3—4.表3—4(二)弹药库各场所危险等级划分弹药库危险场所等级划分参见表3—5,由高到低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三个危险等级.表3—5弹药库危险场所等级划分爆炸危险区域,是指存有爆炸危险性气体或(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有引爆源时,即可产生爆炸或燃烧的区域(以下简称危险区域)。
爆炸物危险场所0区、1区、2区的定义
什么是爆炸物危险场所呢?怎么划分?在工业气表远程监控系统中,通常需要设备满足对爆炸物危险区域的要求。
下面谈谈我国我国外对爆炸物危险场所的划分。
1.1 我国对爆炸性危险场所是如何划分的?
答我国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采用与IEC等效的方法。
国家标准GB 50058-92中规定,
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大小,划分为0区、1区、2区三个级别,
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划分为0区、11区两个级别,详见表4-1。
表4-1 中国对危险场所划分表
爆炸性物质区域划分区域定义:
气体
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粉尘
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的环境
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1.2 国际上对爆炸性危险场所是如何划分的?
答国际上各主要工业国家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基本上可分两种意见。
一种以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为代表,包括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对气体划分为0区、1区、2区,对粉尘划分为10区、11区。
其定义与IEC基本相同(可参见我国对各区域的定义,我国等效采用IEC标准)。
另一种为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的划分,以NEC(美国国家电气规程)的定义为代表,对气体划分为1区、2区(没有0区),对粉尘也划分为1区、2区。
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大致如下:
气体:IEC0区、1区——NEC。
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和范围划分
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和范围划分1、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定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要求。
2、汽油、LPG和LNG设施的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以下的坑或沟应划为1区。
3、埋地卧式汽油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3),应符合下列要求:1)罐内部油品表面以上的空间应划分为0区。
2)人孔(阀)井内部空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1.5m(0.75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0.5m的球形空间,应划分为1区。
3)距人孔(阀)井外边缘1.5m以内,自地面算起1m高的圆柱形空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2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应划分为2区。
注: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的汽油罐通气管管口爆炸危险区域用括号内数字。
4、汽油的地面油罐、油罐车和密闭卸油口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4),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面油罐和油罐车内部的油品表面以上空间应划分为0区。
2)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0.5m的球形空间,应划分为1区。
3)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和以密闭图45、汽油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5),应符合下列要求:1)加油机壳体内部空间应划分为1区。
2)以加油机中心线为中心线,以半径为4.5m(3m)的地面区域为底面和以加油机顶部以上0.15m半径为3m(1.5m)的平面为顶面的圆台形空间,应划分为2区。
注:采用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用括号内数字。
图5 汽油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6、LPG加气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6),应符合下列要求:1)加气机内部空间应划分为1区。
2)以加气机中心线为中心线,以半径为5m的地面区域为底面和以加气机顶部以上0.15m半径为3m的平面为顶面的圆台形空间,应划分为2区。
图6 LPG加气机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7、埋地LPG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7),应符合下列要求:1)人孔(阀)井内部空间和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1m的球形空间,应划分为1区。
危险区划分图中说明
