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最全版
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可持续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8824ea5727a5e9846a619c.png)
上河段,90%以上城市受到污染,全国至少有2/3城市处于垃 圾的包围中。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 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非常薄弱 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 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 资源的基本国策。
中国可持续发展
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当前总人口为129533万人,
平均每年增长1279人;年增长率为1.07%;
资源: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7%;世界人均耕地4.05,我国只
有1.16亩;我国人均林地为1。8亩,为世界的1/9;人均水资源 为世界的1/4;人均矿产资源居世界80位;
总体来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分布不 均衡。
沙尘暴
想一想:
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什么 怎么做
可持续发展就是在现代化建设过 程中,使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 资源相互协调,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 同时, 不损害 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 需要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人口众多且增加迅速,资 源不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制约着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 量的提高。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3)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3)](https://img.taocdn.com/s3/m/161701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e.png)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引言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议题,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有着巨大的责任去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并制定了一套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等问题的加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开始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具体而言,其目标包括: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清洁能源产业,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浪费。
3.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提高环境质量。
4.推动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水平。
5.构建法治环境:完善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监管。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1. 能源政策我国实行了一系列的能源政策,以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例如,推广使用节能灯、制定新能源汽车政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等。
2. 环境保护政策我国加强了环境监管和环境保护力度。
设立了环境保护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加强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并提倡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3. 农业和生态保护政策我国加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政策。
采取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推行有机农业等。
4. 城市规划和建设政策我国加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可持续性。
鼓励城市绿化、节能建筑、低碳交通等,提倡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效果和挑战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例如,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包括:1.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保护环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最全版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4a498d964bcf84b9d57b98.png)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壹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壹心壹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壹,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d5749c17bb4cf7ec4bfed01f.png)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摘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可以说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内在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对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开发,需要实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重,从而推进各地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也是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战略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Abstract: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s a whole system, intrinsic factors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restrict each oth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we have to pay equal attention to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pace of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also the key link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strategy structural adjustment. The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should be correctly handled. Must control growth of population quantity,improve the population,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hanging economic growth mode,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promoting energy-saving & emission reduction,and build a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and take a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Key words:population;resources;environment;economy;sustainable development正文: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资源缺乏,是中国的国情,也是发展的基础。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3b7dd8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4.png)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以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在保持社会稳定,资源有效利用,生态环境维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公正与和谐、经济效益和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式。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通过加强政策分析和计划编制,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改进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通过加快绿色发展,节约资源,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推广循环经济,建立绿色供给体系,改善能源结构,发展科技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实现。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https://img.taocdn.com/s3/m/ef26438a84868762caaed567.png)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
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20世纪60”和罗马俱乐部等。
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编辑本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反之则应予摈弃。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
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编辑本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可持续发展”亦称“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
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r“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能够持续维持的结构。
”编辑本段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 限制”。
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
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土壤和生物。
决定两个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存在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369f8c7b6f1aff00bfd51e28.png)
K eywords t o U nderstand C hinaC 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and limited resources. Ever since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was initiate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have been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ssu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s Agenda 21 adop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March 1994 reconfirmed the imperative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program of act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unveil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early 2003 outlin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reas of focus and measures to achieve these goals in the following 10 to 20 years. Specif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were also proposed at the 15th, 16th, 17th and 18th CPC national c ongresses.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was identified in the report to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s one of the seven strategies f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Underpinning this strategy is the concept of coordin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social, economic, dem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progresses. The strategy covers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It promo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protecting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It aims to improve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and to ensure that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generation are me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chance and potential of future generations.The strategy is informed by a people-centered approach, a vision for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he need for eco-friendly economic develo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will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We must never falter in our efforts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economic, social, demographic,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while strengthening China’s composite national strength and competitiveness.By plac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a new context, the report to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outlin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at is prosperous, strong, democratic, culturally advanced,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thus become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era.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
美丽中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美丽中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57be6c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7.png)
美丽中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美丽中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了全国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1. 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与重要性美丽中国建设旨在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严峻挑战。
因此,美丽中国建设的意义重大,不仅关乎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2. 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和目标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思想是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利用资源。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等。
同时,通过城市绿化、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手段,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系统。
3. 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领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在多个领域进行推进。
首先是能源领域,尽量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
其次是交通领域,倡导绿色出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
再次是城市建设领域,通过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城市等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此外还有农业、工业等领域,通过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工业的绿色发展。
4. 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与挑战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
然而,美丽中国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理念,才能够广泛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此外,还需要加大政策的力度和执法的力度,以确保环保措施的落实。
5. 美丽中国建设的前景展望展望未来,美丽中国建设将继续向前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旋律。
政府将继续加大力度,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更加严格,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
总之,美丽中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8dc76b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0.png)
中国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环保的理念绿色环保是指在人类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环境问题中国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这些问题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环保政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绿色环保政策来改善环境质量。
例如,政府实施了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强了环境监管,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鼓励了绿色生产和消费等。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政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将其纳入了国家发展规划中。
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消费等方面。
五、绿色环保教育绿色环保教育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将绿色环保教育纳入了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六、青少年参与绿色环保青少年是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青少年可以通过学习环保知识、参与环保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方式,为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青少年作为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应该积极参与绿色环保活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方法:绿色环保是指在人类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习题:请列举至少三种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举例(新)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举例(新)](https://img.taocdn.com/s3/m/0398920626fff705cd170a94.png)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
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首时》)
特
殊
的
国 情
惊人的人口等式: 中国人口 = 前苏联 + 美国+ 日本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西班牙+ 加拿大 + 罗马尼亚
+ 越南 + 澳大利亚 + 荷兰 + 葡萄牙 + 比利时
另一方面,生态破坏的 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土地荒漠化区
水
森土
林流
破 坏
酸失区
雨
区
海
洋
污
染
严
区
重 区
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问题)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资源问题)
深刻的环境危机 (环境问题)
Population 人口
R E D esources
nvironment
evelopment
资源
环境
发展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 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达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其内容包含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等。
P100活动
★关于我国发展之路, 有以下三种观点:
把资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 等达到更高经济发展阶段,拥 有更大经济实力以后再来解决 这些问题。
高投入,低产出----传统发展观
★关于我国的发展之路,有以下三种观点: 高投入,高产出----现代发展观
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 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
重点:发展经济
★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要实现 一个什么样的转变?
