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d1e8848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0.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重要的文人画家。
他擅长山水、花卉、人物等多个方面的绘画,其中以山水画最为著名,被誉为“明四家”之一,其
画风独具匠心,极具代表性。
一、意境深远
沈周注重画面中的意境和气韵,尤其是他的山水画传达出的意境深远,仿佛是一种对
自然之美和人生之境的感悟和领悟。
他的山水画常常把人物的生活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
成一种意境深远的意蕴,这种意境使得人们能够自然地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生哲学。
二、画面布局合理
沈周的山水画画面布局合理,取材广泛,博采众家之长,从宋代以来各种山水画流派
中吸取营养,精心提炼,塑造出了他自己的特有风格。
画面布局严谨,空间感、层次感、
纵深感的表现都极为突出,细节处理精细,造型准确。
三、笔触细腻
沈周的山水画以笔触细腻、用笔工准著称。
他笔下的石头、树木、山石等自然景观,
所绘筋骨强健,细微之处十分动人,整幅画面看起来通透、洒脱、潇洒、自在,给人以视
觉的震撼。
四、运用兰亭集序笔法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受到兰亭集序、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影响,他倡导“墨苍为险,
色青为秀”,极力推崇呈现画面意境的笔法。
他的山水画笔力、墨理处处透露着山水诗情,经常以墨迹渲染气氛,这种墨意卓然的笔法被后人称为兰亭笔意。
总之,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独具特色,既有大气恢宏的意境,又有极致细腻的笔法,他为山水画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巨匠。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d68b24c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5.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沈周是明代著名的文化名人和画家,他的山水画艺术风格以含蓄、简练、雅致而著称。
笔者将从构图、笔墨和意境三个方面对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进行浅析。
首先是构图方面。
沈周的山水画构图简洁明快,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谐。
他擅长运用斜线构建画面的节奏感,并以对称、层次和空间的处理来表现景物的远近和深浅。
他的山水画常常采用分层的手法,通过将各个层次的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具有立体感的画面。
沈周的构图技巧突出了画作的整体性和和谐感,使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感受到一种平衡、宁静的美。
其次是笔墨方面。
沈周擅长运用素笔简墨的技法,他自己曾说:“近来画山水,要笔快墨精。
”他笔下的山水以墨色为主,注重用墨的浓淡来表现不同的山水景色。
他运用破墨、舒墨、点墨等笔法,使得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质感。
沈周的笔墨处理简练而精准,不多赘余的笔法,却能寥寥数笔地勾勒出山石、水波等自然景物的轮廓和质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他擅长描绘山峰和水波的神韵,笔墨骨韵清秀而雅致,给人以高远幽深的意境。
最后是意境方面。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内敛、深沉的意境。
他注重画面的整体气氛和节奏感,在画面中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界的宁静、秩序和谦逊。
他常将人物的画面设想得很小,并将其置于广阔的背景中,强调人物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谦逊。
通过这种手法,他让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感和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意味。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独特而深远,他以简练、雅致的笔墨和内敛、深沉的意境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静谧、超然,甚至是神秘的感觉。
他的山水画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更传达了他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使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有一种超越物质的体验和思考。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艺术家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3e698bc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9.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沈周(1427年-1509年)是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是中国画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山水画家之一。
他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沈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以松石并茂的山水景色为主题,注重表现自然山水的形态、神韵和意境。
他善于运用骨法、皴法和点染法等技法,精练而不失精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他的画作观念独特,注重自然的表现和感受,不追求细节的写实,而更注重意境的凝练和氛围的创造。
他的山水画给人一种虚无缥缈、出世间的超凡感觉,让人进入一个安静、深远的世界。
沈周山水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也独具特色。
他擅长运用水墨,以“干笔悬浮”、“湿染若化”为画技基础,通过点染、皴法、拖泥弄水、运笔等技法的巧妙运用,使画面呈现丰富的层次感与立体感。
他的画作笔势潇洒自然,构图简洁大气,给人一种宽广开阔的感觉。
他的笔法流畅,墨色浓淡相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对山水的描绘细腻且富有节奏感,给人以平和、宽广的感受。
沈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还体现在他的画题和题诗上。
他擅长以画题和题诗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
他的画作常常配以字画相连的“联和”形式,通过诗词的表达来增强画面的艺术韵味。