危险区划分图中说明:1.危险区划分及电气设备选择按照GB50058-92,IEC60079,API RP 505执行。
2.裂解炉区划分为非危险区,但出于安全的考虑,裂解区的全部电气设备、元件及仪表,均按IIB级防爆。
3.任何位于2区内的沟和坑,均应按1区考虑。
4.用于爆炸危险气体或液体的工艺设备的放空口和采样点,其 1.5米半径的球体范围内1区,其1.5米至3米半径范围为2区。
5.用于可燃气体或液体的仪表或控制装置的放空口,其0.5米半径的球体范围内为1区,其0.5米至1米半径范围为2 区。
6.界区内用于爆炸危险的气体或液体的阀门,其水平1米至地面及其上1米的范围为2区。
7.用于关闭燃料气的安全阀,其水平1米至地面及其上1米的范围为2 区。
8.在炉管进口处的燃料气切断阀和法兰处,其水平1米至地面及其上1 米的范围为2区。
9.压缩机厂房划为2区。
厂房应采取通风措施,使其能达到通风良好状态,至少每小时4次完全通风。
通风等级要求将可预见的释放出来的危险气体浓度降低到爆炸下限的25%以下。
10.位于危险区的泵房,划为2区。
其应采取通风措施,使其能达到通风良好状态,至少每小时4次完全通风。
通风等级要求将可预见的释放出来的危险气体的浓度降低到爆炸下限的25%以下。
11.分析小屋应被划为2区。
其采样管线在入口处应带限流装置,以免在事故状态下,有大量的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12.当分析小屋采用正压通风时,可划为正常环境。
其新风应取自爆炸危险环境以外的地方。
13.安装在危险区内的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在含有超过规定含量的IIC级物料的区域内时,为IIC。
14.图中坐标尺寸以米计,其余均为毫米。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区域划分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区域划分
根据危险危险化学品意外事故的危害范围、危害程度与危险化学品事故冀建的位置,划分事故中心区域、事故殃及区及事故可能消极影响影响区域。
一、事故中心区域
中心区即距事故现场0~500m的区域。
此可怕区域危险化学品浓度指标高,有危险化学品扩散,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建筑物设施及组件损坏,人员急性中毒。
事故中心区的救援人员需要浑身防护,并佩戴隔绝式斗篷。
救援工作包括切断事故谢利谢、抢救伤员、保护和转移其它危险化学品、清除渗漏混合物毒物、进行局部的空间洗消及封闭现场等。
非抢险人员撤离到中心区域以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
事故中心明显区域边界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二、事故波及区域
事故波及区即距事故现场500~1000m的区域。
该区域空气中危险品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作用时间较长,有可能发生人员伤害或物品损坏。
该区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导防护、监测污染情况、控制交通、组织工作排除滞留危险化学品气体,视事故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疏散转移。
事故波及区域人员不仅如此撤离到该区域以外后,应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
事故波及区域边界应有出现明显警戒标志。
三、受影响区域
受影响区域是指事故波及区外可能受影响的区域,可能伤害受到从中心区和波及区扩散的小剂量危险化学品危害。
该区救援工作重点放在及时指导群众适时进行防护,对群众进行有关宣传知识的宣传,更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做好基本应急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仓库防爆电气设备
由于仓库中储存的物资有不少是易燃易爆物品,在一定的条件下,遇到火花或达到危险温度时极易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这将会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
根据以往发生事故的统计表明,在仓库火灾或爆炸事故原因中,由于电气设备和线路产生的电火
花或危险温度导致的事故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做好仓库电气设备安全技术管理工作非常重
要。
本章主要介绍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安全技术与管理问题。
第一节仓库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等级划分
爆炸危险场所是指在易燃、易爆物的生产、使用、储存、输送过程中,能形成爆炸性混
合物且能够侵入有爆炸危险的场所。
火灾危险场所指在生产、使用、储存或输送可燃物质过程中,能够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由于实际生活中危险场所的危险程度是有所差别的。
例如有的危险场所可燃混合气体始终存在,而有的只是暂时性存在;有的危险场所的可燃混合气
体正常状态下不存在,而当有故障时才存在。
即使是始终存在易燃易爆混合气体的场所,也会因场所内混合气浓度不同,致使导致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危险程度不同。
为了科学合理地加强对危险场所的管理,以便能经济有效地防止危险场所的爆炸和火灾事故的发生,对危险场所区域等级进行合理的划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火灾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
火灾危险场所按其发生火灾的危险程度分为三级区域,具体参见表 3 —1。
表 3 —1 火灾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
二、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
(一)油库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