(发展战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最全版
![(发展战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66f82c1a37f111f1855ba5.png)
(发展战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壹.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概况我国水资源且不丰富,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年平均总径流量约为27115亿m3,排在世界第6位,继巴西69500亿m3、前苏联65400亿m3、美国30560亿m3、加拿大29114亿m3和印尼28113亿m3之后。
我国人均占有河川年径流量约2327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人均占有量的1/8。
世界人均占有年径流量最高的国家是加拿大,人均占有年径流量高达1493万m3,是我国人均占有年径流量的近64倍。
二.我国水资源特点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均性水土资源组合很不平衡。
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较丰富,南北相差悬殊。
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总量;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33.5%,拥有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4.6%。
按面积平均,北方的水资源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水利部水资源调查评价估算,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水资源量,最多的是西藏、四川、云南和广西等省区,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在1800亿m3之上;宁夏、天津、上海、北京、山西、河北和甘肃等省市区,年拥有的水资源量均在280亿m3以下,宁夏最低,年水资源量仅10亿m3。
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水资源量的分布受地形及其主要补给来源——降水量的制约。
我国是壹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山分布的国家,山丘区约占全国面积的69%,平原和盆地约占31%。
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定向山脉纵横交织,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
北方分布的大型平原和盆地成为地下水储存的良好场所。
东西向排列的昆仑山—秦岭山脉,成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区域分布产生了深刻影响。
正是地形上、降水上的分布差异性,使我国不仅在地表水资源上表现为南多北少的局面,而且地下水资源仍具有南方丰富、北方贫乏的空间分布特征。
可持续发展战略(3篇)
![可持续发展战略(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40114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7.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恶化,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人类社会的长期繁荣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
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目标、原则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1. 人口增长: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2. 资源枯竭:非可再生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日益枯竭,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也面临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
3. 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 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问题突出。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1. 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
2. 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素质,促进教育、卫生、就业等社会事业发展。
3. 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4. 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1. 公平性原则: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
2. 效益性原则: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可持续性原则: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合作性原则: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1.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推进技术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3. 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4.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环境治理,提高环境质量。
5.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cb224d8ebe23482fb5da4ccb.png)
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
来源:《科学导报》2019年第64期
1995年,一个新的概念——“可持续发展”,被中共中央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正式提出,并付诸实施。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被破坏的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全世界共同关注。
1992年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行动议程》和《里约宣言》等重要文件,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正式通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编制出本国21世纪议程行动方案的国家。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正式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江泽民在会上发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根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上升为国家意志。
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明确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
實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我们生存的家园”的深切关怀,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战略性举措,是中华民族对于全球未来的积极贡献。
新华社电。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8394bd40fd0a79563d1e7257.png)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中国政府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不久,就组织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
该《议程》是世界上首部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
它的编制成功,不但反映了中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也表明了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国际承诺、率先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做贡献的姿态与决心。
近几年来,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开始全面实施。
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和观念、新的思维与方法,已渗透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融入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
各部门、各地方都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标,制定了适应各自情况和需要的议程、行动计划、优先项目,并正在为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国正满怀信心与憧憬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前进。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对传统发展模式冷静反思的结果,也是顺应国际潮流、履行国际承诺的需要。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国情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对国情的认识是国家知道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基础。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低。
这个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人口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996年底,我国人口已达12、24亿(不含台湾和港澳),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
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
人口众多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首先是,我们必须在占世界7%的国土面积和7%的耕地面积上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要不断地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这与我国目前的底子比较薄、国力尚不十分雄厚存在很大的矛盾。
1980年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加920亿元,而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500万人。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3efe6d63186bceb19e8bb2e.png)
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百科名片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可持续发展战略,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
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
目录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时间最广泛采纳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科学定义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可持续发展补充解释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与发展伦理学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时间最广泛采纳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科学定义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可持续发展补充解释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与发展伦理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五大要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基本要素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提高综合国力所面临的问题怎样提高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时间“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
