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包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2
判断正误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4、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地分析具体。
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
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9、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10、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相统一的。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13、时势造英雄。
14、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
1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
1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1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时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18、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2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政党制度。
21、普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22、经济全球化也就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23、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垄断统治形成后可以消除竞争。
24、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规定的市场价格,它的出现使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原则受到破坏。
2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问答:
1、试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
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
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
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名词解释:
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4、规律: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问答: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4、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在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二、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在其发展的每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不同方面都有其特殊的性质。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它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联系实际: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