他的题诗和题跋多以自然的景色、山石的形态和自己的思考为主题,抒发自己对景物和人生的感悟,给人一种深邃的意境感。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独特,给人一种宁静、超凡的感觉。
他善于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表现出山水的神韵和美感。
他的画作擅长以“干笔悬浮”、“湿染若化”的技法来创造画面的层次感和氛围。
他的题诗和题跋更增添了画作的艺术韵味。
沈周的山水画影响深远,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ed2e7f9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c.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沈周(1427年-1509年),字五伯,号水东,明代画家、文学家。
他是明代山水画的
开创者之一,也是中国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充满了诗情画意。
他擅长运
用淡雅的笔墨和简练的构图表达自然美和情感美。
沈周的笔墨表现具有独特的特点。
他非常重视墨色和构图的关系,注重表现自然山水
的情感和意境。
他的笔墨写意细腻,意境深邃,善于运用浓淡相间的墨色来表现山石、树
木和水流的质感和形态。
他的笔墨轻盈而富有变化,用墨状如流水,墨色鲜明但又不失柔和。
沈周的画作注重构图和布局。
他善于运用透视和比例关系,使画面有层次感和透明感。
他注重山水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安排,使山水之间的空间感更加明显。
他常常将山水
连成一体,通过树木、人物和建筑的点缀来增加画面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沈周的山水画强调人文情怀。
他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他常常
通过山水与人物、建筑的结合来表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的作品中常常有人物、桥梁、房屋等元素,这些元素使得作品更具有人文情怀,更容易引发观者的共鸣。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充满了诗情画意。
他的笔墨表现独特,
构图和布局独到,意境丰富而深邃。
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自然的美,更表达了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和人文情感。
他的山水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文人画的宝贵遗产。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9d7cf48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2.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沈周(1427年-1509年)是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山水画以其自成一派
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沈周的山水画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的绘画
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沈周的山水画以其简洁、淡雅的笔墨和诗意的意境而著称。
他注重表达画家的个人情
感和审美追求,追求山水画的意境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沈周的山水画以兰亭集序、黄庭经、声声慢等诗文作为画题,将文学与绘画相结合,使他的山水画更富有诗意和意境。
他的笔
墨简练流畅,留白透空,勾勒出山水的形态和纹理,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山水的深远和宏
伟。
沈周的山水画还注重平面之美和构图的协调。
他的画作中常常运用对角线构图,使画
面的动态感更强烈。
他注重通过线条和形状的变化来表达山水的变化和层次感,将主题与
画面的构图融为一体。
他善于运用纸本质的白墨水,以白色的空间展现山水的余韵和空灵
之美,使画面更富有张力和神秘感。
除了画面上的构图和笔墨运用,沈周的山水画还注重人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
他常
常在画作中插入人物,用人物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情感交流。
他通过画人物的表情、
姿态和动作,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哲思。
他的人物形象常常带有一种超脱于
尘世的气质和自然界的交融感,使画面更具深意和内涵。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97df48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b.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沈周(1462-1535),字少白,号东篱,又号莫愁,苏州人。
明代著名山水画家,被称为“吴中四艺”,与唐寅、文徵明、仇英并称为明代四大家。
沈周继承了南宋文人画风,深受文人雅士文化的熏陶,因此他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沈周的山水画作品以其淡泊清雅、意境悠远而著称,被誉为“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
一、笔墨勾勒清丽山水沈周的山水画以精细、写实而见长。
他勤于山林采风,对自然景观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感受。
他笔下的山水,山峦起伏,溪水潺潺,树木苍翠,石头纹理清晰,极富变化。
沈周笔下的山水往往充满了深邃的意境,令人如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壮美。
他尤其擅长在作品中描绘山峰,通过细腻的墨渍和线条勾勒出山体的轮廓和山势的起伏感,让人感受到山之奇特和壮美。
沈周的用墨亦别具匠心。
他的墨法娴熟,能够巧妙地运用淡墨、浓墨,以及水墨渍法等技巧,创造出丰富的墨色层次和质感。
他的用墨不夸张,却又能够表现出浓墨淡墨的变化,使画面既有丰富的变化又不失整体的平衡感。
沈周的山水画作品在笔墨运用上极富表现力,令人赏心悦目。
二、情感表达纯粹隽永沈周的山水画除了在形式上十分精湛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充满了文人的情怀和境界。
他的画作往往带有婉转、淡雅的情感,富有隽永的诗意和意境。
沈周笔下的山水,表现了文人的淡泊情怀和理想境界,他常常在作品中夹叙夹议,表达对社会风气和人生处境的思考,显示出他对现实的疏离和憧憬。
沈周擅长利用山水来寄托情感,他善于通过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和理想。
他的山水画作品往往与诗文相通、与音乐相和,给人以灵动的感觉。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他引发了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慰藉与启迪。