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
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山东/李延明壹、单项选择题1.促使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是()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长久B.很多地区资源严重短缺,工、农业经济生产受到严重影响C.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我国社会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D.人口基数过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当前,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庞大的人口数量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C.严重的环境问题D.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3.制定全球第壹部国家级《21世纪议程》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中国D.日本4.和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生产特点是A.高消耗,高排放,低增长B.低消耗,高排放,高增长C.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D.高消耗,低排放,低增长“牧童经济”是壹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联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破坏的景象。
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壹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见成壹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且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造成的是()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C.破坏性地震D.温室效应6.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南北水调,发展生产C.围湖造田,开垦荒山D.发展工业,任意排放7.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在发达国家不会产生B.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D.体现了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读“我国南方部分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第8题。
8.代表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的图例依次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丙、甲、丁、乙D.丁、丙、乙、甲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
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9.影响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B.技术C.原料D.市场10.该生态产业园区()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B.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C.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清洁生产D.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人类社会和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如图所示,回答11~13题。
11.图中箭头④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A.台风、寒潮B.地震、海啸C.滑坡、泥石流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12.为了防治风沙侵袭包兰铁路,在宁夏沙坡头地区,人们用草方格沙障来固定流沙,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包兰铁路,人们的这种做法和图中相应的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13.属于人类和环境对立的做法是()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完成14~16题。
14.该地区可能位于()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C.宁夏平原D.成都平原15.该乡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地域性原则16.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壹条重要措施。
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壹途径B.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实现废弃物再利用,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D.在农业中推行循环经济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且增加就业机会18.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A.青海省B.四川省C.广东省D.河南省读下列材料,完成19~20题。
材料壹像粮食和蔬菜壹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
迄今为止已有25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四省三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和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000万元。
排污权交易机制(指政府在对污染排放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已在我国初步形成。
材料二全国酸雨分布图。
19.材料壹中所列省市,处于重酸雨区的是()A.上海B.河南C.河北D.山东20.我国南方多重酸雨区的原因有()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②地形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降水较多④纬度低,太阳紫外线辐射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二、综合题21.山西省交城县城西的安定村积极发展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壹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根据图表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四位壹体的生态农业模式经济效益分析表(单位:元)(1)将大量粪水排入河流以后,发现鱼类大量死亡,其原因主要是()A.中毒死亡B.藻类大量繁殖,缺氧死亡C.缺食物死亡D.因寄生虫太多而死亡(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按形成和来源见属能源,按能量的转换和传递来见属能源。
(3)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有利于蔬菜产量的提高,其原因主要有。
(4)安定村的蔬菜投放市场后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其主要原因是。
22.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壹新华网2008年7月14日电:武汉市近日向社会公布,东西湖区石榴红村等8个村被评为武汉市首批生态村。
据介绍,这些村历来重视环保,倡导生态文明,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旅游景点,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武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图和石榴红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1)结合石榴红村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2)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仍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3)将下列内容代号填入武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图的方框中a.科教b.景区资源和环境c.经济d.人口(4)“农家乐”模式是如何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5)“农家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哪些方面?23.清洁生产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读下面材料和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壹车用乙醇汽油是酒精(乙醇)和汽油按壹定比例混合而成,这种新型燃料排放的CO2等废气明显减少。
经过几年的试用,我国壹些省市开始推广这种车用燃料。
材料二我国河南省某酒精厂的清洁生产流程图。
(1)和传统的末端治理相比,清洁生产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优势?(2)在河南省建立酒精厂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玉米转化为车用燃料酒精,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吉林省相比,河南省建立酒精厂的自然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图10(1)(2)图中字母A(3)(4)答案:1.C2.A3.C4.C5.C6.B7.D8.B9.C10.C11.C12.B13.A14.B15.C16.D17.A18.D19.A20。
A 21.(1)B(2)甲烷太阳辐射二次(3)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能保持日光温室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利于蔬菜有机物的积累,从而提高蔬菜产量(4)安定村的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很少,是壹种绿色食品,有利于人体健康22.(1)沼渣、粪肥和塘泥(2)A(3)自上而下,自左向右依次为d、b、a、c(4)通过开展“农家乐”,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收入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当地农民保护景区资源和环境意识增强;经济收入增加,保护、开发资源和环境的经济能力提高,有利于当地生态发展。
(5)壹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收入难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23.(1)资源利用率更高;废弃物排放少,减少环境污染(2)河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原料充足意义: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业生产;延长农产品的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3)河南纬度低,气温高,在沼气发酵等环节上有优势24.(1)混合农业(2)农禽、家畜粪便秸秆、柴草(3)实现秸秆仍田,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缓解农村燃料、饲料、肥料之间的矛盾;实现秸秆的高效综合利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4)由于实现了秸秆仍田,大大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避免了化肥带来的土壤板结变硬,减少了对粮食、水源的污染。
沼气代替柴草,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减轻了大气污染,避免了砍伐森林,保护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