油库储存的轻质燃料是易挥发物质,当场所内轻质燃料与空气组成的可燃气体混合浓度
达到一定比例时则易引发爆炸或火灾事故。
油库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标准见表 3 —2,油库内各场所危险等级划分见表3—3 。
表3 —2 油库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划分标准
表3 —3 油库内务场所危险等级划分
与爆炸危险场所相邻,用有门的墙隔开的场所,此场所虽无爆炸危险物质,但由于爆炸性气体物可能侵入而有爆炸危险,其等级应见表3—4 。
表3 —4
(二)弹药库各场所危险等级划分
弹药库危险场所等级划分参见表 3 —5,由高到低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三个危险等级。
表3 —5 弹药库危险场所等级划分
爆炸危险区域,是指存有爆炸危险性气体或(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有
引爆源时,即可产生爆炸或燃烧的区域(以下简称危险区域)。
爆炸性物质的状态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气体、液体或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而形成爆炸性气体的危险区域,称为第一种区域。
另一种是爆炸性粉尘的危险区域,称为第二种区域。
关于第二种区域,工程商
遇到的可能性比较小,本文不拟详细论述。
和IEC 标准的规定一样。
我国GB3836.1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器设备第14 部分:危险场所分类》规定了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划分为三个区域。
即0 区,1 区和2 区。
他们对应的定义如下:
0区(ZONEO )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混合物或间断地出现,或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超过爆炸
下限的场所
1区(ZONEO) 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混合物有可能聚积形成危险浓度的区域,或由于检修、维
护造成泄露等原因,引起可能聚积成危险浓度的区域
2区(ZONEO) 是指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偶尔地出现爆炸性混合物地区域
上述定义提到的“正常情况”,是指正常起动、运转、停止和操作的反复过程,同时也包括取出产品、
开闭盖子、投料、除杂质以及安全阀门的操作等。
所谓“不正常情况”是指容器、管路装置的破损故障或误操作等,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的泄露和聚积,由此而产生有爆炸危险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定义可知,0 区最危险, 2 区最安全
危险区域级别的划分标准,不是根据爆炸性气体的浓度,而是根据达到爆炸极限的概率来确定。
因为
以目前条件来确定概率值还有一定困难,所以只能按爆炸性物质的状态和爆炸性物质的含量范围以及
持续时间来划分其级别。
二、危险区域的判断
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去判别危险场所的分级呢?应该视爆炸性混合物的产生条件、时间、物理性质及
其释放频繁程度大小等情况来确定。
爆炸性物质及其加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爆炸性气体,并向周围扩散,而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不同
的爆炸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有不同的爆炸上下限引燃温度、自燃点、闪点、粒度和比重等
物理性质。
总之,不论是1---0 级或是1---2 级危险区域,判断有无爆炸性混合物的产生,应根据其空间区域的
范围、物料的品种与数量,设备装置情况,运行情况、操作方法、有无通风设备及其效果、容器设备
有无破损或误操作的可能性、气体浓度测量的准确性,以及在同行业中曾发生过事故的事例等方面进行。
爆炸性混合物产生的范围同被加工处理的爆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
被加工处理的爆炸物质越多,所产生的爆炸性气体也就越多,扩散的范围也就越大。
可见,生产过程只释放出爆炸性气体是产生危险混
合物的根源。
1. 危险源
危险源是判定爆炸危险区域的重要因素。
可按爆炸性混合物释放出的时间和频繁程度大小区分。
(1)开敞状态下,经常释放出爆炸性气体。
(2)虽然为封闭状态,但在正常情况下有可能泄露爆炸性物质。
(3)虽为封闭状态,但在不正常情况下有可能泄露爆炸性气体。
(4)一般情况下,在配管时未装有阀门、接头、仪表管路等源器件,原则上不视为爆炸危险源。
(5)装有阀门、管接头及仪表管路等,在正常情况下有微量泄露,而通风状况良好,可不视为危险
源,如果通风条件不好,则可视为危险源。
2. 通风
危险源周围的通风状况,是判别爆炸危险区域的又一重要因素。
(1)自然通风区域露天或开敞式的厂房形成自然通风的,此外,局部开敞能充分进行自然通风繁的,这些都视为自然通风区域。
假如爆炸性混合物的比重闭空气轻时,开敞式厂房上部容易形成气体
聚积,屋顶部则应设置能充分排气的天窗。
(2)阻碍通风区域室内通风受到阻流作用,或窗外存又阻碍通风的阻碍物,爆炸性气体比空气重,爆炸混合物流动于房间底层。
如在地槽沟、池或低洼处,易又气体聚积,对这样的区域也视为阻碍通
风区域。
强制通风区域室内装有机械通风设备,使整个室内能充分通风,此种区域称为强迫通风区域,也可
视为自然通风区域。
以上说明仅仅供大家参考,若要用于实际的场所分类,必须考虑实际的特殊环境和各种不同情况的特殊细节,例如,油井设施危险区域的划分是指在一般情况下确定的。
如果油井的油压或气压非常高,则危险区域的相应范围就会扩大。
此外,考虑到这些因素是特殊规定的,作为工程商而言,不宜主动
的去做区域的划分,应服从于甲方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以免出现失误导致事故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