在他的画作中,藏有深刻的内涵,给人以深远的思考,有着纯粹的情感表达和隽永的情致。
三、宁静幽远意蕴深长沈周的山水画具有宁静幽远的意境,透露出世外高人的清雅情怀和雅致气质。
他的画作多以孤松寒石、山泉秋雨、云雾缭绕为题材,表现了一种清远幽静、涵养高远的境界。
「明」沈周《落花诗意图》
![「明」沈周《落花诗意图》](https://img.taocdn.com/s3/m/c082dcd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1f.png)
沈周的山水画,有“细沈”“粗沈”两种风格。
早年的画,风格细腻,称“细沈”,比如他的代表作《庐山高图》,就是“细沈”的代表作。
他后期的一些作品,构图简练,用笔粗疏,称“粗沈”,他的《卧游图》《西溪图》等都是这类作品,《落花诗意图》也属“粗沈”一类。
《落花诗意图》构图极为简单,空山寂寂,连飞鸟都没有一只。
一位老态龙钟的老者,背已微驼,手扶着一根长长的竹杖,兀自站在一块大石上,面对流水,在沉思着。
他的身后,是几株翠柏,一座小木桥,远处是几痕淡淡的远山。
画上有作者题字:“山空无人,水流花谢。
”
沈周有行书《落花诗卷》,第一首头两句就是:“夕阳无赖小桥西,春事阑珊意亦迷。
”《落花诗意图》所描绘的,与之倒有些相符。
(明)沈周《落花诗意图》
落花时节,春事阑珊,是会引人感叹的。
而画中老人的伤春之感,又是伤的什么呢?也许仅仅是因为伤春,感叹“桃花尽日逐流水”,“轻薄桃花逐水流”;也许是感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年华易逝。
此画看似简单,但立意构图极具匠心,几株柏树,是画中的浓墨点染,占据了画中的
主要位置,丛三聚五,错落有致。
近处山石勾勒有力,下部稍作皴擦。
土山则用披麻皴,形成对比。
人物仅寥寥数笔,却十分传神,整幅画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效果。
此画设色明丽雅致。
山石染青绿和赭石,树以淡绿烘染,远山轻抹黛青,小桥栏干用大红勾出,人物衣服着土红色。
色彩与水墨相互映衬,很好地表现了暮春时节的山中景色。
《落花诗意图》,纸本,设色。
纵36厘米,横60.5厘米。
明沈周作。
现藏南京博物院。
浅谈沈周山水画点景
![浅谈沈周山水画点景](https://img.taocdn.com/s3/m/555071c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c.png)
浅谈沈周山水画点景沈周(1427年-1509年),字卧白,号清庵、水声山人,明代画家。
他是明代山水画的开山鼻祖,被誉为“山水第一家”。
沈周山水画以点景法为主要表现手法,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运用色彩的变化,生动地描绘出了山水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
沈周的山水画作品中最常见的点景是山水、石头和树木。
他善于运用墨色的浓淡来表现山水的远近,注重景深的表现。
他通过渲染远处的山川,将山的形状和起伏感表现出来,使整个画面更加立体感强烈。
他还注重在山脚下画上适当的石头,通过准确的笔触和纹理的细腻描绘,使石头看起来更加真实,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沈周也非常注重描绘树木的姿态和枝叶的形态,通过各种不同的角度和构图来表现树木的生命力和活力。
通过这种点景的描绘手法,他让观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山水的风景。
在色彩的运用上,沈周善于运用淡墨色和淡青色来表现山水的柔和。
他通过遣墨的手法,将浓墨和淡墨渐变的效果表现出来,使山水画更具层次感和细腻的质感。
他还注重山水画中的块面色彩的运用,通过运用不同的颜料和色块,表现出山水画中的不同光影效果,让观者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沈周还注重人物的安置和点缀。
他善于运用人物或者小船来点缀山水画,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他通过人物和小船的安置,表现出山水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让观者在欣赏山水的也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沈周的山水画以点景法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色彩的运用,生动地描绘出了山水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
他的山水画作品不仅表现出了丰富的层次感和逼真的质感,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31d01fc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5.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山水画家,被誉为“江南四大家”之一。
他的画风独特,注重意境,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被称为“沈子真山水”或“沈氏小品”。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韵味纯美
沈周的山水画作品以山水为主题,山石苍劲,水流清澈,构图严谨,细节精致,色调
淡雅,富有渲染力。
他的画作有一种久远的感觉,仿佛带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让人感受
到静谧、宁和的厚重美。
二、浪漫唯美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还注重意境,风格柔美,充满浪漫唯美感。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
现桥、亭、舟等元素,这些元素交融在山水之中,构成一幅极富诗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
纯净、唯美的山水世界。
三、工笔细腻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极其细腻,他的笔法极为讲究,画作精神夸张,清晰明确。
不
仅用笔干净利落,还深入描绘了水、石、草、树等细微的纹理。
通过这些工笔细腻的方式,让沈周的山水画作品显得更加鲜活、华丽而真实。
四、富有个性
沈周的山水画,往往将自身的感受和情绪融入其中,所以他的作品都富有个性。
他的
画和他的人格、品格和生活风格息息相关,每一幅画都是他自己的心声和生活体验。
这种
个性的表现,让他的画作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时代价值。
总的来说,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既有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又有工笔精湛的细节美,
还有唯美浪漫的情感美。
他的作品体现了他对山水的深刻理解和生活情感的融入,是中国
绘画史上的瑰宝。
沈周山水画《庐山高》艺术特点研究
![沈周山水画《庐山高》艺术特点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5f4e85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13.png)
沈周山水画《庐山高》艺术特点研究沈周(1468-1563),字子升,号东篱,江苏常熟人。
他是中国明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被誉为“吴门四家”之一。
他的山水画风格独特,以“白描”见长,成就卓著,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庐山高》,下面将对这幅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
《庐山高》是沈周创作于明代的一副山水画作。
画面中主要描绘了庐山的悬崖峭壁和峰峦起伏的山势,整个作品给人一种苍劲挺拔的感觉。
这幅作品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色彩运用独特。
沈周擅长以线条勾勒出山水的形态,因此他的山水画中很少使用浓墨重彩。
在《庐山高》中,他运用了淡墨轻染的手法,用淡淡的墨渲染出了云雾缭绕的山峰,给人一种意境空灵的感觉。
整个画面色调以青墨为主,从深到浅,将山的远近距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色彩运用突破了以往山水画浓墨重彩的传统,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构图布局独特。
《庐山高》采用了对角线构图,画中山势起伏,向远方延伸,给人一种壮丽磅礴的感觉。
画面上方留有一片清白,给人一种开阔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增加了整个画面的空灵之感。
沈周通过精心的构图和布局,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布局形式,使作品更加富有张力和动感。
墨法运用独特。
沈周擅长用勾线、点画、洒墨等技法来表现山石的变化,他在《庐山高》中运用了大量的勾线和点画来描绘山势的起伏和峭拔。
尤其是在山石的质感和纹理的表现上,他运用了透墨、挂笔、错设等技法来表现,从而使山石更加立体和生动。
这种墨法的运用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富有变化和层次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沈周的《庐山高》凭借其独特的色彩运用、构图布局、墨法运用和意境表达等方面的特点,展现出了中国山水画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这幅作品成为了中国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山水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908500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a.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1. 引言1.1 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的重要性沈周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贡献。
沈周山水画以其深邃的意境、流畅的线条和细腻的笔墨表现,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沈周山水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在于其对后世山水画家的启发和影响。
沈周山水画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宝贵遗产,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珍贵贡献。
沈周山水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在传统山水画中独具特色,为中国绘画史增添了一道璀璨的光芒。
通过对沈周山水画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绘画史上的精髓,感受到传统山水画的魅力,体会到沈周山水画的重要性和价值。
1.2 沈周山水画的传统基础第一,受到前人的影响。
沈周在创作山水画时,深受古代名家如东晋的谢赦、南朝的顾恺之、宋代的范宽等大师的影响。
他不仅继承了前人的创作传统,还在其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第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
沈周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他精通古代诗词和文学,对中国文化的精髓有着独特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融入到自己的山水画创作之中。
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
沈周热爱大自然,喜欢在山水间游玩观赏,对自然风景有着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
他能够准确地捕捉自然景物的精髓,将其表现在自己的画作中。
以上是沈周山水画的传统基础,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沈周独特的山水画风格,也为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传统基础的掌握和发扬,沈周的山水画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
2. 正文2.1 沈周山水画的特点一、注重写意而非写实。
沈周山水画重视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感悟和情感,追求画面的灵气和意境,而非拘泥于具象的描摹。
通过用意象和形式的简练,体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二、擅长用墨作画。
沈周山水画在墨的运用上极为讲究,通过运用淡墨与浓墨、干笔与湿笔的对比,表现出山水的质感和氛围。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027b022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c4.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沈周(1427年-1509年)是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是中国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以山水画闻名。
沈周的山水画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下面将从图像构图、笔法技巧、墨色运用以及意境追求这四个方面来浅析沈周的山水画风格。
沈周的山水画在图像构图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
他善于利用前景、中景和后景的变化来表现山水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沈周在他的山水画作中经常使用山和水的组合来创造深远的透视效果,让观者感受到山水的广阔和辽远。
他注重山水与空间的相互关系,画山的同时要表现出山的立体感,画水的同时要表现出水的流动感。
通过均衡的布局和有机的结构,他将山水画中每一个元素都有机地融入到整个画面当中,使得画面更加具有层次感和韵律感。
沈周的山水画在笔法技巧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艺术表现。
他以变化多样的笔墨运用而著称,擅长运用“枯、湿、濡、瘦、涩”五种笔墨的变化来描绘山水的形态和氛围。
他用枯笔勾勒山的轮廓,用濡笔描绘山水的纹理,用湿笔表现山体的质感,用瘦笔勾勒细节,用涩笔描绘山的阴影和水的质感。
通过不同笔墨的运用,他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山水的特点和情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山水的真实和生动。
沈周善于运用墨色来表现山水的情感和氛围。
他擅长运用黑墨、灰墨和淡墨的变化来表现山水的明暗对比和层次感。
他善于运用墨色来表现山的险峻和水的清澈,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达山水的远近感和空间感。
他还能够通过不同的墨色来表达山水的季节变化和天气变化,如春天的山水用浅墨、夏天的山水用深墨、秋天的山水用红墨等。
通过墨色的运用,他能够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
沈周的山水画在意境追求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追求。
他注重以意境为重,追求意境与形式的统一。
他的山水画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写实,更注重表现他对山水的情感和境界的追求。
他常常通过自然物象的变换和艺术抒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他的山水画作品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通过山水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自己对世界的关怀和热爱,使山水画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e2cbde4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f.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沈周(1467-1535)是明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风受到了前代名家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沈周的山水画以青翠欲滴、婉约清丽、气韵生动而著称,被誉为“吴山范宽,越水李成”的山水画达人。
下面我们将从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对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进行浅析。
一、构图沈周的山水画构图简洁明快,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和空间分配。
他的山水画作品中,往往以清泉叠石、静谧小溪、古迹古树、孤山寂寞等为题材,构图新颖别致,从整体到局部的处理都非常得当。
沈周善于用重心落差、穿插协调的手法,使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更加丰富。
他注重画面的留白,善于利用水墨的水性表现远景和天空,使得画面的空间感更为广阔。
二、笔墨沈周的山水画以淡墨轻彩见长,注重笔墨的韵味和气质。
他的笔画柔婉流畅,点染得当,不露痕迹。
在表现山石、树木,流水、云雾等自然景物时,沈周常常采用淡墨、泼墨、拖抹的技法,使得画面的质感更为细腻丰富。
他在墨色运用上讲究“重淡相间、浓淡相参”,善于调动水墨的浓淡程度,创造出层次分明、韵味横生的画面效果。
三、意境沈周的山水画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他擅长用山水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画面中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
在描绘山水的他追求“山有情,水有韵,势顿伏,意微涵”的艺术效果,力图达到形神兼备的完美境界。
在表现山水画的沈周常从自然景物中感悟人生哲理,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来表达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悟和热爱。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崇尚自然,情致深邃,气韵生动,富有诗意。
他以画山画水求得心灵的宁静和一种理想境界,力图达到人我合一的完美境界。
沈周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他技术的精湛,更在于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
沈周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构图、淡墨轻彩的笔墨表现和深远诗意的意境而深受后人喜爱。
他的艺术风格虽然具有时代感,但在当今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的研究与分析,对于增进我们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理解,进一步拓宽我们的绘画视野,提升我们的绘画素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沈周山水画《庐山高》艺术特点研究
![沈周山水画《庐山高》艺术特点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51def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a.png)
沈周山水画《庐山高》艺术特点研究沈周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和深厚造诣。
《庐山高》是沈周创作的一幅代表作之一,它展现了庐山的险峻和壮丽,以及沈周对山水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达。
从构图上来看,《庐山高》以高大挺拔的山峰为主题,将整幅画面分为山石和水域两大部分,山峰屹立在画面的中央,左侧为水面,右侧为岩石崖壁,构图简洁而富有张力。
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山水相融的和谐之美,使人感受到山水之间的浑然一体,展现了沈周高超的构图功底。
从笔墨运用上来看,《庐山高》采用了淡墨轻染的技法,用淡淡的墨色勾勒山石和树木的轮廓,体现了沈周的淡泊清逸的艺术风格。
他运用淡墨的浓淡和点、线的变化,使画面产生了疏密有致的层次感,使山石的轮廓更加清晰,树木的枝叶更加丰富。
沈周的笔墨运用还体现了他对形神结合的理解,他通过笔墨的运用使画面的岩石和树木呈现出真实的质感,生动地表现了庐山的雄奇和壮美。
从意境上来看,《庐山高》通过画面的险峻和壮丽,展现了庐山的山水气势,体现了沈周对大自然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画面中的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水波荡漾,给人以一种高远的宏伟感。
整个画面给人以大气磅礴、宏伟壮丽之感,同时也展现了沈周内心的宽阔和博大。
从色彩运用上来看,《庐山高》以墨色为主,运用淡墨轻染的技法,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淡雅的艺术美感。
沈周巧妙地利用了水墨的渐变和深浅,以及线条的变化,使画面的色调更加丰富多变,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沈周山水画《庐山高》在构图、笔墨运用、意境和色彩运用等方面都展现了他的独特艺术魅力和高超的绘画造诣,是中国山水画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庐山高》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沈周的山水画作品,感受到他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以及对艺术表达的高度追求。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26d74d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d.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摘要】沈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家,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沈周的山水画中,其笔墨运用特点突出,以淡墨深淡、悬崖峭壁为主要特色,表现出其独特的写意风格。
沈周的构图特色突出,善于运用布局的对比和层次感,展现出山水的壮丽和壮阔。
在意境表达方面,沈周善于通过线条和墨色表现出山水的深远意境,给人以超越现实的美感。
沈周山水画的色彩运用也非常独特,以淡雅清丽为主,突出表现出山水的静谧与宁静。
在线条表现方面,沈周善于运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山水的轮廓,展现出其独特的线条美感。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韵味,深受后人喜爱和赞赏。
【关键词】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笔墨运用,构图特色,意境表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总结。
1. 引言1.1 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简介沈周(约1460-约1535年),明代著名山水画家,琴操并善琴,因其在山水画方面的高超造诣而被誉为“沈周山水”。
沈周山水画潜心研究自然景物,注重表现大地气势与景物特色。
其作品形象生动,气势恢宏,意境深远,富有诗意与高雅情调。
沈周的山水画风格兼具北宋著名画家范宽的豪放与南宋名家文同的细腻,形成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他的作品在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山水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沈周被视为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成为后人学习借鉴的典范。
通过对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贡献和影响。
2. 正文2.1 沈周山水画笔墨运用特点1. 墨色浓淡变化:沈周擅长运用浓淡不一的墨色来描绘山水景物,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达远近景物的距离感和立体感,使整幅画面更具层次感。
2. 墨迹激荡:沈周的笔法激烈有力,墨迹飘逸激荡,具有一种独特的潇洒豪放之气,使山水画不仅具有写实性,更具有一种生动的艺术魅力。
3. 点画结合:沈周的山水画中常常运用点画相结合的技法,用点画来表现细节,用线条来勾勒整个画面的轮廓,达到画面整体的和谐。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1fe37e3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19.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沈周(1427年-1509年)是明朝中期的一位著名山水画家,被誉为“后周山水第一宗”。
他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开创了后来明代山水画的新风格。
沈周的山水画以虚幻、深邃的空间构图闻名,他善于运用墨色的深浅变化来表现出山
水的远近和曲折多变的形态。
他的画中常常描绘出连绵起伏的山峦、奇特的岩石和宏伟的
高山峰巅。
他也擅长描绘水面的波澜起伏和江河的弯曲流转,使整幅画面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沈周的画风独特,富有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色彩。
他创造了以“五大同”为核心概念的
画法,即山、石、树、草、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他强调山
水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景深感,注重多方位透视的处理,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立体和丰满。
沈周的山水画多以寻常的风景为题材,常常描绘农村山寨和渔村渔舟的生活场景,具
有浓厚的人文情怀。
他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和自由的构图手法来展
示细节和形象的丰富性。
他的画作对后世的山水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山水画
的巅峰之作。
沈周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画技,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
他的画作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其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山水的
宏伟壮丽,还传达了画家对人类文明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
表现,更是对生活和美的探索和追求。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1ccc12d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d.png)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沈周(1427年-1509年),明代文人画家,擅长花鸟、山水画。
其山水画风格独具特色,被誉为“吴门四家”之一,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山水画艺术风格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境深远、意趣盎然
沈周山水画刻意追求多变的山色,因此画中所表现的山水景观形态复杂,层次分明,
气势宏伟。
他注重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画面中山的造型出奇制胜,胜似人间仙境。
他
的画中层次分明,气氛深邃,具有很强的诗意色彩和艺术表现力,令人陶醉。
二、笔墨精练、诗意盎然
沈周山水画水墨运用精湛,轻重相宜,画面明暗相间,构成灵动变幻的气氛。
线条流
畅简练,画面中常常有空白处,给人以充满诗意的感觉。
他的山水画常常伴随着自己的诗、文、书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作品更具收藏价值和人文气息。
三、突破传统、创新形式
沈周在山水画中运用线条肌理变化,打破了传统的笔法和规矩,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绘
画语言。
他尝试将山水元素与文学、诗歌相结合,这种尝试为后来的山水画注入了更多的
人文与诗意,成为中国画艺术中的一大特点。
四、追求艺术完美、反复细磨
沈周山水画作品创作精益求精,反复细磨,尽力追求艺术的完美。
他利用色墨的变化
运用,以及笔墨技法的巧妙搭配,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浓淡、色彩明暗等方面的艺术效果。
不断地深入思考、反复润色,唯有最为优雅、精妙的作品才能呈现在大众面前。
总之,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独特、个性鲜明、造诣高超,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画艺术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艺术家。
沈周山水画《庐山高》艺术特点研究
![沈周山水画《庐山高》艺术特点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4e702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2.png)
沈周山水画《庐山高》艺术特点研究沈周是中国宋代著名画家,他在山水画领域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他的《庐山高》是一幅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本文将从构图、笔墨、色彩以及意境等方面对该作品进行分析,以探究其艺术特点。
一、构图《庐山高》的构图非常精致,它采用了遥远远景和近景相结合的手法,让观者在审美过程中产生心灵上的奇妙感受。
整幅画的构图布局谨严划一,横向布置掌握得恰到好处,山几处在弯曲处有伸有缩,形成丰富的曲线,意境深远,引发人们对山景的遥远向往。
二、笔墨《庐山高》的笔墨运用非常独特,状物写意,线条轻盈自然,让人有置身于山景之中的感觉。
作者笔下的梅枝柿叶、松枝、飞瀑、岩壁、云雾等形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尤其是作者运用笔侧墨法,动用墨浓、水浅、变化多端,形成了气势雄浑、纵横交错的墨色韵味,给人一种神韵、婉约、清新、飘逸的美感。
三、色彩《庐山高》中色彩配合是非常巧妙的。
它以黑墨为主色,辅以青、灰、绿、蓝、白、赤等色,勾勒出一幅具有深浓墨香的千山万壑图。
其中水的洁白、波光粼粼,绿松如翠,黄柏如金,红枫似火,以及天空透明蔚蓝的色调,都符合了山水画的基本色彩特点。
四、意境《庐山高》的意境非常深远,它不仅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作者运用墨线、墨点技法,将庐山的山势、岩石、洞穴、云海、雨雪等自然景观栩栩如生地表现在画布之上,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受。
在观赏中,人们会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庐山之巅,尽情地欣赏大自然所赋予的美丽。
综上所述,沈周的《庐山高》是一幅非常优秀的山水画作品。
它运用精湛的构图、笔墨、色彩和意境等艺术手法,展现了沈周精湛的山水画技巧和创作实力。
同时,它也给我们留下了一道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之美。
试论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分期及成因
![试论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分期及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528a883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b.png)
试论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分期及成因陈来国【摘要】沈周作为我国绘画史上极负盛名的画家之一,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各科,尤以山水见长。
他以水墨、青绿、浅绛等在山水表现形式取得的突出贡献,在画坛取得了显赫地位。
本文对沈周这样一位成就显赫的大家的山水画艺术风格进行研究与探讨,为其山水画艺术风格分期并剖析成因,具有史学层面上的研究意义。
本文试从沈周山水画艺术生涯的奠定基础的绘画早期、形成与发展的绘画中期和笔墨浑厚、线条老辣、意境深远的绘画晚期进行梳理.力图找出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的内在联系。
【期刊名称】《中国艺术》【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2页(P90-91)【关键词】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作者】陈来国【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12.26沈周是明四家之首,“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其山水、人物、花鸟俱佳,尤以山水对之后画坛影响最为深远。
在历代绘画史上,有成就的画家,无一不是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现自我、表现自我。
“我用我法,自有我在”,沈周走的艺术之路,是一条广泛吸取、博取众长、师法古人而不泥古之路。
由元代画风与南宋院体绘画上溯至董源、巨然,经过一生的艺术探索与创新实践,最后使自己的山水画艺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特征。
沈周是一位有史学地位的画家,探索他山水艺术风格的分期与成因,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具有史学层面上的研究意义。
1.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分期沈周的山水画艺术在继承元四家之一的王蒙画风、兼营南宋院体风格,形成构图严谨、笔法工整、布局缜密的风格后主要取法吴镇,兼营倪瓒、黄公望等人画法,形成其构图简练、用笔凝重、笔墨浑厚苍茫、草草而成的特点。
从绘画风格上来说,大致可分为奠定基础的早期,形成与发展的中期,笔墨浑厚、线条老辣、意境深远的晚期三个阶段。
1.1 早期:奠定绘画风格的基础沈周出生在艺术世家,这是其他人少有的优势。
他七岁拜陈宽为师接受启蒙教育,十五岁正式拜刘珏为师学习绘画,在二位严师的引导下认真地学习诗文与绘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摘要】沈周是明代一名著名的文人画家,他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但它的山水画最为人称叹,而他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是由细沈、“细转粗”和粗沈而组成,其实也是从摹古又转向创作的发展,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沈周;细沈;粗沈;山水画;艺术风格
一、沈周简介
沈周,字启南,晚号石田翁,长洲相城人(今江苏苏州)。
为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是元明以来文人画中的承前启后者。
位列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之首。
他集诗人、画家、书法家、鉴赏家、隐士、名士等多重性身份于一身。
所以他享有着“明代第一”甚至“古今一人”的赞誉。
沈周出身于书香门第,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环境中长大,所以形成了他性情敦厚,博学多才,长于文学,亦工诗画,善画山水、花卉等,而无不被人称叹。
但其山水画最负盛名,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的传世作品,对很多爱好山水绘画者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细细体味沈周的山水画,它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一般称之为细沈,因为在这段时期他的大部分作品尺幅都比较小,初学于父,叔,泛学诸家,但主要师学王蒙甚多,所以笔法跟王蒙很相似,比较缜密细秀。
第二阶段是40岁到60岁之间,多被称为“细沈”到“粗沈”的一个转变,也是一个变革的时期。
在
此阶段他师法于黄公望,劲健雄起,多大幅之作。
在此阶段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庐山高图》,此幅画与宋代郭熙的《溪山行旅图》可相媲美。
第三阶段是他的晚期作品,多被称为“粗沈”,因为这个时期是属于他的成熟时期,师法于吴镇,笔法精简苍厚,凝重圆浑。
但有很多作品,也融众家之长,在创作中已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沈周发展的这三个阶段中,他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品也非常多,而且每个时期的作品所表现出的都是他不同的艺术特色,这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二、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1.细沈
沈周四十岁之前我们一般称之为“细沈”阶段,这一时期的作品很多,但最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为《山溪客画图》、《幽居图》和《采菱图》。
早期的这三幅作品中,《幽居图》是最早有确切创作年月可考的作品,这是沈周三十八岁时的作品。
整个画面由近、中、远景三个部分组成。
近景是由一条溪流相隔,右边的坡岸上有四柱大小粗细相近的树木,近景和远景的山石和树木用披麻皴和密集的苔点绘成,而树林的叶子则是用非常简疏的笔意来完成。
使画面更增添了一种随意的文人情怀。
由于受家中祖父们和师教的影响,所以在构图上与其伯父沈贞吉的《竹庐山房》非常相近。
而在笔墨上多仿王蒙山水,所以皴法用的是比较繁密的披麻皴,给人一种严谨细秀的
感觉。
从整个画面上来看,在此期间他的笔墨意趣和审美观受元人的影响,所以此阶段沈周的山水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幽寂冷逸的意趣和忧淡萧瑟的一种意境。
从这幅图中,我们细细观察,可以发现沈周早期虽然师学王蒙,但沈周此时的笔法已经稍加粗重,比起三十八岁以前的作品,已经趋向于简练与豪放。
好像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样,也流露出了他自己的性格。
2.“细沈”转为“粗沈”的过程
由细入粗,是沈周40岁以后的一个变革过程,画法由细变粗,景致也由繁到简,师法黄公望,劲健雄起,多是大幅之作。
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则是这幅《庐山高图》。
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纸本,淡设色,它的尺寸是纵193.7厘米,横98.1厘米。
这幅《庐山高图》,是沈周四十一岁时为恩师陈宽七十岁所作的一幅祝寿图。
画中用庐山高大威严的形象,来表达对恩师的敬仰之情,而且在图的下部还有几棵高大的长青松和一位特别小的人站在山坡上,这人应该就是沈周的老师陈宽,使画面也更切题意。
此寄情山水,也表现了一位文人画家的思想,从而更好的把沈周对恩师的敬仰之情和祝寿的语言而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构图上这幅画不同于以往的作品,采用的是高远法,全景式构图,此构图吸取了五代荆浩、关仝,宋代郭熙和元代王蒙的优点,也显示出从“细沈”慢慢转向“粗沈”的一种风格。
笔墨上,在此期间,因为是沈周的一个变革的过程,虽然也师学黄公望,但王蒙
的笔意比较多。
山峦层叠,树木繁茂,尤其是在山石和树木的皴法上有所体现。
山石和树木中,山石的皴法是用披麻皴、牛毛皴、解锁皴夹在一起,皴染的遍数也很多,再加上浓墨点苔,焦墨提醒的技法,使山体更显得苍茫浑厚。
树木的内轮廓线与内磷皴的笔墨色相近,树的松叶是细笔中锋用笔,使树木显得更加威武挺拔。
整个画面浓淡干湿,虚实布白都安排的巧妙得当,尤其还有作者的题跋给整幅画更增添了一种文人画的意境。
从这幅画再加以分析可以看出,在构图及绘画风格上,正如文徵明有云:“自少时作画,已脱去家习,上师古人,有所临摹,辄乱真迹。
然所为率盈尺。
至四十外始拓为大画。
粗枝大叶,草草而成。
虽天真乱发,而规度点染,不复向时精工矣。
”可见虽然王蒙的笔意很多,但此画的这种意境和审美体验却是完全不同。
而且在此阶段,沈周四十三岁时,与友人畅饮,忽灵感一来,画了一幅《山水图》,题跋上显示自称“米不米,黄不黄”,这也充分显示出沈周师学古人,但又在此基础上,又加以自己的一些特点,也在发展着自己的一种艺术风格。
3.粗沈
“粗沈”是沈周六十岁以后,属于晚期。
这一时期的传世作品较多。
如《春雨欲归图》、《落花诗意图》、《岸波图》、《京江送别图》、《仿大痴山水图》等等。
晚年,《京江送别图》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六十五岁时的作品。
纸本,设色,纵28厘米,横159厘米。
这幅画是沈周送别吴
俞而作。
吴俞是沈周的亲友,也是文徵明的岳父。
当时吴俞要到云南一个偏僻的地方去赴任。
画面中站在岸边的人做送别之态,而船已渐渐远去,图中的景色是江南一代杨柳葱郁,非常湿润的感觉,也用这风光无限的景致来表达作者送别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从构图上可看出比以往也简疏很多,皴法也不同于以往的长披麻皴,而偏向于短粗的皴法,线条苍劲有力,颜色的晕染比较淡雅。
整幅画给人的感觉相比较“细沈”比较粗放,气势雄阔。
粗沈这个时期沈周的佳作非常多,此阶段他醉心于吴镇,笔法精简、苍厚、质朴。
但是他又把吴镇的粗豪、黄公望的松秀、王蒙的灵动等众家之长融合为一体,形成了“粗枝大叶”而又“天真平和”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总述
从沈周的这三个阶段的创作作品来看,在每创作一幅画时都有这幅画的缘由,他的每幅作品都在寄托一种情怀,这也体现了文人画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而他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也是他从摹古到创作的一个发展。
他继承传统,泛学众家,又坚持不懈地努力,虽然师于古人,但又不局限于只学习古人。
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他又很重视师法自然,因而他在这种坚实,牢固的基础上,也建造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为我们创造了很大的贡献,也是我们各方面学习的楷模。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3]黄卓越.明中后期文学思想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